拖拉机自动驾驶平台的研究 分类

拖拉机自动驾驶平台的研究  分类
拖拉机自动驾驶平台的研究  分类

拖拉机自动驾驶平台的研究分类:技术研究2007-04-07 01:59

1.1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的人口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纵观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动态,一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精细农业”技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成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把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系统(GPS)、决策支持系统、传感技术进行集成,使作物生产更加科学,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实现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1]。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近一亿(约有70%居民在农村),约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50%。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面临着比现在(现在就是二十一世纪,与前面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矛盾,应该指出:“现在”的具体年份;或指出前面“二十一世纪”的间段,如二十一世纪中叶)多三、四倍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会对生产、消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等产生巨大影响[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转换的进程加快。到1998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已降至49.8%,比1980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至23.7%和26.4%。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已超过了同期东北亚的大多数国家。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也由10年前的不到37岁上升到40岁。据预测,即使(“即使”是否该改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峰值期,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人,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超过城镇[3]。因此为了应对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必须加速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农业作业若不采用机械化,“精细农业”就无法实施。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喷灌机等。(不是单独句子,需重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利于实施“精细农业”[1]。拖拉机是实现各种机械化作业的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动力机械。它可以与附装的、悬挂的或牵引的农机具一起完成大部分的田间作业,还可以牵引挂车进行运输作业,所以拖拉机是精细农业实施的一个必不可少物质载体,相应地,拖拉机的自动驾驶则是精细农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下部分的说明好象有点混乱,我建议对以下2段落中的语句进行重组,从两方面来说明拖拉机自动驾驶的必要性:1.拖拉机自动驾驶能够满足农业作业的精度――农田作业按精度,农机手和自动驾驶的精度;2. 拖拉机自动驾驶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从而提升中国农业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拖拉机作业环境和作业工况,自动驾驶的利点)由于拖拉机在工作方式上与汽车有很大不同,特别是拖拉机的作业环境比较恶劣,作业工况复杂多变,再加上农机操作手技术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导致耕作精度低,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并且不能保证拖拉机在作业中的生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这样即使是拖拉机本身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设计性能指标,也往往由于使用者的个人经验不足、熟练程度不同而难以完全发挥出来,如何将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合理应用于拖拉机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21-25]。Auernhanmmer和Muhr1991年将农田作业按精度分为粗糙作业(rough operations)如土壤采样(soil sampling)、除杂草(weeding);精细作业(fine operations)如喷洒农药(pesticide

spraying)、耕地(plowing);精确作业(precise operations)如种植(planting)、耕作(cultivation)。并建议每种作业的导航精度分别为1m、10cm、1cm,不过Nieminen和Monomen认为这种精度要求过于苛刻;Julian认为车辆前轮小于5cm的波动对后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认为后轮是沿规定的路径行进的[26]。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用拖拉机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在西欧和北美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我国新疆和东北地区,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日益旺盛,其结果是用户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依赖于少数几台较大功率的拖拉机,因此人们迫切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拖拉机的工作效能[27]。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可保证精确的作业行距和作业方向及间距,并且长时间作业无须常规标记,在降低人工技术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作业精度。此外还可减少重复作业,加快作业进度,节约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减轻作业驾驶人员工作量负荷。文献[28]表明:最好的农机手在进行田间耕作时能达到的精度是10cm,若在经过一天的劳作后,精度还会大大降低,而应用新技术的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使精度达到3cm,从而避免重复耕作,尽管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固定成本要比普通拖拉机高42%,但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种子、肥料和杀虫剂的浪费,并提高产量以及减少劳动力成本等,所以仍然可给农场增加40%的利润。*/

综上所述,开展针对农业车辆的智能驾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外在农用车辆自动驾驶方面研究的较早,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许多工程师都对农田机械的自动导航进行了研究。1978年一种Claas自动导航系统应用到农业机械,最初是为割草机设计开发的,后来又应用到拖拉机上,它由3部分组成:液压系统、传感系统、控制器,液压系统包括转向阀、转向液压泵、转向切换阀,传感系统包括前车轮转角传感器和安装在拖拉机前面的机械传感器(接触式),控制器通过比较前轮转角传感器的电压与设定电压得到一个电压差值,这一电压差值经过放大(后用于)控制转向液压阀的开闭,从而控制转向轮的转动实现自动驾驶。机械传感器农业机械自动导航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操作者,因为真正无人操作的农田机械除了要实现自动导航外,还要实现其它工作过程的最优化和自动化,这比仅仅实现自动导航技术更难,成本更高。工程师们解决了有关自动导航的控制问题,还研究出许多自动导航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其中一些系统也转化成了商品,但没有一套系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这些系统中大部分都只能在机器某一特定工作过程中实现自动导航,那些可以适用于所有工作过程的系统则需要操作者在田间或周围地区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安装电缆、信号灯等设备才能正常导航,有的还需要在机器上安装体积庞大、笨重的控制装置。因此,投资、维护成本、劳动力等因素限制了这些导航系统的应用。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在农田机械上采用适用于有限工作过程的自动导航系统,成本通常比采用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的系统高很多,因此,自动导航系统的通用性应该成为研究改进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传感器性能和性价比不断提高,工程师们又研究出以机器视觉传感器和卫星定位为核心的农田机械自动导航系统。其中机器视觉传感器在导航系统中主要任务是识别路线和检测障碍物,起到相对定位作用,它不仅工作性能优异,而且在识别路线时,还能区分作物和杂草、检测病虫害,具有广泛适用性、功能多样性以及高性价比,因此被成功地应用于农田机械自动导航,并成为导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1.2(1) 机器视觉方面

日本的Torii等人[29,30,31,72]利用视觉导航研制了一种具有定点作业能力的智能农药喷洒装置。他们在HIS空间中,基于几条水平扫描线,结合直线最小二乘法识别出农田中作物行作为导航路径。这种方法利用作物和垄沟的色度差异来进行分割,当出现大面积杂草或作物缺失时,视觉系统将无法正确识别,同样也不能应付色度差异不大的其他农田环境。导航控制中,针对视觉获取的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以及角位移传感器测出的导向轮转角等三个状态设计横向反馈控制。人工草坪标定实验中取得了最大横向误差为0.024m,航向角误差为1.5°,不过其在农田实验时纵向速度较小,只有0.25m/s。

日本生物类特定产业推进机构正在研究称作ALV A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它采用CCD摄像机、图像处理装置和地磁方位传感器作为方位识别的传感器,对拖拉机的位置和行进方向进行检测。作业时,开始的一个行程是作为示教手动控制的,它为行驶控制确定方位、时间和检测条件,然后进行自动行走。目前,ALV A在50m 20m田地中具有无人操纵的作业能力。北海道大学将线性图像传感器安装在拖拉机上,在农田中进行无人驾驶试验,以0.26m/s的速度运行,误差为0.04m。另外,东京大学利用CCD摄像机,采用彩色HIS变换算法规划路径,以0.25m/s的速度运行,误差为0.02m。韩国开发了视觉导航拖拉机,用于果园农药的喷洒,避障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利用模糊算法控制拖拉机沿预定路线运行[33]。

韩国的Cho[34,35]研制了视觉导航的智能拖拉机系统去完成果树农药喷洒。出于果园景物分布的特点考虑,直接统计图像垂直方向上的直方图检测行走路径。单纯依靠这样的视觉信息,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但他们运用模糊推理方法融合了四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信息,实现了自主导航和避障。

美国的Gerrish等人[36]在Case7110拖拉机后轴的左侧安装了一个彩色CCD摄像机,离地面2.79m,仰俯角为15deg。系统初始化时,由使用者首先选取代表作物和土壤的像素点,然后视觉系统根据初始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导航信息由图像中固定的某一点来计算。在速度为12.9km/h和4.8km/h两种条件下,跟踪直线状的玉米行时,分别取得了均方差为12cm和6cm的导航精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张勤副教授[42-55]领导的课题组采用John Deere7700型拖拉机为平台,利用STH-MD1双目摄像机实现了田间直线行驶;还以John Deere GA TOR型农用车为平台,加装FOG IMU与GPS实现导航,并通过WLAN无线与基站进行数据交换与基站GIS相比对进行矫正。(应属于GPS方面)

丹麦Aalborg University的K.M. Nielse(和,并删除逗号和之后的“等”;英文的姓与名之间插入空格)P. Andersen等为了检测作物中夹杂的杂草以绘制用于精细农业操作的定点喷药、施肥和除草作业等,用GPS和陀螺仪实现导航控制,基于机器视觉开发了用于绘制杂草分布图的自动行走车[56]。(如果机器视觉没有用于导航控制,则这项研究应属于GPS方面。另外句子不好理解,改成…等为了在精细农业操作中实现定点喷药、施肥和除草等作业,用GPS和陀螺仪实现导航控制,基于机器视觉开发了用于检测作物中夹杂的杂草并绘制杂草

分布图的自动行走车)

1.2.1.2 GPS方面

John Deere Technology Center的John Reid (J.F. Reid, Q. Zhang, N. Noguchi, M. Dickson. Agricultural automatic guidance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5, 155-167.)博士所领导的团队(删去空格和空行)在拖拉机自动驾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等高地面的直线行驶和避障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部分农业作业的智能化。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农业研究中心开发了一套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基于位置识别的Kalman滤波方法,将GPS和陀螺仪等传感器复合起来,实现拖拉机的自动导航。Kyoto University的Michihisa Iida, Masahiko Suguri与Y anmar Co, Ltd.的Masayuki Fujii和Shuji Shiozaki通过对拖拉机的制动力进行实时分配进行PID控制,实现了拖拉机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北海道大学应用价格较低的DGPS和GDS设计开发了低成本的移动车辆自动导航系统,并制定了两套导航系统方案(NA V-1,NA V-2)。Japan 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for Hokkaido Region的Keii Chinoue博士等以4轮驱动的75PS拖拉机为平台,微机控制拖拉机的油门、离合器、制动系统等,采用DGPS(MX9400GPS接受器C/A码,精度20cm,1Hz采样频率,Leica CO., (空格)Ltd.)和FOG(JG-35FD, (空格)Nihon Kouku Denshi Co., (空格)Ltd.)实现导航,采用基于拖拉机运动模型的控制方法,用Kalman滤波估算拖拉机的侧滑并且考虑了液压转向系统的延迟,在车速为1.5m/s的耕地实验中偏差在0.1m之内。岩手大学鸟巢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以Mistubishi MT2501D(18kW)型拖拉机为平台,采用拖拉机运动学模型,用最优控制原理开发控制器,用激光导航实现了拖拉机的直线、正弦、圆型路线平地的自动行驶与拖拉机接拖挂(FOG导航)的直线、正弦、圆型路线行驶的控制,拖拉机接拖挂试验的最大偏差20cm。(此为激光导航,有别于GPS导航,可删除)荷兰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MAG-DLO的R.P. V an Zuydam应用电子地图与RTK GPS技术实现对拖拉机转向的控制,田间实验最大误差12cm,混凝土路面实验最大误差2cm。200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举行的部长级国际农业科技会议农业科技展上,美国自动农业公司展出了一种装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仪,会帮助司机确定准确的行驶路线,使拖拉机等农业车辆在耕作时走得笔直,数公里内偏差不到1英寸,可避免因技术不熟练造成的重耕和漏耕,提高耕地使用率。

1.2.2 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内,清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近几年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智能车THMR-V,配备了先进的GPS互补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测障系统, 最高时速达到150公里;吉林大学进行了JUTI系列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采用机器视觉实现导航;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自主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稳定速度为130km/h,最高峰值速度为170 km/h,并且具有超车功能;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汽车的,对于拖拉机自动驾驶、相关的报道较少,南京农业大学的姬长英教授、周俊博士[45-48]在小四轮拖拉机的基础上设计改装了一种农用轮式移动机器人试验原型,采用视觉作为导航传感器,探讨了基于区域和边缘两种农用轮式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跟踪路径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轮式机器人导航系统的行为特点,给出了相应的系统状态方程和系统观测方程等,但其实验是以校园内的人工绿篱作为路标进行的,与实际的农田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西安交通大学的杨为民博士、李天石等[49]开发了农业机械机器视觉导航试验系统;其余的研究大多集

中在一些农业应用的相关智能化上,(删去换行符)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自1999年开始陆续开展了拖拉机作业机组AMT方面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杨秦教授领导的基于GPS 与GIS控制的可变灌溉系统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别研究的激光平地机;浙江大学的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收获季节)导航研究。

目前各种导航方式中利用单一传感器感知导航信息(车辆位姿)(不知道能否缩写“位置和姿态”)很难满足自主车辆导航系统所要求的精度和可靠性。一般来说,单个传感器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只能提供环境的部分信息,并且其观测值通常会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偶然的错误或缺失;有效探测范围小,无法适应所有情况;系统缺乏鲁棒性,偶然的故障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实时地获得拖拉机在行驶过程中的位置与姿态,是控制拖拉机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表征拖拉机在行驶过程中相对期望路径的横向偏差与航向角偏差,是影响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1.3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刚.精细农业的技术组织、决策分析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https://www.360docs.net/doc/8d9695455.html,/article/sociology/

662.htm.

[2] 陶立群.人口老龄化与无障碍环境.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d9695455.html,/wza/35.htm.

[3] 龚维斌.我国农民群体的分化及其走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d9695455.html,/jjps/t20030527_86516.htm.

[4] 杨殿阁, 李克强, 郑四发等.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汽车技术[J].汽车工程, 2003, 25(3).

[5] 连小珉, 杨殿阁, 等. 智能运输系统需要“智能汽车”[C]. 中欧智能交通系统研讨会, 北京, 1997.

[6] 李克强, 连小珉等. 智能交通系统与现代汽车技术[C].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2.

[7] 徐友春, 王荣本, 李兵等. 世界智能车辆近况综述[J]. 汽车工程.2001, 23 (5).

[8] A.布洛基, M. 布图兹, A.法斯莉, G.康特,著.王武宏, 沈中杰, 侯福国, 易冰,编译.智能车辆——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9] 史其信, 陆化普.中国ITS发展战略构想[J]. 公路交通科技, 1998, 15(3):13-16

[10] 柳长立. 智能运输系统及其对人/车操作界面设计的影响与对策[J].汽车研究与开发, 1999, (1).

[11] 刘澜, 杜文.智能车辆的技术集成及其人机关系问题[J]. 人类工效学, 2001, 7 (3).

[12] Gerrish, J.B, W.Fehr, G.Rvan Ee, and D.P.Welch. (空格)Self-steering tractor guided by computer vision. (空格)Applied Eng. (空格)in Agric.13(5).

[13] 吕安涛, 毛恩荣, 林玮静.半挂汽车列车智能化技术探讨[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4, (2).

[14] 吕安涛, 毛恩荣, 林玮静. 半挂汽车列车安全性设计的发展趋势[C].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研究报, 2003.

[15] 吕安涛.半挂汽车列车技术发展趋势[J].专用汽车.2001, (2).

[16] 周一鸣, 毛恩荣.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17] 吕安涛, 毛恩荣, 林玮静.基于半挂汽车列车智能化的人/车操作界面技术对策[J].交通标准化, 2004(9)

[18] FHWA-RD-98-185 Full Coverage Collision Warning(删除空格):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S] (删除空格,下同).

[19] FHWA-RD-98-186 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 Capabilities :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S] .

[20] FHWA-RD-98-187 Integrated Capabilities in Heavy V ehicles :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S] .

[21] FHWA-RD-98-188 Integrated ITS Capabilities in Transit V ehic les :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S] .

[22] 谭灝.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机器最优适应控制机理研究[M].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1996.

[23] 侯瑞芬.拖拉机机组作业仿真试验台机械式变速器自动化研究[M],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1999.3.

[24] 刘胜.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M],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0.6.

[25] 李国政.拖拉机机械变速箱自动换档控制技术研究[M],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4.3.

[26] 宗伯华.拖拉机自动变速及作业机组综合控制研究[M],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4.5.

[27] John F. (空格)Reid. (空格)Precision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V ehicles[J].UILU-ENG-98-7031.

[28] 陈潭.无人驾驶拖拉机将改变农业耕作方式[J], 科技发展与展望, 1997, (3).

[29] Torii T. Research in autonomous agriculture vehicles in Japan.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 25(1-2): 133-153.

[30] Tour TORII, Satoshi KITADE, Tsukasa TESHIMA et al. Crop row tracking by autonomous vehicle using machine vision(空格)(part 1). Journal of JSAE, 2000, 62(2): 41-48.

[31] Toru TORII, Akira TAKAMIZA WA, Tsuguo OKAMOTO et al. Crop row tracking by autonomous vehicle using machine vision(空格)(part 2). Journal of JSAE, 2000, 62(5): 37-42.

[32] 机械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编.国外机械工业基本情况(拖拉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33] 王玉梅. 拖拉机自动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 潍坊学院. 专题综述. 2005,6,

[34] CHO S I, Ki N H. Autonomous speed sprayer guidance using machine vision and fuzzy logic. ASAE, 1999, 42(4): 1137-1143.

[35] CHO S I, Ki N H, Lee J H, Choi C H. Autonomous speed sprayer using fuzzy control. Pr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gineering, November, Seoul, 1996, 648-657.

[36] Gerrish J B, Fehr B W, V an Ee G R, Welch D P. Self-steering tractor guided by computer-vision. Appl. Eng. in Agric., 1997, (空格)13 (5): 559-563.

[37] Noboru Noguch,John F. (空格)Reid,Qin Zhang et al. (空格)Development of robot tractor based on RTK-GPS and gyroscope[J]. (空格)ASAE paper:01-1195.

[38] Simon Blackmore,Hans werner griepentrog,Henning Nielsen et al. (空格,以下照此;另外期刊名,会议名及题目的头字母要大写)Development of a deterministic autonomous tractor[C].Beijing: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eijing,11-14 October 2004.

[39] John F.Reid.A Status Report on Autonomous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V ehicles in the US:New Frontiers in the 21st Century[C].UILU-ENG-987026.

[40] K.M.Nielse,P.Andersen,T.S.Pedersen,T.bak,J.D.Nielsen.Contral of an autonomous V ehicle For Registration of Weed And Crop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CDOS.

[41] Kane Usher,Peter Ridley,Peter Corke. V isual Servoing of Car-Like V ehicle-An

Application Of Omnidirectional Vision[C]. Proc 2002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Auckland 27-29 November 2002.

[42] W.R.Norris,Q.Zhang,R.Sreenivas,J.C.Lopez–Dominguez.a design tool for operator–adaptive steering controllers.Transactions of the ASAE.V ol. 46(3):883–891.

[43] Qin Zhang.A generic fuzzy electrohydraulic steering controller for off.-road vehicles. J. Automobile Engineering. V ol. 217 Part D.

[44] K. Wu,Q. Zhang,A. Hansen,A. Alleyne. a multiple locally–linearized diesel engine model.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V ol. 45(2):273–280.

[45] H Qiu and Q Zhang. Feed forward-plus-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 for an off -road vehicle electro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J. Automobile Engineering, Instn Mech Engrs V ol. 217 Part D.

[46] 周俊, 姬长英. 自主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农业机械学报, 2002, 33(5):113-116.

[47] 周俊, 姬长英. 基于视觉导航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横向最优控制. 机器人, 2002, 24(3):209-212.

[48] 周俊, 姬长英.智能车辆横向控制研究. 机器人, 2003, 25(1):26-30.

[49] 周俊, 姬长英. 视觉导航轮式移动机器人横向预测模糊控制. 农业机械学报, 2002, 33(6):76-79.、

[50] 杨为民, 李天石, 贾鸿社. 农业机械机器视觉导航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4, 20(1): 160-165.

[51] H. Qiu,Q. Zhang,J.F. Reid. fuzzy control of electro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s for gricultural vehicles.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V ol. 44(6):1397–1402.

[52] U Pinsopon,T Hwang,S Cetinkunt,R Ingram,Q Zhang,M Cobo,D Koehler and R Ottman. Hydraulic actuator control with open-centre electrohydraulic valve using a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Proc Instn Mech Engrs V ol 213 Part I.

[53] E. R. Benson,J. F. Reid,Q. Zhang. machine vision–based guidance system for an agricultural small–grain harvester.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V ol. 46(4):1255–1264.

[54] D. Wu,Q. Zhang and J. F. Reid. Adaptive steering controller using a Kalman estimator for wheel-type agricultural tractors. Robotica,(2001) volume 19,pp. 527–533.

[55] S. Han,L. L. Hendrickson,B. Ni,Q. Zhang. mod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a commercial

prayer with pwm solenoids for precision spraying.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V ol. 17(5):591–594.

[56] Haibo Hu and Qin Zhang. realization of programmable control using a set of individually controlled electro hydraulic val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uid Power,(2002) No.2 pp. 29-34.

[57] W. Y uan, A. C. Hansen,Q. Zhang. predict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iodiesel for combustion model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V ol. 46(6):1487-1493.

[58] Q. Zhang,S. Cetinkunt,T. Hwang,U. Pinsopon,M. A. Cobo,R. G. Ingram. use of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s for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electrohydraulic actuator control.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V ol. 17(3):259–265.

[59] Qin Zhang,Dave R. Meinhold,John J. Krone. valve transform fuzzy tuning algorithm for open-centre electro-hydraulic systems. J. Agric. Engng,(1999) 73,331}339.

[60] John F.Reid,Qin Zhang,Noboru Noguchi,Monte Dickson .Agricultural automatic guidance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5 (2000) 155–167.

[61] Q. Zhang,J. F. Reid, D. Wu.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of an off-road vehicle electro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62] R.Keicher,H.Seufert.Automatic guidance for agricultural vehicle in Europe[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0(25) .

[63] Herbert,M.,Thorpe, C.,Stentz,A.,Intelligent Unmanned Ground V ehicles,Autonomous Navi-gation Research at Carnegie Mellon,Kluwer Academic Researchers,1997.

[64] Murphy,K.,Abrams,M.,Balakirsky,S.,Coombs,D.,Hong,T.,Legowik,S.,Chang,T.,La-caze,A.,"Intelligent Control for Unmanned V ehicle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 Conference (W AC 2000),June 2000.

[65] Ojala T.,Pietikainen M.,Harwood D.,"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xture measures with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eature distributions," Pattern Recognition 29:51-59,1996.

[66] Navig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Control,Gaithersburg,MD September 1998.

[67] Kanayama Y.,Kimura Y.,Myazaki F.,Noguchi T. "A stable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for

a non-holomic mobile robot". IEEE Int.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vol. 2,p. 1236-1241,Osaka,1991.

[68] Gualino David,Parent Michel,Uchanski Michael.Autonomous Lateral Control of a

V ehicle Using a Linear CCD Camera.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V ehicles. Stuttgart. 1998.

[69] Massot Marie-Hélène,Allouche Jean-Fran?ois,Benéjam Evelyne,Parent Michel. Praxitèle: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Saint-Quentin Experiment. TRB’99. Washington. January 1999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666. Paper n°99-1457,pp.125-132.

[70] Laugier C.,Fraichard T.,Garnier P.,Paromtchik I.E.,Scheuer A. Sensor-Bas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a Car-Like V ehicle. Autonomous robots. V ol.6,(2). Mai 1999.

[71] Laugier C.,Paromtchik I.E.,Parent M.Developing Autonomous Maneuvering Capabilities for Future Ca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p.68-73. Tokyo,Japan. October 1999.

[72] T. Torii, T. Teshima, T. Okamoto, K. Imou, Y. Kaizu, K. Taniwaki, Y. Nagasaka. Vision based navigation of a boom sprayer. Journal of JSAM 65 (5): 70-75, 2003.

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09

试卷编号:09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依据2002年颁布的《汽车驾驶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二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分人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 1.()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道德 B、法律 C、规定 D、规章 2.道德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认识职能 B、调节职能 C、教育职能 D、规范职能 3.以下不属于热爱本职、钻研技术的是()。 A、干一行,爱一行 B、专一行,成一行 C、树立勤业、精业意识 D、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汽车驾驶员重视学习、勤于实践、自省和自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 A、文明驾驶、乐于助人 B、道德培养的方法 C、职业守则 D、热爱本职、钻研技术 5.驾驶员在复杂的道路上驾驶车辆,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要求驾驶员正确处理()的关系。 A、快与慢 B、得与失 C、有理与无理 D、好与坏 6.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kg B、dm C、mg D、m 7.1公里=()米。 A、500 B、100 C、2000 D、1000 8.为了保证车用柴油机能正常工作,选用轻柴油的凝点应低于季节最低温度()。 A、5—100C B、3—50C C、2—30C D、5—60C 9.在汽车发动机用机油牌号中,数字后面带“W”字母的,数字代表(),W表示冬季使用。 A、夏季使用 B、黏度等级 C、冬季使用 D、低温泵送性 10.目前我国汽车制动液,按原料、工艺不同分醇型、()、矿物油型和硅油型四种。 A、合成型 B、脂型 C、甘油—水型 D、酒精—水型 11.汽车轮胎按轮胎的胎面花纹可分为()、越野花纹轮胎和混合花纹轮胎。 A、子午线花纹轮胎 B、普通花纹轮胎 C、斜交花纹轮胎 D、有内胎花纹轮胎 12.乘坐人数()人(含驾驶员)以下的小型载客汽车称为轿车。

拖拉机自动辅助驾驶显控系统技术规范

ICS 65.060.10 CCS T 69 拖拉机自动辅助驾驶显控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ractor automatic assistant steering display and control systems (征求意见稿) 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发布

T/ZKJXX XXXX—2020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自动辅助驾驶显控系统 (1) 3.2农具重叠 (1) 3.3农具跳过 (1) 3.4作业管理 (2) 3.5光靶 (2) 3.6引导线 (2) 4 略缩语 (2) 5 拖拉机自动辅助驾驶显控系统组成 (2) 6 显控系统要求 (2) 6.1 显控单元技术要求 (2) 6.2 控制执行单元技术要求 (3) 6.3 显控系统接口 (3) 6.4 外观要求 (3) 6.5 电气要求 (3) 6.6 环境适应性要求 (4) 6.7 功能要求 (4) 6.8 性能要求 (5) 7 试验方法 (5) 7.1 试验条件 (5) 7.2 性能试验 (5) 7.3 环境试验 (5) 8 检验方法 (5) 8.1 检验条件 (6) 8.2 显控系统性能检验 (6) 8.3 显控系统环境检验 (6)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 9.1 标志 (6) 9.2 包装 (7) 9.3 贮存和运输 (7) I

拖拉机驾驶员技术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定规范标准

第二部分 技术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定标准 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 (一)方向盘式拖拉机场地驾驶考试 1、图形: 2、图例: ○桩位,—边线,→前进线,┄┄→倒车线。 3、尺寸: (1)起点:距甲库外边线1.5倍机长; (2)路宽:机长的1.5倍;

(3)库长:机长的2倍; (4)库宽:大中型拖拉机为机宽加60厘米,小型拖拉机为机宽加50厘米。 4、操作要求: 采用单机进行,从起点倒车入乙库停正,然后两进两退移位到甲库停正,前进穿过乙库至路上,倒入甲库停正,前进返回起点。 5、考试内容 (1)在规定场地内,按照规定的行驶路线和操作要求完成驾驶拖拉机的情况; (2)对拖拉机前、后、左、右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 (3)对拖拉机基本驾驶技能的掌握情况。 6、合格标准 未出现下列情形的,考试合格: (1)不按规定路线、顺序行驶; (2)碰擦桩杆; (3)机身出线; (4)移库不入; (5)在不准停机的行驶过程中停机两次以上; (6)发动机熄火; (7)原地打方向; (8)使用半联动离合器或者单边制动器; (9)违反考场纪律。

(二)手扶式拖拉机场地驾驶考试 1、图形: 2、图例: ○桩位,—边线,→前进线,—→倒车线。 3、尺寸: (1)桩间距:机长加40厘米; (2)桩与边线间距:机宽加30厘米。 4、操作要求: 手扶式拖拉机考试应挂接挂车进行。按考试图规定的路线行驶,从起点按虚线绕桩倒车行驶,再按实线绕桩前进驶出。 5、考试内容 (1)在规定场地内,按照规定的行驶路线和操作要求完成驾驶拖拉机的情况; (2)对拖拉机前、后、左、右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 (3)对拖拉机基本驾驶技能的掌握情况。 6、合格标准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本试卷依据2002年颁布的《洗车驾驶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考试时间:80分钟。 身份证号码: 一、单项选择(第1题~80题,每题1分,共80分。) 1、位于较深孔处的螺母和螺栓可用()扳手装拆。 A、活动 B、扭力 C、套筒 D、管子 2、()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 A、长度、质量、时间 B、越低 C、不变 D、吨 3、汽油的牌号越高,辛烷值()。 A、越高 B、越低 C、辛烷值 D、有时高、有时低 4、发动机用机油的牌号是根据100℃时的()来划分的。 A、运动黏度 B、凝点 C、润滑脂 D、柴油 5、汽车轮毂轴承是用()润滑的。 A、齿轮油 B、机油 C、润滑脂 D、柴油 6、在选用汽车制动液时,在车速不高的平原地区,除冬季外,可使用()级制动液。 A、JG1 B、70W C、G L—4 D、80W/140 7、汽车的总体构造基本上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A、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B、发动机、行驶系、转向系、照明系 C、底盘、润滑系、行驶系、照明系 D、配气机构、发动机、行驶系、车身 8、汽车整车装备质量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全部电气设备的质量;();随车工具、备用车轮及其他备用品的质量。 A、汽车装载质量 B、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辅助设备的质量及润滑油、燃料、冷却液的质量 C、总质量 D、汽车自重 9、在汽车发动机中活塞上、下两止点间的距离称为()。 A、活塞行程 B、压缩比 C、发动机工作容积 D、汽缸总容积 10、发动机中()的功用是把燃烧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并通过曲轴对外输出机械能。 A、曲柄 B、连杆 C、曲柄连杆机构 D、飞轮 11、化油器式汽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主要是指()。 A、空气滤清器 B、化油器 C、汽油滤清器 D、汽油泵 12、汽车发动机各零部件间最理想的摩擦形式是()。 A、干摩擦 B、半干摩擦 C、液体摩擦 D、半液体摩擦 13、汽车按驱动桥的多少可分为单桥驱动(4×2)、双桥驱动(4×4)和三桥驱动(6×60),单桥驱动括号内数字4代表()。 A、驱动轴数 B、驱动轮总数 C、总轮数 D、总轴数 14、汽车用的减振器广泛采用的是()。 A、单向作用筒式 B、双向作用筒式 C、摆臂式 D、阻力可调式 15、导体中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了()。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电功率 16、在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电位差称为这两点间的()。 A、电压 B、电流强度 C、电阻 D、电功 17、在电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依次相联组成的电路称为()。 A、串联电路 B、并联电路 C、复杂电路 D、内电路 18、在电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的首尾接在相同两点之间所构成的电路称为()。 A、串联电路 B、并联电路 C、复杂电路 D、内电路 19、三极管是由()PN结构成的一种半导体器件。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0、铅蓄电池的极桩制造厂已分别刻上“+”和“-”,同时在正接线柱上涂()。 A、红色 B、白色 C、绿色 D、蓝色 21、汽车上使用的电压调节器是稳定发电机输出()的装置。 A、电流 B、电压 C、电功 D、电阻 22、汽车发动机启动系一般由()、控制继电器、点火形状等组成。 A、发电机 B、启动机 C、高压油泵 D、化油器 23、汽车驻车制动器主要是用于汽车()或在坡路段上的起步。 A、下坡减速 B、长时间停车 C、使发动机和传动系分离 D、加速24、汽车加速板踏板是用以控制汽油机的()。 A、油耗的 B、节气门的开度 C、额定载荷的 D、柴油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 25、汽车仪表盘上的符号●含义是() A、冷却液量报警灯 B、冷却板温度报警灯 C、机油量报警灯 D、燃油指示灯 26、汽车发动机在启动前,检查制动液量应()。 A、加满 B、在下限之下 C、不需要检查 D、在上限(MAX)和下限(MIN)之间 27、汽车发动机在启动之前,检查发动机机油量应()(将汽车停在平坦的地方)。 A、越多越好 B、在油尺的上限(H)和下限(L)之间 C、越少越好 D、多少都可以 28、发动机启动后应及时松开开关钥匙,否则会造成()损坏。 A、发电机 B、分电器 C、启动机 D、开关 29、汽车喇叭按钮一般位于(),少数车辆安装在一侧手柄或组合开关上。 A、仪表盘上 B、变速杆上 C、座椅上 D、转向盘顶端 30、夜间行车时用于照亮道路的灯称为()。 A、前照灯 B、前小灯 C、后尾灯 D、转向灯 31、水温表用以指示()冷却液的温度。单位是℃。 A、变速箱 B、发动机 C、离合器 D、制动蹄 32、调节驾驶员座椅时,调整到能将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的位置。 A、轻松踏到底 B、脚尖踏到底 C、用手能触摸到 D、任意 33、汽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 ) ,确保无人通过时,再迅速通过。 A、要减速慢行 B、要停车暸望 C、将车停在停车线外 D、加速行驶 34、汽车白天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时,妨碍交通又无法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设置警告标志。 A、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B、开启示宽灯 C、开启后尾灯 D、开启前大灯 35、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如果铁路道口无停车线,机动车应该停在距最外侧钢轨()以外。 A、2米 B、3米 C、4米 D、5米 36、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倒车时,在倒车操作之前不用观察的事宜有()。 A、车顶上方高度 B、车前的距离 C、有无障碍物 D、车后的距离 37、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车辆的因素 B、道路环境的因素 C、人的因素 D、交通法规的因素 38、确保安全行驶,驾驶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中不包括()。 A、较好的体力 B、极高的智力 C、很好的视力 D、较好的耐力 39、一名优秀的驾驶员除了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和思想修养外,还要有比较好的()。A、语言能力B、技术水平C、预见性D、文化 40、驾驶员在行车中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得到信息,那么由视觉收集的信息高达()以上。 A、80% B、85% C、90% D、95% 41、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以上时,驾驶员的技能会受到影响,辨色能力降低,增加反应错误几率。 A、0.2mg / ml B、0.5 mg / ml C、1.0 mg / ml D、1.5 mg / ml 42、机动车在行车前的安全检视目的是为了避免行车中出现故障引发意外。检查轮胎时,轮胎的沟槽的深度应不小于(),否则应给予更换。 A、0.6mm B、1.6mm C、2.0mm D、2.6mm 43、驾驶机动车遇见老年人、残疾人时,应采用何种处理方法()。 A、提前减速慢行,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B、加快车速,迅速通过 C、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设法低速缓绕而行,不可恐吓或驱赶 D、停车,不可行驶 44、行车时应随时注意各种机动车的动向,尤其注意(),随时调整行车路线和行驶速度。 A、转向灯、制动灯的变化 B、转向灯及转向变化 C、制动灯及制动情况 D、机动车的速度变化 45、下列属于人力车特点是的()。 A、结构简单、灵活性差、控制能力差 B、结构简单、灵活性好、控制能力强 C、结构简单、灵活性差、控制能力强B、结构简单、灵活性好、控制能力差 46、机动车遇有骑自行车人攀扶车辆时,驾驶人应()。 A、加速甩掉 B、迅速停车 C、平稳停车 D、加速鸣笛 47、汽车起步前,应首先检查车辆上下和四周的情况,按规定动作进入驾驶室,正确启动发动机,()后再按正确操纵步骤起步。 A、观察确无障碍物 B、观察发动机工作情况 C、观察后视镜 D、观察各仪表工作正常 48、机动车直线行驶时,驾驶员应()。 A、尽量目视近处 B、尽量目视远处 C、多观察左后视镜 D、多观察右后视镜 49、机动车爬行时,发动机发出异常响声,车体抖动,这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增加档位 B、降低档位 C、加大油门 D、保持档位 50、机动车行驶中需要停车时,应确定停车位置,提前抬起加速踏板,()。 A、打开右转向灯 B、关闭右转向灯 C、打开左转向灯 D、关闭左转向灯

拖拉机液压悬挂控制系统

拖拉机液压悬挂控制系统 1系统工作原理 约翰迪尔5-754型拖拉机配备的悬挂系统是半分置式三点悬挂力-位综合调节系统7。使用该系统时,驾驶员对机具位置的调整是通过操作关联提升器摇臂的操纵杆实现的,操纵杆位置与机具位置具有较为线性的对应关系,控制操纵杆位置即可实现机具位置的调整。综合考虑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在正常作业和地头转弯时对机具位置控制的实际要求8-13以及安装便利性,本文选择带有位置反馈的直流推杆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实现对悬挂系统操纵摇臂的驱动和位置控制,进而达到自动调节作业机具高度的目的。因为不同作业机具及作业项目对悬挂系统有着不同的状态位置要求,所以实现悬挂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就需满足这些广泛的工作要求。为此,采用点动控制和位置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悬挂系统任意位置的设定和控制。点动控制方式主要用于适宜耕深和机具提升高度的目标位置设定。进入点动控制工作模式后,推杆电动机的单步运动距离可调,人工控制推杆电动机单步运动,便于寻找并设定目标耕深和提升高度。这种控制方式提升了三点悬挂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大大减少了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的初始化设定工作量,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位置控制方式是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正常工作的主要方式,系统依据机具作业状态的切换要求,通过控制单元ECU接收上位机的机具工作状态位置指令,比较推杆电动机反馈的位置信息与作业状态初始设定值,控制推杆电动机调节作业机具到达目标位置。 2硬件系统设计 2.1机械传动设计图1为推杆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的实物安装图。推杆电动机的主体固定在固定支架上,通过推杆连接套、刚性推拉杆将推杆电动机推杆与悬挂系统操纵杆相连接,通过推杆电动机往复直线运动实现悬挂操纵杆的前后转动,从而控制悬挂系统的升降。推杆电动机内部设有电位器,其信号幅值反映推杆电动机的轴端位移,与机

拖拉机驾驶员理论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拖拉机驾驶员理论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拖拉机驾驶员理论知识考试卷及答案姓名: 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考核日期:___年___月____日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总分分数 评分人一、填空题(22 分,每空格1 1、机器性能指标体系分成两类:一是_____________结构参数,二是________参数。2、发动机冒烟有三种颜色的烟,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拖拉机的起动电路主要由__________电源开关、起动开关、预热器和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4、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组成。5、小型拖拉机液压系统的柱塞泵,其上方有一单向阀。柱塞供油时单向阀______________ 、变速器的装配一般分为两步进行,一是进行_____________的装配,二是进行____________装配。9、按获取机器技术状态信息的手段,技术诊断方法分为_______诊断法和_________诊断法。10、主观诊断有__________、、_______和触诊五种方法。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20 分,每小题2 1、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B、行为准则社会公德D、传统习惯2、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基础知识C、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的传动方式是形带传动C、链传动D、齿轮传动 4、普通螺旋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为(A、0.1mmB、0.05mm C、0.01mm D、0.001mm 油选用时,原则上要求柴油的()低于当时的气温。燃点B、闪点D、粘度6、汽油选用的主要依据是发动机的(排量B、压缩比新旧程度D、冷却方式缸体B、气缸C、缸盖9、配气机构主要由()等组成。活塞组和连杆组B、气门和进排气管C、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10、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一般由柴油箱、柴油滤清器、输油泵、油管、()等组成。泵和喷油嘴B、集滤器和喷油器C、喷油泵和喷油器D、喷油泵和火花塞判断题(对“”,错“”。30分,每小题1、拖拉机驾驶员不仅要遵守一般的法律、法规,还要严格遵守农业机械操作规程、农机安全监理规章和道路管理规定等。(2、灰口铁铸造性能好,易切削加工,有较好的减振性和耐磨性。(汽油机油箱中的汽油,长时间存放后会产生胶质。( 5、纳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但耐水性差。(7、皮带传动是依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传动的。(9、故障的表现形式称为故障征象或故障模式。(10、发动机的排气烟色为白色,表明燃料燃烧不完全。(12、拖拉机液压系统安全阀的压力不能随意调整。(13、发动机的排气烟色为白色,表明燃料燃烧不完全。(111一林红叶一霜染,一场秋雨一地寒。一栏落霞一处忧,一卷诗情一夕游。一渡飞瀑半山下,一

汽车驾驶员国家职业标准

汽车驾驶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职业名称: 汽车驾驶员。 2、职业定义: 驾驶汽车,从事客、货运输的人员。 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4、职业环境: 室外,随季节、地区变化接触低温和高温,因工作环境接触有毒、有害、危险品、粉尘、噪声。 5、职业能力特征 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较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形体感和空间感强;手指、手臂、四肢灵活,动作协调性好;辨色力正常,双眼矫正视力5.0。 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7、培训要求

(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 24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 18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 (2)培训教师 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汽车驾驶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汽车驾驶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知识培训在标准教室,并配备必要的挂图、教具等;技能培训在具备教学设备、仪器、仪表的实验室或实习车间以及具有培训与考核设备及驾驶科目的训练场地进行。 8、鉴定要求 (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l)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拖拉机自动驾驶变速机构控制器的研制

拖拉机自动驾驶变速机构控制器的研制1 祝仕平,毛恩荣 中国农业大学 100083 E-mail:lusonly@https://www.360docs.net/doc/8d9695455.html,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论述了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拖拉机自动驾驶变速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变速机构控制器的控制对象。针对铁牛654拖拉机,提出了变速机构控制器的系统结构、控制原理以及软件设计方案。 关键词:拖拉机自动驾驶,变速机构控制器,ARM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细农业的兴起,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开始围绕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展开研究工作。国外在农用车辆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进行得较早,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许多工程师都对农田机械的自动导航进行了研究【1】。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传感器性能和性价比不断地提高,工程师们又研究出以机器视觉传感器和全球定位为核心的农田机械自动导航系统。1999年,法国雷诺拖拉机公司与法国Cemagref研究中心和法国巴斯卡尔(Pascal)大学电子自动化科研实验室合作,经过两年多的研制和实验,研制成功首台通过GPS操作的无人驾驶(自动)农用拖拉机。GPS 系统以及用于定位的传感器的最新发展,使农用拖拉机无人驾驶的研究出现繁荣景象,美国、日本、英国、丹麦、德国以及荷兰等国开始围绕拖拉机自动驾驶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3】【4】。在国内,针对拖拉机自动驾驶的研究较少,目前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西安交通科技大学对拖拉机视觉导航的研究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对触觉式秸秆导向的研究【5】【6】。 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包括导航控制、路径规划、自动转向、自动变速等关键技术。其中,自动变速系统的ECU控制对象除了自动变速器中的选档机构、换档机构、离合机构,还包括油门机构、制动机构。本文所研究的变速控制器控制对象为制动机构、离合机构、油门机构,旨在实现拖拉机自动起步、加速、恒速、减速以及停车等功能。 2 系统结构 本项研究采用AMR7系列LPC2292芯片作为控制器ECU【7】【8】,如图1所示,控制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⑴A/D采集模块 对车速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离合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A/D转换和数据采集。 ⑵GPIO输出模块 1本科题资金来源:“中国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

拖拉机驾驶室设计相关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采标情况代替标准 拖拉机综合 GB 6230—1986 拖拉机操纵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操作方法 GB 6376—2008拖拉机噪声限值GB 6376—1995 GB/T 6960.7—2007 拖拉机术语第7部分:驾驶室、驾驶座和覆盖件GB/T 6960.7—1995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1997 GB/T 15369—2004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3部分:拖拉 机 ISO 4254-3:1992,IDT GB/T 15369—1994 GB 16151.1—2008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拖拉机GB 16151.1-1996, GB 16151.2-1996, GB 16151.3-1996 GB/T 20341—2006 农林拖拉机和自走式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操纵 力、位移量、操纵位置和方法 ISO/TS 15077:2002, IDT JB/T 6677.1—1993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机械通用操纵装置 的位置和操纵方法 eqv ISO 3789.1:1982 JB/T 6677.2—1993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机械草坪和园艺机 械的操纵装置的位置和操纵方法 eqv ISO 3789.3:1989 GB/T 3871.7—2006 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7部分:驾驶员的视野ISO 5721:1989,MOD GB/T 3871.7—1993 GB/T 3871.8—2006 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8部分:噪声测量OECD R5:2002,MOD GB/T 3871.8—1993 JB/T 6712—2004 拖拉机外观质量要求JB/T 6712—1993 电气仪表 GB/T 20948—2007 农林拖拉机后视镜技术要求 GB/T 20949—2007 农林轮式拖拉机照明和灯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 25424—2010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风挡玻璃雨刷器 JB/T 6701—2008 拖拉机前照灯

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及答案

[ 标签 :标题 ] 篇一: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汽车驾驶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 1题?80题,每题1分,共80分。) 1 、位于较深孔处的螺母和螺栓可用( C )扳手装拆。 A、活动 B、扭力 C、套筒 D、管子 2、( A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 A、长度、质量、时间 B、越低 C、不变 D、吨 3、汽油的牌号越高,辛烷值( A )。 A、越高 B、越低 C、辛烷值 D、有时高、有时低 4、发动机用机油的牌号是根据 100C时的(A)来划分的。 A、运动黏度 B、凝点 C、润滑脂 D、柴油 5、汽车轮毂轴承是用( C )润滑的。 A、齿轮油 B、机油 C、润滑脂 D、柴油 6、在选用汽车制动液时,在车速不高的平原地区,除冬季外,可使用( A )级制动液。 A、JG1 B、 70W C、 GL—4 D、 80W/140 7、汽车的总体构造基本上是由( A )四个部分组成。 A、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B、发动机、行驶系、转向系、照明系 C、底盘、润滑系、行驶系、照明系 D、配气机构、发动机、行驶系、车身 &汽车整车装备质量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全部电气设备的质量;(B);随车工具、 备用车轮及其他备用品的质量。 A、汽车装载质量 B、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辅助设备的质量及润滑油、燃料、冷却液的质量 C、总质量 D、汽车自重 9、在汽车发动机中活塞上、下两止点间的距离称为( A )。 A、活塞行程 B、压缩比 C、发动机工作容积 D、汽缸总容积 10、发动机中( C )的功用是把燃烧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并通过曲轴对外输出机械能。 A、曲柄 B、连杆 C、曲柄连杆机构 D、飞轮 11、化油器式汽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主要是指( B )。 A、空气滤清器 B、化油器 C、汽油滤清器 D、汽油泵 12、汽车发动机各零部件间最理想的摩擦形式是( C )。 A、干摩擦 B、半干摩擦 C、液体摩擦 D、半液体摩擦 13、汽车按驱动桥的多少可分为单桥驱动(4X 2)、双桥驱动(4X 4)和三桥驱动(6X 60), 单桥驱动括号内数 字 4 代表( C )。 A、驱动轴数 B、驱动轮总数 C、总轮数 D、总轴数 14、汽车用的减振器广泛采用的是( B )。 A、单向作用筒式 B、双向作用筒式 C、摆臂式 D、阻力可调式 15、导体中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了( B )。 A 、电压 B 、电流 C 、电阻 D 、电功率 16、在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电位差称为这两点间的( A )。

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

附件1: 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本计划、大纲适用于方向盘式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 第一篇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管理法律、法规及农机安全规章;熟悉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的基本知识;懂得使用维护技术;具备独立操作技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考试要求的水平。 二、培训对象 符合拖拉机驾驶证申请条件,报名参加培训者。 三、课程设置和顺序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规章 (二)大中型拖拉机基础知识 (三)大中型拖拉机安全驾驶技术 (四)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使用技术 (五)实习 四、教学要求 (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农机安全管理法规及规章,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二)熟悉大中型拖拉机发动机、底盘和配套机具的基本构

造、工作原理。 (三)掌握大中型拖拉机场地驾驶、道路驾驶、配套机具挂接和田间作业技能以及安全驾驶知识。 (四)学会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的维护保养技术和常用调整方法;会分析排除常见故障;了解必要的伤员急救常识。 五、培训方式 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原则,可采取全日制、学时制等培训方式。 六、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物教学、电化教学、现场教学及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堂讲授应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借助电教设备、实物、挂图、示教板等,力求直观、形象、生动。 实习课教练员应做必要的讲解和示范,重点指导学员动手操作。每项实习各地可根据农时季节具体安排。 七、培训时间与学时分配 培训时间按学时计算,每学时为1小时。理论教学42学时;实习64学时。学时分配见《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时分配表》(附后)。 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必须达到规定学时。 八、成绩考核 培训结束后,应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检查教学质量和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 考核办法参照《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拖拉机驾驶人考试科目内容、顺序与评定标准进行。 培训机构对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和培训记录。

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

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多达5 000万人受伤。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今后20年中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和受伤人数将增加约6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问题尤其是交通事故的发生。自动驾驶可分为五个等级,如表1所示。我们的发展目标即为L5级自动驾驶。 表1?自动驾驶分类 等级名称转向、 加速度控制对环境的观察激烈驾驶的应对 应对 工况 LO人工驾驶驾驶员驾驶员驾驶员——L1辅助驾驶驾驶员+系统驾驶员驾驶员部分L2半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驾驶员部分L3高自动驾驶系统系统驾驶员部分L4超高度自动驾驶系统系统系统部分L5全自动驾驶系统系统系统全部自动驾驶作为一种高级“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之一,需要在恶劣的天气中,动态的道路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行。因此,保证在车辆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挑战性的工作。边缘导航、目标识别与定位,状态估计以及控制技术的使用,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了显著提升。在道路检测方面,当前的最新研究显示,一套典型的可靠性道路边缘检测的正确率超过了95%,甚至接近100%。其中,谷歌公司宣称未来的自动驾驶系统不但能够识别所有的交通指示牌,而且能够实现智能避障,并且在汽车上使用座椅或者其他设备代替现有的方向盘。美国的Blanco等人根据美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研究项目,研究了不同自动驾驶等级条件下的车辆事故发生概率问题,研究发现自动驾驶1级到3级时,随着自动驾驶程度的提高,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然而,2018年3月18日,Uber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测试时与行人发生碰撞,并造成一名女性死亡。通过事故调查显示,事发当日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未检测到死者是否为行人,从而未执行减速或者避 自动驾驶整体可大致分为感知,判断,执行三部分。这就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目标检测和驾驶策略制定两方面。目前,深度学习技术[2](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是该领域进行目标检测即感知部分的主流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分割、分类和车辆的检测任务中,以增强车辆对于驾驶场景的理解能力。如于2018年6月举办的CES Asia展上,大陆集团推出了摄像头MFC 500,此摄像头在上一代摄像头的技术基础上又加入了深度学习算法,凭此提高了车辆的环境感知和目标检测的能力。且该摄像头还能够同基于云端的环境数据互连,以便定位车辆和执行具有前瞻性的驾驶操作。 1 深度强化学习概述 鉴于强化学习的普遍性,所以将强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成深度强化学习,而深度强化学习则是对驾驶策略制定即判断部分的一个有效的好方法,深度强化学习是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取长补短——将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和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相结合,从而使其可以直接根据输入的图像进行控制。 ■1.1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技术已经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广泛影响:从网络的搜索引擎到社交网络,再到电子商务。机器学习系统可以用来进行图片的识别、语音的识别等工作。根据学习反馈机制的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大体分为监督式学习、非监督式学习和强化学习三种。其中,图像识别使用到的神经网络属于监督学习之一。具体方法一般是首先对系统输入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集合,比如房子、猫或者狗等;我们希望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对上述不同类别的图片根据其真实内容进行一个分类。为了实现此目的,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数学函数来表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然后使用训练误差来评价 74 | 电子制作 2019年07月

拖拉机自动驾驶平台的研究 分类

拖拉机自动驾驶平台的研究分类:技术研究2007-04-07 01:59 1.1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的人口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纵观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动态,一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精细农业”技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成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把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系统(GPS)、决策支持系统、传感技术进行集成,使作物生产更加科学,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实现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1]。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近一亿(约有70%居民在农村),约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50%。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面临着比现在(现在就是二十一世纪,与前面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矛盾,应该指出:“现在”的具体年份;或指出前面“二十一世纪”的间段,如二十一世纪中叶)多三、四倍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会对生产、消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等产生巨大影响[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转换的进程加快。到1998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已降至49.8%,比1980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至23.7%和26.4%。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已超过了同期东北亚的大多数国家。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也由10年前的不到37岁上升到40岁。据预测,即使(“即使”是否该改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峰值期,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人,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超过城镇[3]。因此为了应对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必须加速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农业作业若不采用机械化,“精细农业”就无法实施。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喷灌机等。(不是单独句子,需重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利于实施“精细农业”[1]。拖拉机是实现各种机械化作业的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动力机械。它可以与附装的、悬挂的或牵引的农机具一起完成大部分的田间作业,还可以牵引挂车进行运输作业,所以拖拉机是精细农业实施的一个必不可少物质载体,相应地,拖拉机的自动驾驶则是精细农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下部分的说明好象有点混乱,我建议对以下2段落中的语句进行重组,从两方面来说明拖拉机自动驾驶的必要性:1.拖拉机自动驾驶能够满足农业作业的精度――农田作业按精度,农机手和自动驾驶的精度;2. 拖拉机自动驾驶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从而提升中国农业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拖拉机作业环境和作业工况,自动驾驶的利点)由于拖拉机在工作方式上与汽车有很大不同,特别是拖拉机的作业环境比较恶劣,作业工况复杂多变,再加上农机操作手技术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导致耕作精度低,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并且不能保证拖拉机在作业中的生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这样即使是拖拉机本身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设计性能指标,也往往由于使用者的个人经验不足、熟练程度不同而难以完全发挥出来,如何将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合理应用于拖拉机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21-25]。Auernhanmmer和Muhr1991年将农田作业按精度分为粗糙作业(rough operations)如土壤采样(soil sampling)、除杂草(weeding);精细作业(fine operations)如喷洒农药(pesticide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总结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农机局农机字[2009]3号文件精神,充公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的巨大潜力。我局大力开展了《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发放农机科技材料4000余份,培训农机技术推广人员50人,农机大户530人,农机手1860人,农机技术人员380人,还乡就业农民工645人。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各类农机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一、领导重视,工作措施得力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绩,区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

培训学校校长、推广站站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这项工作开展,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各镇(街)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由于组织领导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本次“培训工作”面广量大、知识性、技术性要求较高,时间紧任务重,对教师要求比较全面,区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力措施:1、除发挥好农机校教师的作用外,集全局技术力量配合本次培训工作。2、培训形式多样化。如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3、机具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尽量聘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示范,以上措施为本次“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做好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由于本次“培训工作”面广量大,区局首先做好区、镇(街)两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区镇(街)两

级培训农机技术推广骨干50名,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技术推广知识,明确这次培训的内容和特点,为这项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提高基层农机组织活动能力 农机专业组织带头人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在农机专业方面无论技术、管理和服务有一定威信,且通过农机技术致富的人,农民对他们的言行比较信任,但他们也存在技术水平较低,开拓精神不强等不足。因此规范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些新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学习了农机法规方面的知识。受到了他们的好评,共培训农机专业组织带头人30人。 四、做好农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农机科技示范户是我们的一些科研项目、新机具、新技术的实施者,他们

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

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 摘要:阐述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由PLC、电控开关液压阀和比例方向液压阀组成自动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了PD转向控制算法;为提高拖拉机自动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在线优化模糊控制规则以及输出比例因子,既保留了传统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了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和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迅速消除跟踪误差,相应速度快,超调小,系统工作稳定,稳态跟踪误差不超过10cm。 关键词:拖拉机;模糊控制;遗传算法;自动导航;自适应控制 引言 为提高农用车辆自动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许多学者对其导航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献[1~11]分别对线性模糊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方法、最优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以及纯追踪算法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对于自适应导航控制方法研究较少。 模糊控制具有不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鲁棒性好等特点。对于一个确定的模糊控制器,当被控对象受到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仍可以保证系统最终趋于稳定,但是会降低系统的控制品质,出现诸如振荡加剧、过渡时间过长等缺点。因此有必要研究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在控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模糊控制器进行自动调整。拖拉机本身是一个具有大延迟、高度非线性以及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而且农田地况较差,轮胎和地面作用过程复杂,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应避免运用车辆模型进行控制,但是也应该充分挖掘车辆模型所蕴含的车辆状态信息,以改善导航系统性能。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以RTK-DGPS为导航传感器,构建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并进行拖拉机田间自动导航实验。 1 拖拉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 研究平台为福田雷沃FT704拖拉机,前轮转向,后轮驱动。自动导航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拖拉机驾驶实习报告

拖拉机驾驶实习报告 45140213 王增光 为了进一步了解拖拉机的基本构造以及掌握拖拉机的基础驾驶操作,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拖拉机驾驶实习,借此机会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专业。 实习开始的第一天上午,学院为我们开展了实习动员大会,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我们两周实习的日程安排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下午我们来到了拖拉机实验室先了解一下我们驾驶的拖拉机,袁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拖拉机的型号及其驱动方式,然后为我们讲解了拖拉机的三点悬挂机构,使我们明白了拖拉机悬挂农机具的方式及原理,最后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拖拉机的档位布局,了解到拖拉机共分两次挂档,一个是控制快慢及后退,另一个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档位。 实习场地确定后,我们便开始了实习之旅。拖拉机驾驶的第一天我们练习了拖拉机的起停,直行及后退。开始老师为我们做了一遍演示,然后我们便开始自主练习。由于第一次接触拖拉机,自己还是有点紧张,在挂档时离合没踩实,导致挂不上档或者挂档特别费力;在停车时忘记把档位制空导致无法停车。经过几轮的练习,我慢慢掌握了这些操作,刚开始我只敢慢挡驾驶,慢慢的我变换档位提高驾驶速度也不会慌张。第一天的实习结束时大家也都掌握了这些驾驶操作,虽然天气热但大家还是激情满满的。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学习如何倒车使拖拉机与农机具实现三点挂接,我们需要把拖拉机开出车库然后倒回车库与车桩完好接触,这与

我们第一天的训练相比增加了很大难度。首先我们在倒车的时候不能压桩,这就要求我们在倒车快要入库时车身要调正。我们需要把方向盘打死进行转弯,然后通过微调方向盘进行车身的调正。最后再对车身进行微调实现无缝挂接,这就要求对方向的精确把控。 最后的一周我们就开始训练拖拉机的出库,入库和移库。先有袁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移库的注意事项然后做了一遍演示,我们就开始了练习。由于我们实习考核就是拖拉机的移库,所以大家都格外努力。而在移库过程中不能压车库线,我们要控制好什么时候把方向盘打死,如何对方向进行细微调整,才能很好的完成操作。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实习考核,全班同学按学号进行考核。虽然在平时训练时失误很少,但在考核过程中还是不小心压了一次线,这也是我此次实习最遗憾的地方。 经过为期两周的驾驶实习,我掌握了拖拉机的构造原理及拖拉机的一些基本驾驶操作,增长了对专业的认知,受益匪浅,也为我后的驾车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实习过程中,我经历了一些困难,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也一一克服,在此过程中磨砺了我不惧困难的精神。最后谢谢老师们这些天对我们的指导和照顾,使我们在短时间里学到了这么多知识技能,你们辛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