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

合集下载

经济开发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经济开发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信用体系。
开发区网站(外网+内网OA系统)
2.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带动制造业改造升级。
──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 ──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过程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 展水平。
3、筛选重点项目,以项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精心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基 础较好的项目,特别要注意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市场发展 潜力大、对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各项 政策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集聚资金、技术、人才 等各种生产要素方面的作用。
(五)围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人才支撑能力提升, 实施融合型人才建设工程。
采取多种方式,加快融合型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长远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信 息化技能培训。强化政府推动,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企业自主培训的良性互动机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和基 础普及培训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百名‘ 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利用驻徐高校和###职教 中心作为我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围绕企业两化融合发 展方向,编制培训纲要,开发培训课件,并分类培训。针 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 训。
按照“统筹规划、鼓励竞争、联合共建、利益共 享”的思路和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的建设要求,以现 有运营商的网络为基础,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 以IP技术为核心,以端到端多媒体信息应用为目的 ,构建覆盖全区范围的社区网、企业网、园区网和 电子政务网,互联互通、高速智能、稳定可靠的综 合网络体系,提供多业务接入和多业务服务。
8、大力推广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10年开发区成立了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工作的 大力推动下,目前已经建有统一建设管理的,区内为企 业提供服务的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3个,建成企业公 共研发平台、协同商务平台8个。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1、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1.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xx公司成立于x年x月,是新成立的化工生产企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企业生产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公司建设期间,就注重引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体系,2013年底,公司建设完成xx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采用了先进的DCS连续化生产控制系统,2014年底,公司建设完成xx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采用了PLC控制系统。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公司使用了用友财务软件,而且还建设了办公自动化(OA)管理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2. 发展现状、总体目标、发展思路2.1 发展现状公司成长的过程就是两化融合的过程。

在两化融合的实践中,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持续推进。

目前,公司建有标准化机房,现有的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包括采购、加工制造、仓储管理、物流配送、财务、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涵盖了供应链上、中、下游和决策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流程顺畅,数据精准和“三流”同步的目标。

公司建立和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的制度和流程,为两化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两化融合已成为公司科学决策和高效运营的灵魂。

2.2 总体目标长期以来,依靠资源、要素的低价格和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从而获取低成本优势是我国企业成长的方式。

但是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殆尽。

再加上我国开始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减缓,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两化融合是一个有效手段。

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企业推动两化融合效果显现是一个漫长过程,在两化融合建设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在短期内却无法获得明显的竞争力提升;只有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时,才会事先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xx公司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变革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2.3 发展思路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为科学衡量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地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根据2011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中“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的部署,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了《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过程“两化”融合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涉及理念转变、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和把握。

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有利于摸清各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政府部门找到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

2012年初开始启动评估工作,历经前期研究、试点评估、修改完善和评估实施等阶段。

(一)前期研究(1月-2月)。

2012年初,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开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题研究。

评估工作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与专家讨论和反复修改,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方法。

(二)区域试点评估(2月-9月)。

2月份评估工作组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方案》。

3月份,确定了具有区域代表性、具备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的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作为评估试点省市。

6月份试点省市上报了工作方案。

8月底至9月初,评估工作组对试点省市的评估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评估试点工作,并修改完善了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三)修改完善(7月-10月)。

7月19日和9月21日,评估工作组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2010-6-6 16:08:02 文章来源:赛迪网【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赛迪顾问信息化咨询中心金江军以试验区形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上海、重庆、广州、南京、青岛、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区”)、呼包鄂乌地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唐山暨曹妃甸作为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目前,各试验区普遍出台了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两化融合工作正有序开展。

1、上海改革开放30 年来,上海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大规模调整转移,郊区制造业各项经济指标目前已占全市比重的85%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精品钢材产业基地、临港装备产业基地、船舶制造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及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工业区为配套的工业布局体系,成为上海支柱产业发展的载体。

上海市把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作为落实“四个着力”、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

基本思路是以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线,抓住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四个切入点,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上海市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

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2009-2011 年,上海市将聚焦航空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汽车产业、装备产业、船舶产业、信息产业、消费品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10 个重点产业,实施工业软件振兴工程、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工程、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工程、电子商务扶持引导工程、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工程、政府监管服务信息化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程等10 个重点工程。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及其创
新应用的不断推进,各种融合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信息化融合建
设也尤为重要。

科技信息化融合是在信息科学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将信息科学技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支撑、网络通信等专业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通
过完善的组织管理、专业化运作,在科学的视角下,实现科学技术信息化
的融合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科技信息化融合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
有效管理、有效抵御外部环境的扰动以及更好地改善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
的地位。

另一方面,科技信息化融合建设还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改
善科技信息化的应用环境,强化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政策制定能力,提高企
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到推动企业新型科技高质量发展。

此外。

国家“两化融合”总体情况介绍

国家“两化融合”总体情况介绍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践行工业革命4.0
工业和信息化部
1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领工业驶入崭新 的发展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其中,以大数据、云 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革命,被视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 心与龙头。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产业界,一直都 在努力探求:作为这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龙头 ,信息技术引发工业变革的本质是什么?作为新 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最 深刻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
术相融合,将进一
步给工业技术和生
产方式带来深刻的
,甚至是革命性的 变化。 来源:原中航一集团
31
(2)工业信息化变革业务模式:网络化
全球24小时不间断赛车研发
32
(2)工业信息化变革业务模式:虚拟化
专家会议
讨论虚拟产品
33
(3)信息化创新工业企业业务形态
虚拟公司
产品
采购
供应商


数字化预装配——无金属样机的生产;
基于广域网的异地设计、异地制造;


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
Team work 238个工作组;


设计制造周期大大缩短:4.5年(波音757、767约9-10年);
获得更高的利润,每架777,$1.4亿。
7
JSF—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最高典范
JSF 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全球50家公司参与研发的 数字化协同环境,形成了无缝连接、紧密配合的全球虚拟企 业,快速地实现了以数字化技术为研制基础的三种变型、四 个军种、客户化程度高的飞机设计。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

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其中部分项目可总结为以下4大模式:一是以南钢集团为代表的“工业优化分离”模式,即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工业企业,利用其在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引和培养的信息化人才、积累的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实施内部信息化部门的分离、优化、升级,为全行业服务。

二是以南瑞集团、朗坤软件、南大苏富特合作为代表的“数据库平台开发”模式,即数家行业领先的优势企业组建联合开发团队,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实时数据库基础平台的建设和推广。

三是以中图数码为代表的“协同设计”模式,即具有优势的软件设计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开发和市场占有优势,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的设计软件共享和协同设计服务平台模式,实现各行业软件企业的产业链分工和协作开发。

四是以中国制造网(Made in China)电子商务平台、化工园化工交易平台、幕燕钢铁交易平台、医药追溯平台、大贺购物平台、苏宁数字商城等为代表的一批“商务平台”模式。

广州:提出“138行动计划”工作思路为加快实施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广州确立了基本思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做大做强为主体,加快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按照以上思路,广州市提出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138行动计划”。

这里的“1”是指“实现一个目标”;“3”是指“推进三个领域的融合”,“8”是指“推进八大重点工程”。

其中,“实现一个目标”是指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面提升广州市科学发展实力。

“推进三个领域融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

以汽车、船舶、钢铁、石化、机械装备、造纸、服装及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提高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做大做强产业。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两化的融合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这两化的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工业化的选择,是改变经济构造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是促进工业化转变的举措。

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状况,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经历,对于两化的融合发展进行盼望,有利于每一个部门都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的发展现状从古至今,信息技术在逐步的进步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很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信息化策划。

例如法国的信息策划、德国的信息策划等。

由于信息化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都在广泛的应用,对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技术的融合方面,计算机的辅佐技术,计算机的辅佐工程,计算机的辅佐工艺,计算机的集中制造体系,数控技术,现场总结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等的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的成熟。

并且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可视化。

(2)在商品融合的方面,许多的商品里面都有技术的含量。

例如,在航天的飞行器,汽车,船里面都有电子的仪器;在雪柜,洗衣服的机器,电视等家电产品中,很多的都是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化;普通的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3)在业务融合的方面,单位里面的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商业智能,产品数据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在产业繁衍的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了发达的ICT产业,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2国内的现状共产党,国家对于两化的融合都做出了很多的策划,各个级别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的部门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上的作用已经逐渐的展现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2010-6-6 16:08:02 文章来源:赛迪网【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赛迪顾问信息化咨询中心金江军以试验区形式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上海、重庆、广州、南京、青岛、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区”)、呼包鄂乌地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唐山暨曹妃甸作为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目前,各试验区普遍出台了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两化融合工作正有序开展。

1、上海改革开放30 年来,上海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大规模调整转移,郊区制造业各项经济指标目前已占全市比重的85%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精品钢材产业基地、临港装备产业基地、船舶制造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及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工业区为配套的工业布局体系,成为上海支柱产业发展的载体。

上海市把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作为落实“四个着力”、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

基本思路是以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线,抓住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四个切入点,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上海市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使用渗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使用推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

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2009-2011 年,上海市将聚焦航空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汽车产业、装备产业、船舶产业、信息产业、消费品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10 个重点产业,实施工业软件振兴工程、节能控制和综合利用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使用推广工程、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工程、电子商务扶持引导工程、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工程、政府监管服务信息化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程等10 个重点工程。

2009 年,上海市重点推进飞机数字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等20 个两化融合项目。

上海市经信委已收到30 多家企业申报的项目逾70 个,构建了两化融合项目储备库,已累计确定支持22 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 亿元,总计支持资金约3000 万元,并明确了中国商飞等企业的12 个两化融合年内重点支持项目。

同时,上海市还将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研究出台两化融合重点支持目录并纳入《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上海市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建立了4家两化融合研究中心,依托振华重工、泛亚汽车等企业成立了10 个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发展指数研究。

上海市两化融合推进特点是以促进产业能级提升为目标,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内容,聚焦重点产业,对重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善于借助企业和社会力量。

2、重庆目前,重庆市按照中央的“314”总体部署,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

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产业为主线,努力探索以“集约、互动、耦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后发地区两化融合新模式。

重庆市两化融合的基本思路是围绕“驱动工业由大到强、衍生新兴信息服务业、形成自主发展机制”三大战略目标,以“开放性、耦合性、多样性、效益性、生态性”六大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突出体制创新在融合中的动力因素、突出融合和分离这个工作主线,加快建设重庆为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工业战略转型、促进可持续社会发展。

重庆市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三个围绕”,即围绕汽车摩托车等6 大支柱产业,加快行业信息化;围绕物流等服务业,培育壮大面向工业的信息服务业;围绕经济运行监管、诚信体系建设、财税管理,实现信息化和政府管理服务通道、平台、政策体系融合,进一步优化政府工业管理体系。

重庆市两化融合的重点工程包括新产品网络化协同设计开发工程、工业装备数字化提升工程、供应链信息化工程、信息化节能减排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重点行业试点示范工程、机构分离和业务流程重组工程、嵌入式软件产业培育工程、信息产业腾飞工程。

重庆市建立了两化融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了“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了M2M 使用试点示范工作,渝北、沙坪坝等10 个区县被列为重庆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

重庆市经信委提出了两化融合“两步走”战略,近期工作重点包括启动实施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完善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试点示范项目评估工作。

重庆市两化融合推进特点是把两化融合工作和落实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结合,和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从两化融合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注重政企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府工业管理体系。

3、广州广州市政府把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作为构建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生产和管理手段,增强了企业“内功”。

突出抓好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新营销模式,提高新产品开发投产速度,是广州市企业实现“化危为机、弯道超越”的重要经验。

今后,广州市将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工作部署,结合广州的产业特点和门户城市的综合优势,围绕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先行先试,探索两化融合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做法,重点推进“138 计划”,以“五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推动“三化”(产业资源集约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

“138”计划中的“1”是指明确一个目标,即走出一条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

“3”是指着力推进三大领域渗透融合,即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融合创新发展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

“8”是指组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即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使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使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网络新都工程。

为了确保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广州市提出了“六个一”的保障措施,即建立一套两化融合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树立和支持一批示范试点,扶持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培训一批企业和复合型人才,推动一批产学研联动合作,完善一个良好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2009 年9 月,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和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无线电办公室合并组建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目前,广州市已经确定了中一药业、广船国际、珠江啤酒、广州数控等20 家企业为2009 年度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广州市两化融合推进特点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两化融合的四个层次,以企业的“五化”推动产业的“三化”,制造、服务、创造齐头并进。

4、南京南京市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钢铁等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光电、环保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制造等八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南京市两化融合的思路是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通过规划引领、龙头企业示范、重点项目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对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调净。

南京市两化融合的主要是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突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探索两化融合发展经验模式;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提升工业经济软实力;加强信息化载体建设,搭建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

南京市确定了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船舶、医药、纺织、食品和电子等10个行业为信息化改造重点行业,组织推进300 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实施产品智能化工程、过程自动化工程、系统集成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工程、商务电子化工程等五大重点工程。

南京市选择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30 家龙头企业作为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

目前,南钢集团等10 家工业企业和国电南瑞等10 家软件服务企业被列为首批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

南京市还计划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示范工程、软件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

南京市两化融合推进特点是“厅市合作”,争取江苏省经信委在政策倾斜、项目补助等方面的支持;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搭建公共平台。

5、青岛早在2008 年9 月,青岛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

根据该意见,青岛市两化融合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和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为着力点。

重点任务是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实施两化融合发展三年滚动计划,把握电子家电、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化工橡胶、机械装备等行业的特点,增强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大力扶持面向行业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

保障措施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中介机构,加强人才培训。

青岛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重点是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石化、食品饮料、汽车机车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产业开展两化融合工程的示范,支持家电龙头企业、传统服装业、橡胶轮胎行业、食品饮料行业的技术改造或升级转型,支持建设一批面向本地产业集群、优势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家电企业、服装业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的经营模式,橡胶轮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经营模式以及食品饮料行业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兴经营模式或业态。

下一步,青岛市将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库,收集重点项目100 个以上,总投资额超过80 亿元;围绕重点行业,培育25 个重点企业和50 个重点项目作为示范;组织实施两化融合发展三年滚动计划,引导扶持两化融合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