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梦主题小说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作者:陈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6期摘要:唐传奇在继承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唐朝时代文化特色,实现了小说由描写神仙鬼怪到人士传奇的转变。

唐传奇中以“梦”来讲述人事故事的一类题材小说被称为托梦文学,他们大多借主人公梦中之所见所感,经历人世之离合悲欢、宦海浮沉,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

本文就以《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为例,分析这类托梦小说中所折射出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唐传奇;托梦;讽刺;释道作者简介:陈冲(1993-),河南漯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6级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枕中记》描写的是唐代士子卢生仕途不顺,遇道士吕翁授其青瓷枕,于梦中经历一世三起三落宦海浮沉的故事。

而《南柯太守传》则描写了主人公淳于棼醉梦槐安国,目睹人世官场险恶之后,栖心道门的故事。

二者在故事结构上,都采用了入梦-经世-悟梦的结构。

人的一生便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而已。

然而,托梦小说的作者并不满足于表达人世感悟的言说,而是要通过“梦”这个可以无限徜徉构思的意象,来表达对所处时代社会的不满、黑暗官场的揭露和对政治现象的讽刺。

一、揭露封建官场黑暗险恶中国封建制度自产生以来,便在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变得愈加神圣不可侵犯。

而历朝历代为了皇位的继承相互倾轧、骨肉相残的事例不胜枚举,皇位尚且如此,那些非新非故的封建士子们为了权利的争夺便更是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在两部托梦小说中,明是写两位主人公梦中之事,实是借梦中之事讽现实之黑暗险恶。

两位主人公梦中仕宦的经历,正是作者对现实社会黑暗面的强烈控诉。

《南柯太守传》中当淳于棼因驸马的身份得以前往南柯郡任太守时,郡县官吏、僧道、武卫等争相迎奉,钟鼓喧哗,不觉数十里。

而当其遭到槐安国王的猜忌时,他人一封玄象谪间,事在萧墙的表书,便彻底葬送了他在南柯郡励精图治得来的名望和自己的政治前途。

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文献综述】

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要研究中国的小说就绝对不能跳过对唐传奇的研究,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

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其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传奇原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命名的,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

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

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

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

而且传奇的内涵也时常是多义的。

王国维也说过说:“传奇知名,至明凡四变矣。

”大约到了元代,人们才把唐代出现的这种小说新文体称之为“传奇”。

①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

对唐传奇的研究长久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其的评论与阐述从宋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唐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对唐传奇原著版本的考订、注释、校勘整理,到对其题材内容的分析、深入挖掘当时的制度背景、人的内心世界,再到文体与嬗变、创作动机、小说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二、主题部分唐代政治相对稳定开明,思想空前活跃,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浅析梦幻题材的唐传奇之现实意义

浅析梦幻题材的唐传奇之现实意义

浅析梦幻题材的唐传奇之现实意义作者:孙香雨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摘要:梦幻题材的小说到了唐代不再简单记录奇异的梦境,而是融入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与情感,通过梦境来寄托理想追求或现实评判。

本文从婚姻、仕途、人生感悟三个方面分析唐传奇中梦幻题材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唐传奇;梦幻;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04-01弗洛伊德说:“梦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潜意识里欲望的满足”,唐传奇中梦幻题材的小说正是如此。

唐人开始“有意为小说”,进行主观虚构,将现实中的憧憬与愿望、不满与批判,通过梦幻题材表现出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研究这类作品有利于我们了解唐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态。

以下就从婚姻、仕途与人生感慨三个方面来探析唐传奇中梦幻题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一、婚姻爱情之寄托首先,唐代婚姻很讲究门第,迎娶豪门女子是各阶层士子的梦想,因此门第之别是阻碍婚姻自由的一道鸿沟。

其次,贫富之差也是阻挠真爱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为了门第、财产而棒打鸳鸯,屡见不鲜。

此外,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还造就了一批薄情寡义却心安理得的负心汉,女子被弃时有发生。

因此,小说家便将当时人们对婚姻爱情的渴望与不满通过“梦幻”表达出来。

《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棼到达大槐安国后受到的第一个优待就是迎娶金枝公主,这为他步入官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沈亚之的《秦梦记》记述他入秦辅佐秦王的经历中也有娶秦公主弄玉一节。

《樱桃青衣》中盧子也是梦遇青衣为其引荐于权势之门,娶其中郑氏之女为妻,从此官运亨通。

可见当时士人对于迎娶豪门之女的普遍渴望。

寄托真爱于梦境的作品也很多。

《华州参军》虚构了崔氏女与柳参军真爱受阻,崔氏死后与柳相会的故事。

二人别后再见,“悲欢之甚”,崔氏曰:“人生意专,必果夙愿”,追求真爱至死不渝。

白行简《三梦记》中的第一梦还记述了一段“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的夫妻之情。

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综述

内容二: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的现状和争论焦点
1、历史背景研究
目前,对唐传奇历史背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们主要从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唐传奇的成因和发展轨迹。然而,这一领域仍有深入 挖掘的空间,比如对唐代科举制度与传奇小说的关系、商品经济对传奇小说的 影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综述
01 摘要
03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摘要
本次演示对二十世纪唐传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主要 成果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二十世纪唐传奇的深入 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唐代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为当前的文学和文化 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引言
3、繁荣阶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唐传奇研究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 出多学科交叉、多元化研究的特点,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者和研究成果。代表 性的成果有董乃斌《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与文化研究》、萧相恺《唐传奇纵论》 等。
4、调整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是唐传奇研究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注重深 入挖掘唐传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进行了有益 的尝试和探索。代表性的成果有袁行霈《唐传奇笺证》、董乃斌《唐代小说的 文化观照》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一: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的 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二十世纪初到中叶是唐传奇研究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 整理和校注方面,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代表性的成果有鲁迅《中国小说 史略》、胡适《白话文学史》等。
2、成长阶段
二十世纪中叶到七十年代是唐传奇研究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从文 献整理转向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成果。 代表性的成果有程毅中《唐代传奇考》、华严《唐传奇新探》等。

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文献综述】

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要研究中国的小说就绝对不能跳过对唐传奇的研究,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

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其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传奇原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命名的,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

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

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

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

而且传奇的内涵也时常是多义的。

王国维也说过说:“传奇知名,至明凡四变矣。

”大约到了元代,人们才把唐代出现的这种小说新文体称之为“传奇”。

①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

对唐传奇的研究长久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其的评论与阐述从宋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唐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对唐传奇原著版本的考订、注释、校勘整理,到对其题材内容的分析、深入挖掘当时的制度背景、人的内心世界,再到文体与嬗变、创作动机、小说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二、主题部分唐代政治相对稳定开明,思想空前活跃,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唐传奇小说论文

唐传奇小说论文

唐代小说与史官文化唐王朝的统一,一系列开明政策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社会上儒、道、佛同时盛行,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加之科举之前搞“行卷”风气的影响,小说到唐代也大有发展,从魏晋六朝“丛残小语”、“粗陈梗概”发展到结构完整,初具规模。

鲁迅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

虽尚不离于搜齐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词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这一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唐代小说种类繁多。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传奇小说,不愧为唐代小说的代表。

下面,就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对后世影响,略谈其特点。

一、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代传奇小说的内容新颖、广泛,更切近现实生活。

上至帝王后妃的宫廷生活,或统治集团内部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斗争;下至妓女士子的恋爱婚姻悲剧,或乞儿商贾羁旅行役的生活状况,无不写入唐人传奇中。

传奇所描绘的生活面,几乎触及到隋唐社会的各个角落。

笔锋所向,既多揭露黑暗丑恶现象,也有对光明理想的追求。

有些作品,虽然也属于搜奇记逸之类,沿袭六朝小说的遗风,写鬼狐仙妖、求道炼丹等虚妄之事,但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当时常见的人物。

即使写鬼狐神仙,如《任氏传》、《柳毅传》等,也都富于人情;故事情节的安排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唐代传奇的主题是进步和深刻的,主要有关四方面内容:一、唐传奇中有大量批判礼教的爱情故事。

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洪迈说的“唐人小说”主要是指传奇中的爱情作品,这类作品可以与唐诗相媲美。

唐传奇的爱情作品提出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新模式,猛烈抨击封建门第观念。

《霍小玉传》中李益是进士,霍小玉则是一名尚未出嫁的妓女;《莺莺传》中张生是一介书生,莺莺却是一名寒门闺秀;《李娃传》中荥阳生出身显贵,而李娃则是一名“要姿要妙,绝代未有”的妓女……因为“佳人”往往门第低下,“才子”每每飞黄腾达,因此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往往是不牢靠的,“佳人”们的命运大都是辛酸的。

精神分析视域下古典小说中梦的阐释——以唐传奇为中心

精神分析视域下古典小说中梦的阐释——以唐传奇为中心
J o u r n a l o f X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s )
2 0 1 4年 3月
M8 1 " . 2 01 4

文学研 究 ・
精 神 分 析 视 域 下 古 典 小说 中梦 的 阐 释
( 1 . C o l l e g e o fH u m a n i t i e s , G a n s u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2 . C e n t e r f o r C h i n e s e C l a s s c i s ,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m i t y , L a n z h o u ,G a n s u , 7 3 0 0 7 0, C h i n a )
a l s o a k i n d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c a t h a r s i s r e p r e s s e d, a n d i n wh i c h t h e s y mb o l i s mo s l t y s y mb o l i c d r e a m ;t h e c o n f u s e d d r e m a i s t h e
t h e Pe r s pe c t i v e o f Ps y c ho a na l y s i s

. Ta k i n g t h e L e g e n d o f Ta n g Dy n a s t y a s Ce n t e r

亦实亦虚,幻化人间——唐传奇梦主题研究【开题报告】

亦实亦虚,幻化人间——唐传奇梦主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亦实亦虚,幻化人间——唐传奇梦主题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

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具有纯文学性质的小说文体,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在风格、题材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唐传奇的研究长久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其的评论与阐述从宋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二十世纪以来的唐传奇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角度:一是从文献学角度对唐传奇的研究,二是从小说史论角度对唐传奇的研究,三是从文学作品本体对唐传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是这三个角度的深入发展:第一时期:二十世纪50年代前。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唐传奇研究的初始时期。

对唐传奇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鲁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共28篇,其中第8、9、10三篇是专论唐传奇的。

在写作该书之前鲁迅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出版了三部小说考证辑佚类著作,即《小说旧闻钞》、《古小说钩沉》与《唐宋传奇集》,为进一步研究唐传奇提供了确凿可靠的资料,也为后入的研究奠定了孥实基础。

鲁迅把唐传奇影响后世小说、戏曲创作的现象置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纳入其小说史理论体系,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作为鲁迅《小说旧闻钞》的扩充,孔另境的《中国小说史》由中华书局1936年7月出版。

郑振铎作《序》,称其为“关于小说本身的种种版本的与故事的变迁”,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基础。

这一时期,对于唐传奇文学作品的研究刚刚起步,霍世休的《唐代传奇文与印度故事》、姜亮夫的《唐代传奇小说》、陈寅恪的《读莺莺传》。

然而这一时期对于唐传奇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处于初探状态,但是在文学史上仍然是意义重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唐传奇梦主题小说研究
梦是潜意识的表现, 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

梦意象描写, 常常是作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段。

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 其作为一种现象文化纳入文学作品, 自古至今延绵不绝。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一支奇葩, 在中国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写梦小说更是在亦真亦幻、亦实亦虚中以幻化时间的形式, 突破历史时空, 打破人间天上、现世冥的精神疏隔, 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叙述者虚构的空间。

明代胡应麟云: 变异之谈, 盛于六朝, 然多是传录舛讹, 未必尽设幻语。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寄笔端。

[1]唐人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件用类似神话的梦境来展现,,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继前人的研究结果,本综述将说明唐传奇中的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科举仕宦梦
表现这一种梦的篇目主要有:《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等。

《枕中记》:《枕中记》试图从精神、思想层面上来解决同一问题:它试图为唐代士人提供一种从东晋直至唐代部分知识者一直在探讨和追求的所谓“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的适意的人生哲学,这一哲学最初被表述为东晋支遁注《庄子‧逍遥游》时所提出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相对观念,其后由王羲之和戴逵分别加以发挥,提出“欣于所欲,暂得于己,快然自得”和“以适为得,以足为至”等更为具体明晰的理念,至唐代王维又将其进一步表述为“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

[2]
《南柯太守传》: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问世,“南柯梦”也成了仕宦梦的代名词。

很多人认为《南柯太守传》意在讽刺窃据高位者,也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

公佐之所以将淳于棼的仕途通坦梦与他的公主驸马梦联系在一起,正是窥探到了其中的玄机与奥妙。

他笔下的淳于棼,起初不过是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

曾经有过一段仕途生涯,但职位卑微,根本无法有所作为,可就连这么一个小小的职位,也因使酒忤帅,丢掉了,从此纵
诞饮酒为事。

按正常逻辑来看,若非有奇迹,他的一生也就如此了,而那个萦绕在中国传统文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仕宦情结,那种渴望身在魏阙之上的辉煌,却并未在表面的放纵挥霍中褪去,反而深化于心,以至于数日的郁结得来的是那场“公主驸马梦”与“荣华富贵梦”[3]《樱桃青衣》:这篇借梦游反映现实的故事,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阶层读书士于深层意识中千方百计往上爬的人生梦幻,揭露了当时朝政腐败、裙带成风,科考场中与官场中同样的黑暗现象。

[4]
作者“借梦来阐释人生与社会,表现自己的人生观与人生理想”[5], 即以梦境来出入真幻, 体悟物我,影射封建官场盛衰无常的现实, 表达了对汲汲于功名利禄者的鄙视与厌恶、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与不平,同时也寄寓了封建文人“富贵如云、浮生若梦”的无奈与惆怅。

[6]
二、姻缘风流梦
表现这一方面的篇目有:《秦梦记》、《异梦录》等。

“梦是欲望的满足”[7], 唐传奇作者善于梦象建构和梦境描写, 他们常常“把现实世界的各部分加以改变、替换、缩小、扩大”[8], 借以腾越现实生活, 展示自己的理想世界。

在他们笔下, 远古的历史人物可以与现实人生融为一体, 而真实的历史事实也能被插上幻想的翅膀。

这种意象的重塑, 是为了表达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心灵找不到寄托、感情无所归依的隐痛与苦闷, 流露出对理想情爱和温馨家庭的憧憬和向往。

[9]
统而言之, 两篇作品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一个个迷惘幽渺的故事富有诗情画意, 尽显虚实相生、扑朔迷离之趣,,其目的就在于表达对理想婚爱和家庭的渴慕和思寻, 尽管客观上也“表现了‘如花美眷’而‘似水流年’, 美好的事物是难于永驻的,人生的痛苦要比欢乐多得多这样一种感受。

”[10]
三、诉冤伸屈梦
《谢小娥传》、《尼妙寂》等
梦是心头想,因小娥时刻不忘对亲人的爱,对仇人的恨,其逝去的亲人才会在梦中与她相见,并以谜语的方式把仇家的姓名告示于她;也正是被这爱恨交加的情感所驱使,小娥才会逢人就求解其谜底,对李公佐的相助行为更是“小娥恸哭再拜”,并“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小娥对其亲人的深情厚意,也没有经过其父其夫的托梦暗示,更没有得到李公佐的巧言解梦,那么即使谢小娥有更大的冤屈,有更大的复仇决心,其结果又会如何呢?恐怕只能像《窦娥冤》中的窦娥一样发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

似的无奈哀叹,到头来“只落得两泪涟涟”。

[11]
四、达思述志梦
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有《三梦记》。

“在梦境世界里,怪异的事情、意象和物体变形比比皆是。

”[12]《三梦记》记了“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 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 或两相通梦者”三事。

如果说鲁迅赞赏的是其中的第二事或第三事, 似乎还比较好理解。

因为“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 或两相通梦者”等二事, 尽管事特瑰奇,但毕竟还能对它们作一般的心理学分析, 至于“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则未免太离奇了。

“梦”怎么可能为他人所遇呢?郑振铎先生说, 白行简的《三梦记》“叙次也很有趣, 且是近代心理学上的很好的资料。

”[13]唐人小说中的梦幻是一种艺术虚构手段, 是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及结构布局, 但最终是为了凸现升华主题, 它常常通过现实与梦幻辨证关系的艺术阐释来完成。

梦后的现实仿佛是梦境的延续, 梦中的荣华繁盛与现实的冷落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 诱发读者思索宦海及人生的意义。

注释
[1]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36
[2]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22—25
[3]李娜. 唐代公主的婚姻生活.三秦出版社,2008.213—214
[4]王继凡孙丽真.唐明皇夜宿长生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1.95
[5]路英. 释梦考[M].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15.
[6]贾名党.唐传奇“梦”意象刍议.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
[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97
[8]莱辛.汉堡剧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179.
[9]贾名党.唐传奇“梦”意象刍议.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
[10] 薛洪勣.传奇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97.
[11]田伟. 论唐传奇中的谢小娥形象.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2007.9(5)
[12]戴维·方坦纳. 梦境世界的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1.
[13]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