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耐药结核病的几点思考
结核病耐药患者的健康教育

结核病耐药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核病耐药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虽然结核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给治疗和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结核病耐药患者不仅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还需要更加细致的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首先,结核病耐药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案。
他们需要明白自己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已经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需要接受更加强力的抗结核治疗。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以及如何应对和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
其次,结核病耐药患者需要学会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日常护理。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严格遵循医嘱。
同时,他们还要学会如何正确存储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结核病耐药患者还需要了解自己在治疗期间应该避免的行为和环境。
由于结核病的传染性,耐药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避免与他人过于接近,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逗留,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同时,他们还应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环境,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最后,结核病耐药患者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
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锻炼,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
总之,结核病耐药患者需要全面的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通过了解疾病特点、学会正确用药、避免传染和保持积极的心态,结核病耐药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耐药结核 提案

耐药结核提案(实用版)目录1.耐药结核病的概念和现状2.耐药结核病的危害3.耐药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4.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提案正文1.耐药结核病的概念和现状耐药结核病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产生耐受性的结核病。
随着结核病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耐药结核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在我国,耐药结核病的现状也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耐药结核病患者约 12 万例,占全球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2.耐药结核病的危害耐药结核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耐药结核病病情顽固,病程长,治疗过程复杂,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较强,容易传播给家人和密切接触者,造成结核病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
最后,耐药结核病的传播还可能导致更多耐药结核病的产生,从而加剧耐药问题。
3.耐药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
加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及时发现和隔离,是降低耐药结核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此外,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也是预防耐药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的耐药结核病,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化疗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手段,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达到杀菌和防止耐药性的目的。
手术和介入治疗主要用于病灶的清除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4.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提案为了更好地控制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结核病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完善结核病防治政策,加大对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患者就诊率和治疗成功率。
(3)加强结核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耐药结核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耐药结核病防治水平。
总之,耐药结核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严峻挑战。
肺结核患者中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肺结核患者中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其他器官。
近年来,肺结核的治疗越来越困难,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
本文将对肺结核患者中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一、耐药性的定义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根据耐药程度的不同,耐药性分为多药耐药(MDR-TB)和广谱耐药(XDR-TB)两种。
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不规范用药:在治疗肺结核时,医生和患者必须遵循规范的用药指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存在不规范用药的情况,导致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2. 不良反应导致用药中断: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一旦出现副作用,患者可能会中断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这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3. 患者未按疗程完成治疗:肺结核的治疗需要连续使用抗结核药物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一些患者由于经济困难、个人原因或缺乏健康意识,无法按时完成疗程,这也是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复合感染:肺结核患者常常伴随其他感染,如HIV感染、乙型肝炎等。
这些感染病毒会削弱患者的免疫力,加重肺结核的病情,同时也会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三、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机制1. 目标位点突变: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最主要机制是DNA复制和细胞壁合成酶靶点的突变,导致抗结核药物与靶点结合能力降低。
2. 耐药基因的外源性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获取两种方式产生耐药性。
四、耐药性的检测方法1. 传统方法:包括比例法和小管法。
比例法是将结核菌株分别接种进含有一定抗结核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中,观察生长情况,根据抗菌效果判断耐药性;小管法则通过测定结核菌在含有一定抗结核药物浓度的小管中生长情况,进而评估耐药性。
肺结核的耐药性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肺结核的耐药性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近年来肺结核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肺结核的耐药性问题以及该问题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一、肺结核的耐药性情况1. 多药耐药肺结核(MDR-TB)多药耐药肺结核是指对两种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产生耐药的肺结核。
该种耐药性形式严重限制了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使得患者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2. 极耐药肺结核(XDR-TB)极耐药肺结核在多药耐药基础上,还对两种或更多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这种形式的耐药性不仅限制了传统治疗方案,也使得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
二、肺结核耐药性的原因1. 不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长期以来,抗结核药物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是导致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滥用抗生素、不按照医嘱持续治疗、不按照指导方案服药等行为增加了结核菌株对药物的适应性,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
2. 病原菌的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其基因突变能够导致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
这种突变可能是自然产生的,也可能是通过基因转移获得的,从而导致结核菌快速适应治疗。
三、耐药性对治疗策略的影响1. 治疗时间延长耐药性的出现使得肺结核的治疗时间显著延长。
传统的肺结核治疗方案通常为6个月,而MDR-TB和XDR-TB的治疗则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可能需要数年。
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2. 治疗费用增加耐药性的治疗需要使用更昂贵的抗结核药物以及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因此治疗费用显著增加。
对于一些经济贫困的地区和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 治疗成功率下降耐药性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使得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
尤其是XDR-TB,其治愈率极低,临床难以控制。
这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也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四、应对肺结核耐药性的治疗策略1. 强化抗生素监管严格控制和监督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是防止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关键。
结核菌耐药机制揭开抗菌治疗难题与控制策略新思路

结核菌耐药机制揭开抗菌治疗难题与控制策略新思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核菌对常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也在显著增加。
这种耐药性的增加给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了解结核菌的耐药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抗菌治疗策略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结核菌的耐药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多药耐药性(MDR-TB)和极耐药性(XDR-TB)。
多药耐药结核菌对两种最常用的结核病治疗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性。
极耐药结核菌则是在多药耐药基础上对两种额外的抗结核药物——氟喹诺酮和注射用药物甲胺喷酸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机制主要涉及结核菌的遗传突变和激发表型耐药。
遗传突变导致药物靶标上的点突变,从而改变了药物和目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激发表型耐药则是由菌株在特定条件下改变自身的生理表现而导致的。
首先,结核菌的耐药机制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突变。
异烟肼作为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其药物靶标是结核菌的InhA酶。
这种药物靶标突变会导致异烟肼失去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进而产生耐药性。
类似地,利福平靶向基因gyrA和gyrB的突变也会导致结核菌对该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此外,极耐药结核菌耐药机制还涉及到其他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包括katG、kasA、embB等。
这些基因突变影响了结核菌的细胞壁合成和修复等关键生物过程,从而导致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
其次,结核菌耐药机制还涉及到激发表型耐药。
研究发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结核菌可以激活耐药相关基因,从而产生激发表型耐药性。
这种表型耐药性使得结核菌对常规结核药物产生抗药性。
这些环境条件包括低氧、低pH、营养匮乏等。
在这些条件下,结核菌会形成休眠状态,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抵抗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
针对结核菌耐药机制,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抗菌治疗策略和控制措施,以应对结核病的挑战。
一种策略是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的抗生素耐药性分析与防治对策

肺结核的抗生素耐药性分析与防治对策概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年来,耐药性肺结核的发生问题日益严重,给世界范围内的肺结核防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肺结核耐药性的原因以及分析、耐药机制、现状和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肺结核抗生素耐药性的原因与分析1. 抗生素不当使用抗生素在肺结核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滥用和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已成为导致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患者依赖于自我诊断和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抗生素,导致长期或低剂量应用,并未遵循医嘱规定的完整疗程。
这使得细菌在暴露于低浓度抗生素时有机会逃避杀菌作用并产生成长。
2. 不恰当管理与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的管理和监测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国家或地区缺乏健全的肺结核管理体系,导致病例未能及时诊断,并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监测。
这进一步促使了耐药菌株在感染人群中的传播。
3. 遗传变异与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在适应逆境(如抗生素压力)时倾向于产生突变以保持存活。
这种遗传变异可以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二、肺结核抗生素耐药机制1. 目标位点突变抗生素通常通过作用于细菌复制和代谢所需的关键酶或蛋白来发挥杀菌作用。
目标位点突变会改变这些靶点的结构或功能,从而减少或完全消除抗生素的作用。
2. 药物外排泵增强某些型号的细菌具有内质网蛋白( efflux pumps ),它可以有效将抗生素推出细胞以降低其对细菌的作用。
3. 耐药性基因表达耐药基因可以使细菌产生能够中和抗生素的特殊酶,从而阻止抗生素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三、肺结核抗生素耐药性的现状目前,世界上已有抗多药耐药肺结核(MDR-TB)和广泛耐药肺结核(XDR-TB)两个重要的抗生素耐药类型。
MDR-TB是对至少两种常规一线肺结核药物耐药,包括伊索尼胺、利福平等。
而XDR-TB在MDR-TB的基础上还对两种以上的二线或备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耐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

耐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使社会医疗服务工作得到了优化。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耐药结核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全世界范围内居第二位,并且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也很高,因此对相关的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因为结核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因此若不能对耐药结核进行合理的控制,可能导致相关疾病在某些城市迅速蔓延,从而对社会公共卫生造成影响。
1、耐药结核病概述在医疗卫生行业,耐药结核病主要是指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于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表示,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在对抗结核病过程中抗病药物的不正当使用,从而导致相关致病因子在演变的过程中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患者的治疗难度不断增加。
其中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药物使用不当、药物剂量使用不足、治疗时间不足以及治疗失败后处理不当等。
在主要类型方面,根据患者耐药种类可以分为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以及广泛耐药四个种类。
对于结核患者而言,耐药结核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会花费患者大量的时间以及费用,从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经济负担。
2、耐药结核的化疗。
在化疗方面,目前医疗人员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结核杆菌培养的方式来获得药物敏感性以及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分析结束后医护人员会使用相关的一线或二线药物进行治疗。
在此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疗程会长达1~2年左右。
在治疗效果方面,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单耐药物结核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可达到90%,对于多耐药以及广泛耐药的情况,总治疗效率可达到50%。
3、耐药结核的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耐药结核病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免疫治疗就是通过对患者的免疫调节、免疫抑制以及免疫增强等方式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补充细胞因子法在治疗耐药结核疾病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运用效果。
国内外对这一治疗方式都进行了相关的报道,相关资料显示通过长疗程低剂量白介素-2的运用,可使患者的免疫水平得到合理的增强,免疫系统的增强对于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的提升和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结核耐药患者的心理研究与整体护理干预

结核耐药患者的心理研究与整体护理干预结核耐药患者是指对多种结核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结核病患者。
由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的进展,这类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且复杂的治疗方案,对其心理和整体护理的重视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结核耐药患者的心理研究与整体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心理研究是了解结核耐药患者心理状态、需求和困扰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研究表明,结核耐药患者常常面临以下心理问题:1. 焦虑和恐惧:由于治疗困难和不确定的预后,结核耐药患者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治疗无效、病情进一步恶化和传染给他人。
2. 自卑和自我责备:结核耐药患者可能因为感染疾病而对自己产生自卑感和自我责备感。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不够注意卫生或者治疗不积极导致发展为耐药结核。
3. 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结核耐药患者可能会被隔离治疗,导致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减少。
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可能引发抑郁和心理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结核耐药患者改善心理状态:1.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他们对治疗方案的想法和意见,并尽可能与他们协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增强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2. 提供情感支持:通过情感支持的方式,例如倾听、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3. 进行心理干预:对于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以提供心理干预,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
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增强应对能力。
4. 联结支持组织:结核耐药患者可以加入支持组织,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
这样的组织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共享和互助互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5. 关注社会融入:医务人员可以帮助患者保持与外界的联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提高自尊心和生活质量。
在结核耐药患者的整体护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结核耐药患者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应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降低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4
9
DOTS-PLUS策略
• 1、政府承诺
• 2、通过质量保证下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DST)诊断MDR-TB
• 3、在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 制定合理的MDR-TB治疗方案
• 4、确保不间断供应高质量的抗结核药物
• 5、制订适合DOST-PLUS规划的登记和 报告系统
2020/10/4
18
DOTS-Plus试点地区标准
• 政府承诺 • 中或高耐多药疫情 • 良好的DOTS质量 • 较强的结核病实验室水平(各级) • 较强的专业队伍(尤其是省级组织、实施
项目的能力)
• 较高的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 • 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
2020/10/4
19
新病人: 第一类治疗
阴性
• 直视下督导治疗(DOT)
– 所有二线药物治疗病人全程需要DOT
– 二线药物的化疗方案病人很难坚持,需要全程 管理
– DOT的其它方面
• 激励病人 • 教育病人 • 社会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 失访者的追踪
2020/10/4
14
要素3 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合理的 MDR-TB治疗方案(续)
DOTS-PLUS准备工作安排
对于MDR-TB 的诊断和治疗,DOTS-PLUS 并非必须覆盖所有地区
在大的国家(如中国)要逐步实施
• 评估 (目前国家和各省的经验和实际能力) • DOTS-Plus的实用性 • 可行性 • 试点阶段的选择标准
- 一个国家中心或 - 数个省级中心 • 评估并作出下一步计划
– 肾功能不全 – 肝功异常 – 精神异常
– HIV/AIDS – 电解质紊乱
2020/10/4
16
WHO 将新的干预措施整合到DOTS
• 首先实施基本DOTS • 农村优先 • 对以下方面优先发展:
– DOTS-Plus – HIV TB – 高风险人群管理 – 接触者追踪
2020/10/4
17
7
二线药物的使用,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4年10月
2020/10/4
No information
Second-line drugs NOT available
Second-line drugs widely available
8
DOTS-PLUS的基本框架
• 以DOTS原则为基础
• 不同环境条件下允许不同方法的存在 (包括那些药敏试验不可能实施的地区)
•Z •SM 喹诺酮类药物
•H •E
•KM •CM
•Cipro •Oflox
二线抗生素
•PAS
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未被推荐为常规用药(氨苄青霉
•AMK •Levo •CS
素/克拉维酸, 氨苯吩嗪,克拉霉 素)
•Moxi •ETO/PTO
2020/10/4
•Gati
13
要素3 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 合理的MDR-TB治疗方案(续)
用氨水2 杨H3酸R3异Z3烟E3肼/4H或3对R3氨方水案杨时酸加钠用等喹。诺酮类或对
• 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不具备做结核 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条件,对于可能耐
药的结核病人在没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情况
下,无从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二线药 治疗。
– 至少含4种有效化疗药物的标准化疗方案或个 体化方案
– 抗结核药物注射剂的足量使用 (不少于6个月) – 足够的疗程(不少于18 月,通常为18 – 24个月)
2020/10/4
12
要素3 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合理的MDR-TB治疗 方案(续)
药物的层次:
一线抗生素 •R 注射用药物
•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
– 指南中提供管理方法 – 出现不良反应征象时的诊断能力 – 主动监测(常规的肌酐, 促甲状腺素及其它的实
验室检查) – 免费为患者提供辅助治疗药物
2020/10/4
15
要素3 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合理的 MDR-TB治疗方案(续)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妊娠 – 胸闷 – 避孕 – 儿童 – 糖尿病
• 获得性耐药:46.5% 获得性耐多药率:17.1%
• 总耐药: 27.8% 总耐多药率: 10.7%
2020/10/4
5
8省(次)新病人耐药、耐多药状况
广东 浙江 湖北 山东 河南第二轮 河南第一轮 内蒙 辽宁
0% 耐多药
2020/10/4
20%
40%
60%
其他耐药
80%
100%
敏感
6
不适当治疗的原因
❖ 初始耐药(75个国家或地区)
• 耐一药以上0 %至57.1%(中值10.2 %) SM 6.3%; INH 5.9%; RMP 1.4%; EMB 0.8%
• 耐多药0%至14.2% (中值1.1 %) 10个国家或地区为6.6%以上
2020/10/4
4
我国2000年全国流调结核菌耐药状况
• 初始耐药: 18.6% 初始耐多药率: 7.6%
关于耐药结核病的几点思考
2020/10/4
1
思考
❖ 高耐药率和高治愈率现象 ❖ 耐药和X线表现 ❖ 耐药和难治 ❖ 二线药的合理应用
2020/10/4
2
结核病传染源
易感者
结核病病人
免疫力 药物敏感性 死亡
痊愈
难治、复发
全球结核病耐药性监测
(第三次报告)
• 1999-2002年(77个国家或地区)
2020/10/4
10
要素3 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 合理的MDR-TB治疗方案
• 合理的化疗方案 • 直视督导下治疗(DOT) • 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和监测 • 足够的人力资源
2020/10/4
11
要素3 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 合理MDR-TB治疗方案(续)
• 正确的治疗方案
医疗:不适 当的方案
药物:不适当 的供应/质量
病人:不适 当的用药
不适当的指导 不按照指南 没有指南 培训不足 不督导治疗 控制规划组织
不力或经费 缺乏
质量差 供应不足 药库不合格 剂量或组合错
误
2020/10/4
不坚持用药(或督 导不力) 缺乏知识 经济困难 交通困难 治疗效果差 社会障碍 不在意 无所适从
继续第一类治疗
阴性 治愈
2020/10/4
DOTS
2-3 次抗酸杆菌 涂片
阳性 痰培养
4-5 次抗酸杆菌涂片
阳性
药敏实验: MDR-TB
DOTS Plus
复治病人: 第二类治疗
阴性
继续第二类治疗
阴性 治愈
20
二线药使用上的问题
• 一是用药指征不明确,经常见到使用二线药时 没有掌握好用药的目的,往往对初治病人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