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目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PHC)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TACE临床广泛应用,其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现对空军总医院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198例PHC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98例,男136例,女62例。
中位年龄54.5(36-84)岁,全部病例均通过超声、CT、MRI、PET结合AFP等临床化验证实,部分患者经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198例患者先后进行TACE 术共423次,平均2.14次。
结合患者化验指标,化疗药选用5-氟尿嘧啶250-1000mg,丝裂霉素0-20mg,表阿霉素10-40mg。
应用的栓塞剂为进口超液化碘化油,部分病灶較大者加用适量明胶海绵或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
1.2 TACE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腹腔动脉造影,明确肿瘤部位、大小、供血血管等情况,再在影像指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上述化疗药及碘油乳剂进行化疗灌注和碘化油栓塞。
超化碘油用量依据患者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供血多少及术中碘油沉积情况,大致1-40ml不等。
合并肝动-静脉瘘、动-门静脉瘘者,在灌注化疗及栓塞前,注入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或钢圈栓堵。
栓塞后再次造影,了解栓塞情况。
1.3 并发症观察观察患者TACE术中及术后病情变化,针对其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影像学及化验检查,积极治疗。
2 结果198例PHC患者术后出现TACE栓塞后综合征126例;肝功衰竭8例,其中肝功能A级2例,B级6例,经保肝治疗后7例肝功能逐渐恢复,1例急性肝衰竭治疗无效死亡;肝内胆管损伤致胆汁瘤3例;肺栓塞2例;栓塞后急性胆囊炎16例。
3讨论3.1 TACE栓塞后综合征TACE术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给予解热镇痛、止吐等对症治疗后2~5d可逐渐缓解。
循证护理在肝癌术后并发症预防临床效果论文

循证护理在肝癌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收集整理所在科室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各一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而对照组术后出现出血3例、胆漏2例、肝功能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结论:通过在肝癌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对促进术后愈合及康复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05-01随着我国医疗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孕育而生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ebn),循证护理是一种兼具科学性、有效性的遵循证据的先进护理方法[1]。
为了验证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术后预防并发症中的效果,笔者将选择所在科室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选取所在科室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35~79岁,平均为(52±3.5)岁;本组患者均经过ct或b超检查而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为了验证不同护理方法的有效性,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各4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护理措施1.2.1观察组护理措施1.2.1.1预防出血护理方法:循证依据:在一般情况下引发术后患者腹腔内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有:血管结扎脱落、术中止血不彻底;另外可能是肝断面部分肝组织出现坏死,从而引起继发性出血或凝血功能出现障碍。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
方式。
介入治疗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肝癌局部化疗栓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肝癌细胞对血液和养分的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在TACE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肝功能损伤:TACE治疗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在TACE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腹痛和发热:在TACE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肝癌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内血栓形成: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肝内血栓的形成,可以采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
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肝肾综合征:在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导致血肌酐增高、尿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注意补液,
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血压。
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时,除了正确选择患者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测和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总结演练中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完善应急预案 和处理流程。
演练效果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根据演练评估和总结反馈结果,对培训计划、演练方案、应 急预案等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医务人员应对介入并发症的能 力。
经验分享
鼓励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 训,促进全院范围内介入并发症应急处理水平的提升。
介入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 括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出血等;慢性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 瘤、动静脉瘘、局部组织坏死等。
介入并发症的危害
血管损伤
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
动静脉瘘
可能导致高流量低阻力状态,引起心衰、 呼吸困难等。
血栓形成
可能导致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甚至需要截肢或器官移植。
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按照医疗机构的手 术操作指南或临床路径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消毒、铺巾等环节, 以保证手术的无菌和安全。
术后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患者的意 识状态和疼痛情况。
并发症观察
术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的迹象,如发热、出血、血肿等,一旦出 现应及时处理。
进行处理。
02
常见介入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穿刺部位出血
总结词
介入手术中,穿刺部位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血肿、出血甚 至危及生命。
详细描述
穿刺部位出血的原因可能为血管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应平 卧,减少活动,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需手术探查。
血管损伤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栓塞及治疗(TAE)肝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TAI)经门静脉化疗或化疗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下穿刺股动脉,靶血管DSA造影了解肿瘤病变供血及血管解剖,将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选择注入瘤体部位。
术前护理1、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食物,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提高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3、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术前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防止术中及术后呕吐。
4、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术区备皮,术侧大腿上1/3至腹股沟部。
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平卧位,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制动12小时,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及血肿形成。
2、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的颜色、温度。
3、术后当日多饮水,可进流食,逐渐过渡,饮食应保持清洁、新鲜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吸收。
4、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尿量及颜色,消化道反应,有无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
6、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观察和护理: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中反复穿刺或穿刺点压迫不当、肝素用量过大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引起。
要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和行加压包扎。
指导患者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应压迫穿刺点,穿刺点如有出血应重新加压包扎。
小血肿可再用盐袋压迫6-8小时,大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遵医嘱适当用止血药,24小时后可行热敷,以促进吸收。
2、上消化道出血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差,化疗药物损害胃粘膜或术后恶心、呕吐致食管、贲门、胃粘膜撕裂引起出血。
密观生命体征及大便和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及量,遵医嘱禁食、卧床休息,行止血、扩容、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治疗,出血停止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我科2009年6月~2011年7月32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给药或栓塞,配合放射治疗,对介入治疗患者重视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处理和不良反应的护理。
结果32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都顺利度过血管内介入治疗,使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提高康复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介入治疗是对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手段,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也能增强了患者对疾病治疗以及恢复的信心,使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标签: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1]。
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在X线下通过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肝动脉内,向肝脏内注入化疗药物或血管栓塞剂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肝癌患者中广泛应用,我科对2009年6月~2011年7月进行介入治疗的32例患者重视病情观察,对并发症的处理和不良反应的护理,使患者肿瘤缩小,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行介入治疗的32例肝癌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0.2岁。
介入治疗发生不良反应:发热26例占81%,恶心呕吐28例占87%,肝区胀痛29例占90%,穿刺点出血2例占6.2%,穿刺处皮下淤血、血肿、皮肤水泡4例占12.5%。
1.2方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2 结果对32例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经过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不良反应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患者的生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术后护理措施

摘要: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术后护理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肝癌术后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等方面,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原发性肝癌术后护理措施。
二、生命体征监测1.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3. 术后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应给予适当镇痛治疗,并观察镇痛效果。
三、伤口护理1. 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2.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3. 遵医嘱进行伤口拆线,注意拆线后的伤口护理。
四、饮食管理1. 术后患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根据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调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摄入比例。
3.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五、心理支持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
2.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介绍同疾病患者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
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感染:术后患者应保持床单位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预防肝性脑病: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 预防褥疮:鼓励患者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4.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七、康复指导1.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呼吸操、肌肉力量训练等。
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目的提高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效果。
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例512例,对其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症状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4例,一期(前驱期)4例,二期(昏迷前期)3例,三期(昏睡期)2例,四期(昏迷期)5例。
本组14例患者除2例四期肝昏迷患者死亡外,其余12例经18~42d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出院。
结论肝脏手术后应进行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肝功能衰竭,对肝性脑病实施正确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标签: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肝性脑病;术后护理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占世界肝癌发生总数的43%。
我国每年约13万例患者死于此病,大约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40%[1]。
肝切除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胆瘘、膈下积液与感染、胸腔积液和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肝性脑病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行正确恰当的治疗及护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其中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4例,肝功能Child B级9例,肝功能Child C级1例,9例肝部分切除,其余5例行规则半肝切除或扩大半肝切除,5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3例感染合并肝性脑病,3例严重电解质紊乱合并肝性脑病,以上14例患者在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下,痊愈12例,死亡2例。
2 护理措施与体会2.1积极寻找诱因,及时处理大多数肝性脑病患者有明确的诱因,本组病例中11例肝性昏迷患者诱因明确,因此,在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症状时,我们立即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
,本组病例中,因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昏5例,因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3例,因严重电解质紊乱诱发肝性脑病例3例,经止血,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除2例由于感染诱发的四期肝性脑病者死亡以外,其他均痊愈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马海庆
目的观察及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2005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男112例,女58例,均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
结果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肾综合征、异位栓塞等。
全组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其中1例死亡;腹水5例;肝肾综合征8例,死亡1例;栓塞性胆囊炎1例;碘油脑栓塞1例。
结论分析并掌握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原因及给予正确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标签: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严重并发症
对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经导管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及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疗法,但术后大部分患者除出现栓塞综合征等一般并发症外,还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肾综合征、栓塞性胆囊炎、碘油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死亡,现就本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共17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170例,均符合1999年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或转移性肝癌诊断标准[1],男112例,女性58例,年龄36~77岁,平均54岁。
全部病例且无TACE禁忌证。
1.2 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
局麻下经肝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或超选至肿瘤供血血管,灌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000~1250 mg+顺铂40~80 mg+表阿霉素40~60 mg等化疗药物,同时注入碘油乳剂或明胶海绵等以堵塞病变血管,减少肿瘤血供。
常规保肝、抗感染等支持疗法。
2 结果
170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术。
其中12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约占73.53%。
表现为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一般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死亡病例。
有20例发生了严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5例,其中1例死亡;腹水5例;肝肾综合征8例,死亡1例;重症胆囊炎1例;碘油脑栓塞1例。
3 讨论
肝脏有双重血供,正常情况下门静脉提供70%~80%肝脏血流量,肝动脉供应肝血流量的20%~30%。
肝癌以肝动脉供血为主,(TACE目的在于显著地提高局部肿瘤区的化疗药物浓度,更多杀灭癌细胞,同时可阻断肿瘤的动脉血供,加速肿瘤的缺血坏死,從而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但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很高,杨建勇[2]列举出四大类19种,其中以栓塞后综合征为最主要不良反应。
但也有部分病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死亡。
3.1 上消化道出血共发生5例,均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同时伴有食管胃底中度静脉曲张,表现为呕血、黑便、心慌、面黄、血压下降等,出血量500~1000 ml,经补充血容量,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应用止血药如血凝酶粉针、垂体后叶素、奥曲肽、质子泵抑制剂等,必要时输血,4例缓解,1例因导致肝性脑病死亡。
机理可能与化疗药物反流入胃十二指肠动脉有关,静脉破裂出血或急性胃黏膜溃烂或溃疡出血[3]。
李辛等[4]认为与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并阻碍血流引起门脉压升高有关,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介入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预防治疗可在介入治疗前2 d及治疗后3 d,皮下注射奥曲肽100 μg,2次/d,降低门脉压,预防消化道出血。
3.2 腹水本组5例出现腹水,经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输注人血白蛋白等对症治疗腹水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
治疗时可配合中药清热利湿,健脾补肾,利水消肿,效果更佳。
3.3 肝肾综合征本组8例出现肝肾综合征,均合并肝硬化,其中Child分级C级3例,B级5例,年龄均为60岁以上,临床症状有少尿或无尿、水肿、尿素氮升高、表情淡漠、嗜睡,或暂时性意识丧失等。
治疗方法可输注人血白蛋白及维生素等,7例经治疗后缓解,1例死亡。
主要因患者年龄大、体质较差、自身伴有肝、肾功能差,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所致。
嘱患者介入后适当饮水,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化疗药物排泄,防止药物结晶,减轻肾损害,禁用或慎用肝肾毒性药物。
3.4 重症胆囊炎本组有1例,患者表现为术后发热、上腹持续性疼痛、胆囊肿大、莫菲氏征阳性。
B超示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
给予抗菌消炎、利胆解痉止痛等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胆囊穿孔。
该例患者术前患有胆囊炎,可能为化疗药物或栓塞剂进入胆囊动脉,加之患者术后过早进油腻而诱发。
手术中注意超选择插管,避开胆囊动脉,控制注入碘油时的速度。
3.5 碘油脑栓塞临床表现较一般脑梗死严重,常表现为急性脑缺血症状,突发头痛、头晕、呕吐、烦躁、意识不清、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
CT显示广泛的大脑皮质、基底节区,甚至颅外头皮小血管高密度碘油沉积[5]。
发生机制可能为碘化油用量过多,碘化油经过正常微循环到达体循环的量也增多,最终导致脑栓塞的发生。
本组1例碘油脑栓塞,于术后2 d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症状,查CT示脑梗死,经对症治疗15 d后症状缓解。
总之,术前、术中、术后全面预防,严把手术适应证,加强术者栓塞技术的培训和提高,术中做到超选择性栓塞,合理选择栓塞剂和栓塞方法,术中或术后
予以必要的预防处理,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分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
[2]杨建勇,陈伟.介入放射学理论和实践.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36-239.
[3]梁传新.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及处理.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25-26.
[4]李辛,黎海亮,刘海泉,等.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放射学实践,2001,16(2):84-85.
[5]张帆,商海峰,张璟.肝癌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碘油脑栓塞.中国当代医学,2009,3(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