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突破复习教案7

合集下载

2023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案七篇最新

2023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案七篇最新

2023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案七篇最新2023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乙醇》教案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高中化学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件(99张)

高中化学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件(99张)
C.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
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答案:A
3.[2021·全国甲卷,28(2)]合成总反应在起始物n(H2)/n(CO2)=3时,
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CH3OH),
在t=250 ℃下的x(CH3OH)~p、在p=5×105 Pa下的x(CH3OH)~t如图
②反应2ICl(g)===Cl2(g)+I2(g)的K=________(用K
p1 、Kp2 表示);该
反 应 的 ΔH________0(
填 “ 大 于 ” 或 “ 小 于 ”) , 写 出 推 理 过 程
大于

设T′>T,即
< ,由图可知:lg Kp2(T′)-lg Kp2(T)>|lg Kp1(T′)-lg Kp1(T)|=lg
(2)已知在金属催化剂M作用下以N2O为氧化剂可以氧化乙烯生成乙
醛。乙烯氧化法制乙醛的催化体系中氧化还原循环如图2所示。
已知物质与氧原子的结合力用OA表示。氧原子与N2生成N2O的结合
力 用 OA(N2) = 167.4 kJ·mol - 1 , 氧 原 子 与 乙 烯 生 成 乙 醛 的 结 合 力
OA(C2H4)=473 kJ·mol—1,则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的金属M与氧原
2NO(g)+2ICl(g)⇌2NOCl(g)+I2(g) Kp1
2NOCl(g)⇌2NO(g)+Cl2(g) Kp2
1
1
得到lg Kp1~ 和lg Kp2~ 均为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T
T
大于
①由图可知,NOCl分解为NO和Cl2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设计七篇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设计七篇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设计七篇高考化学复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构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经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经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经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明白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期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日教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资料)教师语言:今日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一下SO2.【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能够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教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教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通过对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与分子的概念及性质1.2 离子与化学键的特点及类型1.3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2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速率2.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能量守恒3. 第三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3.1 常见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3.2 酸碱盐的分类与反应3.3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4.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4.1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4.2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4.3 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5. 第五章:化学实验与探究5.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5.2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与维护5.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化学知识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化学试题,讲解解题技巧和方法。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4.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化学知识点的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结合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3. 学生反馈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五、教学资源1. 化学教材、教辅资料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如化学教学视频、在线试题库等。

3. 化学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六、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续)4.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推断4.4.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4.4.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技巧4.5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4.5.1 烃的衍生物及其性质4.5.2 有机反应类型及其应用七、第五章:化学实验与探究(续)5.4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5.4.1 实验目的与原理的理解5.4.2 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与评价要点5.5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5.5.1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5.5.2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八、第六章:化学计算与化学平衡6.1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6.1.1 物质的量的计算6.1.2 质量守恒与反应方程式的计算6.2 化学平衡的原理与应用6.2.1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影响因素6.2.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九、第七章:现代化学技术与应用7.1 现代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7.1.1 电化学技术的应用7.1.2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7.2 现代化学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7.2.1 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7.2.2 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技术十、第八章:化学与STSE8.1 STSE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意义8.1.1 STSE教育的目标与原则8.1.2 STSE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8.2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8.2.1 化学与环境可持续发展8.2.2 化学与资源的合理利用8.3 化学与科技伦理8.3.1 化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8.3.2 化学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评价:9.1 定期进行化学知识点的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七篇

教师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七篇

教师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七篇教师高考化学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

汽油、柴油。

.。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内容七篇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内容七篇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内容七篇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内容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

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

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

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

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

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高考化学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化学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化学综合复习教案七篇高考化学综合复习教案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教案一:化学基础知识复
- 目标:帮助学生复化学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概念
- 内容: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复
- 化学键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 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理解
- 教学方法:讲解+练
教案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 内容:
- 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 物质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 各类物质的性质比较和实验操作
-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操作
教案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目标:教授学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内容: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
- 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
-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解析
教案四:电化学与溶液的性质
-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电化学和溶液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内容:
- 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和离子反应
-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原理
- 教学方法:图示+实验操作
教案五:有机化学基础
- 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有机反应- 内容: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 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练
以上是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的概要,具体的教案内容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精品资料第16讲单元同步自测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Na:23 Fe:56 Ni:58.69 La:138.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

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依次是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B.氢键;氢键;极性键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2.气体分子中的极性键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易像弹簧一样作伸缩和弯曲运动,从而产生热量。

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效应气体的是A.CO2B.N2O C.CH4D.N2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氯化钠晶格能的是A.Na(g)+Cl(g)=NaCl(s) ΔHB.Na+(g)+Cl-(g)=NaCl(g) ΔHC.Na+(g)+Cl-(g)=NaCl(s) ΔHD.2Na+(g)+Cl2(g)=2NaCl(g) ΔH4.依据“电子气”的金属键模型,下列对于金属导电性随温度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温度增加,自由电子的动能增大,导致金属导电性增强B.温度增加,阳离子的动能变大,阻碍电子的运动,以致导电性减弱C.温度增加,自由电子的互相碰撞的次数增加,以致金属导电性减弱D.温度增加,阳离子的动能变大,自由电子与阳离子的吸引力变小,以致金属的导电性增大5.下列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CH4>SiH4>GeH4>SnH4B.KCl>NaCl>MgCl2>MgOC.Rb>K>Na>LiD.石墨>金刚石>SiO2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7.下列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A.NH3B.BF3 C.H2O D.H3O+8.根据泡利的原子轨道能级图和“能级交错”现象,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是:n s<(n-3)g<(n-2)f<(n-1)d<n p(n为能层序数,g能级中有9个轨道)。

则未来的第八周期应包括的元素的种类是A.32 B.50 C.64 D.128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B .有7种短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C .基态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碳、氧都大D .右图是超导材料硼镁化合物的一个晶胞,化学式为Mg 3B 210.下图为NaCl 晶体的一个晶胞,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晶体中Na +与Cl -的最小距离为a ,则Na +与Na +最近的距离为2aB .与Na +最近且等距的Cl -的连线构成的图形为正四面体C .该晶胞中平均含有4个Na +和4个Cl -D .与一个Na +最近且等距的Na +有6个11.在下列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中,配位数为12的是A .简单立方堆积B .钾型C .镁型D .铜型12.下列分子的比例模型中,中心原子上存在孤对电子的是A. B . C . D .13.三硫化四磷的分子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八电子的结构。

该分子可能结构的种类和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分别是A .1,7B .3,9C .5,19D .不能确定14.X 、Y 、Z 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

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 1;Y 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Z 元素原子的L 电子层的P 亚层中有4个电子。

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A .X 3YZ 4B .X 4YZ 4C .XYZ 2D .X 2YZ 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15.(6分)2004年7月,法俄两国科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

在高聚氮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

已知该晶体中N-N的键能为160kJ/mol,而氮气中N≡N的键能为942kJ/mol。

则:(1)高聚氮晶体属于晶体。

(2)高聚氮转化为氮气时,将(“吸收”或“放出”)能量,当生成1mol N2时,能量变化是kJ。

16.(10分)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小于31,且能形成XY2型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写出你所知道的XY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X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104s2,Y可能是________元素或_______元素(写元素符号)。

(3)若Y的阴离子与Ar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构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

已知甲、乙为双原子分子,丙为负二价双原子离子,丁为原子,丙、丁所含元素位于同主族且单质都是原子晶体。

(1)丁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3)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σ键和_________个π键。

(5)丁的氧化物晶体中,丁原子发生_________杂化,氧原子发生_________杂化。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18.(10分)(1)一种Al-Fe合金的立体晶胞如图1所示。

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晶胞质量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若晶胞的边长=a nm,则此合金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g/cm3。

(2)石墨的层状结构如下图2所示,图中7个六元环实际占有的碳原子数是,若该层状结构可由很多个平行四边形无隙并置得到,每个平行四边形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请在图中画出一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3)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蓝色的C24K、灰色的C48K、C60K等。

有一种青铜色的C x K中K原子(用o表示)的分布如图3所示,则x= ;另有一种石墨化合物C32K,其中K原子的分布也类似图的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上右图中正六边形边长的倍。

19.(10分)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磁性记录、磁流体、吸波、催化、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共沉淀法”是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常见方法,具体步骤为:将一定量的FeCl2·4H2O和FeCl3·6H2O制成混合溶液加入到烧瓶中,在N2气氛下,滴加氨水、搅拌、水浴恒温至混合液由橙红色逐渐变成黑色,继续搅拌15 min,磁铁分离磁性颗粒,用蒸馏水洗去表面残留的电解质,60℃真空干燥并研磨,可得直径约10 nm Fe3O4磁性颗粒。

(1)“共沉淀法”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制备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科学研究表明,Fe3O4是由Fe2+、Fe3+、O2-通过离子键而组成的复杂离子晶体。

O2-的重复排列方式如右图所示,该排列方式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由O 2-围成的空隙,如1、3、6、7的O 2-围成的空隙和3、6、7、8、9、12的O 2-围成的空隙,前者为正四面体空隙,后者为正八面体空隙,Fe 3O 4中有一半的Fe 3+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中,另一半Fe 3+和Fe 2+填充在正八面体空隙中,则Fe 3O 4晶体中,正四面体空隙数与O 2-数之比为_______,其中有______%正四面体空隙填有Fe 3+,有________%正八面体空隙没有被填充。

20.(10分)SO 42-和S 2O 82-(过二硫酸根离子)结构中,硫原子均位于由氧原子组成四面体的中心,且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已知S 2O 82-中两个硫原子间存在过氧键,S 2O 82-有强氧化性。

H 2S 2O 8能分步水解产生过氧化氢。

(1)请在下面方框中画出SO 42-的立体结构图,分别用实 心圆点“●”和空心圆点“○”描出氧原子和硫原子的位置。

(2)写出过二硫酸的结构简式,并确定氧、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S 2O 82-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写出H 2S 2O 8在O D 182中水解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1.(8分)膦(PH 3)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其还原能力比氨(NH 3)强,是一种强还原剂,但膦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氨,微溶于水。

某反应体系中存在下列物质:Cu 、H 2SO 4、CuSO 4、PH 3、H 3PO 4、H 2O 。

回答下列问题:(1)P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PH 3的电子式为 ;(2)上述反应体系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 ,氧化产物是 ;(3)膦(PH 3)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氢是重要而清洁的能源。

要利用氢气作能源,必须能安全有效的把它储存起来,目前利用金属或合金来储存氢气已获得很大进展。

镧La 和镍Ni 的一种合金就是储氢材料,该合金的一个晶胞如图,属于六方晶胞。

该晶胞中的镍原子除一个在中心外,其他都在面上。

(1)写出该合金的化学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