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王国洪【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38)1【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B 组给予二甲双胍0.5g,日3次;C组给予吡格列酮15 mg,日1次,二甲双胍0.5 g,日2次.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和ISI 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组IS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新发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总页数】2页(P84-85)【作者】王国洪【作者单位】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β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 [J], 乌仁塔娜;刘丰民;章江南;雍玉国;杨冰洲2.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对新发2型糖尿病FIns、HOMA-IR和ISI指标的影响[J], 戚筠;杨杨3.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李健;胡德龙4.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王玲霞5.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1];李健[2];胡德龙[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梁文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metformin pioglitazone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reatment regimens, controls individually using metformin treatment, a total of16 weeks treatment.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fasting,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2h, adverse reactions and other indexes,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metformin, pioglitazone treatment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with safety.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efficiency is 96%, the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76%,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Combined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FPG,2h postprandial plasmaglucose, enhanced insulin sensitivity,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single use of metformin, and the security is good.%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

5 a e, n ld g3 l , 0 fm ls m a g (4 6 )y as gv n po lao e 1 , a , ef m n 05g 2t s 0 c s s i u i 0ma s 2 ae, e n a e 4  ̄ . e r ie i i z n 5mg d y 1 m t r i . , me c n e e 4 , gt o i a
(P )p s rnil lo ua (2 B ) g c t e goi ( A c fsn sl (I S, otrn i nui F G, ot ada 2 hbodsgr P h G , l a d hmolbn Hb l) at gi ui FN ) ps a da 2 hisl p y e , i n n p l n (2 l S tel e o eidxc ags R sl f r ra n,h h c dct fh et n r pcmprdwt s g — P hN ) vl f e h ne. eut A t et tteceki ia r et a h e t n h s e t me n o o t r met o o ae i il gu h ne
ssa e c n r ls u it nc o t o t dy
TENG pi g Ya n S n h n Ba a e pl s ia fGu ng o ,S nz en 51 01, na he z e o n p o e SHo pt lo a d ng he h Nhomakorabea1 Chi
T A工 著 口 T E论 l E B
H 工 NA H E A L T I 工 N D U S T 口 Y - 4
吡格 列酮 与二 甲双 胍联 合治疗 2型糖 尿病 抵抗 的对 照研 究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对T2DM患者

DOI:10.16658/ki.1672-4062.2022.19.063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对T2DM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魏倩,李白均,唐媛媛广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安638001[摘要]目的分析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吡格列酮组(n=130)、二甲双胍组(n=130)、复合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治疗,n= 130),对比3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3组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合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T)-1水平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控制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达标率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可以更好地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血糖;血脂代谢[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22)10(a)-0063-04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ioglitazone-metformin Compound Preparation on Blood Lipid Metabolism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2DMWEI Qian,LI Baijun,TANG Yuanyua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Guang'an People's Hospital,Guang'an,Sichuan Province,638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ioglitazone-metformin compound preparation on blood lipid metabo‐lism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Methods A total of390 T2DM patients admitted to Guang'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9to December2020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simple randomization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3groups:pioglitazone group(n= 130),metformin group(n=130),compound group(pioglitazone-metformin compound preparation treatment,n=130).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insulin, blood lipid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compound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FPG),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triacylglycerol(TG),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endothelin(ET)-1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pioglitazone group and metfor‐mi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2hPG control compliance rate,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control compliance rate and nitric oxide(NO)leve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ioglitazone group and metformi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ioglitazone-metformin compound preparation can better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 in T2DM patients,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作者简介]魏倩(1985-),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科糖尿病。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 摘
要】 目的 探 讨二 甲双胍联合吡格列 酮治疗 2型糖尿病 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1 2年 1 0月— _ 2 0 1 3年 9月
于淳安县千 岛湖镇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就诊 的 1 5 2例 2型糖 尿病患者 作为研究 对象 ,将其 随机分成 观察组 7 7例 和对照 组7 5例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 治疗 的基础上使用二 甲双胍片治疗 ,观察组患者 在对照组 患者治疗 的基础上 加用 吡格列 酮治疗 。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 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 F B G) 、餐后 2 h血糖 ( 2 h B G) 、空腹 二 甲双胍 胰 岛素 ( F I N S )以及糖化血红蛋 白 ( H b A 。 。 )水平均 低于治疗前 ( P<0 . 0 5 ) ;观察 组患者 的 F B G、2 h B G、F I N S以及 H b A . 。 水平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 。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 6 . 5 ) 岁 。对 照 组 患 者 中 男 3 9例 , 女 3 6例 ; 年 龄 3 7~7 7
岁 ,平 均 ( 5 5 . 8- 4 - 7 . 1 ) 岁 。 两组 患者 性 别 、年 龄 比较 ,差 异 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患 者 均 确 诊 为 2型
联合吡格列 酮治疗 2型糖尿病 的疗效显著 , 并 且不 良反应较少 。
【 关键词 】 糖尿病 ,2 型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 】 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2 9 6( 2 0 1 5 ) O l C一 0 0 4 0 一 O 试 验 组患 者 的总 有 效 率显 著 高 于对 照组 ; 同时 ,两组患者治疗后 的不 良反应 发生 率 比较未 见差 异 。提 示联合用药能提高 血压 的控制效果 ,同时用药安全性好 。 综上所述 ,缬沙坦 联合 苯磺酸 氨氯 地平 治疗高 血压 能有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作者:郭永胜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6期郭永胜辽宁省建平县中医院药剂科,辽宁建平 122400[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到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二甲双胍给予患者治疗。
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指标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指标都有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MI进行对比,均无明显的变化,且经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10(a)-0008-01[作者简介] 郭永胜(1965.2-),男,辽宁建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药学。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指标,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是目前医学界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探讨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现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到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到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均符合医学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作者:张洌萍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选择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25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对比,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下降,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 587.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119-01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背景下,老龄化社会结构逐渐形成,直接增加了糖尿病临床发病几率,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样也是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诱发因素[1]。
为此,有必要高度重视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基础资料和方法1.1 基础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5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
实验组25例患者年龄为35-72(49.75±8.73)岁,男女分别为14(56%)、11(44%)例。
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为34-69(49.80±8.69)岁,男女分别为13(52%)、12(48%)例。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l.32No.42019・857・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弧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王环君,皮银珍,李琳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湖南长沙410005)摘要目的:探究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奢使用”比格列酮联合二甲双孤对其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从2016年9月一2018年3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T2DM合并Ms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进入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6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规范教育,研究组运用毗.格列飼联合二甲双孤治疗,对照组则采取二甲双脈单药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功能等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各项代谢指标,发现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OMA-IR、FINS指标接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孤能够有效改善T2DM合并Ms患者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孤;糖脂代谢;胰岛功能(内文见下页)3讨论中医关于消渴病的病因阐述,多认为是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耗伤肺胃肾之阴,导致阴虚燥热,其中阴虚、燥热实为根本机制,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相作用,互为因果⑶。
而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辨证,则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阴两虚和肝肾亏虚有着直接的联系,即“肺热津伤”,主要体现于上消病患者中;“脾胃热盛”,集中于中消病患者中;“肝肾亏虚、肝肾不足,”表现在下消病患者中,故不同症型,给予的方剂不同,需临症加减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Maximum
90
100%
80
70
60
若TZDs+双胍:
✓ 增敏更强效 ✓ 保护β细胞功能
50
✓ 降糖更持久,减少继发失效
40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aximum
30%
20
10
0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TZDs
双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9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卡双平):1+1>2
(umol/[min kg])
口服降糖药 单药治疗
10 9
更早达到控制目标
减少大剂量单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口服降糖药
联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
大剂量治疗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 基础胰岛素 + 每日多次胰岛素
HbA1c (%)
8 ACTION POINT:
7
HbA1c = 7%
HbA1c = 6.5% 6
Duration of diabetes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5
T2DM的胰岛素抵抗必须要干预!
怎么办
❖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始动因素 ❖ 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T2DM自然病程 ❖ 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胰岛素抵抗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等多种
代谢紊乱
危害大!
中国T2DM人群胰岛素抵抗严重
需重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 (2009):S329-S339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3
胰岛素抵抗在多种代谢性疾病中高发
一项关于普通人群,按性别、年龄分层(男450人,女438人,年龄:40-79岁),其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
安慰剂+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随访时间(周) * P≤0.05,与基线相比;†P≤0.05,与安慰剂+二甲双胍相比
随访时间(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C考li之n 用Th,e不r. 2000;22(12):1395-1409.
13
Einhorn 研究显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联合治疗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12
Einhorn研究证实: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联合治疗显著改善血糖
16周、双盲、开放标签研究:共纳入328例患者,随机接受吡格列酮30-45mg + 二甲双胍或安慰剂+二甲双胍治疗。
HbA1c平均改变 (%)
安慰剂+二甲双胍
FPG平均改变 (mg/dl)
10
葡 萄9
糖8 输
注7
速 率
6
5
4
3
2
1
0
27% + 20% < 53%
5.83 7.43
5.71 6.87
5.73 8.76
治疗前 治疗15个月后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一组纳入271名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吡格列酮、二甲双 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三组治疗15月后测定胰岛素敏感性
Metabolism 2009 Aug;58(8):1059-66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10
一外一内,完美配合
作用机制: 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相叠加
外周胰岛素抵抗 (主要在肌肉、脂肪)
吡格列酮
+
改善
血糖
控制
肝糖输出过多
二甲双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11
早期积极联合治疗
生活方式 调节
自基线的变化 (ng/mL)
Insulin and C-peptide at 16 weeks
0.5 0 +0.4 ng/mL
-0.5 -1
+0.1 ng/mL
p<0.05
p<0.05
-0.1 ng/mL
-1.5
-2
-2.1 ng/mL -2.5
胰岛素
C-肽
安慰剂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 二甲双胍
Clin Ther. 2000;22(12):1395-1409.
100
88.1
83.9
84.2
80
65.9
53.5
60
62.8 58.0
40
20
0
N=888 (男=450 女=438)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D用ia,b不etes 1998; 47:1643–1649..
4
亚洲人胰岛素抵抗亦不容忽视
18.8
20
BMI相同时, 中国人和印度人比白种人
胰岛素抵抗更重!
葡萄糖摄取
50
表达
40
脂肪生成酶
30
基因表达
20
脂肪酸氧化
10
VLDL合成
0
脂肪肝 肝脏胰岛素敏感性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TZD
二甲双胍
8
单用二甲双胍患者, 胰岛素敏感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约70%左右的空间
二甲双胍 & TZDs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胰岛素敏感性
16
14.1﹡
* P=0.005
( vs. 白种
人)
12
9.9﹡
8
胰岛素敏感指数 (mg/min kg FFM/μU/ml)
4
0
白种人
中国人
印度人
P=NS BMI(Kg/m2)
白种人 23.3 ±1.6
中国人 21.8 ±1.1
印度人 22.1 ±1.5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7): 784-9.
6
主要内容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VS二甲双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7
二甲双胍作为T2DM一线药物,具有一定增敏效果
二甲双胍
100
肌肉
90
肝脏
80
胰岛素敏感性 %
激活AMPK
激活AMPK
70
60
ACC活化 SREBP-1
糖异生
100
50
糖代谢受 损
Pre Diabetes (IFG、IGT)
糖尿病
Diabetes diagnosis
血糖失控、多种并发症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250
200
相关功能 150
(%)
100
胰岛素作用
50
β细胞功能
0
-15 -10 -5
0
5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水平
10 15 20 25 30
糖尿病进程(年)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14
PIOCOMB研究显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等代谢参数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11, 10:65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1
主要内容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VS二甲双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
2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始动因素并贯穿始终
正常
350
300
250
血浆葡萄糖 200 (mg/dL)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