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毕祥生【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单用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BMI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抗性,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总页数】3页(P49-51)【作者】毕祥生【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2.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李健;胡德龙3.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陈雪梅4.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夏美娜;陈文娟;魏进;韩玉亭;高明殿5.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J], 杨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5118·药物与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付锐(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职工医院,黑龙江 伊春 153026)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5.0950 引言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三大杀手,而2型糖尿病(T2DM)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且患病率逐年增高,其微血管及大血管合并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
近年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强化血糖控制使糖尿病所有相关的终点事件下降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每下降1%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危险性相应下降21%,肯定了血糖控制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意义。
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IS),降低血糖。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观察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以胰岛素存在抵抗作用为主要内容,并且还伴随胰岛素分泌不充分现象,同时患者还存在多饮食、体重较重以及血糖较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以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为主要目的,并对胰岛素β细胞起到一定的作用[1]。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0例。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5例,患者的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4.7±3.8)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7例,患者年龄均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5.2±2.7)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500 m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20 mg/次,1次/d,以6个月为1个疗程。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5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3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药物与临床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2型糖尿病人门诊新诊断时口服75g 葡萄糖的标准O GT T 试验确诊,并未行任何治疗的病人。
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3岁,平均52.6岁,其中18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12例合并高血压,10例既有高血压又合并高血脂。
1.2治疗方法在饮食控制加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吡格列酮(北京太洋药业公司生产)15m g ,每日1次口服,同时给予二甲双胍(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起始量为500m g,每日2次口服,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最大量为500m g,每日3次口服。
部分患者开始服二甲双胍时出现轻度的腹痛、腹泻,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缓解。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采用t 检验。
2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监测体重、抽取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 IS )。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定参照文献[1]计算S I S 的方法:SIS=In[1/[空腹血糖(m mol/L)×空腹胰岛素(mU /L)]]的绝对值。
治疗3个月后,患者B MI 、F BG 、P B G 、H bA1c 、TC 、TG 、L DL 、I S I 均较治疗前降低,H DL -C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指数变化比较(x —±s)注:*P <0.053讨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传统采用阶梯疗法: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再给予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一般先选择一种。
吡格列酮、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究吡格列酮、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进行吡格列酮、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0)、餐后2 h胰岛素(2 h/INS)、餐后2 h C肽(CP2)水平;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1c、2 hPG、FPG均有改善,研究组治疗后的HbA1c、2 hPG、FPG、BM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INS、CP0、2 h/INS、CP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进行吡格列酮、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疗法,可显著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机体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ioglitazone,sitagliptin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patients with poor glycemic control.Methods 100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patients with poor glycemic contro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and each group was 50 cases.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used pioglitazone,sitagliptin and metformin.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used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All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 months.The clinical index of glycate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fasting blood glucose(FPG)and body mass index(BMI)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After treatment,the level of fasting insulin (FINS),fasting c-peptide(CP0),postprandial 2 h insulin(2 h/INS)and postprandial 2 h C peptide(CP2)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rate of adverse effec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HbA1c,2 hPG,FPG and BMI in two groups improved;and the HbA1c,2 hPG,FPG and BMI in study group was obvious better than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P <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 of FINS,CP0,2 h/INS and CP2 in study group was obviou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The rate of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nausea,edema and headache compared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Conducting pioglitazone,sitagliptin and metformi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patients with poor glycemic control can obvious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decrease body′s resistance to insulin,control body weight and with definite clinical effects.It i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clinic.[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Pioglitazone;Sitagliptin;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李翔,祁梅(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大连116021)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
研究组选择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照组选择二甲双胍。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 l c、HOMA-I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6.32±0.78)mmol/L、餐后2h血糖(7.41±0.4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98±1.15)mmol/L、(8.74±1.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c、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bA l c(6.34±1.22)%、HOMA-IR(5.48±0.47)%均低于对照组的(7.88±1.42)%、(7.4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增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可更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不良反应更少,治疗方法安全、高效。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临床疗效;胰岛素增敏糖尿病属于高发病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完全根治方法。
2型糖尿病已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及胰岛素抵抗(IR)为主因,临床治疗以减少胰岛β细胞损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外周组织糖代谢,降低不良反应为重要研究内容[1]。
二甲双胍作为常见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糖代谢,但单一用药临床效果不理想。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好 的效果 ,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胰岛素 ,值得l 床推广使用 。 【 关键词 】 吡格列酮 ; 二 甲双胍 ; 2 型糖 尿病
中图分 类号 R 5 8 7 . 1 文献标识码 8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4 ) 8 — 0 0 3 4 — 0 2
该方式治疗结肠癌 ,国内已进行 了不 少的实践 ,在 具体 手术 中 , 腹腔镜结 肠癌切 除术 占据较 大 比例 。传统 方式治疗该 病 ,基本
效接 近 ,但腹腔镜手术 可 以有效 降低患者术后 并发肠梗 阻和切
口疝 的几率 ,由于其 独到 的微创效 果 ,更加有 利于促进 患者尽 都是行 开腹手术 。腹 腔镜手术 与之相 比 ,术 后复发及 远处转移 快康 复 。对 于不 同分期 的结肠 癌患 者 ,该 手术方 式疗 效更 佳 , 结果 比较差异极 小 ,对 于患者的创伤极 小 ,既可 以有 效减轻 患 患者痛苦小,病情预后好,方式更佳,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治疗 者痛 苦 ,又可 以有 利促进 胃肠功能恢 复 ,还可 以有效 降低对 患
中国实用医药,2 0 1 2 , 7 ( 2 8 ) : 8 9 — 9 0 .
范 围及恶性程 度 ,准确进行分期 ,是获得满意疗效 的重要前提 。
选取 2 0 1 0年 6 - 1 1 月 于笔者所 在 医院门诊诊治及 住 院的体 重指数 ( B M I ) ≥2 5 k g / m 的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1 0 0例 ,所有患
① 中山市占镇 医院 广东 中山 5 2 8 4 2 1
用E l 服盐 酸吡格列酮分散片 ( 生产厂家 : 陕西辰 济药业有 限公 司,
及胰 岛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 :在治疗 6 个 月后 , 两 组患者 的血糖及胰 岛素水平 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治疗后治疗组 的血糖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 临床意义初探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初探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降低肝脏对血糖的产生、增强肌肉对血糖的敏感性等途径发挥降糖作用。
而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肠道中的二肽基肽酶-4而增加胰岛素素释放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有关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将就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1.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我们来了解一下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低血糖。
它可以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阻断葡萄糖的释放进入血液中,从而降低血糖。
它可以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吡格列酮则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一方面,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降低血糖的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来降低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在多个环节同时发挥作用,使降糖效果更显著。
3. 临床研究显示已有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研究表明,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另一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整体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4. 临床意义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方法通过分别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单独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4例,观察1年后的血糖指标及BMI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者,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使用;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1]。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的存在,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基础上调节高血糖。
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例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4例。
三组病例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础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30mg/d吡格列酮1次,500mg二甲双胍2次;对照1组口服30mg/d 吡格列酮1次,对照2组口服500mg/d二甲双胍2次。
整个治疗持续1年,治疗期间除进行常规饮食疗法和运动锻炼,不接收任何影响血糖的药物治疗。
1.3观察内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自肘部静脉抽取5ml 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定期检查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FPG、2hPG、BMI和HbAlc;FPG低于6.66 mmol/L、2hPG低于8.33mmol/L或血糖下降程度大于30%为显效;空腹血糖在6.66mmol/L-8.33mmol/L、2hPG低于8.33mmol/L 为有效;治疗前后未发现血糖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处理在SPSS17.0统计软件上进行。
2 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BMI指数对比接受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病例,治疗结束后,FPG、2hPG、HbAlc指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表明血糖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 指数在治疗后三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
见表1。
2.2不良反应三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6%、14.7%、14.7%,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2例,对照1组1例,对照2组1例,白细胞减少观察组3例,对照1组2例,对照2组3例,谷丙转氨酶升高观察组1例,对照1组2例,对照2组1例,观察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二甲双胍应用临床以来,得到很多医师的关注;二甲双胍降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吡格列酮,是通过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肌肉对于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实现的[3]。
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对于肥胖症患者可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从而改善体质量指数;甚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4]。
吡格列酮的降血糖机制在于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从而诱导其产生调节血糖的相关蛋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有研究指出,吡格列酮还可利用提高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该途径并非依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是依赖于加强自身现存胰岛素的作用[5]。
本研究中,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降糖效果,原因可能与其不同的降糖方式有关。
联合使用并未影响BM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延兵,廖志红,黄知敏,等.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1):30-32.
[2]胡静.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56-57.
[3]张文慧,米娜瓦尔·霍加.董旭南.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92-593.
[4]兰志新.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7):1167-1168.
[5]陈永熙,王伟铭,周同,等.PPAR-γ作用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3):382-386.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