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叶志勇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比较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为出现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在常规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以及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的血糖水平为(7.76±1.01)mmol/L,血糖达标时间为(9.47±1.32)d,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血糖水平为(5.87±0.98)mmol/L,血糖达标时间为(5.53±1.19)d,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为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未合并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尽快使血糖达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症少,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疗效比较【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07-02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水平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基本特征,减轻胰岛素抵抗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同时应注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促进血脂正常代谢,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
糖尿病病程一般在10~20年之间,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几率达到50%。
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
为此,笔者选择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在常规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目的对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研究中纳入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组为:对照组用二甲双胍,观察组用格列吡嗪;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并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均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但格列吡嗪治疗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更为稳定,值得临床上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
标签:二甲双胍;格列吡嗪;2型糖尿病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Melbine and Glipizid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WANG You-meiHuai’an Hospital,Huai’an,Jiangsu Province,223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elbine and glipizid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60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melbine and glipizide,and various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 after sorting up in detail.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obvious(P>0.05),and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ead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We can select the melbine and glipizid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bu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control is steadier than that of glipzide,which is worth clinical recommendation.[Key words] Melbine;Glipizide;Type 2 diabetes现代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可服用相关药物,对其体内胰岛素分泌进行适当的刺激,促使胰岛素分泌正常,但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诸多,其各有不同的适应性、有效性[1]。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改善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功能衰退,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血糖的治疗目的[2]。
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我院近年来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5)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5岁,平均(55.8±7.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WH01999糖尿病診断及分型标准,并且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与二甲双胍在降血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比较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与二甲双胍在降血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比较于龙光【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13)21【摘要】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与二甲双胍在降血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 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G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HDL-C、LDL-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C、TG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二甲双胍相比,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2页(P54-55)【作者】于龙光【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二甲双胍改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2.降糖调脂方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与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3.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时胰岛素抵抗、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对比研究4.溴隐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及调血脂作用研究5.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

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吴蓉【摘要】目的:分析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同时服用药物吡格列酮片30mg/d ,对照组患者只服用药物二甲双胍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和胰岛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BM I、LDL-C和T G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2h PG、FPG和HbA1c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2页(P2289-2290)【关键词】二甲双胍片;吡格列酮片;安全性【作者】吴蓉【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镇南兴卫生院内科 2263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同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多食、多饮、低体重、高血糖等特征为主的代谢紊乱病症[1]。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生成能力增强或降低,其血糖的调控作用受到严重的损伤,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胰岛素治疗或口服胰岛素来促进刺激物的生成,进而弥补机体胰岛素的缺乏[2]。
为研究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0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0例,包括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5.4±1.2)岁,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片0.75g/d进行2个月的治疗,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李永峰;张慧【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08(002)009【摘要】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 ,84例应用较大剂量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的变化.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空腹血糖(FPG)、2小时血糖(2 hPG)、GHba、FINS、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时间成正比,治疗6个月后疗效趋于稳定,GPT、GOT、γ-GT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平均较治疗前胰岛素用量减少10%左右).所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两者发生率分别为7.1%和2.3%,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长期注射大剂量胰岛素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因脂肪肝而至的肝酶谱的增高有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总页数】3页(P41-43)【作者】李永峰;张慧【作者单位】454001,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454001,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相关文献】1.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J], 窦念涛2.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控管理中治疗效果 [J], 史峻3.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影响观察 [J], 郑芳芳4.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阮一方5.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J], 虞建新;周理兰;许仁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和阿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和阿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目的:通过对比二甲双胍、苯甲酸阿格列汀联合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雙胍、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二甲双胍、苯甲酸阿格列汀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苯甲酸阿格列汀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质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质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苯甲酸阿格列汀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降低肝糖生成、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升高体内胰升糖素样肽-1的浓度并恢复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等途径来控制血糖,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Alogliptin Benzoate and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through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formin,Alogliptin Benzoate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and Metformin,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Acarbos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Method:52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Acarbos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Alogliptin Benzoate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0% and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8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plasma glucose after 2 hours of meal(2 h PG),body mass index(BMI)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treatment,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G),body mass index(BMI)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glycemic index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Metformin,Alogliptin Benzoate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by reducing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pancreatic liter increase in vivo concentra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and restore its role and other ways to control blood sugar,a significant effect,with some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Metformin;Alogliptin Benzoate;Pioglitazone;Type 2 diabetes糖尿病属于中老年多发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以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1型和2型两种,90%以上属于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作用影响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作用影响发表时间:2018-07-28T16:26:37.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作者:孟恺[导读] 探讨联合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的效果和对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影响。
孟恺(上海市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71)【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的效果和对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影响。
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治疗的T2DM患者90例,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5例,单一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联合组患者的FPG、2hPG、P2hINS、FINS以及HOMA-IR指标水平均明显比单一组低(P<0.05)。
结论: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相比,针对T2DM患者联合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可以有效减弱胰岛素抵抗作用。
【关键词】T2DM;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207-02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是血糖升高,而且临床上有研究数据已经证实,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T2DM疾病[1]。
一般情况下,T2DM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
对于该病的治疗,常用的基础治疗方式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口服有效药物,进而对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进行有效刺激,同时也有效减弱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抵抗[2]。
虽然临床上可以通过降糖药物来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目前常用降血糖药物的种类较多,而且效果不一[3]。
为了寻求高效的用药方案,本文作者将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T2DM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进行临床研究,现对此作如下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叶志勇
发表时间:
2016-05-09T14:27:07.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作者: 叶志勇
[导读]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沿赤卫生院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
较低。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沿赤卫生院
浙江 三门 317100)
【摘要】
目的:观察和对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
者
80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进行
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均比较低。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0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亦在逐
年提高,严重影响了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1]。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均需要服用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而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为了分析和对比他们在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
月~
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现总结临床效果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
机分为研究组(
n=40例)和对照组(n=4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每次500mg,每天2次,于餐后或进食后服用。
1.2.2
研究组
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口服,每次30mg,每天1次,于每天早餐后进行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
为期
1个月的治疗,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空腹血糖降低超过
30%
或≤7.2mmol/L,餐后2h血糖降低超过30%或≤8.25mmol/L。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空腹血糖降低10~29%或
≤8.25mmol/L
,餐后2h血糖降低超过10~29%或≤9.90mmol/L。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无明显变化或改善不明
显。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率(%)表示,(P<0.05)则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对比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中出现水肿2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中出现腹痛4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
均为轻度,停药后均自行缓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组间对
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其可以增加患者体内糖的无氧酵解,减弱肝糖异生过程,提高非胰岛
素依赖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进而明显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增强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性。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其可以迅速
激活患者骨骼肌、肝细胞及脂肪中的过氧化物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有效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机制,明显提高肝脏及外周组织的
胰岛素明感性,进而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
[5]。可见两种药物均能够提高机体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实现降糖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
二甲双胍还可以调节机体的血脂代谢,但是与吡格列酮相比,其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相对较低
[5]。同时,临床表明,吡格列酮还可以降低
患者的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延缓大血管病变的进展。本次研究结果显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均于停药后自行缓解,且两组
对比
(P>0.05)。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
【参考文献】
[1]
高剑波,成金罗,丁惠萍等.2型糖尿病家系发病特征与危险因素初步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6):474-477.
[2]
全会标,高勇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
1590.
[3]
杨璐,宋美情,张秋玲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比较[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36(3):309-312.
[4]
杨杨,戚筠,谢奎等.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031-1032.
[5]
胡红琳,王长江,张木勋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
25(6):48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