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2462例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2462例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2462例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李娟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1(9)32
【摘要】目的了解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探索特殊人群乙型肝炎的传播与流行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本地区2462例农民工健康体检中乙型肝炎五项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高达11.66%,超过我国平均感染率;但获取保护性抗体抗-HBs的人群比例也较高,高达74.05%.结论本地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通过加强卫生宣传、体检监测、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能过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与流行.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李娟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商丘,47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精神科医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 李素芝
2.检验科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J], 李涛;王春云;赵海峰
3.手术室护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J], 李涛;王春云;赵海峰
4.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卵巢颗粒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临床检测结果
分析 [J], 王修全;邱顺华;童玲;王勇
5.涉外婚检人员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J], 刘玉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李慧,高丽,张晓曙,刘建地,吴照(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00)摘要:为了解甘肃省现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县区1—59岁人群共2200人进行调查。

以ELISA方法对血清标本统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结果显示,甘肃省1—59岁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3.59%,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49.45%、16.33%;HBV总感染率为27.50%。

比1992年HBV总感染率下降了36.48%,HBsAg阳性率下降了45.94%;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仅为1.13%,比1992年(5.34%)下降78.84%。

甘肃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抗.HBs阳性率升高,尤其在I一4岁儿童变化更为明显;甘肃省乙肝感染逐步呈现由中高流行转向低流行区的趋势;乙肝疫苗免疫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感染中图分类号:R37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73(2010)01.0050.05Sem・epidemiologicalresearchofinfectivestatusofHepatitisBvirusamongpeople姆硼1一势yearsoldinGansuProvinceLIHui,GAOLi。

ZHANGXiao-shu。

eta1.(Gansu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on-Landtou.730000。

China)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presentstatusofhepatitisBviresinfectioninGansuProvince-andanalyzedthechangeofserologicalindicators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toprovidebasisforhepatitisBpreventionandcontrolinfuture.Total2200personsagedl一59wereinvestigatedwithmulti—stageclustersamplingmethodfrom5counties。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临洮县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临洮县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乙型肝炎;调查;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35―02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

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Hbsag携带者约10% [1]。

据估计我国现有慢性肝炎患者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不下30万例。

因此HBV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发病情况,笔者对临洮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群乙型肝炎防治工作。

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方法收集临洮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2年7月住院的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共722例,年龄3岁~80岁列为本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诊断结果、治疗结果等,并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

1.2 病例选择标准住院诊断结果为乙型肝炎及其临床分型的病例。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的依据除病人症状、体症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常规肝功能检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和/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1.3 诊断及临床分型标准依据《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3]。

2 结果2.1 年龄组、性别分布在所调查的72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病例年龄范围为3~81岁,其中男性547例,女性175例。

几年中,发病率达最高峰的年龄组为40~49岁,构成比为50.47%,其次为30~39岁,构成比为17.74%。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我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相关控制对策。

方法:统计分析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2014年期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人口资料,研究流行特征及控制对策。

结果:2012年~2014年我县共报告294例乙肝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68.77/1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工人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人数的21.78%,教师最少,占总发病人数的0.17%。

主要以20-35岁为发病高峰,占59.72%。

男女发病比例为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772,P<0.05)。

结论: 积极宣教乙肝相关知识,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做好感染人群的教育,是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控制【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067-02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能够引起肝脏损害的一类传染病。

由于乙肝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流行范围极广,因此在我国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故如何控制和预防乙肝的流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通过我县2012~2014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拟研究乙肝的流行因素,为临床控制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统计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2014年期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以及2012年~2014年我县的人口年报表。

1.2 统计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结果均以P<0.05作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乙肝流行概况2012年~2014年我县共报告583例乙肝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68.77/10万。

每年发病率分别为172.85/10万、165.62/10万、157.96/10万,每年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型肝炎发病情形调查对照分析

乙型肝炎发病情形调查对照分析

乙型肝炎发病情形调查对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情形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成效,为临床医治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方式:ELISA法对调查人群进行HBsAg及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0年以后诞生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降低。

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超级有效的预防方式;乙肝新增病例虽明显降低,但其发病率亦然是超级高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因此医治不容轻忽。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epatitis BAbstract:Objective To learn the disease of Hepatitis B and vaccination effect as well as to pri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the clinical cure and prevention of the ELISA method is applied to make HBsAg and type examinations with five hepatitis B for the investigated grou the analyse the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to those who were born after 2000 is clearly The preventive vaccinative with Hepatitis B vaccine is a very effective preventive method;Although the new cases of Hepatitis B have clearly reduced since 2000, its incidence is still veryhigh among infectious diseases;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s very urgent for its long course and bad cure effect and high rate of change worse.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B vaccine;vaccinate我国北方为乙型肝炎(乙肝)多发区。

甘肃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_孟蕾

甘肃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_孟蕾

甘肃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孟蕾,李慧,刘建地,高丽,崔富强,卢欣婷(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00)摘要:为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对1990~2001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甘肃省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89/10万,近年发病率维持在133/10万左右,是全国平均发病率的3倍,2001年居全省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

发病年龄集中于15~44岁,<5岁儿童发病构成逐年下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 sAg)携带率5%~7%,HBV 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

今后要开展和加强乙肝监测,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开展宣传教育,以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R51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16X(2003)06-0326-03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Hepatitis B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M E NG Lei,LI H u i,LIU Jian -di,et al 1 (Gansu Provinci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 anz hou 730000,China 1)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hepatitis B and prov 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in Gansu Prov ince,w e analysed the data of hepatitis B epidemic from 1990-20011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had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90,the average incidence w as 89/100,0001In recent years,it maintained on 133/100,000,that w as 3times higher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1In 2001,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or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Gansu Province 1The main population of hepatitis B was 15~44years old and the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chi-l dren below 5years old w a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1Inoculation of hepatitis B v accine to children takes effect on age constitution.HBsAg carrier rate was 5%-7%,still maintaining on a high level 1En -forcing surveillance of hepatitis B,improving the immunization coverag e rate of hepatitis B vaccine,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f blood products,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safe injection and developing health propaganda are the key measures to control hepatitis B epidemic 1Key words:H epatitis B;Epidemiolog ical feature;Control strategy 收稿日期:2003-02-14;修回日期:2003-07-08作者简介:孟蕾(196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肝炎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策略分析

肝炎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策略分析

肝炎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策略分析肝炎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原为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肝炎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炎的传播方式、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必要。

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关于肝炎感染的详细信息,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相关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目标人群的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调查人员了解被调查人群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医疗记录等。

2. 样本采集:采集被调查人群的血清样本,利用实验室方法检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这可以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确定感染率和流行病传播路径。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揭示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这可以帮助确定高危人群、传播途径和感染影响因素。

二、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1. 血液传播:血液中存在感染病毒的情况下,通过血液交换,如输血、使用针头和注射器等共用方式,容易传播肝炎病毒。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性伴侣之间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导致感染。

3. 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从感染母亲传播给新生儿,这称为垂直传播。

妊娠期间,母婴之间的传播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方式。

4. 应用医疗器械传播:医疗器械的不安全使用可能导致肝炎的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械。

三、高危人群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吸毒者:这个群体因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而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他们是肝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2. 性伴侣:与感染者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措施,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3.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妊娠期间感染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所以新生儿也是肝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4.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到血液和感染者,医务人员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洮县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乙型肝炎;调查;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35—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

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hbsag携带者约10% [1]。

据估计我国现有慢性肝炎患者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不下30万例。

因此hbv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发病情况,笔者对临洮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群乙型肝炎防治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与方法
收集临洮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2年7月住院的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共722例,年龄3岁~80岁列为本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诊断结果、治疗结果等,并用百分比进行统
计分析。

1.2 病例选择标准
住院诊断结果为乙型肝炎及其临床分型的病例。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的依据除病人症状、体症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常规肝功能检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和/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1.3 诊断及临床分型标准
依据《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3]。

2 结果
2.1 年龄组、性别分布
在所调查的72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病例年龄范围为3~81岁,其中男性547例,女性175例。

几年中,发病率达最高峰的年龄组为40~49岁,构成比为50.47%,其次为30~39岁,构成比为17.74%。

见表1。

2.2 职业分布
发病构成以农民为最高,占发病总数的51.80%,其次为工人,占发病总数的25.35%,公务员与学生的发病比例接近。

见表2。

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的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成为具有权威和法规意义的标准。

该方案详细而明确地规定了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以此为依据,对本次调查的病例按照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进行临床谱构成统计,见表3。

乙型肝炎在临床上还分为许多类型,在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中的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构成分别为26.45%和13.72%,在乙型重型肝炎中,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分别占0.97%、0.28%、0.55%,在乙型慢性肝炎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30.47%、15.51%、9.97%,肝硬化占2.08%。

3 讨论
3.1 乙型肝炎与年龄、职业、性别相关因素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以青壮年发病为主。

本次结果表明30~49岁发病数最多,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68.15%,而3~19岁最低,为0.82%。

乙型肝炎发病集中在青壮年。

农民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工人,而公务员与学生发病比例接近本次调查中,男性乙型肝炎患者547例,女性175例,男女构成比例分别为75.76%和24.24%,男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比女性明显偏高。

3.2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诊断是根据肝炎的病程、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肝纤维化的程度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而做出诊断的。

乙型肝炎病毒早期感染会发生急性乙型肝炎,绝大多数在恢复期中可因足够的免疫功能清除体内病毒而获得痊愈。

而慢性乙型肝炎实际上是从急性乙型肝炎逐渐演变过来的。

急性乙型肝炎如果没有恢复,病程持续六个月以上,称之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重型肝炎,病人感染后会发生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衰竭。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40.17%,慢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55.95%,是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类型。

因此,对急性乙型肝炎要及时治疗,特别是早期治疗,控制其向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从而改善病死率。

3.3 对策分析
乙型肝炎是一种可防难治的疾病,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3.3.1 切断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体液,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经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地方性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输入血液和血制品、注射、采血等。

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较为重要,患急性乙型肝炎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将hbv传染给新生儿。

据统计,人群中40%的hbsag 携带者是由母亲传播的。

性接触传播也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家庭内,hbsag阳性者的配偶较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感染hbv。

另外,家庭中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牙刷、洗澡巾、剃须刀等也可造成hbv 感染。

医源性传播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性感染,另一方面是由医疗行为的患者间传播[4]。

因此,通过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公共、个人卫生条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3.3.2 接种疫苗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有效减少了儿童感染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有计划地扩大免疫,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尤其是
在广大农村、基层单位。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广泛推广,提高人群免疫力,可大大降低大面积感染人群的可能性。

3.3.3 广泛宣传
从调查结果看,乙型肝炎在广大基层的发病率仍然很高。

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倡导预防为主,推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教育。

可以利用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等以多种方式更多、更广地宣传乙型肝炎知识[5],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前,应对爱好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宣传媒体,使健康教育生动活泼有趣,从而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6]。

对于乙型肝炎病人的家庭成员首先要动员他们做乙型肝炎五项的检查,对于五项全阴者,动员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配偶中一方有乙型肝炎的,应积极治疗,消除传染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9):515.
[2] 郭秀婵,仪忠军. 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疫苗[j].疾病监测,1999,14(4):150151.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
[4] 刘崇柏,苏崇鳌. 乙型肝炎防治资料汇编[m].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004.2224.
[5] 柯国柱,王华通,陈凯迪,等.茂名市群众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调查与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8581859.
[6] 朱清云,张献共,石兰萍,等.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06,5(1):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