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标准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标准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标准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标准

第A1版

适用范围 :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

日期 : 2018.3.30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范版本: A1

前言

本标准由技术品质部起草拟定,后期若有更新,由技术品质部部负责维护。

本标准由技术品质部归口管理,作为公司内部企业标准。

本标准参照QB/T-2008《双层口杯》、GB/T 11416-2002《日用保温容器》、QB/T 2332-1997《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等检验标准为起草标准,以顾客接受为首要保证。

本标准规范了智能保温杯不锈钢配件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作为品管部检验员的工作指引。

本标准作为大纲要求,具体配件的尺寸要求参见对应的配件图纸。

1.目的

作为智能保温杯成品检验的统一要求和规范,作为合格与否的判定依据。

2.适用范围

智能保温杯产品配套使用的所有不锈钢件。

3.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1416-2002 《日用保温容器》

QB/T 2933 -2008 《双层口杯》

QB/T 3726一1999《保温瓶瓶胆保温效能测试方法》

GB.T2828.1—2003-01 计数抽样检验标准

4.成品分类

真空直杯系列保温杯、真空小口径保温杯、真空大口径保温杯、普通保温杯、单层保温杯、塑钢系保温杯、紫砂系保温杯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范版本: A1

5.检验内容

5.1产品标志

5.1.1每个产品的销售包装上都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该产品的名称、容量、制造厂名及商标。

5.1.2有关使用安全的保温容器应配备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应加以明显表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调换要求和其他基本信息

5.2产品包装

5.2.1产品包装分为样品包装和大货包装。

5.2.2包装是先将智能水杯装入PE带,再装入彩盒内,彩盒内有上下吸塑、小内盒、说明书、充电磁吸座等物料,彩盒封口贴处需要贴一张彩盒贴纸(通用型),背面贴一张条码贴纸。

5.2.3包装箱上应该有商标logo、产品型号(G1/G2/G3/G5)、箱号、数量

(35PCS:一箱装7排,一排装5个产品)、净重、毛重、外箱尺寸等信息。

5.2.4包装箱上应有防潮、轻放、不准倒置以及摆踏板的层数标志。

5.2.5产品包装箱的尺寸应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采纳,包装物料与智能保温杯包装后,不应有晃动、包装变形等缺陷。

5.2.6产品外箱封箱应用透明胶带密封,封箱方式采用一次纵向封口,两次侧边封口方式。特殊情况需要用打包带封箱保护。

6. 产品外观检验

6.1各部件加工良好,目测无明显变形和损伤。

6.2不锈钢制件应光洁,表面处理良好,无毛刺、明显的褶皱,锯齿和锈斑等缺陷,焊缝处应平整光洁,无焊瘤。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范版本: A1

6.3塑胶件加工良好,塑化均匀,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严重的脱皮气泡等明显缺陷。

6.5杯身氧化色泽均匀,无喷流、露底、白点等缺陷,亮光漆应干净,不应有脏点。

6.6杯身镭雕logo等标志应牢固、清晰,无漏印,露点等缺陷。

6.7 杯盖保护膜无漏贴、气泡、脏污、手指印等缺陷。

6.8 硅胶脚垫无漏贴、错位等缺陷

6.9其他事项

7.结构性能配合检测

7.1杯盖各部件配合良好,无松动、脱落、变形、漏密封硅胶等部件。金属杯盖无开裂破损、凹凸痕、划伤等现象,塑胶杯盖无破裂、发白现象。

7.2金属杯盖与杯体配合良好,旋转拧紧螺纹咬合必须到位,不应有滑牙和不咬合现象。

7.3塑胶杯盖与杯体配合达到封水效果,杯盖与杯体缝隙在0.2mm-0.7mm之间。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范版本: A1

8.外观区域划分

8.1 AA 区: 显示区 (如图示)

8.2 A 区: 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如图示) 8.3 B 区: 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 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如图标) 8.4 C 区: 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如图示)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范 版本: 01

AA A

B

B A

C

C

9.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判定标准:

9.1.AA区

检验条件:距离 30cm 时间10 S内光源 :40W 照明位置:显示区与平面呈45°上下左右转动在15°之内

9.2 A区

检验条件:距离:30cm 时间:10秒光源 :40W 流明

位置:产品被观测面与水平面呈45°角,观测时上下左右转动在15°

9.3 B区

检验条件:距离:40cm 时间:10秒光源 :40W 流明

位置:产品被观测面与水平面呈45°角,观测时上下左右转动在15°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范版本: 01

9.4 C区

检验条件:距离:60cm 时间:10秒光源 :40W 流明

位置:产品被观测面与水平面呈45°角,观测时上下左右转动在15°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范本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通用) 1、目的: 确定通用成品外观标准,为公司品质控制提供标准的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外观检验的标准判定,另有客户特殊规定除外。 3、职责权限: 3.1品质部:负责本检验标准的制定与审核,产品的鉴定、检验之执行; 3.2工程部:负责品质问题的分析和改善活动的推行; 3.3生产部:负责产品的制造、过程检验和过程品质记录。 4、定义: 4.1异色点: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4.2缩水:部分区域由于熔体压力不够,在该区域截面形成的凹坑。 4.3批锋:由于工艺或模具原因,在边缘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废边。 4.3污点:表面形成的可擦除赃污。 4.4无感划伤:用指甲刮过划伤处,无段落感。 4.5有感划伤:用指甲刮过划伤处,有段落感。 4.6脏污:因模具、包装或操作等问题造成,分可擦出及不可擦出。 4.7气泡:因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的空气泡。 5、工作程序 5.1目视检查的外观条件及位置: 检验条件:距离30cm~45cm,时间 5 S,光源检验照明度20-40W 位置:产品与平面呈45°,上下左右转动动在15°之内。 检验时间:一般在5-10秒以内。条件:不得在反光下检验表面。 5.2 外观区域划分 5.2.1 A区:正常目视第一眼可见面(样品的正面) 5.2.2B区:正常目视第一眼不可见面(左右两侧面,底面,背面,顶面) 5.2.3C区:产品内部,正常目视不可见面 5.3 成品外观检验项目:

6、对一些典型缺陷的描述 ●色点:肉眼观察难以区分长与宽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阴影: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 ●桔纹:在喷漆件或电镀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 ●透底: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多喷:超出图纸上规定的喷涂区域。 ●剥落: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或镀层脱落的现象。 ●毛絮:油漆内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维状毛絮。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光泽不良: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手印: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局部细小的塑胶凸起。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 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细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 ●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 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填充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 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银条: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流纹:产品表面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 ●烧焦: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局部的塑料焦化发黑。 ●边拖花: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龟裂:橡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造成在产品表面上有裂纹。 ●浇口:塑料成型件的浇注系统的末端部分。 ●搭桥:在导电胶转角位置,出现上面胶是连接着,但下面胶没有连着而出现空洞的现象。 ●补伤:对导电胶上已损坏的部位进行修补。 ●油渍:在产品表面所残留的油污。

电子电器产品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一.机械测试标准 B随机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测试 试验设备:振动仪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样品不包装,处于通电状态,牢固固定在测试台,试验参数:频率范围5-2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频率范围20-50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20Hz处),其它-3dB/℃T .轴向:三个轴向,持续时间,每方向1小时,共3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取出样机进行测试后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裂开异常。 C包装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试验设备:振动测试仪 试验样品:2 carton 试验内容:振动宽度(Vibration width):2mm/2.8g;扫周率(Sweep Frequency):10 to 30Hz;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测试时间:30分/每个面(30 Minutes per axis),测试完成后检验产品的外观结构及各项功能。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异常。

二.存储温度测试标准 A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6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试验后检测。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2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放置期满,被测样机进行试验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三.高低温测试标准 A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20±3℃,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55±2℃,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C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恒定湿热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40±2℃,湿度达到 95%,持续9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D冷热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环境温度讯速变化的能力 试验设备:冷热冲击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导通或不带电池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高温为6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低温为-2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转换时间不大于15秒,循环次数为12次(1循环周期为4小时),循环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小时,放置期满,被检样机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产品外观和结构正常。功能、性能方面正常。 E结露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结露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机加工件外观检验标准

加工件外观检验标准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无任何表面处理一般加工件(机加工部位)在样品验证、月度抽检和批次检验的过程中外观可接收的标准。 本程序适用各车间一般机加工件的外观质量检验。 2 定义 粗糙度:表面光洁程度。 撞伤:工件上的浅坑。 划痕:浅的沟槽。 污渍:工件上的可见的油渍。 毛刺:机加工后产生的尖锐突起。 3. 外观等级分类 3.1产品分类:A一般结构件 B 轴类 C 其他类 3.2部件表面可见程度分类: Ⅰ经常被注意到的(客户在使用时经常会看到的,正面的)。 Ⅱ偶尔被注意到的(客户在使用时不经常看到的,侧面和底面的)。 Ⅲ难以被注意的(只用在安装或维修时才能看到的,内部的)。 4. 职责 负责对送检的零件按本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并判定合格或不合格。根据公司产品质量要求的变化及时修正本作业指导书。 5. 验收标准 5.1 机加工件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 6.2 通用要求 6.2.1工件表面应没有污渍(不可擦除的)。 6.2.2工件不得有锐边(以一般手指触摸没有扎手感),不得有毛刺。

6.2.3表面粗糙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6.2.4螺纹孔内不得有切削液,攻丝油等(防锈油除外)残留。 6.2.5工件表面不允许有锈斑,锈迹。 6.3 表面撞伤,划伤判定标准。 注:表内缺陷数是在200mmX300mm范围内。 如物料还需要再进行表面处理,焊接等二次加工的,按不影响使用和二次加工判定。如遇特殊异常(严重撞伤,明显有损观瞻的)由车间与客户协商处理。 7 包装和保护 7.1 供方应采用合适的流转器具装运工件,避免跌落与磕碰。 7.2 如工件的表面要求比较高,应制作专用的流转器具或进行必要的包装。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通用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通用) 2015年4月17日 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目的: 确定通用成品外观标准,为公司品质控制提供标准的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外观检验的标准判定,另有客户特殊规定除外。 3、职责权限: 3.1品质部:负责本检验标准的制定与审核,产品的鉴定、检验之执行; 3.2工程部:负责品质问题的分析和改善活动的推行; 3.3生产部:负责产品的制造、过程检验和过程品质记录。 4、定义: 4.1异色点: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4.2缩水:部分区域由于熔体压力不够,在该区域截面形成的凹坑。 4.3批锋:由于工艺或模具原因,在边缘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废边。 4.3污点:表面形成的可擦除赃污。 4.4无感划伤:用指甲刮过划伤处,无段落感。

4.5有感划伤:用指甲刮过划伤处,有段落感。 4.6脏污:因模具、包装或操作等问题造成,分可擦出及不可擦出。 4.7气泡:因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的空气泡。 5、工作程序 5.1目视检查的外观条件及位置: 检验条件:距离 30cm~45cm,时间 5 S,光源检验照明度20-40W 位置:产品与平面呈45°,上下左右转动动在15°之内。 检验时间:一般在5-10秒以内。条件:不得在反光下检验表面。 5.2 外观区域划分 5.2.1 A区:正常目视第一眼可见面(样品的正面) 5.2.2B区:正常目视第一眼不可见面(左右两侧面,底面,背面,顶面) 5.2.3C区:产品内部,正常目视不可见面 5.3 成品外观检验项目:

6、对一些典型缺陷的描述 色点:肉眼观察难以区分长与宽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阴影: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 桔纹:在喷漆件或电镀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 透底: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多喷:超出图纸上规定的喷涂区域。 剥落: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或镀层脱落的现象。 毛絮:油漆内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维状毛絮。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光泽不良: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手印: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局部细小的塑胶凸起。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 1. 目的 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 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 3. 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mm 。 JB/T 5000.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 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800.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 3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4. 原材料检验 机械加工件所用板料, 棒料的材质, 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按图加工所需。详细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不合格材料办理好退货手续。 5. 工序质量检验 5.1 零件加工后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及JB/T 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规定。 5.2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5.3 铸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 在不降低零件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允许按照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修补,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5.4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除产品图样有要求外,不允许有尖棱、尖角。

5.5 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 许有锈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5.6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打印标记。 5.7 最终工序为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后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5.8 对于生产图样中要求电镀锌或热镀锌的零件,图中要求的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的尺寸。 5.9 表面电镀锌涂层的质量要求: 1)镀层外观光滑细致、无起泡、起层、剥落、烧焦及海绵状沉淀; 2)经铬酸钝化后,应具有绿黄略带有红色的彩虹色; 3)镀层表面允许有不严重的流痕及轻微的刮痕印,允许工件边缘色彩稍淡; 4)钝化膜有一定的光泽,不到呈暗褐无光的泥巴色; 5)钝化膜应牢固,用布揩擦不掉;在50℃~60℃的热水中煮1小时,颜色无显著减退。

外观检验标准

6.1.检验条件 6.1.2.检验工具:光学放大镜(特殊情况下采用显微镜)、Sample、Location、赛规等 6.1.3.检验条件: A.室内照明 600lux以上 B.检验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衣/帽/鞋,佩戴测试为好的静电手环。 C.检验工作台面保持干净整洁,静电防护措施检验 OK。 6.1.4.检验方法: A.检验人员需坐姿端正,确保与检查的零件保持 20cm-30cm 的距离。 B.从 PCBA 表面450角开始检验,左右移动PCBA,目光顺着移动的方向逐步检验,若遇到 IC 类或其它具有多 方位焊脚的元器件,则转动 PCBA 从各角度进行检验。 6.1.4.缺陷等级A.致命缺陷(CR):是指缺陷影响程度足以造成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B. 严重缺陷(MAJ):指不能达成制品使用目的或显著降低其实用性的不合格点,以及客户要求的其它非性能不 良的不合格点。 C.次要缺陷(MIN):指生产之制品在使用或操作上并无明显影响,不至于引起客户投诉的缺陷。 6.2.SMT外 观检验标准 6.2.1.SMT 常见外观缺陷名词解释 见下表

6.2.2.图示范例

嘉兴闻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版本 编写人员版序外观检验标准 审核批准 编写日期 6.2.3.外观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A.片状零件 TOP 面 BOTTOM 面

外观检验标准 侧面偏 移: 审核 编写日期 A: 侧面偏移长度 W:元 件端帽的宽度长度 P: PAD 的宽度可接受标 准: A≤25% W 或A≤25% P 理想图样可接收图样不可接收图样 末端偏 移: 元件末端偏移不可超出PCB 焊盘 可接收图样不可接收图样 侧面左右少锡:

家电产品品质检验指导书

5.6:F面为左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左侧为左侧面 6.产品表面等级划分:产品表面等级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C级面 6.1:A级面:经常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电器正面和正上方,在不移动或转动产品时都能看到的表面。 6.2:B级面: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偶尔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电器的后面和侧面。 6.3:C级面:在移动产品或转动产品,或产品被打开后,才可以看到的表面。 如电器底面,电器部件内部面,产品组装后需贴装饰面板或标识掩饰的面。(通常表面不做处理的面) 说明:A:以上等级规定的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使用时看不见的内表面不适用此标准。 B:以上A,B,C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最终客人处使用为条件而界定的。如果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按

照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如果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被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7.缺陷等级及判定标准: 7.1:缺陷等级定义: 7.1.1:致命缺陷:产品缺陷可能会导致对人体生命造成伤害或危及生命,或有潜在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产品不符合国家或区域性的法律法规。 7.1.2:严重缺陷:产品缺陷可能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或功能缺失,或严重影响产品的观赏性,或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如:如产品无法使用,不定位,或严重损伤,破裂,缺失功能或警告标识等。 7.1.3:轻微缺陷:除致命缺陷和严重缺陷以外的缺陷。 7.2:判定标准:根据GB/T 2828.1-2012 AQL:Cr:0,Maj:1.0,Min:2.5抽样标准,参照产品缺陷分类和产品所处位置,参照不同物质的外观要求进行判定

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版次A0 页码第1页共6页 文件修订记录 序号日期版本修改内容承办人 12018-12-15 A0 初版发行李蔚华 2 3 4 5 6 7 8 9 10 11 编制审核批准 文件会签分发部门 部门会签分发(份数) 生产部 品质部 研发部 采购部 生效日期: 2018-12-15 制定部门:品质部制定日期: 2018-12-15

文件编号版次A0 页码第2页共6页 1.目的 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来料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技术文件为准。 3.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 mm。 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800.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 32535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804-M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4 .检验方案: GB/T2828 最新版;特殊抽样水准S-1 ,尺寸 / 性能类 AQL=AC/Re(0/1 );外观 AQL=0.4;月综合抽检良率 外观< 1%,尺寸结构< 0.1%。 5 .检验设备 / 工具: 1. 游标卡尺 (0.01mm) 2. 千分尺( 0.01mm) 3. 内径千分尺 4. 塞尺5. 高度仪 6. 螺纹规、 环7. 针规8. 大理石平台9. 万用表 / 兆欧 表10. 色板 6 .术语及定义 外观面定义: A 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客户看见且被关注的部分(如:作业平台,操作面板等)。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看见的部分且不会过分关注(如:底部机加件、设备内部件)。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外观不良。 C 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客户看到的表面部分(如:结合部位)。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 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7.检验步骤: 7.1 包装要求: 7.1.1 所有物料必须使用相应的垫料、间隔物、填充物包装,避免运输过程遭到破坏,每单片产品之间必 须隔开,避免相互碰撞导致不良,检验前发现有不符合的包装方式,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接收。 7.1.2 外包装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外力强度,以便能保护内部包装物,有色金属制品如铜、铝制品需用报纸 或塑料膜包覆;黑色金属需涂覆防锈油。检验人员发 现有外包装破损或有产品裸露的,有权拒绝接收。 7.1.3 所有产品来料必须附带我司提供的技术图纸,或经我司认可的技术图纸,图纸清晰明了,图纸不明

成品外观检验标准

XXXX科技产品外观检 验标准 版本:V1.0 文件编号: 拟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XX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为确保古北设计、生产的产品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本次检验标准。 3. 引用标准:GB/T2828.1-2003 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4. 适用围 本标准主要用于本公司生产及检验的各型号成品、半成品的外观检验; 作为产品的外协厂和EMS厂家共同遵守的规严格遵照执行; 如另有合同标准,则执行合同规定。 5. 抽样标准: 1)严重缺陷:Ac=0,Re=1 (无论批量大小) 2)主要缺陷:AQL=0.65 3)次要缺陷:AQL=1.0 6.定义 3.1 严重缺陷(A类):造成产品不能使用的缺陷、不符合产品出厂配置要求的缺陷、严重影响主要性能 指标/功能不能实现的缺陷、危害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 3.2 主要缺陷(B类):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缺陷或产品装配产生的缺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3.3 次要缺陷(C类):轻微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严重缺陷(A类) 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缺陷。如适配器漏电,产品结构有锐利的披锋, 适配器通电冒烟等。 1)单位包装漏装产品、少适配器、少产品配件等。 2)规格型号与装样板不符 a.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混入; b.部件配错(产品组件、配件、附件、包装材料等); c.非标准品(其他与标准样品不符的项目,包括标识、文字等)。 主要缺陷(B类) 产品装配产生的严重外观缺陷,存在超出规格要求的装配缝、断差等不良。 产品包装上的缺陷:合格证、说明书、保修卡、防伪标签漏放等错误,包装材料用错或多放配件。 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划痕、压痕、色差、掉漆。

加工件外观检验标准

加工件外观检验标准 本内容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加工件的检验和组装标准。这些指导方针以及PSCS,将被本公司和供货商的相关人员运用于首件检查,采购,进料检验,组装以及最终的稽核中。最终的目的是为制造最好的零配件和组装件。 1 检查标准 1.1 检验员资格 检查员必须有下列一种或几种 ●质量检验员一年工作经验。 ●经过系统的教育训练 ●特殊工作培训并通过验证,承认水平,能够立即从事检验工作。 1.2 制程检查 所有的零件必需是无尘,无脂,无油和其它物质。由运输材料引起而且能够被空气吹走的灰尘时可被接受的。 1.2.1 检验亮度 质80-120呎烛光(照明单位,指每英呎距离内的照度) 1.2.2检验视角 检验员要使工件与水平面成30度角,并沿着垂直轴向左/右各旋转30度。 有多个面的部件,每一侧都要当做一个单独的平面来检验。 1.2.3检验距离 1: 460mm 2:460mm 3:610mm 1.2.4所需时间 1&2级 最大观察时间每10平方厘米用时4秒,每个面最大20秒时间(一般每5秒一个面),时间因部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3级 最大观察时间每10平方厘米用时2秒(一般每10秒一个面) 备注:当一个面并没有在图面或订单中被定义时,按一般要求作业。当有分歧时,图面的要求为主要。 1.3 接受/却退标准 1.3.1 一般方针

影响功能的缺陷 不可以接受,如攻牙后滑牙、烂牙影响扭力,钻孔后不通孔背面鼓起起泡等。 ●毛刺/锐边 所有孔,缝,边和角必须没有毛刺和锐边,允许的毛刺的高度不能超过0.20mm。 ●漏工序 漏工序都是不可接受的。 ●异物 所有加工过程残留在产品上会影响外观和功能的异物都是不可接受的,如牙屑,振动后卡石子。 ●色差 皮膜和研扫有颜色要求时,依11颜色的标准要求。 1.3.2 特殊方针

机加件检验规范

机加件检验规范 1 包装检验 1.1 目的 确保外包装能有效保护产品,避免在运输、搬运等过程中造成表面损伤,同时确保来料产品易于识别和追溯; 1.2 范围 适用于钣金、机加件包装检验管理; 1.3 检验条件 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30-50mm处目视观测。 1.4 检验内容 1.4.1 包装 1.4.1.1 所有物料均必须符号产品相应包装标准,以免在运输过程遭到破坏,包括使用相应垫料、间隔物、填充物等; 1.4.1.2 外包装必具有足够的抗外力强度以便能保护内部包装物; 1.4.2 标示 1.4. 2.1 包装箱或包装外表干净整齐,无破损;统一使用我公司规范标签,标签须填写完整,正确,内外标签数量一致; 1.4. 2.2 包装箱上物料标签记录完整、准确,附有品质检验标示或检验报告; 1.4. 2.3 零数箱或尾数件数须有尾数标识标签; 1.4. 2.4 送货须附《送货单》,必须注明采购订单相关信息; 2.0 素材检验 2.1 目的 明确来料五金素材件质量检验要求,确保五金素材件满足产品需要; 2.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种五金素材件的检验; 2.3 检验条件 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25-50cm处目测,观察角度45°-135°。 2.4 检验内容 2.4.1 素材不能有尖角、飞边(锐边)、毛刺,平面上不得有明显凹陷和凸起及显露底缺陷; 2.4.2 无虚焊和明显焊缝; 2.4.3 尺寸参考工程图纸要求;

2.4.4 材料参考技术参数要求,具体由供应商提供材料检验报告或SGS报告; 2.4.5 素材表面不能有刮伤、裂痕、氧化、变形色点、凹凸痕等现象; 3.0 阳极、电镀检验 3.1 目的 明确来料阳极、电镀等质量要求,确保阳极、电镀等产品满足客户需要; 3.2 范围 适用于所有阳极、电镀类产品的来料检验; 3.3 检验条件 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观察角度45°或135°距产品25-50cm处目视。 3.4 检验内容 3.4.1 加工后的表面无粗糙、灰暗、起泡、脱落、刮伤或有条纹、钝化膜疏松和钝化液迹; 3.4.1 镀层厚度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物品表面颜色与样板颜色一致; 3.4.2 附着力要求:镀层后任何方向能弯曲一定角度且弯曲的外径没有脱落现象; 4.0 喷涂件检验 4.1 目的 明确喷涂件质量要求,确保喷涂件产品满足客户需要; 4.2 范围 适用于所有喷涂件产品的进料检验; 4.3 检验条件 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30-50cm处目视。产品倾斜角度45°-135°。 4.4 检验内容 4.4.1 颜色、图案、光泽度与样板相符合,同批产品色差保持一致; 4.4.2 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 4.4.2.1 不干返粘:表面干,实际未干透,表面有(或易产生)纹印,粘有织物绒毛现象; 4.4.2.2 流挂:表面有液体流淌状的突起,顶端呈圆珠状; 4.4.2.3 颗粒:表面呈砂粒状,用手摸有阻滞感; 4.4.2.4 桔皮:外观呈现如桔皮般凹凸不平,不规则波纹; 4.4.2.5 漏底:表面透青,露出底材颜色; 4.4.2.6 麻点:表面因收缩而呈现小孔(麻点),亦称针孔; 4.4.2.7 发花: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花纹状; 4.4.2.8 起皱:局部堆积凸起,呈皱纹状(皱纹粉除外); 4.4.2.9 夹杂:涂层中夹有杂物; 4.4.2.10 机械损伤:外力所致的划伤、刮花、磨损、碰伤、目视; 4.4.2.11 无粉化、起泡、开裂、剥落等异常现象

家电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家电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质量,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的产品,包括对电风扇、电热水壶、电热水器、吸油烟机、加湿机、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电磁炉、电饭煲、浴霸、保洁柜、饮水机、电暖器等产品的外观验收。 二、引用标准 GB191包装贮存图示标志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三、名词术语 3.1主要表面 3.1.1电风扇 a.落地扇、台扇、壁扇、台地扇和楼顶扇的出风面与装饰板形成的前表面; b.从前、上、左、右四个方向看到的表面; c.吊扇的全部外表面; 3.1.2电热水壶 a.壶身的外表面; b.壶盖外表面。 3.1.3电热水器 正常安装状态下,丝印面(正面)、两侧端面、上、下面 3.1.4吸油烟机

操作面(正面) 3.1.5加湿机 水箱内外表面、底座外表面 3.1.6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 产品使用状态下,眼睛平视可看见的面以及左、右面 3.1.7保洁柜 正面、两侧面、顶面、内胆、碗架。 3.1.8饮水机 前壳、下门、顶盖。 3.2非主要表面 3.2.1电风扇是指落地扇、台扇、壁扇、台地扇和楼顶扇的出风面与装饰板为前表面,从后、 下两 个方向看到的表面。 3.2.2电热水壶是指壶身的底面、底座。 3.2.3电热水器是指挂壁面。 3.2.4加湿机是指底座表面。 3.2.5吸油烟机是指以正面为基准面的两侧面、集烟罩的外表面、背面、顶面。 3.2.6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是指产品使用状态下,底面或后面。 3.2.7保洁柜是指背面、下面。 3.2.8饮水机是指侧板。 3.3内部表面 3.3.1电风扇是指拆卸后才能看到的表面。 3.3.2电热水壶是指壶身的内表面。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标准[详]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标准 第A1版 适用围 :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 日期 : 2018.3.30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版本: A1

前言 本标准由技术品质部起草拟定,后期若有更新,由技术品质部部负责维护。 本标准由技术品质部归口管理,作为公司部企业标准。 本标准参照QB/T-2008《双层口杯》、GB/T 11416-2002《日用保温容器》、QB/T 2332-1997《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等检验标准为起草标准,以顾客接受为首要保证。本标准规了智能保温杯不锈钢配件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作为品管部检验员的工作指引。 本标准作为大纲要求,具体配件的尺寸要求参见对应的配件图纸。 1.目的 作为智能保温杯成品检验的统一要求和规,作为合格与否的判定依据。 2.适用围 智能保温杯产品配套使用的所有不锈钢件。 3.规性引用文件 GB/T 11416-2002 《日用保温容器》 QB/T 2933 -2008 《双层口杯》 QB/T 3726一1999《保温瓶瓶胆保温效能测试方法》 GB.T2828.1—2003-01 计数抽样检验标准 4.成品分类 真空直杯系列保温杯、真空小口径保温杯、真空大口径保温杯、普通保温杯、单层保温杯、塑钢系保温杯、紫砂系保温杯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版本: A1 5.检验容

5.1产品标志 5.1.1每个产品的销售包装上都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该产品的名称、容量、制造厂名及商标。 5.1.2有关使用安全的保温容器应配备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容应加以明显表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调换要求和其他基本信息 5.2产品包装 5.2.1产品包装分为样品包装和大货包装。 5.2.2包装是先将智能水杯装入PE带,再装入彩盒,彩盒有上下吸塑、小盒、说明书、充电磁吸座等物料,彩盒封口贴处需要贴一彩盒贴纸(通用型),背面贴一条码贴纸。 5.2.3包装箱上应该有商标logo、产品型号(G1/G2/G3/G5)、箱号、数量(35PCS:一箱装7排,一排装5个产品)、净重、毛重、外箱尺寸等信息。 5.2.4包装箱上应有防潮、轻放、不准倒置以及摆踏板的层数标志。 5.2.5产品包装箱的尺寸应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采纳,包装物料与智能保温杯包装后,不应有晃动、包装变形等缺陷。 5.2.6产品外箱封箱应用透明胶带密封,封箱方式采用一次纵向封口,两次侧边封口方式。特殊情况需要用打包带封箱保护。 6. 产品外观检验 6.1各部件加工良好,目测无明显变形和损伤。 6.2不锈钢制件应光洁,表面处理良好,无毛刺、明显的褶皱,锯齿和锈斑等缺陷,焊缝处应平整光洁,无焊瘤。 智能水杯成品外观检验规版本: A1

外协加工件检验标准

外协加工件检验标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规范外协加工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二.引用标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6-2008《热轧型钢》。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804-200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行为公差》。 4、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国家标准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三.原材料检验标准 3.1金属材料 3.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3.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3.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3.1.4 成份:钣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直,出示材质单。 3.2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3.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 3.2.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四.加工件检验标准 4.1 外观:加工件表面平整,加工处无毛刺,凸起,裂痕等。不允许有翘曲、变形、裂纹、划伤、碰伤、凹凸不平及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4.2 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图中公差未标注部分按国标执行。 4.3螺纹、孔的检验:采用牙规、塞规检验或用螺钉检验,螺纹的底孔不大于标准底孔的0.1mm。 4.4方向:加工件成品方向必须符合图纸要求,若出现看图错误,按残次品处理。 五. 喷涂件检验标准 5.1 外观检验(检测方法:目测、手感) 5.1.1 颜色与样板相符合(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60w下观测无明显 色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 5.1.2 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 a)不干返粘:表面干,实际未干透,表面有(或易产生)纹印,粘有织物 绒毛现象; b)流挂:表面有液体流淌状的突起,顶端呈圆珠状; c)颗粒:表面呈砂粒状,用手摸有阻滞感; d)桔皮:外观呈现如桔皮般凹凸不平,不规则波纹; e)漏底:表面透青,露出底材颜色; f)麻点:表面因收缩而呈现小孔(麻点),亦称针孔; g)发花: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花纹状; h)起皱:局部堆积凸起,呈皱纹状(皱纹粉除外); i)夹杂:涂层中夹有杂物; j)机械损伤:外力所致的划伤、刮花、磨损、碰伤。 评价方法: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1M处观测。 判定:可见的缺陷为不可接收缺陷,该零部件或产品为不合格零部件或不合格产品。 八.装配通用检验标准

PCBA(SMT)外观检验判定标准1

1. 目的: 供IPQC检验产品时,做到检验标准有据可依,外观检验得到统一而明确的判定标准,改进产品品质,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最终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2. 范围: 本检验标准适用于公司要求PCBA(SMT)的外观品质判定。

3. 职责权限: 3.1工程处(此标准做为工程制作工装、文件等需依此标准为基础). 3.2制造处负责此标准的执行. 3.3品保处(IPQC、QC、领班负责此标准的执行与监督,QE负责更新维护). 4.相关参考文件: 4.1. IPC-A-610D 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 4.2 BOM 4.3 ECN 4.3 工程图纸 5.作业内容: 5.1缺陷现象定义:

5.2缺陷级别定义:

5.4名词定义: 5.5关于工具的定义: 菲林尺:为透明的PVC测试工具,用于识别点及线的大小缺陷判定。 塞规:为金属片状测试工具,用于缝隙大小的测试,也称厚溥规。 游标卡尺:用于物体尺寸的测量。 LCR(LCZ):用于测试电阻、电容、电感的阻值、容值、感值的测试仪器。 万用表:用于测量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导通状态的仪器。 放大镜(显微镜):用于对所观察物体进行放大倍数,便于人眼识别的检验仪器。 推力计:用于对测试元器件所能存受的力度的仪器。 5.6检验要求: 1.检验的环境及方法: a)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300±50mm。 b)时间:每片检查时间不超过12s。 c)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15°。

d)照明:40W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500~550mm (照度达500~800Lux)。 2.检验前准备: a)检验前需先确认所使用工作平台清洁及配戴清洁手套; b)ESD防护:凡接触PCBA必需配戴良好的静电防护措施(配戴防静电手环并接上静电接地线)。 3.PCBA持握的方法:正确的拿板作业姿势,在/ESD护防的条件下,并戴干净的手套握持PCBA(如下图),看板 时板平面与眼睛存45°角,距离20~30CM,并注意转换方向,看到焊接的每一个面。 4.抽检方法要求: 例如:如送检样本量:600PCS,按GB/T2828.1-2003一般检验水平II要求,抽检数量:80PCS,为保证抽 检的均匀性,要求如下: 4.1求抽检方法按照每栏上、中、下方式进行抽检。 4.2栏抽检数量尽可能保证一致性。 4.3周转车图示见下图: 5.7相关不良检验图片及标准说明参见下图: 示图不良定义 目检技巧及判定 标准 短路 非连接导通电路 有焊锡相连状态短路 多发生在细间距 的元件相引脚及相邻 元件上。焊锡堆积, 目检时上下左右四个 方向倾斜45度PCBA 容易发现。 判定标准: 所有非连接导通 电路的短路均判拒收 侧立元件焊接端未有侧立多发生在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加工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加工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机加工包括切削加工(车,铣,刨,磨,镗),钻加工,冲加工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螺纹的检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外观检验标准、检验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04- 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GB/T 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GB/T 6403.4-2008 零件的倒圆与倒角 QGS12.05 《机械加工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QGS12.05-02 《过程巡检记录表(机械车间)》 QGS12.05-03 《过程检验记录表(机械车间)》 QGS12.05-04 《机械加工过程检验不合格记录表》 QGS12.07-03 《最终检验记录表(3)》 QPS1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GS12.03 《委外机加工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3 检验条件 户内,环境温度:-10℃~+55℃。 注:部分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时需要工作台要稳固,远离大型机加工设备,起重设备等振源。 4 检验原则 4.1 基本原则 理论上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有配合要求的孔,轴,其局部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都要控制在尺寸公差带以内。 4.2 阿贝原则 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4.3 最小变形原则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 最短尺寸链原则 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 封闭原则 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4.6 基准统一原则 测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保持一致。 4.7 其他规定 尺寸测量的结果和形状误差的测量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5 检验要求 5.1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 5.1.1基本要求 图纸上对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明确公差要求的,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检验;技术要求注明(未注)公差的,按照要求进行判定。 注: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一般按照GB/T 1804-2000 中等精度(M)进行检验,各项要素未注

外协机加工验收检验标准

1、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外协加工件加工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使检验验收有章可寻,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协加工件的加工要求和验收。 3、定义 无 4、职责 4.1设备部负责外协加工件的图纸设计、修改及工件验收。 4.2供应链负责外协加工件供应商的选定,工件加工的跟踪及完成。 5、流程 配件仓 生产车间 供应链 设备部 总经理 6、内容 6.1外协机加工零件检验验收内容 6.1.1尺寸精度:零件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零件加工表面与基准面间尺寸误差不得超过图纸规 定范围。 6.1.2形位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机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公差,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 直线度等是否在图纸要求控制的范围内。 6.1.3位置精度:机加工零件表面与基准面间的相互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 圆跳动等是否在图纸要求控制的范围内。 6.1.4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包括零件的材料,表面光洁度,热裂变形,表面层力学物理特性,表面波度, 去毛刺,钻孔后倒角,棱角倒钝及表面晶粒不均不良等。 6.1.5硬度检测:对零件表面硬度的检测。如轴承位,刀刃等。 6.2公司常用机加工零件检验项目,测量工具及检验方法 6.2.1刀具类 1)外观用显微镜目测 a)刀具表面是否有划痕,磕碰等现象。 b)刀具表面是否清洁无污渍,锈斑,焊斑等。 c)刀具光洁度是否达到图纸要求,各倒角部位是否倒角,去毛刺。 反馈 申购单 申购单 供应商 到货验收 审批 供应商选择 入库

2)尺寸精度 a)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时考虑到端面与轴线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 同位置进行测量。重点检测总长度,两端轴承长,同步轮位置等。 b)外径测量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前需校对量具测量时外径千分尺应在外径上轻松摆动,轻松用力旋 转尾端微调手柄。在直径方向找出最小值为外径的最终尺寸。 c)内径测量用游标卡尺、内径百分尺,刀具的孔精度要求不高,可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卡尺作 适量摆动测出最大值为内孔尺寸。 d)螺纹检验用螺纹规,符合螺纹规要求 3)形状和位置公差 a)跳动量和同轴度简单测量用百分表,把刀具,零件相同尺寸部位(基准圆)放在两个V形槽内,把 带百分表的高度规一起放在平板上,表头对准被测部位,慢慢转动刀具,百分表指针变动量即圆跳动量或同轴度。 B)对称度简单测量用百分表,一般放在平台上,使用V型铁和百分表,先测所需测部位的一边,固定 住表头,然后旋转180°,再测另一边,差值就是对称度。 4)刀辊,刀刃和护圈1/护圈2高度差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方法同上,刀辊,刀刃和护圈1/护圈2的 高度差,护圈1和护圈2的宽度,必须符合公司规定的实际工艺要求。 5)外圆修磨质量用显微镜目测,刀辊外圆修磨时,砂轮不能进得太快,防止砂轮挤压工件,破坏内部 结构,可目测或用显微镜观察工件有无氧化变色,压纹及表面晶粒不均不良现象。 6)硬度用洛氏硬度仪,硬度仪检测五次的平均值为被测部位的硬度。 7)材质无检测设备,一般凭经验目测,根据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检验。 6.2.2刀片类 1)硬度用洛氏硬度仪,硬度仪检测五次的平均值为被测部位的硬度。 2)平行度简单测量用百分表,把刀片放在平板上,用百分表对被测面使指针偏摆过半圆左右,紧贴平 板轻松推动工件,从百分表上读出变动量。 3)直线度简单测量用百分表 a)把刀片放在平板上,目标刀片与平板之间的缝隙大小。 b)把刀片放在平板上,用百分表使指针作180°摆动,从百分表上读出变动量。 4)尺寸精度用游标卡尺,刀片实测尺寸偏差必须符合图纸公差要求。 5)对称度用百分表,刀片实测尺寸偏差必须符合图纸公差要求。 6)孔距用游标卡尺,用游标卡尺测出刀片务各孔间中心线距离是否符合图纸的公差要求。 7)平面度简单测量用厚薄规、百分表 a)刀片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目测刀片与平板间的缝隙。 b)刀片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测量。 c)用百分表校正刀片被测面的三个基准点后进行测量。 8)外观检验用目测、显微镜,光洁度,钻孔后去毛刺,热裂变形,表面晶粒不均不良,氧化变色,压 纹等。 6.2.3 轴杆类 1)外观检查用目测,光洁度,热裂变形,表面晶粒不均不良,氧化变色,压纹等。 2)尺寸精度检验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等,长度,外径,内径,各部分长度,中心距等实 测尺寸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