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横纹肌肉瘤15例治疗体会
对1例肛周横纹肌肉瘤患儿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5 期 ·病例报告·224·病例报告·对1例肛周横纹肌肉瘤患儿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申海涛,井 耕,李筱煌(江苏省南通医博肛肠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摘要]肛周横纹肌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肛周疾病,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
此病患者多为儿童,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存在边界不清楚、质地较硬的弥漫性肿块。
本文对南通医博肛肠医院收治的1例肛周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肛周横纹肌肉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肛周横纹肌肉瘤;肛周脓肿;手术[中图分类号]R574.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5-0224-01横纹肌肉瘤是起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1]。
此病好发生于头部、颈部、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后。
目前临床上尚不完全明确此病的发病原因。
有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基因融合等因素有关。
此病患者多为儿童。
肛周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存在边界不清楚、质地较硬的弥漫性肿块,部分患儿会存在轻微的肛周疼痛症状[2]。
此病患儿的病情常被误诊为肛周脓肿。
临床研究发现,肛周横纹肌肉瘤患儿因肿瘤生长的速度较快,常会出现肛周皮肤破溃、出血的情况,其肿瘤若压迫神经可导致其出现肛周疼痛的症状[3]。
本文主要是总结对1例肛周横纹肌肉瘤患儿进行诊治的经验。
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安徽人。
该患儿因“肛周肿痛20 d余”到南通医博肛肠医院就诊。
患儿近2周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肛旁肿痛(疼痛可忍受),在当地诊所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不详)治疗7 d余,症状无明显缓解。
患儿于10 d前到当地中医院门诊就诊,并进行肛周彩超检查。
进行肛周彩超检查的结果显示:患儿存在肛周炎性包块。
该医院门诊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如下:1)中医诊断:肛痛(湿热下注证);2)西医诊断:肛周脓肿。
青少年横纹肌肉瘤了解症状和治疗选择

手术方式:根据肿 瘤位置和范围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注意伤 口护理,防止感染,
定期复查
化疗
化疗药物:常用 的化疗药物包括 阿霉素、顺铂、
博来霉素等
化疗周期:根据 病情和患者身体 状况,化疗周期
一般为2-4周
副作用:化疗药 物可能会引起恶 心、脱发、免疫 力下降等副作用
联合治疗:化疗 可以与手术、放 疗等其他治疗方 法联合使用,提
高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放疗
放疗是治疗青少年横纹肌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放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放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恶心、脱发等 放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进行个性化设计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切除 肿瘤,保留正常
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
化疗:使用抗癌 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
放疗:使用放射 线杀死肿瘤细胞
青少年横纹肌肉瘤的症状及治疗 选择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青 少 年 横 纹 肌 肉 瘤 的 症 状 03 青 少 年 横 纹 肌 肉 瘤 的 治 疗 选 择
02
青少年横纹肌肉瘤的症状
早期症状
添加 标题
肿块:在四肢、躯干等部位出现无 痛性肿块
添加 标题
患者可能出现 体重下降、疲 劳等症状
0
0
0
0
1
2
3
4
晚期症状
肿瘤增大: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压迫周围组织 疼痛加剧:疼痛程度加重,影响正常生活 功能障碍:肿瘤压迫神经、血管等,导致功能障碍 转移症状:肿瘤转移至其他部位,如肺部、肝脏等,出现相应症状
横纹肌肉瘤的治疗方法

横纹肌肉瘤的治疗方法
横纹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肌肉组织恶性肿瘤,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 手术切除:横纹肌肉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手术可以尽可能清除患者身体内的肿瘤,并附带切除一定的健康组织以确保彻底切除。
手术可以是肿瘤切除、肢体肿瘤切除、淋巴结清除等。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手术之前或之后可以用来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高能粒子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生长和分裂。
放射治疗可以用来减小肿瘤的体积并控制癌细胞扩散。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
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
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术后使用,以杀灭残余肿瘤细胞或控制转移。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通过静脉注射的地卡巴嗪、阿霉素、长春新碱,以及通过口服给药的依托泊苷等。
需要注意的是,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需要通过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
治疗方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患者应与医生充分交流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

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一种少见但危险的儿童恶性肿瘤,它源于肌肉或肌肉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细胞。
治疗横纹肌肉瘤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化疗,它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以减轻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令人困惑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在设计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时,医生通常会考虑疾病的分期和患者的年龄。
横纹肌肉瘤按照其扩散的程度分为四个分期,分别为I、II、III和IV期。
I和II期横纹肌肉瘤局限于原发肿瘤部位,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并在手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而III和IV期横纹肌肉瘤已经蔓延到其他器官或淋巴结,因此需要更加侵入性的治疗,如化疗、放疗和手术。
此外,患者的年龄也是决定化疗方案的因素之一。
对于年幼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使用温和的化疗药物和低剂量,以减少对其发育的不利影响。
其次,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多种化疗药物的组合使用。
最常用的药物包括顺铂、咪环素、异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攻击癌细胞的不同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反应来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调整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需要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此外,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的实施中还需要考虑到治疗期间的监测和护理。
化疗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感染和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化疗期间,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定期的血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监测疗效和治疗安全性。
医生和护士们也会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协助控制化疗药物的副作用、预防感染和提供心理支持等。
最后,横纹肌肉瘤化疗方案的效果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疾病分期和患者年龄等因素外,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组织类型等也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横纹肌肉瘤治疗方案

横纹肌肉瘤治疗方案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横纹肌细胞,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这种肿瘤通常表现为肿块或肿瘤,可发生在各种部位,包括头颈部、盆腔、四肢和主要躯干。
由于横纹肌肉瘤的恶性程度高且易转移,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横纹肌肉瘤治疗方案。
1.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横纹肌肉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肿块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和放射治疗辅助手术等。
外科手术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功能。
2. 化学疗法化学疗法是横纹肌肉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常用的化学疗法包括多药联合化疗,如VAC(长春新碱、维生素D、阿霉素)方案。
化学疗法的目标是通过使用药物杀死横纹肌肉瘤细胞,并减少或阻止其扩散到其他部位。
化疗通常在手术前、手术后或放疗前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横纹肌肉瘤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于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以清除残留的肿瘤组织或控制转移。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横纹肌肉瘤治疗的新趋势。
它利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针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特定的变异基因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少的副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5. 个体化治疗横纹肌肉瘤是一种高度异质的肿瘤,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有所不同。
因此,个体化治疗在横纹肌肉瘤治疗中非常重要。
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肿瘤属性和治疗反应等因素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而言之,横纹肌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要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
外科手术、化学疗法、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横纹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和社会支持。
儿童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g e r a n g i n g ro f m 1 5 mo n t h s t o 1 3 y e a r s .T h e p r i ma r y s i t e s w e r e f o u n d 7 c a s e s o n
W A N H u i — in r g , XU Mi n — y a h , X I A T i a n ( 1 . S i c h u a n A c a d e m y f o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1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i t a l ,C h e n g d u 6 1 0 0 2 1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d i mm u m o h i s t o c h e mi c a l c h a r -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m b r y o n a l r h a b d o m y o s a r c o ma ( E R MS )i n c h i l d r e n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h i s —
3 1 2
彩超诊断儿童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几点体会

彩超诊断儿童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几点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断层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儿童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例经超声断层及CDFI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儿童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声像图进行性综合分析。
结果胆道内可见沿胆管生长的呈蜂窝状混合性或不规则稍低回声实质性肿瘤,肿瘤生长部位近端的胆管扩张,肿瘤血供丰富。
结论儿童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具有特殊的超声断层及CDFI影像学特征,可于术前作出早期超声诊断。
【关键词】儿童胆道横纹肌肉瘤超声儿童胆道肿瘤少见,早期诊断更为困难,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9年1月间经超声断层及CDFI诊断儿童胆道肿瘤2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2003年7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经超声断层及CDFI诊断儿童胆道肿瘤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
其中男性1例,年龄6岁;女性1例,年龄4岁。
采用GE LOGIC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受检者空腹8-12小时,仰卧位及左侧卧位肋下斜切及肋间切全面扫查肝脏、胆道系统情况。
2 结果例3,施某,男,6岁。
因发热一个月,阵发性右上腹痛伴黄疸一周就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1.6×109/L,血总胆红素26μmol/L,谷丙转氨酶107单位,尿BIL+。
超声所见:肝脏饱满增大,实质回声稍粗糙,回声稍增高,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大小79×36mm,胆汁透声不好,胆壁毛糙,胆总管呈梭形扩张,内径最宽处30mm,胆总管中远端可见形态不规则基底较宽呈小蜂窝状由管壁突向腔内生长的稍低回声实质性肿瘤,肿瘤内部CDFI显示短线状血流。
超声诊断: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混合性肿块(葡萄状肉瘤可能性大)。
术中所见:肝脏略肿大,中等硬度,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直径约30mm,胆总管内可触及散在肿物,将胆总管切开,可见葡萄状物溢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Roux-y吻合术。
20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关键词] 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 R73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047-03
Clinical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20 cases of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2012 年 10 月第 9 卷第 30 期
· 临床研究 ·
20 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分析
池欣欣 辽宁省妇婴医院儿内科,辽宁沈阳 110007
[摘要] 目的 对 20 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08 年 2 月~2010 年 2月
收治的 20 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均由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儿童横纹肌肉瘤,对所有病例的病理类型、症状特
CHI Xinx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20 cases of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0 children with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from February 2008 to February 2010 in our hos 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0 cases of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were diagnosed by histopathology. The patho logical ty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ptoms and treatment study of all pati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Among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age from 2-13 years, the average of 7.5 years. Clinical stage: 2 cases were in stage Ⅰ, 8 cases were stage Ⅱ, 5 cases were in stage Ⅲ, 5 cases were stage Ⅳ; embryonal of 11 cases, 7 cases of alveolar, pleomorphic type of 2 cases. The primary tumor of 3 cases were sited in the trunk, 8 cases in the limbs, and 4 cases in head and neck, 5 cases in thegenitourinary system.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the tumor wa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 ent primary sites. All patients were carried two or more way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CR 9 cases, PR 5 cases, SD 4 cases and PD 2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to 4 yea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90.0%,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75.0%,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65.0%. Conclusion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is an extremely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r. To achieve early diagnosis, we should choose the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Combined treatments can avoid multiple metastases of advanced cancer, thereb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cure of children with tumors. [Key words]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Clinical features; Trea的疗效评价为:CR 9 例,PR 5 例,SD 4 例,PD 2 例。 对所有患者连续随访 2~4 年,1 年生存率为 90.0%,2 年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 ) 例 持 续缓 解 时 间为 7~ 9 月 , 均 2 .个 。5 7个 平 38
月 。停 药平均 1.个 月。 76
3 讨 论
在 早 期 IS 疗 中 , 大 多数 儿 童横 纹 肌 肉瘤 R治 决
接 受 总剂 量 60 0c v 放 疗 , 0 G 的 肿瘤 局 部控 制 大 约 8 % 9 %。但 结果 导 致 骨 骼 生长 异 常 , 5 0 内分 泌 失 调 及 继发 肿 瘤 的发生 , 些后 遗 症严 重影 响儿 童 的 这
Hale Waihona Puke 生机 制研 究 的不 断深 人 及 放化 疗 、 术 综 合 治疗 手 手
段 的运 用 , 预后 得 到 了不 断提 高 。本 文 总 结 了我 其
院从 20 年 7 一 09 7 02 月 20 年 月诊 治 随访 的 l例 横 纹 5
肌 肉瘤 患儿 的疗 效情 况 ,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分 化 的原始 间叶 组织 的恶 性 肿瘤 , 儿 童 常 见 的软 是 组织 恶性 肿 瘤 , 横 纹 肌 的部 位 也 可发 生 口。好 发 无
于 5 之前 , 性 多 于女 性 。近 年 来 由于 对肿 瘤 发 岁 男
方案 具体 如表 1 。化疗 具 体剂量 见 表 2 。
表 1 三组治疗方案情况列表
表 2 化疗具体剂量
高危 组 : Ⅲ期 R 腺 泡 型 , s Ⅳ期 。化 疗 方 案为 我 科 自
定 方案 , 即结 合 了上 海 儿 童 医 学 中心 横 纹 肌 肉瘤
20 方 案 与 美 国 (R ) 疗 方 案 口, V C、 C 02 IS 化 即 A VD 、
[ 稿 日期 ] O O 0 — 4 修 回 日期 ] O O 0 — 1 收 2 L一 3 2 ;[ 2 L一 8 1 [ 者 简 介 ] 岩 峰 ( 9 3 )女 , 贯 山 东 掖 县 , 士研 究 生 , 治 医 作 孙 17 一 , 籍 硕 主 师 , 要从事小儿肿瘤治疗T作与研究 。 主
11 一般 资料 .
本 组横 纹 肌 肉瘤 患儿 1 例 , 1 例 , 5 , 5 男 O 女 例 发
病年 龄 1 . 3 , 均 45 。 肿 瘤 部 位 : 眶 9 5~1 岁 平 .岁 眼
例, 四肢 2 , 例 睾丸 2 , 例 腹壁 1 , 例 胸壁 1 。病理 例
分型 : 胎型8 , 胚 例 腺泡 型 4 , 合 型 2 , 例 混 例 多形 性 1 例 。根 据美 国横纹 肌 肉瘤 研究 组 (R ) I S 临床 分期 : ] I 4 ,I 4 , I 6 , 期 例 I期 例 I 期 例 I I V期 1 。按 照 危 险 例 因素分组 : 高危 组 5 , 例 中危组 7 , 危 组 3 。 例 低 例
亡 , 例无 瘤生 存 ) 6 部分缓 解 ( 中 4 5 ,例 其 例发病 6 个 月 后 复 发 ) 2例 治 疗 无 反 应 ( 情 反 复 , 瘤 生 , 病 带
切 除肿 瘤 的体 积 , 得 延迟 手术 能 够切 除肿 瘤 。我 使 科 根 据 疾 病 危 险 分 期 制 定 方案 ]低 危 组 疗 程 半 , 年; 中危 组疗 程 1 ; 年 高危 组疗 程 1 半 。对 于无 转 年 移的 R MS患 儿 , 9%都 可 以在 初 次 治疗 后 获 得 近 0
第 1 卷第 1 期 2 1 年 1 9 2 0 0 2q J
v1 9 o. No 1 1 .2 D c2 0 e . 01
武警 医学 院学报
Ac aAc d mie Me ii a P t a e a d c n e C AF
儿 童 横 纹 肌 肉瘤 1 治 疗 体 会 5例
2 结 果
1 例 患 儿 经 过治 疗 后 : 例 于术 后 1 内死 亡 ; 5 3 年
7 于 3 内死 亡 ; 例 尚在 随访 中 。其 中 7 获 得 例 年 5 例
[ 讯作者] 通 刘秋 玲 (9 3 ) , 16 一 女 籍贯 陕西 , 士研究 生导师 , 硕 主任 医
师 , 要从事/J科血液肿瘤研究 。 主 BL
l O Ol
武 警 医学 院 学 报
AeaAc d m ieM e i iaeCPAF t a e a d cn
第 1 卷第 1 期 2 1 年 1 月 9 2 00 2
v】9 o. No 1 1 .2 De . 0 0 e2 1
完 全 缓解 ( 中 2 停 药 3 月 至 3 后 复 发 或 死 其 例 个 年
【 文章编号 】10 — 0 1 0 01— 0 9 0 0 8 5 4 ( 1)2 10 — 2 2
【 中图分 类号】R 2 76
【 文献标 识码 】B
横 纹 肌 肉瘤 是 来 源 于横 纹 肌 组 织 或 向横 纹 肌
P E方 案 。放 疗 采 用 局 部 外放 疗 或 放 置 伏 帖 。治 疗
Rh dOm y s c ab O ar Om a tea m en ft e ch l en r t to h i dr
孙岩峰 ,刘秋玲 , 王 军 , 苗丽 霞, 海莲 ( l总医 袁  ̄ f 院儿科, t 北京 10 9 00 ) 3
关键词 : 横纹肌 肉瘤 ; 软组 织恶性肿瘤 ; 童 儿
12 方 法 .
注 :中危组患者至 5 周后治疗全部结束 , 2 高危患者继续化疗 , 并可以行细胞 输注治疗 。
l 例 均 接 受 手 术 治 疗 及 术 后 化 疗 。低 危 组 术 5 后仅 给予化疗 ; 、 危 组术后 给予化疗 和放疗 。 中 高
关于低 、 、 危分组标准主要根据病理结果 , : 中 高 即 低 危组 : I期 ( s 腺 泡 型 ) 非 生 殖 细胞 性 肿 瘤 。 R非 , 中危组 : Ⅱ期 、I R 腺 泡 型 , 期 s Ⅲ期 R 非 腺 泡 型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