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薄煤层开采

合集下载

浅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

浅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

浅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鄂尔多斯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具有以下优势和发展潜力。

首先,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根据调查统计,鄂尔多斯煤炭储量达到数十亿吨,其中蕴含的高质量煤炭储量相当可观。

这为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鄂尔多斯煤炭具备优良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鄂尔多斯煤炭以高热量、低含硫、低灰分等优质特点而闻名。

这种高质量的煤炭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远销国内外,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次,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在鄂尔多斯,不仅有煤炭的开采,还有煤炭的炼焦、发电、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附加值的提升,对于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鄂尔多斯煤炭产业还享有政策支持和区位优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鄂尔多斯作为重要的煤炭基地,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扶持政策。

在区位方面,鄂尔多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处京津冀、东北、西北等多个经济区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鄂尔多斯还具备生态环境适宜的条件。

作为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还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导致煤炭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不足。

其次是环保压力的加大。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煤炭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鄂尔多斯煤炭产业需要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和改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鄂尔多斯煤炭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在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鄂尔多斯煤炭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煤炭行业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权威部门最新调查鄂尔多斯地层表

权威部门最新调查鄂尔多斯地层表

右 旋 拉 张
中 生 界
白 垩 系
下统
中下段在环县沙井子井下见油 Ⅱ
燕 山 运 动 左 旋 剪 切 燕 山 运 动
盆 地 形 成 到 结 束 时 期 T3 槽 台 统 一 时 期
侏 罗 系
中统
直1 直2 直3 直4 延1 延2 延3 延4 延5 延6 延7 延8 延9 延10
红井子、大水坑获工业油流
井下对比以泥灰岩高阻段做0220第六段泾川层第五段罗汉洞层第四段环河层第三段华池层第二段洛河层第一段宜君层011966180中下段在环县沙井子井下见200243132294664480450安定组80150直1直2直3直4延1延2延3延4延5延6延7延8延9延10t富县组j1f马岭油田产油层下寺湾油田产油层永坪安塞油田产油层安塞油田产油层之一杂色泥岩夹灰白色中砂岩砾岩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深灰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0150024512016010017090130第五段第四段长1长2长3长45粉砂岩及煤层长6长7长8长9长10马家滩油田产油层安塞油田主要产油层马家滩油田产油层t第一段灰绿肉红色沸石质长石砂岩间夹泥岩200320中统纸坊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t2zt1ht1lp2sp2shp1xp1sc3t暗棕红色泥质岩与灰紫色细砂岩互层紫红色泥质岩夹砂岩砂质岩上细下粗灰紫色细粗砂岩夹棕红色泥岩底部含细砾石上部紫红色泥岩夹中厚层砂岩下部灰绿色厚层砂岩局部含200345紫红黄绿色泥质岩与浅棕灰黄绿色砂岩互层局部含砾200340灰绿色砂岩与蓝灰黄绿色泥质岩互层底部含砾t9灰色泥质岩夹灰白色砂岩煤层灰黑色泥岩夹灰黄色砂岩上部夹煤层及灰黑色泥灰岩300530347169202422刘家庄镇川堡乌兰格尔陕北地区普遍见低产气流太原组尚有中高产气井8020037125上统22276中统本溪组c2b中卫海源等地砂岩及灰岩晶洞含油灰黑色页岩夹灰色灰岩及煤线底部为一层铝土矿及山西式赤铁矿1558上统延长组t3y第三段180200深灰色泥岩灰黑色碳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底部为印支运动第二段上新统渐新统0115灰黑色泥岩页岩与灰白色砂岩间夹灰黑色煤层底部含巨厚含砾粗砂岩宁夏陇东吴旗地区为主要产油层上部棕红色为主下部渐变为蓝灰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夹煤线及薄煤层黑色泥页岩砾石t42004004090下统槽台统一时期100190深灰色泥岩夹灰绿色粉细砂岩80100更新统下统灰黑色泥岩页岩与灰白色中细砂岩间夹灰黑色煤层097志丹组红井子大水坑获工业油流第三段第四段宁夏陇东地区为主要产油层代号地层统延安组j1y第一段第二段中生界中生界全新统三叠系二叠系第四轮潮湿干旱气候阶段第二轮潮湿干旱气候阶段第三轮潮湿第三轮潮湿干旱气候阶段j2c直罗组中统沉积旋回上

鄂尔多斯市泊江海子矿井田煤层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市泊江海子矿井田煤层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市泊江海子矿井田煤层特征分析作者:周晓晨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4期摘要:泊江海子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聚煤条件良好。

研究表明:井田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规模小,断距小,对煤层破坏不大;井田内含煤地层稳定,厚度大,含煤层数较多,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其中,全区可采煤层2层,大部可采煤层1层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显示井田区域煤炭资源潜力较大;煤岩以低变质烟煤为主,含有较低的灰分和全硫,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井田地质特征;煤层特征;泊江海子矿1.矿井地质1.1地层泊江海子矿井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边缘,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①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紫色泥岩、灰色和浅灰色砂岩和粉砂岩;②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薄层杂色砂质泥岩,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③中—下侏罗统延安组是矿井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可进一步分为三段[1-2]:第一岩段从延安组底界至5-1煤层顶板,地层厚度40.90~106.78m,平均69.97m,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含5、6煤组,含煤1~5层,其中5-1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第二岩段从5-1煤层顶板至3-1煤层顶板,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该岩段含3、4两个煤组,含煤5层,其中3-1和4-2煤层为矿井内主要可采煤层,3-1下、3-2、4-1煤层为矿井内次要可采煤层;第三岩段从3-1煤层顶板至延安组顶界,为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该岩段含2煤组,含煤1~2层,为不可采的薄煤层[3];④中侏罗统为矿井内的次要含煤地层,下部为浅黄、青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1煤组在区内的个别钻孔赋存,不可采;上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杂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绿、黄绿色粉砂岩互层;⑤下白垩统志丹群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⑥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厚度0~49.80m,平均16.77m。

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利用问题分析

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利用问题分析
3.煤制天然气
鄂尔多斯市已批准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6个,总计236亿立方米。其中,在2014年11月的16亿立方米的慧能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已投入使用,第二大规模煤制天然气项目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表2是鄂尔多斯市煤气化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
表2 鄂尔多斯市煤气化项目建设情况表
项目业主
生产能力(亿立方米/年)
实际产量为0
实际产量为0






/
/
在经济发展“十二五”纲要中要求,发展新产业,改变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清洁的能源利用,给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赋予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粉煤灰煤矸石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脱硫处理技术的目的,可以从污染源的控煤,提高煤的清洁利用。2012以来鄂尔多斯加强煤炭洗选,选煤厂建设情况如表4,入洗原煤14364万吨,入洗率达57%,而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已经超过80%,在德国原煤入洗率已经超过95%,与发达国家相比鄂尔多斯市原煤入洗率非常低,这样不仅不能使得煤炭产业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也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2
由于煤炭行业的不景气,鄂尔多斯已经加快煤炭洗选工艺的建设,2014年入洗原煤14364万吨,入洗率达57%。为了进一步提高原煤入洗率,新建煤炭配套洗选设备10个,煤矿配套煤炭洗选项目23个。2015年将要新增煤炭洗选3000万吨。
3
1.煤焦化
煤焦化是通过高温隔绝空气将煤炭转化煤气、煤焦油等产品的一门煤转化工艺。煤焦化的技术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对煤炭脱水来提高煤炭发热量:全市目前有达拉特旗低温提质工程一个,生产规模为30万吨;第二类是通过热解技术改变煤炭的性质,鄂尔多斯建成煤焦化21个,生产能力达2484万吨。
1.煤矸石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如何扇采缓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如何扇采缓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如何扇采缓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王宏(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不拉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010411)摘要:山不拉煤矿位于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南西直线距离约80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是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转型自主收购的第一座煤矿。

井田由原山不拉煤矿、原准格尔旗羊市塔镇高家梁煤矿、原准格尔旗羊市塔镇焦粉厂煤矿及扩区组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6.33km2,矿井建设规模为1.20Mt/a,矿井服务年限为22a。

井田含煤地层的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向NW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ʎ 3ʎ,沿走向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发育有三条正断层F2、F3、F4,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本文就如何扇采缓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山不拉煤矿;扇采;缓倾斜薄煤层;工作面中图分类号:F406.3;TD823.2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0155(2015)04-0141-01山不拉煤矿一盘区西翼3-2煤13202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揭露F04断层,该断层为正断层,倾角65ʎ,落差6.5m。

如按原有方向布置工作面将使该工作面大范围受断层影响,为后续回采带来极大的不便。

经矿领导研究后,决定掘进中避开断层,主运、辅运顺槽各向北偏14ʎ21'41ᵡ施工,回采中采用扇形旋转开采。

1工作面概况13102工作面位于一盘区西翼3-2煤,3-2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度约1.7m,倾角1ʎ-3ʎ。

3-2煤条痕褐黑色,煤岩组分以暗煤、亮煤为主,见丝炭,属半暗、半亮型煤,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砂岩,直接底砂质泥岩,老底为细粒砂岩。

工作面走向长度1003m,倾向长度201m。

主运顺槽、辅运顺槽分别在巷道掘进里程402.3m(5号点)、473.6m(8号点)处拐弯,拐弯角度14ʎ21'41ᵡ。

工作面正常生产中受煤层倾角影响,造成工作面运输机上窜下滑,故工作面主运顺槽超前辅运顺槽4-5m时工作面运输机上窜下滑得以控制。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

1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一、位置与交通1、井田位置宏鑫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南约20km,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东南部第20~26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隶属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及准格尔旗乌拉哈达乡、神山镇。

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0°11′00″~110°14′30″;北纬:39°43′30″~39°46′30″。

2、交通矿区距神~公公路(三级公路)0.5km,西距东胜区约10km,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有109国道、荣乌高速,南北向有210国道、包府公路及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1-1-1。

宏鑫煤矿北二、地形地貌、水系、最高洪水位宏鑫井田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标高1480.9~1340.3m,相对高差为140.6m左右。

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最大的沟谷为核实区北部的神山沟及南部的圐圙沟,两沟向东交汇于核实区外的石场川沟,全年大部分时节各沟谷、河道均缺少地表径流,多以暗流排泻,在雨季常形成季节性流水,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沟中有水井数口,水深3.88~6.28m。

矿区内水库零星分布,面积小,由于连年干旱,补给水量有限,水位逐年下降,储水量逐渐减少,部分水库已经干涸。

泉点大部分出露于上侏罗~下白垩砂砾岩层下部,在区内上侏罗~下白垩大面积裸露地段零星分布。

旱季泉点潮湿,秋冬季见有少许积水。

一般流量极小,Q﹤0.1L/s。

水井在区内分布不均匀,河谷、河漫滩和阶地部位较多,水量呈季节性变化,与区内泉水流量周期相同,一般雨季水量稍大。

矿井工业场地附近最高洪水位:1398m。

三、气象及地震1、气象本区属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

具有春旱严重风沙频繁、夏季炎热、秋季凉爽而短暂、冬季漫长而严寒,昼夜温差悬殊,雹多霜早,降雨量小,蒸发量特大之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李丽;邵龙义;李明培;王东东;鲁静;李智学;程爱国【摘要】依据钻孔岩芯及测井曲线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沉积相、聚煤模式、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提出该区聚煤规律.瓦窑堡组依据岩性共分为五段,其中底部的第1段和顶部的第5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第2段、第3段、第4段下部以砂岩为主,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根据瓦窑堡组顶部区域不整合面、第1段、第3段以及第4段底部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瓦窑堡组底部与其下伏地层间地层颜色及岩性突变面等层序界面,将瓦窑堡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对应瓦窑堡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Ⅱ对应瓦窑堡组三段,层序Ⅲ对应瓦窑堡组四段和五段.通过统计各个三级层序内的岩性数据,绘制地层厚度、砂泥比、煤层厚度等值线图,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各层序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的古地理单元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物源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层序Ⅲ的聚煤作用明显优于层序Ⅰ和层序Ⅱ,最有利于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聚煤中心大致位于石湾镇—玉家湾镇—安塞县一带.%The sedimentary facies,sequence stratigraphy,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coal accumulation of the Late Triassic Wayaopu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data from borehole cores and logging curves.The Wayaopu Formation was subdivided into five members based on the lithology,of which the first (bottom) and the fifth (top) members consist of mudstones and siltstones,the second,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member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andstones in the lower part,and of mudstones and siltstones in the upper part.The sequence boundaries wereidentified,including the regional unconformity at the top of the WayaopuFormations,the basal erosional surfaces of the fluvial incised valley fill sand bodies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third and fourth members,and abrupt changes in color and lithologies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Wayaopu Formation and its underlying formations.According to these sequence boundaries,the Wayaopu Formation was subdivided into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namely sequence Ⅰ,sequence Ⅱ and sequence Ⅲ,which wer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vals from member l to member 2,member 3,and member 4 to member 5,respectively.The lithological data of each third-order sequ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counted,and the contours of a variety of these lit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drawn,including stratathickness,thickness ratio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and the thickness of coal seam.According to these contours,th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maps of each third-order sequence were reconstructed.The major paleogeographical units were the fluvial facies,delta facies,and lacustrine facies,with a northeastern provenance.The coal accumulation were favored in sequence Ⅲ than sequence Ⅰ and sequence Ⅱ.The most favorable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was the inter-distributary bay of the delta plain,and the coal-accumulating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Shiwanzhen-Yujiawanzhen-Ansaixian area.【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7(042)008【总页数】11页(P2090-2100)【关键词】瓦窑堡组;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聚煤规律;鄂尔多斯盆地【作者】李丽;邵龙义;李明培;王东东;鲁静;李智学;程爱国【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能源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三叠世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煤炭资源。

鄂尔多斯地区薄煤层开采技术浅析

鄂尔多斯地区薄煤层开采技术浅析

鄂尔 多斯煤 田各地煤 层情 况有很大差异 . 大 部分 地区从 2 号煤 到 l 6号煤有 5 ~ 6 个 可采煤层 , 中厚及厚煤层开采几乎 占全部产量 。由于 可采厚 度 0 ~ 1 _ 3 米 以下 的薄煤层开采产 量极 少 . 因此量被列 在平衡表 外。 这部分储量 约占全 部储量 的 1 5 %左右 。 2 . 2 鄂尔 多斯薄煤层开 采分析 鄂尔 多斯薄煤层储 量在整个 可采储量 中 占有一定 比重 。 目前 , 国 内外 薄煤 层开 采技术 不 断进 步 , 新 技术 、 新 工艺 、 新 装备 不 断涌 现 , 困扰 薄煤层 安全 高效 开采 的各种 复杂技术 问题 正在 逐步解 决 . 实现 薄煤 层高产 高效开采 已成 为现实 当前 实施薄 煤层 开采 , 具有 如下 条件 : . 2 . 2 . 1 技术装备方面 当前 . 国内外用于 薄煤层 的采煤设 备基本有 3大类 , 即刨煤机 、 滚 筒采煤机 . 螺旋钻采煤 机 . 它们 分别适用 于不 同的地质条件 和煤层条 件 对薄煤层开采 的技术装备要求是 : 机 械设备小巧 , 可靠 性高 , 设备 功率大 . 自动化程度高
煤 机那样复杂 的牵引部分 的液压 系统 .使用维修方便 .易于掌握 管 理; 体积 小 、 通风 阻力小 ; 操 作方便 , 可实现遥 控采煤 , 工作 面可实 现 无 人作 业 , 劳动强度 小 , 有利 于安全 ; 自动化 程度 高效率 高 , 实现 了 落煤装煤运 煤 的综合 机械化 : 实现 了连续采煤 . 提高 了时 间利 用率 ; 截深小 . 只刨落煤 壁压缩 区表层 . 刨落 单位煤量 能耗 小 . 而且 块煤 率
益显 著 1 . 8 米 以下 的煤层 . 尤其 1 - 3 米 以下 的煤层 的开采存在 技术难 度 。因此 . 研究解决 薄煤层 开采问题 ,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 , 稳定矿 井生产能力 . 延 长矿井 寿命具 有重要意义。 2 . 薄 煤 层 开 采 可 行 性 分 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地区薄煤层开采初探李乃芳
摘要: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煤矿薄煤层开采现状储量及地质条件分析,对开采薄煤层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制定了适合鄂尔多斯地区薄煤层开采的技术方案,并对在方案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对鄂尔多斯地区煤矿薄煤层的研究及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1.概述
鄂尔多斯煤田为东西宽400km,南北长600km,平面略呈矩形,大概与鄂尔多斯台地范围重合。

鄂尔多斯煤田成煤期有石炭二叠纪、晚三叠纪和中侏罗纪,该煤田可划分为三个含煤带。

1.1东带
石炭二叠纪煤层,包括准格尔煤田等。

1.2西带
石炭二叠纪煤层为主,包括卓子山、贺兰山、韦洲等,另有汝箕沟等零星中侏罗世煤层。

1.3中带
东侧有东胜、神木等中侏罗世及子长,牛武晚三叠世煤层;西部有灵武、固原中侏罗世煤层;南部有黄陵、彬县、陇县、华亭等中侏罗世煤层。

1.4开发情况
现鄂尔多斯煤矿经三年技术改造以后,到2008年全市276座地方煤矿基本实线大型综合机械化生产,产能、产量每年上一个台阶。

由于鄂尔多斯煤田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现大多数煤矿以开采2.0m(或1.8m)以上煤层,最大一次采全高达到6m以上,卓子山煤田矿井利用放顶煤技术一次回采厚度8m以上煤层,经济效益显著。

但1.8 m以下的煤层,尤其1.3 m以下煤层很少有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积极进行储量挖潜,拓宽煤矿企业发展空间,合理利用资源,增大后续发展能力,研究解决薄煤层开采问题,已成为今后鄂尔多斯煤矿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薄煤层开采,国内外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决薄煤层开采问题,对合理利用资源,稳定矿井生产能力,延长矿井寿命,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薄煤层开采可行性论述
2.1鄂尔多斯煤炭薄煤层现状分析
2.1.1储量分析
由于鄂尔多斯煤田面积大,各地煤层情况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地区从2号煤到16号煤可有5—6个可采煤层,最多的可采煤层达10个以上,中厚及厚煤层开采几乎占全部产量。

薄煤层(厚度在最小可采厚度-1.3m以下的煤层)开采产量极少,而实际上薄煤层及部分中厚煤层(1.3m—1.8m)储量被呆滞或被因种种原因列在平衡表外,实际上这部分储量约占全部储量的15%左右。

2.2鄂尔多斯薄煤层开采分析
鄂尔多斯薄煤层储量在整个可采储量中占有一定比重。

目前,国内外薄煤层开采技术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涌现,困扰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各种复杂技术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实现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已成为现实。

当前实施薄煤层开采,具有如下条件:
2.2.1从技术装备方面
当前,国内外用于薄煤层的采煤设备基本有3大类,即刨煤机、滚筒采煤机,螺旋钻采煤机,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

对薄煤层开采的技术装备要求是:1.机械设备小巧--必须能用;2.可靠性高--要好用;3.设备的功率大,自动化程度高--能用好。

在薄煤层开采方法设备选型方面要求因地而宜,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1)全自动刨煤机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在煤层赋存稳定、断层不发育的条件下,年产量可达到100~150万t以上的水平。

在煤层及地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是首选采煤机械。

(2)滚筒采煤机适用于顶板破碎、地质条件较差的煤层,目前先进的装备是采煤机、液压支架配置计算机程控系统,无人或只有1-2个人操作。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年产也可达到100万t以上。

(3)螺旋钻采煤机主要针对1m以下薄煤层,该设备最大优点足轻便灵活.用人少,效率高,特别适用于0 6~0 8m的薄煤层和边角残煤的开采,但单机产量不高(一般班产200t左右)。

从资源同收、延长矿井寿命和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
出发,螺旋钻采煤机也是拥有一定应用空间的。

2.2.2从经济方面
于我国能源紧张,煤炭市场价格走高,开采薄煤层经济效益也很高。

此外,薄煤层煤质一般都比较好,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但由于薄煤层工作面单产和效率低、掘进率高、开采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不愿采薄煤层的根本问题是:1.作业空间狭窄,人员行动不便等;2.由于开采成本高于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经济效益低于其他煤层开采,资源政策方面没有向薄煤层开采倾斜,所有这部分煤层采出率很低。

2.2.3从煤层开采顺序及压茬方面
例如鄂尔多斯部分井田内具备开采条件的薄煤层有2号煤、4号煤层等,其下覆6号煤层,存在煤层压荐关系,如果不采2号煤、4号煤层,先采下覆的6号煤层,6号煤层采完后2号煤、4号煤层被破坏,将永远也无法开采了。

3.采煤方法、工艺选择
3.1薄煤层采煤方法、工艺
经考察目前我国开采薄煤层的矿井多采用以长壁采煤法,其工作面走向长度、倾斜长度一般较厚及中厚煤层短,运输巷、回风巷和开切眼破部分顶底板岩石,采煤工艺有滚筒采煤机综合机械化采煤法、螺旋钻采煤机采煤法、全自动化刨煤机和高档普采等。

3.1.1滚筒采煤机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薄煤层综采的主要优点是对于顶板破碎、压力大、开采条件较差的煤层适应性较强,受地质及煤层条件限制较小,具有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工作条件好、劳动强度小等等优点,但综采设备投资较高,对技术操作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3.1.2螺旋钻采煤机采煤法
螺旋钻采煤机适用0.6~1.Om的薄煤层,该采煤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开采围岩较稳定的薄煤层和极薄煤层,并且可用来开采边角煤,三下压煤和各种煤柱。

该技术用人少,工效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可使表外储量得到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单机产量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3.1.3全自动化刨煤机
刨煤机是一种较适合薄煤层工作面中落煤、装煤自动化的采煤机械。

与滚筒采煤机相比,刨煤机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没有采煤机那样复杂的牵引部分的液压系统,使用维修方便,易于掌握管理;体积小、通风阻力小;操作方便,可实现遥控采煤,工作面可实现无人作业,劳动强度小,有利于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率高,实现了落煤装煤运煤的综合机械化;实现了连续采煤,提高了时间利用率;截深小,只刨落煤壁压酥区表层,刨落单位煤量能耗小,而且块煤率高。

刨煤机的缺点是刨煤机及其自动化控制设备价格昂贵,对技术操作水平、生产管理水平及煤层地质条件要求很高。

3.1.4高档普采
高档普采的主要优点是技术装备投资较少,操作技术较易掌握,组织生产比较容易,对地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工作面搬迁倒面容易。

目前,只有在资金不足的中、小型煤矿中应用,在大型煤矿中,常用于走向短、形状不规则的边角煤层块段中有应用。

3.2采煤方法选择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具体矿井采煤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矿井地质情况、煤、岩层等特点以及现有生产技术条件,设计选择采煤方法。

3.2.1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煤田范围内地质条件简单,整体构造形态起伏不大,地层一般倾角为10~80,煤田内影响回采断裂构造较少。

4.结论
薄煤层开采在技术上可行,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可以维持煤矿企业的发展;在管理方面要求高,同时需要高素质的操作人员,这是煤矿需要解决的难题。

5.结束语
薄煤层开采工作面装备电液一体化设备,实现自动化采煤,既改善了薄煤层特殊开采下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工作面生产能力,解决了薄煤层的高产高效问题。

解决薄煤层开采问题,对稳定矿井生产能力、延长矿井使用寿命,实现鄂尔多斯煤矿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策支持:由于薄煤层开采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它的产量和效益均要远远低于中厚及厚煤层开采,政府是否能在政策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参考书目:刘过兵《采矿新技术》煤炭出版社2002年11月。

鄂尔多斯煤炭技工学校李乃芳
作者简介:李乃芳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矿大,长期从事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现场管理;全程参加液压支架的选型、设计工作;著有«特厚煤层放顶煤支架的使用与效果»,«大倾角煤层综采开采技术实践»等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