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脱霉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工作研究畜牧业环境 2020.1536摘 要: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毒性,它们往往以农作物和饲料原料为媒介进入动物机体,给养殖业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食品安全。
本文重点探讨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目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和脱霉脱毒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霉菌毒素;毒害作用;脱霉;发展趋势1 前言霉菌毒素是一种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真菌产生,例如镰刀型菌、曲霉菌和青霉菌等,截至目前已经有500多种霉菌毒素公布,霉菌毒素污染谷物的比例高达25%,据统计,我国90%的饲料中都含有少量霉菌毒素,其中约50%超过国家标准。
自从1960年黄曲霉毒素被发现,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生产的霉菌毒素就被列为首要因素。
霉菌毒素种类较多,其中毒性最强的应属黄曲霉毒素,通常会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病理解剖可观察到肝肾损伤严重,以及动物癌细胞增加,能降低动物免疫力等,在众多的毒素中被列为Ⅰ类致癌物;霉菌毒素无处不在,虽然不能在自然链条中防止霉菌污染,但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脱霉脱毒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霉菌毒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我国都推出了相关政策,来规定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主要霉菌毒素的安全值,以求最大程度来保证消费者安全。
2 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并不是所有的霉菌毒素都是有毒的或会引起疾病;在养殖业和饲料行业中,麦角生物碱类、赭曲霉毒素(OT)、单端孢霉烯毒素、黄曲霉毒素(AFT)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一直危害养殖业和饲料行业,且间接影响着人类食品安全,对养殖业和饲料行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1 黄曲霉毒素在养殖中常常提到的黄曲霉毒素(AFT),是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高温低湿的环境是黄曲霉毒素衍生的最有利条件,AFB1是当前众多所知毒素中致癌率最高、毒性最强的霉菌毒素,其次是AFM1,在原料中花生、玉米及其副产品、小麦、棉籽、鱼粉等黄曲霉毒素最为常见。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代谢产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毒性作用。
霉菌毒素主要存在于霉菌感染的作物、饲料、食品和环境中,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引起中毒。
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霉菌毒素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霉菌毒素会破坏动物体内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降低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导致动物易发生疾病,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霉菌毒素会引起动物的食欲减退和进食量下降。
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毒性,对动物的味觉和嗅觉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动物对饲料的兴趣降低,食欲减退,进食量下降。
这不仅会导致动物的营养摄入不足,还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霉菌毒素还会对动物的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霉菌毒素能够扰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影响性腺的功能和发育,导致动物的生殖能力下降,影响养殖业的繁殖效益。
霉菌毒素还会对动物的肝脏和肾脏产生损害。
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肝毒性和肾毒性,会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导致动物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加重动物的代谢负担,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霉菌毒素还会对畜禽养殖业的安全和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
霉菌毒素不仅对动物本身造成危害,而且还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会通过动物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乳汁等排泄物体外,传播到环境中,并通过饲料、水源等再次进入动物体内,形成循环污染。
霉菌毒素还会通过动物产品(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食欲和生殖功能,损害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健康,以及对养殖业的安全和质量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需要加强饲料和环境的卫生管理,加强对霉菌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动物饲料的安全,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的良好。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它在畜禽养殖业中可能会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饮用水和环境中,畜禽摄入过量的霉菌毒素会引起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和利润。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霉菌毒素会抑制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动物摄食减少,生长缓慢,肌肉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畜禽的经济效益。
2. 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
霉菌毒素会导致动物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得动物易受到疾病侵袭,增加了畜禽养殖业的疾病防控难度和成本。
3. 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
一些霉菌毒素具有致畸和致畸性效应,会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造成繁殖能力下降,影响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1. 生产成本增加。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养殖业需要增加对饲料的检测和筛检,购买高品质的饲料和饮水设备,加强卫生管理等,这些都会增加养殖成本。
2. 产出质量下降。
受到霉菌毒素影响的畜禽会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受损等问题,从而导致产出的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影响市场信誉。
因为霉菌毒素对畜禽的毒性作用和对养殖业的危害,养殖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可能会受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形象。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饲料和饮用水的检测和筛检。
养殖企业应加强对饲料和饮用水中霉菌毒素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带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和饮用水,减少对畜禽的影响。
2. 优化饲料配方。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控制饲料中的湿度和pH值,减少霉菌的生长条件,避免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强化饲料和饮用水的贮存与管理。
严格控制饲料和饮用水的贮存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对贮存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饮用水的污染。
4. 加强卫生管理。
定期对畜禽舍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治,减少霉菌的滋生和扩散,降低畜禽受到霉菌毒素侵害的风险。
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在土壤中,在植物上,包括谷物、饲草和青贮饲料均可发现霉菌毒素。
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
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是世界性的问题,霉菌大多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属为28℃左右,镰刀菌一般为20℃左右,一般危害饲料的霉菌孢子在7℃时即可发芽,温度高于49℃时霉菌会被杀死或进入孢子阶段。
一、霉菌毒素的危害1.养禽业:种禽摄入霉变饲料容易出现产蛋下降、受精率下降、孵化率下降;子代生长不良,发生肠道综合症且难以控制。
肉鸡摄入霉变饲料后,机体容易出现腹水、肾肿、生长不良等症状,还会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容易诱发新城疫、传支、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临床难以控制。
2.人类健康: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目前霉菌毒素已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影响到人类健康。
畜禽食品被污染后,人食用会发生急、慢性中毒,或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
二、霉菌毒素的常用处理方法1.营养解毒法营养解毒法可起到一定的解毒效果,但可能造成营养的不均衡,导致有些营养物质缺乏,同时价格偏高。
⑴抗氧化物质的添加:如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等,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作用。
⑵蛋氨酸的添加:肝脏解毒的基础是谷胱甘肽,蛋氨酸是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
2.吸附法⑴葡聚甘露聚糖法:效果一般,费用较高。
⑵活性炭法和硅酸盐法:只对黄曲霉毒素有效,对其他毒素无效。
且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目前应用效果较差,而且添加量太大,占饲料空间太多。
3.酶制剂利用酶的降解作用破坏霉菌毒素或降低其毒性,但其成本高且酶不耐热,特别是制粒过程中易失活。
针对霉菌毒素引起的肉鸡腺胃炎,信得科技研发的普力健在近几年的实际使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能明显降低腺胃炎、肌胃炎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1 前言霉菌毒素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因霉菌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人或动物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后就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种类繁多,约12万多个种,其中能产生毒素的有170余种,它们广泛存在土壤、空气、水及腐败有机物上,范围遍及全世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5%的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饲用价值,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我国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更为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一项调查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达80%以上,每年由霉菌毒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以上。
由此可见,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饲料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如何认识和防控霉菌毒素已经成为能否解决饲料安全的突出问题。
2 霉菌毒素产生原因在饲料生产过程中,饲料原料、生产工艺、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可能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
2.1 原料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感染主要发生在田间收割和储藏过程中。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分、播种收割的时期、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在储藏过程中,饲料仓库潮湿、鼠害严重,库区未经常清扫和定期消毒、堆垛不合理、库存时间过长、运输时受到雨淋、曝晒等都容易引起霉变。
此外,饲料原料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其的成熟度、颗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原料易受霉菌的侵染。
石永峰等人关于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的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是整粒谷物的30倍~500倍。
2.2 加工工艺生产颗粒料过程中,如果设备选择不当,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对不准确,导致颗粒料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使得产品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产品装袋后易发生霉变。
未定期清理饲料管道中积存的物料,形成霉积料,脱落后进入成品仓和包装袋,可以导致整批颗粒料霉变。
奶牛养殖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奶牛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污染饲料的现象就是霉菌毒素,这种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很大。
因此,了解霉菌毒素的危害很关键,并且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这种毒素的出现,确保奶牛能够健康生长。
一、分析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要分析霉菌毒素的危害先要了解其污染的环节。
污染的环节有很多,但是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仓储。
在对奶牛饲料进行储藏过程中如果水分过多,就很容易滋生出霉菌。
一般如果水分达到了15%,就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如果水分在18%,霉菌就会分泌出毒素。
并且储藏室的温湿度也很重要,如果湿度在90%,温度在30℃左右就会滋生霉素。
另一方面是田间。
奶牛的食物包括了青储饲料,如果青储饲料繁殖出了霉素,在饲喂过程中没有注意就会使霉菌毒素滋生出来,包括烟曲霉毒素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等。
首先,奶牛如果食用了带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不仅会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并且会对奶牛的肝脏产生严重的影响。
比如,黄曲霉毒素相比其他类型霉素,这种霉素的危害性最大,与砒霜相比,毒性要大68倍。
如果奶牛长期食用带有这种霉菌的食物,会使肝脏充血,引发病变。
同时会使奶牛体内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奶牛容易感染上各种疾病。
其次,奶牛食用带有霉菌毒素的食物,会影响到产奶的质量。
第三,会使奶牛的食欲下降,并且增加了体细胞数。
第四,如果奶牛的奶中带有毒素,对人体也会造成损害,可能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
二、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关于防控霉菌毒素的发生主要有四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预防效果很好。
具体的操作下面有详细的介绍。
1、防止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预防该病毒的关键在于从源头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饲料原料进行控制。
首先,对于青储饲料带有霉菌毒素的需要立即销毁掉。
同时,可以对具有抗霉菌的品种进行培育,种植的方法要科学,在收割的时候确保没有受到机械性损伤。
第二,对奶牛的饲料进行储藏前,需要进行暴晒,并把其中的水分烘干,避免出现由于水分过剩而引发霉菌毒素。
由于温湿度也是霉菌毒素滋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经过对贮藏室进行通风,保持其干燥。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摘要】霉菌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毒素,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霉菌毒素的定义、分类以及在畜禽养殖业中的重要性。
随后详细探讨了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引起疾病暴发,以及影响产品质量。
在强调了加强霉菌毒素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性,规范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以及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引起人们对霉菌毒素在畜禽养殖中的重要性的重视,促进畜禽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霉菌毒素, 毒性作用, 畜禽养殖业, 危害, 饲料生产, 饲养管理, 监测控制1. 引言1.1 霉菌毒素的定义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可以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霉菌毒素通常是在饲料、食品或环境中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迅速繁殖并释放出毒素。
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等。
这些毒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以对人畜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起中毒事件。
霉菌毒素的产生主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一旦受到适宜的条件刺激,霉菌就会开始释放毒素,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畜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监测和控制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显得至关重要。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霉菌毒素可能会通过受污染的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对其健康造成威胁。
加强霉菌毒素监测和控制工作对于保障畜禽健康,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霉菌毒素的分类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类有毒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饲料、饮水、环境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毒性特点的不同,霉菌毒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醇类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在这些毒素中,黄曲霉毒素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毒性极强,对畜禽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黄曲霉毒素属于毒性较强的真菌毒素,能够引起多种动物的不同程度中毒,包括畜禽。
其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开始发挥其毒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600-2607China Animal Husbandry&Veterinary Medicine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黄珂,温晓鹿,王丽",蒋宗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摘要: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关键词:霉菌毒素;畜禽;毒性;削减方法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1/ki1671-7236.201909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Progress Research on the Hazard of Mycotoxins to Livestock and Poultryand the Methods of ReductionHUANG Ke,WEN Xiaolu,WANG Li",JIANG Zongyong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Nutrition,Guangdong Publcc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Nutrition,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South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Guangdong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Abs t ract:Mycotoxins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fungi,which have signif—cant toxic effects on animals and humans,including reduc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magingorganfunction a f ectingtheimmunefunctionofthebody causingoxidative damagetoce l sandDNA andevenleadingtoanimaldeath.Mycotoxincontaminationoffeedand raw materialsisawidespread globalproblemthatcanoccurbothincropfieldandduringstorage.Basedonthiseachyearthecontaminationofthefeedanditsraw materialshascausedhugeeco-nomiclossestothe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industry.Aherefore!preventionandcontrolof moldgrowthandremovalof mycotoxins in feed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Indeed di f erentmycotoxinshavedi f erentadversee f ectondi f erentanimalsandthead-收稿日期:2019-03-26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131721301092361000)%省级现代农业(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2014B030301054)%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5)作者简介:黄珂(199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猪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729336744@"通信作者:王丽,研究员,研究方向:猪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wanglil@9期黄珂等: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2601dition of appropriate substances(montmorillonite and enzyme preparations)dur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mycotoxin activity and alleviate the toxicity of mycotoxins.In this paper,the harm of zearalenone,fumonisins,deoxynivalenol,T-2mycotoxin,aflatox-insandochraKoxinsKolivesKockandpoulKryweresysKemaKica l ydiscussedandKhemeKhodsofre-ducing mycotoxins in feed and its raw materials from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er-specKiveswereinKroduced!soasKoprovideabasisforKheraionalande f ecKiveprevenionand conKrolofmycoKoxinsconKaminaKionandKheproKecionofhealKhybreedingoflivesKockandpoul-try.Key words:mycotoxins;livestock;toxicity;reduction methods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1+,已被证实是一种高危的致癌物质,通过饲料和食品进入动物和人类的血液和淋巴系统,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閃。
中国地域辽阔,部分饲料原料受气温、湿度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发生霉变&谢文梅等*〕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饲料及原料受霉菌毒素影响较大,其中黄曲霉毒素B】、玉米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的检出率达到100%,但均未超过最高限量&2018年上半年饲料及原料样品中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其中呕吐毒素超标严重4&降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已成为目前畜牧业研究的重点&作者综述了几种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饲料中霉菌毒素防控提供参考&1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危害霉菌毒素是一种稳定的,可耐高温的低分子化合物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已有300多种根据其生活环境可分为两类:田间性霉菌毒素及仓储性霉菌毒素&田间性霉菌毒素是指受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霉菌侵入田间生长的植物体内产生霉菌毒素的情况,主要包括玉米赤霉烯酮/F#、烟曲霉毒素及单端抱霉烯(族)化合物(如呕吐毒素、A2毒素等);仓储性霉菌毒素是指在原料保存过程中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霉菌入侵产生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和赭曲毒素等7&1.1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也称为RAL和F-2霉菌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轮枝镰刀菌(Fusaium verticillioides)和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等镰刀菌和赤霉菌产生的强效雌激素代谢产物8,具有热稳定性,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燕麦、小麦、水稻和高粱等谷类作物中人类和畜禽食入ZEN会引发多种性功能障碍和性器官发育的改变*10+&试验证实,日粮中ZEN过量会使母猪子宫内膜纤维化,导致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即使是在较低的剂量下也能导致子宫发红和肿胀[11],高剂量ZEN还会导致母猪假发情、妊娠期流产和产仔数降低[12]。
杨立杰等*13+研究发现,母猪日粮中ZEN达到1.1"15mg/kg时会导致卵泡闭锁、降低卵巢指数和卵巢发育异常等一系列繁殖功能障碍&ZEN不仅会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同时还会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Wang等*14+通过在小鼠日粮中添加高剂量的ZEN 发现,小鼠血液中孕酮水平显著提高,而睾酮浓度显著降低&Marin等*15+研究发现,ZEN及其衍生物会使断奶仔猪血清中IgG、IgA、IgM水平显著降低,同时高剂量的ZEN会使母猪FSH、PG、PRL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影响卵巢激素的合成、排卵和胎盘附植,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16+&由此可见,ZEN产生的强效雌激素代谢产物使卵巢和卵泡发育异常,降低了机体内激素水平,影响了畜禽的繁殖性能,对动物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2018年5月1日实施的国际饲料卫生标准规定,ZEN在玉米及其加工产品中不能超过0.5mg/kg,玉米皮、玉米酒糟类产品应(15mg/kg,其他原料(lmg/kg;饲料产品中,仔猪饲料(0.15mg/kg,母猪配合饲料(0.1mg/kg,家禽、反刍饲料(0.5mg/kg*Q+&1.2烟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又叫伏马菌毒素(fumonisins), 1988年由霉变的玉米中串珠镰刀菌(Fusaium mo-mlzfrrrnc)培养物分离得到&烟曲霉毒素是一种由丙三竣酸和多氢醇形成的双脂类化合物,具有耐热性,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不易消除*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