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神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测试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测试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题一、选择题1.“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这一法律格言蕴含的道理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不同情况不得差别对待①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相同的①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我们都希望人人拥有自由平等民主,处处充满和平与友爱。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A.民主B.竞争C.特权D.法治3.小华为参加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的校园征文竞赛而搜集了以下新闻素材,你认为符合该主题的是()①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观众奉上了一台“欢笑、优美、惊艳、泪目”的春节文化大餐①公安部决定,2022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①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①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32家企业的不合格产品或存在的消费陷阱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难儿童保障。

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D.公民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5.《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讲述精准扶贫19个中国故事,以鲜活的扶贫实践生动地阐述了精准扶贫的中国故事,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精准扶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表明()①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①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①公平总是绝对的,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完全消除贫富差别①维护社会公平,才能解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保证社会稳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下面不属于正义行为的是()A.国之栋梁钟南山,84岁高龄重披战袍,成为全民偶像B.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写的“请战书”在网上热传C.3月31日,四川西昌市泸山发生森林火灾,19名扑火人员牺牲D.一女士将一拾荒老人赶下公交车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法治精神参考答案

法治精神参考答案

法治精神参考答案(一)结合“给定资料~”,你认为公众对“加强法治建设”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分)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不超过字。

【参考答案】公众对法治建设的期待有法律健全、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五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健全: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树立法律权威;第二、法律至上:任何人或组织都要依照法律办事,要在法律容许范围内活动;第三、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标准对待,就是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第四、保障人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执法活动中要依法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第五、权力制约:权力要受到合理、合法的限制,用权力来限制权力,用法律来制约权力,并监督公权力的依法使用,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计空格字)(二)给定资料下划线句子提到“现代公共治理,因为利益多元、社情复杂,日益呈现出“两难”境况。

请结合给定资料中出现的“一夜限购”事例,对“两难”境况进行分析。

(分)要求:.指出其中矛盾做简要分析;.提出化解的思路;.分析透彻,层次清晰,表述简洁。

不超过字。

【参考答案】“两难”是指政府突发的公共决策和公民利益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很难在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之间作出恰当的平衡。

一方面,政府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治堵治霾、防止污染,为了防止部分市民囤积取巧,为了长远公共利益而“突然”发布决策,从政策本身来看这是为公众谋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政府的“突然”决策损害了老百姓的合法权利;不但没有避免一些市民投机取巧的行为发生,反而还遭到了百姓的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两难”问题出现原因在于:某些地方政府存有权力至上思想,法治思维缺乏,未依法办事,制定的决策违反了正当程序法则,最终导致公共政策让民众措手不及,政府也陷于失信于民的境地。

因此,为了避免“两难”境况再次出现,各地方制定政府重大决策时,应征求公众意见,问计于民,让权力的运行嵌入法律的逻辑中,从而实现政策和权益之间的双赢。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典型例题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典型例题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典型例题单选题1、生活中,有人遇到紧急求医而交通不便时,会向交警部门求助,交警会专车引领;或是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综合平台”进行远程信号控制,即时设计生成“绿波带”线路预案,一路绿灯,快速通行。

对交警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①生命至上,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②科技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和前提③在坚守原则下谋求了最大限度的公平④交警行为是对自身权力的一种不正当使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本题考查维护公平。

①③:题干表述了为了挽救生命,交警会一路引领或生成绿波带线路预案,这体现了生命至上,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在坚守原则下谋求了最大限度的公平。

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错误,科技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排除;④:错误,交警的行为是正确的。

排除;故本题选A。

2、“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近年来,加强学前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压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困局;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着力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模式;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吹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奋进号角……采取上述改革举措()A.体现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B.反映了我国教育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C.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发挥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对保障人民生活、社会进步的价值答案:D本题考查正义制度。

D:加强学前教育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等改革,发挥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对保障人民生活、社会进步的价值,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D说法正确;A: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B: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与题干中的改革举措无关,应排除;C;错误,改革的实质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故本题选D。

3、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表达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爱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B.建立法治政府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全然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保证力量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独力量。

B.法律意识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道德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纪律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一个国家里,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程序法5.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刑事执法B.民事执法C.行政执法D.政策调控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执行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监督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法律是()A.国家安全法B.刑法C.国防法D.宪法10.在对法律问题的摸索与处理上,应当坚持()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二、多选题1.法的差不多特点表现为()。

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表达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对于几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②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③因为自由,社会弱者也应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④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广东依法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000多人,其中厅级干部5人、处级干部94人。

这表明()A.扫黑除恶是我省现阶段的中心工作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每个公民都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D.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2019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

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C.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D.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4.“向往平等,天经地义;追求平等,人性所至。

”下列关于践行平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B.践行平等就要追求自由C.践行平等就要享受权利D.践行平等就要履行义务5.在今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昆山反杀案”“赵宇见义勇为案”等热点案件作出回应,提出“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这有利于()①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②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③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④消除全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以下能够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事件有()①生产问题疫苗的长春长生公司被严惩并强制退市,相关公职人员被严厉问责②从2019年至2021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创业就业时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③中国法律服务网实现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指尖办”“马上办”④某市政府为整治冬季空气污染,严令郊区村民一律不得烧煤取暖,违者重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洛阳市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洛阳市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洛阳市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对小区单元门进行坡化改造,并在楼道内安装扶手,方便残疾人出行。

这体现了()①国家尊重保障人权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④平等履行公民义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本题考查尊重保障人权、平等的相关知识。

①:北京对小区单元门进行坡化改造,并在楼道内安装扶手,方便残疾人出行,这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①正确;②③:题干中的措施主要是为残疾人服务的,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不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④:题干没有体现履行公民义务,④错误;故本题选A。

2、下图漫画“风筝与线”启示我们()A.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B.真正的自由没有规则的约束C.享有自由是遵守规则的保障D.社会规则是一切行为的底线答案:A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A:漫画“风筝与线”中”安全是系在风筝上的线“表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A说法正确;B:错误,真正的自由要受规则的约束;C:错误,遵守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D:错误,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故本题选A。

3、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必是严于自律之人。

这告诫我们,珍视自由应当()①树立崇尚法律权威的法治精神②积极规避法律对自己的约束③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④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尊法守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本题考查珍视自由。

①③④:珍视自由应当树立崇尚法律权威的法治精神,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尊法守法,①③④正确;②:要自觉遵守法律,不能规避法律对自己的约束,②错误;故本题选A。

4、针对网上有人发表侮辱英烈的言论而受到法律的严惩,网络论坛上有人指出“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惩罚发表言论者则侵犯了公民权利”。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任何自由权利都是法律范围之内的自由权利B.英烈为社会所尊崇,生前就享有特殊权利,侮辱英烈自然会受到严惩C.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要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答案:B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检测题与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检测题与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检测题与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多名高官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这说明A.触犯刑法的规定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B.对腐败分子依法查处就可以消除腐败C.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受到制裁惩罚D.我国法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规范作用2.公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是否公平、任何做到公平的问题。

下列对公平理解正确的是A.公平就是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B.公平就是绝对公平C.公平是一种好的机遇和命运D.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3.“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中国式过马路”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4.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A.立法 B.司法C.道德 D.制度5.在郑州97路公交车上,一个女孩“教育”出言不逊的爷爷: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了,并替老人向公交车长道歉。

对小姑娘的行为,我们应()①点赞,女孩讲文明懂礼貌,传递正能量②谴责,女孩当众指责爷爷,不尊重老人③点赞,女孩辨是非善恶,具有正义感④谴责,女孩伤害爷爷尊严,不宽容爷爷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6.下图漫画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就要( )A.以权谋私 B.反对特权C.宽容他人 D.遵守秩序7.在我国,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有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这说明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同等情况同等对待C.不同情况差别对待D.老弱病残孕享有一切特权8.某地部分事业单位依据省级文件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名工作人员,应聘者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去参加笔试和面试,然后事业单位择优录用。

公开招聘()①保证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现规则公平②要求每个人基于一定的标准进行竞争,体现权利公平③给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体现了机会公平④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9.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维护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测试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测试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综合演练:1.(2022杭州)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修改说明(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2丽水)姚某驾驶汽车从某校门前路段压黄实线掉头时,被正在执勤的交警拦截检查,姚某驾车顶撞,致交警受伤、警务通等执法装备损坏,姚某因涉嫌袭警罪被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该案件警示我们( )①交警公正执法的威严不容侵犯②交警面对违法行为时可以超越权限执法③违反交通法规,就要受到刑罚处罚④社会生活有边界才有秩序,有底线才享自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2齐齐哈尔)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

这告诉我们( )A.自由就是为所欲为B.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C.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D.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4.(2022凉山州)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但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下列选项体现不平等现象的是( )A.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专座B.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D.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5.(2022荆州)对下面漫画中就业歧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②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③不必在意,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④要反对霸权,霸权是平等的大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22扬州)对下面漫画中的“通行证”能否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证完全自由,能够放行B.确保绝对公平,不能放行C.守护永恒正义,能够放行D.践行人人平等,不能放行7.(2022苏州)2022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精神参考答案
(一)结合“给定资料8~10”,你认为公众对“加强法治建设”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公众对法治建设的期待有法律健全、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五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健全: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树立法律权威;第二、法律至上:任何人或组织都要依照法律办事,要在法律容许范围内活动;第三、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标准对待,就是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第四、保障人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执法活动中要依法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第五、权力制约:权力要受到合理、合法的限制,用权力来限制权力,用法律来制约权力,并监督公权力的依法使用,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计空格291字)
(二)给定资料下划线句子提到“现代公共治理,因为利益多元、社情复杂,日益呈现出“两难”境况。

请结合给定资料中出现的“一夜限购”事例,对“两难”境况进行分析。

(30分)
要求:1.指出其中矛盾做简要分析;2.提出化解的思路;3.分析透彻,层次清晰,表述简洁。

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两难”是指政府突发的公共决策和公民利益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很难在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之间作出恰当的平衡。

一方面,政府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治堵治霾、防止污染,为了防止部分市民囤积取巧,为了长远公共利益而“突然”发布决策,从政策本身来看这是为公众谋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政府的“突然”决策损害了老百姓的合法权利;不但没有避免一些市民投机取巧的行为发生,反而还遭到了百姓的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两难”问题出现原因在于:某些地方政府存有权力至上思想,法治思维缺乏,未依法办事,制定的决策违反了正当程序法则,最终导致公共政策让民众措手不及,政府也陷于失信于民的境地。

因此,为了避免“两难”境况再次出现,各地方制定政府重大决策时,应征求公众意见,问计于民,让权力的运行嵌入法律的逻辑中,从而实现政策和权益之间的双
赢。

(计空格385字)
(三)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培育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为题,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9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培育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精神是植根于人们内心的对法治理想的向往,是人们对法治的自觉认同并由此产生的信仰。

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民的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治精神缺失的状况仍然存在,对法律缺乏敬畏和信仰,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实践表明,加快法治国家建设,要注重制度建设,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使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

法治精神是法的价值的体现,是法治实践必须奉行的基本原则。

在经济繁荣和生活幸福之后,我们的法治昌明,应该是中国人民更高的期待和理想。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蕴含着许多先进的价值理念,其中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等等。

法治精神的形成和弘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成为人们普遍敬守的精神信仰,能够促使人们重视和践行法治,从而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弘扬法治精神的根基在于社会公众,弘扬法治精神的关键在于国家机关。

只有把尊崇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全体公民的血脉之中,才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合法需求和期待,给公民带来更多的好处,使更多的人珍视和尊崇法治,从而使法治精神真正成为一种公共精神。

只有以国家公职人员的模范行为彰显法治价值,才能以依法治国的鲜活实践滋养法治精神。

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依法行政和治国理政的重任,如果他们能够坚守法治精神,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就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加快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当法律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以法治精神为纽带,形成社会的凝聚力,建设人人有尊严、人人享受平等的和谐社会。

无论是国家自上而下的推进,还是民间自下而上的觉醒,目标都指向法治精神的铸造。

只有让法律抵达人心,只有在全社会高度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方能“形神兼具”。

我们期盼着那一天,法的精神浸透到每一个中
国人的血脉之中,法治不再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而自然衍生为我们引以自豪的生活方式。

在这一点上,未来的中国不应该只是经济大国、经济强国,更应该是法治的理想国。

(计空格1011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