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汇总-艺航教育

编导艺考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汇总-艺航教育
编导艺考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汇总-艺航教育

编导艺考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汇总

电影画面与镜头

电影需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特殊的艺术语汇(银幕画面),然后再按照电影艺术特有的构成规律,将这些艺术语汇组成为有机整体。这样就形成了电影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一一电影语言

画面景别

所谓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它是由摄影机从不同距离(包括镜头焦距的长短)对拍摄进行拍摄而得到的。

景别的产生,电影的一大进步,它由固定位置的摄影变成移动摄影,由单一的视点变成多种多样的视点;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领域,都能尽收眼底,仿佛见其人,观其画,临其境,察其情, 得到审美享受。同时,采用不同的景别,还能创造出各种心理效果。下面择其主要,分别予以介绍。

镜头离开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开阔,景深悠远。一般拍摄自然风光、大的场面等,人物在其中变的十分微小,给人一种或登高,或远眺,气势宏伟的感觉。

2、全景

摄影机摄取人物的全身或场景的全貌。它是塑造环境中的人和物的主要手段,人和物可以通过环境的衬托来展现自己。

全景镜头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同在剧场里观看舞台框内的演员演出十分相似。

全景往往还是一场戏分镜头的基础,先让观众了解剧中人物在哪里,使观众有一个空间感,以便明白故事的发展。

3、中景

摄影机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的局部。它把人物从环境中划出来,要求观众既注意人物的形体动作,又盯着人物的表情。它在一部影片中往往使用较多。

4、近景

摄影机摄取人物上半身或物体的局部。人物的动作已很难看全,观众全力注意的是人物的表情。

近景有时也摄取景物的某一部分。有时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近景最主要的特征是显示人物的脸,所以,它常用来表现人物在感情交流时的反应,如全神贯注、凝视、欣喜、悲伤、愤怒等等。

5、特写

拍摄人体肩部以上头像或物品的一个细部,通称为特写。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特写(包括部分近景),其主要功能无非是选择和放大。特写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术学价值首先在于它可以直接

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

运动镜头

摄影机在动动中拍摄的镜头,叫运动镜头,也叫移动镜头。它“既可以使画面显得特别真实,

而且能使观众在与摄影机一同移动的时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巴拉兹:《电影美学》)运

动镜头可以千变万化,常见的有推、拉、摇、移、跟。(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1推镜头

推镜头指拍摄对象基本不动,摄影机沿光轴方向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其作用是描

写细节、突出主体,其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出表现出来,赫然在目,十分清楚。推镜

头能将观众慢慢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使观众渐渐进入一个“忘我境界”。推镜头能表达一个人的内

心活动。推镜头有快、慢推之异,渐进和突进之别。一般而言,由弱到强,由远到近,循序渐进。

快推则急促有力,猝不及防,产生紧张感、兴奋或慌乱感等。

2、拉镜头

拉镜头方向正好和推镜头相反,摄影机向后退,由近景、特写拉成全景或远景,主体由大变小。

拉镜头有时会创造出类似全景的效果,展现人在环境中的位置,给观众以情绪的感染和无穷的想象。

3、摇镜头

摇镜头指摄影机放在固定位置,运用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使机身上下左右摇转拍摄而成的镜

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机摇的角度已从九十度扩展到三百六十度,甚至可以连续、快速转动,大大地扩展了镜头的视野,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造成独特的艺术气氛。摇镜头可以表现环境、纵览场景全貌,或交待两个拍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移镜头

移镜头指摄影机放在移动车或升降机上,对被摄体作跟随、横移或升降运动的摄影方法。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移动为横移镜头,摄影机上下垂直移动中所拍摄的镜头称为升降镜头。无论镜头横向或垂直运动,都能打破画框四条边的局限,无限止地扩大空间,扩展视野,同时,又能使

画面构图不断变化,从而克服了电影自身的弱点,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动态感以及电影反映生活的

能力。横移镜头如同人们在生活中一边走一边往侧面看、或坐在交通工具上观看窗外的景致,不但

看清了剧中人的行动,有时甚至有一种跟着剧中人一起行动的感觉。镜头的运动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以创造多种形式来造成空间的主体感和延伸性,来表现拍摄主体的各个部分,揭示主体的本质。

5、跟镜头

又称跟摄。摄影机跟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摄影方法。跟镜头始终跟随拍摄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

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

动态中的精神面貌。(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推、拉、摇、移、跟,各有各的长处,加在一起,其优势远远超过它们本身的总和。所以高明

的导演,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运动镜头。同时, 达

出编导的主观情绪。

十分讲究镜头的速度、节奏,以表

电影主观镜头、空镜头、特技镜头

电影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凡是代表导演的眼睛, 从导演角度(以中立的态度)来叙述和表现一切的镜头,统称为客观镜头。凡是代表剧中人的眼睛,景和物,

或者表现人物的幻觉、梦幻、情绪等的镜头,称为主观镜头。

直接目击、观察大千世界中的人和事、

1主观镜头

是电影所特有的语汇,它是基于影片中某个人物的视线和心理感受拍摄的电影画面, 他使“我们的眼睛与剧中人的眼睛合而为一,于是双方的感情也就合而为一了。”(巴拉兹《电影美学》)剧中人的眼睛把镜头作为剧中人的眼睛,这是影片中常用的手法。它让观众从剧中人的视角,

来体味其经历、感情和行为。使观众与剧中人合而为一。

人物的精神状态或情绪比如用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的画面,表现人物的头晕目眩或伤势严重用光

怪陆离、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胧。

人物心理借助主观镜头展现人物的幻觉、幻听、想象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镜头的主客观地位是经常变化的,主观镜头只能是穿插,运用的好,锦上添花。如果一部影片

从头到尾都是主观镜头,那将事倍功半,适得其反了。

2、空镜头

指没有人物的镜头,人们习惯称之为景物镜头。苏联评论家法马林说过“戏剧不能容忍自然景

物。电影则必须要自然景物。戏剧是表演。电影则是生活。”(《世界电影》,1982年第1期)这里所说的“自然景物”就是电影里的空镜头,它常被用来比喻、象征、抒情、烘托气氛、借物写人等。

空镜头能介绍整个故事发生的环境, 融,以景物传递着浓烈的感情。一般较多地用在影片的开始。空镜头往往是触景生情,情景交隐喻

性的空镜头常常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用视觉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

空镜头常常让观众产生想象,情绪色彩,“按照自己的信仰、使观众暂时离开影片剧情的叙述,让视觉的感受力集中去领略事件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品里重新发现它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

鸣”。

3、特技镜头

这是利用电影摄影机技术性能(包括洗印技术)来创造各种现实的与非现实的银幕画面的表现手段。特技镜头可以造成某种情绪色彩、情调、气氛,创造特定的心理效果。

慢镜头:慢镜头是用高速摄影机拍摄而成的。一般的镜头1秒钟24格,高速就能48或96格,

而放映的速度仍然是每秒钟24格,于是就产生了慢动作、慢运动。摄影上又叫做升格。

首先,慢镜头可以创造意境,表达诗意或哲理。其次,慢镜头可以表现人物头脑中印象最深的 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一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快镜头:与慢镜头相反,摄影机以低于 24格/秒的频率拍摄,当以正常频率(24格/秒)放映出

来时,就产生了较实际过程为快速的视觉效果,即所谓的“快动作镜头” 。摄影上称之为降格。快 镜头中的人物动作像机器人似的毛手毛脚, 常常造成一种滑稽可笑的银幕效果。 快动作镜头也可以 造成急剧紧张的心理效果。

电影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 ),源于法文,原为建筑学用语,直译为“装配”、“构成”的意思。最先由路易 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艺术专门术语,

即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剪 辑、组接镜头的意思。

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蒙太奇是摄影机的活动和可剪辑胶片的产儿,是“借助于电影技术而发展到极完善形式的分割 和组合方法”(《普多夫金论文集》第151页)。早期的电影是没有蒙太奇的。如卢米埃尔和梅里爱 的影片,前者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后者也仅是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从不分什么镜头,一个场 面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拍摄下来, 再将各个场面机械地粘接在一起,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 然也没有什么蒙太奇。

第一个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是英国人威廉逊。

英国人威廉逊和斯密士,创造了以不同机位、不同景别镜头进行组接的新的电影语言 奇。他俩运用蒙太奇技术拍摄了不少改编自通俗小说、民间故事的通俗化电影。

在影片中,他们将追逐式的平行蒙太奇加以充分发挥,追逐者和被追逐者镜头相互穿插出现在 银幕上,加快节奏、制造紧张气氛,由此吸引观众。后来的美国电影《火车大劫案》的处理手法基 本源于此。

威廉逊和斯密士创造了蒙太奇,但毕竟简单,真正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手法,是美国人格里 菲斯。 格里菲斯是个实践家,他只是凭借艺术家的直觉来运用蒙太奇手法, 并没有总结出理论,是苏 联早期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和库里肖夫等人创立了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的基本原理

首先,人们对可见世界的观察,总是不断地改变空间范围和视角角度。

其次,人类天性有喜爱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事物连成一个联想的习惯。

第三,“不是两数之和,更像两数之积”。最先阐明这个原理的,是普多夫金及其老师库里肖夫

的那个着名实验一一“库里肖夫效应”。(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库里肖夫从旧片中选出着名演员莫兹尤辛的一个毫无表情的脸部大特写,

在他前面分别接上三 盘汤、一口棺材、一个玩耍的小女孩。当把这些接好的片段分别放映给不知底

细的观众看时,同一个莫兹尤辛的面部表情,在和汤盆组接在一起时表现为“饥饿”

,和棺材组接 在一起时表现为“悲哀”,和小女孩组接在一起时表现为“慈爱”

蒙太奇分类

蒙太 个不同的镜头

蒙太奇的方法是由现实生活所提供的,反映了人们观察、认识、概括生活的规律。蒙太奇又是导演解释剧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体现了导演对世界的现象以及认识。生活千变万化,反映了生活的

电影艺术就会不断地创造出各种新的蒙太奇技巧和组接镜头的方法。因此,蒙太奇的分类不可能是绝对的,这里从影片中经常看到的例子大致划分几种类型。

电影蒙太奇总体上可分为叙述性蒙太奇、表现性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叙述性蒙太奇的各镜头

之间动作形象是连续的,注重于事件、动作过程的叙述;表现性蒙太奇各镜头的形象往往从外部形式上不一定存在明显联系,它主要是通过形象与形象、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突和撞击,来激发一种新的情绪与思想,表达一种新的意象;前两种可称为视觉蒙太奇。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声音儿

素加入电影后,形成了一套声画对列组合的原则,称为“声画蒙太奇”。

叙述性蒙太奇

也称为连续性蒙太奇,“它主要在讲一个故事”,镜头与镜头之间动作形象是连续的,注重于事件、动作过程的叙述。

叙述性蒙太奇是构成一部影片不可缺少的方法,它能够表达情节的发展和动作的连贯,给人以明白流畅、知根知底、脉络清楚的艺术形象。在一部影片中,用的最多的,还是叙述性蒙太奇。特别是中国观众受传统欣赏习惯的影响,喜欢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跌宕,叙述有头有尾,前后有序的影片。这类蒙太奇手法具有这种特点。

表现性蒙太奇

亦称为对列性蒙太奇,其含义已如前所述。《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它旨在造成一种瞬间的效果,很像文学中的隐喻。”主要让人感受电影那富有诗意与创造性的艺术魅力。

表现性蒙太奇的具体组接方法很多。

对比式蒙太奇:通过镜头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反差或冲突表达一定的含义。

平行式蒙太奇:其手法与对比蒙太奇接近,却又比对比广阔得多,丰富得多。它不重在时间的

因素,而重在几条线索的平行发展,靠内在的悬念把各条线的戏剧动作紧紧地接在一起。它是采用迅速交替的手段,造成悬念和逐渐强化的紧张气氛,使观众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两个情节的发展,

最后又合在一起。它很像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象征式蒙太奇:利用某个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抽象的含义。 (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隐喻式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并列,把不同事物的某种相似特征表现出来, 联想。 复现式蒙太奇:指同一内容的镜头、场面、人物、动作等在作品中反复出现,

渲染等艺术效果,妙在含蓄,让观众睹物思人、见物生情、品味再三。 声画蒙太奇

无论是叙述性的蒙太奇还是表现性蒙太奇,分类的依据是视觉形象。自从 声音元素加入后,形成了一套声画对列组合的原则,也构成了蒙太奇形象,称之为“声音蒙太奇”

。 它包括银幕上声音与声音的对列和组合、声音与画面的对列和组合两大部分。

这里主要介绍声画对列和组合的艺术手法。

声画对列和组合的表现手法也称作声画对位。 对位,原是音乐创作法中的一个术语,是变调音

乐最主要的创作手段之一。它在横的关系上,不同的旋律在节奏、调性、 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之间在和声效果、整体内容的表达上又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形象和音 响的对位法虽然不能代表有声电影的全部意义, 但它却是有声电影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乔治?萨 杜尔:《世界电影史》)。声音和画面都有自己的意义。导演出于一种特定的艺术目的,有意识地造 成画面与音乐之间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甚至内容等方面的对立、差异,从而产生某种它们自

身不存在的新的含义或潜台词,给观众以联想、思考,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美感。正如赫拉克利特所 说的:“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

长镜头及其美学意义

迄今尚无严格的科学定义。一般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的

镜头。它至少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时间。这种镜头的尺数比较长,一般最短也在 15米,最长可达 300米,放映时间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二是空间。通过运用景深镜头或移动拍摄,达到对一 个相对完整的生活片段的电影化概括。

长镜头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

是 种与唯

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该理论的创立者是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巴赞。 巴赞艺术观点的核心,是倡导“记实主义”电影,认为“电影只有在作为真实的艺术时,才能 达到圆满”,电影里最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主题的或者表现的真实,而是空间的真实;没有空 间的真实,活动的画片就不会构成电影。“巴赞分析,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其核心原因即在于它记 录了“原始的现实”,从而会产生一种影响我们的“原始心理冲击力”。该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强调 了电影的摄影机和感光材料的照相本性和记录功能。

巴赞的另一个观点是,“大自然的创造力甚至可以超过艺术家。”他说:“印在照片上的景物的

引起观众的某种寓意 造成强调对比、 20世纪20年代末,

音量、情感上都各具独立

存在如同指纹一样反映着被摄物的存在。因此,摄影实际上只是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摄影影象本体论》,见《世界电影》1981年6期)巴赞认为电影是显示的“复写”,他不断地向现实接

近,永远依附于现实。他反对典型化的手法,认为电影不能搞欺骗,“一个艺术家的视象应当是他选择现实而不是改变现实的结果。”惟有长镜头“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还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 (同上)客观的评价,长镜头和蒙太奇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长镜头理论着眼于电影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照相本性,强调其记实性;蒙太奇则认为电影同其他艺术一样,必须经过典型化的创造,才能成为艺术。它强调的是起表现性。(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长镜头以表现动作的完整过程和时空的统一性见长,在未经渲染的质朴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没,让观众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各以其情而自得。

长镜头的能再现空间的原貌,在展现宏伟的场面、广阔的环境等方面,有着蒙太奇所达不到的效果,长镜头还能渲染情绪和氛围。

世界电影主要流派

电影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是最年轻的艺术。自格里非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生命。然而,当时的电影由于受商业化的束缚,并未能在人民心中确立起艺术的地位。因此,在电影问世的前20年里,并未有什么流派产生。直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欧洲的先锋派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所以,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电影流派是数量少,历史最短的。

纵观世界电影史,真正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派系:

1、早期现代主义一一欧洲先锋派电影

2、苏联电影学派一一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3、好莱坞商业电影一一类型电影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电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间的斗争与竞赛,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在电影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进电影艺术家为创立各种不同电影流派所作的努力。与此同时,也应当提出,电影流派本身尽管是一种艺术现象,但也有进步与反动、积极与消

极之分。比如电影史上曾出现过的先锋派电影和近期现代主义流派,就包含着极大的消极成分。对于这些流派,当然不宜作简单化的否定一一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一一对于其中宣扬资本主义腐朽性一面的,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而对于其中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电影观念和电影语

言的创新和发展,则应加以借鉴、改造,使之转化为有益的养料。(北京艺航教育整理)

欧洲先锋派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和法国,后期则以法国为中心。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的艺术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苏联电影学派

苏联电影的兴起,加速了先锋派趋向于记录电影一途。他给予先锋派以人物和物体应同样重要的观念。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是与世界电影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的。

好莱坞商业电影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艺考编导文艺常识参考资料

艺考编导文艺常识参考资料 1.《伊利亚》与《奥德赛》:著名的古希腊史诗,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史诗故事主要围绕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及战后的家庭、社会等方面来展开叙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曾针对教育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他的文学作品对以后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极大。主要作品有小说《爱弥尔》《忏悔录》。3.《世说新语》:小说集,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北宋通称《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很多成语皆出此集。如“望梅止渴”“汗不敢出”等。4.正史:清高宗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作者不乏文学家、宰相、史学家等。如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房玄龄的《晋书》,魏征的《隋书》,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等,《明史》的作者是张廷玉。 5.马南:即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家邓拓,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马南就是作者临时署的笔名。《燕山夜话》是其杂文代表作,收文150多篇,思想深刻、知识丰富。他曾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6.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追封信国公,南宋学者、理学家。学识渊博,遍注典籍。经学、史学、文学皆有成就。世称

朱子、朱文公。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在理学方面与他齐名的有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代表作《陆象山语录》。 7.文艺复兴代表作品:文艺复兴出现在欧洲十四到十六世纪时期,它是古代文化的复兴,波及欧洲许多国家,在各个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在意大利代表人物、作品有诗人但丁的《神曲》,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画家达芬奇等。在法国有散文家蒙田的《散文集》,小说家拉伯雷的《巨人传》;在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品有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 8.《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著。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9.传、注、疏:古书中阐述经义的文字叫“传”,如《春秋》三传。解释经的叫“注”,如《四书集注》。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的叫“疏”,如《十三经注疏》。 10.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长诗《东方叙事诗》。11.铁沁:也译为提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派著名画家。名作有《爱神节》等。 12.周立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人。有著名作品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小说《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暴风骤雨》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同获1950年斯大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二、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

编导艺考必背的文艺常识

编导艺考必背的文艺常识 1.正史: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作者不乏文学家、宰相、史学家等。如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房玄龄的《晋书》,魏征的《隋书》,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等,《明史》的作者是张廷玉。 2.马南邨:即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家邓拓,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马南邨就是作者临时署的笔名。《燕山夜话》是其杂文代表作,收文150多篇,思想深刻、知识丰富。他曾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3.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追封信国公,南宋学者、理学家。学识渊博,遍注典籍。经学、史学、文学皆有成就。世称朱子、朱文公。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在理学方面与他齐名的有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代表作《陆象山语录》。 4.文艺复兴代表作品:文艺复兴出现在欧洲十四到十六世纪时期,它是古代文化的复兴,波及欧洲许多国家,在各个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在意大利代表人物、作品有诗人但丁的《神曲》,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画家达·芬奇等。在法国有散文家蒙田的《散文集》,小说家拉伯雷的《巨人传》;在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品有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1.《伊利亚特》与《奥德赛》:著名的古希腊史诗,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史诗故事主要围绕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及战后的家庭、社会等方面来展开叙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5.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曾针对教育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他的文学作品对以后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极大。主要作品有小说《爱弥尔》《忏悔录》。 6.《世说新语》:小说集,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北宋通称《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很多成语皆出此集。如“望梅止渴”“汗不敢出”等。 8.《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著。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9.传、注、疏:古书中阐述经义的文字叫“传”,如《春秋》三传。解释经的叫“注”,如《四书集注》。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的叫“疏”,如《十三经注疏》。 10.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长诗《东方叙事诗》。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与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与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就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与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就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她的心理状态与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就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与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就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就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就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与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

编导戏文专业艺考文艺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汇编

编导戏文专业艺考文艺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清代有两位著名戏曲作家,时称“南洪北孔” ,其中的“北孔”是指孔尚任,那么“南 洪”是指_____。 2、_____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3、中国古代有些文艺巨匠被冠以“圣”字,其中“书圣”是_____, “画圣”是_____,“诗 圣”是_____。 4、我国电影界的三大奖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作者是_____。

6、初唐四杰是指初唐高宗到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优秀诗人,他们是王 勃、_____、卢照邻和_____。 7、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_____发起的,“花间词派”的创始者是晚唐词人_____,“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和_____。 8、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_____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9、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0、成语“萧规曹随”中的“萧”和“曹”分别指_____和_____。 1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于唐代的_____的《望岳怀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_____。

二、选择题(每题0.5 分,共15 分) 1、电影发明于_____ A、1890 年 B、1892 年 C、1895 年 D、1902 年 2、苏轼咏西湖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此诗说明在观赏自然景物时, 不同的_____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A、时间 B、角度 C、距离 D、心情 3、下面连线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完整word版)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场记———————— 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 ————————副导演———————— 千万别以为副导演跟导演差不远了,为了去掉这个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这不是人干的活,虽说是辅助导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干活,挨骂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剧组是一个最践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别以为那里的人在搞艺术,通常剧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毕业,但文凭高也没人会特别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没有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超长的体力,呆得久了,清纯女孩子也会随口带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 副导演通常需要有拍摄经验人士担当,是晋身导演的常规途径。 -————————制片———————— 影片生产的工作与工序虽然数不胜数,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影片的制片中都是相同的。但没有绝对,大制片公司雇佣成百的专业人员,搭建昂贵布景,小制片商则用几个人的摄制组,独立制片则可能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特别是DV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制作自己的电影。无论什么规模的制作,复杂程度和预算如何,无论职位为何,只片工作都是必须的,这些基本工作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 剧本写作组织摄制组成员准备工作 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剧本出来以后便有一个依据,制片主任要分门别类把剧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 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否按时到达现场。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和电源,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总之,剧组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负责。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3.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片还需要剪辑,音响效果需要录制成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解说等要混录合成,字幕需要设计并拍摄,光学效果需要制作,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最后要送审,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4.制片还担任一项重要工作: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烟火枪械———————— 合法的非执法持枪者,可放炸弹打机关枪,炸什么都可以,只要电影里需要。香港已经开始发放枪械师执照,大陆则由电影厂垄断,你可到电影厂拜师。 ————————电影特技———————— 在影片摄制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高或危险性大及难以在生活中拍摄的一些镜头和景象。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

(完整word版)北京电影学院编导文艺常识真题

1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 A《诗经》《论语》《春秋》B《春秋》《诗经》《论语》 C《诗经》《春秋》《论语》D《春秋》《论语》《诗经》 2《诗经》的国风中揭露和讽刺卫宣公将儿媳占为己有的诗篇是() A〈〈黄鸟〉〉B〈〈相鼠〉〉C〈〈新岩〉〉D〈〈静女〉〉 3兼爱是() A.孔子的中心思想 B.墨子的中心思想 C.孟子的中心思想C. 庄子的中心思想4代表先秦诸子散文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 A. 庄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5为了奖励长篇小说创作,我国设立的奖项是() A茅盾文学奖B长江韬奋奖C鲁迅文学奖D文华奖 6被鲁迅称为“当代女作家所写最有力的小说之一”的作家是() A《萨菲女士的日记》B《海滨故人》C《生死场》D《金锁记》 7下列哪位作家被称为“时代的鼓手”?() A艾青B殷夫C田间D袁水拍 8《暴风骤雨》反映下列哪位下列哪一地区的土改运动? A华北地区B陕北地区C华南地区D华东地区 9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A1928 B1930 C1937 D1942 10《安娜。卡列妮娜》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A阿斯。泰尔托B列夫。泰尔托C契可夫D果戈里 11美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斯托夫人B惠特曼C海明威D欧。亨利 12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是() A普希金B果戈里C屠格涅夫D列夫。泰尔托泰 13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指的是() A《童年》《在人间》《母亲》A《童年》《母亲》《小市民》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D《母亲》《在底层》《小市民》 1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 A《战争与和平》B《苦难地历程》C《海鸥》D《海燕》 15电视区别于广播的最大特点是,它有() A音响B音乐C画面D解说 16“电视之父”是() A贝尔B卢米埃兄弟C斯密士D格里菲斯 17中国诞生的第一部有声故事片() A《定军山》B《孤儿求祖记》C《歌女红牡丹》D《风云儿女》 18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时() A《民主东北》B《普通一兵》C《桥》D《定军山》 19最早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成功范例是() A《党同伐异》B《母亲》C《战舰波将金号》D《国家的诞生》 20下列属于“意识流”:电影的是() A《八部半》B《广岛之恋》C《喘息》D《偷自行车的人》 21美国是彩色电视的时期是() A1954年B1944年C1940年D1946年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 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3D电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imax+3D 营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影像感,影像对个体的压迫感,真正的身临其境,消除了非影像内容的视角冗余信息,所谓电影是窗户的概念消失了,因为连窗框也看不到了,而代之以置身景中。 磁带规格: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 传统的模拟格式有VHS、SVHS、BETAMAX、BETACAM 等等,后2个为广播级。 数字格式有索尼研发的Mini—DV (简称DV)、DVCAM等,松下研发的DVCPRO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和电视的媒介融合态势 视听效果的逼近磁转胶数字格式 数字电影的优势在于存储方便、成本低、不易损耗 三、当下电影与电视的竞合性关系 互为死敌还是互为补充?

影视编导艺考之戏曲文艺常识

中国高端艺考教育品牌影视编导艺考之戏曲文艺常识影视编导专业比较注重文化知识,所以需要的文化知识比较广泛,比如中外电影史、中外著名导演、演员、作家等。今天小编就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戏曲文艺常识,帮助大家在艺考的时候遇到中国戏曲时不至于大脑空白,你多学一点,就是比别人强一点! 一、京剧、地方戏曲的兴盛和发展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进京献艺,徽调进入京城,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徽、汉皮黄京城合流,1840年前

中国高端艺考教育品牌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后不久就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 “同光十三绝”是指光绪年间的画师沈容圃所画的十三位京昆艺人,他们是:老生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张胜奎;小生徐小香;武生谭鑫培;旦行梅巧玲、余紫云、时小福、朱莲芬;老旦郝兰田;丑行刘赶三、杨鸣玉。 京剧的第二个繁盛期在20世纪初,具体表现在 1、优秀的演员层出不穷; 2、产生了许多流派:旦行的梅(兰芳)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 京剧三大贤: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前四大须生”(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和马连良;“后四大须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二、戏曲常识

中国高端艺考教育品牌 1、戏曲基本功为“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做、念、打;五法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法(技法)、步(台步)。 2、脸谱:红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黑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张飞、李逵;白脸:表现奸诈多疑,如曹操;蓝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窦尔墩、马武;紫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徐延昭;金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如来佛、二郎神;黄脸: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廉颇。 3、戏曲行当: 生行,扮演男性角色。老生指老年男子,带胡子,又名须生,如诸葛亮、蔺相如。小生扮青少年男子,不挂胡须,多用尖音假嗓唱,如周瑜、张生。武生扮演武艺高强的青壮年。其中长靠武生用长兵器、穿厚底靴,扎大靠(盔甲),表现马战,如赵云;短打武生用短兵器,穿薄底靴,表现步战,如武松。 旦行,扮演女性角色。正旦(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重唱功,如秦香莲、孙尚香。花旦演天真活泼的女青年,重做工和念白,如小青。彩旦演滑稽、奸刁的女性,如媒婆。刀马旦演擅舞的女将,重唱、做、舞,不大开打,如穆桂英。武旦演勇猛的妇女,重武打,如孙二娘。老旦扮老太婆,用本嗓唱,如佘太君。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

电影基础知识(1)知识讲解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构图 ?光影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人物语言 ?音乐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镜头语言 ?蒙太奇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音乐

影视编导文艺常识

<一>电视节目编导 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二>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一、创作前期的任务 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 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三>广播电视编导业务课程 英文名称:Broadcasting and TV Editor & Director Business 1.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概论 (编导的含义、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编导的地位与作用、编导的具体任务) 2.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谈话类电视节目编导 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编导 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编导 广播节目编导

影视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影视资料2009-06-16 21:38 阅读21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 b4 Q2 Q4 \5 \# d0 ~https://www.360docs.net/doc/8f425643.html,极品资源论坛- [3 M9 v- ~2 ]. R% e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A,CG插件,免费下载! K( F( S9 R ~: B 1、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A,CG插件,免费下载- u8 X( e1 D* { 2、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6 q* E( T5 c+ p, q/ h0 w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 A,CG插件,免费下载3、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6 ]* i4 a8 W+ Q婚庆影视动态模板素材软件4、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 A,CG插件,免费下载. c0 g- o" s" Z1 R2 N5 L 5、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极品资源论坛6 n( i7 `9 j! Z, M. W 6、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https://www.360docs.net/doc/8f425643.html,1 S3 q D- y, Q1 M/ M2 y 7、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https://www.360docs.net/doc/8f425643.html,9 h! l+ o/ m& z' u6 b4 q+ s 8、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I8 G' Y5 ^: W/ t' f6 n 9、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 h7 h! ?) x0 t/ V婚庆影视动态模板素材软件10、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 U2 s: u" W8 E0 L) v# M极品资源论坛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常称为非线性编辑,指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光盘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列完整的工艺过程。 (二)非线性编辑的应用范围 1970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以及与模拟视频信号的高度兼容,并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领域。目前基于P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等。 (三)彩色电视的三种制式: NTSC制(美国,加拿大,日本等);PAL制(欧洲,中国等);SECAM制(法国等)(四)时间码 视频素材的长度和它的开始帧、结束帧是由时间码单位和地址来度量的。 小时:分钟:秒:帧的形式确定每一帧的地址。 PAL制采纳的是25帧/秒的标准。

艺考编导 文艺常识参考资料

艺考编导文艺常识参考资料1.《伊利亚》与《奥德赛》:著名的古希腊史诗,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史诗故事主要围绕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及战后的家庭、社会等方面来展开叙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曾针对教育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他的文学作品对以后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极大。主要作品有小说《爱弥尔》《忏悔录》。 3.《世说新语》:小说集,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北宋通称《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很多成语皆出此集。如“望梅止渴”“汗不敢出”等。 4.正史:清高宗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作者不乏文学家、宰相、史学家等。如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房玄龄的《晋书》,魏征的《隋书》,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等,《明史》的作者是张廷玉。 5.马南:即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家邓拓,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马南就是作者临时署的笔名。《燕山夜话》是其杂文代表作,收文150多篇,思想深刻、知识丰富。他曾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6.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追封信国公,南宋学者、理学家。学识渊博,遍注典籍。经学、史学、文学皆有成就。世称朱子、朱文公。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在理学方面与他齐名的有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代表作《陆象山语录》。 7.文艺复兴代表作品:文艺复兴出现在欧洲十四到十六世纪时期,它是古代文化的复兴,波及欧洲许多国家,在各个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在意大利代表人物、作品有诗人但丁的《神曲》,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画家达芬奇等。在法国有散文家蒙田的《散文集》,小说家拉伯雷的《巨人传》;在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品有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 8.《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著。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9.传、注、疏:古书中阐述经义的文字叫“传”,如《春秋》三传。解释经的叫“注”,如《四书集注》。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的叫“疏”,如《十三经注疏》。 10.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长诗《东方叙事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