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和脑出血的区别

一、脑梗和脑出血的区别二、脑出血的危害三、脑梗的常见危害

脑梗和脑出血的区别1、脑梗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而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2、脑梗的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

3、脑出血的临床症状

脑出血并脑梗塞

患者姓名:卿子贵性别:男性年龄:74岁职业:居民婚姻:丧偶。主因"双下肢乏力2+天",以"脑血管意外"于2014年06月05日由我科收入院。 病例特点: 1 患者系老年男性,74岁;1-年前患"脑出血并脑梗塞"入我科住院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未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但此后音量一直较小;另上次住院中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160/?mmHg,服用降压药治疗,院外未正规服药,具体不详; 2 以双下肢乏力为主要表现,进餐后起病,突然发作,尚可独立行走,半天后病情加重,独立行走困难,目前可两人搀扶行走,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3 入院体检:T36℃P82次/分R23次/分BP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搀扶入病房,平枕卧位,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变浅或加深,口唇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心肺腹(-)。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均正常,左侧巴氏症可疑。 4 辅助检查:急诊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血肿形成,双侧基底节多发腔隙性梗塞灶(部分陈旧性),脑萎缩。 初步诊断:1、右侧丘脑出血血肿形成;2、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诊断依据:1、患者老年男性,既往有脑出血、脑梗塞病史,以进餐后突发双下肢乏力为主要表现,查体:搀扶入病房,双下肢肌力4级,左侧巴氏症可疑。头颅CT提示脑出血、脑梗塞。故考虑。 鉴别诊断: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以突发双下肢乏力为主要表现,头颅CT提示脑出血,但患者无外伤史,不支持。 诊疗计划: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病重,予以吸氧,脱水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促进胃肠蠕动、预防消化道出血等对症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完善床旁心电图、血分析、生化等相关辅查,监测患者病情及血压变化,告知患者家属病情,签署医患沟通。 主诉:双下肢乏力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进餐后突发双下肢乏力,但尚可独立行走,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摔倒、大小便失禁等,家属疑醉酒,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天后患者病情加重,独立行走困难,可搀扶行走,余无特殊。患者家属考虑"脑梗塞"再次发作,院外未诊治,于今日再次入我科就诊,我科以"脑血管意外"收入住院,患者自病后,精神、饮食尚可,大便4天未解,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病程中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1-年前患"脑出血并脑梗塞"入我科住院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未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但此后音量一直较小;另上次住院中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160/?mmHg,服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

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20%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注射剂,用量用法详见脑血栓形成。(3)其他措施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持续氧气吸入;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枕或冰帽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4)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鼻饲流质饮食和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营养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高热时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并用退热药物以加强降温作用;有抽搐时应选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 (5)手术若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需手术治疗。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2000年4月)推苊小骨窗开颅术+重组链激酶,近期优良率和远期优良率分别达67.7%和66.7% ,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点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且血压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脑梗塞先兆 许多人发生脑梗塞前有先兆表现,如果善于识别,早加防范,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到脑梗塞先兆: 远期先兆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眼皮跳,鼻出血等,需要注意是否有患 脑梗塞的可能,应该到医院检查. 即将发生脑梗塞的先兆征象当出现以下现象时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需积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谈的先兆症状并不是脑梗塞

先兆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需要中老年人及其家属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等闲视之,也 不要被它们吓倒. 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 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二,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 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嗜睡. 五,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六,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 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七,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

磁共振诊断 脑梗死、脑出血各个时期不同表现

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栓子栓塞以及血液病、血管炎等基础病变。病理上于12-24小时后肉眼可见坏死脑组织肿胀、变性,镜下见神经元肿胀,细胞核和细胞质固缩、深染。 大多数发生在40岁以上,常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因梗死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 诊断要点 1.脑实质内片状或楔形,并与血管分布一致的异常信号影,灰白质肿胀,分界消失,可有轻度占位效应; 2.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基底核、内囊区、侧脑室旁白质及脑桥内,直径小于15mm,无占位效应; 3.超急性期(发病6小时以内)T1WI,T2WI及FLAIR序列阴性,DWI呈高信号,PWI呈低灌注区; 4.急性期(发病后6-72小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 PWI呈低灌注区; 5.亚急性期(发病后72小时-10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而DWI呈 信号下降趋势; 6.慢性期(发病后11天到数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低信号,DWI呈低信号; 7.注射对比剂后,可呈脑回状、片状或线状强化; 8.大面积脑梗死MRA可见动脉狭窄、闭塞、中断等征象。 出血 1.超急性期出血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漏出的血液尚未凝固,表现为长T1长T2,因此在T1WI上大多 表现为略低信号,在T2WI上呈现高信号。需注意两点:1。与肿瘤等其他病变鉴别;2.该期血肿在低场MRI上T1WI可呈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2.急性期一般出血后2天内。红细胞的包膜保持完整,细胞内为去氧血红蛋白,具有顺磁性,可造成 局部磁场不均匀,加快了质子失相位,因此T2值明显缩短,在T2WI或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但细胞内去氧血红蛋白对T1值的影响较小,因此T1WI信号变化不明显,呈稍低或等信号。DWI低信号ADC低信号 3.亚急性期早期一般为出血第3-6天。红细胞膜仍保持完整,血肿周边红细胞内最先出现正铁血红蛋白, 他有很强的顺磁性,使T1值缩短,在T1WI上表现血肿周边高信号,T2WI上因顺磁性物质的磁敏感效应而呈低信号。DWI低或者高信号ADC低信号 4.亚急性期晚期一般为出血1-2周。红细胞完全溶解,血肿内以正铁血红蛋白为主,血肿在T1WI、T2WI 均为高信号。血肿周边的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并形成含铁血黄素,后者具有明显顺磁性,在T2WI 上形成血肿周边低信号环。DWI低或者高信号ADC高信号 5.慢性期一般为出血3周乃至数月之后。血肿逐渐吸收或液化,病灶周边的巨噬细胞内有明显的含铁 血黄素沉积。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周边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环。DWI低信号ADC高信号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比较

诊断原则: 一、脑梗塞: 1、60岁以上多发。 2、起病状态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但也可以动态发病。 3、起病速度:发病后多有进展,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临床上有患者数天至一周仍有进展。 4、高血压病史较少。 5、全脑症状较轻或无:患者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6、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 7、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塞多表现为上肢瘫痪比下肢重。 8、头颅CT:脑实质内低密度灶。但要区分责任与非责任病灶。 9、头颅MRI:弥散加权可清晰显示发病后超早期脑梗死病灶。 二、脑出血: 1、起病状态为动态起病。 2、起病速度:神经缺损的症状体征十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3、全脑症状重:多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等高颅压症状。 4、意识障碍重。 5、基底节区出血多为均等性偏瘫。 6、头颅CT为高密度出血病灶。 如患者为颞叶出血,临床表现出颞叶受损的特点:1、感觉性失语;2、命名性失语;3、记忆力、情感等损伤。 治疗原则: 一、脑梗塞: 1、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5小时尽快静脉给予HPA治疗,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筛选患者;无法使用HPA可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⑴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在48小时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急性后期改为预防量。 ⑵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 ⑶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治疗。 3、抗凝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 4、降纤治疗:对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早期(12小时以内)且不适合溶栓的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 患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二、脑出血: 1、止血治疗,常用于以下五种情况: ⑴超早期:如1~2小时到达医院。 ⑵发病后血压特别高的患者:如收缩压超过200mmHg。 ⑶一开始就用了甘露醇脱水治疗的。 ⑷靠近脑室表面的。 ⑸不规则出血。 2、脱水治疗:根据颅高压情况酌情给予2﹪甘露醇注射液125ml 每6~8小时1次,必要时可加用速尿注射液20~40mg 每8~12小时一次,与甘露醇交替使用。颅高压不太重者可直接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 日2次,脱水治疗。 3、脑保护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奥拉西坦等。 4、合理控制血压、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梗塞脑出血鉴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 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2020年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一、脑梗塞和脑出血概念 1.脑出血(脑溢血) 脑溢血和脑出血其实是同一个疾病,叫法不同而已,脑出血是医学上的说法,而脑溢血则是通俗说法。脑溢血,医学上称为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和糖尿病等。 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 外界因素:气候变化,临床上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情绪改变:情绪改变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包括极度的悲伤、兴奋、恐惧等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健康影响是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长期吸烟可以使得体内血管脆性增加。而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 二、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1.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

静休息时发病。 1.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1.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1.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脑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1.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2、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3、脑出血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令狐采学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 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

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形成的区别

一文读懂丨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三者的区别 三者通常共享一个名字:脑中风或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1. 从现场识别与急救的角度讲,三者并无不同。 无论是脑血管破裂还是脑血管堵塞,都是脑功能的损害,导致意识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脑疝,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神志、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就有可能是三者之一,就需要即刻取得医疗救治。 清醒者,早就医或呼叫急救车;昏迷且有呼吸者,侧卧位,不要喂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等待急救车到来。 2. 从致病机制讲,三者有明显不同,在医院内的救治手段也不同。 脑出血是血管的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脑组织,引发功能障碍。 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狭窄,斑块破裂在原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功能损害。 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致病机制都是血管的堵塞。但脑栓塞患者血管阻塞的栓子是来自其他地方例如颈内动脉或者心脏,脱落之后随着血流堵塞在脑血管。而脑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在堵塞部位原位产生。 因此,脑出血的救治原则是止血、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而脑血管堵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救治原则是溶解血栓,让堵塞的血管再通。 止血与溶血,治疗方向刚好相反。

至于脑梗死、脑梗塞这两个词,说的都是脑血管堵塞,可理解为其包括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3. 从发病过程与征象上,有程度不一的差别。 脑出血多出现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轻人脑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很常见。发病突然,头痛呕吐多见,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脑栓塞多见于心脏病、房颤患者,栓子在心脏形成,脱落之后虽血流堵塞在脑血管,发病突然,多表现为偏瘫,语言、活动障碍。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驱短暂脑缺血发作,常于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小灶的脑出血可能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并无症状上的分别。 而大面积的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造成快速的颅内压增高引发意识障碍,在症状上也难与脑出血鉴别。 要想鉴别脑出血还是脑血管堵塞,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是:头颅CT检查。 因此对于突发的脑功能障碍,可疑脑血管疾病者,首要的检查是头颅CT,来排除脑出血,然后即可以考虑依照脑血管堵塞的治疗原则,看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来,出三个题目考考你: 单选题: 1. 一妙龄女子,年方二八,与男友同居,夜间无明诱因突发昏迷,男友急送其来急诊,很快进展到呼吸停止,需要呼吸机支持通气。请问,这位最可能女子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2. 一60岁男士,冠心病,陈旧心梗病史,房颤心律,未服用抗凝药物,晚餐后散步时突发言语含糊、右侧肢体乏力。这位男士最可能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3. 一70岁女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史,今晨起床时发现言语含糊,嘴角歪斜,左侧肢体偏瘫。这位老人可能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30%- 40%。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 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 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 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 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 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 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 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 关。 3.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 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 眼部症状 20%- 30%急性期病死率为 基底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检查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 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对急性脑出 CT扫描, 血诊断不及CT。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 发表时间:2011-08-04T17:29:49.1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康传红 [导读]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 康传红 【摘要】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74例有完整资料的经腰及生化检验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自发性SAH35例,外伤性SAH39例。男性16例,女性28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1例),脑膜刺激征(36例),偏瘫(11例),抽搐(8例),紫绀(5例),病理反射(7例),眼底出血(3例)。CT表现为:(1)局限于测脑裂内条带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2)局限于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5)不典型脑裂或脑沟内小线、片状梢高密度影;(6)出血的CT密度一般在35-60HU,并常合并其它表现。结论: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一般无需作腰穿检查。但低档次CT机扫描不易发现自发性SAH的原因,16排以上螺旋CT机及双源CT机检查后进行3D重建后处理可以发现SAH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螺旋CT;后处理 【中图分类号】R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68-0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norrhage,SAH)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1]临床上对SAH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和腰穿。但因为腰穿常由于穿刺方法欠佳及误入血管、生化检验误差等人为因素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同时腰穿有一定损伤性,并因患者的合作程度,腰椎间隙的病理性改变及操作者技术熟程度等因素影响临床的诊治。现在CT对SAH的诊断有无痛、无损伤性优点,并能了解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其它异常改变。本文着重分析经CT诊断,临床检查及腰穿证实的74例内、外科SAH,并对其CT诊断准确性及CT表现、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度有完整资料的SAH74例。自发性SAH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天-71岁,其中血肿溃破致SAH9例,占25%。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4例),脑膜刺激征(36例),偏瘫(11例),病理反射(7例),抽搐(8例),眼底出血(3)例,紫绀(5例)。本组病例采用美国GE9800 Quick全身CT机及双排螺旋CT机。仰卧位,扫描以眶耳线为基线(OML),层距、层厚均为10mm。 2CT表现 (1)局限于侧脑裂内条带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最多见。本文74例中有37例;(2)局限在脑池内(如脚间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桥小脑角池)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23例);(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此时出血量比较大,表现较典型(34例);(5)对于极少量出血在CT上仅表现为孤立的小片状或细线状稍高密度影,依据部位仍可与颅内出血及血管畸形相区分。(6)出血的CT密度视出血量的大小而异,一般较低(35-60HU),常于一周内消失。部分SAH常合并其它表现。本文74例有47例合并其它:①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②脑内血肿(2例);③脑室内积血(3例)④脑挫裂伤(8例);⑤硬膜下、外血肿(11例);⑥脑梗塞(5例);⑦脑水肿(5例);⑧颅骨骨折(14例);⑨脑积水(4例)。 3讨论 3.1SAH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2~3]外伤性SAH系由于外伤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所致,CT表现多较广泛,常伴有脑内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室内积血,CT诊断容易。自发性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CT表现随出血程度、部位、原因、量的多少而有典型或不典型之分,诊断相对较困难。少量血液在蛛网膜下腔与脑脊液相混,可经分解而被吸收。大量血液则引起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吸收和循环,甚至引起交通性脑积水。这里我们尤应注意SAH经治疗吸收后再出血,往往异常凶险,昏迷时间长,存活率低,多系动脉瘤致SAH未被及时发现而再次破裂所致。 自发性SAH分为:原发性,由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继发性,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自发性SAH以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最常见,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较少见有脑基底异常血管网征(烟雾病)、脑动脉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破坏血管等。本文有10例小儿因窒息致脑缺血缺氧引起SAH,占13%。先天性动脉瘤主要是管壁中层发育缺陷;动脉粥样硬化为内膜下肌层及内弹力层受损;脑血管畸形的管壁常发育不全或变性,以上病变在情绪激动,用力的情况下破裂出血。出血可引起脑膜轻度炎性反应及脑水肿,也可由于血液的直接刺激或血细胞破坏后释放出5羟色胺等促血管痉挛物质,部分患者的局部脑动脉可发生痉挛,亦可导致脑梗塞,这种SAH出血后脑梗塞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同和重视。大量出血可能引起颅内压明显增高,甚至出现脑疝。颅内动脉瘤多为单发,多发者约占15%。动脉瘤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及分支,多为小囊状扩张,瘤壁薄易破裂出血。CT平扫不易发现动脉瘤,但据SAH表现可推断动脉破裂的部位:①前交通支或大脑前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脑池、脑裂出血,以前纵裂出血最多见,常伴有血肿,出血常破入脑室。②一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脑池、脑裂、脑沟出血,以同侧外侧裂出血为主。③一侧颈内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广泛脑基底池出血,以同侧较为明显。④一侧交通支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同侧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出血。AVM多见于35岁以下,是一种先天发育舁常,在皮质表面常形成不规则粗大迂曲血管,有输入动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CT平扫表现为脑表浅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病灶,可钙化,灶周无或仅有轻度水肿。增强CT表现为结节状,点状及蜿蜒迂曲的畸形血管团。高血压动脉硬化,硬化后的脑小血管结构极为脆弱,一旦血压升高,极易破裂出血。 3.2SAH的CT扫描,测定出血的密度,本文74例,CT值为35-60HU,其中CT值42-60HU,最多见,占90%,明显低于脑内血肿的CT值。故单纯据CT值.故单纯据CT值来诊断SAH,意义不是很大,要结合整个脑实质的密度及病灶部位、临床表现、体征综合考虑,方可准确诊断。本文74例诊断准确率达98%。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与临床不符的2个病例,排除一例腰穿出现假阴性,另一例系将一侧脑裂后内侧孤立小斑片状稍高密度影,CT值42HU,误认为血管畸形。所以只要诊断医师细心,综合考虑,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CT诊断SAH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并可避免痛若的、有损害性的腰穿检查。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意本组研究档次机型CT扫描只能发现SAH,不易发现SAH引起的原因,这就需要广大临床医生警惕,在治疗SAH过程中,特别是征对自发性SAH,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应即时进一步作SCTPA 、DSA或MRI检查明确病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1.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 别2. 脑梗塞的临床症状3.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二、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三、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1.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1.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 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 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1.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 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1.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 人脑脊液脑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1.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 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2、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3、脑出血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提起脑梗塞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因此治疗脑梗塞刻不容缓。在治疗脑梗塞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严格遵守。接下来,就让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

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 文章目录*一、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二、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三、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1、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脑出血和脑梗塞都是属于非常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首先脑出血法病多在情绪激动或者身体用力的情况下发生,脑梗塞的症状发生主要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生。脑出血的症状发展非常的快,发病前没有预兆。脑梗塞的症状发生比较缓慢,一般发病一两天后逐步加重。脑出血症状多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病史。脑梗塞的症状多有短暂性脑缺血或者是心脏病史。 2、脑出血偏瘫能康复吗 脑出血的症状发生之后偏瘫是经常会有的一种后遗症症状。发生这样的情况后,如果病人的出血量不是很多,治疗的效果非 常的理想,出血压迫到的神经能够及时的得到恢复。那么偏瘫的情况还是有可能恢复的。但是如果出血的量比较多,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的效果不很好,出血对神经的压迫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偏瘫的症状想要完全恢复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年轻的脑出血病人要比年纪大的病人更容易恢复一些。 3、脑梗死后脑出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少量多餐,以易于消化和清淡的食物为主,且以早、中餐为主,避免晚餐过饱。

适量饮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茶碱鞣酸可以吸附脂肪及 具收敛作用,减少脂肪的收。 以素食为主,宜多食豆类及其制品,不仅蛋白质含量多且质 量高。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多,还含有卵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运转。 以豆类或含硫氨基酸高的蛋白质为主,使其占总热量约15%左右,以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机会。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不的良好来源,还有利于降低体重。 限制盐分的摄入量,最好采用每日3克食盐的低盐饮食。 限制糖的摄入量,少食用精制糖及含糖类的甜品,包括点心、糖果、饮料等。 限制脂肪摄入量。患者在日常膳食中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脂肪,烹调时最好使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还要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在300毫克|日为宜,这就是说每周可以吃3个蛋黄。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治疗方法1、轻型出血性脑梗死: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调节和控制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主。 2、重型出血性脑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合并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内

学习专科-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一、概念 1.脑出血(脑溢血) 脑溢血和脑出血其实是同一个疾病,叫法不同而已,脑出血是医学上的说法,而脑溢血则是通俗说法。脑溢血,医学上称为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和糖尿病等。 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 外界因素:气候变化,临床上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情绪改变:情绪改变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包括极度的悲伤、兴奋、恐惧等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健康影响是得到世界

卫生组织公认的,长期吸烟可以使得体内血管脆性增加。而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 二、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1.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1.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1.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1.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脑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1.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2、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