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唐宏胜 一、课标要求 2003年版: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 2017年版:认识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理论(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表现。 2、核心思维(时空观念):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形势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核心方法(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教学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 4、核心能力(历史解释):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的纲领和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理性和客观评判。 5、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联系实际,关注“三农”、民生等当代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古代农民运动的特点,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学习本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危害,思考近代救亡图存的道路,认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学情分析 优势:1.知识储备: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经过初中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程度了解。2.能力储备: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归纳、自学和探究能力。 不足:史料解读能力欠缺,自学和合作探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课型 新课教学 七、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时 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新课:35分钟(兴起原因5分钟,经过8分钟,纲领15分钟,反思7分钟) 本课小结:3分钟 八、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教师机和学生机平板电脑

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辩证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 ⑴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⑵提供史料,学生通过分析和运用史料,学会“论从史出”。 ⑶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通过探究对太平天国运动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使提高合作学习和辩证的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中国农民反抗殖民者的勇气和改造社会的创造性值得学习;但也不能回避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⑵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心理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辩证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三、教学思路: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11课。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甚多,去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60周年,在社会上又激起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传统的观点受到挑战和冲击,而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网络、媒体、影视作品等对太平天国已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我来自广西南宁。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究一场开始于广西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我们要掌握些什么呢?(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是的。那么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这样一个历史概念,同学们能记住吗?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和方式看历史,也许会有不同的感觉。太平天国从兴起到失败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他只是一个初二的学生。 (呈现报案记录)一个未成年人死亡的悬案,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呈现任务和具体要求)作为刑警侦破这起遗案。 要破案我们得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要了解些什么呢?这些信息能从哪些时间段?哪些地方了解到呢?我们手中都有一份太平天国遗案的侦查记录,那是不针对特定对象进行的证据收集。现在,我们每四个同学一组,开始利用手中的材料讨论案情吧。如果你能提出一些我们没有的新证据就更好了。要注意,你的结论是什么?用什么证明这个结论?接下来,我们就分组办案吧。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doc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 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I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在严重自然灾害 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 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 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人民群众是指一 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 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 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 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织工哈格 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 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 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 加了330多万两。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 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鸦片战争后,洋布、 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T: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板书】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影响,阶级矛盾激化 (2)自然灾害严重 (3)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影响,创办拜上帝教 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比如说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排挤了中国的土布、棉布,当时民间买洋布、洋棉的十家人有九家都在买,使得商人纷纷破产,农民也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官府经常抓人,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年至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就有七十多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 师: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时势造英雄,在农民起义潮流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主流。 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9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全盛、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原因的史实。 2.简述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 3.通过对太平天国坚持14年的斗争史实的探索过程,深刻感受农民阶级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立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教师: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教师:(分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是“反封建”。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太平天国还具有反侵略性质。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是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洪秀全以及“拜上帝会”) ①思想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②组织上——形成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2)发展经过: 教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示意图,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板书) ①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②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③定都天京——同清对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现“天国”梦 ④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⑤天京事变——由盛转衰;提拔新人,颁布《资政新篇》——改变不利局面 ⑥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3)颁布制度: ①《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 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展示材料及问题)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

[教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 【单元规划】 本单元导言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本单元历史内容的基本认识。第一段指明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段指明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的特殊情况,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第二部分是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本单元的四个学习要点是四节课中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学习建议。教材从世界形势、学习实践和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提出建议。 课时安排: 的内容: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第二,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二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第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技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1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历史学科课时教案 首页 课题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时间年月日年级班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内容分析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图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后反思成功: 问题与 思考:

临 猗 三 中 课 时 教 案 附 页 备 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内容,引入第二张: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讲解新课】 一、背景(板书)【根据课本内容和播放视频“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学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3、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过渡】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多媒体显示过程】 (1)1851年1月 金田起义——兴起(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北上进军(4)定都天京(5)北伐西征 【合作探究】1: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过渡】西征胜利后太平天国就达到全盛时期紧接着发生了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令天国由盛转衰那就是 (6)、天京变乱①过程: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太平天国-导学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第一阶段:自主预习案(1课时) 第一:研读目标及重难点。(3分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目标: ①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通过情景再现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列表归纳能力。 ③通过对比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材料能力。 (2)情态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体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看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二:独立学习,完成学案。(20分钟) 【自学导航】静心、独立、快速、高效 一、萌发理想:人间天国梦(背景) 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洪个人因素: 思想来源: 二、追求理想:打造天国梦(兴起与巩固) 1. 天国辉煌--兴起与全胜 结合p54页形势示意图,通过地图归纳起义过程;定都后面临严峻的军事形势,为此采取哪些措施?分析措施的目的意义。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定都南京 --北伐西征 -- --- ---- 重建核心 ---- 2、制定纲领--巩固 ①重点突破:结合课本55与56页前后期的两个纲领分析纲领的目的、内容、如何评价两个纲 领?

太平天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宁海中学陈红 一、设计思路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下,第1个内容要求就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这个专题的第2个内容要求是辛亥革命,第3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然,这是基于革命史观的设计。革命史观有“三大革命高潮”之说,太平天国运动被认为是第一次高潮。如果按照革命史观设计这节课,“民主革命”是这节课的重要概念,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必须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农民革命的“作用与局限性”。这节课潜在的目标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铺垫,解释其胜利的原因。但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与革命史观大不一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虞和平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化历程》,从1840年说到当今,其中没有太平天国的位置。这部书已获得两项国家图书大奖,说明其学术价值已得到官方肯定。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采取了专题体例,各专题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过程,因此,并没有用同一种历史观贯穿中国近代史。 课程标准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首先就是强调“尊重历史,追求真实”,这是实施历史教育的基本前提。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因此,设计太平天国的课堂教学首先还是应考虑如何展现历史真实,既然学术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那么,中学历史也不宜遵从某一结论。如何认识农民革命的作用和局限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吧。 南京市高中使用人教版教科书。其必修1第ll课《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是原统一教材的缩写。按教科书的思路和过去的教案,轻车熟路,但是没有创意,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我自己都感觉乏味。我校是江苏省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学生的志向不仅有普通类还有艺术类,他们思想活跃,不喜欢说教。南京曾是太平天国的首都,现在保存有天王府等遗址,学生耳濡目染,对太平天国有一定的了解。要让他们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必须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带领他们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当时的历史场景;还要充分利用南京的文物古迹,把教学扩大到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域。 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展开史实为主,设计针对具体史实的问题,不做整体评价;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是这场农民运动的主角,以他的变化串联全课,展现太平天国运动。 16字诀:多讲史实,精选材料,恰当提问,少做结论。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临湘二中邹平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教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1_太平天国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 1853年马克思: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 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 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 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1862年马克思:(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 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 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点拨:马克思对中国即将到来的革命满怀激情,而对清王朝顽固、守旧、腐败 的封建专制统治深恶痛绝,并期待着世界的东方变革的来临和中华共和国的新生;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改朝换代的新尝试,清王朝与太 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这种局面是当时中国 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自主学习环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过程。 兴起: 发展: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失败: 【观点辨析环节】(同意、不同意、不完全不同意) 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 材料一马克思: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材料二1851年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中国有中国之制度, 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 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点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程度还不是很深,广大 人民更多感受到的是以增加赋税为表现的专制主义的压迫,而不是西方资本主 义直接的掠夺。 观点2: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材料一:梁发《劝世良言》“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用享天堂之真福。” 材料二:洪秀全《原道觉世训》“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凡人灵魂被这 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间凡我们兄弟姊妹所 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材料三: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地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 下同是神国天父,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点拨:《劝世良言》教人忍耐去享天堂之福,宣传的是宗教思想。而洪秀全披 着宗教的外衣,宣传的是创建地上天国的思想,实质上是农民阶级通过革命反 抗清朝专制统治的思想。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和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传教过程中形成的六个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三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的意义;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 ①通过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

太平天国教学设计(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2.难点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法):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板书:太平天国运动) 【过渡】: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通过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不难看出它与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

【范文】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防御战的概况;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后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是一个集中体现。(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这是本课内容最后的落脚点。 2.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请一两位同学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

太平天国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拜上帝教 2.金田起义及建立政权 3.北伐、西征和东征 二、《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田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拜上帝教 思考:关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课本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鸦片战争和阶级矛盾尖锐,对照课本小字"鸦片走私和银贵钱贱"现象进行讲解,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官吏的横征暴敛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客观原因。鸦片战争的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小聪颖,但1828——1843年四次参加科举不第,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后,开始信奉上帝宣传上帝,创立"拜上帝教".让学生思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呢?他的拜上帝教同西方的基督教教义是否一样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文章:《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这对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2.金田起义及建立政权 对于这段历史,可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金田起义》的有关电影材料进行讲述;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展示《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北伐、西征和东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南通市小海中学顾中华 一.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掌握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启示及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通过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创设情景、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及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异同及理解两纲领不能实行的原因;分析和论证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金田起义”的浮雕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多媒体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1)西方列强的侵略 (2)腐朽的封建统治和自然灾害的严重 (3)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和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思考2.洪秀全是通过什么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宗教形式;农民阶级局限性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兴起、发展和全盛到衰落) 让学生阅读教材,快速整理: (1)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2)初步建立政权:1851年永安建制 (3)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4)全盛:北伐、西征后(5)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6)后期防御战:江北的大营、三河镇大捷、江南大营、上海近郊、安庆、天京保卫战。(7)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思考3. 材料4: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深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天王及诸王都是世袭的。 结合材料4说明太平天国政权还是农民政权吗?出现了什么趋势?材料4和天京变乱都说明了什么? 不是。封建化趋势。农民阶级局限性。 三.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一)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的社会 2.内容:(1)土地的分配(原则: 方法: (2)产品的分配(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