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论文: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设计论文: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设计论文: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设计论文: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

遗传学在高中生物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遗传学实验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以下就几个具体实例对遗传学部分所涉及的实验分类加以解析。

一、如何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

例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杂交

解析:该类问题是以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为背景的一类考题,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一生物个体是否纯种可选用测交或自交,但对于动物个体只能用测交的方法来加以判断。连续自交能提高后代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达到纯化的目的。答案b

知识升华:检验生物个体是否纯种,常用方法是测交,但物种不同,选用的方法也会有差别。比如鉴定一批小麦种

子是否纯种,选用的简单方法是自交,而不是测交。

二、如何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例题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

性状的杂交实验.仅选取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黄色、绿色分别由a、a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b、b控制)作实验材科,进行自身基因型鉴定。这些种子籽粒饱满,长成的植株结实率高。实验一组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对部分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实验二组选择另一种实验方案,对剩余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假若你是实验二组成员,请补充完善下列方案。

解析:题目中已给出课题名称:探究f2的基因型;本题强调的是仅用f2代的黄色圆粒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所以应考虑用自交的方式来进行基因型的鉴别。有的学生用测交的方式来鉴定,超出了题目所给条件的范围;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的植物,并且是闭花传粉,无需套袋,任其自然传粉即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来确定基因型。

答案:⑴探究f2中黄色豌豆的基因型

⑵根据f2黄色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来推测亲本基因型。

⑶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授粉

①若自交后代全部为黄色圆粒豌豆,则f2黄色豌豆的

基因型为aabb。

②若自交后代出现黄圆、黄皱豌豆,并且其比例为3:1,则f2黄色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自交后代出现黄圆、绿圆豌豆,并且其比例为3:1,则f2黄色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④若自交后代出现黄圆、绿圆、黄皱、绿皱豌豆,并且其比例为9:3:3:1,则其基因型为aabb

规律:当遇到的是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若要确定其基因型,要一对一对的分析,然后将每对性状的分析结果予以综合;即在基因分离的基础上再考虑自由组合定律。在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要根据性状分离比来确定最后的基因型。

三、如何探究控制某性状的表达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是由基因决定的?

例3.某植物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生活在热带花色为红色,生活在温带花色为粉色,生活在寒带花色则为白色。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该植物花色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将生长在热带和寒带的该植物移栽到温带种植,保持其它条件。

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环境中的该植物。

正交试验设计论文Word版

燕山大学 正交试验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正交试验设计在牌照识别中的应用 学院(系):理学院 年级专业: 11经济统计 学号: 110108020005 学生姓名:吕凯旋 指导教师:孟宪云 教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4日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燕山大学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2014年11月1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摘要 摘要:车辆牌照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采集交通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车辆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在归纳了影响牌照识别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上海市虹桥路测试数据为实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光线为车辆牌照识别技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进而给出了提高车辆牌照识别正确度的建议。 关键词牌照识别;正交试验设计;影响因素;智能交通系统

Abstract Abstract:Th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ng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OED) 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mpacting LPR.Then,main factors’influence on the LPR are sorted.Based on the real sample of Hongqiao Road in Shanghai,the OED method is found feasible.Also,it concludes that light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LPR.And correspondent conclusion and advices of LPR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influencing factor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高考生物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

遗传实验专项训练 1.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1.自然界中玉米的绿色茎为稳定遗传,但在田间偶尔也会有紫色茎的玉米出现。 (1)请用绿茎玉米和紫茎玉米为材料,设计一个方案判断这一性状是否由质基因控制的, 写出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已证实这对性状为核基因A和a控制,选用绿茎纯合子玉米与紫茎玉米杂交,证明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子代表现型,则绿为显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②若子代表现型全为紫色,则绿为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③若子代既有绿茎又有紫茎,则紫色为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 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判定 3.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 果蝇。请利用实验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 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4.常染色遗传和伴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4.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形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 1).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遗传学实验设计

④红:绿=1∶0 (2分)厚:薄=3∶1 (2分)(注:只有比例,没有性状不得分) 例题2: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3、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是否符合测交与自交的特殊比例、单倍体育种、花粉鉴定

结果结论:若符合,则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不符合,则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例题: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正常肢对短肢、后胸正常对后胸变形、红眼对白眼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Ⅱ、Ⅲ这3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2)果蝇性状中的残翅、短肢、后胸变形、白眼是由于导致的。 (3)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能根据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基因型和表现型)。 (4)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基因性和表现性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 答案: 4、确定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测交:甲×乙→全甲(纯合)甲×乙→有乙(杂合) 自交:甲→全甲(纯合)甲→有乙(杂合) 例题1: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例题2:猫的长尾和短尾是受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一只短尾雌猫的父本也是短尾型,但它的母本和同胞中的雌雄个体却是长尾型。 (1)这只猫的父本基因型为______;母本基因型为______。 (2)这只短尾雌猫的基因型与其父本基因型______。 (3)若用回交法判断出尾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你采用的交配组合为______。如果回交后代有性状分离,______为显性;如果回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则______为显性。 答案:(1)dd或Dd Dd或dd (2)相同 (3)该短尾雌猫与父本回交短尾长尾 5、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知识讲解——遗传实验设计

高考总复习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考纲要求】 1.掌握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 2.体会遗传实验设计的中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原则 【考点梳理】 考点一、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的实验设计: 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为例,写出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1)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结果 F1代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2)让 F1自交,结果 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 :1 ; (3)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等量的两种配子; (4)验证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即用隐性个体与F1杂交; (5)预期结果:后代出现显隐性两种性状,比例为1 :1 。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意义是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来反映 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实施实验方案,得到的_ 实验结果 _与__预期结果相符,由此得出结论: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 2.与孟德尔遗传学研究实验设计的类似题目 (1)这道题目,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以用测交方案。 科学家从某植物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此题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用测交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非高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 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或测交方案: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 (若采用自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若采用测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如果实验结果与__预期结果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确此株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为:基因突变或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然后再设计实验研究其出现的原因。 方案一: 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如果子二代为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2.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3.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4.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5.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6.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7.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三、简答。 1.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2.科技论文是政府或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据。 3.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核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技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4.4.科技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标志着某个部门、单位、企业的研究水平越高,也是其科技工作成效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 2.试比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写作格式和风格方面的异同。 答: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一般包括8个部分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关键词、摘要)主题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②风格客观朴素在学术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单独性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⑵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高中生物必修二专题-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基本思路:Aa为显性。 方法:先自交后杂交或者先杂交后自交 例题: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2、确定某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方法:①测交法。前提是知道显隐性 ②自交法。看自交后代是否有形状分离,前提是该种生物能自交。 ③单倍体法或单倍体加倍后的纯合二倍体法。 ④花粉鉴定法。前提是实验原理给出不同花粉用同种试剂染色后颜色不同。 例题: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且有一定的分离比,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例题: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1)黑色的雄牛是否为纯种,如何鉴定? (2)抗病小麦是否纯种、最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什么? (3)如何用一只雄性白猴尽快地繁殖出更多白猴?(4)杂交育种的操作步骤? (5)单倍体的操作步骤 (6)设计多群果蝇基因型的鉴定方案 (7)设计多群兔子基因型的鉴定方案 (8)利用伴性基因培育后代可定雌雄的幼苗的方案生物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遗传类实验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切更能体现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遗传类实验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显隐性的判断 1 理论依据 (1)已知个体是纯合时,将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2)不知个体是纯合时,应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交配或自交(动物),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2 典例分析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已知小果实为纯合子,根据不同性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即可。 答案: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性状,大果实为隐性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性状,小果实为隐性性状。 巩固练习1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生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09 生物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人类是随机婚配的群体,其性状表现反映出群体的遗传组成。从群体性状遗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期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1.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不同群体同 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 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 3.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 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 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 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 群体(P,H,Q)交配是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P=p2 H=2pq Q=q2 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就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4.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1) 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一对基因所决 定。 (2) 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二对或二对以 上的基因所决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但控制血型的基因则有三种:I A、I B及

i,其中I A和I B分别对i为显性。 表1 ABO血型遗传特征 Table 1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BO blood group 表型基因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天然抗体 A B AB O I A I A,I A i I B I B,I B i I B I B ii A B A、B — (β)抗B (α)抗A — 抗A(α)或B(β) 由于A抗原只能和抗A结合,B抗原只能和抗B结合,因此,可以利用已知的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未知血型,两种标准血清内所含每一种抗体将凝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因此,一种血液其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者为B型,在B型血清中凝集者为A型,在两种标准血清中都凝集者为AB型,在两种标准血清中都不凝集者为O型。 三、实验内容 1.人类ABO血型检测 (1)取一清洁载玻片,划两个方格,分别标记A、B,用吸管吸取A和B型标准血清各一滴,滴入相应方格内。 (2)采血:用70%乙醇溶液棉球消毒受试者的耳垂或指端,待乙醇溶液干后,用无菌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吸管吸1~2滴血放入盛有0.3~0.5ml生理盐水的塑料离心管中,用吸管轻轻吹打成约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3)在玻片的每一方格内分别滴1滴制好的红细胞悬液(注意滴管不要触及标准血清),然后立即用牙签或小玻棒分别搅拌液体,使血球和标准血清充分混匀。 (4)观察:在室温下每隔数分钟表轻轻晃动玻片几次,以加速凝集,等5-10min 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若混匀的血清由混浊变为透明,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颗粒,则表明无凝集现象,若观察不清可用显微的低倍镜下观察;若室温过高,可将玻片放于加有湿棉花的培养皿中以防干涸;室温过低将玻片置于37℃恒温箱中,以促其凝集。 (5)根据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血型。 实验时应注意:①标准血清必须有效;②红细胞悬液不宜过浓或过稀;③时

试验设计作业论文1

应用数学0801 080705015 赵宏晨 双因素优选法的实际试验中的应用举例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某产品的质量受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已知温度范围为:20~100摄氏度,时间范围为:30~160分钟,试选用一种双因素优选法进行优选,并简单说明可能的优选过程。假设产品质量是时间和温度的单峰函数。 第二部分: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受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决定使用旋升法来求得产品质量最优时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固定一个因素时采用0.618单因素法搜索最优。 第三部分:问题解决。 1. 时间的优选。 20100x ≤≤℃℃,30min 160min y ≤≤,固定温度1x =60℃。用单因素优选时间,决定采用0.618法,即选取1300.618(16030)110.34min y =+?-=,即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60℃,110.34min ),得到产品质量1111(,)z f x y =,再在1y 的对称点2y ,即2300.382(16030)79.66min y =+?-=,则1212(,)z f x y =。 比较11z 与12z 的质量,如果1112z z >,则去掉反应时间30~79.66min ,只考虑79.66~160min 的那一段区间。如图: 若1211z z >,则去掉110.34~160min ,只考虑30~110.34min 那一段区间。如此循

环试验,直到找到一个时间y,假设在120min处达到最优,进入下一因素的优选。 2.温度的优选。 固定时间120min,用单因素0.618法优选最佳反应温度。步骤与1相同,假设在温度70℃时达到最优,记录下此时产品质量的数据,并且去掉20~ ℃60℃的部分,若最佳温度落在20~ ℃℃的部分。 ℃60℃范围内,就去掉60~100 3.在温度优选下的时间优选。 固定温度70℃,对时间进行单因素优选,假设得到的最优时间110min,记录下产品的质量并且去掉120min上半部分; 4.优选的循环。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 x y使产品质量最优。 (,) 优选过程如图所示:

衡中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20/3/18 一、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 (1)自交:让某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2)测交: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交配,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3)花粉离体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如果植株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纯合体。若有两种以上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1. 现有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经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雄果蝇可以供实验使用。(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代关系判断的实验设计 基本思路:先做亲子假设,再做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专业2012级网络工程 学生姓名孙贵凡 学号201210420136 指导教师潘声旺职称副教授

成绩 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姓名孙贵凡学号:201210420136 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列举典型实例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多因素优化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方法以对目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其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使用。其对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应用。关键字:优化实验设计; 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 正交设计; 回归分析方法 1 引言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界中大多数公式定理是由试验反复验证而推导出来的。只有经得起试验验证的定理规律才具有普遍实用性。而科学的试验设计是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既能减少试验次数,又能缩短试验周期,从而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就必然涉及到数据处理,也只有对试验得出的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水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过程加上严谨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使水处理原理,内在规律性被很好的发现,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1. 论文所围绕的目标和假设 研究的目标就是实验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是想来做什么以及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要正确的识别问题和陈述问题,这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的阅读文献综述等方法来获得我们所要提出的问题。需要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且对这个具体的问题提出假设。如水处理中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有一个适宜的PH值范围。

(完整版)2018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8/3/18 一、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 (1)自交:让某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2)测交: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交配,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3)花粉离体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如果植株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纯合体。若有两种以上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1. 现有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经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雄果蝇可以供实验使用。(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代关系判断的实验设计 基本思路:先做亲子假设,再做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

高考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总结(内部资料)

高考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总结(内部资料) 一、显隐性(完全显性)的判断(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基本思路是依据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进行判断。以下野生型(或自然种群)指显性中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 1.若已知亲本皆为纯合体:杂交法(定义法) 2.若已知亲本是野生型(或自然种群): 性状分离法:选取具有相同性状的多对亲本杂交,看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 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无则亲本为隐性性状。 3.若已知亲本是野生型:可选取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中比例大的 性状是显性性状。 4.若亲本未知类型 植物:方案一:杂交 分别自交 若后代只表现甲(或乙)性状,则甲(或乙)为显性 若后代甲、乙性状均出现,再分别自交,若甲(或乙)出现性状分 离则甲(或乙)为显性 方案二:分别自交 杂交 若甲(或乙)出现性状分离则甲(或乙)为显性 若甲、乙均未出现性状分离,再杂交,若后代为甲(乙)性状则甲 (乙)为显性 动物:将上述分别自交换为同性状的多对个体杂交。 注意:上述方法主要针对常染色体遗传,若是X 染色体则用下面方法。 5. X 染色体 ⑴亲本皆为纯合体:选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个体交配。 ⑵亲本是野生型(或自然种群):选多对多对(或一雄多雌)具有相对性状的 雌雄个体交配。 二、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判断(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假设待测个体为甲(显性) ,乙为隐性 1.测交:(动物或植物)将待测显性个体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1:1,则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为纯合子。 甲×乙→全甲(纯合) 甲×乙→甲:乙=1:1(杂合) 2.自交:(植物、尤其是两性花) 将待测显性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则为杂合子。 3.杂交:(动物)待测个体甲×多个同性状个体(结果同上) 4.单倍体育种:针对植物 三、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变异仅由环境引起还是环 境引起基因变化导致)的实验探究 总的思路:探究变异是否遗传,实质是探究变异个体的遗传物质或基因型是否改变, 也就是要检测变异个体的基因型。一般要看其后代的情况,如果是遗传 甲×乙→甲 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甲×乙→乙 乙为显性甲为隐性

实验设计论文

第四届“探密生命”实验设计大赛 课 题:纳米材料介导的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 负责人:王 璞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组 员:杜 爽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武梦菲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柳善达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崔 桐 生物科学类 2010级

一、实验基本构思 (一)实验背景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肿瘤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近20年来,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我国的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所以,如何走出肿瘤治疗的瓶颈,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制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有三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基因治疗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热点,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案之一。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正常的遗传物质导入病人的体细胞并使之表达,产生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直接应对造成疫病的本质——损伤的基因,而不是解决由损伤基因造成的疾病症状,因而有可能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治疗。而介导目的基因的载体一直是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中最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纳米材料自被发现之初就一直备受青睐,近年来将纳米材料分散于聚合物中以提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也日益活跃,并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 (二)实验意义 随着人们对p53基因与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对纳米材料性能作用的不断发现,利用纳米材料介导p53基因及其相关因子对肿瘤的预防、治疗将更加有针对性,对人类攻克肿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然而纳米材料作为基因介导的载体虽具有发展前景,但目前仍有许多未知问题尚待解决。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初步验证纳米材料作为载体介导目的基因(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可有效表达。并通过实验中相关量的对比设置,对纳米材料运用有更一步的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目的 1、验证所选纳米材料能否与目的基因结合实现复合——转染的过程,并分析各溶液条件对复合率、 转染率的影响。 2、选取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入,并观察目的基因表达部位与数量。 3、设计实验证明目的基因正常表达。 4、观察肿瘤细胞的各项指标,研究肿瘤细胞转染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5、整理分析,并与预期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题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窄, 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判定 3.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 实验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 例1 : 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法与测交法。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定。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B X B和X B X 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采用测交法,可选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3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一、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2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一旦出现不同性状(除了基因突变),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隐性。 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知识载体,一方面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样就能分辨出显隐性了,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也就是相当于“无中生有”),与两亲本相同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