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轮机回转机构故障分析及处理

合集下载

浅析斗轮机回转轴承故障诊断

浅析斗轮机回转轴承故障诊断

技术Special TechnologyI G I T C W 专题92DIGITCW2021.011 斗轮机及回转机构简介1.1 斗轮机基本构造由斗轮机构、上部金属结构、悬臂胶带机、主机梯子平台、主机俯仰液压装置、门座、支承铰座、转盘、中部料斗、回转机构、行走机构、集中润滑系统、动力电缆卷筒装置、控制电缆卷筒装置、尾车、尾车梯子平台、电气系统、司机室、配重组、基础布置及载荷等组成。

1.2 斗轮机回转机构工作原理回转机构主要由回转驱动装置、三排列滚柱式回转轴承、座圈、法兰、齿轮、齿轮罩、紧固件等组成。

回转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限矩联轴器、机座、罩子等组成。

回转机构安装在门座和转盘之间。

下座圈下部固定在门座上,下座圈上部与带外齿的三排列滚柱式回转轴承外圈相联;上座圈上部支撑转盘,上座圈下部与三排列滚柱式回转轴承内圈相联。

回转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转盘后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三排列滚柱式回转轴承的外齿相啮合,通过电动机的动力传动,实现转盘相对于门座的回转。

进而完成主机的回转功能。

在斗轮机日常使用过程中,回转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回转轴承则为最核心部件。

如其出现问题,检修难度大、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检修时间长,影响设备及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金额较大,经济损失严重。

所以,斗轮机回转轴承的故障诊断在实际生产中变动尤为重要。

2 轴承的常见失效形式2.1 接触疲劳失效材料在其工作界面上长期有应力作用而导致的失效称为接触疲劳失效,这往往会导致材料的剥落。

剥落一般情况下是由其界面上疲劳裂纹慢慢引起的,从最大应力处开始到工作界面会产生不同的剥落形态。

其根据形态分成点蚀和层状剥落。

如果任其发展和扩大,最终会导致深层剥落,这是此类失效形式的源头。

2.2 磨损失效工作界面上长期地摩擦和磨损而引起的失效形式称为磨损失效,长期的磨损会带来轴承精度不准确,尺寸变化等一系列后果,最终导致零件无法使用。

试论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试论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试论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1. 引言门式斗轮机是一种常见的物料搬运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和港口等领域。

斗轮回转机构作为门式斗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回转斗轮以实现物料装卸的任务。

然而,斗轮回转机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门式斗轮机的斗轮回转机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2. 斗轮回转机构的工作原理斗轮回转机构主要由电机驱动装置、减速器、回转传动装置和斗轮组成。

电机驱动装置为斗轮提供动力,减速器将电机的高速运动转化为适合斗轮回转的低速运动,回转传动装置将减速器输出的转速通过传动链传递给斗轮。

斗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回转,完成物料装卸的任务。

3. 斗轮回转机构故障分析3.1 电机故障电机故障是斗轮回转机构常见的故障之一。

可能的故障原因包括电机绕组短路、断路、绝缘老化等。

电机故障会导致斗轮无法正常回转或者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

3.2 减速器故障减速器作为斗轮回转机构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将电机高速运动转化为适合斗轮回转的低速运动的任务。

减速器故障可能包括齿轮磨损、轴承损坏等。

减速器故障会导致斗轮回转速度不稳定,甚至无法回转。

3.3 回转传动装置故障回转传动装置将减速器输出的转速通过传动链传递给斗轮。

回转传动装置故障可能包括链条断裂、链轮磨损等。

回转传动装置故障会导致斗轮回转不稳定,甚至无法回转。

3.4 斗轮故障斗轮作为门式斗轮机的关键部分,承担着物料装卸的任务。

斗轮故障可能包括轮胎磨损、轮毂断裂等。

斗轮故障会导致物料装卸效果不佳,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4. 解决措施4.1 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防止斗轮回转机构故障的发生,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包括检查电机的工作状态,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检查减速器的齿轮和轴承情况,如有磨损及时更换;检查回转传动装置的链条和链轮状况,如有断裂或磨损应及时维修;检查斗轮的轮胎和轮毂情况,如有磨损或断裂必须更换。

浅析斗轮机回转机构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浅析斗轮机回转机构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浅析斗轮机回转机构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发布时间:2022-09-26T07:07:47.215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第10期作者:黄磊[导读] 斗轮机作为工厂重要的取料机械,还可以称之为斗轮堆取料机,其在各个生产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黄磊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斗轮机作为工厂重要的取料机械,还可以称之为斗轮堆取料机,其在各个生产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快速完成物料搬运,降低人工成本是工厂的取料机械。

一旦斗轮机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将会造成生产运行无法继续开展,进而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关键词:斗轮机回转机构;下定位圈撕裂;机构改造前言:由于斗轮机担负着向发电机组提供燃料的关键任务,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影响燃料的正常供应,就此,要及时高效的处理斗轮机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保证斗轮机的正常使用,才可以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故障原因分析1.1 齿轮材质是否合格通过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斗轮机回转大轴承材质通常是50Mn,而回转减速机输出小齿轮的材质为40Cr。

当齿轮出现变形或者断齿缺陷等问题之后,我们需要与金属检验人员对断口形状及材质实行金属光谱分析,金属材料的内部金相组织机构均匀,且元素成分达到规定要求,并且断口位置不存在气泡以及沙眼等制造缺陷,齿轮材质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1.2 回转大轴承损坏三期两台机组已经投入生产十年,斗轮机回转大轴承已经服役十年,这期间并没有进行过大修,运行周期也比较长。

除此之外,由于回转大轴承结构十分复杂,因此现场进行拆卸难度大,从外观上来看,不能检查出内部滚动的磨损情况,然而从外部可以检查到轴承的橡胶密封圈老化程度,轴承内部进入煤粉的可能性很大。

就此可以看出回转大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就是齿轮损坏原因导致的。

1.3 回转机构超载运转使用斗轮机取煤的过程汇总,如果回转机构出现频繁超载的情况,将会造成回转齿轮受力太大进而损坏。

斗轮机故障分析与处理

斗轮机故障分析与处理

斗轮机故障分析与处理一、斗轮机行走变频器故障分析与处理斗轮机行走变频器型号为SIEMENS MICROMASTER 440、75KW,同时带型号为YZ160M-4、11kW行走电机6台。

斗轮机行走过程中变频器操作面板显示A0910(直流回路最大电压Vdc-max控制器未激活)与A0911(直流回路最大电压Vdc-max控制器已激活)两个报警。

1)、引起上述故障的可能原因为控制器不能把直流回路电压(r0026)保持在(P2172)规定的范围内,如果电动机由负载带动旋转,使电动机处于再生制动方式下运行,或在斜波下降时,如果负载的惯量特别大,就可能出现此报警信号。

2)、检查变频器参数设置是否异常。

经与运行正常的A斗轮机同型号变频器参数对照,均无一异常。

3)、检查变频器、电动机及电缆绝缘是否良好。

检查接触器及二次回路接线及动作是否良好。

经检查均无异常,接触器动作一致。

4)、检查行走抱闸调节是否过紧、过松或不一致。

经过重新调整后,报警出现频次有所下降,基本都出现在频率上升过程中。

有一次在上升到1.3Hz、645V、25A时变频器停止不动,上位机发变频器故障信号,就地复位不起作用,只能将变频器上口电源断掉后才能消除。

5)、检查夹轨器动作是否正常,经检查,左右夹轨器均有操作不灵活、打开不到位现象,处理后运行,变频器仍然报上述故障代码。

6)、将P1237(动力制动)由0改为4,将P1240(直流电压控制器的组态)由1改为0,即将制动方式由直流制动改为制动电阻制动,通过空载及上煤试运后,变频器不再出现故障信号。

斗轮机投入正常运行。

通过分析,出现上述故障的原因有三:1、行走抱闸调节不致,导致在行走频率上升阶段,有过流现象。

或在停车时抱闸未夹紧,使电动机处于再生制动方式下运行,导致故障。

2、夹轨器动作不灵活,打开不到位,再由于斗轮机行车轨道不一致,致使行车受阻,导致过流。

3、变频器制动方式调整不当,前期一直用直流制动,由于斗轮机工况的改变,变频器制动方式未及时调整,经改为制动电阻制动方式后,效果显著。

试论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试论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试论门式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门式斗轮机在煤场中的任务是进行原煤的混煤和取煤。

在煤场中,斗轮机进行取煤时,主要采纳斗轮回转机构。

对斗轮机斗轮机构常消失的故障进行分析,讨论其斗轮机构的结构和组成,依据故障缘由在相关技术上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煤场的生产效率。

门式斗轮机在煤场中的任务是进行原煤的混煤和取煤。

在煤场中,斗轮机进行取煤时,主要通过斗轮回转实现取料。

在使用过程中,斗轮回转机构若是发生故障,取煤就无法进行,从而影响煤场生产效率。

现就斗轮回转机构常发生的故障做出分析,找到故障发生的缘由,并实行相关措施,进行技术方面的改变,以提高煤场的生产效率。

斗轮回转机构简介斗轮回转机构的主要组成结构有:滚轮圈、取料斗、斗轮回转驱动装置、导辊组、落料斗、圆弧板、小车支架等。

1.1.斗轮回转驱动装置斗轮驱动装置是有销轮、轴承座、行星齿轮减速器、液力偶合器以及电动机组成,斗轮回转驱动装置采纳双驱动,双驱动是指滚轮两侧能够同时驱动。

滚轮的受力在双驱动的作用下得到改善,并且该驱动装置便于斗轮卸料。

1.2.导辊组、滚轮圈及斗子导辊组、滚轮圈及斗子是斗轮回转机构中的重要组成,在斗轮回转装置的驱动下,滚轮圈根据肯定的圆周轨道运作,圆周轨道是由导辊组所确定的,斗子固定在滚轮圈上,这样的圆周运动使斗子能够进行物料挖取。

三个相同的辊圈经螺栓和连接板固定,组成滚轮圈。

滚轮圈上布有九个斗子,总共有四组导辊组,辊圈四周布有这四组导辊组,以支撑辊圈,导辊组的布置可起到稳定辊圈运动的作用。

1.3.落料斗与圆弧板:是附属构件,但在完成取料功能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二者的密封性直接影响到撒料状况。

常见的斗轮回转机构故障及缘由分析2.1.斗轮回转驱动装置的故障分析在斗轮回装驱动装置中,常发生的故障是轴承屡遭损坏,损坏频率颇高,轴承座内轴承发生故障,使得煤场取料过程常消失中断。

轴承与轴承座是一体性的结构装置,损坏后因拆分不易,造成修理困难,这便导致了轴承一旦发生损坏,就消失长时间停工,从而造成严峻的经济损失。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及技术改造分析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及技术改造分析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及技术改造分析【摘要】斗轮机是一些工厂等取料所用的主要机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就会给使用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以MDQ900/1200*50型式斗轮机为例,分析其回转机构结构与组成,并分析每一个结构中的常见故障,分析出现此类故障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改造措施。

【关键词】斗轮机;回转机构;常见故障;技术改造斗轮机全称为斗轮堆取料机,一般是用于煤矿、砂石厂、发电站等地,用来取料、混料。

在煤矿中,斗轮机负责原煤进场混煤以及取煤入仓任务,如果其在运行中发生故障,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从而对使用斗轮机的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来说,斗轮机回转机构中常见故障主要集中在回转驱动装置、导辊组以及滚轮圈装置上。

1、斗轮回转机构常见的故障构成MDQ900/1200*50型式斗轮机的装置保罗滚轮圈、导辊组、斗轮小车行走装置、斗子、平台栏杆等,下面分别介绍其结构以及常出现的故障和原因。

1.1斗轮机回转驱动装置以及其常见故障、原因斗轮机的驱动装置是承担斗轮机正常运行的动力,它是由轴承座、行星齿轮减速机、液力耦合器、电动机、销轮等组成,在斗轮机的两侧安装这些装置,可以实现对两侧的同时驱动,利用这种驱动方式,大大改善了滚轮的受力条件,对于斗轮机的卸料有极大的帮助。

在斗轮机运行过程中,驱动装置常见的故障主要机偶中在轴承座中轴承的损坏上,并且这种故障发生的频率很快,大约其正常运行100个小时,就会出现一次轴承故障。

由于这一故障,使得斗轮机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由于斗轮机的轴承座是一体的,所以在检修过程中不能将座体进行拆分,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往进行驱动故障的检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对轴承座分解检查中发现了造成轴承损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轴承座周围有许多取料过程中扬起的煤粉堆积,这些煤粉会随着斗轮机的抖动作用慢慢的进入轴承座间隙中,这样就加快了对轴承的磨损。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及技术改造研究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及技术改造研究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及技术改造研究斗轮机在工厂取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故障,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文章主要阐述了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并分析了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改造,旨在减少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的故障发生。

标签:斗轮机;故障;技术改造引言斗轮机是工厂的取料机械,也叫斗轮堆取料机,在发电厂、砂石厂以及煤矿厂中非常常见,主要用來取料和混料。

如果斗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会导致生产运行过程不能继续进行,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是由回转驱动装置、滚轮圈和导辊组等组成,每一个部位在运行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故障。

1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的常见故障及原因1.1 斗轮机驱动装置的常见故障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驱动装置是整个斗轮机的动力来源,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整个斗轮机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斗轮机的驱动装置是由电动机、耦合器、圆柱齿轮减速机和链轮组成,传动装置采用链轮、链条外传动,所以在传动过程中,传输的木块和石块等很容易掉进链轮和链条之间,导致斗轮机构发生超载。

斗轮机的两侧都会安装电动机、耦合器和减速器等装置,实现驱动装置的两侧同时驱动,从而为整个系统提供更大的动力,使整个系统的受力条件得到改善。

斗轮机在运行的过程中,驱动装置发生的故障主要为轴承座中轴承的损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故障,机械运行100个小时就会出现一次轴承座中轴承损坏障碍。

轴承座中轴承损坏的原因主要是在斗轮机运行过程中,在取料过程中,轴承座周围会堆积很多料,例如煤粉、砂石等,斗轮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这些堆积的残料就会在斗轮机的抖动作用下进入到轴承座间隙,最终使轴承受到损坏。

轴承结构内部如果有残料进入,导辊组轴承就会与取料进行摩擦,而通过经常性的摩擦和长期的摩擦就会对轴承结构进行损坏。

1.2 斗轮机滚轮圈的常见故障斗轮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滚轮圈也常常发生故障,故障发生的部位一般在滚轮圈的接口处,连接滚轮圈的螺丝容易发生断裂和松动,一般是由于滚轮圈振动过程造成的。

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故障诊断分析

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故障诊断分析

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故障诊断分析摘要:斗轮取料机是煤炭等散货运输装卸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重要生产设备,主要用途是从堆场取物料。

斗轮取料机主要由斗轮机构、悬臂梁、门座架、配重臂、俯仰钢结构、俯仰装置、回转钢结构、回转装置、走行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回转支承主要用以支撑斗轮取料机的上部结构,是斗轮取料机回转工作的关键部件。

在斗轮取料机的内部结构中,回转支承占有很大一部分面积,因其体积较大并且位于斗轮取料机上下结合部,在工作过程中故障率较高。

对于斗轮取料机来说,回转支承一旦发生故障,整台设备只能停止运行,从而影响到堆场整个取料流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要分析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运转的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并研究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回转支承突发故障造成斗轮取料机非正常停机。

关键词: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故障诊断回转支承是斗轮取料机的关键组成部分,回转支承的良好运转直接决定了斗轮取料机的工作效率,它的设备性能和部件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了取料机的运行和安全生产,一旦回转支承发生故障,会对使用单位的生产进程产生很大影响,还会产生维修的额外经济投入。

因此,要在分析回转支承故障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并建立严格的管控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测诊断,确保斗轮取料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1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主要故障斗轮取料机回转支承常见故障可归纳为两个大类,一类属于设计、制造、安装不当造成的“先天缺陷”;另一类是投产后因操作、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后天问题”,“后天问题”导致的故障占较大的比例。

“先天缺陷”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畴,下面介绍一下“后天因素”造成的故障类型及原因。

(1)在回转支承磨合期内润滑状态不良,频繁满负荷工作,造成滚道和滚动体运动副磨合程度较差,具体表现在出现早期的过度磨损和疲劳点蚀。

(2)疲劳类型故障是回转支承失效的常见故障。

当滚动体和滚道在受到载荷作用时,同时又处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在这种交变载荷作用下,其内部微裂纹逐渐扩展到表面,形成片状剥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轮机回转机构故障分析及处理
摘要斗轮机回转机构连续出现多次故障,通过对回转轴承及大小齿轮间隙进行检测分析,制定方案更换损坏件,重新调整小齿轮中心位置后防止了故障发生。

关键词斗轮机;回转机构;大小齿轮;传动轴;中心;间隙;调整
公司斗轮堆取料机型号为DQ500/1000·30,1994年投产,该机具有堆料、取料、取料通过、取料折返等多种功能。

回转机构位于门座与门柱之间的转盘上,由液压马达、蜗轮减速机、传动轴套、回转轴承组成。

回转轴承支承由上、下座圈、轴承本体组成,上座圈与转盘焊接,下座圈与门座焊于一体,上、下座圈用螺栓分别与轴承内外两环联接转盘,回转速度由液压系统调节,实现无级调速。

由于斗轮机长期堆取料工作,2005年6月解体检查发现轴承滚柱平均磨损值在0.5 mm左右,上下轴承滚道两处磨损相当严重,其余多处有轻微的磨损痕迹,大齿轮有轻微磨损及变形现象。

为了不影响斗轮机安全稳定运行,2006年10月份委托厂家将回转轴承进行了更换。

1 回转轴承更换后出现的问题
斗轮机回转轴承更换投运后回转机构多次出现传动轴套上、下固定座法兰脱焊,造成大、小齿轮错位。

故障发生后立即进行了检修,将上下固定座法兰底板重新找正处理,安装调整大小齿轮啮合间隙:齿顶间隙8 mm,齿侧间隙1.5 mm。

对斗轮机进行回转试运,用红丹粉检测接触斑点,发现接触面在20%左右,局部几乎为点接触且啮合磨损成波浪形,没有规律性。

2 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检修调整后所产生的现象,专业组织技术人员对回转机构相关部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2.1 大小齿轮啮合间隙测量
运转回转机构,在大齿轮上均匀分四个点,用塞尺分别测量大小齿轮齿侧间隙和齿顶间隙,四个位置测量得出的数据完全不同,最小处齿侧间隙0.7 mm,齿顶间隙4.8;最大处齿侧间隙2.3 mm,齿顶间隙
9.5 mm,各点的间隙偏差较大,说明大小齿轮在运转过程中两齿轮的中心距发生了变化,小齿轮安装位置存在偏差。

2.2 对回转大轴承内、外滚圈同心度的测量
将百分表置于轴承外齿圈端面上,表针指向内圈外侧面,检取轴承内外圈在
转动时的径向变化值,在轴承上等分8个检测点,并作出标记,每转45°角测得一组数据,然后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轴承内圈与外圈在运转过程发生径向位移最大3.3 mm,轴承内、外滚圈明显不
同心。

2.3 检测传动轴锥面与小齿轮内锥孔配合间隙
用塞尺分别测量齿轮孔与轴上、下配合间隙:上端面齿轮孔与轴配合处用0.01 mm塞尺可以塞入,下端面齿轮孔与轴配合处用0.5 mm塞尺可沿圆周方向塞入200 mm。

解体小齿轮,发现传动轴锥面两键槽中的其中一个键槽磨损严重,已无法使用,两个平键存在不同程度磨损。

2.4 回转驱动轴径向弯曲跳动检查
拆除小齿轮,使传动轴处于不带负荷状态,将百分表座置于传动轴套端盖上,表针指向轴上部的直面上,正反各转动数周,表针读数为1.08 mm;表针指向轴最下部锥面,正反各转动数周,表针读数为
2.5 mm,轴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弯曲现象。

根据以上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传动轴套上下固定座法兰位置发生了变化,轴承内圈与外圈中心不正,造成运转过程中两齿轮的中心距变化大,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时两节圆无法相切,导致小齿轮中心不正,需重新找正。

2)传动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下部锥面处发生扭曲变形,存在
1.08 mm的弯曲,应更换新轴。

3)传动轴锥面键槽损坏,小齿轮内锥孔与传动轴锥面配合不紧,间隙较大。

3 处理方法及过程
根据得出的结论,专业制定了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1)逐一拆除油马达、蜗轮减速机,解开小齿轮,解体更换磨损件及变形的传动轴,调整轴承间隙在0.2 mm~0.3 mm间,按要求加润滑油后组装好。

2)解体涡轮减速机,检查更换损坏件,调整蜗杆两端的轴承间隙应在0.15 mm~0.30 mm间,蜗轮轴承间隙应在0.10 mm~0.2 mm间。

用千分表测量蜗轮、蜗杆轮齿间的侧隙符合0.38 mm~0.53 mm,齿顶间隙应符合0.44 mm~0.66 mm;检测调整蜗轮、蜗杆的接触斑点按齿高和齿长方向均不得小于55%。

调整完后按
工艺要求组装减速机,加润滑油后用专用工具转动蜗杆,减速机应运转应平稳、连续、无卡阻现象。

3)松开回转大轴承上、下座圈连接螺栓,然后人工拉动悬臂架,反复转动轴承使内外圈回到同心位置,对称均匀地紧固连接螺栓,预紧力为螺栓屈服极限的60%~70%。

4)割除传动轴套上、下固定座法兰并清理底座焊疤,将传动轴套吊装到上、下固定座内,用千斤顶将小齿轮与传动轴进行装配,使轴的锥面与小齿轮内锥孔配合紧固。

5)重新确定小齿轮安装位置,将上下固定座法兰处于活动状态,在大小齿轮上下齿面间各垫δ0.8 mm的铜片,在小齿轮齿上下各装设一个千斤顶对准大齿轮方向均匀施加作用力,缓慢进行直至将大小齿面两侧铜片压死,将上、下固定座法兰点焊,取出铜片测量大小齿轮啮合间隙:齿侧间隙为1.7 mm,齿顶间隙为6.25 mm。

人工拉动悬臂架旋转180°,再次测量大小齿轮啮合间隙:齿侧间隙为1.68 mm,齿顶间隙为6.25 mm,符合技术要求,将上、下固定座法兰焊牢。

6)将蜗轮减速器吊装到安装位置进行找正,要求蜗轮轴与传动轴的径向偏差小于0.5 mm,对称均匀拧紧地脚螺栓。

吊装液压马达,装好各部油管接头。

7)在大小齿轮的齿面薄薄涂上一层红丹粉,组织斗轮机回转试运,观察大小齿轮啮合时接触面积在齿高方向约为40%左右,齿长方向约为60%左右,回转机构运行平稳,无异常响声和卡涩现象,符合技术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斗轮机回转机构的检测,对设备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找到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制定方案实施。

目前斗轮机回转机构运行稳定,大小齿轮啮合情况符合要求,未发生异常现象,为斗轮机回转机构检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检修水平。

参考文献
[1]燃料设备检修技术[M].水利电力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