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比空难案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1、特内里费空难——史上最大空难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也就是今日的「北特内里费机场」,自宽机身喷气式飞机投入运行以来,航空界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随着巨大的撞击声,荷兰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的两架波音747客机就在机场跑道上相撞了,当消防员赶到事故现场时,发现一架飞机起火了,不过幸好火势没还那么凶猛;而另一架飞机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显然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2.洛克比空难——史上最着名的空难之一洛克比空难发生于1988年12月21日。
当日,泛美航空103号班机执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底特律航线。
它成为恐怖袭击目标,飞机在苏格兰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罹难。
这次炸弹袭击被视为一次对美国象征的袭击,是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前最严重的恐怖活动。
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营运,该公司在空难发生的三年之后宣告破产。
3.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型,飞机编号JA8119。
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从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520人罹难,包括宝冢剧团着名演员北原遥子,名歌星坂本九。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此次空难事件是世界上牵涉到单一架次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
4.乌柏林根空难难以想象的空中相撞,两架飞机在平流层结结实实的撞在一起。
俄罗斯巴什克利安航空第2937次班机,是一架图154型客机,原计划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飞往西班牙的巴塞罗纳。
DHL快递公司第611次航班,是一架波音757-200SF型货机,原航线是从巴林国际机场经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国际机场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两架飞机于当地时间(UTC)2002年7月1日晚上21时35分在德国南部康士坦茨湖畔邻瑞士的城市乌伯林根附近的半空中相撞。
洛克比空难事故的影响是什么 洛克比空难纪念碑设立在什么地方

洛克比空难事故的影响是什么洛克比空难纪念碑设立在什么地方本文导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泛美航空出现在新闻里还是因为那场著名的洛克比空难。
这场由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策划的恐怖袭击,直接成为压垮泛美航空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1年12月4日,由于大量国际航线长期入不敷出,国内航线毫无起色,再加上巨额空难赔款和海湾战争的影响,泛美航空终于关门歇业。
作为美国曾经的载旗航空公司,泛美航空曾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几乎成为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标志。
在上世纪70年代,泛美航空的航线网络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先进的机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高品质的客舱服务使其颇受青睐。
泛美航空可以自信地把自己称为“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航空公司”,它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泛美,让天空不再是障碍”,更让该公司名闻遐迩。
泛美航空(PAN AM)一直是美国历史上航空的佼佼者,以飞航的安全和舒适得到美国大量乘客的信赖,在民众心中,泛美一直是美国飞行的天神。
但洛克比空难一事直接指向了泛美安检的薄弱,美国民众认为"天神"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于是纷纷改乘其它航空公司的飞机,加上媒体的质问和谣言所传,使其一夜间经济高台跳水,无力挽回,最终破产。
1996年,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上空进行轰炸以示报复。
利比亚为洛克比空难事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长达七年的经济制裁使利比亚总共损失230亿美元,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利比亚的卫生。
农业、运输和能源工业。
无论终极真相如何,洛克比空难的巨大后续影响,导致了美国和中东国家停止了互相以民用飞行器为目标的攻击,一直到9·11事件。
而洛克比空难暴露出来的行李安全和行李舱安全问题,也导致了飞机安全条例的修改,无主行李,再也无法转运。
利比亚通过对美赔偿,也彻底放下了洛克比包袱,和美国恢复了正常关系,哪怕卡扎菲只是以钱买平安而已。
不过,这个和恐怖主义联系起来的词,将一直陪着这个苏格兰小镇,成为难以抹去的历史。
洛克比空难的原因是什么?

洛克比空难的原因是什么?洛克比空难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空难之一。
1988年12月1日,泛美航空公司的103航班在从法兰克福飞往纽约的途中,在苏格兰的洛克比镇上空发生爆炸,机上259人和地面上的11人因此丧生。
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而且由于飞行记录仪的电源被切断,飞机最后时刻的状况以及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反应都没有被记录下来。
空难发生后,英国航空调查局对此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调查。
最终发现,一身蓝色的婴儿连体套装碎片上有炸药的成分,根据残存的成分,警方推断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有人在一个有婴儿服装、雨伞的行李箱内放置了一个280-400克的塑胶炸弹,并且将这个行李放置在了前货物舱里。
这枚炸弹将机身炸出了一个130平方厘米的洞。
虽然这个洞不大,但是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飞机迅速解体。
据事后分析,在爆炸发生后的3秒钟内机翼已经同机身分离,氧气面罩也掉落了出来。
但是由于前货物舱距离飞机通讯系统非常近,爆炸切断了通讯系统的电路,因此飞机没有发出求救信号,导致了这起惨案。
事后调查显示,炸弹放在这个地方是偶然的。
这是一颗定时炸弹,按照原先的预计,飞机会在爱尔兰海上空爆炸,沉入海底。
但是由于那天天气的原因,飞机在陆地上空爆炸了。
最终查明,凶手是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保安主管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Abdelbaset Ali Mohmed Al 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费希迈(Al Amin Khalifa Fhimah)。
后者其实是一名利比亚特工。
利比亚当时的国家元首卡扎菲拒绝交出这两个人,联合国因此从1992年起对利比亚实施了长达7年的制裁。
洛克比空难案

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院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是在维持国际和平 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但不是唯一负责 任的机关。安理会就某个问题作出决议,并不排 除国际法院也作出同样目的的决定或行动。例如 当安理会讨论在德黑兰发生的美国人质问题时, 并不妨碍国际法院受理美国提出的“在德黑兰的 美国外交和领事人员案”。但根据宪章,所有会 员国,联合国的一切机关或机构,都有遵守《联 合国宪章》的义务。当安理会已作出决议并号召 会员国采取行动的时候,作为联合国司法机关的 国际法院如果指示与安理决议精神不一致的临时 措施,那是有违国际法院的职责的。并且,国际 法院也无权对安理会决议的合法性 进行审查。
洛克比空难引起的1971年 《蒙特利尔公约》解释和适 用问题案
利比亚诉英国,利比亚诉美国 国际法院 1992
目录
相关背景 案情简介 争议焦点 双方主张 法院的判决及理由 案件评述
相关背景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从德国法 兰克福市经伦敦飞往纽约时,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 炸,导致270人死亡。美英经3年调查,认定空难系两 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在飞机上放置炸弹所至, 并分别在本 国对两名嫌疑犯提出刑事指控。1991年11月27日, 美英共同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嫌疑犯并承担官方责 任,交出所有证据并对受难者家属进行赔偿。利比亚 拒绝了两国的指控及引渡要求,表示它将自行审理上 述案件。 1992年1月21日,在美英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第731号决议,要求利比亚政府立即对空难事件中 的恐怖主义行为作出一切有效反应,为消除国际恐怖 主义作出贡献。但利比亚没有遵守该决议。
案情简介
法院于1992年6月19日发布命令,规定双方提 交诉辩状的时限。在规定时限内,利比亚提交 了诉状,英美两国就法院的管辖权和利比亚请 求的可受理性(the admi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提出初步反对主张 (preliminary objection)。关于实质问题的 程序即告暂停。 1998年2月27日,法院对初 步反对主张作出两项单独判决,肯定了法院的 管辖权和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
史上赔款最多的空难,每人赔了1000万美元

史上赔款最多的空难,每人赔了1000万美元二战后现代航空技术虽然不断发展,但是陆陆续续的空难事件却不断发生,而且基本上都是人为的。
而一般空难发生后,赔偿的款项也不会太高。
但是,下面这场空难,堪称航空史上最贵,赔偿最多的一次空难,每位乘客赔偿了1000万美元,总共花了27亿美元。
这场空难就是著名的洛克比空难。
这个空难发生在1988年12月22日,一架载有25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飞机PA103航班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美国底特律。
但是飞到英国小镇洛克比的时候,飞机上的炸弹爆炸,飞机在洛克比上空直接解体爆炸,砸向了洛克比小镇的一个广场,飞机上259人全部遇难。
而且飞机在广场上还直接砸死11名洛克比市民,总的遇难人数270人。
其中大部分是美国人,当时美国将这个看做自己的奇耻大辱,因为这是对美国的直接挑衅。
为此,美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最终查出来,是2名利比亚人将炸弹放在了飞机上。
这起事件是卡扎菲指使的,当时利比亚很是强硬,拒不承认。
为此美国差点要发动战争,还搞到了安理会,要对利比亚进行了制裁。
而美国攻打伊拉克,并快速推翻萨达姆后,慌了神的卡扎菲开始向美国服软,于是承认了对洛克比空难负责,而且主动提出要赔偿洛克比空难的死难者。
当时卡扎菲直接拿出了27亿美元进行赔偿,基本上是按照一个人1000万美元的标准在赔偿,这个27亿美元几乎能购买很多架飞机了。
由此,洛克比空难,以人均赔偿1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为世界历史上最贵的空难,没有之一。
但是,卡扎菲的认罪和赔偿讨好,并没有让美国人原谅,美国还是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时期,趁机推翻了卡扎菲,还将卡扎菲残忍杀害。
来源:历史真相背后 2018.3.23。
飞机的十大空难

飞机的十大空难飞机的十大空难来源: 机械公民现在飞机已经变成普通的交通工具了,越来越多的人出行坐飞机,毕竟坐飞机能大大缩短时间距离,免除了旅途上的劳累。
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觉得飞行不安全,尤其是怕高的人群。
这些人出门宁可坐高铁也不会坐飞机,虽然高铁的速度也不慢,但是按照有关推断的总结,坐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这次东方航空的空难令人难过,用最为沉痛的心情去悼念那些丧生在本次空难的人们。
现在网上很多朋友都在关注本次空难事件,大家都想知道本次空难事件有没有幸存者。
可是至今未发现有幸存者。
这么高的距离又以那么高的速度垂直坠落,生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说句不该说的话,这样的高度加这样的速度坠落,连一片较大的碎片存在的可能性都不大了,又加上飞机本身的重量和撞击力。
在悼念那些在本次空难事件丧生的人们同时,咱们看看全世界最大的几次空难事件吧!1.特内里费空难特内里费空难特内里费空难,是指在1977年3月27日傍晚于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发生的波音747跑道相撞事件。
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因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共有583人在“地狱之火”中丧生,是造成飞机乘客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48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有61人奇迹般得以生还。
2.日本123号班机空难日本123号空难日本航空123号航班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飞机编号JA8119。
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因维修不当造成飞行时尾部压力罩破裂发生爆炸性减压并失去液压操纵,飞机在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坠毁,520人遇难。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3.沙特阿拉伯763号空难沙特763空难沙特阿拉伯航空763号班机(波音747-168B,编号:HZ-AIH),是一班从印度首都新德里飞往沙特阿拉伯东部城市宰赫兰的定期航班,1996年11月12日,在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于哈萨克斯坦航空1907号班机(K41907)上空相撞。
十大恐怖袭击.doc00000

十大恐怖袭击
英国《太阳报》曾总结出十大伤亡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按照严重程度顺序排列如下:
1. 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
2. 1983年10月23日,贝鲁特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与另一个法国伞兵营地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300人丧生。
3.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连环炸弹袭击,造成300人死亡。
4. 1988年12月21日,洛克比空难事件,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因此遇难。
5. 1998年8月7日,“基地”组织炸弹袭击美国驻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大使馆,造成253人死亡。
6. 2002年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巴利岛连环爆炸袭击,202人死亡。
7. 2004年3月11日,马德里系列爆炸案,200人死亡。
8. 1995年4月19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政府大楼炸弹袭击,169人遇难。
9. 1996年11月23日,埃塞俄比亚民航班机遭劫持坠海,127人丧命。
10. 1999年9月1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居民区遭到炸弹袭击,118人死亡。
第八章 国际空间法-2014

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
• 5.对损害承担国际责任;6.对发射物体保持管辖和 控制权;7.国际合作及互助;8. 物体须登记。
• 四、外层空间的国家责任问题 • 国家负专属责任。 • 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一外空物体对另一外
空物体造成损害应负过失责任;一外空物体对地 面物体造成损害应负绝对责任。
• 受害的国家或自然人、法人向发射国提出索赔要 求。如苏联核动力卫星“宇宙954号”坠毁事件 。
• 目前定期国际航空业务基本上由双边航空 协定安排。
航空运营权利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有广泛的监督权,其通过的 规则对各国有较强的约束力。总部在蒙特利尔。
• 国际航空私法条约:1929年《华沙公约》,1955 年《海牙议定书》,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 等等。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对中国生 效,它取代了《华沙公约》及修正其的系列公约、 议定书。影响航空承运人和国际航空运输中旅客 的切身利益,涉及一国法院的管辖权。
• 1.功能论; 2.空气构成说;3.人造卫星近地 轨道最低限度说。 4.不划界限论。
• 三、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 • 1967年《外空条约》被称为“外层空间宪
章”: 1.外空不得据为己有;2.平等利用外 空;3.和平原则。 • 外空五个条约规定的原则和规则: 1.共同 利益原则:对各国开放,为全人类谋福利。 2. 不得占有。3. 遵守国际法。4. 援助宇航 员;
• 一国指定的航空公司,根据本国政府与外 国政府签订的航空运输协定,在协议航线 上经营航空运输业务,在外国取得的飞越、 经停该国或在该国上下旅客、货物、邮件 的权利。
航空运营权利
• 国际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的条约:1929年 《华沙公约》;1944年《国际航空运输协 定》:空中五大自由,前两项为过境权, 后三项为商业性的运输业务权; 1944年 《国际航班过境协定》:过境权中的两项 权利;《芝加哥公约》承认国内载运权, 把各国民航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航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比亚的请求是可受理的。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来看,安理会从未要求利比亚将两名嫌疑犯移 交给英美两国。法院应根据联合国宪章来解释 这些决议,根据宪章,安理会不能要求利比亚 将本国国民移交给英美两国。因而利比亚的请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议的影响,而且决定一项请求可受理性的关键 日期应该是提交请求之日。
1992年 1992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充分和有效反应已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 15日前交出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月15日前交出 嫌疑犯,否则将面临包括空中交通禁运、 武器禁售、关闭利比亚航空公司业务在 内的一系列的制裁。但利比亚仍拒绝将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定的制裁遂于4 15日生效。 定的制裁遂于4月15日生效。
而联合国安理会所作的决议也并未明确要求利比亚 必须将疑犯引渡给英美两国,而是要求利比亚对该 恐怖主义行为作出有效反应。之后安理会对利比亚 进行制裁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对疑犯进行审判,没有 作出有效反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并 不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引渡疑犯给英美。所以英美两 国强迫利比亚把疑犯引渡给它们审讯是没有法律根 据的,特别是在利比亚本国法律规定不允许把本国 国民引渡给外国审讯的情况下,强迫利比亚把其本 国国民觉给它们审讯,是有悖国家主权原则的。
案情简介
之后 ,诉讼进入审理实质问题的阶段。法院 发布了一系列命令,确定双方提出相关诉讼文 书的时限,双方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年4月5日将两名疑犯移交到荷兰由苏格兰特别 法庭进行审讯 ,安理会主席也宣布中止对利制 裁。洛克比事件出现了转机。
法院的判决和理由
判决 1、驳回英美两国对管辖权的初步反对主张; 认定法院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14条第1 款,对该争端有管辖权。(13:3) 2、驳回英美两国基于联合国安理会第748号 决议对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提出的初步反 对主张;认定利比亚1992年3月3日提出的 请求是可受理的。(12:4)
争议焦点
国际法院是否就 蒙特利尔公约》 国际法院是否就《蒙特利尔公约》的解 释或适用问题具有管辖权 释或适用问题具有管辖权 利比亚的请求是否具有可受理性
双方主张
利比亚 1、实质主张 1)《蒙特利尔公约》适用于本争端; 2)利比亚已完全遵守《蒙特利尔公约》并有权行使 刑事管辖权 ; 3)英国和美国已经违反和继续违反它们根据《蒙特 利尔公约》第5(2)、5(3)、7、8(3)、11 等条对利比亚承担的法律义务; 4)英国和美国有义务尊重利比亚的权利,不得采取 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强行法规则(禁止使用武力、 不侵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手段 而置《蒙特利尔公约》于不顾。
双方主张
英美两国 2、利比亚的请求是不可受理的
1)利比亚所谓的争端现在应由安理会决议管制,该决议对 双方均有拘束力,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双方都有义务接受 和执行该决议。 2)不管利比亚依《蒙特利尔公约》享有何种权利,安理会 )不管利比亚依《蒙特利尔公约》 要求它移交两名嫌疑犯的决议均具有拘束力,利比亚无权根 据该公约向法院请求救济。
对管辖权冲击的敏感问题。在法院程序进行过程中, 对管辖权冲击的敏感问题。在法院程序进行过程中,安 理会748 号和883 号决议先后通过, 理会 748号和 883号决议先后通过 , 被告英国和美国的 抗辩重心是由于安理会上述决议法院应驳回利比亚的各 种请求。就法院的管辖权问题, 种请求。就法院的管辖权问题,法院指出:如果法院在 当时具有管辖权,且嗣后仍然如此, 当时具有管辖权,且嗣后仍然如此,则后来出现的事件 不能影响法院已经确立的管辖权。 不能影响法院已经确立的管辖权。而“决定一项请求可 受理性的关键日期是提交请求之日” 受理性的关键日期是提交请求之日”。于是在请求提交 前通过的安理会731 号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建议, 前通过的安理会731号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建议, 而 在嗣后日期通过的安理会748 号和883 号决议则根本不 在嗣后日期通过的安理会 748号和 883号决议则根本不 予考虑。因此,法院应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予考虑。因此,法院应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案情简介
法院于1992年 法院于1992年6月19日发布命令,规定双方提 19日发布命令,规定双方提 交诉辩状的时限。在规定时限内,利比亚提交 了诉状,英美两国就法院的管辖权和利比亚请 求的可受理性( 求的可受理性(the admi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提出初步反对主张 (preliminary objection)。关于实质问题的 objection) 程序即告暂停。 1998年2月27日,法院对初 1998年 27日,法院对初 步反对主张作出两项单独判决,肯定了法院的 管辖权和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
案情简介
2003年 2003年8月,利比亚和美英达成协议,利比亚 承认在洛克比空难事件中的责任,谴责恐怖主 义,并同意在制裁取消后分批为洛克比空难遇 难者亲属支付27亿美元的赔偿金。 难者亲属支付27亿美元的赔偿金。 2003年 2003年9月9日,美国、英国和利比亚三方通 知国际法院,同意在原告不因同一诉由重新起 诉的条件下中止诉讼程序。国际法院于2003 诉的条件下中止诉讼程序。国际法院于2003 年9月10日发布命令,指示将本案从法院案件 10日发布命令,指示将本案从法院案件 单上删除。 单上删除。
2、国际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利比亚和英美两国都是《蒙特利尔公约》 利比亚和英美两国都是《蒙特利尔公约》的缔 约国,该公约在空难发生时和利比亚向国际法 院起诉时都是有效的,并且该公约是唯一适用 于洛克比空难事件的文件。根据该公约第14条 于洛克比空难事件的文件。根据该公约第14条 第1款,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 缔约方之间 款,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 有关本公约解释和适用的纠纷如不能通过协商 解决,任何一方均可要求提交仲裁。如从要求 仲裁之日起6 仲裁之日起6个月内,双方不能就仲裁机构达 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依《国际法院规约》 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依《国际法院规约》将 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双方主张
英美两国 1、国际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1)本案没有满足公约第14条第1款规定的条件,利比亚没 )本案没有满足公约第14条第1 能证明双方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存在争端,即使存在争端, 利比亚也没能证明该公约应予适用。 2)就算利比亚根据公约有权提起诉讼,它也不能行使这项 权利,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 25条和103条,安理会 权利,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5条和103条,安理会 748号和883号决议对它有拘束力,它在这方面所承担的义 748号和883号决议对它有拘束力,它在这方面所承担的义 务高于《蒙特利尔公约》 务高于《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3)法院对英美两国采取的行动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即利比 亚的第四个实质主张)无管辖权,因为公约第14条第1 亚的第四个实质主张)无管辖权,因为公约第14条第1款只 规定法院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争端有管辖权。
2、请求的可受理性
法院认为,决定一项请求可接受性的关键日期是 提交请求之日,即1992年 提交请求之日,即1992年3月3日。在请求提交 前通过的安理会731号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建 前通过的安理会731号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建 议,而在请求提交后通过的安理会748号和883 议,而在请求提交后通过的安理会748号和883 号决议则根本不予考虑。因此,不能依据英美两 国的理由不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案件评述
1、利比亚是否有引渡义务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第7条、第8条,1) 条、第7条、第8条,1 对于破坏航空安全的行为,罪行发生地国、航空器的 登记国、犯罪分子所在地国、航空降落地国、航空器 承租人的营业地国都有管辖权;2 承租人的营业地国都有管辖权;2)破坏航空安全的行 为是“可引渡的罪行” 为是“可引渡的罪行”;3)疑犯所在地国如不将疑犯 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例外的将 此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该当局应根据本国 法律认为严重的罪行进行审判。 本案中,罪行发生地国是英国,航空器登记国是 美国,疑犯的国籍国和所在地国是利比亚。根据公约 规定,三国都有管辖权。疑犯在利比亚,利比亚可以 引渡,也可以不引渡,但利比亚必须把它视作严重的 罪行进行审判。由于条约和习惯法都没有规定引渡义 务,利比亚的作法是符合该公约的规定和习惯国际法 的。
《蒙特利尔公约》又称《反破坏公 蒙特利尔公约》又称《 约》,全称为《制止危害民用航空 ,全称为《 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是有关 国际民用航空安全保护的五个主要 公约之一,于1971年 公约之一,于1971年9月23日在蒙 23日在蒙 特利尔订立,美国、英国、利比亚 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洛克比空难引起的1971年 洛克比空难引起的1971年 《蒙特利尔公约》解释和适 蒙特利尔公约》 用问题案
利比亚诉英国,利比亚诉美国 国际法院 1992
目录
相关背景 案情简介 争议焦点 双方主张 法院的判决及理由 案件评述
相关背景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从德国法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从德国法 兰克福市经伦敦飞往纽约时,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 炸,导致270人死亡。美英经3 炸,导致270人死亡。美英经3年调查,认定空难系两 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在飞机上放置炸弹所至, 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在飞机上放置炸弹所至, 并分别在本 国对两名嫌疑犯提出刑事指控。1991年11月27日, 国对两名嫌疑犯提出刑事指控。1991年11月27日, 美英共同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嫌疑犯并承担官方责 任,交出所有证据并对受难者家属进行赔偿。利比亚 拒绝了两国的指控及引渡要求,表示它将自行审理上 述案件。 1992年 21日 1992年1月21日,在美英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第731号决议,要求利比亚政府立即对空难事件中 731号决议 号决议, 的恐怖主义行为作出一切有效反应,为消除国际恐怖 主义作出贡献。但利比亚没有遵守该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