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

合集下载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可追溯到公元11世纪,这一时期标志着欧洲教育体系的根本转变。

在此前的时代,学术知识主要通过修道院传授,而大学的出现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

一、大学的起源与背景在了解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大学的起源与背景。

大学一词源于拉丁语的"universitas",意为集体、整体。

最早的大学起源于欧洲的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在中世纪早期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集于这些教会学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术社群。

这些学者们渴望自由地追求知识,并希望能够相互交流、辩论。

因此,大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学者们追求知识自由的回应。

二、最早的大学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地。

在这些地区,一些修道院和教堂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校,致力于传授各种学科的知识。

著名的大学城如巴黎、牛津和剑桥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大学以自由辩论和学术研究为特点,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

这也为欧洲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学科的发展与教学方法在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范围逐渐扩大,包括神学、法律、医学和哲学等。

这些学科代表了当时欧洲社会最为重要的领域。

大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展。

传统的修道院教育强调默写、背诵和讲授,而大学则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社群,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

学术自由意味着大学教授和学生有权自由地追求知识,并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学自治则意味着大学拥有相对的自我管理权,可以自主制定课程、选拔教职员工,并且有自己的决策机构。

五、大学的社会影响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为欧洲的学术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知识的平台,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学术进步。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作者:高悦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25期摘要: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其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王权和教权发挥作用的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交流,基督教的影响,都是其兴起的因素。

早期大学与教权、君权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们开创了现代世界的大学传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本文从大学的构成、社会背景、早期状况等方面,对欧洲大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中世纪;欧洲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7作者简介:高悦(1991—),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11至15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深刻变动时期。

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东西文化思想的碰撞,加之以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复杂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了最初的大学。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的产物,12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的欧洲见证了大学的诞生和发展。

从最初的大学到近代大学,再到现代大学最终成型,期间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变迁。

尽管早期大学兴起于人们所谓的“黑暗时代”,但是它已具备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结构和某些特征。

近代大学和现代大学发挥的作用、遵循的规则和目标,都能追溯至中世纪的传统。

“西方大学的产生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的繁盛,是中世纪全盛文明时期精神文明发展的辉煌篇章。

”梳理欧洲大学的发展脉络,特别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谓“大学”1.“总学”(Studium generale)大学兴起于意大利和法国的某些市镇。

然而中世纪的大学并不能等同于现代的大学(Universities)。

中世纪的大学在产生时的正式称呼是拉丁文Studium generale,即“探索普遍知识的场所”的意思。

Studium是指一些有组织的学习团体的聚集地,generale指这个聚集地不仅招收当地的学生,还吸纳其他地方的学生就学,这体现了地域的广泛性。

(完整版)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起源

(完整版)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起源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立的背景及起源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是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也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中世纪大学的创办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王室与教皇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过程。

(一)中世纪大学创立的社会背景社会基础:1.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王室与教皇的斗争),前民族国家的发展;王室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他们统治下的繁荣,弥补战争和瘟疫带来的人口和财富上的损失;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及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城市和贸易复兴;从11~15世纪,欧洲约诞生了5000个新兴城市和城镇);3.文化上:十字军东征后,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呈现在西欧社会面前;4.宗教上:在大学出现之前,教会机构承担着部分西方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修道院、大教堂);教会支持则是通过大学使人们学会如何尊崇神。

5. 社会环境:中世纪后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需求(如对律师、管理者、文书、医生、牧师等的需求)。

首先,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王权在与教会的争夺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上的依据。

教会自我完善的需要。

再次,学者们追求理性与自由的需要。

文化基础:1.学者对古罗马、希腊文化典籍的翻译;2.七艺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

其次,新学科的引进也拓宽了欧洲人的思维。

代数学、零的符号、小数的规律等从此为欧洲人所熟悉。

通过大规模的翻译而引进的古典的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后欧洲的学术繁荣,也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处于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文明、古希腊文明及埃及文明的得以便利的交流和碰撞;(二)最初的大学大学不是有意识创办的,一开始也没有专门的法令来创办大学,它是逐渐形成的,因此不可能为任何一所大学制定一个确切的创建时间。

欧洲大学发展历史

欧洲大学发展历史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原因大学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有常备的教师;二是有常设的机构;三是有对高深学问(课程)的研究;四是有考试的组织实施;五是能够进行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授予。

西欧中世纪早期,由于北欧的入侵,各地战乱频繁,社会生活动荡,世俗文化遭遇摧残。

公元11世纪开始,西欧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初步的恢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业、采矿、冶炼、金属制造业和建筑业开始兴起。

手工业者由于受到农村封建领主的压榨,纷纷迁移到人员流动量大的交通要地或要塞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

由此,自治城市逐渐在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商品交换活动活跃的市集附近出现。

在这种自治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逐渐占到城市人口的绝大部分,城市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并进而成为城市的主体。

通过和教会势力、封建领主势力的长期斗争,市民阶层逐渐获得了城市的管理权。

自治城市的出现,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一是自治城市多处于交通要道或商业水陆要冲,人员流动量大,商业活动发达。

人员流动量大,为各类人员包括大批学者的来往和聚集。

商业活动发达,既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聚集了社会财富。

富裕的城市为大学的产生以及大批学者的游学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自治城市由市民阶层管理。

管理好城市这个新兴的社会组织形态也亟需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一些城市管理人员。

另外,与教会势力、封建领主的斗争,自治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也对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

三是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向西扩张和对“十字军”东征带回的大量文化作品的集中翻译活动,带来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广泛传播,社会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批自由的游历学者活动频繁,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和组织基础。

首先,经院哲学的发展为大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院哲学是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和抽象推论证明上帝存在和基督教具有永恒合理性的学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的不断分解变化,代表各种不同阶层和不同离异的神职人员、哲学家对“圣经”的阐释和理解也出现了分歧,也对“教父哲学”和原始基督教基本教义产生了疑问,掀起了多次大规模的辩论活动。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和宗教方面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大学制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在教育体系、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其组织结构、学科设置以及大学的角色和功能,进而揭示中世纪欧洲大学制在知识传承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中世纪欧洲大学制兴起的重要背景之一。

欧洲社会正经历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经济的转型。

封建领主制度使得贵族阶层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了极大的权力,同时也给予了教育机会。

这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宗教改革与教育需求的增长: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和教育需求的增长也为大学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推动了教会的改革和宗教信仰的多样化,促使人们对宗教知识和神学的需求增加。

不同教派之间的竞争也催生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促使大学成为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独立学术机构的崛起: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还与独立学术机构的崛起密切相关。

在此期间,许多城市兴起并逐渐成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实体。

这些城市为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城市的自治和繁荣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也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治经济状况的变迁、宗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独立学术机构的崛起都为大学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并为欧洲文化和教育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组织结构以大学为核心。

大学通常由一群教师和学生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术机构。

大学的建立往往需要特许状或教宗的认可,并受到当地政府或教会的支持。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暗夜里的花朵----中世纪大学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以前。

由于反动的农奴制, 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 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 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然而, 就是在西欧的“黑暗时代”, 在教会刚刚从封建贵族制中获得解放的历史关节点上, 却结出了中世纪大学这一灿烂的花朵。

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公元10世纪至公元11世纪,欧洲封建制度进入巩固和发展时期,封建王权逐渐加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开始出现缓步上升的趋势。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业,手工业者也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多聚居于一处从事商业和贸易,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这些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外,十字军战役又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早期发挥了重大教学作用的修道院在中世纪晚期改变了其侧重点。

它们“更加重忏悔、祈祷和隐居生活”, “对教学工作的兴趣降低了”。

这就导致西方社会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

而社会日益强大的教育需求却非常渴求得到满足。

于是,中世纪的大学便应运而生了。

雅克·勒戈夫认为, “大学社团组织的起源, 正如其他职业的社团组织那样, 常常很难弄清楚。

它们靠积累的成果通过每次都提供了可能的偶然事件, 慢慢地组织成功。

这些成果经常在事后才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

”有学者认为, “大学, 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 都仅仅是行会的一种特殊形式: 大学的上升仅十一世纪时期在欧洲城市中广泛盛行的巨大结社运动的一波而已。

”甚至可以说, “在十一世纪时, ‘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

1137年意大利的萨来诺医学院改为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的承认,它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一所比较注重医学的综合性大学。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史称西欧中世纪.是欧洲的整个封建时期。

中世纪前期(公元5—11世纪),封建统治阶级子弟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教会学校,一是宫廷学校和骑士学校。

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城市兴起和新兴市民阶层的发展以及阿拉伯文化的传播.西欧开始出现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知识的进步要求,于是,世俗性的教育发展起来,逐渐出现了近代大学。

12世纪初,意大利创办了波隆尼亚法律学校,1158年,波隆尼亚的法律学校发展为波隆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近代大学。

1231年,意大利又在医学研究基地的萨拉诺,创立教授医学的萨拉诺大学.这是西方早期的分科大学。

接着,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办起了大学。

在法国,以巴黎圣母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巴黎大学,1180年获路易七世的正式承认。

在英国,1167年创办牛津大学,1209年牛大学的部分教师移居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

14世纪上半叶在捷克创立了布拉格大学,等等。

到14世纪时,西欧已办起40多所大学。

虽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生活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但是.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不能不说是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种进步现象,它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雏形和萌芽状态,我们应当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客观、辩证地评价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对当时社会、对高等教育史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在教育上的垄断权,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生活,在相当程度上准备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运动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早期,教会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势力,而且宗教神学思想在上层建筑和思想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垄断了教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识字,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也渗透着宗教神学的精神,迫使科学和哲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屈从于教会的权威,宗教蒙味主义的黑暗统治,严重地扼杀了人类的智慧活动,阻碍着科学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

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

【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

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

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

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

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

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

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

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

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

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

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

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授徒,学生可自由地远赴异地聆听名师讲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
作者:李华, Li Hua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甘肃,730070
刊名:
现代教育论丛
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
年,卷(期):2008(7)
被引用次数:1次
1.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 2006
2.雅克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1996
3.张俊宗现在大学制度 2004
4.王嵘;郭三娟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借鉴 2006(04)
1.徐守杰.黄建国.XU Shou-jie.HUANG Jian-guo远去的校园:欧洲中世纪大学述评[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09,9(1)
2.李华.Li Hua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期刊论文]-现代教育论丛2008(8)
3.刘子祥.李发俊.LIU Zi-xiang.LI Fa-jun大学何以产生于中世纪之欧洲?[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
4.王凤梅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7(20)
5.陈伟.Chen Wei大学如何产生?--中世纪晚期欧洲大学的逐步形成及其历史意义[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2005(3)
6.刘爱生.LIU Ai-sheng中世纪大学的特色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
7.潘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
8.贺国庆.HE Guo-qing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
9.陈明莉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复兴[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
10.汪登伦浅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期刊论文]-华章2007(11)
1.张伟.张君凤走教育国际化之路是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种趋势[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jylc20080702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