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

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

1、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这是治国的常规方法。此言治国要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安民、爱民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

3、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出自先秦《左传·成公九年》。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或预防,这是最好的。

4、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出自先秦《左传·宣公十二年》。穿着破衣烂裳,驾着柴车而开发山林。这是描写楚国先王们创业之不易,后来用以说明开创性工作的艰巨性。

5、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出自先秦《韩非子·安危》。国家的安危在于执政者明辨是非,而不在于国力的强弱。因为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而是非则是不可颠倒的。如果执政者是非不分,国家政治必然混乱,即使是国力强大,也会因不断内耗而削弱,终至灭亡而后已。

6、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

出自宋·苏轼《思治论》。一项国策的实施,如果不认真权衡利弊,不考虑长远,只图眼前小利,必然祸及后世,有无穷之患。

7、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也。

出自唐·陈子昂《上军事利害事·人机》。老百姓生活安定,就会热爱生命;生活不安定,就会置生死于不顾,那么他们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了。

8、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出自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亦,也。治理天下者要有“为天下开太平,为万民谋幸福”的志向和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决心。

9、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

出自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一定要先了解导致弊政出现的原因,然后才可说改革的好处。此言改革固然可贵,但须谨慎从事,不可失之轻率而造成更大的弊政。

10、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出自先秦《周易·系辞下》。天下安宁不能忘记有危险,国家存续不能忘记有可能灭亡,天下大治不能忘记有天下大乱的隐患。

11、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出自先秦《荀子·强国》。爱民则天下安宁;爱士则国家昌盛。既不爱民,又不好士,国家必亡。

古人学习名言50句

古人学习名言50句 古人学习名言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这些名言传世至今,对后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它们可以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下面是50句古人学习名言,以及对其的解读。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刘禹锡《陋室铭》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好的环境和条件,让更多的人受益。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龚自珍《白日依山尽》 学习的路程是艰辛的,但只要不停止前进,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学习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写作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思考,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

子聿》 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诫子书》 无论是做坏事还是做好事,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偏离正道。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尽心上》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到不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9.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后出师表》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心态,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远大志向。 10. 求知满天下,教人不倦苦。——杜甫《将进酒》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同时也应该帮助他人学习。 11.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李鸿章 机会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抓住机会。 1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冰心《寒夜》 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甜美。 1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只有通过勤奋工作,才能取得卓越成就;只有通过深思熟虑,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 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 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 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

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以及名著名言,建议收藏

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以及名著名言,建议收藏 一、基础文学常识 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 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4.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6.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 岁寒三友:松、竹、梅 8.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9.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0.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1. 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12.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13. 六书:根据汉子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的六种类型,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4. 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5. 三皇五帝:'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kù)、唐尧、虞舜。 16. 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

仁、义、礼、智、信。 17. 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8.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9.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20.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1. 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2. 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3. 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4. 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25.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26. 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27.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8. 书法四体:楷、草、隶、篆 29.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30. 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31. 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郑板桥)、罗聘、李方膺 32.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3.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4.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5.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36.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480句中华传世名言佳句汇总,人生至少读一遍

480句中华传世名言佳句汇总,人生至少读一遍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1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1.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1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13.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4.兄弟阋于墙,外御其物。 1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6.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21.桑之落矣,其黄可陨。《诗经·卫风·氓》 2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2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北风·静女》 2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3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尚书》 33.满招损,谦受益。 34.诗言志,歌咏言。 3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6.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37.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38.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