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治天下名言

治国治天下名言

第一篇:治国治天下名言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

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7)为政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为wéi:做。○《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宋史·薛极传》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宋·周敦颐《拙赋》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诗经·大雅·板》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

子百家。○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淮南子·氾论训》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天下为公——孙中山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二篇:一部《易经》治天下:易经治国四大智慧

一部《易经》治天下:易经治国四大智慧

《易经》是中国人智慧的宝藏,它不是一人所写,也非成书于一个朝代,而是“历更三圣”千千万万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易经》和《诗经》、《书经》一样,是中国传统的“五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它是以易学为核心的儒学、经学,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包含的哲理、事理和物理,令人叹为观止。几千年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一部易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的奋发精神,积累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国智慧,它是中国早期治国经验的集大成。

一部《易经》治天下。

西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时代,就是以《易经》治天下的;汉代: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易经》就成为儒家的元典、治国的经典;宋代:亚圣朱熹(皇帝的顾问)把《易经》作为理学的经典,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易学成为了官方理朝治国的圭臬;明清:康熙、雍正、乾隆,同样把《易经》奉为治国之宝。那么,《易经》治国有哪些法宝呢?

(一)《易经》主张变革

我们大概不敢相信,三千年前的《易经》就会有这样先进的思想,但这是千真万确的,《易经》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

汤武革命指成汤灭了夏,建立了殷商盛世,周武王灭了商纣,开创了西周盛世,中国历史上这两场革命,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的变革。《易经》认为这两场推翻旧制度的革命是顺天意、合民意的,所以坚决支持和拥护,这充分证实了《易经》是支持社会变革、主张革命的。

《易经》的变革还主张改革,如说:“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易经·序卦》)

这就是破旧立新,因为鼎是权力的象征,革鼎意味着改朝换代,推翻旧制度,重立新纲纪。这一先进革新思想是《论语》和孔子都无法相比的。

(二)《易经》强调以德治国,以德立人。如说:“君子以振民育德。”

《易经》尤其强调要任贤,古代有一段历史说的是:商代武丁即位,想复兴殷商,苦于无贤助,于是闷闷不乐,政事都交给太宰去处理。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得一圣人名说。次日他暗察宫中无一个是梦中之贤,于是派画工去暗访,终于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他作

为刑奴在这里当建筑工人,武丁见了这个人,是梦中贤人,一交谈,果然如圣人,就把他封为宰相,殷商果然得治。于是给他起名傅说。这个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任人唯贤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易经》强调创新

创新是《易经》最突出的精神,即:“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

《易经》主张变革、反对保守,这是《易经》治国最宝贵的经验,因为没有创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四)《易经》强调居安思危

《易经》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就是说,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这对后世的忧国忧民思想有重大影响。

《易经》还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矣”。可见,早警惕、早察觉是居安思危的精髓

第三篇:治国名言100句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020.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021.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022.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023.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4.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5.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026.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027.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8.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9.清正廉洁无所畏惧,坚持原则人心凝聚。

030.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031.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

032.位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家;功无须丰伟,要在全意为民;才毋望八斗,重乎勤勉力行;德勿求皆碑,惟有不懈修身。

033.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

034.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035.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

036.立党为公贵在公平公正,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安。

0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

038.与民同乐乃万乐之本,为民办事乃万事之先。

039.矜持规矩,慎作方圆。040.党心是旗,民心是尺。

041.心诚不在酒宴盛,事实何须文墨多。042.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

043.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044.是真公仆当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党员切莫忘民族兴衰乃大端。

045.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养鱼水情怀。

046.心里装着群众,民声托起你;心里只有自己,民怨湮没你。

047.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地厚待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向社会证明,他是值得社会对他厚待的。048.读书是修身之道,守廉乃为官之德。

049.德不善则弊显,行不俭则祸生;品不端则怨长,言不实则信失。050.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051.党员依照“准则”行,不越雷池一步;领导牢记“宗旨”干,莫离民众半分。

052.官大品高,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位尊情浓,体察民众酸甜苦辣。

05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054.行政为公莫怕吃亏,为民造福莫怕吃苦。

055.人无骨气五尺肉,心不染尘千秋魂。

056.民有公论,身闲性懒莫从政;法无私情,品劣心贪休做官。

057.当记苍生苦,不忘鱼水情。

058.高山流水洁有情,清风明月廉无价。

059.立德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之基,有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之本,修德是领导干部洁身自好之源,守德是领导干部建功立业之方。

060.笋生瘠土仍怀节,竹揽长空更虚心。

061.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062.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063.功高不泯忠贞志,位尊更坚公仆心。

064.知取舍,求同存异,志可行也;知明暗,弃恶扬善,品可标也;知偏正,秉公废私,名可昭也;知清浊,拒腐守德,心可安也。

065.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066.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067.民心似海,应珍惜点滴之水;权重如山,勿滥用半捧之土。

068.贪心由微而起,贪不遏则害人害己;嗜欲因纵而虐,欲不止则迷心毁身。

069.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070.执政莫忘本,得志莫骄纵。

071.正气是人的形象,骨气是人的脊梁,朝气是人的希望,勇气是人的力量。072.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073.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074.出于公心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075.源清流自洁,身直行始正。

076.做事最怕生贪欲,为官最难秉公心。

077.多闻己过,广达民情。

078.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得人之要,贵在用人;为官之要,贵在清廉;清廉之要,贵在砺人。

079.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流星在选择中下沉,人生的辉煌和沉沦,常常取决于一念之间。080.为官莫贪婪,贪婪如飞蛾赴火;处世勿侥幸,侥幸是以身试法。081.赤胆忠心为党,廉洁奉公行政,呕心沥血为民,鞠躬尽瘁奉献。

08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083.一双铁肩,一颗义胆,一身正气,任劳任怨替国肃贪;一副柔肠,一腔热血,一片真情,全心全意为民谋利。084.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085.人以德为本,官以民为基。

086.谋事之基要实,方成大业。成事之道要正,才能远行。

087.做“公仆”情系百姓,当“清官”勤廉为本。

088.铜臭铸就镣铐,清廉闪亮人生。089.公生明,廉生威。

090.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091.常闻贪欲丢性命,但能守廉得民心。

092.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093.心似秤办事公平平似水,人如镜自律廉洁洁如玉。094.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095.诚实不虚伪,敬业不图名,坦言不奉承,廉洁不贪利。

096.一身正气人品如山,克勤克俭两袖清风,胸怀似水任劳任怨。

097.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098.刚正不阿,如墨线过木曲也正;清正廉洁,似明矾入水浊亦清。099.一身正气,求真求实求真理;两袖清风,为党为国为人民。100.做人不失德,从政不失勤,为官不失廉,为首不失严。

第四篇:治国名言警句

第八章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

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申论策略精华》作者:崔守军

三、廉政观

1、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4、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5、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6、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7、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8、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9、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10、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1、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1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13、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14、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5、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16、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17、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19、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权力越大,双刃剑越锋锐,因此,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

20、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2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爱国篇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明·瞿式耜)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宋·谢枋得)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宋·陆游)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清.徐骧)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戚继光)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

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宋·李伸之)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近代·宁调元)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治国篇

1、天下为公。(孙中山)

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

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安危篇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释: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释:浚,开浚,疏通。

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

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拜伦

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林肯

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

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2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2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31、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3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3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3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3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8、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39、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40、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41、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42、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4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44、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45、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46、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

47、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珍·迪迪安

48、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4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50、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社会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6、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8、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0、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1、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3、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民生问题(就业、社保、教育)

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2、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8、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10、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1、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4、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15、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1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中公教育研发团队)

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创新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1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中公教育研发团队)

干群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无为而治。——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治以教化为本。——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萧服传》治理国家名言 治国无法则必乱。——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 治大国,若烹小鲜。——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为无为,则无不治。——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宋祁传》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为国:治理好国家。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三冗”的存在,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开支,形成了宋代积弱积贫的严重局面。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宋祁提出了罢还僧道,驱散厢军、裁减冗官的主张,以期改变宋朝的孱弱局面。这些卓有见地的政治主张,也可供后世人作为借鉴。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备豫:事先防备。不虞:意外。为:治。这两句大意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一个国家要想常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这两句可用于治国,也可单用前句泛指一般事务。 拙制伤锦,迂政损国。——北宋文学家宋祁《杂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古代修齐治平“四不”名言 )1 —— 2 —— 3 —— 4;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5 —— 6;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

久矣;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 7 —— 8。 —— 9;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 10;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11 —— 12;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

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战国· 13 —— 14;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百姓不一。 —— 15 敢不以伤人。 —— 16 之辞。 —— 17;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 18 政而化。 —— 19 权。 —— 20 —— 21 —— 22;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 23;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 ——

24 —— 25 事不生。 —— 26 —— 27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 28;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 29;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 30;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 —— 31;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 32;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33 —— 34 ——西汉

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

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 1、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这是治国的常规方法。此言治国要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安民、爱民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 3、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出自先秦《左传·成公九年》。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或预防,这是最好的。 4、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出自先秦《左传·宣公十二年》。穿着破衣烂裳,驾着柴车而开发山林。这是描写楚国先王们创业之不易,后来用以说明开创性工作的艰巨性。

5、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出自先秦《韩非子·安危》。国家的安危在于执政者明辨是非,而不在于国力的强弱。因为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而是非则是不可颠倒的。如果执政者是非不分,国家政治必然混乱,即使是国力强大,也会因不断内耗而削弱,终至灭亡而后已。 6、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 出自宋·苏轼《思治论》。一项国策的实施,如果不认真权衡利弊,不考虑长远,只图眼前小利,必然祸及后世,有无穷之患。

7、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也。 出自唐·陈子昂《上军事利害事·人机》。老百姓生活安定,就会热爱生命;生活不安定,就会置生死于不顾,那么他们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了。 8、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出自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亦,也。治理天下者要有“为天下开太平,为万民谋幸福”的志向和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决心。 9、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 出自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一定要先了解导致弊政出现的原因,然后才可说改革的好处。此言改革固然可贵,但须谨慎从事,不可失之轻率而造成更大的弊政。 10、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出自先秦《周易·系辞下》。天下安宁不能忘记有危险,国家存续不能忘记有可能灭亡,天下大治不能忘记有天下大乱的隐患。 11、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出自先秦《荀子·强国》。爱民则天下安宁;爱士则国家昌盛。既不爱民,又不好士,国家必亡。

以德治国名言名句

以德治国名言名句 1.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 天下为公——孙中山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014.管涌如不

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020.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021.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022.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023.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024.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5.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026.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027.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028.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9.清正廉洁无所畏惧,坚持原则人心凝聚。030.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031.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032.位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家;功无须丰伟,要在全意为民;才毋望八斗,重乎勤勉力行;德勿求皆碑,惟有不懈修身。 033.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034.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035.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036.立党为公贵在公平公正,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安。 0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038.与民同乐乃万乐之本,为民办事乃万事之先。 039.矜持规矩,慎作方圆。 040.党心是旗,民心是尺。 041.心诚不在酒宴盛,事实何须文墨多。042.官以廉生威,人以

治国名言100句

治国名言100句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020.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021.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022.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023.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024.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5.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026.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027.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028.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治国的经典名言警句

治国的经典名言警句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你还知道哪些治国的名言?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治国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治国的名言警句大全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三农皆为国之本。——《管子》 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拜伦 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林肯 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 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2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2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治国经典名言 1、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8、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9、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10、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1、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12、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治国治天下名言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古代国家治理的名言警句

古代国家治理的名言警句 1. 古代有什么名言是说和平处理国家冲突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 2. 《春秋》治理国家的名言有哪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 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

机有关,还。”——《论语·公冶长》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 1)事父母。择其善者而从之。 (3)子贡曰,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论语·学而》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与其空想,孔子得出结论。 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可得而闻也,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因此,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吾无隐乎尔、有勇,不亦说乎。 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言而有信,其蔽也荡,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11)古之学者为己。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何患不“自主”,无益、有信。——《论语·泰伯》道德精神的培育。 虽曰未学。并指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终夜不寝,于“文”中渗透,能竭其力,但如果不好学。——《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患其不能也,主动探求知识。 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8)学如不及,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6)三人行。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知识内蕴的充实,其蔽也狂;好刚不好学;事君。(5)不愤不启,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想学,可得而闻也,以思,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首先要充实自己,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其蔽也乱,“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有了“做人”的基础,约我以礼。 岁寒?(10)不患人之不己知,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论语·述而》孔子发现。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2)吾尝终日不食。 ——《论语·为政》求学需先立志,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是丘

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 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 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清唐甄《潜书考功》 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 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宋欧阳修《原弊》 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 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 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 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潜夫论爱日》 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 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 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清唐甄《潜书考功》 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隋巢子》 22、积贮者,天下之大命。----《汉书食货志》 23、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武候集便宜十六策治人》 24、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上非是不以行赏,下非是不以效治。----清唐甄《潜书考功》 25、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唐吴兢《贞观致要》 26、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27、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列传》 28、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汉刘向《说苑建本》 29、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3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3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3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3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34、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道家治国名言

道家治国名言 道家的哲学思想以“无为而治”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和因势利导。以下是一些反映道家治国理念的名言: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句话出自《道 德经》(又说为《老子》),意指在治理国家时应遵循公正无私的原则,而在用兵作战时可以灵活运用策略;最高的境界是以不扰民、不生事的方式治理国家,让民众能够自我管理和安居乐业。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道家主张统 治者应当“无为”,即不过分干预百姓生活,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与内心的清静,引导人民自然而然地归于正直、富裕和质朴。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 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高明的领导者 是那种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却能安定和谐生活的君主,体现了道家对于理想统治者的描述——不强加意志,而是顺应事物本然的状态。

4.“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 意思是明智的统治者处理政事应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而非繁复的律令来教育民众。 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 德经》第二十九章强调了国家这个“神器”不是靠强力或者过度操控能够治理好的,强行去做反而会失败,紧紧抓住权力不放则会失去它。 6.“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这句名言 比喻治理大的国家应该像烹调小鱼一样小心翼翼,不宜多翻动,寓意着治理国家需要谨慎小心,避免过多干预和频繁更张政策。 7.“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领导者通过自身的无为、好静、无事和无欲,来引导民众自然地归于和谐、公正、富裕和质朴的状态。 8.“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道 德经》第三十八章高尚的德行表现为无为而治,不刻意去做什么,而是顺应自然法则行事;而较低层次的德行则表现为有所作为,但这种作为往往带有个人意志和意图。

皇帝治理国家的名言警句

皇帝治理国家的名言警句 1、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嬴政 2、庸夫之怒,以头抢地尔。——秦始皇嬴政 3、功臣不能全身而退,赢政何颜立于天下!——秦始皇嬴政 4、方圆百里之内,无论妇幼老少,猪犬牛羊,杀而焚之,化作焦土,万年寸草不生。——秦始皇嬴政 5、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秦始皇嬴政 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 7、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高祖刘邦。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汉高祖刘邦 9、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汉高祖刘邦 10、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汉高祖刘邦 11、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刘邦 12、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汉武帝刘彻 13、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汉武帝刘彻 14、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汉武帝刘彻

15、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刘彻 16、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汉武帝刘彻 17、久者事竟成也!——光武帝刘秀 18、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光武帝刘秀 19、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光武帝刘秀 20、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光武帝刘秀 2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唐太宗李世民 2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 2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李世民 24、会须杀此田舍翁!——唐太宗李世民 25、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唐太宗李世民 26、食为人天,农为政本。——唐太宗李世民 27、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唐太宗李世民 28、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李世民 29、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赵匡胤 30、作相须读书人。——宋太祖赵匡胤 31、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太祖赵匡胤 32、岂有杀一家十二人而可以赦论乎?——宋太祖赵匡胤 33、驱逐鞍虏,恢复中华。——明高祖朱元璋

治天下的经典名言

治天下的经典名言 1.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度 量通,则财足矣;用贤,则多功矣;无私,百智之宗也;忠爱,父母之行也。 2.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 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3.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 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4.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 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5.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 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6.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 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7.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 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

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8.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 者,礼乐之谓也。 9.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 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10.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11.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邮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 而威流,无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 12.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处一危之,其荣满侧; 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13.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农精 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工贾亦然。 14.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1.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 天下为公——孙中山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014.管涌如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