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位制吴氏太极拳1-6段单练,对练拳谱汇集

段位制吴氏太极拳1-6段单练,对练拳谱汇集
段位制吴氏太极拳1-6段单练,对练拳谱汇集

段位制吴氏太极拳1-6段单练,对练拳谱汇集

段位制吴氏太极拳1-6段单练拳谱汇集

一段

1,起势7,双按掌

2,提手上势8,揽雀尾

3,玉女穿梭9,闪通背

4,搂膝拗步10,玉女穿梭

5,揽雀尾11,搂膝拗步

6,闪通背12,收势

二段

1,起势8,高探马

2,高探马9,左披身踢脚

3,左野马分鬃右分腿10,右披身踢脚

4,右野马分鬃左分腿11,搂膝拗步倒撵猴

5,转身左蹬脚12,高探马

6,搬拦捶13,转身劈掌

7,肘底看捶14,收势

三段

1,起势10,右搬拦捶

2,云手11,左搬拦捶

3,左野马分鬃12,金鸡独立弓步劈掌

4,右野马分鬃13,左手挥琵琶

5,右打虎势14,右手挥琵琶

6,翻身撇身捶15,

披身踢脚

7,提手上势16,翻身撇身捶

8,左打虎势17,搂膝拗步

9,上步指裆捶18,揽雀尾

19,搂膝拗步

20,海底针

21,收势

四段

1,起势

2,野马分鬃13,斜飞势

3,搂膝拗步14,闪通背

4,提手上势15,如封似闭

5,指裆捶16,抱虎归山

6,左金鸡独立17,右蹬脚

7,右金鸡独立18,左蹬脚

8,斜飞势19,翻身撇身捶

9,高探马20,扑面掌

10,弓步靠21,弓步靠11,左金鸡独立22,坐腿野马分鬃

12,抱虎归山23,虚步架按24,搬拦捶

25,收势

五段

1,起势

2,搬拦捶16,右下势

3,单摆莲17,高探马

4,搂膝拗步18,海底针

5,指裆捶19,如封似闭

6,闪通背20,弓步靠

7,双峰贯耳21,穿掌弹踢

8,野马分鬃22,右蹬脚

9,打虎势23,搬拦捶

10,左金鸡独立24,右贯捶11,闪通背25,退步七星12,白鹤亮翅26,搬拦捶13,下势27,双摆莲14,高探马28,收势

15,倒撵猴高探马

六段

1,起势19,斜飞势

2,高探马20,搂膝拗步

3,下势21,退步七星

4,退步七星22,

披身踢脚

5,退步跨虎扑面掌23,搂膝拗步

6,双摆莲24,双摆莲

7,弯弓射虎25,弯弓射虎

8,左野马分鬃26,右闪通背

9,右野马分鬃27,左闪通背

10,指裆捶28,海底针11,双峰贯耳29,如封似闭12,披身踢脚30,退步七星13,下势31,搬拦捶14,闪通背32,十字手15,左蹬脚33,高探马16,摆莲手34,手挥琵琶17,肘底看捶35,弓步砍掌18,野马分鬃36,斜飞势

37,野马分鬃

38,收势

段位制吴氏太极拳1-6段对打套路拳谱汇集

一段

1,起势起势2,提手上势双按掌

3,玉女穿梭揽雀尾

4,搂膝拗步闪通背

5,揽雀尾玉女穿梭6,闪通背搂膝拗步7,收势

收势

二段

1,起势起势

2,高探马高探马

3,左野马分鬃右分腿左披身踢脚4,右野马分鬃左分腿右披身踢脚5,转身左蹬脚搂膝拗步倒撵猴

6,搬拦捶高探马

7,肘底看捶转身劈掌8,收势收势

三段

1,起势起势

2,云手右搬拦捶,左搬拦捶

3,左野马分鬃金鸡独立弓步劈掌左手挥琵琶

4,右野马分鬃右手挥琵琶

5,右打虎势披身踢脚

6,翻身撇身捶翻身撇身捶

7,提手上势揽雀尾

8,左打虎势搂膝拗步

9,指裆捶海底针

10,收势收势

四段

1,起势起势

2,野马分鬃斜飞势

3,搂膝拗步闪通背

4,提手上势如封似闭

虎归山

6,左金鸡独立右蹬脚

7,右金鸡独立左蹬脚

8,斜飞势翻身撇身捶

9,高探马上步扑面掌

10,坐腿野马分鬃弓腿野马分鬃11,金鸡独立虚步架按12,抱虎归山搬拦捶

13,收势收势

五段

1,起势起势

2,右下势右下势

3,搂膝拗步高探马

底针

5,如封似闭如封似闭

6,野马分鬃弓步靠

7,打虎势穿掌弹踢

8,金鸡独立右蹬脚

9,闪通背搬拦捶

10,白鹤亮翅右贯捶

11,左下势退步七星12,高探马搬拦捶

13,倒撵猴高探马双摆莲

14,收势收势

六段

1,起势起势

2,高探马搂膝拗步

3,下势退步七星4,退步七星披身踢脚5,退步跨虎扑面掌搂膝拗步6,双摆莲双摆莲

7,弯弓射虎弯弓射虎8,左野马分鬃右闪通背9,右野马分鬃左闪通背10,指裆捶海底针11,双峰贯耳如封似闭12,披身踢脚退步七星13,下势弓腿搬拦捶14,闪通背十字手15,左蹬脚高探马16,摆莲手手挥琵琶17,肘底看捶弓步砍掌18,左野马分鬃斜飞势19,斜飞势右野马分鬃20,收势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方向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方位 第一式太极起势(正南)第二式金刚捣碓(正南)第三式懒扎衣(正南)第四式六封四闭(正南变西南)第五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六式金刚捣碓(正南变西东)第七式白鹅亮翅(正东)第八式斜行(正东)第九式搂膝(正东)第十式拗步(正东)第十一式斜形(正东)第十二式搂膝(正东) 第十三式拗步(正东变东南)第十四式掩手肱拳(东南)第十五式金刚捣碓(东南变正南) 第十六式撇身捶(正南)第十七式青龙出水(正南)第十八式双推手(正南转正东) 第十九式肘底看拳(正东)第二十式倒卷肱(正东,退五步)第二十一式白鹅亮翅(正东) 第二十二式斜形(正东)第二十三式闪通背(正东变正西,垫步时变西北)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西北)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西北变西南)第二十六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二十七式云手(正南) 第二十八式高探马(正南转正北)第二十九式右擦脚(正北)第三十式左擦脚(正北转正东)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正东转正北)第三十二式前趟拗步(正北行往西) 第三十三式击地捶(西北击西下)第三十四式踢二起(朝西变正东)第三十五式护心拳(正东变东北)第三十六式旋风脚(东北变正北,顺指针扫左腿)第三十七式右蹬一跟(正北) 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正北变正东,垫步变东南)第三十九式小擒打(东南转正东) 第四十式抱头推山(正东变正南,双手平推西南)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西南逆回旋在西南) 第四十二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四十三式前招(正南转正西)第四十四式后招(正西) 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正西)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正西变西南)第四十七式单鞭(西南变正南) 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西南变正西)第四十九式懒扎衣(正南)第五十式六封四闭(正南变西南) 第五十一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五十二式云手(正南,插三步)第五十三式摆脚跌岔(正南行往正东)第五十四式金鸡独立(正南转向正东)第五十五式倒卷肱(正东退正西,退五步) 第五十六式白鹅亮翅(正东退正西,左虚步)第五十七式斜形(正东,四隅步) 第五十八式闪通背(正东变至正西,顺时针方向转,垫步时再转西北) 第五十九式掩手肱拳(朝西北,重心由右移左)第六十式六封四闭(西北变西南) 第六十一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六十二式云手(正南,插步,三个)第六十三式高探马(正南变西北)第六十四式十字脚(身朝正北变东南)第六十五式指裆捶(左脚踩西南,右脚踩东北,身向朝西北)第六十六式猿猴献果(由西北变西南)第六十七式单鞭(西南变正南) 第六十八式雀地龙(身向正南,重心由右变左)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朝正东由下往上) 第七十式下步跨肱(由正东转向正南)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由正南转180°) 第七十二式当头炮(西南)第七十三式金刚捣碓(正南)第七十四式收势(正南)

传统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拳谱及326个分动名称

传统吴式太极拳83式拳谱及326个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编制第一段 [十式] 无极势 (预备势) 自然步站立全身放松下颌微收眼前平视 第一式太极起式 (4动) 1左脚横移 2两脚平立 3两腕前掤 4两掌下采第二式.揽雀尾(8动) 1左抱七星虚步抱掤 2右掌打挤左弓步挤 3右抱七星右虚步七星 4左掌打挤右弓步挤 5右掌回捋坐身回捋 6右掌前掤右掌上挒 7右掌后掤坐身反采 8右掌前按第三式斜单鞭(2动) 1右掌变勾撤步捏勾 2左掌平捋马步平捋 第四式提手上式(4动) 1半面右转虚步抱掤 2左掌打挤右弓步挤 3右掌变勾捏勾提腕 4右勾变掌收脚撑按第五式白鹤亮翅(4动) 1 俯身按掌 2向左扭转 3左掌上掤 4两肘下垂屈膝坠肘 第六式搂膝拗步(12动) 1左掌下按转身提按 2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3右掌回捋4左掌前掤虚步抱掤 5左掌下按虚步提按 6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7右掌下按上步提按 8左掌前按弓步搂推9左掌下按上步提按10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11右掌回捋 12左掌前掤坐腿前合第七式手挥琵琶(2动) 1左掌前掤弓步前推 2左掌上掤收脚上举 第八式上步搬拦锤(4动) 1左掌下合屈膝合按 2左掌前掤弓步搬抹 3左掌回捋(拦)后坐回捋 4右拳前伸弓步打捶第九式如封似闭(2动) 1右掌回捋后坐抽收 2两掌前按弓步前按 第十式抱虎归山(4动) 1双掌前伸 2两掌展开弓步展掌 3两掌上掤 4两肘下垂屈膝合腕第二段 [十五式] 第十一式左右隅步搂膝 (4动) 1左掌斜搂上步提按 2右掌斜按弓步搂推 3右掌回捋转身提按 4左掌斜按弓步搂推第十二式隅步揽雀尾(6动) 1 左掌翻转 2右掌前按 3右掌回捋坐身回捋 4右掌前掤右掌上挒 5右掌后掤坐身反采 6右掌前按第十三式斜单鞭(2动) 1右掌变勾撤步捏勾 2左掌平捋马步平捋 第十四式肘底看锤(2动)1左掌前伸弓步展勾 2左肘上提虚步看捶 第十五式倒撵猴(6动) 1两拳变掌虚步提按 2左掌前按退步搂推 3左掌下按虚步提按 4右掌前按退步搂推 5右掌下按虚步提按 6左掌前按退步搂推第十六式斜飞式(4动) 1左掌上掤立身展臂 2左掌下捋提脚合臂 3左脚前伸马步合掌 4左肩左靠弓步分展第十七式提手上式(4动)同第四式 1半面右转虚步抱掤 2左掌打挤右弓步挤 3右掌变勾捏勾提腕 4右勾变掌第十八式白鹤亮翅(4动)同第五式 1 俯身按掌 2向左扭转 3左掌上掤 4两肘下垂收脚撑按 第十九式搂膝拗步(2动)1左掌下按转身提按 2右掌前按弓步搂推 第二十式海底针(2动) 1右掌前指后坐挑掌 2右掌下指丁步下插 第二十一式扇通背(2动)1两掌前伸起身上挑 2左掌前按马步架推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详细教学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及说明 套路名称 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护心拳 7、斜行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拳10、指裆11、斩手12、翻花舞袖 13、掩手肱拳14、腰拦肘15、大肱拳小肱拳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18、掩手肱拳19、裹鞭裹鞭20、兽头式 21、披架子22、翻花舞袖23、掩手肱拳24、伏虎 25、抹眉肱26、黄龙三搅水27、左冲28、右冲 29、掩手肱拳30、扫堂腿31、掩手肱拳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34、捣叉捣叉35、左二肱右二肱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38、腰拦肘39、顺拦肘40、窝底炮 41、回头井栏直入42、金刚捣碓43、收式 动作分解说明 第一式: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 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金刚捣碓 ①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两眼向前平视。 ②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 ③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手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

④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摆,同时两手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 ⑤身体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将左足提起,在转换重心的同时,双手略向右上方棚出。 ⑥身体略下蹲,左足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 ⑦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前棚(由顺缠变逆缠),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右后下方展开,而后随转体向前移至腹前(由逆缠变顺缠),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 ⑧身体左转,右脚跟步,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向前撩起(顺缠),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先转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逆缠),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⑨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10厘米),右手变拳,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内。 ⑩左腿支撑体重,右拳与右足一齐提起(两髋放松);左掌略下沉。 ⑾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目视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何为金刚捣碓?金刚神右手捏拳如杵,左手屈掌如臼,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 ②缠丝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此势经过了五对不同方位的缠丝(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练习时要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如只注意手上的顺缠和逆缠,而不注意身法,就会适得其反。 ③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式太极拳凡是开步皆如此)。 ④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⑤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 第三式:懒扎衣 ①双手分开,右手先向上,而后向下划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划弧,双手划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皆大逆缠转开,重心偏右,顺缠而合,重心偏左);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七十四式分解动作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分解动作 第一式太极起势 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金刚捣碓 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 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

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三式懒扎衣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前方。 二、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棚;目视右前方。四、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棚劲;左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 五、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第四式六封四闭 一、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二、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度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左前方。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五、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第五式单鞭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名称【第一段】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第二段】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鹅亮翅 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第三段】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趟拗步 33、击地锤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第四段】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第五段】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叉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鹅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 63、高探马 【第六段】 64、十字脚 65、指裆锤 66、白猿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陈式太极拳的奥妙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 2014年2月13日改编 第(一)段 第一式起势 ⑴并步静立⑵左脚横移⑶两腕前掤⑷屈膝按掌 第二式右揽雀尾 ⑴虚步抱棚⑵弓步打挤(左)⑶扣脚抹掌⑷虚步抱掤(右) ⑸弓步打挤(右)⑹后坐回捋⑺弓步前掤⑻后坐托掌⑼扣脚前按 第三式左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 第四式提手上势 ⑴虚步抱掤⑵弓步打挤⑶收脚撑按 第五式白鹤亮翅⑴开步举臂⑵屈膝垂肘 第六式左右搂膝拗步 ⑴转身提按⑵左弓步搂推⑶提脚上步(4)右弓步搂推 (5)提脚上步 (6)左弓步搂推 第七式手挥琵琶 ⑴坐腿前合⑵弓步前推⑶收脚上举 第八式进步搬拦捶 ⑴屈膝合按⑵弓步搬抹⑶后坐回捋⑷转腰拦掌⑸弓步打捶 第九式如封似闭⑴后坐抽收⑵弓步前按 第十式十字手⑴弓步展掌⑵屈膝合腕 第十一式左揽雀尾 ⑴上步提按⑵弓步搂推⑶后坐回捋 (4)弓步前棚 (5)坐腿托掌 (6)扣脚按掌 第十二式右单鞭⑴撤步勾手⑵马步平捋 第十三式右下势⑴弓步搂抹⑵仆步穿掌 第十四式金鸡独立 ⑴弓步前穿⑵提膝撑按⑶弓步劈穿⑷提膝撑按 第(二)段 第十五式左右倒卷肱 ⑴退步搂推⑵后坐提按⑶退步搂推 (4)后坐提按 (5)退步搂推 第十六式右海底针⑴后坐挑掌⑵丁步下插 第十七式左闪通背⑴上步挑掌⑵马步架推 第十八式撇身捶⑴转身撇捶⑵弓步前推 第十九式肘底捶⑴退步按掌⑵虚步进捶 第二十式左右野马分鬃 ⑴上步合掌⑵隅步靠分(右)⑶上步合掌⑷隅步靠分(左) 第二十一式玉女穿梭 ⑴提脚穿手⑵弓步前掤⑶后坐旋架⑷弓步架推 ⑸扣脚合抱 (6)弓步前棚 (7)后坐旋架 (8)弓步架推第(三)段 第二十二式云手 ⑴弓步托按⑵弓步靠云⑶收脚旋云⑷碾脚旋云 ⑸弓步靠云⑹收脚旋云 (7)碾脚旋云 (8)弓步靠云 第二十三式右高探马⑴跟步托掌 (2)虚步前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精编版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南派)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太极拳培训班讲义) 传承:吴全佑---吴鉴泉---杨孝文---陈根源---李斌 第一段 1、预备式 2、太极起式 3、七星式 4、揽雀尾 5、单鞭 6、斜飞式 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10、七星式11、搂膝拗步左右三度12、七星式 13、手挥琵琶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第二段 17、抱虎归山18、七星式19、揽雀尾20、斜单鞭21、肘底看捶22、倒撵猴左右三度 23、斜飞式24、提手上势25、白鹤亮翅26、搂膝拗步27、海底针28、扇通背29、翻身撇身捶30、退步搬拦捶31、上步揽雀尾 32、单鞭33、云手左右三度34、单鞭 35、左高探马36、右分脚37、右高探马38、左分脚39、转身蹬脚40、搂膝拗步41、进步栽捶42、翻身撇身捶43、高探马 44、右披身踢脚45、退步打虎式46、二起脚 47、双峰贯耳48、披身踢脚49、转身蹬脚50、撇身捶51、进步搬拦捶52、如封似闭 53十字手 第三段 54、抱虎归山55、七星式56、揽雀尾 57、斜单鞭58、七星式59、野马分鬃左右三度 60、七星式61、分手式62、上步玉女穿梭63、转身女穿梭64、七星式65、分手式 66、上步玉女穿梭67、转身玉女穿梭68、七星式 69、揽雀尾70、单鞭71、云手左右三度72、单鞭73、下势74、左金鸡独立75,右金鸡独立76、倒撵猴左右三度77、正斜飞式 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82、扇通背83、翻身撇身捶84、上步搬拦捶85、上步揽雀尾86、单鞭 87、云手左右三度88、单鞭89、高探马 90、扑面掌91、转身单摆莲92、搂膝拗步 93、上步指裆捶94、上步揽雀尾95、单鞭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一、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鞭 04、右提手上势05、右白鹤亮翅06、左右搂膝拗步(三次) 07、手挥琵琶08、进步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 13、左右玉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 15、左行云手(三次)16、左单鞭17、高挥马 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 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打虎 27、右下势28、右左金鸡独立29、指裆捶 30、右揽雀尾31、左单鞭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捶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还原

二、杨式40式太极拳分动作详解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 一.起势(面向正南) 1.并步直立(南) 2.(左)开步站立(南) 3.双臂上棚(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 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二.右揽雀尾 1.(左)虚步棚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 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 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 4.(左)虚步棚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 5.(左)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 6.坐腿下捋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

7.弓步前棚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 8.座腿托掌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左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 三、左单鞭 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 2.马步平捋(胸向东南)马步呈倒八字 四、提手上势 1.虚步棚手 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胸向南) 五、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胸向南)

2.曲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东) 六.左右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东)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提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 七、手挥琵琶(东) 1.坐腿棚手2.弓步前推3.开步棚举 八、进步搬拦捶 1.屈蹬按抱两手心约10厘米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胸向东) 5.弓步打捶 九、如封似闭(东) 1.坐腿回抻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很多学员在刚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时,不明白何为老架一路、何为老架二路,亦不明白该从何练起,自己更适合练习哪一路拳法。鉴于新学员的诸多困惑,下面将从两种拳法的由来、架势特点及练习方式方面,浅谈两者的差异,为您在了解或习练此两种拳法时,提供帮助。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一路拳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运动以腰为主,节节贯穿;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练习时,震脚发力,闪展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抖,完整一气。有怪蟒出洞、猛虎下山之气魄;有蛟龙出海,雄狮抖毛之神威。建议新手先学一路拳,此拳松柔,柔中带刚,适合任何人群。二路拳是一路拳的基础发展出来的。刚猛无比,发力招数多,没有一路拳的基础练二路拳易出内伤。学习二路拳,应在练好一路拳的基础上,

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周身相随,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内外结合,放松沉稳,劲力完整,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此时学练二路拳方能免出偏差。否则没有松弹劲,练拳时就会僵硬一条,上重下浮,横气填胸,心跳过速,呼吸发喘,嘴发青,脸发白,对健身和练功不利,学者务必注意。一路拳练习时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运行速度慢。主要体会内气运行与外形结合。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作配合呼吸,注重缠丝劲的练习。在用法上,以掤、捋、挤、按为主,采、列、肘、靠为辅。二路拳练习时,因有一路拳的基础,就不需要过分考虑内气、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以手领劲。手领、身随、步法活,根稳、劲整、精神足,以采、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真正体现出二路拳快、刚、猛的特色。总之,大家先耐心学完陈氏太极的老架一路,再学习二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