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与中介语的产出
汉语中介语与二语习得

汉语中介语与二语习得作者:张晓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5期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在中介语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习得心理和习得过程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文章从中介语的定义、汉语中介语的研究等方面做出述评,并通过研究分析汉语中介语研究与汉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中介语;汉语中介语;偏误分析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的心理认知过程,中介语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中介语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与学习者的目的语存在差异,中介语是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地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且产生在学习者内部。
一个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都是先从母语出发,然后经过中介语,最后到达目地语的。
一、中介语(一)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假说是由Selinker于1972年的文章Inter language中提出,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音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完全基于本族语又不完全基于目的语。
中介语系统具有一套既不属于源语又不属于目的语的独立语法体系,它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只能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语境所场所的语言系统中。
”(二)中介语的发展背景自Selinker于1972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以来,语言的迁移现象就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始涉及到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而在此基础上,Selinker提出中介语的习得其实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是从母语到目地语变化的连续整体。
随着中介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中介语研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目的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向目标接近的过程”,也就是说承认了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和母语时在自身内部会产生一个语言系统,其会根据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水平和速度进行变化,不断的向目的语靠近。
《二语习得中介语》课件

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介语研究揭示的学习者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提供有效的 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了解中介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语言 水平,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介语研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更好地 理解和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01
中介语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
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
推动跨文化教育的发展
02
中介语研究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增进国际合作与友谊
03
中介语研究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友谊
、句法结构和语义规则来构建中介语。
学习环境
总结词
学习环境对中介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学习情境等。
详细描述
社会环境决定了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的频率和机会,教育环境则决定了学习者接受的教 学方法和资源。学习情境则直接影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如
动机、态度和自信心等。
《二语习得中介语》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 中介语理论介绍 • 中介语的表现形式 • 中介语习得的影响因素 • 中介语习得研究的意义 • 中介语习得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定义
总结词
二语习得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 ,在非母语环境中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及其研究视角的综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及其研究视角提要:第二语言研究的历史短暂但其发展迅速,出现了多种理论和流派,它是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神经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下面,我们就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视角作一下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研究视角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兴趣并开展研究要始于五十年代初weinreich(1953)在他的著作《语言的联系》一书中讨论了母语和第二语言两种体系的关系,并提出了“干扰”(interference)这一重要概念。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obret lado 提出了语言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现象。
他认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第二语言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第二语言和母语不同的地方,两种语言相同之处的迁移将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同之处的迁移,将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消极的影响。
到了六十年代末,corder 提出了“偏误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二语习得者语言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发表了著名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文。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70年代末、80年代初,krashen(1982)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型,这一模型全面的解释了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并且为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也最多的语言习得模型。
八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探讨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语言运用的过程。
有人认为语言处理过程必须运用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有观点说语言系统和认知过程分别按大脑的不同部位处理不同的信息。
二语习得 中介语

小结
以上概念都是指称实际的混合语,是客观存在的 可观可感的语言。而中介语是一个学术概念,是 指二语习得者在没有完全通晓目的语的情况下受 母语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虚拟语言系统。甚至每个 人的中介语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 的中介语都是有区别的。但一群人的中介语又有 一些相同的地方。所以说,中介语的提出目的、 存在方式和特点都是和以上众多混合语的概念完 全不同的,中介语与混合语最大的不同是中介语 是一种虚拟的语言过程,不是一种实际的语言。
四.重点讨论
(一) 中介语和皮钦语、混合语、克 里奥尔语、洋泾浜、中式英语的区别。
混合语:定义 皮钦语:起源 定义 克里奥尔语: 起源 定义
区别
洋泾浜是旧时汉语将pidgin译做洋径浜语,
专指在中国通商口岸出现的不纯粹英语。 后来随着学术的进步,洋泾浜被认为是中 国皮钦语,是皮钦语大家族在中国的分支。 皮钦语是泛指所有的尚未发展成为克里奥 尔语的混合语,洋泾浜是特指中国的皮钦 语,是皮钦语家族中的一员,与美拉尼西 亚皮钦语.英属所罗门群岛皮钦语、喀麦隆 皮钦语等并列。
形象类比
• 混合语 • 水果
野生水果 优质水果
皮钦语
克里奥尔语
美 拉 尼 西 亚 皮 钦 语
英 属 所 罗 门 群 岛 皮 钦
。 。 。 。 。 。 。 。
中介语 中 国 洋 泾 浜 中 式 英 语 网络娱乐用语 苹 果 梨 子
。 。 。 桔 。 子 。 。 。
糕点 橘 子 饼
过期变质 垃圾
(二)石化现象(僵化)/高原期的产生原因、 特征及影响、怎样克服?
C。.系统性(阶段性、规律性):
中介语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如四阶段说, 随机错误阶段、突显阶段、系统形成阶段 和稳定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和从整个阶段 发展来看,中介语表现出一种较强的内部 一致性和系统性,甚至中介语中的偏误都 具有一种规律性特点。而石化现象也是也 是一种阶段性、规律性的体现。
二语习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新范式_中介语特征理论评介

2007年11月第39卷 第6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 a nguage Teaching a nd Research (bimont hly )N ov.2007V ol.39N o.6二语习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新范式———中介语特征理论评介3北京外国语大学 戴曼纯 提要:本文评介一种新的二语习得研究生成语法范式———中介语特征理论。
文章分别概述了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语言观、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可及性、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中介语表征等,认为中介语特征理论适合研究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表征、参数设置及其发展,并根据Hersche nsohn 的发展观提出了相关研究课题。
关键词:二语习得、普遍语法、中介语、生成语法、特征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7)0620444271.引言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紧扣生成语法研究发展,应用普遍语法理论考察二语的知识表征及其发展规律。
生成语法理论的新发展最简方案(Chomsky1995)催生了二语习得研究新思路。
Herschensohn (2000)采用最简方案框架研究二语习得,在试图回答语言知识的构成、语言知识的习得、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异同时指出,二语习得并非完全异于一语习得,而是语言的再学习(relearning of language ),普遍语法模块引导(guide )一语习得,制约(constrain )二语习得。
一语和二语句法习得的关键则在于掌握形态特征及其与功能语类的联系。
我们可以将最简方案的特征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
本文首先简述生成语法的相关理论,然后探讨二语习得的特征理论框架及相关研究课题。
2.生成语法的语言观及语言习得逻辑问题语言学家需要探索的问题是语言知识由什么构成、语言知识如何被习得、语言知识如何被应用(Chomsky1991,1995)。
普遍语法的提出为这些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White 2003)。
二语习得知识梳理

Second Language Acqu isition /SLA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
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到目前为止,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远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方面。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1967年Larry Selinke r在《语言迁移》这本专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时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三大领域,即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和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 大学教育学院二语英语教学教授Rod Ellis撰写巨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
该书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勾画了整本书的概念框架。
第二部分总结了有关学习者语言本质的主要理论,包括学习者错误,发展模式,语言变项和语用特征。
第三部分从外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阐述社会因素和输入/交互的作用。
第四部分从内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解释和语言普遍性。
第五部分将讨论的重点从学习转移到学习者,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
第六部分是关于课堂英语教学的论述,讨论了课堂交互和正规教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二语习得主要理论流派和发展趋势

语言监控理论 (The Monitor Model)
一 语言监控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人知的、也是 目前争议最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 申(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
它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对语言教 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 两种途径
语言监控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不同的途 径:
他们认为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先天的语言智力 组织,它赋予孩子们在某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处理 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组织语言的内部系统。不论 多么复杂的语言,儿童都能凭借天生的语言习得能 力轻易地掌握,使母语的语言系统内在化。
二 问题 人们目前对这种理论的看法还不太一致。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
1 普遍语法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是否 和学习第一语言一样起作用?
语言普遍性理论 (Linguistic Universals)
一 来源及主要观点 源于Chomsky的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主要观点为:人类头脑中具有一种“天生” 的专门语言知识,即所谓的“普遍语 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若干固定的抽象的“原则”(principles)
2 与这些“原则”有关的若干“参 项”(parameter)。
2 开放性,中介语是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逐渐进 化的特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3 灵活性,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 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有 较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 组之中。
4 系统性,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 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 表现在各种系统性错误,体现在错误的前后 一致。可以说系统性是中介语最重要的特征。
三 五种假设 语言监控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和充实,主要 有以下五种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171二语习得理论与中介语的产出鞠 露(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介语是语言输出的标志,它可以作为评估语言学习者语言掌握能力的一个方面。
本文在回顾二语习得与中介语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给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者提供了一些方法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目的是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质量和英语教学者的教学水平。
关键字:二语习得;中介语;中介语产出作者简介:鞠露(1988— ),女,汉族,云南省保山市,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171-2一、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 从上世纪开始,许多语言学家开始致力于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二语习得理论的内部规律。
二语习得是研究语言发展过程和语言规律的语言学分支。
所以对于英语教学者而言,学习一些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和规律是相当必要的。
最初二语习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语言分析。
二语习得对以下的理论都有影响,它们是: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语言监控假说、普遍语法。
二语习得被定义为除了母语之外,在课堂里或者课堂外学习的另外一种语言。
2000Ellis 给出了关于二语习得更加具体的解释。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除母语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的有意识的过程。
这一概念涵盖了音系学、词汇学、语法、语用知识。
二语习得的研究主要是用来解释学习者学习能力的一个因素,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二语习得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或者可以轻易预测的,关于学习者如何掌握语言学习方法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二语习得是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结合物。
因此需要对这两种因素带来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分析。
中介语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介语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二)中介语 除了语言输入以外,语言输出也可以促进语言习得。
从某种程度上说,认为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有促进作用的观点与建构主义的观点是相匹配的,建构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学习语言(或者任何其他知识)都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
中介语假说是由Selinker 于1869年提出来的。
1969年,Selinker 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 中首先使用了inter-language 一词,确立了Inter-language 这一概念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中介语是母语和目标语的趋同,或者说中介语是母语和目标语的结合。
中介语通常被理解为介于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之间的语言。
与目的语相比,中介语还不够完善,但它也不只是学习者母语的简单翻译。
其实,我们也不能把中介语看成是母语和目标语的过渡阶段或是二者的简单混合。
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它不断地从初级水平向地道的母语水平发展。
因此中介语的“中介”实际上表示的是在开始阶段和最终阶段之间。
1、中介语的特点 (1)中介语具有开放性 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逐渐进化的特征。
比如,在Chucer’s 英语时期,英语否定句的标准结构是在主要的动词后边加“not”。
但是现在我们要变肯定句为否定句,我们应该把“not”放在助动词和主要动词之间,这种规则一直在发展中,而目前是稳定的。
(2)中介语具有动态性中介语总是并且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的。
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是跳跃式的,而是在对目标语的新假设中慢慢形成或者校正的一个过程。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一种新规则引入的情况下。
(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从其内部组织说,它也是一个由内部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说,它有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规则系统,而且学习者能运用这套规则系统去生成他们从来没有接触的话语。
从其功能说,中介语可以作为人际交往的交际工具。
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会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与内部一致性。
2、中介语石化现象由于中介语的特点和它与二语习得的密切关系,所以中介语石化是应用语言学领域当中的一部分。
Selinker 认为有95%的语言学习者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并且还为中介语石化下了定义。
中介语石化是指由于语言学习者年龄的增加、语法规则系统的形成,语言习得停止的一种现象。
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表达“不习得或不学习”。
导致中介语石化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焦虑、和母语语音的干扰,外部因素是由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正确的回馈。
(三)中介语产出1、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语言的正迁移和语言的负迁移。
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则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比如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句子,I have no book ,long time no see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
所以语言学更关注负迁移,以及怎样减少负迁移对中介语的影响。
刚刚学习语言的人,母语对他们的二语习得产生重要的作用。
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母语的一些规则运用到英语表达中。
以下两个方面将更加具体的说明语言迁移的影响(2.2)、(2.3)。
E.g. I want to go to Summer Palace.正确表达;I want to go to the Summer Palace.You are student.正确表达::you are a student.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129.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C I A L I S M 172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史新贞(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摘 要: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深入分析当前河南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状况,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收集目前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及考评方式等相关数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本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市场需求;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2012年度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史新贞(1981- ),女,汉,河南平顶山人,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英语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172-2当今,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形贸易出口业。
”据WTO 预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十二五以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处于“转型升级、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为了迎接我省旅游业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育担负着为众多涉外旅游企业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我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但因旅游业属新兴专业,缺乏相关理论及实践的支撑,加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从而导致其自身特色的缺失,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基于此背景,经中国职教协会工作委员会批准,我们 The price of the T-shirt is very expensive. 正确表达::The T-shirt is very expensive. 2、教师方面 在许多情况,在校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教师英语水平的影响。
学生总是认为老师是最权威的,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毫无思考的接受老师的表达。
特别是在习得语言最初的时候,这种影响会最大。
所以从语言输入的方面来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是相当有必要的。
作为语言输入部分的教师来说,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语料库,掌握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根据教学大纲和英语教材的更新,与各英语教师互相讨论一些新的表达方法,而不是墨守成规的遵循一些不适用的表达。
由于很多学生都会因为表达的错误而感到尴尬,特别是被老师或者同学找出语言错误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他们不愿意说英语,从而产生中介语石化。
当然有些学者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过分刻意的追求语言的标准性,让学习者慢慢的改正,这一因素主要是从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焦虑两方面来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在认识中介语特点的基础上,处理好这两个极端的关系。
在教学上,学习内容和练习形式、教学内容应有趣味性,练习要多样化,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其中介语正确产出。
3、学习者方面 二语学习方法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学习者外部行为活动和思想认识。
从信息传入传出的整个过程上看,学习方法是信息传入与输出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信息的分析、运用、储存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同时学习方法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Selinker 指出当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选择逃避和简化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
有时他们不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于是根据自己的认为表达出错误的语言表达,所以就产生出了错误的中介语。
例如:E.g. I go to clothes shop.正确表达;I go shopping for clothes.I not like pizza.正确表达;I do not like pizza. 另外一种是由于学习者过度的泛化导致的。
过度的泛化是指学习者把语言学当中的某个语法规则运用到另外一个语法规则上,这种现象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名词的单复数的变位上,由于学习者对知识的不了解或者基础不扎实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例如:Child (单数)——childs (错误变位)——children (正确变位)所以英语学习者应该正确的面对所有语言上的困难,而不是一味的简化或者忽视问题,最后产出不正确的中介语。
二、结论中介语的产出是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最终衡量标准,所以研究中介语产出的原因和因素,从而提高中介语产出的质量是十分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