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翻译

隧道翻译
隧道翻译

严寒地区隧道围岩冻融状况分析的导热与对流换热模型

何春雄吴紫汪朱林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摘要

通过对严寒地区隧道现场基本气象条件的分析,建立了隧道内空气与围岩对流换热及固体导热的综合模型;用此模型对大兴安岭西罗奇2号隧道的洞内气温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分析预报了正在开凿的祁连山区大坂山隧道开通运营后洞内温度及围岩冻结、融化状况.

关键词严寒地区隧道导热与对流换热冻结与融化

在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及邻近地区,修筑了公路和铁路隧道几十座.由于隧道开通后洞内水热条件的变化;,普遍引起洞内围岩冻结,造成对衬砌层的冻胀破坏以及洞内渗水冻结成冰凌等,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类似隧道冻害问题同样出现在其他国家(苏联、挪威、日本等)的寒冷地区.如何预测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冻结状况,为严寒地区隧道建设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依据,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多年冻土及其临近地区修筑的隧道,多数除进出口部分外从多年冻土下限以下岩层穿

过.隧道贯通后,围岩内原有的稳定热力学条件遭到破坏,代之以阻断热辐射、开放通风对流为特征的新的热力系统.隧道开通运营后,围岩的冻融特性将主要由流经洞内的气流的温度、速度、气—固交界面的换热以及地热梯度所确定.为分析预测隧道开通后围岩的冻融特性,Lu-nardini借用Shamsundar研究圆形制冷管周围土体冻融特性时所得的近似公式,讨论过围岩的冻融特性.我们也曾就壁面温度随气温周期性变化的情况,分析计算了隧道围岩的温度场[3].但实际情况下,围岩与气体的温度场相互作用,隧道内气体温度的变化规律无法预先知道,加之洞壁表面的换热系数在技术上很难测定,从而由气温的变化确定壁面温度的变化难以实现.本文通过气一固祸合的办法,把气体、固体的换热和导热作为整体来处理,从洞口气温、风速和空气湿度、压力及围岩的水热物理参数等基本数据出发,计算出围岩的温度场.

1数学模型

为确定合适的数学模型,须以现场的基本情况为依据.这里我们以青海祁连山区大坂山公路隧道的基本情况为背景来加以说明.大坂山隧道位于西宁一张业公路大河以南,海拔3754.78~3801.23 m,全长1530 m ,隧道近西南—东北走向.

由于大坂山地区隧道施工现场平均气温为负温的时间每年约长8个月,加之施工时间持续数年,围岩在施土过程中己经预冷,所以隧道开通运营后,洞内气体流动的形态主要由进出口的主导风速所确定,而受洞内围岩地温与洞外气温的温度压差的影响较小;冬季祁连山区盛行西北风,气流将从隧道出曰流向进口端,夏季虽然祁连山区盛行东偏南风,但考虑到洞口两端气压差、温度压差以及进出口地形等因素,洞内气流仍将由出口北端流向进口端.另外,由于现场年平均风速不大,可以认为洞内气体将以层流为主

基于以上基本情况,我们将隧道简化成圆筒,并认为气流、温度等关十隧道中心线轴对称,忽略气体温度的变化对其流速的影响,可有如下的方程:

其中t为时间,x为轴向坐标,r为径向坐标;U, V分别为轴向和径向速度,T 为温度,P为有效压力(即空气压力与空气密度之比少,V为空气运动粘性系数,a为空气的导温系数,L为隧道长度,R为隧道的当量半径,D为时间长度)(t

,

S

f

)

(t S

u 分别为围岩的冻、融区域.

f

λ,

u

λ分别为冻、融状态下的热传导系数,f C,

u

C

分别为冻、融状态下的体积热容量,

X=(x,r) , )(t

ξ为冻、融相变界面,To为岩石冻结临界温度(这里具体计算时取

To=-0.10C0),

h

L为水的相变潜热.

2 求解过程

由方程(1)知,围岩的温度的高低不影响气体的流动速度,所以我们可先解出速度,再解温度.

2.1 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的求解

由于方程((1)的前3个方程不是相互独立的,通过将动量方程分别对x和r 求导,经整理

化简,我们得到关于压力P的如下椭圆型方程:

于是,对方程(1)中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的求解,我们按如下步骤进行:

(1)设定速度0

U,0V;

( 2)将0

U,0V代入方程并求解,得0P

(3)联立方程(1)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解得一组解1

U,1V;

(4)联立方程((1)的第一个和第三个方程,解得一组解2

U,2

V;

(5)对((3) ,(4)得到的速度进行动量平均,得新的0

U,0V返回(2) ;

(6)按上述方法进行迭代,直到前后两次的速度值之差足够小.以0P,0

U,0V作为本时段

的解,下一时段求解时以此作为迭代初值.

2. 2 能量方程的整体解法

如前所述,围岩与空气的温度场相互作用,壁面既是气体温度场的边界,又是固体温度场的边界,壁面的温度值难以确定,我们无法分别独立地求解隧道内的气体温度场和围岩温度场.为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利用在洞壁表面上,固体温度等于气体温度这一事实,把隧道内气体的温度和围岩内固体的温度放在一起求

解,这样壁面温度将作为末知量被解出来.只是需要注意两点:解流体温度场时不考虑相变和解固体温度时没有对流项;在洞壁表面上方程系数的光滑化.另外,带相变的温度场的算法与文献[3]相同.

2. 3热参数及初边值的确定

热参数的确定方法: 用p=1013.25-0.1088H 计算出海拔高度为H 的隧道现场的大气 压强,再由GT P

=ρ计算出现场空气密度ρ,其中T 为现场大气的年平均绝对温

度,G 为空气的气体常数.记定压比热为P C ,导热系数为λ,空气的动力粘性系数

为μ.按ρλ

P C =a 和ρμν= 计算空气的导温系数和运动粘性系数.围岩的热物理

参数则由现场采样测定.

初边值的确定方法:洞曰风速取为现场观测的各月平均风速.取卞导风进曰的相对有效

气压为0,主导风出口的气压则取为]5[22/)/1(v d kL p ?+=,这里k 为隧道内的沿程阻力系数,L 为隧道长度,d 为隧道端面的当量直径,ν为进口端面轴向平均速度.进出口气温年变化规律由现场观测资料,用正弦曲线拟合,围岩内计算区域的边界按现场多年冻土下限和地热梯度确定出适当的温度值或温度梯度. 3 计算实例

按以上所述的模型及计算方法,我们对大兴安岭西罗奇2号隧道内气温随洞曰外气温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所得结果与实测值[6]相比较,基本规律一致.

西罗奇2号隧道是位十东北嫩林线的一座非多年冻土单线铁路隧道,全长1160 m ,隧道

近西北一东南向,高洞口位于西北向,冬季隧道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洞口海拔高度约为700 m ,

月平均最高风速约为3m/s,最低风速约为1.7m/s.根据现场观测资料,我们将进出口气温拟

合为年平均分别为-5C 0和-6.4C 0,年变化振幅分别为18.9C 0和17.6C 0的正弦曲

线.隧道的当量直径为5.8 m,沿程阻力系数取为0.025.由于围岩的热物理参数对计算洞内气温的影响

远比洞口的风速、压力及气温的影响小得多,我们这里参考使用了大坂山隧道的资料.

图1给出了洞口及洞内年平均气温的计算值与观测值比较的情况,从进口到出口,两值之差都小于0.2C 0.

图2给出了洞内 (距进出口l00m 以上)月平均气温的计算值与观测值比较的情况,可以看出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完全一致,造成两值之差的主要原因是洞口气温年变化规律之正弦曲线的拟合误差,特别是1979年隧道现场月平均最高气温不是在7月份,而是在8月份.

4 对大坂山隧道洞内壁温及围岩冻结状况的分析预测

4. 1热参数及初边值

按大坂山隧道的高度值3 800 m 和年平均气温-3C 0,我们算得空气密度3

/774.0m kg =ρ;由于大气中含有水汽,我们将空气的定压比热取为[7] s m kJ C p ?=/8744.1导热系数C m W 02/100.2??=-λ,空气的动力粘性系数取为

s

m kg ??=-/10218.96μ,经计算,得出空气的导温系数s m a /103788.125-?=和运动粘性系数s m /1019.125-?=ν.

考虑到车体迎风面与隧道端面相比较小、车辆在隧道内行驶速度较慢等因素,我们这里忽略了车辆运行时所形成的活塞效应对气体扩散性能的影响.

岩体的导热系数皆按完好致密岩石的情况处理,取岩石的干容重3/2400m kg d =λ时,含水量和末冻水含量分别为W=3%和W=1 %,

c m W o u ./9.1=λ,c m W o

f ./0.2=λ岩石的比热取为C k

g kJ C V 0./8.0=,d u f W w C γ?++=1)128.48.0(,d u u W w C γ?++=1)128.48.0(.

另外,据有关资料,大坂山地区月平均最大风速约为3.5 m/s ,月平均最小大风速约为2.5m/s;我们将洞口风速拟合为)/](5.2)7(028.0[)(2s m t t v +-?=,这里t 为月份.

洞内风速初值为:.0),,0(),)(

1(),,0(2=-=r x V R r U r x U a 这里取

s m U a /0.3=.而将温度的初边值取为

这里记f (x)为多年冻土下限到隧道拱顶的距离,Ro = 25m 为求解区域的半径.地热梯度取为

3%,洞外天然年平均气温A=-3C 0,年气温变化振幅B=12C 0.

对于边界R = Ro ,我们先按第一类边值(到多年冻土下限的距离乘以3 %)计算,发现一年后,在半径为5m 到25m 范围内围岩的热流方向己经发生转向.考虑到此后围岩会继续冷却,但在边界R=0R 上又受地热梯度的作用,我们近似地

将边界R= Ro 作为第二类边界处理,即把由定边值计算一年后R=R 。上的温度梯度作为该边界上的梯度值

考虑到围岩在施土过程中己经预冷,我们这里从几月份算起,在同一边值下进行迭代,直到该边值下的温度场基本稳定后,再令边值依正弦规律变化,逐时段进行求解(可以证明,很多时段后的解,将不依赖于初值的选择).

4. 2 计算结果

图3和图4给出了我们预测的隧道壁温随洞口气温变化的情况,图5和图6给出了我们

预测的不同部位围岩开始形成多年冻土的起始年份和多年冻土形成后围岩的年最大融化深

度.

4. 3初步结论

对于大坂山隧道,按如上选取的参数及初边值进行计算,我们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1)洞内(距进出口100 m以上)年平均壁温与洞外年平均气温基本相同,但洞内寒季较暖、暖季较凉.从图1可以看出,洞内壁温与洞外气温相比较,1,2 ,12月份高约

1. 2C0,3 ,11月份高约1C0,4 ,5 ,9和10月份基本相同,6月份和8月份低约1.6C0,7月份低约2C0.

(2)由于隧道内部(距进出口100 m以上,特别是靠中心地段)受地热作用较强,洞内平均壁温的年变化振幅降低.年平均壁面温度约为-3C0,振幅约为10.4C0.

(3)就我们所考虑的完好致密岩石、没有大量地下水流动的情况,按现有设计铺设保温材料(PU厚0.05m,导热系数C

λ,FBT厚0.085 m,

.0?

=

0216

m

W0

/

导热系数C

λ后,在距进出曰200 m的范围内,开通运营后第3 0517

=

.0?

m

W0

/

年就开始形成多年冻土,其中40 m以内和100 m以内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就开始形成多年冻土;在距进出曰200 m以上的中间段,开通运营8年后开始形成多年冻土,其中在距洞中心200 m的范围内,14—15年后开始形成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形成后的一两年内,年最大融化深度较大(尤其是中间段),以后逐年减小,至19—20年后融化深度基本达到稳定,洞口段及中间段的融化深度都在2—3 m的范围内.

(4)洞内若整体性形成多年冻土,这将成为一道隔水屏障,有利于车辆运行的安全,但在目前的施土中己发现有些部位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因此很有可能在地下水溢出带中出现永久性融区,造成洞内渗水结冰病害,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以

后详细讨论.

建筑结构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Create and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n the structure global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the era that many kinds of disciplines technology coexists , it will form the enormous motive forc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 the building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o in global design, the architect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 give full play to the architect's leading role, preside over every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well. Building there is the global design concept not new of architectural design,characteristic of it for in an all-round way each element not correlated with building- there ar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building , technical equipment,etc. work in coordination with, and create the premium build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new technology to combine together. The premium building is created, must consid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namely future requirement , in other words, how save natural resources as much as possible, how abou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mankind depends on for existence, how construct through high-quality betwee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in order to reduce building equipment use quantity and

领导风格外文翻译文献

领导风格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1. Introduction The leadership in organizing a government so far has tended to be only one leadership style for all employees’ abilities, namely instruction leadership style, so it has impacted and caused low-level service performance, [1]. An ofiicer’s leadership is no more than as a power figure, who is highly chained by formal rules. So,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for appreciations to occur. The implication which occurs toward human resources of employees i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tie with formal rules, so there is no room for employees to take initiatives, innovative actions, and to mak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time has come for the single-style bureaucratic leadership style orientation to change into the situ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a style based on situations and conditions of the subordinate/employees’ abilities. Besides the leadership style, the officer’s motiv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high performance because it is related with :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翻译

摘要: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工期及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也有重要影响。施工组织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环境、工艺、设备、土建、安装、管理、生产等矛盾,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科学合理的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少耗能的完成。 关键词: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方案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的原因 建筑工程及其施工具有固定性与流动性、多样性与单件性、形体庞大与施工周期长这三对特点。所以,每一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这是因为:其它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长期适用的工厂。而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工厂,只能是当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立一个相应的、临时性的,如同工厂作用性质的施工现场准备,即工地。施工单件性特点与施工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建筑工程施工都要选择相应的机具和劳动力组织。选择施工方法、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劳动力组织和机具配置,统称为施工作业能力配置。施工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劳动力、机具和众多材料物资技术的供应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产生了与施工总进度计划相适应的物资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由此可见,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是相当重要的。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在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1施工组织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不仅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工程安全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

土木工程外文翻译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 2006 年 5-7 月刊,第 21 期,章节 3-4,第 332 页 釜山——巨济的交通系统:沉管隧道开创新局面 1 1Wim Janssen Peter de Haas Young-Hoon Yoon 荷兰隧道工程顾问:大宇工程建设公司釜山—巨济交通线隧道工程技术顾问 韩国大宇工程建设公司摘要 釜山—巨济交通系统将会为釜山和巨济两岛上的大城市提供一条道路连接。该沉管隧道有许多特点:长度达到千米,处于水下 35 米处,海况条件严峻、地基土较为软弱和线型要求较高。基于以上诸多特点,隧道的设计和建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以预见的是这项工程将会开创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新局面。本文突出论述了这些特点以及阐述在土木和结构方面的问题。1.工程简介 釜山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和一座重要的海港。它位于韩国的东南部,其南面和东面朝向朝鲜海峡同时在釜山北部山势较为陡峭。该市发展迅速,近年来的人口增长超过 370 万(总计 460 万人)。人口密度达到 4850 人/km2,约为香港的 3/4。釜山市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限制。釜山—巨济交通系统在釜山和巨济岛之间创造了一条直接的联系线,以从客观上满足釜山的城市扩展,在巨济岛上发展工业区,以及为釜山市民在较短的行车距离内增加休闲娱乐的去处。巨济岛西侧目前已经与朝鲜半岛相连,在本项连接工程完工之后,从釜山市到巨济岛的驾车时间将由原来的 2 小时缩短为现在的 45 分钟。釜山—巨济交通系统将在巨济岛与 Gaduk 岛之间提供一条连接,使其成为连接釜山新港地区至巨济岛的双重高速公路体系的一部分。这一系统总计公里长,穿越海峡并将Daejuk Jungjuk 和 Jeo 三个无人小岛连接在一起。原则上该系统由一条长度为 3240m 的双向四车道沉管隧道和两座主跨 475,两边跨 230m 的斜拉桥组成。2.规划组织该项目是作为一个公私合作,共同建设的工程,GK 交通系统公司可获得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特许权,经营期限为 40 年。特许权基于该系统设计理念的一个环节。GK 交通系统公司由大宇工程建设公司领衔的 7 家特许权法人组成。TEC/Halcrow 等合资公司作为技术顾问,从工程开始便参与该项工程。Halcrow 与 TEC 两个合资公司分别负责关于桥梁和隧道建设方面的技术问题。永久设施的设计工作已接近完成,后续的建设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始。图 1. 工程地理位置图 2. 空中鸟瞰效果图设计要求和基本闲置因素该项目将 Gaduk 岛与巨济岛经 Daejuk Jungjuk and Joe island 三个小岛连接在一起,基本布局由三条航道的要求决定。位于 Gaduk 岛和 Daejuk 岛之间的主航道宽 1800m, 18m。 深由于这条航道没有官方的水深规定,因此选择以隧道的方式穿越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另外两条位于 Jungjuk—Jeo 岛和 Joe—巨济岛的次级航道,最小宽度分别为435m 和 404m,各自的通航净空要求分别为 52m 和 36m。两条次级航道的水深均为 16m。鉴于 Daejuk 岛和 Gaduk 岛之间相对较为陡峭的海岸,开挖作业又是在海床以下 25至 30 米处,这就使得工程无法满足两岛之间的对准开挖。而为了驾驶的舒适与安全又不得不延长梯度线和坡长。因此,将穿越该水域的沉管隧道设置在略低于海床平面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图 3. 线路纵剖面图岩土条件 地层在隧道线路方向上呈现出不同但是在纵向自上而下依次为典型的海洋粘土、海砂、砾卵石和海床基岩。 在沉管隧道沿线的海床主要以海洋粘土为主,除了在海岸线附近露出地表的海床、

高层建筑展望及建筑结构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The future of the tall building and structure of buildings Zoning effects on the density of tall buildings and solar design may raise ethical challenge. A combined project of old and new buildings may bring back human scale to our cities. Owners and conceptual designers will be challenged in the 1980s to produce economically sound, people-oriented buildings. In 1980 the Level House, designed by 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1 (SOM) received the 25-year award fr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in recogn i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enduring significance”. This award is given once a year for a building between 25and 35 years old .Lewis Mumford described the Lever House as “the first office building in which modern materials, modern construction, modern functions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a modern plan”. At the time, this daring concept could only be achieved by visionary men like Gordon Bunshaft, the designer , and Charles Luckman , the owner and then-president of Lever Brothers . The project also include d a few “first” : (1) it was the first sealed glass tower ever built ; (2) it was the first office building designed by SOM ;and (3) it was the first office building on Park Avenue to omit retail space on the first floor. Today, after hundreds of look-alike and variations on the grid design, we have reached what may be the epitome of tall building design: the nondescript building. Except for a few recently completed buildings that seem to be people-oriented in their lower floors, most tall buildings seem to be arepletion of the dull, graph-paper-like monoliths in many of our cities. Can this be the end of the design-line for tall buildings? Probably cannot. There are definite signs that are most encouraging. Architects and owners have recently begun to discuss the design problem publicly. Perhaps we are at the threshold of a new era. The 1980s may bring forth some new visionaries like Bunshaft and Luckman. If so, what kinds of restrictions or challenges do they face? Zoning Indications are strong that cities may restrict the density of tall buildings, that is, reduce the number of tall buildings per square mile. In 1980 the term

浅谈华为公司的领导风格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题目:浅谈华为公司的领导风格 姓名 院(中心、所)经济管理学院 学号 年级2011级 专业工商管理 考试科目组织行为学 考试时间 考试分数 教师签字

目录 摘要···························································· 1.华为公司领导者的介绍 0 2.任正非的领导风格 0 2.1低调 0 2.2狼性精神 (1) 2.3用毛泽东兵法治商 (1) 2.4危机管理理念 (2) 3.任正非的领导秘诀 (2) 3.1“一法”——《华为基本法》——明确的发展纲领·2 3.2“两制”——规范的HR机制、严密的运营机制 (3) 3.3朴实无华的宣教 (3) 4.结束语 (3) 参考文献: (4) 摘要 领导是管理的重要的职能,领导的水平的高低常常决定着组织的生存死亡。领导的有效性是组织成败的关键。领导者身负组织领导的重任,其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特殊心理机制,不仅影响到个人工作的成效,更影响到其部署和群体作用的发挥乃至整个组织的行为绩效。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即对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或一些人的行为与观念是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能力意味着影响着团队中成员的发展、留任和激发成员的能力,具有魅力的领导有能力将其自身的价值观与其下属的相统一,他能够影响其下属视其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舍弃自身的利益。具有魅力的领导,可以激发团队的成员对于团队的项目的热情、发展其忠诚度,建立成

员们的自信和承诺,领导者将成为影响团队效率的楷模。关键词:领导者;华为公司;任正非;领导风格

1.华为公司领导者的介绍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起到楷模作用,那么他的下属也只能成为乌合之众,不能有所作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对下属和团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出生在贵州的一个贫困的小村庄,任正非虽然生在农村,但他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可谓“贫贱不能移”,任正非凭借着其才能和智慧以及对知识的孜孜不倦的追究,使他进入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1978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华为有限公司的总裁。公司主营电信设备,发展迅猛,成为中国市场GSM设备、交换机产品及接入系统的佼佼者。2000年他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富豪第三位。个人财产估计为5亿美元。2005年他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他是中国唯一入选的企业家。同一档为有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传媒大亨默多克、俄罗斯石油巨头阿布拉莫维奇、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在《财富》中文版第七次发布中,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之首。 2.任正非的领导风格 2.1低调 低调的人做有高度的事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故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者胜天下。任正非深谙这道理,为人处世一向低调。他对各种采访、会议、评选都躲得远远的,不论是直接有利于华为形象的宣传活动,还是政府的活动,或者令许多商界精英趋之若鹜的媒体盛世,他都统统拒绝。他向华为高层发下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谁来游说我,我就撤谁的职。”人们几乎没有看过他在电视屏幕上登场亮相,也几乎没有听到过他激情的演讲。任正非一贯的追求是“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唯有练好内功,方可与对手论高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样,也许唯

土木工程外文文献翻译

专业资料 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外文出处:Structural Systems to resist (用外文写) Lateral loads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抗侧向荷载的结构体系 常用的结构体系 若已测出荷载量达数千万磅重,那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就没有多少可以进行极其复杂的构思余地了。确实,较好的高层建筑普遍具有构思简单、表现明晰的特点。 这并不是说没有进行宏观构思的余地。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宏观的构思,新奇的高层建筑体系才得以发展,可能更重要的是:几年以前才出现的一些新概念在今天的技术中已经变得平常了。 如果忽略一些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的概念不谈,高层建筑里最为常用的结构体系便可分为如下几类: 1.抗弯矩框架。 2.支撑框架,包括偏心支撑框架。 3.剪力墙,包括钢板剪力墙。 4.筒中框架。 5.筒中筒结构。 6.核心交互结构。 7. 框格体系或束筒体系。 特别是由于最近趋向于更复杂的建筑形式,同时也需要增加刚度以抵抗几力和地震力,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具有由框架、支撑构架、剪力墙和相关体系相结合而构成的体系。而且,就较高的建筑物而言,大多数都是由交互式构件组成三维陈列。 将这些构件结合起来的方法正是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的本质。其结合方式需要在考虑环境、功能和费用后再发展,以便提供促使建筑发展达到新高度的有效结构。这并

不是说富于想象力的结构设计就能够创造出伟大建筑。正相反,有许多例优美的建筑仅得到结构工程师适当的支持就被创造出来了,然而,如果没有天赋甚厚的建筑师的创造力的指导,那么,得以发展的就只能是好的结构,并非是伟大的建筑。无论如何,要想创造出高层建筑真正非凡的设计,两者都需要最好的。 虽然在文献中通常可以见到有关这七种体系的全面性讨论,但是在这里还值得进一步讨论。设计方法的本质贯穿于整个讨论。设计方法的本质贯穿于整个讨论中。 抗弯矩框架 抗弯矩框架也许是低,中高度的建筑中常用的体系,它具有线性水平构件和垂直构件在接头处基本刚接之特点。这种框架用作独立的体系,或者和其他体系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提供所需要水平荷载抵抗力。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可能会发现该本系不宜作为独立体系,这是因为在侧向力的作用下难以调动足够的刚度。 我们可以利用STRESS,STRUDL 或者其他大量合适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结构分析。所谓的门架法分析或悬臂法分析在当今的技术中无一席之地,由于柱梁节点固有柔性,并且由于初步设计应该力求突出体系的弱点,所以在初析中使用框架的中心距尺寸设计是司空惯的。当然,在设计的后期阶段,实际地评价结点的变形很有必要。 支撑框架 支撑框架实际上刚度比抗弯矩框架强,在高层建筑中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种体系以其结点处铰接或则接的线性水平构件、垂直构件和斜撑构件而具特色,它通常与其他体系共同用于较高的建筑,并且作为一种独立的体系用在低、中高度的建筑中。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翻译

XXXXXXXXX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工期及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也有重要影响。施工组织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环境、工艺、设备、土建、安装、管理、生产等矛盾,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科学合理的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少耗能的完成。 关键词: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方案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的原因 建筑工程及其施工具有固定性与流动性、多样性与单件性、形体庞大与施工周期长这三对特点。所以,每一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这是因为:其它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长期适用的工厂。而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工厂,只能是当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立一个相应的、临时性的,如同工厂作用性质的施工现场准备,即工地。施工单件性特点与施工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建筑工程施工都要选择相应的机具和劳动力组织。选择施工方法、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劳动力组织和机具配置,统称为施工作业能力配置。施工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劳动力、机具和众多材料物资技术的供应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产生了与施工总进度计划相适应的物资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由此可见,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是相当重要的。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在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1施工组织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不仅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工程安全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概预算的主要依据和编制招投标文件的

桥梁结构设计外文文献翻译

桥梁结构设计外文文献翻译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结构设计 Augustine J.Fredrich 摘要:结构设计是选择材料和构件类型,大小和形状以安全有用的样式承担荷载。一般说来,结构设计暗指结构物如建筑物和桥或是可移动但有刚性外壳如船体和飞机框架的工厂稳定性。设计的移动时彼此相连的设备(连接件),一般被安排在机械设计领域。 关键词: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结构方案工程要求 Abstract: Structure design is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member type ,size, and configuration to carry loads in a safe and serviceable fashion .In general ,structural design implies the engineering of stationary objects such as buildings and bridges ,or objects that maybe mobile but have a rigid shape such as ship hulls and aircraft frames. Devices with parts planned to move with relation to each other(linkages) are generally assigned to the area of mechanical . Key words: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al analysis structural scheme Project requirements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involved at least five distinct phases of work: project requirements, materials, structural scheme, analysis, and design.

全球领导力文献综述与分析

全球领导力文献综述与分析 2014年02月25日17:53 来源:《领导科学》(郑州)2012年11(中)期作者:李云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作者简介】李云飞,天津商业大学F2U合作学院。 一、全球领导力的定义 全球领导力在世界范围内是个热门话题,同传统的领导力一样,始终没有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定义。研究全球领导力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经验、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最初全球领导力的概念是借鉴进而延伸传统的国内领导力而来的(Yeung and Ready,1995),但是学者们很快意识到由于全球竞争的不定性和多种压力,全球领导力远比国内领导力复杂,这种不定性和压力增加了领导者的工作范围(Weber,1998)。Adler(2001)阐明了这个问题:“全球领导力不同于国内领导力,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指领导者在本国特定的领导风格的有效性,也不是比较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导方式……” 有些学者是从跨文化视角定义全球领导力的。Dorfman(2003)将全球领导力定义为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局限于全球化事物,也不局限于个人及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也不局限于组织中的CEO。Carey等(2004)提出,全球领导力能够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边界以激发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促进合作的决策、适应全球变化浪潮、激励和授权多样化的员工队伍。 Mendenhall(2011)对全球领导者和领导力做了广义的界定:全球领导者是指那些通过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在组织中产生重大正量改变,在跨界利益相关者、外部权力机构的不同来源,以及在当时复杂的地理和文化条件下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程序的领导者。 基于以上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全球领导力概念的核心就是多元化,包括文化、人力资源、地理等。不同范畴的多样化增加了领导力环境的复杂性,因此,有效性成为全球领导力的终极目标。 二、研究历史回顾 领导力的研究在国际上可以追溯到190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1900年至1940年期间,领导力研究致力于挖掘领导者独特的素质,最有代表性的是伟人理论,这个理论强调领袖是天生的,而不是制造的。根据Toyne和Nigh(1997)的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商务的出现促使学者着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以及不同文化对领导力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并非当时国际商务研究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有些研究商业管理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跨国公司的相关问题,他们的研究促使人们对民族文化本质以及这些文化本质的不同对管理不同国家员工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研究量规被称作“比较管理”。这些学者把人类学文化框架扩展至商业应用领域,起到了开创性作用(Redding 1997;Schollhammer 1969)。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文献翻译最新译文

文献出处: Phillip Yetton.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9(2): 33-43. 原文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uthor: Phillip Yetton Abstrac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work, huge building products, the production cycle is long, is a collection of architectural art, architecture, function, structure, decoration, water supply, power supply, intelligent system for a wind. Need to complete a project unit, type of work well together, an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also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round. In order to meet the quality, cost,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under the premise of safety goal task to complete a project, mus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various raw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full investigation, compile an used to guide the whole process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document, this document i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roject cost 1 Introd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object establishment, to guide the project bidd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s,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unti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final acceptance of the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document, is to ensure that project smooth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programmatic docu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proper or not, will directly relate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time limit, safety, etc.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intended targ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odern engineering project scale and the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隧道施工外文翻译

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在 隧道施工中引发的地面沉降分析 1 摘要: 使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会导致隧道周边的土体位移和地面的沉降,这就使得估测土体的位移和沉降变得尤为重要了。由于之前已做过很多研究,所以在该领域已取得突破。然而,对于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在隧道施工中所引发土体移位与沉降的研究还很罕见,其原因是该工法在世界范围内很少被应用,但近年来,该工法已经在城市地下铁道运输结构的施工中有所应并且前景广阔。由于高含水地层中的切应力作用会使土体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在盾构停止推挤土体后孔隙水会逐渐消散,土压力也会逐渐减小。而且,土质移位和地面沉降将会发生。与小型盾构机相比,上述现象在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施工中更为明显,原因就是它超大的开挖面面积。通过对监测数据和工程实际的隧道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盾构隧道施工参数对开挖面上土压力的影响规律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大小。而且,通过调整隧道的开挖参数,可以减小地面沉降。盾构尾部的空隙填充量可以由反演算法与镜像法来确定。可以依据空隙量来调整注浆量以减少地面的沉降量。在上海的两个工程实例证明了这种方法在以后工程施工中的价值。 2 关键词 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盾构法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镜像法 3 概述 盾构法隧道施工因其低噪音和对路面交通影响小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城市地下隧道工程的施工中。但是,对原状土的扰动和土层损失将不会导致土层形变和地面沉降,而且会破坏建筑与结构的稳定。盾构法施工已被广泛研究以至于取得了许多的瞩目成就。但是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在世界范围内很少被使

用,而且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沉降也少有被研究。在以往对其他类型盾构隧道施工研究中,有两方面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即开挖面和盾构尾部。首先,现在对于开挖面失效模式的研究重点主要在破坏区形状方面而不是在土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方面。实际上,后来提到的两方面对于地面沉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砂土和粉土地层中。相比于小型盾构机,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的大断面开挖会引发土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更大影响。通过研究这两方面因素,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开挖面的土压平衡机质会被揭示出来。其次,在盾构隧道的尾部后端形成的空隙会在施工过程中被同步注浆。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空隙是不会被完全充填的,之后则会导致地面沉降。当凝结开始后,同步注浆的体积会有所减少,隧道衬砌结构的形变和扰动土的固结被视为引发盾构尾部土体沉降的首要诱因。然而,由于空隙未被充填完全而导致的泥浆渗入周围土层则很少作引发盾构尾部土体沉降的诱因而被进一步研究。对于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施工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而且,在确定同步注浆质量方面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4 开挖面的研究 4.1 超孔隙水压力在隧道盾构中的浮动原则 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在开挖面后的土压力与土舱中的土压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土舱中的土压力在计算时要考虑水文地质和隧道的埋深,表达式为h p k γ0 =,其中P 是平衡土压力和开挖面前端土体压力而且包括水压力;γ是土层的平均重度可以取为m kN 30.18;h 是土舱内压力传感器的 埋置深度,k 0是土的侧压力系数,范围是0.75~0.90,并且根据地面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调整。 超大型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中的平衡状态是理想状态。当封闭结构前端的土体被刀盘挤压时,这种理想的平衡就会在刀盘的敞开面形式。随着刀盘的旋转和向前不断推进,土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也会有所增加,在此之后超孔隙水压力就会形成了。该压力在后期会逐渐消散而且导致土体固结和地面沉降。在超孔隙水压力增大时,土质结构会被更严重的破坏;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层固结与

土木 建筑 外文文献翻译 中英文:地下建筑结构

Construction of rock or soil in the construction. It is a modern city of high-speed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city will again ease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rol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opened up new human lif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excav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not only help to eas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contradictions,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open up a new human life. Because of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architecture is taking shape, its research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urban planning, various type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technical issues.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has a good protective performanc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and confined, as well as an integrated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a certain thickness of rock or soil, you can avoid or reduce nuclear weapons, conventional weapon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of destruc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ore effectively to resist earthquakes, hurricane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and around the confined environment of relatively stable existence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temperature, or for creating ultra-clea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and at low temperatures or under high-temperature storage of materials, pollution prevention, especially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s well. In the city planned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urban land use for savings, lower building density, to improve urban transportation,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