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新探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新探

21 0 0年颁布的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 明确指 出教育要 。 以人 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 。未来五年实施的 国家 “ 十二五规 划”为我们 的教育事业指 明了方向。即把科学发 展观贯 穿到素质教育发展 的各个方面。当前 , 摆在我们教 育工作 者面前 的任务是 , 认真落实 《 规划纲要》精神 ,坚持科学 的教育 发展观 ,反思我国的现行教育 。 深入推进素质教 育。现行的体育
教学 的主 导者——体育教 师提 出了新的要求 ,要 求体 育教 师应 站在科学发展观 的高度 , 把握体育教育的科学规律 , 进一步更新
教育理念 ,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传授体育的知识 、技术 、技能 , 并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 增进心理健康 。 促进学生 的社会化进程 等 目标 的 实现 ,促 进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提 高 。 那么 ,在新 的素质教 育背景下 ,体 育教 师应该具备 怎样 的 职 业 素 质 呢 。笔 者 拟 就 该 主 题展 开论 述 。为体 育 教 师 职 业 素 质 的 发展 提 供理论 参 考 。
2 01 2年 ( 2卷 )教 师职 业 素质 新 探
王 磊
( 郑州 市第六十九 中学
河 南郑州
400 5 0 6)
摘 要 : 素质 教 育适 步 推 进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 在 新时 期 的 学校 体 育对 体 育教 师 的 素 质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此 , 育工 作 者 应 该 对 体 与 时 俱 进 , 习 新 的 理 论 知 识 , 体 育教 师 职 业 素 质 方 面 , 出 了五 点要 求 : 育教 师 应 胸 怀 崇 高 的 历 史 责 任感 、 命 感 ; 学 在 提 体 使 建 立 新 型 的师 生 关 系 ; 备 更 为 广 博 的 宽厚 的 知 识 ; 化 专 项 素 养 ; 新 先 进 的教 育 思 想 和 教 育 理 念 。 具 优 更 关 键 词 : 质教 育 体 育教 师 职业 素质 素 中 图分 类 号 : 3 G 8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5 2 1 ( 0 ) 6 c 一 0 6 0 2 9 — 8 2 1 0 (】 0 8 - 2 3 2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师素质与教育创新的再思考 .doc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师素质与教育创新的再思考 .doc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师素质与教育创新的再思考作者:王娜李圆圆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8期[摘要]音乐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是应对当前音乐课程改革、推动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文章着重阐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探讨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和完善高师音乐教师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师素质教育教育创新能力[作者简介]王娜(1977- ),女,辽宁铁岭人,北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声乐演唱与教学。

(吉林吉林 132011)李圆圆(1975-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钢琴演奏与教学。

(河北唐山063000)[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62-02从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素质教育是整体和长远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

新时期对高师音乐教师的素质有何要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课程改革体现出了哪些新动向,音乐教师应如何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应如何调整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等,都是音乐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素质”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再认识根据《辞海》《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于“素质”的界定,素质往往被视为“先天的、天生的”生理解剖特点。

这种传统的权威解释给素质教育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果“素质”是“先天的、天生的”,那素质教育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教育工作者对“素质”的定义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指个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包括神经、感觉、运动器官;二是指个人在后天的环境、教育下形成的基本品质。

综合来说,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先天素质是后天形成的基本品质的前提,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影响因子。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认定转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认定转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认定及转化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需要的“好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培训和转化出这样的“好老师”?一、实施素质教育,所需教师的新角色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在获取知识渠道十分丰富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之快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能力提高的需要。

导引者的角色。

教育决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能的单一目标要求,教师角色不再以传播知识为主,其主要职能从“教”转为“导”:引导,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使学生找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的习惯,掌握好基本知识和学习策略;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从不同途径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及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来完成任务;教导,通过自己各方面的表率作样熏陶学生,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

合作者的角色。

素质教育中许多学习活动都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对问题的调查、分析、讨论、总结等方面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学业,这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多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这样合作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进行教育研究,掌握理论、探索规律、指导实践、推进改革,并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这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通过教育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从原来的“教书匠”转化为“研究型”的角色。

二、实现角色转变的办法(一)确定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转换角色确立新的目标观。

从“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培养素质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上来,要从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视循规蹈矩,恭顺温良”为优秀者的保守态度,转变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上来,着力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人格独立性,以会创新为目标而努力去学习的境界。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刘仕安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1期摘要试从教师角色转变、观念转变以及教学方法转变等3个方面去探索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师角色;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对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丰盈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发挥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着思考与困惑,笔者投入到教学中。

笔者在从教的这些年中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三个转变”。

1 教师角色的转变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为了做好这个首席,首先要做好角色转变,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性,张扬自己的个性。

比如课本中的辩论题,就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搜集资料、分组讨论、正反辩论。

这一方面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另一方面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并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引导时要把握好分寸,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与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

比如,假设学生拣到1万元钱,如果放到试卷中来测试,笔者想学生的答案都会是拾金不昧,那如果放到现实中来呢?笔者想可能有的学生就会犹豫。

这就充分说明认识觉悟与行动觉悟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种引导不仅应是学习上的,还应是灵魂上的。

总之,引导应是一种启迪、一种激励,鼓励学生不断攀登,引导他们不断完善。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浅析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策略转变

浅析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策略转变

重新 审视 。基于此 , 文章探 讨 了素质教育改革下 高中语文教 学 中面临的问题 , 并对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策略 进行 了系列探讨 。
关键词 : 素质 教 育 高 中语 文 策略 能 力 中图分类号 : 3 G6 2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6 2 8 8 (0 9 1 — 1 0 0 1 7 — 1 1 2 0 )0 0 9 - 1 术作品。要培养学生 的人文性 , 还应当通过他们对这些 高雅 的文 学作品的阅读 、 了解和感悟 , 来启迪他们 内心 , 影响他们 的思维及

No. O 1 T M E U A I N I E D C TO 0c o e " t b l
浅析素质教 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教 学策略转 变
邱 李萍
摘要 : 进行 素质教 育改革 , 就是将现代 化的教育理念运 用到教 育实践 中。素质教 育改革的最终 目的在 于对 学生的改革, 因此如何 培养 学生的素质 , 高学生语文学 习的能 力, 提 发挥语文 学科 实践性 与工具性 的作用 , 必须以素质教 育改革作为指导对教 学策略进行 就
中 的情 感 追 求 。只 有 通 过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学 习态 度 , 语 文 学 习 的 对
以往 , 许多语文教 师对学生语 文的教学仅仅局 限于课本知识 的传授上 , 大大 忽视 了语文知识 的实践运用 。无 论# r 学科 , ll  ̄ 其 价值体现都最终落实在 实践 运用上 , 因此 , 要体现语 文的学 习价 值, 将语 文所学习的知识运用 到实际生活 中 , 就必 须提高对语文 学科 的认识 , 提高语文 的工具性 。 交 际和传播是语文的最大特点。在现实生活中 , 语文 的运用 十分广泛 , 同时它又是检验一个人语文运用能力 的重要标尺 。在 语文教学 中 , 师应 当将 语文知 识在 现实生 活中 的运 用总结 起 教 来, 给予学生认识 , 让学生充分重视 到语 文学 习的重要性 , 进而通

素质教育背景下谈语文教师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谈语文教师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谈语文教师能力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标,对素质教育的解读影响着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新的修养完善和进一步提高,新的形势自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

没有内心的改变,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照猫画虎,想取得好的效果是很难的。

树立大语文观。

实施大语文教育,要指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向课外延伸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活学活用,练就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习惯。

变身为引导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灯塔效应,教师们只能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左支右绌,艰难生存。

但我们也不是无事可做。

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与素质教育不是完全对立的,考试题型、考试范围、答案要求的一次次改进,都证明着一个事实,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是可以也应该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的。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新要求教师的阅读能力要加强的是1.阅读青少年作品的能力。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范围,知道学生在读什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能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而不是高高在上,强加横议。

2.流行阅读能力。

知识激增的时代,网络盛行的时代,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专利,鼠标一点,天下我有。

这不仅是师生的便利,当然也是老师的灾难,学生都知道的,老师竟然不了解。

如果学生再扯些新名词,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师只能茫茫然堕入雾中了。

写的能力,在实践中问题主要在于写好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

在学生尚且为练字挥汗如雨最后写得龙飞凤舞的时候,老师却将三笔字写得惨不忍睹,字不成字行不成行,让人情何以堪啊。

教师的听、说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水平,要具备心理学知识,要听懂言外之意,察言观色,迅速反应,正确反映,表情语气适当,这在和学生交流时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的说话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的素质,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师德论文10篇题目(一)

教师师德论文10篇题目(一)

教师师德论文10篇题目
1.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分析及培养路径探究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分析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影响,并提出培养路径,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2.教师在课堂中的榜样作用研究及实践策略探讨
通过研究教师在课堂中的榜样作用,讨论如何提高教师的榜样力量,探讨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实践策略。

3.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职业操守的新要求
分析素质教育对教师职业操守的新要求,探讨教师在素质教育下的职业操守标准及培养路径。

4.如何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探讨提升教师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途径,分析不同环境下教师的行为规范及培养方法。

5.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建设的融合路径探讨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建设的融合路径,探讨如何在专业成长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6.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践效果分析
构建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指标对教师师德的影响,探讨评价体系在提升教师师德方面的实践效果。

7.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道德决策分析与策略探讨
分析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道德决策问题,探讨策略以及教育培训措施,帮助教师做出符合师德规范的决策。

8.学校管理中教师师德建设的机制优化研究
针对学校管理中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优化机制,探讨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以推动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

9.教师在互联网时代的师德挑战与应对策略
分析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面临的师德挑战,探讨应对策略,提出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

10.家校合作中教师师德的角色分析与特点研究
研究家校合作中教师师德的角色特点,探讨如何发挥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师德作用,强化教师与家长的信任和沟通。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 生学 习活 动 的组 织者 、 引导者和 参 与者 。
与 ,意 味 着平 等 对 话 ,要 实 现这 种 转 变 ,如 果 教师 不 具 教 师 要转 变 观 念 , 主 动亲 近 学生 , 学生 产生一 种 要 使
教 师 作 为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的 组 织 者 , 首 先 要 尊 重 学 备 民主 、平等 的思 想是 万万 不可 能 的。 生 ,激 发学 生 内在 的主 动 性 ,放 手 让 学生 展 现 自 己的思 维 性 ,张扬 自己的个 性 。 比如课 本 中 的辩 论 题 ,就 可 以 亲 近 感 和 仰 慕 感 。 样 他 们 受 到 批 评 , 会 看 做 教 师 的 这 才 在 教 师 的组 织 和 指 导下 放 手给 学生 ,让他 们 自主搜 集 资 关 心和 爱护 ; 到表 扬 , 受 才会 看 做 教 师 的鼓 励 。 作为 一 名 对 又要 倾注 爱 ; 既是 严 师, 又是 益 友。 料 、 分 组讨 论 、正 反辩 论 。这 一方 面 挖掘 了学 生 的 内在 教 师, 学生 既要 严, 要诚 恳 对 待、 心 爱护 每 一 位学生 , 关 要像 太 阳系 中的太 阳 潜 能 ,另 一方面 又调 动 了他们 的学 习积 极性 。 教 师应作 为 学生学 习活 动 的引导 者。 引导 并不是 直 接
一Hale Waihona Puke 样 具 有 巨大 的吸 引力 , 使学生 乐 于在你 的周 围接受 光和
这种 平 等如 朋友 般 的关系会 让 学生在 你身上感受 到温 给答 案, 而是 要 给 学 生 思 考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养 他 们 内 培 热。 看到 希望 , 从而真正做 到 “ 亲其 师, 其道 ” 信 。 在 的 求知 欲 望 。 师 在 引导 时要 把 握 好 分寸, 到 含而 不 暖 , 教 做 露、 指而 不 明 、 开而 不达 、 引而 不发 。 引导 的内容不 仅包 括 在 教学 过程 中, 果没有 了师生不 平 等形成 的教 师权 如 没有 了师道 尊严, 没有 了教 师对 学生 的绝 对控制 , 师 教 方 法 与思维 , 同时也包 括 怎样 做 人 。 比如 , 设 学生 拣到 l 威 , 假 做 活而 不乱”呢? 案 肯 答 万元 钱 , 果 放 到试 卷 中来 测 试 , 者想学 生 的答案 都 会 是 否还 能很 好 地 组 织 教学 , 到 “ 如 笔 而解 决这 一问题 的关键 就 要转 变教 师观念 是 拾 金不 昧 , 那如 果放 到 现 实 中来 呢? 者想 可能 有 的学 定是 不唯 一 的。 笔 生 就会 犹 豫 。 就 充分 说 明认识 觉悟 与行 动觉 悟是 有一段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
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教师——素质教育的施行者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含义和职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教师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知识水平、教育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师是学校专门的教育力量,是素质教育的施行者,承担着素质教育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任务。

为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提高从事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育智慧,使自己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施行者,为提高素质教育做贡献。

二、教师的工作特性——特殊的劳动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育工作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是用语言来播种,用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的崇高劳动,劳动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是任何一种工作都无与伦比的。

1.预见性的工作
今天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明天国家、民族的面貌。

教师的工作必须有预见性和超前意识,要把工作的起点放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前列,要及时地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市场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高瞻远瞩,带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2.学术性的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复合型的工作
教师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智能,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又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既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把无知变有知,把幼苗培养成栋梁,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既要脑力劳动,又要体力劳动,也要创造性地劳动。

教师的复合型劳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艰苦的,既劳力又劳心,是其他任何工作无与伦比的。

三、教师的工作实质
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素质教育的开拓者。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希望,开发青少年的智慧潜能,培养青少年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活泼健康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1)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他们脑力和体力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他们能追求事业的成功。

(2)打好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够终身学习。

(3)为他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了解社会、他人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劳动的产品,打破传统的师德尊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就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

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会学生公平公正。

3.教会学生学习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首先要树立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亲自去操作和观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随时帮助学生,开展心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总之,兴办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要提高教师的地位,提升教师的素质。

教师素质决定教育的成败。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