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

一、导入新课

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

二、推进新课

燃烧的条件

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

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师: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生: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师: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燃烧?

生: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只要想办法使它与氧气接触就可以使其燃烧。

实验步骤: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如下图),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需要氧气。

师: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

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师: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师:燃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的。火灾也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师:观看火灾图片。

师:如何灭火?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生: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

?

???

?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2.隔绝空气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生: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 师:1.如何熄灭酒精灯?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力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

生: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课本第131页表7-2)

师:阅读了表7-2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只要控制物质燃烧的任一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条件

?????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三者同时满

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

?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2.隔绝空气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本节课所选材料,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

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课内

容和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4 课型 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代尊玲朱晓洁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 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 一 预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四边形》教学设计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难点: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 教师:这是哪儿?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至于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虽然教材中还没有正式出现,但学生并不一定就一无所知,如果学生能说出,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没说出,教师可以补充)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演示课件:把学生发现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当学生全部回答完后,课件只留下图形,其他内容全部隐去。2.教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象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意见。 2.找一找。 教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也涂色,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是把长方体的三个面涂上颜色,因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二是涂的就是整个长方体,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混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如果是第一种,不盲目否定,要指出这个图形虽然每个面都是四边形,但整个图形不是四边形。如果是第二种,教师要给予指正,让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3.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 知道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感受化石燃料在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性。 1.猜猜它是谁。 ⑴人们称之为“工业的血液”。⑵人们称之为“工业的粮食”。 2.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它? 活动二、知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阅读课本P147—148,完成下列题目: ⑴石油中主要含有和两种元素,属于(填混合物、纯净物)。利用石油中组分的沸点不同经过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这个过程属于(填物理、化学)变化。石油产品不仅可作燃料,经综合利用还可加工制成像、、等产品。 ⑵煤是(填混合物、纯净物),主要含有元素,此外还有,煤做燃料主要利用的化学反应是,煤燃烧通常会有 等燃烧产物,因此煤(填适合、不适合)直接做燃料。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 煤,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这个过程是(填物理、化学)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煤和石油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课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酒精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获得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B.将石油加热炼制汽油、柴油、煤油等 C.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D.植物的光合作用 3.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4.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综合利用得到的产品之一,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了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在常温下使用液化气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则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卷(课题1燃烧和灭火) 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4.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7.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8.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9.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8分)请将唯一正确选项的标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目的是 A.利用潮汐能发电B.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D.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2.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 3.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将尾气直接排放 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足时,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D.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5.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A.氢气B.酒精C.天然气D.无烟煤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它是

A.H2B.CO C.CO2D.C 7.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C.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D.氯氟烃(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祸首 9.把煤做成蜂窝煤是为 A.降低着火点 B.散热面积大 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10.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节约型和谐社会。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用淘米水浇花 D.节约用纸,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 11.酸雨对下列物质的腐蚀作用最小的是 A.汉白玉石雕 B.铜制雕塑 C.铝合金门窗 D.水泥制品 12.蓬溪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创卫”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提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木筷等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C.将麦秸、油菜杆等全部露天焚烧 D.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13.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 ..的是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人教部编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chéng huàn làzhúyòu rùn chéng 呈幻蜡烛诱润乘 máng jiàn pǔ tōng mó xíng 芒剑普通模型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 呈,甲骨文(口,诉说,陈述)(王,首领),表示向首领或上级禀报。造字本义:动词,向首领或上级禀报。 乘,甲骨文(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造字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 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造字本义:动词,彼此来往,交换物用。 (4)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chéng diāo huàn là zhú huī máng xíng 呈雕幻蜡烛辉芒型 (5)多音字 乘chéng乘凉模mó模型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了解古文 认读生字 学生记忆多音 字解词方法,结 合古文识字加深 学生对于生字的 记忆;第二个环 节初读课文、整 体感知,通过对 课文主要内容的 整体把握,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 情,借助填空的 形式便于学生理 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第三个环节 生字书写,通过 找一找、换一换 等多种形式了解 字的结构,借助 动画感受字的行 笔顺序;第四个 环节课堂练习, 主要对本课的生 字词的掌握情况 进行考察。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资料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及测试 内容提要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燃料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及其4、知道三大化石燃料,了解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 利用 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复习指导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氧气(或空气 (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 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使用和开发的新燃料:乙醇(绿色能源)、氢气(最清洁燃料) (1)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2019年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word版有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例1】(2019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点拨: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燃烧,在有限空间里时可能发生爆炸,A 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B 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湿抹布隔绝了氧气,C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可隔离可燃物,实现灭火,D正确。 答案:C 【例2】(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解析: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火车,A说法正确;遭遇火灾火势较大要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寻求消防人员帮助灭火,B说法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之一,改变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避免拥堵造成意外伤害,故D说法正确。 答案:C 【例3】(2019 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人教版英语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An Open Class for Grade 7 Go for it (The 1st period of Unit 7, Book 1B) By Place: Class 1, Grade 7 School:Central School Date: April 17, 2012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The First Period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1).Main Words: hair, height,build,short, tall, medium, thin, heavy, curly, straight 2).Main Phrases : straight hair, of medium height, of medium build, look like 3).Main Sentence Structures: -What do you look like? - I’m short.I’m thin. - What do they look like? - They’re of medium height. - What does he look like? - He is of medium build.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is tall. She has curly hair. 2. Ability Objects 1).Students can use English to describe people well, and can draw the person they say. 2).Students can guess the person according to others’ description. 3).They can master the main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class and use them to write their own passages. 3. Moral Object 1).While discussing with others, students should know how to describe others and learn to respect others. 2).Teach students to learn to praise others in a good way and try to find the advantages of others.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 用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8分,) 1. 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2.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混合物 B.是一种化工产品 C.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 D.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3. 学校组织学生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篝火晚会结束后,同学们立即用附近的沙土覆盖余火.用上述方法灭火依据的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4.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 A.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轻酸雨的危害 D.减少了氧气的消耗 5.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了酸雨等环境问题 B.将石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等多种产品 C.作为燃料烧掉获得能源是最佳利用方法 D.化石燃料发生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更多 6. 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面粉厂严禁吸烟 B.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城市燃油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 7. 某种新型的防火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主要原因是() A.产生大量的水 B.隔绝了空气 C.降低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8.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9. 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A.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C.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第1页/共7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易错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点总结 1.(2020安徽模拟)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来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对于该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B.火柴燃烧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C.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降低了镁带的着火点,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D.酒精燃烧温度达到了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Ⅰ.①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Ⅱ.②③控制的变量是氧气; Ⅲ.①②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Ⅳ.①③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Ⅴ.若去掉③,仍然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需要 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A.只有Ⅰ、Ⅳ B.只有Ⅱ、Ⅲ、Ⅳ C.只有Ⅲ、Ⅴ D.只有Ⅱ、Ⅲ、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②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③爆炸一定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④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⑤自燃一定是达到着火点后发生的⑥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会引起爆炸⑦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⑧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的酿造属于缓慢氧化 A.①②③⑥ B.②③⑦ C.⑤⑥⑧D.④⑤⑥⑦⑧ 4.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C.石油分馏可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5.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①煤②石油③核能④水能⑤风能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6.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要研究和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可燃冰B.天然气 C.生物质能D.氢能 7.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CO2和O2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是CO2含量的变化,曲线②是O2含量的变化 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构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创新五步教学的整合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余美夫一、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二、课题 Unit 5 I’m watching TV 三、教学课型 综合技能课 四、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祥见教材《英语》新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Analysis of Unit 5 (第五单元要点分析) 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别人的行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1.重点 词汇、词组搭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2.难点

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及读音,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 3.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要求学生能通过上下文内在的逻辑联系,或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时能用现在进行时来准确地表达所发生 或进行的动作。 4.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描述一个场景的语言材料 说:能够就自己或别人在做的事情进行描述 读:能读懂含有进行时的短文 写:能写出section A和section B 中的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并能对周围的的人物环境进行描述 5.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任务性活动,我的目的是能培养同学间的友好相处,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中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6.语言目标 1) 语言知识: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汇(phone, mall, movies, sound, show, boring, library, soccer. watch TV, do homework, eating dinner, talking on the pho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