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养护 教案

商品养护 教案
商品养护 教案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 1

授课日期2011年2月20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与商品质量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第1章商品与商品质量

1.1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1.1.1商品的概念

1.1.2商品的构成

1.商品体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3. 商品的无形附加物1.2商品质量

1.2.1商品质量概念

1.2.2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适用性

2.可靠性

3.经济性

4.安全卫生性

5.信息性

6.审美性50‘50‘

目的要求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了解商品的构成;掌握商品质量的概念、基本要求以及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商品质量的概念、基本要求以及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商品质量的概念、基本要求以及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课外作业14页1、2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 2

授课日期2011年2月

24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与商品质量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第1章商品与商品质量

1.3 流通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3.1商品包装因素

1.3.2运输装卸因素

1.3.3仓库储存因素

1.3.4 科学管理与员工素质因素

1.4商品质量管理

1.4.1 商品质量管理及其发展

1.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4.2 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法)

1.PDCA循环法的含义

2.PDCA循环基本工作内容

3.PDCA循环的特点30‘30‘30‘

目的要求充分认识流通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商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导商品质量管理活动。

教学重点流通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教学难点流通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课外作业14页3、4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 3

授课日期2011年2月

17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分类与编码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第2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2.1商品分类的概念与作用

2.1.1 商品分类的概念

2.1.2 商品分类的作用

2.2商品分类的标志

2.2.1 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

2.唯一性

3.逻辑性

4.简便性

2.2.2 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2.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30‘30‘30‘

目的要求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商品分类标志;认识主要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教学重点商品分类标志教学难点商品分类标志课外作业34页1、2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 4

授课日期2011年2月

24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分类与编码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第2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2.3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2.3.1 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的原则 2.3.2 建立商品分类体系的基本方法

2.3.3 商品目录

2.3.4 主要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介绍2.4商品编码

2.4.1 商品编码的作用

2.4.2 商品编码的原则

2.4.3 商品代码的种类和编码方法

2.4.4 商品条形码50‘50‘

目的要求掌握商品编码的方法,认识条形码的作用,熟悉条形码的种类与组成。教学重点掌握商品编码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商品编码的方法

课外作业34页3、4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 5

授课日期2011年10月

10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的储存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第3章商品的储存

3.1 商品储存环境

3.1.1空气温、湿度

1.温度

2.湿度

3.1.2大气环境卫生

1.日光

2.氧气

3.大气污染成分

卫生条件

3.2商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与调节 3.2.1 密封与通风

3.2.2吸潮

3.2.3 空气净化

3.3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 3.3.1商品的物理变化

3.3.2商品的机械变化

3.3.3商品的化学变化

3.3.4商品的生物变化20‘

10‘70‘

目的要求了解商品储存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商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与调节的方法。

教学重点商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与调节的方法教学难点商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与调节的方法课外作业59页1、2、3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 6

授课日期2011年10月

15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的储存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第3章商品的储存

3.4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

3.4.1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

3.4.2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外因3.5商品储存管理

3.5.1 商品的入库管理

1.商品入库验收

2.分区分类管理

3.货位选择

4.商品堆垛

3.5.2商品的在库管理

1.环境卫生管理

2.商品在库检查

3.仓库温、湿度管理

3.5.3商品的出库管理40‘20‘

20‘20‘

目的要求认识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外部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掌握变化性质及规律,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了解商品的入库、在库和出库的基本技能,能科学地储存商品。

教学重点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课外作业59页4、5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7

授课日期2011年10月

22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商品养护的一般技术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第4章商品养护的一般技术

4.1 商品霉腐与防治

4.1.1商品霉腐

4.1.2商品霉腐的过程

4.1.3商品霉腐的防治

4.2商品害虫与防治

4.2.1商品害虫

4.2.2商品害虫的防治

4.2.3防鼠与灭鼠的方法

4.3金属商品的锈蚀与防锈

4.3.1金属锈蚀

4.3.2金属锈蚀的防治

4.3.3金属商品的除锈

4.4 高分子商品的老化与防老化

4.4.1高分子商品老化的原因

4.4.2高分子材料的防老化30‘30‘20‘20‘

目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商品养护的重要性;了解外界环境的改变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掌握控制外界环境加强商品储存质量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不同商品的养护工作。

教学重点控制外界环境加强商品储存质量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难点控制外界环境加强商品储存质量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课外作业84页1、2、3、4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8

授课日期2011年10月

29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食品商品的储存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第5章食品商品的储存

5.1食品及其分类

5.1.1食品的概念

5.1.2食品的分类

5.2食品的营养成分

5.2.1水分

5.2.2碳水化合物

5.2.3蛋白质

5.2.4脂肪

5.2.5维生素

5.2.6矿物质

5.3食品的储存方法

5.3.1食品的低温储存

5.3.2食品的罐藏

5.3.3食品的干制保藏

5.3.4食品的辐射保藏

5.3.5食品的化学保藏

5.3.6食品的气调保藏

5.3.7食品保藏的其他方法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的基本含义、分类和营养成分;掌握食品常见的储藏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做好食品的养护工作。

教学重点食品常见的储藏方法教学难点食品常见的储藏方法课外作业101页1、2、3

备注

商品养护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毛小萌授课形式讲授授课序号9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

5日

授课班级物流0904班授课时数 2

授课名称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第6章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6.1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

6.1.1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6.1.2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6.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6.2.1爆炸品

6.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6.2.3易燃液体

6.2.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6.2.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2.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6.2.7放射性物品

6.2.8腐蚀品

6.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

6.3.1爆炸品的安全储存

6.3.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安全储存

6.3.3易燃液体的安全储存20‘50‘

30‘

目的要求认识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其相应特性;了解危险化学品储存措施的重要性;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与防护;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储藏工作。

教学重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与防护教学难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与防护课外作业128页1、2、3

备注

仓库货物养护

第一节仓库货物养护 一、商品养护概述 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从广义上说,商品从离开生产领域而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这段时间的保养与维护工作,都称为商品养护。 商品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面向库存商品,根据库存数量多少、发生质量变化速度、危害程度、季节变化,按轻重缓急分别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货物质量不变,以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商品损失,降低保管损耗。 二、商品质量及变化类型 (一)商品质量的概念 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我国国家标准GB6583—1986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我国商品学界一般认为,商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具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具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因此广义的商品质量包括狭义的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两方面的内容。 (二)商品质量变化类型 1、物理变化 商品的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物质本身的外部形态,而不改变其本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并且可以反复进行改变的想象。如:挥发、熔化、溶化、渗漏、串味、沾污、干裂、沉淀。 2、机械变化 机械变化是指商品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心态、弹性的改变以及商品外观的变化,如破碎、变形、划伤等,其结果也会是商品质量变低,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如玻璃、陶瓷制品、搪瓷制品、铝制品、橡胶皮革制品、塑料、粉状商品等的破碎、变形、脱落、划伤以及邢台、弹性、外观的变化。 3、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观形态,也改变物质的本质,并生成新物质。商品发生化学变化,即商品质变的过程,严重时使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有氧化、化合、分解、聚合、老化、风化、燃烧与爆炸等。 4、生理生化变化 生理生化变化是指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为了维持其生命活动,其自身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呼吸作用、胚胎发育、发芽、后熟作用等。 5、生物学变化 生物学变化是指商品在外界有害生物作用下受到破坏的现象。如虫蛀、鼠咬、霉腐等。三、影响库存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因 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商品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内因。它不仅影响着商品的质量变化形势,也影响着质量变化速度。这些内因包括化学成分、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及公益性质等。 (二)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外因 1、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中约含有21%左右的氧气。氧气非常活泼,能和许多商品发生反应并对商品质量变化影响很大。如氧气可以加速金属商品锈蚀;氧气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的必备条件,易使有机体商品发生霉腐;氧气是害虫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仓库害虫发育的必要条件;氧气是助燃剂,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

第次课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授课方式理论课( )实验(训)课() 章、节名称中医护理技术计划学时 4 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留罐法、温和灸。 2.了解拔罐、艾灸、刮痧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提问,示教。 教学重点及措施教学重点: 留罐法、温和灸。 教学难点及措施教学难点:闪火法留罐。 解决措施:通过讲解闪火法留罐的过程,视频学习,现场示教,让学生学习掌握。 教具 多媒体(仪器)、幻灯片、示教器具。 注:“信息技术运用”指板书、幻灯片、视频、音频、网络、书籍等。可按统一格式加续页。

讲授与指导内容 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信息技术运用及课时分配) 拔罐 一、概述 1、定义:以罐为工具,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体表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起源与发展 罐具:牛角罐、竹子、木罐、陶罐、铜罐、玻璃罐、抽气罐、磁疗罐等。 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注射器排气法、电动排气法等。 拔罐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刺血拔罐法、针罐法、水罐法等。 二、作用机理 1、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中医认为,拔罐可祛除邪气、调整经络气血,使气血阴阳平衡。 本疗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拔毒排脓、扶正固本等作用。 三、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 四、拔罐方法 火罐法 1、准备 明确诊断、选准部位 准备用品:罐具、火柴、酒精、棉球、镊子等。 术前解释 摆好体位 2、操作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架火法 闪罐法介绍拔罐、艾灸、刮痧(5min) 讲述拔罐(10min)拔罐方法(10min)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排泄护理技术操作

2010 级临床医学本科 2班 第 16周 星期四 1 、2 节 2 学时 第七章 排泄护理技术 排尿活动的观察及排尿异常的护理 导尿术、灌肠法的方法和要点 讲授法 示范法 第一节 排尿护理技术 ........................................ (三)排尿活动的异常 ............ .. 8min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 20min (五)尿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 5min (六)健康教育 ................. ... (七)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 .. 2min (八)导尿术与导尿管留置法 ...... 15min 第二节 排便护理技术 ........................................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 ............ 20min (二)保留灌肠 ................. . (三)简易通便法 .............. .... 错. 误! 未定义书min 教学内容: 第七章 排泄护理技术 第一节 排尿护理技术 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生理(自学) 二)排尿的生理(自学) 三)排尿活动的异常 1、多尿:指 24h 尿量经常超出 2500ml 2、少尿:指 24h 尿量少于 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 17ml 3、无尿(尿闭):指 24h 尿量少于 100ml 或 12h 内完全无尿者 4、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5、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者 6、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真性尿失禁:膀胱内稍有一些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2)假性尿失禁:膀胱内有尿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由自主溢出少量尿 液,但当压力下降 时,排尿既停,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3)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内压升高以致不自主地有尿液流出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1、尿液的观察 1)尿量与次数 a 、 尿量:每次约 200-400ml 24h 约 1000-2000ml 平均约 1500ml b 、 次数:一般成人白天排3-5次,夜间0-1次 2)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a 、 血尿:见于急性肾炎、输尿管结石、肿瘤、感染等 b 、 血红蛋白尿: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恶性疟疾 c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胆和肝细胞性黄疸 d 、乳靡尿:见于丝虫病 授课班级 : 授课时间 : 授课章节 : 重 点: 难 点: 教学方法 : 学时分配:

药品养护方案

药品养护方案 1、养护目标 1. 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提高仓储效率,从而加大自 身的市场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药品养护制度,规范养护工作,避免造成损失, 实现科学养护,确保在库药品完好无缺 2、养护团队 1. 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养护领导组织 2. 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养护管理机构 3. 企业应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药品检验部门和验收、养护 等组织部门 3、养护机构设计 1. 药品养护机构设计 1) 仓储主管 2) 库区保安岗位 3) 药品理货员的岗位 4) 药品养护员岗位 5) 药品安全管理员岗位 6) 仓管会计员岗位 4、药品养护实施过程 1. 药品性能分析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3) 生理生化性 4) 生物性质 2.药品养护方法 1) 坚持以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原则,开展在库药品养护工 作,防止药品变质失效,确保储存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 2) 药剂管理人员负责对养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包括审 核药品养护工作计划、处理药品养护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监督考核药品养护的工作情况等 3) 养护人员应配合仓管人员做好库房温湿度监测和调控工 作,根据库房温湿度状况,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增

温、除湿、加温等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 4) 根据库存药品流转情况,按季度进行药品质量的养护检 查,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 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5) 对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干燥方法进行养护 6) 根据库存药品流转情况,按季度进行药品质量的养护检 查,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 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7) 对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干燥方法进行养护 8) 建立仓储设施设备的管理台帐及档案,对各类养护设备定 期检查、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记录保存二年。 9) 对养护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暂停出库,及时通知 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复查处理。 10) 定期汇总、分析养护工作信息,并上报管理部门。 三、环境分析 1.仓库温湿度控制 温湿度条件 应按药品的温、湿度要求将药品存放于相应的库中,各类药品储存库均应保持相对恒温。对每种药品,应根据药品标示的贮藏条件要求,分别储存于冷库(2-10℃)、阴凉库(20℃以下)或常温库(0-30℃)内,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均应保持在45%—75%之间。 对于标识有两种以上不同温湿度储存条件的药品,一般应存放于相对低温的库中,如某一药品标识的储存条件为:20℃以下有效期3年,20-30℃有效期1年,应将该药品存放于阴凉库中。 (如:整肠生) 2.仓库的安全管理 (一)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二)避光、通风和排水的设备。 (三)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四)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备。 (五)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 (六)适宜拆零及拼箱发货的工作场所和包装物料等的储存场所和设备。 四.采取具体措施

最新急救护理学教案--休克

★编号: 07(第7次课) ★课题:第六章休克(Shock) ★课时:2学时 ★重点难点: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的: 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临床观察、病情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重点。 熟悉:休克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 了解: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致重要器官微循环灌流急 剧降低,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及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全身性的危急综合症。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的障碍,细胞代谢及体液的变化,以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病程分三期:休克早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主要临床表现:神志烦躁或淡漠、面色苍白或紫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 二、休克病因 1、血容量不足 2、创伤

3、感染 4、过敏 5、心源性因素 6、内分泌性因素 7、神经源性因素 三、休克分类 1、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 泌性休克、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2、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3、血流动力学分型 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或冷休克)、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或暖休克)。 四、休克的病理生理 1、休克早期 机制: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灌入毛细血管网的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 锐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血管紧张素Ⅱ增加→毛细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释放→血栓素 (收缩血管、促血小板聚积)的量大于前列环素(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积)→毛细血管收缩。 特点:毛细血管持续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处于缺血 状态,灌注减少。 临床表现:去甲肾上腺素使网状上行系统活动增强→烦躁不安;交感兴奋→泌

商品养护复习题

1.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在()、()、()及某些生物活动引起的变化。 2.商品的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本身的外表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不属于商品的物理机械变化的有() A、挥发 B、溶化 C、沉淀 D、水解 4.下列商品中哪些是容易挥发的商品() A、酒精 B、香精 C、香水 D、石蜡 E、食盐 5.防止商品挥发的主要措施() A、加强包装密封性 B、控制环境温度 C、控制环境湿度 D、调节空气成分 6.下列商品哪些属于易溶化商品() ? A、食糖 B、食盐 C、明矾 D、石蜡 E、松香 7.常见易被串味商品有() A、木耳 B、茶叶 C、腌肉 D、肥皂 E、食糖 8.商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新物质生成。() 9.引起商品变化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条件() 10.商品的物理性质不包括() A、吸湿性B、导热性C耐热性D、腐蚀性 11.下列哪些商品属于有机商品() A、碳酸 B、五金 C、橡胶 D、棉 E、玻璃 12.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包括() & A、氧气 B、日光 C、温度 D、湿度 E、有害气体 第二章 13.摄氏温度25度,对应的华氏温度为()度 A、70 B、77 C、86 D、90 14.一天之中,绝对湿度最高的是() A、6点 B、9点 C、12点 D、15点 15、密封储存按形式分为()、()、()、()。 16.通风方法分为()、()。 17.吸潮方法主要有()和()。 18、冷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和()。 ~ 第三章 19.引起商品霉腐的微生物有()、()和() 20.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 A、水 B、碳源 C、氮源 D、矿物质 E、生长素 21.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分为()和()。 22.异养型细菌以()为碳源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单糖 D、双糖 E、纤维素 23.商品霉腐的过程()、()、()、()、()。 24.引起商品霉腐的外界因素是() A、水分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E、商品中营养物质 ]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及评分标准 一、艾条灸法 (一)评估 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 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 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讲课教案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型事故基本信息的录入不包括(B)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当天天气 C.事故发生的地点 D.事故发生的原因 E.事故伤亡人数 2.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进行胸外近压时,频率诮为(B) A.80次/分 B.100次/分 C.60次/分 D.115次/分 E.120次/分 3.下列关于空中转运途中的救护,说法错误的是(D) A.注意缓解伤员出现的应激状态 B.密切观察伤员体腔压力的变化 C.观察固定患肢的血管神经情况 D.合并脑水肿的伤员应头朝机尾 E.合并呼吸障碍的伤员头朝机尾 4.脑水肿患者血压稳定后可抬高床头(B) A.5°~15°

B.15°~30° C.45° D.60°~75° E.45°~90° 5.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病人口腔中有蛋臭味(C) A.有机磷农药 B.乙醇 C.硫化氢类 D.氨 E.甲醇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征(D) A.严重面部损伤而无法实施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B.脊髓可疑损伤而无法进行有效通气 C.化学物质吸入性损伤 D.12岁以下儿童 E.过敏性反应 7.下列何种情况属于成人中度烧伤(B) A.2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B.3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C.烧伤总面积在30%~49% D.3度烧伤面积在10%~19% E.烧伤总面积超过50%

8.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的病因是(E) A.心肌炎 B.心肌病 C.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压塞 E.急性心肌梗死 9.高热惊厥主要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A) A.6个月~4岁 B.1个朋~1岁 C.4~6岁 D.6~8岁 E.3~5岁 10.急诊科救护属于EMSS的第几个环节(B) A.第一个环节 B.第二个环节 C.第三个环节 D.第四个环节 E.第五个环节 11.阿托品化可引起(A) A.瞳孔扩大 B.瞳孔缩小 C.流涎

商品养护技术试题四及答案

商品养护技术试题四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商品条形码 2.橡胶的老化 3.安全水分 4.预防原理 5.化学危险品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条形码主要有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条形码、复合码和EAN条形码。( ) 2.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确保商品的质量() 3.商品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如果含有不饱和的化学键,在日光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如丙烯晴、福尔马林、桐油等结块沉淀就属于这种情况() 4.固定—缓冲包装技术用具有弹性(可拉伸)的塑料薄膜,在常温和张力下,裹包单件或多件商品,在张力方向上拉伸薄膜,紧裹并密封商品的技术。()5.防止商品霉腐要求商品安全水分控制在12%之内,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 ) 6.高聚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其链节结构,即化学结构。这是决定塑料是否容易老化的最重要因素。() 7.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与仓库外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一年中,一般是夏季相对湿度较小,冬季较大,但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比库外大气要小。()8.在海洋中应用的橡胶及其制品,常会被海生物如藤壶、牡砺、海藻、海草等附殖繁衍,这样不但影响了橡胶的使用性能,而且其分泌物有可能引起某些橡胶发生降解反应,因而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老化因素。() 9.门禁控制系统又称出入管理控制系统,是指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出入口对人或物这两类目标的进出,进行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控制系统。()

急救护理_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课 程 代 码 2023 适用专业《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授 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计48学时,为必修课程,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

执 医学系专任教师: 笔 人 制 定 2014年9月 日 期 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概况 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

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书写护理病历时,一级护理的病人,应每周书写: A.1次 B.2~3次 C.4次 D.5次 E.每日一次 二、填空 1. 长期医嘱的有效期为 2. 临时医嘱的有效期为 3. PRN医嘱表示 4. SOS医嘱表示 5. 护理诊断的提出目前多采用PIO的方式,其中P代表I代表 O代表

三、名词解释 1.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四、问答题 1. 简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指在全面了解病人有关情况(全身心的健康资料)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的理论作指导,归纳出需要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病人身心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问答题 答:(1)护理诊断提出的顺序,可按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优先解决生理需要,以后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提出新的护理问题,记录于此表中。 (2)护理诊断应表达准确,括号内说明诊断的依据、原因等相关因素。 如:饮食调养的需要(与发热、纳差有关) (3)在书写原因时,应妥善表达,不应有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陈述。 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强迫体位,不允许定时翻身有关)。而不能写(与护士未及时翻身,组织受压有关)。 (4)护理诊断要有针对性,注意病人个体差异,掌握“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5)护理诊断要体现动态性、阶段性,当病情有转归时要及时制定新的护理诊断。 3. 瘢痕灸。

4. 刮痧法。 四、简答题 1. 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 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2.简述熏洗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3.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 2、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等增加。 ?社会城市化:人均占有小汽车量急剧增加,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 ?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 急救护理学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

病房”。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建立。 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 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情况 ?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标志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确立。开创了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医疗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等系统的联动机制,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求援新模式。

物流商品养护技术——温湿度

一、空气温度 仓库温度的控制既要注意库房内外的温度(库温和气温),也要注意储存物资的温度(垛温)。物体温度的升降,取决于外来热能的多少和该物体比热的大小。热能增加,温度上升;热能减少,温度下降。 比热:改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K)。 二、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常以绝对温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温度来表示。 1、绝对湿度(a)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的重量。即以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量以g/m3表示;或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力表示,单位为Pa。 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愈多,密度就愈大,水蒸气压亦愈大。 2、饱和湿度(a s) 只在一定气压,气温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最大水蒸气重量。其单位与绝对湿度的单位相同。 空气中的水蒸气超过饱和湿度时,剩余的水蒸气即凝成水珠附在冷物上,这种现象称为“水凇”。这种现象对商品保管是不利的。 饱和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愈大,说明空气越潮湿,反之,则越干燥。因此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空气绝对湿度愈大,相对湿度愈高,绝对湿度愈小,相对湿度愈低;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愈高,相对湿度愈小,温度愈低,相对湿度愈高。相对湿度=绝对温度/饱和湿度×100﹪ 4、露点 在绝对湿度和气压不变的情况下,若气温降低,空气中容纳不了原气温时所含的水蒸气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由于空气一般是未饱和的,故露点常常比气温低,只有空气达到饱和时,露点才和气温相等,所以根据露点差,即气温和露点 之差t-t d可大致判断空气的饱和程度。在饱和空气中,t-t d=0;在未饱和空气中,t-t d>0;t-t 的差值越大,说明相对湿度越低,反之,相对湿度越高。 d 当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进入库房,遇到冷的物体(如金属、地面等),使冷物体周围的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在冷物体表面。 三、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如一日之中,气温在日出之后逐渐升高,午后又逐渐降低。绝对湿度则是,大陆上每日清晨当温度最低时绝对湿度最小,此后,当温度上升时,绝对湿度也逐渐增大,至上午9时达到最高。此后因热交换作用上下混合的结果,绝对湿度反而减低,至下午15时达到第二最低,此后有增高很快,至21时达到第二最高,随后又减少,这种变化在夏季最为明显,冬季则不甚明显。而海洋上空的绝对湿度则只有一个最高值(温度最高时),一个最低值(温度最低时)。 最低的相对温度出现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即14—15时前后,而最高的相对湿度则在日出之前即温度最低的时候。北方地区冬季和初春相对湿度最低,而雨季一般在7—8月份,相对湿度最高。 库内四角,空气淤积不流通,适度通常偏高;库内向阳一面气温度而相对湿度偏低,背阴一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生命体征

授课班级: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四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重点: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难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体温的测量45min第二节脉搏的观察与测量15min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测量15min第四节血压的观察与测量15min教学内容: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体温的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 一、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体温的产生及体温的调节(自学)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部位 口腔

直肠 腋窝 三、生理变化 1、年龄:小孩高,老人低 2、昼夜时间:清晨最低,下午最高 3、性格 4、环境温度 5、活动后体温有升高 6、饮食:进热食物后升高 四、异常体温的观察及处理 体温过高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1、定义体温过高又称为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分类以口腔温度为例,按照发热的高低将分为: 低热37.5—37.9℃中等热38.0—38.9℃ 高热39.0—40.9℃过高热41.0℃及以上 3、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 4、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5、处理 (1)收集资料(2)物理降温(3)饮食调养(4)保持清洁和舒适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6)安全护理(7)心理护理(8)健康教育 体温过低 1、定义体温在35℃以下或体温不升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2、分类: 轻度:32℃—35℃中度:30℃—32℃ 重度:3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 3、临床表现 4、处理 (1)收集资料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 (3)密切观察病情 (4)心理护理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物流商品养护技术期中试卷

新沂中专2019-2020-1期中考试《商品养护技术》试卷 使用班级:18物流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商品养护 2.绝对湿度 3.露点 4.安全水分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商品在存储过程中进行保养和维护工作是() A商品养护 B商品保管 C商品维持 D视频处理 2、涉及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昆虫学等基础学科,在商品的库存保管中得到大量应用的一门 综合性技术学科是() A商品养护学 B商品市场学 C商品堆码学 D商品采购学 3、商品养护的工作方针是() 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B 维护商品的质量 C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 D维护商品的质量,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 4、包装材料标准,是指包装所用的各种材料的标准,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 A木材 B胶合板 C金属 D纸板和塑料 5、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的商品应存放在()仓库 A干燥 B露天 C潮湿 D阴凉 6、下列变质现象中,不属于仓储商品物理变化的现象有() A香水挥发 B氯化钙溶化 C蜡烛溶化 D塑料制品变脆 7、瓜果、蔬菜等类食品在脱离母株后继续其成熟过程的现象称为() A后熟作用 B呼吸作用 C胚胎发育 D发芽萌发 8、胚胎发育主要指()等产品的胚胎发育。 A大白菜 B猪肉 C咸蛋 D鲜蛋 9、下列不属于影响商品质量变化内在因素的是() A商品的性质 B商品的化学成分 C商品的结构 D微生物和仓虫 10、摄氏温标易符号()表示。 A oC B oE C oF D oG 11、在夏季的白天,仓库内的温度通常()库外气温 A等于 B低于 C高于 D无法判断 12、白天库内温度一般会()夜晚。 A等于 B低于 C高于 D无法判断 13、不属于有害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三氧化二砷14、库内气温的变化,不论日变化或年变化,都与库外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 A成反比 B 相同 C 成正比 D无法判断 15、通过保养维护,可以()外界因素对商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A隔绝 B消灭 C增加 D减缓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商品养护的目的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塑料受到长期重压发生老化变形和变脆的现象属仓储商品的物理变化。() 3、某些化学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4、粮食、果蔬在保管过程中,若水分、氧气、温度等条件适宜,就可能发芽。() 5、对于鲜活食品,应在其成熟之前采收并采取控制储藏条件的办法,来调节其后熟过程,以达到 延长储藏期,均衡上市时间、先进先出的目的。() 6、研究商品质量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商品质量变化的现象,找出商品质量变化的原因,从而可 以更好地进行商品保管工作。() 7、空气潮湿不会导致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锈蚀。() 8、商品保管中,应根据商品的含水量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微生物、仓虫的生长繁殖。() 9、表示华氏温度的符号是oC () 10、一日之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0:00——12:00.() 11、一日之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22:00——24:00.() 12、库房坐落方向、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库房部位以及储存商品等对库房温度变化均有一定的影 响。() 13、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能容納的水汽量是有限度的。() 14、饱和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汽量。() 15、同一库房内背阳面、通风不良处相对湿度偏高。() 16、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的空气,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 并开始液化成水,这种现象称为结霜。() 17、保证商品质量,减少损耗是商品养护的工作方针。() 18、液体商品的挥发,不仅容易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还会引起燃烧、爆炸。() 19、某些化学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0、仓储商品的沉淀属于仓储商品的化学变化。()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引起商品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2.何谓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商品质量有哪些影响? 3.简述易霉腐商品的种类。引起商品霉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生命体征

授课班级:20XX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重点: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难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体温的测量45min 第二节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第四节血压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教学内容: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体温的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 一、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体温的产生及体温的调节(自学)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三、生理变化 1、年龄:小孩高,老人低 2、昼夜时间:清晨最低,下午最高 3、性格 4、环境温度 5、活动后体温有升高 6、饮食:进热食物后升高 四、异常体温的观察及处理 体温过高 1、定义体温过高又称为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分类以口腔温度为例,按照发热的高低将分为: 低热 37.5—37.9℃中等热 38.0—38.9℃ 高热 39.0—40.9℃过高热 41.0℃及以上 3、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 4、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5、处理 (1)收集资料(2)物理降温(3)饮食调养(4)保持清洁和舒适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6)安全护理(7)心理护理(8)健康教育 体温过低 1、定义体温在35℃以下或体温不升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2、分类: 轻度:32℃—35℃中度:30℃—32℃ 重度:3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 3、临床表现 4、处理 (1)收集资料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 (3)密切观察病情 (4)心理护理 第二节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一、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 二、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脉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min,脉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范围的波动。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资料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1分钟。 ⑼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⑽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当测量1min。 ⑾如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袖,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胸件勿整个人塞入袖带内,胸件的整个面都要和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太重。 ⑿打气不可太猛,放气不可太快或太慢,以免影响血压值。如果听不清,应驱尽袖带内的气体,休息片刻重测。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⒀长期观察血压的病人,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