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磷方式整理

*废水除磷

1.化学凝聚沉淀法除磷
化学法除磷是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磷酸根离子生成难溶性盐,形成絮凝体后与水分离,从而去除污水中的磷.化学凝聚沉淀法[2-3]使用的化学沉淀剂一般是铁盐、亚铁盐、铝盐、石灰和镁盐等.铁盐或铝盐分散于水体时,Fe”(或Fe2+)或A13+水解同时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羟基络合物。当水中存在磷酸盐时,铁铝的羟基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除磷效果.石灰因廉价而且易于控制,通常用来去除废水中的磷,石灰与水中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实现磷的去除.


2.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
EBPR的作用机制国际上目前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生物除磷理论是PAOs的摄/放磷原理.EBPR是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活性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被选择并生长为优势种群的过程。厌氧阶段,PAOs利用分解胞内聚磷(同时释放磷) 产生的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短链脂酸),并在胞内合成PHA;好氧阶段,PAOs利用分解胞内PHA产生的能量吸收磷, 通过排泥达到去除污水中磷的目的。
EBPR工艺产生了富磷活性污泥,这些污泥一部分作为接种污泥被循环回厌氧反应器,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被排出。EBPR工艺在正常运行后便可以取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效果。从类型上讲, 无论采用连续式的推流反应器还是使用SBR反应器,都可以完全达到本工艺的要求。


3.人工湿地除磷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经济且技术质量要求低的环境污染控制工艺,目前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在湿地系统内生长有大量水生植物,某些情况下也存在陆生植物。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植物的过滤和吸收能力上,湿地系统中的植物,特别是大型水生植物,其淹没或半淹没的根系对污水具有过滤作用,当入流废水从一端缓慢地流到另一端时,水生植物能够截留悬浮固体降低COD,是良好的大型生物过滤器;其次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湿地中的植物会通过根系吸收利用污水中的氮、 磷元素,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再次,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又体现在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上,在淹没于污水的植物根系中,附着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有效地将污水中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污染物质降解为能够被吸收的营养物质, 从而促进了污水的净化效果。





*河水除磷
河水除磷一般有三类方法:①化学法.投撒混凝剂或吸附剂,效果是暂时的 ,且有副作用;②物理方法如清挖底泥 ,费用较高 ,还可能导致水体氮磷平衡被破坏,水质更加恶化;③生物方法如在水域中放养凤眼

莲等水生杂草,但其恶性繁殖容易
产生二次污染.


1.通过向富营养化水体中种植沉水植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N、P营养盐,改善水质。

2.除磷净水剂
除磷净水剂一般由多种铁、铝、钙等阳离子药剂复配并加一定的稀有元素催化剂组成 ,主要的去除机理包括: ①药剂中的高价离子和催化剂反应后的产物可帮助胶体颗粒达到等电位点 ,从而使胶体脱稳; ②高价金属离子与许多离子都能形成难溶化合物 ,有利于形成絮凝矾花的核心; ③稀有元素催化剂可以加速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速度 ,提高了氧的传递速度 ,刺激了好氧微生物种群的迅速增殖。
除磷净水剂一般可以直接添加进水体中,且根据不同水质专门设计制作.

3.水生植物床
水生植物床 ,是一种低成本、能持续去除自然水体中氮磷的资源循环型水质净化技术。其原理是在人工构建的床体中无土栽培多种可食用型或观赏型水生植物 ,通过植物过滤、 微生物降解、水生植物吸收以及清除沉积物 (底泥 )等途径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及藻类等。该技术首先通过选择茎秆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或水生蔬菜)将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藻类等通过过滤作用去除,然后由微生物对沉积到床体底部的底泥中的有机物、氮磷类营养物等通过生物降解去除,同时植物吸收作用也能去除水中及底泥中的部分氮磷营养盐,形成一个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构成的高效生态净化系统 ,实现了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不断收获水生植物和清除底泥并堆肥还田,将氮磷从人力不易控制的水体循环圈转移到易被人力调控的陆上循环圈,同时能克服普通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低以及长期运行后处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河水提取进入配水槽——流入水生植物床处理——返回池塘)

4.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和水生植物床类似)
制造人工湿地池,栽种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作用过程仍是从河道中提取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再返回河道。

5.用底栖软体动物净化富营养化河水
使河水处于好氧状态 (曝气)时, 底栖软体动物才会对河水中COD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河蚌效果较优。

6.河道滞留塘系统
河道滞留塘技术是一项具有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能持续发挥水质净化作用等优点的污染河流治理技术。该技术直接在河道上构建滞留堰拦水,延长了河水在单位距离上的停留时间,通过滞留塘内重力沉降、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净化水质。

7.人工浮床
在河水面上布置人工浮床。即用竹筐或钢丝网制作浮床,在浮床上铺上人工陶粒,载上水生植物

。其中以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应用较多。

8.投
放高效复合菌(有效微生物群)
高效复合菌处理污水的过程是通过有效微生物群共生、共存、共荣,通过发酵合成、复合发酵使废、污水的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成CO2和H2O等,最终使废弃污物、泥浆和污泥基本消除.一般在好氧(曝气)状态下除污情况较好。
使用时,直接向污染河流中投加有效微生物菌群,可有效降解河水中COD、N、磷;消除黑臭,恢复生态,恢复河水中溶解氧,提高透明度;大大减少淤积底泥.
高效复合菌一般是由具有除污效果的各类细菌组成的生物群,在专业公司购买,具有综合除污效果。


*聚磷菌应用
一般都是将聚磷菌放入厌氧、好氧反应器中,利用聚磷菌的除磷机理设计成污水除磷反应器,然后将污水通过。总体而言,聚磷菌的应用也大都是在已污染的污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