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语言言语发育word 文档

第五章语言言语发育word 文档
第五章语言言语发育word 文档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人类言语活动的两大反映形式是:()1.B

A.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

B.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

C.对话言语和独自言语

D.肢体言语和口头言语

E.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

2.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__________核心敏感期。()2.D

A.语义

B.语法

C.语汇

D.语音

E.语用

3.儿童最早获得的是:() 3.A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E.连词

4.处于句法结构发展_________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4.A

A.不完整句

B.完整句

C.双词句

D.电报句

E.简单单

X型题

5.言语发展的影响因素有:()5.ABCDE

A.遗传学因素

B.语言学因素

C.生理学因素

D.心理学因素

E.社会学因素

(二)名词解释

1.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2.言语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

3.语言发展(语言获得)

语言发展也称语言获得,是指个体对母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系统要素以及语言运用技能的理解和产生的发展过程。

4.构音

构音是指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即口腔、喉、鼻腔等的协调运动发出组成语言单词的言语声音即语音的过程。(A)

5.“fis”现象

“fis”现象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的发音,并自觉地

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

6.语音

语音是口头言语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内容的声音。

7.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主要表现为开始说话的年龄晚,语言发育进程缓慢,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

(三)简答题

1.汉族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

汉族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为:辅音部位是由前后两端挤向中间,发音方法的习得顺序是

鼻音、擦音、塞音先习得;元音习得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不卷舌元音>卷舌元音,不圆唇元音>圆唇元音,低元音>高元音,前元音>后元音。

2.儿童句型的发展顺序。

儿童句型的发展顺序,由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由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的发展。亦即句子发展的顺序大致是:不完整句;具有主-谓、谓-宾、主-谓-宾、主-谓-补等结构的无修饰语单句;简单修饰语单句,主-谓-双宾语句,简单连动句;复杂连动句,兼语句;主语或宾语含有主-谓结构的句子。

3.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通过对9~18个月的婴幼儿交流行为的研究,归纳出婴儿早期7种语用功能:工具功能、调节功能、相互作用功能、表达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和表现(通讯)功能。并把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5~16.5个月。儿童已经掌握了前四种功能。但是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言语并没有“语言”的形式,而是用声音。

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约从16.5~18.0个月开始,到22.5个月结束。这一阶段儿童的词汇、语法和绘画能力有神速发展,同时上述的语言功能类型开始组合:表达个人功能与启

发功能综合发展为学习功能,而工具功能与调节功能综合发展为非“学习”的功能。此外还使用语调,降调的言语结构表示学习功能,升调的言语结构表示非言语功能。

第三阶段是成人语用阶段,约从22.5~24.0个月开始。在这一阶段,许多语言功能都

复合化;而且第二阶段的学习功能发展为意念功能,非学习功能发展为相互关系功能;想象

功能与表现功能综合发展为语篇功能。这样儿童就可以像成人那样应用语言了。

4.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

汉语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为:24个月词汇量少于30个,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的筛查标准为: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个,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

5.说明脑的几个言语中枢及其相应的言语功能障碍。

运动性言语中枢(额下回BroCa区)-运动性(表达性)失语。

听觉性(感觉性)言语中枢(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感觉性失语。

视觉性言语中枢(阅读中枢,角回)-失读症。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

6.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

许政援等根据数十年对3岁前儿童语言发展情况的追踪调查,认为3岁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序的、有规律的过程,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据此将3岁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6个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o~3个月,基本韵母发音较早,声母很少,主要是h音,有时有m音。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发音增加很多,发重复连续音节,开始有近似词的音,半岁时有的音开始有某种意义。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不同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一定的音开始与具体事物相联系,但还没有成为“词”。

正式学话、单词句阶段:1.0~1.5岁,开始有指向连续音节和近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以词代句”;但理解并不限于单词。

掌握初步的语言、简单句阶段:1.5~2.0岁,由单词句进入多词的简单句,各类句子数量比例:单词句占37.7%,简单句占55%,复合句占7.3%。

复合句发展,掌握基本语言阶段:2~3岁,单词句明显下降,而复合句上升到30.5%,句子长度也明显增加,言语内容也更加丰富。

儿童语言发育的里程碑

每个宝宝都是小天使,那么每个可爱的小天使是怎么完成他们的言语“学习”的呢?宝宝的言语发育一共有四个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宝宝的言语发育。 儿童语言发育在各个年龄段的标志: 一、第一阶段 Birth-3 Months (0-3个月) 宝宝已经能轻轻发声,并能简单发出“咿呀”声,已经能从吮吸、咀嚼、吞咽中演变而发出音,并且发音数量及频率增加,而且能注视着说话人的脸并能以惊奇的表情对着说话的声音而做出反应,这也代表了宝宝们正式开始渐渐进入了这个有声的世界。 Makes pleasure sounds such as cooing 发出一些愉快的声音,比如“咕咕” Develops differential cries for different needs 不同需求时有不同的(哭)叫声 Develops social smile 开始有社交性微笑 二、第二阶段 3-6Months (3-6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模仿单音节的声音,并能将头转向发声的方向,能发出”ba”、”ma”、”ga”、”na”等音,并能发出连续的音节,也能像模仿大人说话一样的发声,这个阶段代表了宝宝们开始试着进入大人们更精彩的世界了。

Increase in variety of vocalizations 发音种类明显增多Babbling sounds more speechlike, with increased consonant productions 呀呀学语逐渐言语化,辅音增多 Uses sounds and gestures to indicate wants 使用声音和手势来表达需求 三、第三阶段 6-12Months ( 6-12个月) 在宝宝6-9个月的时候,宝宝能继续模仿声音,并开始模仿语言,有时还会说出让人难懂的话语,能模仿发出“爸爸“、”妈妈”,有时也能安静的注视物体,也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说话人的一侧,并且能模仿摇手的动作,能说出“bye-bye”,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具备“小大人”的潜质了,能开始认真听人说话,并能做出自己相应的反应了。 在宝宝9-12个月的时候,宝宝已经能说出一些较为简单的词汇,并且能对一些简单词汇做出反应,就像“放下”、“不许动”、“拿起来”等等,也能在家人的口头语的帮助下进行摆手以及拍手的动作,能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跟妈妈进行一些简单“对话”,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并且会根据大人们的表达来转换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并且表达出来。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对比表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对比 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文字、声音、视觉信号、姿势及手势等都属语言范畴,本节所述为有声语言的发育。 言语是语言交往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脑发育和社会生活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与智能有直接联系。 言语能力分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音然后会应用词法及句法。 概括地讲,在生后第一年内,小儿学会了说话,获得了语言的不同的构成,例如:最初的发声,呀呀学语以及与看护者相互作用的表达。在学龄前时期,是说话和语言全面而迅速发展的阶段,其精炼改良则在学龄期。 口语的发育需经发声、咿哑作语和说话成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以语言中枢的复杂加工为基础,其示意如下: 婴儿在l一2个月时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a],[i],[u]等元音。最初是无意识的发音,其产生的听觉及喉部本体感觉对小儿是个良性刺激,促使重复发出同样的声音,造成所谓的初级循环运动,此现象在6-8个月时最明显。辅音多在6个月时开始出现,首先发出唇音,故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可自然地发出“ba”、“ma”及“ye”等单音。约8个月时,常会合并2个相同的音节,如“ba ba”、“ma ma”等。8-9个月时喜欢看亲人的口形而模仿发音。 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的同时即已开始。小儿通过条件联系(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理解些日常接触的物品的名称,如奶瓶、电灯等。对婴儿自发的“ba ba”、“mama”之类语言,亲人如能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则会使婴儿逐渐理解了这些语音和特定人物的联系。语音与词义联系被储存在记忆之中,随着数量的日益增多,即成为小儿以后随时取用的词汇;以后,小儿又通过同样机理逐渐理解词的意义,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并可从他人在手势帮助下的说话中听懂一些短句的意义。 表达语言继理解语言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于是小儿会说出有意义的语音如原来自发的“ba ba”,“ma ma”,“ayi”,“yeye”等音,到9-10个月后就成为呼唤亲人的第二信号。自岁至2岁开始,小儿掌握的词汇开始迅速增加,3岁时增加更快,到5-6岁时增加速度减慢。 1-2岁小儿,其词汇掌握有限,由于急欲表达自己的意思,故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即所谓隐语或乱语。小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见表1-17。表l-17 儿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年龄语言理解行为语言表达行为 1月声音可使小儿的不规则活动停止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 2月看去似在倾听说话者的谈话用声音表示高兴,有社交性微笑 3月朝说话者的方向看发出咕咕声和咯咯声,对说话者报以微笑 4月能对愤怒声和高兴声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社交性刺激有发声反应 5月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开始模仿声音 6月能听懂,“再见”“妈妈”“爸爸”等词用声音表示拒绝,高兴时尖叫 7月对“在上面”“过来”“再见”等词可用手势开始发出像单词样的声音,有奇特的喇喇声表示

儿童语言的发展(新、选)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基础知识: 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 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 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

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 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0-1岁) 1、反射性发生阶段:5周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在这一时期中,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即既不能说出任何词语,也听不懂任何词语,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起初发出的声音比较单一,以后通过模仿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富于变化。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是用于表达婴儿的饥、渴、喜、痛等感觉,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还不是代表特定含义(概念)的语音符号,所以仍属于巴甫洛夫所说的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号系统。正如桂诗春教授所指出的:“婴儿的哭叫声源于他的不舒服感觉。这些声音大都是尖声和鼻化元音,发自嘴的前部,且伴以脸部紧张表情。母亲很快就能根据其哭声的形式不同而辨别其原因,如肚饿、疼痛、过冷和过热等等。除了不舒服的声音外,婴儿还会发出表示舒服感的声音,这是一种松弛的、较深沉的、没有鼻化的鸣鸣声(cooing)。接着出现的是某些辅音。……最早发出的辅音大概有wa,la,nga,ha,ma,na等等。但这些声音还不能说是有交际意图,因为它们还不是一种灵活的、有目的的行为。”桂诗春教授这一段关于婴儿发声原因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最后关于“婴儿声音没有交际意图”的论断却值得商榷。尽管婴儿的声音不是有目的的行为,我们认为还不能由此就断定这些声音没有交际意图。在桂诗春自己编著的“新编心理语言学”第4章(第138页)中就给出了这样的事实:根据儿童语言学家的观察,即使出生仅3个月婴儿的“鸣鸣”声也会引起母亲或保姆的注意;而当成人作出回应时,婴儿就会产生更像言语的声音,而且婴儿在发出这种声音后,还会继续等待成人再回应,彼此之间的反应和对话过程很相似。可见,从3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就有通过声音来和成人建立某种沟通方式的意图——这就是一种交际意图。当然,这种意图还是很初步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或者说,只是一种本能行为。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对比表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文字、声音、视觉信号、姿势及手势等都属语言范畴,本节所述为有声语言的发育。 言语是语言交往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脑发育和社会生活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与智能有直接联系。 言语能力分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音然后会应用词法及句法。 概括地讲,在生后第一年内,小儿学会了说话,获得了语言的不同的构成,例如:最初的发声,呀呀学语以及与看护者相互作用的表达。在学龄前时期,是说话和语言全面而迅速发展的阶段,其精炼改良则在学龄期。 口语的发育需经发声、咿哑作语和说话成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以语言中枢的复杂加工为基础,其示意如下: 婴儿在l一2个月时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a],[i],[u]等元音。最初是无意识的发音,其产生的听觉及喉部本体感觉对小儿是个良性刺激,促使重复发出同样的声音,造成所谓的初级循环运动,此现象在6-8个月时最明显。辅音多在6个月时开始出现,首先发出唇音,故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可自然地发出“ba”、“ma”及“ye”等单音。约8个月时,常会合并2个相同的音节,如“ba ba”、“ma ma”等。8-9个月时喜欢看亲人的口形而模仿发音。 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的同时即已开始。小儿通过条件联系(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理解些日常接触的物品的名称,如奶瓶、电灯等。对婴儿自发的“ba ba”、“mama”之类语言,亲人如能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则会使婴儿逐渐理解了这些语音和特定人物的联系。语音与词义联系被储存在记忆之中,随着数量的日益增多,即成为小儿以后随时取用的词汇;以后,小儿又通过同样机理逐渐理解词的意义,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并可从他人在手势帮助下的说话中听懂一些短句的意义。 表达语言继理解语言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于是小儿会说出有意义的语音如原来自发的“ba ba”,“ma ma”,“ayi”,“yeye”等音,到9-10个月后就成为呼唤亲人的第二信号。自岁至2岁开始,小儿掌握的词汇开始迅速增加,3岁时增加更快,到5-6岁时增加速度减慢。 1-2岁小儿,其词汇掌握有限,由于急欲表达自己的意思,故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即所谓隐语或乱语。 小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见表1-17。 表l-17 儿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年龄语言理解行为语言表达行为 1月声音可使小儿的不规则活动停止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 2月看去似在倾听说话者的谈话用声音表示高兴,有社交性微笑 3月朝说话者的方向看发出咕咕声和咯咯声,对说话者报以微笑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 10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 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 4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 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 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二、语言发展( 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花园12> 能 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单词句(1—— 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 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 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 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 (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 岁发展较快。 复合句类型:并列复句:红红饭饭。因果复句:这本书坏了,不好玩。复合句特点:由几个单句并列而成,结构松散,缺少连词。

小儿语言康复训练指南

小儿语言康复训练指南 本站发布时间:3 阅读:1732次 一、什么是语言障碍和言语障碍? 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常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语言包括对符号运用(表达)和接受(理解)的能力,也包括对文字语言符号的运用(书写)、接受(阅读)一级姿势语言和哑语。代表性的语言障碍是失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 言语是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为使口语表达声音响亮、发音清晰,需要有与言语产生有关的神经和肌肉参与活动,当这些神经或者肌肉发生病变是,就会出现说话费力或发音不清。代表性的言语障碍为构音障碍。 二、您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症状? 1、不会说话或说话令人费解; 2、只说首语或尾词; 3、说话有颠倒、混淆或省略的现象; 4、词汇少,说话幼稚,没有组织,没有头绪; 5、使用娃娃语或拟声词; 6、说话断断续续,语言不连贯,只有单字、片语,不成句; 7、从某一时候起不再学习说话; 8、发音含糊不清,令人难以理解; 9、说话不合语法,没有助词、连接词、形容词等; 10、没有时间观念,不会区别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日本语言障碍教育学家大熊喜代松,1978) 三、造成语言及言语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因素 器官的生理结构异常往往会造成个体言语方面的问题,比如构音器官异常可能会造成个体吐字不清,影响起源于的清晰度;听力受损的儿童由于无法接收外界语音信息,很难掌握口语。个体语言发展还会受到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发展水平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个体生理结构异常的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对言语语言造成的影响及程度也会不同,当然其所表现的言语语言障碍也各不相同。 2、心理因素 各种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儿童的情绪、情感因素。儿童的情绪、情感是否得到健康发展与语言是否能够能够正常获得、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3、环境因素 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的实践机会,也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如果父母过分忙碌,没有提供孩子充分的语言刺激,或成人对孩子的需要过分关注,孩子毋需使用语言就可获得满足,那么孩子的语言发展也会出现异常。 总之,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儿童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遭受生理疾病、心理打击或语言环境的剥夺,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语言发展的问题,并进一步形成交流上的障碍。 四、言语障碍的分类。 ?失语 ?运动性构音障碍 ?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发声障碍(嗓音障碍) ?儿童言语发育迟滞

儿童语言发育和早期教育(对照表)

儿童语言发育和早期教育(对照表) Dr Luo 育儿罗医生中医学堂 2020-06-15 语言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12-20个月开始说话都是正常,孩子说话存在4-6个月的差异,因此如果你家孩子比其他同龄孩子说话稍微慢一步,不要着急,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不会开口说话,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缺乏交流性的语言,排除以下原因,请尽快带孩子去医院专科进行专业的诊断: ?家长少言寡语或语速过快 ?对宝宝有求必应 ?家长过于心急 ?家长嘲笑宝宝发音 ?孩子过早接触电子设备 ?孩子患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通常男孩说话要比女孩晚。 语言发展的阶段和早期教育 1-2个月:感知语言。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能发出n、a、m、b的单音节,主要还是哭闹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不影响家长和孩子甲流,和孩子的说话越多,给他的信息刺激就越多,语言能力的发育就会越快。 3个月:除了哭,孩子平时嘴里还会嘟嚷些声音,并且能够笑出声音。 4个月:这个阶段孩子会发辅音,如“mu”、“na”、“ma”等。 在孩子发出这些声音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回应,与孩子交流,刺激孩子说话的兴趣。 5个月:此阶段孩子也能够在别人和他说话时寻找声源,并做出反应。在与孩子反复应答和交流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将看到的与听到的联系起来,提高认知能力。 6 个月:在这一阶段模仿发音节,能感受到语气的变化。 孩子会通过发出声音引起家长注意,期待得到父母的关注,与他交流。多与孩子交流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最好方法。 7-8 个月:“言语-动作”联系阶段。 这个阶段的语言训练的第一个关键期,此时的教育要寓教于乐,通过不断用新鲜事物的刺激来积累知识。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如:说“再见”时,扶着孩子的小手摇摆,让孩子了解这个动作是“再见”的意思,长时间的刺激后会形成条件反射。 这个时期也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阶段,要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意识到不好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在该阶段逐渐给孩子强化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对比表

???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文字、声音、视觉信号、姿势及手势等都属语言范畴,本节所述为有声语言的 发育。 ??? 言语是语言交往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脑发育和社会生活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与智能有直接联系。 ??? 言语能力分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音然后会应用词法及句法。 ??? 概括地讲,在生后第一年内,小儿学会了说话,获得了语言的不同的构成,例如:最初的发声,呀呀学语以及与看护者相互作用的表达。在学龄前时期,是说话和语言全面而迅速发展的阶段,其精炼改良则在学龄期。 ??? 口语的发育需经发声、咿哑作语和说话成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以语言中枢的复杂加工为基础,其示意如下:??? 婴儿在l一2个月时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a],[i],[u]等元音。最初是无意识的发音,其产生的听觉及喉部本体感觉对小儿是个良性刺激,促使重复发出同样的声音,造成所谓的初级循环运动,此现象在6-8个月时最明显。辅音多在6个月时开始出现,首先发出唇音,故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可自然地发出“ba”、“ma”及“ye”等单音。约8个月时,常会合并2个相同的音节,如“ba ba”、“ma ma”等。8-9个月时喜欢看亲人的口形而模仿发音。 ??? 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的同时即已开始。小儿通过条件联系(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理解些日常接触的物品的名称,如奶瓶、电灯等。对婴儿自发的“ba ba”、“mama”之类语言,亲人如能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则会使婴儿逐渐理解了这些语音和特定人物的联系。语音与词义联系被储存在记忆之中,随着数量的日益增多,即成为小儿以后随时取用的词汇;以后,小儿又通过同样机理逐渐理解词的意义,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并可从他人在手势帮助下的说话中听懂一些短句的意义。 ??? 表达语言继理解语言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于是小儿会说出有意义的语音如原来自发的“ba ba”,“ma ma”,“ayi”,“yeye” ??? 1-2岁小儿,其词汇掌握有限,由于急欲表达自己的意思,故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即所谓隐语或乱语。??? 小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见表1-17。 表l-17 儿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年龄?????????? 语言理解行为??????????? 语言表达行为 1月声音可使小儿的不规则活动停止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 2月看去似在倾听说话者的谈话用声音表示高兴,有社交性微笑 3月朝说话者的方向看发出咕咕声和咯咯声,对说话者报以微笑 4月能对愤怒声和高兴声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社交性刺激有发声反应 5月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开始模仿声音 6月能听懂,“再见”“妈妈”“爸爸”等词用声音表示拒绝,高兴时尖叫 7月对“在上面”“过来”“再见”等词可用手势开始发出像单词样的声音,有奇特的喇?????????????? 喇声表示 8月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停止活动可连续地模仿声音 9月听到“不”时,可终止活动模仿说话的声调 10月可正确的模仿音调的变化开始发出单词 11月对简单的问题能够用眼睛“看”,用手指的方式作出反应(如:狗在哪里?) 已能很好地说出些难懂的话 12月可用手势对各种口头上的要求作出表示能叫出一些熟悉物品的名字

语言发育规律总结

言语-语言功能发育 简略发展顺序: ●言语发育始于生后呱呱坠地起—哭 ●2-3个月会笑、发“咕咕”声 ●6个月左右发经典呀语---bababa ●约6个月时,已有话语理解的萌芽 ●从9个月开始能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并迅速发展,开始进入对 语音的辨义阶段---听觉已经开始语言化 ●10个月时大约可理解10个左右表示人称、物体和动作的词 ●约从10个月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婴儿语言发展 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1岁时,发生理解反应的祈使句和疑问句超过十个 ●发声发展规律:元音辅音+元音元音+辅音+元音或元音+ 辅音多种重复组合 ●从1~2岁开始进入正式学说话,1.5~2岁左右的儿童在说出双词 句、电报句的同时,开始说无修饰简单单句:“宝宝觉觉”、“宝宝吃糖” ●到2-3岁至入学前基本掌握口语,2~2.5岁的儿童开始说一定量 的简单修饰单句:“宝宝在睡觉”、“宝宝在吃糖”,3岁左右,儿童开始使用较复杂的名词性结构“的”字句和“把”字句。 ● 3.5岁是汉族儿童简单单句发育的关键期,在单句中使用复杂修饰 语的句数和修饰语的种类增长速度最快

5岁口语发育基本完善,可以在社会中交流 汉语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为: *24个月词汇量少于30个 *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 *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的筛查标准为: *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 *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 *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 详细语言发育介绍: 0-3月 印入性言语: 对声音惊吓反应 静静地注视说话人或对说话人笑

对熟悉和非熟悉人声音作出不同反应 听到声音后会增加或减少吸吮动作 表达性言语: 发出愉快声音如咕咕声 用不同哭声表达不同需求 看着人笑 4-8月 印入性言语: 用眼睛寻找到声源 辨调能力发展,对声调改变反应明显, 注视跟踪发声玩具 喜欢听音乐 对名字有反应 表达性言语: 运用不同声音包括/p/,/b/,/m/ ,近似说话一样说呀语,近似词的发音,元音与辅音结合,如ma-ma-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训练的一些比较有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后,发现有很多学者都是以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但是每个学者所研究的类型不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做深入的研究,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中心或者是教育训练者的教育训练上带来许多帮助,从而使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的空间,开口说话与人交流。 关键词: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言语训练 一、自闭症及语言障碍相关的基本概述: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较正常儿童迟缓,更容易犯重音错误;自闭症儿童的语法结构障碍就是其重要重复性语言所出现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 语言障碍是诊断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所有自闭症患者在这一领域都存在明显的滞后和障碍现象。语言障碍使他们社会上的困惑和情绪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语言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上的障碍往往也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语言障碍几乎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具有的典型症状,表现在语言能力滞后,不能与人进行对话,有的甚至终身不语,只能依靠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关于自闭症的定义,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自闭症一词最早源自于一位德国医师布鲁勒 (Bleuler,1908) 用来说明曾为一般人士但却突然无法再与他人沟通且具有极端孤立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肯纳医师认为此名词适用于描述他的十一名临床个案之先天性的孤立特质,但为了与前述后天性的精神病患有所区别,故命名为早期儿童自闭症。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况: 研究的对象都是自闭症儿童,它不限制自闭症儿童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的,因此这篇章的研究对象是自闭症儿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的事自闭症儿童言语方面的研究,因此最基本的概况就是语言障碍。 二、国内研究趋势及概况 近年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且没有自闭症学校,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康复训练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相关研究如:寇延(2005)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提出利用箱庭疗法及故事表演等游戏方法对幼儿自闭症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相关方法。贾林祥(2007)提出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形成原因,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表现的相关理论,及利用观察法、调查

脑卒中后言语和语言障碍康复问题

脑 卒 中 后 言 语 和 语 言 障 碍 康 复作者:李光耀 问班级:09康复治疗学一班 题学号:0912250115

脑卒中后言语和语言障碍康复问题 【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基础护理、语言障碍的护理、肢体功能的锻炼、心理干预以及家庭ADL 训练的近况进行综述。提出重视并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和锻炼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方法对多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1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 结果大多数运动性失语患者和感觉性失语患者明显好转,但,完全性失语患者疗效较差,仍有多例患者未见好转。 结论开展各种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言语和语言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最常见的为失语症,一些研究[1]表明,一组15~50岁的脑卒中患者失语症发生率达65%,另一作者观察到脑血管意外后7d内发生失语者高达30%以上,病后3周内存活患者有20%发生失语,另有9%不能确定,病后6个月内仍有13%患者失语,这表明失语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 言语和语言治疗是对各种言语、语言障碍的评价、治疗和研究[2],其中言语、语言又各有含义。言语(speech)为口语交流的机械部分,为使口语发音表达清晰,需要相应的神经肌肉活动。言语障碍可由咽下困难(Dysphagia)、构音障碍(Dysarthria)及发音困难(Dysphonia)等因素所致。语言(Language)是通过应用符号达到交流的能力,它包括用符号表达和对符号的接受能力,符号包括口头和书面的符号(文字),还应包括姿势语言(如手势、哑语)。而中风所致言语、语言障碍除上述因素外,还可以由运用障碍(Dyspraxia)、诵读困难(Dyslexia)和书写困难(Dysgraphia)等因素造成。我们在下文中分几部分进行综述。 1 言语和语言障碍分类 1.1 构音障碍(Dysarthria)由损伤了控制言语肌肉的神经所致,(如:唇、舌、颚、面颊等)肌肉功能丧失以致言语声含糊,不易听懂,有时患者还会有吞咽,进食困难。临床上分为痉挛型、弛缓型、运动(过强或过弱)型,运动失调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运动型与混合型构音障碍多见[3]。 1.2 失语症(Ahasia)也称言语困难(Dysphasia),是一种语言障碍,可引起理解、言语、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的损害,语言功能可有或轻或重的损害,多数人保留无意识言语,目前国外较通用的失语症分类方法有Besonwv类和Schnell分类法。 Besonwv分类:在1988年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灶部位提出失语症分类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混合性经皮质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和完全性失语7种类型,未包括早期曾提出过的皮质下失语和命名性失语。1993年高素荣[4]曾提出失语症分类中命名障碍(Anomia)是常见症状,没有命名障碍难以诊断为失语症,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的定义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的定义 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指在发育早期就有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发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延迟和异常,这种异常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交功能。这些情况并非因神经或言语机制的异常、感觉缺损、精神发育迟滞或周围环境因素所致。 语言障碍儿童的定义 (一)语言障碍儿童的定义 1.学理的定义: (1)一般特殊教育学者对语言障碍所作的定义: a.沟通:是思想、信息或概念的交换。它可以是非语文的,可透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沟通的必备条件是一位输出者、一项讯息和一位接收者。只要输出者能正确且完全传达自己的讯息而且接收者也能完整的了解这项讯息即可算了已达到沟通的意义与目的了。 b.语言:是一套既定的符号或文字以系统性的口语产生,用来作为人类表达、接受讯息的工具。 c.说话:是以有声或口述的方式来表达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称之为说话。 说话的产生包含下列四个过程: (a)呼吸作用制造发音的能量。 (b)发声是透过声带的震动制造声音。 (c)共鸣是让声音有独特的特质,以便辨认发声者。 (d)清晰的声音是口与舌的动作制造出说话的音素。 以上这些过程中任何一项受到损伤都会导致语言异常,但未必会干扰到语言的学习或阅读、书写。若是听力丧失也会造成语言异常,如果一个孩子无法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他便很难开口说话。沟通异常是指在说话和语言两方面都异常,说话异常是指语音的清晰度或流利度异常,语言异常是指对语言符号系统的了解困难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受到损伤。 Cromer对语言异常的定义是:它并非由其它障碍所引起的异常(如听障、智障、性格异常)。(Kirk、Gallagher&Anastasiow,eighth edition) (2)医学上的定义: a.说话障碍:是指在构音、语畅、声音或综合以上各项有发生异常现象者。 b.次发性说话障碍:因语言异常而引起的说话障碍,也就是说对语言的了解发生困难而引起说话障碍,或因说话异常合并语言异常而引起的说话障碍。 c.发育性说话障碍:个体因先天脑神经性学习的某种异常而导致学习说话能力的障碍。 d.混合性说话障碍:个体在说话的生理构造、脑神经学习上以及语言的了解上皆出现问题或困难而产生了混合性的说话障碍。 (3)语言学:凡是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语言表达、语言认知上发生异常或在语言发展上有迟缓或异常皆可算是一种语言障碍。(吕一慈&龚淑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