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的加工技术摘要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摘要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摘要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茶饮料是指茶叶经预处理、浸提、澄清、调配、罐装、灭菌等工序处理后,制成地具有茶汤风味的制品。现代茶饮料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陆续传到日本、欧洲及我国台湾等地。我国对茶饮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产品有茶汽水、茶可乐、凉茶等,但未形成气候,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河北旭日集团向全国推出了冰茶、暖茶,其强大的广告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认识了旭日升冰茶,也真正接受了茶饮料。随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中,使得茶饮料生产异常火爆。1997年我国的茶饮料产量为20万t,1998年为40万t,1999年为80万t,2000年达150万t,2002年达300万t,已成为继碳酸饮料、饮用水之后的第三大软饮料。在品种方面,主要有3种,即调味茶、纯茶和混合茶。国外所称的冰茶就是一种调味茶,是加入茶成分的果味饮料或果汁饮料。混合茶是将茶叶提取物同其他一些食品原料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茶产品,如乳酸菌茶饮料、罗望子茶饮料、红景天乌龙茶饮料等。

近几年来,茶饮料在我国饮料市场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产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生产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茶饮料在澄清、包装、灭菌、护色护香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国内外在饮料生产中开发出许多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酶技术、微波技术、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灌装技术、芳香物质回收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这些技术有望部分替代传统茶饮生产技术,解决茶饮料生产上现存的一些技术难题,如营养物质的损失、芳香物质逸散、后混浊的产生等问题,从而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本文就目前茶皂素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综述。

一、萃取技术

茶饮料萃取技术是茶饮料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于萃取效率和品质保存两个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茶饮料萃取效率和品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萃取方式、茶叶的形状和大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茶水比例、水质条件等。近年来,茶饮料萃取技术在如何提高萃取效率、更好地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常用的茶饮料萃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批次浸出式萃取法;(2)浇渗式萃取法;(3)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不仅萃取效率高,可以连续作业,所需人工成本低,而且能萃取高浓度茶汤,是三种方法中相对较好的。近年来,台湾对应用于茶饮料的逆流连续萃取技术及设备进行了大量研究,利用逆流连续萃取设备可获得高达15—20°Brix 的茶汤。逆流连续萃取技术可以免除茶汤的浓缩过程,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减少了因浓缩而出现的茶汤色香味品质劣变,非常适合用于茶浓缩汁和速溶茶的生产。

低温缓程萃取技术的应用,对于茶饮料的萃取起到积极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认为高温

萃取品在高温饮用时感官品质较好,低温萃取品在低温饮用时感官品质较好。目前液态茶饮料主要在常温或低温下饮用,因此从口感而言应以相对低温萃取为好。研究表明,相对较低的萃取温度可以明显减轻茶汤的浑浊和沉淀物的产生,香气的保存性也较好[10]。

而用微波萃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萃取速度快、时间短(比常规方法缩短1/3)、萃取得率高的特点。一般萃取步骤是:将一定量的茶叶置于微波萃取器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设备控制在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下,加热萃取,最后经过滤得到茶汁。

茶汁浸提时细胞降解酶(包括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的使用,破坏了细胞壁的结构,同样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扩散、浸出,不仅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使茶汤色泽明亮透明。据湖南农大谭淑宜报道:用3%纤维素酶液提取红碎茶、绿茶水浸出物,提取率分别比对照高20.5%和9.6%,处理效果相当明显;当使用0.1%果胶酶提取碎红茶、绿茶时,提取率分别比对照高5.4%和5.6%,且碎红茶提取液红亮、沉淀少,绿茶提取液较亮、较透明。由于低温酶法提取使茶叶香气成分在提取过程中散失较少,大部分香气成分得到保留,从而明显改善了速溶茶香气。

二、澄清过滤技术

在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浑浊与沉淀。其主要原因包括:茶多酚类物质的酚羟基分别与咖啡碱的酮氨基、可溶蛋白质的氨基通过氢键结合成络合物。同时碱也可与蛋白质以氢键结合成络合物,络合物的粒径可达10.7~ 10.5 cm, 在茶汤冷却后析出沉淀。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产生蛋白质茶多酚沉淀,并且以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EGCG)沉淀蛋白质的能力最强。在温度较高时,可溶性的蛋白质和果胶冷却后分别形成絮状沉淀和云雾状沉淀。酯类物质与茶多酚、蛋白质、咖啡碱间存在疏水作用。茶多酚、蛋白质、咖啡碱以氢键形成络合物时, 酯类物质与蛋白质、咖啡碱同时进入疏水区而产生沉淀。此外,由细菌等微生物污染引起茶饮料变质而出现混浊沉淀。微生物来源包括茶叶原料、水质和设备。水中或茶叶原料中金属离子与茶叶内含成分也能形成络合物而沉淀。

因此,茶汁的过滤技术是影响到茶饮料生产及存放期间澄清度的关键因素。传统上采用的化学法、离心沉降法及机械过滤法在效果和操作上都存在着较大缺陷,无法彻底解决浑浊沉淀问题,如国内某厂家采用2次进口离心设备处理茶汁后,茶饮料在存放期间仍产生浑浊现象。也有人用孔径在1~5μm的精滤过滤茶饮料,存在过滤后浊度高,滤芯更换周期短等缺点。

膜分离技术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者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操作。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一些研究工作者及生产厂家用膜技术进行了尝试,茶饮料生产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是超滤(UF)技术和反渗透(RF)技术。

目前国际上,超滤(UF)在茶饮料的澄清工艺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取得了明显的效

果。传统的茶汤澄清工艺技术是采用低温沉淀后离心去除,或采用转溶和吸附法去除,严重损失了茶汁的特征性成分。超滤是在低压0.10~0.5MPa条件下,利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半透膜(截留分子量500~3000000KDa)阻止液体中高分子物质或固体颗粒的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超滤过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茶叶中的大部分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而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等特征性成分含量损失较少;原有的纯正香气和醇厚滋味得到保持,汤色清澈透明,并能基本消除沉淀现象产生。张成兵采用分子量为50000KDa 聚丙烯腈材料膜对罐装红茶饮料进行超滤,通过对可能引起质量变化的可溶性固形物、色香味感官品质和贮存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可使茶饮料产品在保质期内质量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

酶技术在茶饮料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茶汁的低温浸提,促进茶汁的澄清,从而改善茶汤感官品质。目前已开发可应用于茶饮料的酶制剂有单宁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等。早在1976年Takino就用酶法澄清茶饮料,发现单宁酶在茶汤pH 为5~6、温度45℃下作用30~60min 后,茶汤中的茶乳酪形成量最少。而1985年Thomas和Murtagh研究发现单宁酶的最适作用pH为5~6,反应温度为35℃,当茶汤pH大于6或温度高于35℃时,酶活性降低。之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酶法澄清技术先进,澄清效果明显,且专一性强、副反应小。其中单宁酶的澄清效果最好,与纤维素酶、果胶酶或氧化酶等配合使用后具有增效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单宁酶能切断儿茶素上没食子酸的酯键,释放没食子酸,游离的没食子酸又能同茶黄素、茶红素竞争咖啡碱,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水溶物。有研究发现:在45℃、pH为5.0条件下用0.5%单宁酶处理红茶和绿茶提取液,处理样品与未处理样品相比,浑浊度降低,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风味强度提高。1993 年,日本专利也有添加单宁酶和β-环状糊精(β-CD)改善茶提取物品质的报道。

三、茶饮料的灭菌技术

茶饮料的传统灭菌工艺多采用121℃的高温灭菌,灭菌后产品风味品质劣变严重,出现色泽加深褐变、香气熟化(甘薯味)、滋味滞钝苦涩等变化。近年来,茶饮料加工中开始广泛采用135~140℃的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茶饮料品质得到显著提高,但对茶饮料的色香味仍有一定的影响,茶饮料失去新鲜醇和的风味。

传统热灭菌后,茶饮料尤其是绿茶饮料的色香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茶饮料常会产生不良气味或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茶饮料的色泽褐变加深,明亮度下降,其中绿茶饮料由翠绿色转变为黄绿色或橙黄色,乌龙茶饮料由橙黄色变为褐红色,茶饮料则由红亮变为红褐甚至黑褐色。绿茶饮料滋味由新鲜醇爽变为熟汤味,乌龙茶饮料由新鲜花香味变为焦熟味,红茶饮料滋味则由鲜爽强烈变为平淡熟汤味。有研究表明,与115℃、20min灭菌处理相比,131℃、30s灭菌处理能更有效地保存茶饮料的香气成分。

超高压技术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初,直到20世纪80 年代才应用于食品灭菌。日本学者

对超高压灭菌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研究较早,一般认为该法对茶汤风味影响较小,压力大于200MPa 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才能达到商业无菌状态,但对孢子无效。Takeo研究认为压力小于400MPa 和室温条件下不能杀灭绿茶汤中的孢子,采用700MPa压力和80℃温度可完全杀灭微生物,同时不良风味现象和化学变化大为减少。采用300MPa 压力和100℃温度杀菌可望成为茶饮料的灭菌技术发展方向。对不同茶叶而言,红茶、乌龙茶采用超高压技术效果比绿茶要好,可能与在红茶、乌龙茶中含有较强的杀菌活性成分有关。

传统的杀菌工艺一般采用热力杀菌法,但由于茶饮料属于热敏性产品,采用热力杀菌仍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目前,人们正致力于茶饮料的非热力杀菌技术的开发。非热力杀菌又称冷杀菌,包括超高压杀菌(UHP)、脉冲电场(PEF)、紫外照射(UV)电脉冲等,其中,超高压杀菌是目前研究最多、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非热力杀菌技术(日本已有120 多套高压设备在使用),UHP 是指将食品密封在容器内、放入液体介质中或直接将液体食品泵入处理槽中,然后进行100~1000MPa的加压处理,高压能导致酵母菌、霉菌和营养细胞的伤害,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例如:利用高达300~70MPa 的压力在70℃下处理10min,既能抑制茶汤的化学变化,又能全部杀灭细菌。与此同时,现代膜分离技术除了用于过滤澄清外还可以用于截留微生物, 起到除菌的目的。采用该法灭菌可以有效避免高温杀菌引起的茶饮料汤色褐变和不良风味的产生。

四、茶饮料的护色以及增香技术

(一)护色技术

茶饮料色泽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这一产品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除了产生直接的感官影响之外, 可以影响对该产品风味和质量的感知。茶汤是一种不稳定的体系, 容易受氧、高温的影响而使汤色发生褐变、滋味变苦涩, 从而使感官评分降低。影响其色泽改变的主要工序是萃取及杀菌。

茶饮料的护色技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化学技术和物理技术两大类。化学技术就是通过外源添加某些化学物质,以达到护色的效果,主要有包埋法、酶处理法、离子护色法、加抗氧化剂法以及pH 调色法等;物理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技术、灭菌技术和除氧技术。包埋技术主要是在绿茶饮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包埋剂,将其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包埋,使得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易沉淀,并保护绿茶饮料中决定绿色的有效成分。目前绿茶饮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包埋剂是β-环状糊精(β-cyclodextrin,简写为β-CD)。β-CD 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受酶、酸、碱、光和热的作用而分解,具有保香、抗氧化、抗光解、保色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葡萄糖氧化酶可作为护色酶应用于茶饮料生产中,添加后茶汤中的茶多酚、维生素、芳香成分等对氧敏感的物质变得稳定,从而起到了护色作用。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较便宜的果胶酶、原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作为护色酶,使用4 种酶可低温短时萃取茶叶,避免高温萃取对风味的影响,而且这几种酶能提高茶汤的色泽品质。茶汤中添加蛋白

酶可分解蛋白质,防止蛋白质的沉降,提高茶饮料的澄清度。

许多研究表明,在萃取时加入抗坏血酸和β-CD 等添加剂、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止茶汤氧化。赵良研究发现,在pH4.0~5.0下加入0.06%Na2SO3和0.01%ZnCl2可有效抑制绿茶茶汤褐变。梁月荣等研究表明在高温灭菌过程中添加L-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对茶多酚的氧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茶汤亮度明显提高,效果优于L-抗坏血酸单独处理。陈玉琼等研究指出L-抗坏血酸和焦磷酸盐对罐装绿茶水的色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有研究提出在添加L-抗坏血酸和重碳酸钠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类黄酮的方法,可以克服绿茶罐装饮料褪色和失去风味的问题。林亲寻等研究认为茶汤pH经过缓冲液调整后,因还原力保存较好,经40℃贮存3个月后其茶汤色泽仍保持翠绿明亮,而对照已褐变。

(二)增香技术

茶叶经过热水萃取、过滤、储放、调配、杀菌及灌装等工序,特别是茶水经过萃取和杀菌的高温作用,其香气成分损失或破坏较严重,这样处理的饮料品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现泡茶的香气。常规的提取技术不能足够地浸泡和捕捉茶叶的香气风味特征,特别是头香。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茶叶香气保存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进展。叶宝存等采用β-环状糊精、糊精、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及12种混合香精对速溶茶增香的效果表明,以β-环状糊精包埋效果最好[32]。有研究表明,萃取过程中β-环状糊精的添加量一般为饮料重量的0.05%~0.5%,为掩饰茶饮料灭菌后产生的不良气味,可添加0.05%的β-CD进行香气包埋,具有一定效果。茶叶增香技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方法是采用β-CD将香精油包埋后添加到茶饮料中。Szente L.研究认为香柠檬油、薄荷、桂皮油等经β-CD包埋后香气稳定性得到提高,当与热水接触后能立即释放香气。

2004年,科技人员开发出一种茶叶香气的萃取回收技术,简称“ARS”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出的速溶茶粉和浓缩茶汁的香味品质与现泡茶的品质基本相当。“ARS”技术原理是:为避免茶的清香或茶叶品种特殊的头香在生产过程中损失,首先在茶叶提取时,利用特殊的香气萃取装置(ARS),从茶叶与水组成的茶浆中连续分离和萃取茶叶和茶水中的香气化合物。被萃取的茶叶芳香物质被冷凝后冷藏,以保持最好的香气品质状态。而被萃取香气后的茶浆和茶水,可按常规的工艺进一步分离、过滤、浓缩成茶浓缩汁。然后,被萃取的茶叶香气液可采用以下方法回添:在茶浓缩汁中重新加入混合,然后经UHT和无菌灌装,生产出茶叶浓缩汁;在茶叶浓缩汁中重新加入混合,然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生产高香气的速溶茶粉;在茶粉混合过程中加入,生产高香气的速溶茶粉;在生产茶饮料中作为天然香味强化剂加入,生产高香味的茶饮料。

五、包装和罐藏技术

国内外茶饮料包装形式主要有玻璃瓶、马口铁易拉罐、铝质易拉罐、无菌铝纸复合包、PET瓶等几种包装形式。在茶饮料研究和开发初期主要以马口铁易拉罐、玻璃瓶包装为主,马口铁易拉罐以适应性强,相关设备投资费用较低,产品保存性好等特点成为早期茶饮料生

产厂家的首选包装。日本、台湾等茶饮料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以马口铁易拉罐、铝质易拉罐、无菌铝纸复合包、PET瓶等包装为主。近年来随着耐热PET瓶等包装的成功开发,马口铁易拉罐和玻璃瓶包装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马口铁易拉罐的成本过高;玻璃瓶包装存在着机械强度低、易碎、包装物重、运输费用高等诸多缺点,市场占有率逐渐减少,而PET瓶包装发展较快,成为包装的主流。

无菌灌装是指经过杀菌的液体食品在无菌的环境中低温灌装,密封在经过杀菌的容器中,以期在不加防腐剂,不经冷藏的条件下得到较长的货架期。传统的非无菌灌装是在产品灌装、密封后必须对其再一次加热杀菌。具有透明特性的聚酯(PET)瓶包装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包装形式,当前市场上各种类型的茶饮料绝大多数都采用PET瓶包装。近年出现的冷罐装工艺不仅克服了茶饮料受热灭菌引起的色质改变,而且大大降低了包装成本,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工艺技术。

当然,铝质易拉罐和无菌铝纸复合包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铝质易拉罐可应用于碳酸茶饮料的包装,还可进行充氮包装。在罐装茶饮料中充填氮气具有稳定儿茶素的作用。无菌铝纸复合包虽设备投资较大,但使用材料成本较低,具有绿色环保题材,产品口味好、质量稳定,适合大型茶饮料企业采用。

六、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

我国茶饮料市场涨势迅猛, 其发展速度超过300%。尽管国内茶饮料市场增加迅速,但在我国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因为这与占饮料市场销售额40%的碳酸饮料和以20%份额居第二的饮用水相比,份额并不是很大。目前,我国人均年饮用茶饮料为0.4 L,而日本人均年饮用茶饮料为20~ 30 L,也就是说,茶饮料在国内市场还应当有5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有专家放言,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茶饮料中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国内外开发和生产液态茶饮料,尤其是纯茶饮料、保健茶及功能性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如何兼顾茶饮料的营养保健功能与茶的色香味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而从茶饮料加工技术来看,随着对茶乳酪的形成、茶色素稳定机理及茶风味物质变化本质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食品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茶饮料加工中,使得茶叶提取技术将更加科学而有效。近年来国内外又研究出许多新的茶饮料加工方法,如采用茶鲜叶直接生产茶饮料,2000年日本的生鲜茶饮料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现在也有厂家开始生产以鲜叶为原料的速溶茶和采用液态发酵生产红茶饮料。日本学者还提出了采用多种茶混合提取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口味。由于茶叶初制加工方法的不同产生了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六大类茶,其化学成分和感官风味都大不一样,而每类茶又因品种、产地、季节等因素品质差异显著,因此采用多种茶的混配方法可以改善茶叶品质,拓宽茶饮料品种。此外,色泽明亮、香高、味醇、茶韵充足、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纯绿茶、纯乌龙茶、纯红茶同样将成为茶饮料的主流,并且利用各种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药材与茶叶复配制成的混合保健茶饮

料,也将是茶饮料未来发展的趋势。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简介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简介 特种加工技术是指传统的机械切削加工方法以外的特种加工方法,主要有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电子束、离子束加工、超声波加工等,本课程主要讲授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生产工艺。

Brief Description of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 Course No.: S4080310 Course Title: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 Overall Class Hour: 30, Lecture Hour: 26, Experiment Class Hour: 4, Computer Class Hour: Exercise Class Hour: Credit: 2 Course Offered b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Object of Teaching: Students, Major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erequisite Course: ElectrotechnicsⅠ, Electronic TechnologyⅠ, Theory of mechanics Mechanical Design,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Time of the Course Offered: 7th Semester Teaching material and references: Teaching material: Liu JinChun, Zhao Jiaqi, Zhao Wansheng.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4th edition. China Mechanical Press (CMP), 2004 (In Chinese) Reference: Jin Qingtong.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Aviation Industry Press, 1988 (In Chinese) Course Brief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takes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NTM) as main contents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灌装(88℃)封盖 2、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孙庆文、侯庆的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粗滤(80℃)——澄清处理(80℃)——调配(80℃)——精滤(75℃))——杀菌(90℃)——灌装(88℃)封盖 3、方法1和2的主要区别:方法1:高温浸提,冷却出浑后精滤澄清,最后再提高温度灭菌;方法2:浸提后保持自然温降,高温澄清,最后也高温杀菌。 4、方法2的优势:澄清透明度高,澄清状态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1 、关于茶饮料的澄清

茶饮料的品质,是指茶饮料的茶滋味、茶香、茶色、卫生和澄清透明等诸方面。澄清透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高,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很优秀。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低,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较低劣,甚至被认为是已经变质。在某种程度上,茶饮料的澄清透明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它在市场中的销量和销价。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澄清透明度最好的茶饮料是统一乌龙茶。它就像品质最醇厚的葡萄酒一样清澈透亮,赢得了最多的消费人群的青睐。 茶饮料的生产成本,是指原料、包装、人工、水、电、蒸汽消耗等诸方面。其中水电汽能源的消耗是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进行澄清处理需要的能源消耗量是很巨大的。 2、茶饮料传统澄清工艺的原理 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所消耗的大部分能耗是为了进行茶饮料的澄清处理。

中国大陆液态茶饮料发展趋势及主要技术需求分析

茶 叶 科 学 2010,30(增刊1):588~592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10-10-21 修订日期:2010-12-12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3-35-15) 作者简介:尹军峰(1968— ),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加工与茶饮料工程研究,yinjf@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62253.html, 中国大陆液态茶饮料发展趋势及主要技术需求分析 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08) 摘要:通过探讨国际茶饮料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大陆茶饮料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未来中国大陆茶饮料发展的主要技术需求。 关键词:液态茶饮料;发展趋势;技术需求 中图分类号:TS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10)增刊1-588-05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ea Beverage in China Mainland YIN Jun-feng, XU Yong-quan, YUAN Hai-bo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Tea Industry, Key Laboratory of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ea & Beverage Plants Produc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beverage in the world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ea beverage industry in China mainland, the ma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tea beverage in China mainland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tea beverage, development tren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天然、方便、健康、快捷等特点的茶饮料产品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成为国际软饮料市场上增长速度最快、最重要的饮料产品之一。虽然中国大陆茶饮料工业起步较晚,但近10年来产销量和市场份额得到快速增长,2009年产销量已超过800万t ,产值超过400亿元,已成为拓展茶叶消费和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目前也出现了产品花色品种少,同质化程度较高,高端产品不多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探索中国大陆液态茶饮料发展趋势,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对推动茶饮料发展乃至整个茶 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际茶饮料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全球茶饮料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成为继碳酸饮料和纯净水之后的第三代饮料。日本、欧美等是茶饮料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中美国是最早尝试茶饮料产品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采用速溶茶或浓缩汁以及香料和甜味剂等原料开发生产瓶装或罐装充气冰茶饮料;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开发成功的罐装乌龙茶饮料成为了现代液态茶饮料的里程碑,产销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茶饮料生产及技术研究现状 一、中国茶饮料生产现状 (一)市场现状 我国在20世纪7O年代末就已开始研制茶饮料,80年代以来,在与碳酸饮料、矿泉水、果蔬汁饮料等的竞争中有了较快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如统一、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娃哈哈、健力宝、乐百氏、椰树、汇源等,使我国茶饮料生产成燎原之势。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l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统一、哇哈哈、农夫等品牌的乌龙茶、绿茶、花茶等茶水系列产品。而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而名列饮料市场的第三位,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二)加工现状 为解决茶饮料加工的技术问题。茶叶或其它食品饮料研究工作者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试图从茶饮料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这主要包括;原料选择、浸提、过滤、抗氧化剂或其它添加剂的添加、包装、灭菌、贮藏等技术。 茶饮料的研究与开发必须以纯茶饮料为落脚点,在引导消费者从饮用可乐、矿泉水等非茶饮料向茶饮料过渡的时期,风味茶饮料的推出固然重要,但必须特别注意要以茶为主,要突出茶的特色和风昧,以免误导。茶饮料出现的混浊沉淀主要是由茶叶内含成分引起的,也是茶饮料风昧物之所在。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如选用含多酚量低的品种作原料,改善包装的质量和贮藏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饮料茶原色原昧的保持。此外,我国茶叶的流通体制也存在许多弊端,这种体制更加不能适应饮料茶的要求。因此,研制与开发茶饮料,必须改变流通环节过多、贮运期过长的弊病,尽量缩短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以防饮料茶的品质劣变。 二、不同风味茶饮料的加工工艺

特种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特种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阶段,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的一部分,特种加工对制造业的作用日益突显。对什么是特种加工、特种加工的方法、种类以及发展趋势等作了描述。阐述了特种加工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特种加工的必要性。 一、概述 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工程材料不断涌现和被采用,工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 加工范围上不受材料强度"硬度等限制,特种加工技术主要不依靠机械力和机械能去除材料,而是主要用其他能量(如电"化学"光"声"热等)去除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完成工件的加工*故可以加工各种超强硬材料"高脆性及热敏材料以及特殊的金属和非金属 材料 以柔克刚。特种加工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虽使用工具,但与工件不接触,加工 过程中工具和工件间不存在明显的强大机械切削力,所以加工时不受工件的强度和硬度的制约,在加工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零件"薄壁元件"弹性元件时,工具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 加工方法日新月异,向精密加工方向发展,当前已出现了精密特种加工,许多特种加工方法同时又是精密加工方法"微细加工方法,如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等就是精密特种加工;精密电火花加工加工精密度可达微米级,表面粗糙度可达镜面。 容易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宏观切屑,工件表面不会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热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区及毛刺等表面缺陷均比机械切割表面小,尺寸稳定性好,不存在加工中的机械应变或大面积的热应变。 三、特种加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特种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 ()l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如:金刚石、硬质合金等高硬度材料;陶瓷、玻璃、石英、玛瑙等高脆性材料的加工。 (2)各种模具的制造.冲模、挤压模、粉末冶金模等。 (3)可用于表面加工、装饰、尺寸加工,超精、光整加工、镜面加工等。 (4)以激光等高能量束流实现打孔、切割、焊接、热处理、刻蚀加工。 四、特种加工技术的种类 特种加工技术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种加工技术的内容也不断丰富 一般按能量来源"作用形式和加工原理可分为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等离子弧加工"超声加工"化学加工"快速成型等。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又称作电蚀加工或放电加工,是将工具电极和工件置于绝缘的工作液中,工件和工具分别接直流脉冲电源正极和负极,加上电压,利用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现象对材料毛坯进行加工,火花放电时,在放电区域能量高度集中,瞬时温度高达 1000度左右,足以使陶瓷材料局部融化而被蚀除,加工时工具与工件不接触,作用力极小因而可用于加工型腔模(锻模"压铸模"注塑模等)和型腔零件;加工冲模"粉末冶金模"挤压模"型孔零件"小异型孔"小深孔等。 电化学加工 电化学加工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去除工件材料或在其上镀覆金属材料等的特种加工,该方法主要包括电解"电镀"电铸"电化学抛光等工艺方法*其中电解加工使用于深孔"型孔"型腔"型面"倒角去毛刺"抛光等,电铸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完整版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 说明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灌装(88℃)封盖 2、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孙庆文、侯庆的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粗滤(80℃)——澄清处理(80℃)——调配(80℃)——精滤(75℃))——杀菌(90℃)——灌装(88℃)封盖 3、方法1和2的主要区别:方法1:高温浸提,冷却出浑后精滤澄清,最后再提高温度灭菌;方法2:浸提后保持自然温降,高温澄清,最后也高温杀菌。 4、方法2的优势:澄清透明度高,澄清状态稳定。节能效果显着。 1、关于茶饮料的澄清

茶饮料的品质,是指茶饮料的茶滋味、茶香、茶色、卫生和澄清透明等诸方面。澄清透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高,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很优秀。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低,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较低劣,甚至被认为是已经变质。在某种程度上,茶饮料的澄清透明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它在市场中的销量和销价。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澄清透明度最好的茶饮料是统一乌龙茶。它就像品质最醇厚的葡萄酒一样清澈透亮,赢得了最多的消费人群的青睐。 茶饮料的生产成本,是指原料、包装、人工、水、电、蒸汽消耗等诸方面。其中水电汽能源的消耗是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进行澄清处理需要的能源消耗量是很巨大的。 2、茶饮料传统澄清工艺的原理 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所消耗的大部分能耗是为了进行茶饮料的澄清处理。 影响茶饮料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茶液的冷后浑现象。形成茶液中的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茶乳酪,它在高温时溶解,温度降低时变为不溶,形成冷后浑。我们日常饮茶时,

茶饮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年茶饮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88701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62253.html,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62253.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投资机会 市场规模 市场供需 产业竞争 行业发展 发展前景 行业宏观 重点企业 行业政策 行业研究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8870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62253.html,/R_ShiPinYinLiao/01/ChaYinLiaoShiChangJingZhengYuFaZ 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近年来,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饮料市场新的主力军。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高达47%。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到200 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700万吨,茶饮料行业成为中国传统茶产业的支柱。 中国茶饮料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饮茶是中国人的固有文化和生活习惯,长期以来,中国人将茶作为“国饮”;另一方面,茶饮料和茶一样,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能够解渴、提神、有助于健康;再者,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推动着茶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大。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认为,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较为明显,茶饮料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康师傅一家的份额就已经接近50%,加上统一,两者合计占领份额在一二线城市接近80%。 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王老吉、雀巢等都是市场上比较强势的品牌。

水产品加工工艺实验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 2000年3月

前言 本指导书主要总结了以往10多年来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科实验课教学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条件编写而成。共收集12个实验,基本体现了水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代表性方法与技术。本指导书可以与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工艺学教材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实验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主要加工技术的原理,了解加工的工艺条件及相关因素等,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的能力。

编者 2000年3月

目录 实验基本要求-------------------------------------------------------------4 实验一油炸与烟熏鱿鱼制作-------------------------------------8 实验二鱼面制作---------------------------------------------------10实验三鱼糜制品——鱼圆、鱼香肠的制作------------------13 实验四鱼松的炒制------------------------------------------------15实验五调味酱煮海带加工---------------------------------------17 实验六虾红素的提取

---------------------------------------------19实验七淡碱水解法提取鱼肝油---------------------------------20 实验八蛋白胨的制备---------------------------------------------24实验九可溶性甲壳素的制备------------------------------------27 实验十精氨酸的制取---------------------------------------------30实验十一褐藻胶的制备---------------------------------------------35实验十二琼胶的制备------------------------------------------------41

浅谈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什么是特种加工技,重点介绍了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并简要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特种加工;应用;发展趋势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尖端科学和新兴工业领域的许多设备要求在各种工况下工作,各种具有特殊物理、机械性能的材料愈来愈多地被使用,有些材料的硬度已超过现有刀具材料的硬度,使用普通刀具已无法加工。 此外,各种形状复杂、尺寸精密微小或特大、难以处理的薄壁或弹性元件等应用亦愈来愈多,在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上对制造加工技术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这对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难以甚至无法实现的。为此,研发人员一方面通过研究高效加工刀具和刀具材料、研制新型自动机床等途径,进一步改善切削状态,提高切削加工水平;另一方面,则突破传统加工方式的束缚,探索新的加工方法,于是本质上区别于传统切削加工的特种加工便应运而生。 1特种加工概述 特种加工是相对传统切削加工而言,直接或复合利用电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光能、物质动能等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总称。传统切削加工的本质与特点:一是刀具材料比工件材料有更高的硬度:二是靠机械能切除工件上多余的材料。特种加工是对传统机械加工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延伸,现已成为模具和工具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方法,并正向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种加工技术在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成效,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使特殊材料或特殊结构工件的加工工艺性发生了根本变化,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已经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和关键制造技术。 2特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 特种加工技术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种加工技术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就目前而言,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已达数10种,一般按能量来源和作用形式以及加工原理可分为如下形式。 2.1电火花成形(穿孔)加工 该法可加工任何导电材料。它是利用火花放电腐蚀金属原理,用工具电极(纯铜或石墨)对工件进行复制加工的工艺方法,可用于加工型腔模(锻模、压铸模、

2009年我国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09年我国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09年我国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09年,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发展,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弱。就国内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经济放缓已成定局。我国政府已经将“保8%争9%”作为2009年经济增长目标,2009年经济形势会很严峻。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饮料工业造成的困难是短 暂的,2009年,在国家拉动内需、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下,国内消费市场值得期待,估计2009年下半年将会有好转。在一个具有13亿人口、

GDP过十万亿元的世界经济第六大经济体的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应该是比较乐观的。从饮料消费水平看,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饮料消费量还很低,饮料市场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除白酒以外,大多数饮料行业在我国仍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我国人均年消费软饮料仅8kg,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是西欧发达国家的1/24,其中果汁及果汁饮料人均年消费量仅1kg,是西欧的1/40。差距从另一方面看也意味着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和潜力。从长期趋向看,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餐饮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饮料产品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群体将不断发展壮大,人均饮料消费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饮料产品社会需求总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2009年中国饮料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2009年我国饮料产品将向多样化发展,其中,传统碳酸饮料保持平稳,茶饮料继续走红,咖啡饮料有所发展,它们将共同构成2009

水产品加工工艺实验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2000年3月

前言 本指导书主要总结了以往10多年来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科实验课教学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条件编写而成。共收集12个实验,基本体现了水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代表性方法与技术。本指导书可以与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工艺学教材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实验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主要加工技术的原理,了解加工的工艺条件及相关因素等,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的能力。 编者 2000年3月

目录 实验基本要求-------------------------------------------------------------4 实验一油炸与烟熏鱿鱼制作-------------------------------------8 实验二鱼面制作---------------------------------------------------10 实验三鱼糜制品——鱼圆、鱼香肠的制作------------------13 实验四鱼松的炒制------------------------------------------------15 实验五调味酱煮海带加工---------------------------------------17 实验六虾红素的提取---------------------------------------------19 实验七淡碱水解法提取鱼肝油---------------------------------20 实验八蛋白胨的制备---------------------------------------------24 实验九可溶性甲壳素的制备------------------------------------27 实验十精氨酸的制取---------------------------------------------30 实验十一褐藻胶的制备---------------------------------------------35 实验十二琼胶的制备------------------------------------------------41

各式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各式茶饮料开始生产工艺流程,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 从一些主要地区看,世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很快。美国的软饮料是以碳酸饮料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饮料一直处于增长之势(如下表所示): 茶饮料消费在西欧尽管每个国家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是处于上升趋势。如瑞士目前已达到每人一年32升。欧洲茶饮料消费情况如下表: 日本开发茶饮料较早,1983年开始大量生产乌龙茶,1985年开始生产红茶,以后品种不断丰富,其大部分产品是不加糖的纯茶饮料。生产情况具体见下表: 日本每人年均消费茶饮料约22升。我国与之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工业化生产茶饮料已有三四年的历史,也具备了一定的产量,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饮用瓶装水习惯的逐渐形成,茶饮料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外液态茶饮料的生产流程依不同的产品(如纯茶饮料、果味奶茶、茶汽水等)和不同的包装方式而不同。但是用茶叶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备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 萃取工艺流程:从茶叶中萃取茶汤的浓度因为原料、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同而各有差异,水与茶叶的比例一般为1~15∶100。如果浓度大易产生白色沉淀。为降低成本及避免成品在销售时产生混浊,一般是以1%的茶叶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0~95℃,萃取时间为5~30分钟,萃取后用250目尼龙布过滤除渣。萃取形式有3种代表形式———夹层锅式、篮笼式、咖啡抽取器式。夹层锅萃取时将热水放入带搅拌器的锅内加热至规定温度投入茶叶,搅拌到一定时间后翻转夹层锅倒出茶萃取液进行过滤。该形式的特点是温度时间易控制,搅拌出料方便,萃取充分。篮笼式萃取是将放有茶叶的篮笼在热水槽内靠设备吊起放下起到搅拌作用进行萃取,不足之处是萃取不完全,茶叶渣取出不便,茶叶易产生涩味。咖啡抽取器式萃取就是喷淋式,是将茶叶放在网上,用规定温度的热水从顶部喷淋萃取,待茶叶充分浸渍后从底部获得茶汤,其优点是易排渣,但不能搅拌,萃取终点不易判别。 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多以茶叶为原料,直接萃取茶中可溶性部分。而欧美国家多采用速溶茶为原料,以净水稀释为茶饮料。在我国生产速溶茶的厂家是福建漳州大闽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膜浓缩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降低了香气和滋味的损失,解决了沉淀混浊问题。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茶饮料投资少,见效快,易上马,技术指标好控制,产品质量有保证。 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 1.水质。水是茶饮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茶饮料影响甚大。一般说,水中的钙、镁、铁、氯等离子影响茶汤的色泽和滋味,会使茶饮料发生混浊,形成茶乳。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大于5pp m(百万分之5)时,茶汤将显黑色并带有苦涩的味道;氯离子含量高时会使茶汤带腐臭味。茶叶中的植物鞣质与多种金属离子可以反应,并可生成多种颜色。所以自来水是决不能直接用来生产茶饮料的。生产品质较佳的茶饮料必须用去除离子的纯净水———pH值在6. 7~7.2,铁离子小于2ppm,永久硬度的化学物质含量要小于3ppm。 2.原料。茶叶可分为绿花、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类,各类茶风味各异。成品茶由于

各鱼糜制品制作工艺讲解

各鱼糜制品制作工艺 前言 本指导书主要总结了以往10多年来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科实验课 教学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条件编写而成。共收集12个实验,基本体现了水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代表性方法与技术。本指导书可以与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工艺学教材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实验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主要加工技术的原理,了解加工的工艺条件及相关因素等,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的能力。 编者 2008年3月 目录 实验基本要求-------------------------------------------------------------4 实验一油炸与烟熏鱿鱼制作-------------------------------------8 实验二鱼面制作---------------------------------------------------10 ------------------13 鱼糜制品——鱼圆、鱼香肠的制作实验三. 实验四鱼松的炒制------------------------------------------------15

实验五调味酱煮海带加工---------------------------------------17 实验六虾红素的提取---------------------------------------------19 实验七淡碱水解法提取鱼肝油---------------------------------20 实验八蛋白胨的制备---------------------------------------------24 实验九可溶性甲壳素的制备------------------------------------27 实验十精氨酸的制取---------------------------------------------30 实验十一褐藻胶的制备---------------------------------------------35 实验十二琼胶的制备------------------------------------------------41 实验基本要求 一.实验室规则 (一)、每位同学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谈笑。 (二)、在实验过程中要听候教师的指导,严肃认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简要准确地将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三)、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整齐是做好实验的重要条件。实验台面、试剂柜必须保持整洁,仪器、试剂要井然有序。勿将试剂药品洒在台面和地板上。公用试剂用毕应立即放回原处。实验完毕,需将试剂排列整齐,仪器洗净放好,实验台面抹拭干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离去。 (四)、爱护仪器,节约试剂。保持试剂的纯净,严防混杂。不要将滤纸和称量纸做其他用途。使用和洗净仪器时,应小心仔细,防止损坏仪器。使用贵重精密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故障立即报告教师,不要自己动手检修。要爱护国家财产,厉行节约。. (五)、实验中充分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煤气灯应随用随关,必须严格做到:火着人在,人走火灭。有机溶剂等易燃品不能直火加热,并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实验完毕,应立即关好煤气阀和水龙头,拉下电闸。离开实验室前应认真负责地进行检查,严防不安全事故。 (六)、废弃液体(强酸强碱液必须先用水稀释)可倒入水槽内。同时放水冲洗。 废纸、火柴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和带有渣滓沉淀的废物都应倒入废品缸内,不能倒入水槽或到处乱扔。 (七)、仪器损坏时,应如实向教师报告,认真填写损坏仪器登记表。 (八)、实验室一切物品,未经本实验室教师批准严禁携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九)、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和意见,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十)、每次实验课由班长安排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要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安全和一切服务性的工作。 二.数据处理 对实验中所得到的一系列数值,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准确的反映出被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实验中通常采用列表法或作图法表示实验结果,

茶饮料加工的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

茶饮料加工的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和工 艺要点 摘要:茶叶因其强大的保健作用正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茶饮料的生产及消费由于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发展特别迅速,已成为软饮料的一个重要种类。传统的采用沸水冲泡、慢慢品尝的饮茶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快节奏的要求,所以国内外众多的企业与研究单位都在积极进行茶饮料机器深度加工的研发工作,不少部门已经取得丰硕的结果,如日本、英国的果味和美国的冰茶等。 1.1关键工艺原理 在浸提时,为了避免浸提液中儿茶素等成分被氧化而发生褐变,可添加适当的L-抗坏血酸,以保证茶饮料的品种的稳定同时兼顾了茶饮料的适口性,同时L——抗坏血酸还可以抑制氧化作用的产生。浸没后盈率去茶渣,迅速冷却,以免提液温度高而逸散香气成分,然后再精滤。在调配时,精滤的茶浸没提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按制品的类型要求加入糖,香精等配料。调配后过滤,除去可能存在的沉淀物,经过板式换热器加热至85-95度进行热灌装,应采用优质涂料铁罐或玻璃瓶进行灌装,避免铁及其其他金属与茶饮料接触,造成饮料中的多元酚类物质与铁等金属元素间的反应导致成品色泽变黑,冲入氮气置换容器中的残存气体后密封或抽真空后密封。茶饮料的PH在4.5以上时,要采用高压杀菌。单一茶饮料采用121度,3-113min或者115度,15min杀菌处理,均可有效杀灭饮料中的肉毒杆菌芽孢,达到预期杀菌效果[1]。 2.1 热灌装的工艺流程 茶叶→热浸提→过滤→茶浸提液→调配→过滤→加热灌装→密封→杀菌→冷却→检验[1] 热灌装是将产品高温杀菌后以90度左右的温度灌装到瓶子里,旋好盖后,用物料本身的温度对瓶子和盖进行最后杀菌。这样产品保持高温状态较长,对其口感营养造成的破坏较多。 热灌装是相当于传统的饮料加工工艺而言的,对于非碳酸化饮料,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将预热的或冷的产品灌装入(罐)内,封盖后按一定的杀菌公式进行巴氏杀菌或高温杀菌,然后冷却干燥制成产品,热灌装则首先对产品进行UHT杀菌或HTST杀菌,在80度到95度的温度下进行灌装,封盖后利用产品本身的温度对包装容器内壁及瓶盖进行杀菌。国外于80年代即将这种工艺广泛应用于软饮料

最新最全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

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 历史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炎帝神农氏发现茶开始,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茶的最初功用是其药用价值;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茶过后也成为祭品,之后才发展成为饮料。唐朝开始,饮茶之风盛行。自此,茶发展成为几千来最为普遍、最为中国人自豪的一种饮料。 与茶叶几千年的历史相比,袋包茶的历史很短,1904年,托马斯.苏里南发明了袋包茶,但我国袋泡茶的生产在1978年前后,且发展非常缓慢。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茶叶罐装饮料,至1994年,市场占有率为21.8%。美国自1990年以来兴起即饮茶,已开始深入家庭,发展很快。而中国大陆,我们最早接触茶饮料,始于品牌旭日升。 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茶叶,是一个多品种、多极化的市场,过去那种散装茶,小包装茶会逐步萎缩,而方便、营养、保健的茶饮品迅速崛起,这既是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CMMS背景 CMMS(China Marketing and Media Study),即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是由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自1998年以来,进行的一项自主性的连续调查。 在这里,我们通过CMMS历年数据的比较,以及CMMS2003春季数据的详解,来描摹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发展轨迹及现状。 CMMS2003,共调查了30城市15-64岁71849个样本。 散装茶:家庭消费为主,市场较为稳定 CMMS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对散装茶叶的消费情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70%左右的被访者家庭在过去的一年里饮用过散装茶,平均每个家庭每月的饮用量为4-5两;选择的茶的种类主要是绿茶和花茶。45岁以上人群更倾向于饮用散装茶。 如下表所示。

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简介

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简介 1.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是指那些不属于传统加工工艺范畴的加工方法,它不同于使用刀具、磨具等直接利用机械能切除多余材料的传统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工艺,是对传统加工工艺方法的重要补充与发展,目前仍在继续研究开发和改进。直接利用电能、热能、声能、光能、化学能和电化学能,有时也结合机械能对工件进行的加工。特种加工中以采用电能为主的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应用较广,泛称电加工。 特种加工亦称“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 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电火花加工开创了用软工具、不靠机械力来加工硬工件的方法。50年代以后先后出现电子束加工、等离子弧加工和激光加工。这些加工方法不用成型的工具,而是利用密度很高的能量束流进行加工。对于高硬度材料和复杂形状、精密微细的特殊零件,特种加工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在模具、量具、刀具、仪器仪表、飞机、航天器和微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发展方向 特种加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发展几种方法联合使用的复合加工,发展纳米级的超精密加工等。 3.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简介 1>电火花 利用电火花加工原理加工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又称电蚀加工。电火花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各种高硬度的材料(如硬质合金和淬火钢等)和复杂形状的模具、零件,以及切割、开槽和去除折断在工件孔内的工具(如钻头和丝锥)等。电火花加工机床通常分为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和电火花磨削机床,以及各种专门用途的电火花加工机床,如加工小孔、螺纹环规和异形孔纺丝板等的电火花加工机床。其加工特点有①能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方法难以切削的材料和复杂形状工件;②加工时无切削力;③不产生毛刺和刀痕沟纹等缺陷;④工具电极材料无须比工件材料硬;⑤直接使用电能加工,便于实现自动;⑥加工后表面产生变质层,在某些应用中须进一步去除;⑦工作液的净化和加工中产生的烟雾污染处理比较麻烦。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用途是:①加工具有复杂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摘要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茶饮料是指茶叶经预处理、浸提、澄清、调配、罐装、灭菌等工序处理后,制成地具有茶汤风味的制品。现代茶饮料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陆续传到日本、欧洲及我国XX等地。我国对茶饮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产品有茶汽水、茶可乐、凉茶等,但未形成气候,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XX旭日集团向全国推出了冰茶、暖茶,其强大的广告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认识了旭日升冰茶,也真正接受了茶饮料。随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中,使得茶饮料生产异常火爆。1997年我国的茶饮料产量为20万t,1998年为40万t,1999年为80万t,2000年达150万t,2002年达300万t,已成为继碳酸饮料、饮用水之后的第三大软饮料。在品种方面,主要有3种,即调味茶、纯茶和混合茶。国外所称的冰茶就是一种调味茶,是加入茶成分的果味饮料或果汁饮料。混合茶是将茶叶提取物同其他一些食品原料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茶产品,如乳酸菌茶饮料、罗望子茶饮料、红景天乌龙茶饮料等。 近几年来,茶饮料在我国饮料市场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产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生产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茶饮料在澄清、包装、灭菌、护色护香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国内外在饮料生产中开发出许多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酶技术、微波技术、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灌装技术、芳香物质回收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这些技术有望部分替代传统茶饮生产技术,解决茶饮料生产上现存的一些技术难题,如营养物质的损失、芳香物质逸散、后混浊的产生等问题,从而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本文就目前茶皂素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综述。 一、萃取技术 茶饮料萃取技术是茶饮料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于萃取效率和品质保存两个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茶饮料萃取效率和品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萃取方式、茶叶的形状和大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茶水比例、水质条件等。近年来,茶饮料萃取技术在如何提高萃取效率、更好地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常用的茶饮料萃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批次浸出式萃取法;(2)浇渗式萃取法;(3)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不仅萃取效率高,可以连续作业,所需人工成本低,而且能萃取高浓度茶汤,是三种方法中相对较好的。近年来,XX对应用于茶饮料的逆流连续萃取技术及设备进行了大量研究,利用逆流连续萃取设备可获得高达15— 20°Brix的茶汤。逆流连续萃取技术可以免除茶汤的浓缩过程,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减少了因浓缩而出现的茶汤色香味品质劣变,非常适合用于茶浓缩汁和速溶茶的生产。 低温缓程萃取技术的应用,对于茶饮料的萃取起到积极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认为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