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靶控静脉麻醉的比较_史晓峰

两种靶控静脉麻醉的比较_史晓峰
两种靶控静脉麻醉的比较_史晓峰

表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x ?s ,

分)组别术后6h

术后24h 术后48h LAVH 组3.25?2.052.85?2.152.43?1.56TAH 组

7.25?3.55

6.97?1.58

5.28?2.20

2.3

术后恢复情况:LAVH 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远远短于TAH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 ?s )

组别

术后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住院日(d )LAVH 组18.93?2.7412.01?5.255.01?0.37TAH 组

32.25?6.2126.23?2.297.26?0.93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传统的方法都需经开腹完成,存在切口长、易受肠管干扰、术后腹壁有瘢痕、短时间内很难很快恢复、术后

盆腔粘连多、不易为患者所接受等诸多缺点[1]

。腹腔镜辅助阴道子宫切除术不进入腹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脏器被腹膜的损伤和脏器功能的干扰,而且无需排垫肠管,对肠管不会

产生很大的刺激,对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和意义,能尽最大努力避免因脂肪组织或血管破坏导致的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在本研究中LAVH 组和TAH 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AVH 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ATH 组,术后疼痛、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LAVH 组明显少于ATH 组。综合以上情况,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优于开腹子宫切除。

基于LAVH 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更适应于老年患者。既往因实施该手术时特殊

的头低臀高体位及CO 2气腹可增加心肺负担,

加之老年人心肺功能减退,对手术耐受性差,使老年患者腹腔镜的应用受到局限。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腹腔镜也逐渐在适宜的老年妇科手术中得到应用。

4参考文献[1]裴梅玲.经阴道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J ].河北

医药,

2007,29(8):898.[收稿日期:2012-04-26编校:郑英善]

两种靶控静脉麻醉的比较

史晓峰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惠州516001)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 组(丙泊

酚组)和B 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A 组与B 组均能较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B 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较A 组稳定,说明B 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优于A 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过程平稳,镇静、镇痛效果好,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基于药代动力学而产生的靶控输注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精确、可控性

高的特点[1]

。瑞芬太尼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从而容易被组

织及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降解,

其药代动力学方式不同于其他阿片类药物[2]

。本研究主要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 2012年7月收治的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 组(丙泊酚组)和B 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其中A 组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4 70岁,平均(54.3?12.1)岁;B 组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5 69岁,平均(53.7?1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0.5h 均给予阿托品0.5mg 皮下注射,并监测心电图、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

和度,建立静脉通路等。①A 组:通过靶控静脉输液泵输注丙泊酚,采用血浆靶控,血浆靶浓度为3μg /ml ,意识消失后予维库溴铵0.1mg /kg 。②B 组:通过靶控静脉输液泵输注瑞芬太

尼,

血浆靶浓度4μg /ml ,2min 后靶控泵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 /ml ,必要时给予维库溴铵。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

和度、

心率等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

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A 组与

B 组均能较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B 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较A 组稳定,说明B 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优于A 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x ?s ,

n =80)组别平均动脉压(mm Hg )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

术前术后术前

术后术前术后A 组

141.2?14.1129.3?24.596.7?1.393.7?3.671.2?6.271.1?16.3B 组

139.6?13.2119.7?11.0①

96.4?1.2

96.3?1.1②

70.6?6.4

67.2?5.1①

注:与A 组比较,①P <0.05,②P <0.01;1mm Hg =0.1333kPa

·

838·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普鲁卡因

通用名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 曾用名 英文名PRO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拼音名ZHUSHEYONG Y ANSUAN PULUKAYIN 药品类别局部麻醉药 性状本品为灭菌的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麻舌感。(请注明不同浓度溶液的比重) 药理毒理本品为酯类局部麻药,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本品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本品弥散性和通透性差,其盐酸盐的结合形式在组织中被解离后释放出游离碱而发挥局部麻醉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常量抑制,过量兴奋。首先引起镇静、头昏,痛阈提高,继而引起眩晕、定向障碍、共济失调,中枢抑制继续加深,出现知觉迟钝、意识模糊,进而进入昏迷状态。剂量继续加大,可出现肌肉震颤、烦燥不安和惊厥等中枢兴奋的中毒症状。本品小剂量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剂量加大,由于心肌抑制,外周血管扩张、神经节轻度阻断而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本品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产生一定的神经肌肉阻断,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并直接抑制平滑肌,可解除平滑肌痉挛。 药代动力学本品进入体内吸收迅速,很快分布,维持药效约30-60分钟。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蓄积在骨骼肌、红细胞等组织内,当血浆浓度降低时再分布到全身。在血循环中大部分迅速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80%以原形和结合型,后者仅有30%经肾脏排出,其余经肝酯酶水解,进一步降解后随尿排出。本品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 适应症短效局部麻醉药。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封闭疗法等。亦可用于静脉复合麻醉。 用法用量局部注射,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其它适宜的溶媒溶解后,按用途分别如下:浸润麻醉和封闭疗法:注射范围较大的一般用0.25%-0.5%溶液,注射范围较小的用1%溶液,若需加肾上腺素,每毫升药液中一般加入肾上腺素0.002-0.004mg,或加入1:200000-300000肾上腺素,总量不得超过0.5mg,普鲁卡因的每次用量不加肾上腺素的不得过0.5g,加肾上腺素的不得过1.0g。阻滞麻醉:1%-2%溶液。不加肾上腺素的每次用量不得过0.5g,加肾上腺素的不得过1.0g。( 指、趾的阻滞麻醉不得加肾上腺素!!)。脊椎麻醉:5%溶液,一般每次注射2-3ml(150mg)。硬膜外麻醉:2%溶液,一般每次注射20-25ml。成人处方限量:一次量不得超过1。0g。静脉复合麻醉:盐酸普鲁卡因5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 不良反应本品可有高敏反应和过敏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剂量过大,吸收速度过快或误入血管可致中毒反应。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除有特殊原因外,一般不必加肾上腺素,如确要加入,应在临用时即加,且高血压患者应谨慎。(2)注射器械不可用硷性物质如肥皂、煤酚皂溶液等洗涤消毒,注射部位应避免接触碘,否则会引起普鲁卡因沉淀。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可加强肌松药的作用。(2)与其它局部麻醉药合用时应减量。(3)本品可削弱磺胺类药物的药效,不宜同时应用磺胺类药物。(4)本品可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合用可导致其毒性反应,(5)本品忌与下列药品配伍:碳酸氢钠、巴比妥类、氨茶碱、硫酸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xx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

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 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1 / 37 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

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

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 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 推荐本文 □ 【关键词】普鲁卡因;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综述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国内有关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普鲁卡因在儿科、皮肤科、妇产科、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外科等具有实用价值。结论普鲁卡因在治疗儿科、皮肤科、妇产科、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外科等疾病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鲁卡因;临床应用 普鲁卡因不仅是局麻药物,而且在临床各科许多疾病治疗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如下。 1 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1.1 治疗百日咳 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具有阻断或减少支气管黏膜刺激的传入冲动,阻断强烈刺激向延髓至大脑皮层传导,可减少痉咳,同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有利于分泌物排出,从而减少阵咳,防止窒息。陈文清报道[1]婴幼儿百

日咳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经消炎、吸氧、超声雾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普鲁卡因5~8mg/kg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对照组使用氨茶碱2~4mg/kg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为高效安全的药物。 1.2 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 普鲁卡因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能使支气管扩张,黏膜水肿减轻,减少分泌物并使分泌物稀释易排出,从而改善通气功能。陈福建等[2]报道85例婴幼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普鲁卡因+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用激素+氨茶碱等平喘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4%; 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p<0.01),结论: 普鲁卡因+丹参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且药源充足,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 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2.1 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原内,当机体免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并发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并发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受。主要表现为干呕、恶心或呕吐。引起PONV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和麻醉等因素都会影响PONV的发生。其中麻醉药物的使用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密切相关。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与机体神经系统呕吐中枢的许多受体有关(多巴胺能、毒蕈碱能、5-羟色胺、组胺和阿片受体等)。各种麻醉药可能正是通过上述途径触发了相关受体而导致了PONV的发生。本文简要介绍麻醉药物致PONV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比较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在致PONV方面的作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有助于麻醉医生更合理和应用的选择麻醉药,以减少PONV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1麻醉药致PONV的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麻醉药引起PONV的原因与麻醉药物对多器官的作用有关。各种麻醉药可通过以下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导致PONV的发生。 1.1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麻醉药的致吐性可能与药物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或药物的拟交感作用有关。Jenkins等[1]认为在使用致PONV作用很强的环丙烷和乙醚后,循环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而致PONV 作用相对较弱的甲氧氟烷则不升高,并具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在给猫脑室内注射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后可诱发呕吐反应。所以交感兴奋和儿茶酚胺循环浓度升高最终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 1.2低血压 麻醉期间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低血压引起恶心呕吐的机制可能有:①内源性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呕吐;②激活心室内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的机械感受器,可能引起呕吐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低血压导致的恶心呕吐在椎管内麻醉中更为多见。 1.3内源性激素分泌 内分泌因素与PONV相关。成年女性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成年女性病人血浆内性激素及黄体酮水平升高有关,女性在月经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平时更高。麻醉药可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激素,有动物试验证明,给动物静脉注射或脑室内给与麻醉药后分泌大量的激素类物质包括:血管紧张素II、AVP、蛙皮素、胃泌素、TRH和VIP等。各种激素类物质最终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PONV[2]。 1.4 消化道刺激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后PONV的发生率高于静脉麻醉药。这与挥发性麻醉药的物理性质有关。首先,在面罩加压通气阶段,大量气体进入胃和小肠引起胃肠道扩张和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刺激后引起呕吐。第二,气体弥散能力强,以N2O为更明显。当N2O的肺泡内浓度达到75%时,肠腔容积扩张的速度估计可达到500ml/h[3]。肠腔的大量扩张抑制了正常的肠道运动,诱发恶心呕吐。麻醉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收缩功能降低,尤其降低食道下段括约肌(LOS)张力和胃动力。LOS张力降低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口腔,引起呕吐甚至窒息。LOS张力降低并非麻醉药的外周作用,可能是脑干对传入LOS的迷走神经的中枢调控改变所致[4]。 1.5颅内压升高 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氯胺酮等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升高,尤其是吸入浓度大于1MAC 时。颅内压升高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并抑制胃肠道功能,促使PONV的发生[5]。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南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南 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1ml:5mg 适应症:麻醉前给药,全麻诱导和维持,椎管内麻醉及局麻辅助用药。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镇静过度、头痛、幻觉、共济失调、呃逆和喉痉挛; 静脉注射还可发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有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禁忌:对苯二氮卓过敏、重症肌无力、精神分裂症和严重抑郁状态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用作全麻诱导术后常有较长时间在睡眠现象,应注意保持病人气道通畅;本品不能用6%葡聚糖注射液或碱性注射液稀释或混合;慎用于体质衰弱者或慢性病、肺阻塞性疾病、慢性肾衰、肝功能损害或充血性心衰病人。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患者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密闭保存。 地佐辛注射液(加罗宁)1ml:5mg 适应症: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各种疼痛。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出汗、寒战、脸红、血红蛋白低、水肿、高血压、低血压、心率不齐、胸痛、苍白、血栓性静脉炎、嘴干、呼吸抑制、谵语、肺不张、语言含糊。 禁忌:对阿片类镇痛药过敏的病人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含有焦亚硫酸钠,硫酸盐对于某些易感者可能引起致命性过敏反应和严重哮喘;本品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对麻醉药有身体依赖的病人不推荐使用;对于脑损伤、颅内损伤或颅内压高的病人,使用本品产生呼吸抑制可能会升高脑脊液压力;胆囊手术者慎用本品。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密闭保存。 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诺杨)1ml:1mg 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种癌性疼痛,手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晕、恶心或呕吐;全身:虚弱、头痛、热感。心血管系统:血管舒张、心悸。消化系统:畏食便秘、口干、胃痛。神经系统:焦虑、意识模糊。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年龄小于18岁患者禁用。不宜用于依赖那可汀的患者。 注意事项:脑损伤和颅内压升高、心肌梗塞、心室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发生高血压时,立即停药。本品可抑制呼吸。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室温10—30℃保存。 盐酸吗啡注射液1ml:10mg 适应症:强效镇痛药,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麻醉和手术前给药。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本品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或针尖样大、血压下降,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 1、丙泊酚注射液 药品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

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制备,6小时内稳定。 【禁忌症】(1)已知对"力蒙欣"过敏者禁用。(2)妊娠妇女。(3)哺乳期妇女(国外资料)。(4)产科麻醉。(5)颅内压升高或脑循环障碍。(6)低血压或休克患者。(7)3岁以下儿童的全身麻醉。(8)12岁以下儿童重症监护(ICU)或麻醉监护(MAC)的镇静(国外资料)。 【注意事项】癫痫病人使用力蒙欣可能有惊劂的危险,对于心肺功能不全、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2012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 的快捷指南 执笔:俞卫锋张富军金善良 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布为吴新民陶国才 马虹杨拔贤黄文起 田玉科杨承祥韩如泉 李文志岳云薛张纲 李天佐郭曲练 李立环赵国栋 刘进祝胜美 连庆泉钟泰迪 闵苏姚尚龙

目录 1.概述 2 2.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2 3.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2 4.参考文献 5 5.附录 6

一. 概述: 1.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 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2.优点:丙泊酚TCI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 作简单,易于调控。 3.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 1)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 [1]。 2)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3)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快捷指南推荐应用以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二、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 6)开始输注 三、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1.ASA I-II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1)诱导期用法用量及低血压的防治 (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定为4-6μg/ml (2)复合用药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设定为3-3.5μg/ml

静脉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简称静脉全麻,是指将一种药物或者几种药物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优点: 起效迅速,患者舒适,易于接受,操作简单方便。 缺点: 注射部位疼痛,容易过量,不可精确控制。 分类:1:单次注入法:将一定的药量一次性静脉注入,以迅速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多用于麻醉诱导或者短小手术.缺点是容易药物过量,产生呼吸循环抑制。 2:多次注入法:先静脉注入较大剂量的麻醉药,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后,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手术需要分次追加麻醉药,以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此方法患者麻醉药浓度会呈锯齿样波动,麻醉深度也会呈锯齿样波动。 3:连续注入法: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不同的速度滴入或者泵入静脉麻醉药的方法来维持麻醉深度,此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分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的波动,不仅减少麻醉药的周期性波动,也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 4:靶控注入法:是指在静脉输注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的药浓度来维持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方法。 常用药:丙泊酚氯氨酮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等 1:丙泊酚 特点:麻醉可控性强,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完全,无噩梦瞻望等精神症状,保护脏器功能,降低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与注药速度有关,注射部位疼痛,可以预先给予麻醉性镇痛药或者小剂量局部麻醉药预防。 用法:诱导量是2毫克/KG,对于体质强壮患者可以增加1/3药量。追加量可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或者病人的反应追加诱导量的1/2或者1/3. 适应证:麻醉诱导全凭静脉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的镇静和强化门诊小手术和内镜检查ICU患者的镇静。 禁忌证:丙泊酚过敏严重的循环功能不良3岁以下的小儿高血脂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癫痫等 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过敏反应呼吸循环的抑制肌肉颤抖等 2:氯氨酮优点 氯胺酮是唯一一种产生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对呼吸抑制作用轻,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状态,故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循环兴奋作用,一般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利于循环的维持。但是对于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或者交感活性减低的患者,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的抑制。 缺点:没有肌松作用,表现为肌张力增加,对于肌松要求高的手术应复合肌松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增加脑代谢,升高颅内压,故不适用于颅脑手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升高眼内压,不适用于内眼手术。麻醉苏醒期间精神副反应发生率高,出现噩梦,幻觉,错觉,心境改变和瞻妄等。 用法:肌肉注射4~6毫克/KG,2岁以内的婴儿可加大剂量10毫克/KG。给药后2~5分钟起效,维持20~30分钟。术中可根据情况追加首次剂量的1/2或者1/3. 静脉分次注药首次剂量为1~2毫克KG,维持10~15分钟.追加剂量为首次量的1/2.为了减少其精神副反应,常复合具有中枢性镇静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如安定,咪达唑仑。 适应证:各种短小手术如清创缝合,烧伤换药,脓肿切开引流。小儿,休克或低血压早期麻醉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麻醉。区域麻醉的强化。

麻醉科常用药物的应用规范

麻醉科常用药物应用规范 咪达唑仑:各种失眠和睡眠节律障碍,特别适用于10mg/2mL 入睡困难者,手术或诊断性操作前用药肌注用于内镜检查。。)(禁忌:重症肌无力,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治疗精神病和严重抑郁症的失眠者。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慎用。服药后初6小时内可影响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麻醉诱导:手术时间特别长的术中可追0.05~0.4mg/kg 加诱导剂量的。1/4~1/3 氯胺酮肌注:静脉注射,每次~,约在2mg/kg1100mg/2mL 内注入,全麻可持续~。全麻维持:静脉注射或10min1min5

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次~,每小时1mg/kg0.5用量不超过~。小儿基础麻醉:肌内注射,每次4mg/kg3 ~。极量:静脉注射,每分钟;肌内注射,每4mg/kg8mg/kg4次。13mg/kg 依托咪酯: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静注后10ml20s20mg 即产生麻醉,持续时间约,增加剂量作用时间可相应延长。5min 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有短暂呼吸抑制,使收缩压略下降,心率稍加快,无组胺释放作用。依托咪酯的适应证临床适用短小手术和外科处置,以及诱导麻醉。,于0.3mg/kg ~内静注完毕。60s15. 依托咪酯中毒可有短暂的呼吸抑制,使收缩压下降,心率稍1.增快。静脉注射后~的病人发生局部疼痛、局部血30%2.15%

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可有阵挛性肌肉65%10%3.收缩发生。有约的病人麻醉恢复期出现全身性癫痫发作。20%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可使血钾和血糖升高。5.4. 依托咪酯中毒的治疗要点为手术前给予地西泮、芬太尼或氟1.哌利多可减少肌肉颤动发生。对症、支持治疗。2. 芬太尼注射剂:(),()。芬太芬太尼2ml0.1mg0.05mg1ml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的麻醉性镇痛药。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充分了解。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起效。并已观察到阿片类药可选择性地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的冲动传递,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解除对疼痛的感受和

氯普鲁卡因临床麻醉的发展和现状

氯普鲁卡因临床麻醉的发展与现状 100022 同济大学北京微创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麻醉医学中心 傅润乔 提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盐酸氯普鲁卡因临床麻醉的发展与现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纯的氯普鲁卡因是一起效快、效果确切、没有快速耐药、毒副反应小的中短效局麻药,可以安全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麻醉。 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 CP)于1952年在美国以正式的盐酸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 Hydrochloride)上市应用于临床。其化学名称4-氨基-2-氯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分子式为C13H19ClN2O2HCl。它是在普鲁卡因(Procaine)的对氨基苯甲酸的二位上用氯原子取代而产生的(故在美国又称2-氯普鲁卡因, 2-CP),经动物和临床证实,这使其麻醉起效更快,强度比普鲁卡因强两倍,代谢速度为普鲁卡因的5倍,副作用为普鲁卡因的0.5倍。因此于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即开始广泛应用于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尤其是应用于门诊病人的麻醉和产科麻醉。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该药,将其用于临床麻醉见于杂志上的首篇报道是徐福涛等人[1]所做的III期临床试验,药品由无锡艾西恩制药厂提供(批号960402),(可惜至今未见该厂CP临床麻醉使用的其他报道,原因不明)。随后由空军总医院牵头有山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和二附院参加的,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山西晋城海斯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的盐酸CP的Ⅲ期临床试验于2000年完成,并于2002年5月正式在国内上市。他们的研究文章先后分别发表于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和华中医学杂志[2,3,4]。期间还有其他单位的作者,或发

普鲁卡因

俗称:奴佛卡因,novocaine 「性状」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痺感。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熔点154~157℃,能溶于1份的水,呈中性反应。其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液或碳酸钾液,即游离出普鲁卡因碱,初为油状物,渐变为结晶性物。其水溶液在碱性时不稳定,易分解失效。遇生物碱沉淀剂时,能逐渐析出沉淀。「药理及应用」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但因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主用于浸润麻醉,溶液浓度多为0.25%~0.5%(口腔科有时用其4%的溶液),每次用量0.05g~0.25g,每小时不可超过1.5g.其麻醉时间短,可加入少量肾上腺素(1:100,000~200,000)以延长作用的时间。也用作腰麻,1次量不宜超过0.15g,用5%溶液,约可麻醉1小时,主用于腹部以下需时不长的手术。亦可用于四肢的局部静脉麻醉,0.5%溶液40~150ml,下肢需用较大量。神经传导阻滞时用1%~2%溶液,1次不超过1g。又用于“封闭疗法”,即将本品0.25%~0.5%溶液注射于与病变有关的神经周围或病变部位。用于治疗某些损伤和炎症,可使发炎损伤部位的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还可用于纠正四肢血管舒缩机能障碍。其0.25%~0.5%的等渗溶液,可治疗神经官能症,每日1次静注,用量从5ml开始,每日增加1ml,至10ml为止。「注意」(1)用量过大或用浓溶液快速注入血管时,可能引起恶心、出汗、脉速、呼吸困难、颜面潮红、谵妄、兴奋、惊厥。对惊厥可静注异成巴比妥解救。(2)腰麻时常出现血压下降,可在麻醉前肌注麻黄碱15~20mg以预防。(3)有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用药前应询问病人过敏史,对过敏性体质病人应作皮内试验(0.25%液0.1ml皮内注射)。(4)不宜与葡萄糖液配伍,因可使其局麻作用降低。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 常用的麻醉剂大致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麻醉方法一般分为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等。 麻醉药物应用的方法和剂量如下: 一最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为乙醚 开放麻醉法是用脱脂棉浸湿乙醚后,小动物如大鼠、小鼠可将头部放入蘸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4~6分钟后即处于麻醉状态。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如实验过程较长,可在其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维持,也可用乙醚先麻醉后再用非挥发性麻醉剂维持麻醉。较大动物可用麻醉口罩滴药法。 封闭麻醉法是将小动物置于一封闭容器中,该容器中预先置于浸泡乙醚之棉球,乙醚挥发后使动物吸入而置麻醉。在给药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果发现动物的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防止麻醉过深,引起死亡。 常用全身麻醉剂: 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

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将全麻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 作用的麻醉方法。全凭静脉麻醉也称作全静脉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辅助 药的麻醉方法。[1] 1.诱导期的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的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病人的生理病理状况以及麻醉操作等因素的影响,病人易 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道梗阻。呕吐物反流误吸、气管内插管困难、 高血压、甚至心脏骤停等。静脉麻醉的诱导过程时间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如处理不 当易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必须谨慎行事,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2]应注意以下 事项: 1.1.做好麻醉前的访视和评估。这是预防并发症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做好麻醉前病人耐受能 力的评估。 1.2.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1.3.静脉麻醉诱导过程中按操作程序进行。 1.4.静脉麻醉诱导用药应强调个体化用药,按需给药。药量应以达到诱导需要为标准,根据 病人的耐受能力调整全麻用药的种类、药量和给药速度。对循环影响大的药物,应分次给药,注药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反应。 1.5.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全麻诱导期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和呼吸抑制,应采用托 下颌、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喉罩或气管内插管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辅助或控制呼吸 维持有效通气。 2.静脉全麻的维持及注意事项 连续输注(包括连续静滴或泵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靶控输注(TCI)可以快速建立所需的稳定的血药浓度,而麻醉医生也可据此估计药物对病人 产生的效果,尤见于t1/2 keo较小的药物;而且可控性好,操作简单,逐渐应用于临床。 全麻维持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麻醉医生所具有的设备条件和手术时间长短。全麻维持是在确保 病人安全的前提下维持满足手术需要的麻醉水平,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术中各 种情况。[3]应注意以下事项: 2.1.确保麻醉过程平稳:应根据具体情况(手术的大小、刺激的程度及病人的反应等)选择 合适的靶浓度,使全麻深度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维持在满足手术需要的水平。预先的主 动调节靶浓度以适应即将出现的强刺激比等到出现伤害性刺激后才去被动调节其效果要好得多。[4] 2.2.做好呼吸管理:全麻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按照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或 血气分析结果调节通气参数。通气参数调节还应考虑病人的病情,如颅内手术病人,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应在正常低限或略低于正常值,有利于降低或控制颅内压力;冠心 病病人的PaCO2应在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值,以避免呼吸性碱血症可能导致的冠状动脉收 缩或痉挛而加重心肌缺血。[5]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全麻维持中,病人的情况由于麻醉、手术操作、输液输血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变化,如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失血性休克、心 律失常、过敏性休克、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等,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尽可能地保持内环境 的稳定和器官功能正常。[6]

两种靶控静脉麻醉的比较_史晓峰

表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x ?s , 分)组别术后6h 术后24h 术后48h LAVH 组3.25?2.052.85?2.152.43?1.56TAH 组 7.25?3.55 6.97?1.58 5.28?2.20 2.3 术后恢复情况:LAVH 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远远短于TAH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 ?s ) 组别 术后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住院日(d )LAVH 组18.93?2.7412.01?5.255.01?0.37TAH 组 32.25?6.2126.23?2.297.26?0.93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传统的方法都需经开腹完成,存在切口长、易受肠管干扰、术后腹壁有瘢痕、短时间内很难很快恢复、术后 盆腔粘连多、不易为患者所接受等诸多缺点[1] 。腹腔镜辅助阴道子宫切除术不进入腹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脏器被腹膜的损伤和脏器功能的干扰,而且无需排垫肠管,对肠管不会 产生很大的刺激,对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和意义,能尽最大努力避免因脂肪组织或血管破坏导致的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在本研究中LAVH 组和TAH 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AVH 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ATH 组,术后疼痛、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LAVH 组明显少于ATH 组。综合以上情况,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优于开腹子宫切除。 基于LAVH 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更适应于老年患者。既往因实施该手术时特殊 的头低臀高体位及CO 2气腹可增加心肺负担, 加之老年人心肺功能减退,对手术耐受性差,使老年患者腹腔镜的应用受到局限。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腹腔镜也逐渐在适宜的老年妇科手术中得到应用。 4参考文献[1]裴梅玲.经阴道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J ].河北 医药, 2007,29(8):898.[收稿日期:2012-04-26编校:郑英善] 两种靶控静脉麻醉的比较 史晓峰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惠州516001)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 组(丙泊 酚组)和B 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A 组与B 组均能较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B 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较A 组稳定,说明B 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优于A 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过程平稳,镇静、镇痛效果好,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基于药代动力学而产生的靶控输注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精确、可控性 高的特点[1] 。瑞芬太尼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从而容易被组 织及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降解, 其药代动力学方式不同于其他阿片类药物[2] 。本研究主要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 2012年7月收治的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 组(丙泊酚组)和B 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其中A 组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4 70岁,平均(54.3?12.1)岁;B 组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5 69岁,平均(53.7?1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0.5h 均给予阿托品0.5mg 皮下注射,并监测心电图、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 和度,建立静脉通路等。①A 组:通过靶控静脉输液泵输注丙泊酚,采用血浆靶控,血浆靶浓度为3μg /ml ,意识消失后予维库溴铵0.1mg /kg 。②B 组:通过靶控静脉输液泵输注瑞芬太 尼, 血浆靶浓度4μg /ml ,2min 后靶控泵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 /ml ,必要时给予维库溴铵。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 和度、 心率等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 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A 组与 B 组均能较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B 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较A 组稳定,说明B 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优于A 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x ?s , n =80)组别平均动脉压(mm Hg )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 术前术后术前 术后术前术后A 组 141.2?14.1129.3?24.596.7?1.393.7?3.671.2?6.271.1?16.3B 组 139.6?13.2119.7?11.0① 96.4?1.2 96.3?1.1② 70.6?6.4 67.2?5.1① 注:与A 组比较,①P <0.05,②P <0.01;1mm Hg =0.1333kPa · 838·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_宋卫华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宋卫华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宁陵 476700 [摘 要]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主要有:巴比妥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是硫喷妥钠、非巴比妥类药物,其的麻醉药种类非常之多,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有: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C-羟丁酸钠。由于硫喷妥钠对人体的呼吸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在镇痛上比较差,另外其患者的苏醒时间延长。本文就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目的是为了在临床上能够更好且合理的选择恰当的麻醉药物。 [关键词]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5(c)-0186-02 为了使得临床上能够恰当而合理的使用麻醉药物,本文2012年11月—2013年3月期间,对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γ-羟丁酸钠一直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以下详细的综述介绍。 1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介绍 1.1 氯胺酮的简介 其从1970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目前仍还在临床上使用,且是唯一的苯环己哌啶类药物。然而其与其他的静脉麻醉药物有着区别,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1]。现在对该药物的研究情况做以下介绍: 1.1.1 镇痛作用 在患者进行手术切皮之前,对患者的静脉注射氯胺酮0.15mg/kg[2]。然而对于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说,具有超前的镇痛效果[3]。并且其没有明显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4]。在小儿患者方面: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0.2mg/kg的氯胺酮,可以减少因注射罗库溴铵而导致的疼痛逃避反应。但是,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对于吗啡耐受患者来说,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给患者使用氯胺酮,对切口周围的痛觉过敏和感觉中枢对外周的伤害刺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降低了患者的苏醒时间,同时使得患者对药物的需求减少[5]。 1.1.2 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 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对于进行外科整形手术的患者,使得患者减少手术以后的疼痛,另外其还具有抗抑郁的效果。对于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其还能够使得患者产生兴奋的情绪,然而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因而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对患者手术以后的心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让患者能够保持心情舒畅和头脑清楚。给患者使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患者的语言恢复以及言语的流畅和思维有一定的损害[7]。但是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能够让患者产生思维思维奔逸和脑电流描记的活跃,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丘脑感觉传出、觉醒。所以,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以后的注意力和定向力以及回忆能力都不会受到改变,并且还能够提前恢复。 1.2 丙泊酚的简介 丙泊酚则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快效和短效的优点[8]。患者的苏醒时间快且完全,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注射之后,患者体内不会产生蓄积的情况。这个优点,其他麻醉药物不具有。目前,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中普遍的使用。另外在手术以后和ICU病房以及麻醉中的手术中的镇静使用[9]。1.2.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 经过研究表明,丙泊酚对患者的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然而丙泊酚的抗氧化机制和其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关系[11]。因为丙泊酚对脂质氧化的夺氢过程有很大的干扰作用。其最终形成的酚基和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能够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且没有活性的产物。对脂质的过氧化的链式反应起到了中断效果[12]。丙泊酚具有非常好的脂溶性。这样可以使得其能够更加容易积聚在细胞的脂质双层膜上,进而使得细胞的抗氧损伤能力得到了提高。 1.2.2 镇痛作用 丙泊酚是一种超短效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13]。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多。但是,对患者使用丙泊酚,对目前伤害性刺激所导致的疼痛,目前是否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经过研究表明,对患者使用亚睡眠剂量和睡眠剂量的丙泊酚,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丙泊酚不仅没有起到镇痛的效果,其还对患者引起痛敏反应。 1.3 依托咪酯的简介 自从1964年合成依托咪酯以后,在1972年进入到临床使用[14]。这种药物主要是咪唑类衍生物[15]。它主要是一种催眠性的静脉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呼吸循环有轻微的影响,对患者的诱导和苏醒非常的快,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多。然而在临床上对患者使用依托咪酯,其对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所以,临床上对其的使用开始呈减少的趋势。 1.4 C-羟丁酸钠 C-羟丁酸钠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钠盐。其的分子结构非常简单。C-羟丁酸钠主要是C-氨丁酸钠的中间代谢物;它的中枢抑制效果非常的强。对患者使用此药物之后,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在1960年被推荐为静脉麻醉药物,之后在意大利和法国开始使用。之前在中国使用的也非常多。但是患者在使用之后,患者的睡眠时间非常的长,可控性非常差。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少,还有可能被其他的静脉麻醉药物取代。 2 小结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过的静脉麻醉药物非常之多,但是仍在临床上使用、且广泛使用的非常少。对于临床上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应该在化学性质和物理上不与水相溶,溶液非常的稳定,能够进行长期 (下转第18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