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

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

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出行、运输、运动等等,时间和路程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掌握时间与路程之间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时间与路程之间的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基本关系。

在物理学中,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描述。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通常用公式 v = s /t 来表示,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时间与路程之间的计算公式:s = v t。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速度和时间时,就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路程。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公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假设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骑行,他想知道如果骑行2个小时可以骑多远。

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s = 20 2 = 40。

所以,小明骑行2个小时可以骑行40公里。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单纯的计算路程,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时间。

假设小红要驾驶汽车前往一个距离为120公里的目的地,她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那么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呢?根据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t = s / v。

t = 120 / 60。

t = 2。

所以,小红需要驾驶2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来计算时间。

除了上面的例子,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比如,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加速度对时间与路程的影响。

加速度是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通常用公式 a = (v u) / t 来表示,其中 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最终速度,u 表示初始速度,t 表示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加速度来推导出更复杂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三年级)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三年级)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解决路程、速度、时间这类问题,我们必须要理清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例1. 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

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

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试一试: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例2. 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

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试一试: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例3.从小明家到济南共360千米,爸爸开车上午10时从家出发,平均每小时行驶110千米,他下午1时能到达济南吗?试一试:小楠家到学校的路程长302米,他下午1时56分从家出发,2时1分到达学校。

小楠平均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课外作业1.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一辆车3小时走21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出发经过几小时后可以到达乙地?2.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3. 一辆大巴车从深圳出发开往广西,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8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结果只用了6个小时就到达了。

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特快列车的速度是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 160 160 千米 千米 /时
普通列车每小时 普通列车的速度是 行106千米 /时
小明的速度是 小明每分钟走 60 60 米 米 /分
蜗牛的速度是 蜗牛每分钟爬 10 10 厘米 厘米 /分
汽车的速度是 汽车每小时行 80 80 千米 千米 /时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厦门出发, 4小时能否到达云水谣?
厦门→云水谣 160 千米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 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去时 的速度只有40千米/小时,回来时快多了, 是( )千米/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开了2小时,行160千米,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行160千米 需要多少小时?
判断题
1. 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时, “110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 110 千米
判断题
2. 速度÷时间=路程。(
)
判断题
3. 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 千米/分,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 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时间、路程 之间的关系
我每分钟骑100米。 我每分钟骑120米。
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 普通轮船每小时行58千米
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天、 每月、每年……叫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里所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火箭每秒行4.2千米
每分爬10厘米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评课稿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评课稿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评课稿XXX《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评课稿
听了XXX《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课,整体感觉XXX教态自然,语言干练,重难点突出,各环节安排紧凑,练有层次,是一堂成功的课。

以下我简单的谈谈本人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第一、从科普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观看闪电和雷声的视频,讨论为什
么看到、听到的时间不同?联系生活实际较紧密。

第二、比较速度时,不仅用计算的方法,还用线段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XXX的思路。

第三、重难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熟练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
的关系解决问题,开课时教师出示速度,写出表示方法,并进行了认
读,说明速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理解速度、时间、
路程各自的含义,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分析数学信息。

题处理到位,板
书简洁,明了。

XXX的教学思路非常松散,教学进程层次分明有序,并能掌控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熟悉,理解“速度”的寄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资料来感知速度。

强调速度的表示方法与读法,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研究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还有教学“速度”概念时,师重点让学生理解“单位工夫”和“走过的路程”,单位工夫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及关系式:速度= 路程÷时间。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单位:速度单位(如米/秒、千米/小时),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路程单位(如米、千米)。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够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利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速仪)。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3. 教学资源:相关实例问题、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每小时行驶6千米,问他去公园需要多少时间?”引发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思考。

2. 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速度= 路程÷时间。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从理解速度入手建立数量关系模型——以“路程、时间与速度”为例

从理解速度入手建立数量关系模型——以“路程、时间与速度”为例

3汽♦◊降伟岩3 3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数量关系之一,也是除了“加法模型”外的另一个模型,即乘法模型。

一般认为理解“路程=速度X时间”这个数量关系非常重要,但是理解“速度”的含义也同等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甚至更难。

北师大版教材中呈现的数量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

一至三年级共六册教材中,“时间”概念学生非常熟悉,“路程”概念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了“路程”一词,还有“里程”“航程”等表述;只有“速度”概念从未出现过。

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三个层面帮助学生理解速度,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模型。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生活中的照片:公路上的“减速带”、公路上的“限速”标志、高铁车厢中显示“速度”的信息牌。

(照片,略)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速度,让学生第一次直观感知。

1.感受速度的快慢。

师:涉及“速度”的事情,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再举个例子吗?生:跑步、骑自行车、飞机飞行....师:像你们说的,“跑”“走”“飞”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

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运动中的速度。

播放四个运动的小视频:100米比赛、猎豹追赶羚羊、蜗牛爬、动车模型跑。

通过四个生活中的视频录像,让学生第二次感知速度,体会速度有快有慢。

2.初步表述速度。

师:我们知道,人跑、动物跑和爬、小火车行驶都产生了速度。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速度吗?生:快慢就是速度。

生:物体运动的快慢是速度。

师:一般我们说“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它38的速度。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初步表述了速度,这里的表述或许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直观描述,或者说是对速度的一种“物理概念表达”。

(定性描述)那么,我们数学上怎么表述速度呢?我们接着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速度。

(定量刻画)1.实例“竞走比赛”——用数据分析、理解速度。

师:小动物们要举行竞走比赛了。

小猴、松鼠和小兔都想参加。

你觉得谁走的速度更快呢?师:要猜测谁走的速度快,你认为需要什么信息呢?生:时间。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谭燕萍【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

统一写法的必要性。

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课件显示一些教师收集的速度。

(展示图片)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

猎豹奔跑每分钟行1800米. 蜗牛每小时行8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路程问题》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路程问题》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路程问题》知识要点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看情景图,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
3.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借助线段图列出算式。


1.速度=路程÷时间
2.时间=路程÷速度
3.路程=速度×时间
1.一画: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算式。


路程、时间与速度中有一个条件属于间接
3.运用对应关系式列出算式。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算式。
2、看一看:哪一辆车一小时行驶的路程多。
3.说一说: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4.算一算:列出算式并计算。
5.写一写:根据算式的意义写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算式的意义写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路程问题。
1、看清要求,找出条件和问题 。
2、运用对应关系式列出算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
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
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速度的意义,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三个动物比快慢。
师:谁最快,谁最慢?快慢是什么意思?怎么比快慢?
学生设计比赛方案:
(1)、同时跑60米,理解路程一样直接比时间。
(2)、同时跑2分钟,理解时间一样直接比路程。
2、小明和小东比快慢。
师:出示小明6分钟走到学校门口,小东8分钟走到学校门口。
学生发表想法:
(1)、认为时间少的快
(2)、认为路程可能不一样,不能比。
师:出示小明、小东各自到学校的路程,学生列出算式比快慢。
240/6=40(米)每分钟走40米
400/8=50(米)每分钟走50米
3、提出速度的含义。
师:每分钟走多少米就可以表示各自的速度。说一说要求速度需要知道什么条
件?
4、练习求速度
(1)、天宫二号5秒飞行约40千米。
(2)、小龙骑自行车2小时骑16千米。
(3)学生列出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5、引出速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天宫二号的飞行速度和自行车一样快吗?那应该怎么表示呢?每次后面加一
句话解释是不是很麻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6、读一读速度单位,并说一说表示的意思。
7、深化速度的含义。
师:像每秒、每分、每时等行的路程都叫速度。
问:速度怎么求?
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刘翔12.88
师:12.88表示什么?路程是多少?怎么求速度?8.5米/秒能感受他有多快吗?
2、出示蜗牛的速度8.5米/时
师:表示什么意思?感受它有多慢
3、出示鹰和飞机的速度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
师:为什么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见闪电后3秒听到雷声,那闪电离
我们有多远?
5、趣味数学
师:人倒着走时,你们认为是耳朵走得快,还是鼻子走得快?怎么用今天学的知
识来解释?
三、全课总结
师:回顾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