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把历史看做是虚无无实的东西,认为历史没有客观真相和正确的价值规范的理论。
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特别容易流行,因为大学生们正处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阶段。
如果历史虚无主义得到了根深蒂固的普及,会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1. 损害大学生的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历史毫无价值,没有正确的价值规范,这样会让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受到伤害,他们会逐渐失去看待历史事件的客观习惯,难以建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
2. 阻碍大学生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让大学生失去了对历史发展和变革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常常会产生以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关紧要的想法,这样会大大阻碍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3. 损害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并不重要,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失去兴趣的情况,大学生本身就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群体,如果大学生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漠不关心,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失去传承和发扬自己的历史文化的基石。
1. 加强历史教育:高校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历史教育的引导和培养,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2. 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科技文明让年轻人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学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他们尊重历史,弘扬民族气节。
3. 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高校和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以此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发生与消解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发生与消解研究》一、引言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潮流,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以否定历史、质疑传统、颠覆价值观为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小冲击。
本文旨在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发生原因及其消解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发生1. 发生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各种思想观念迅速传播。
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迅速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
2. 发生原因(1)大学生思想活跃,对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的认知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
(2)部分大学生对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缺乏深入了解,容易产生质疑和否定态度。
(3)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
三、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具体影响1. 价值观扭曲: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产生质疑和否定态度。
2. 历史观歪曲: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事实,质疑历史真实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历史产生误解和偏见。
3. 民族认同感减弱:历史虚无主义强调多元文化,淡化民族认同感,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减弱。
四、历史虚无主义的消解策略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2. 强化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3. 提高媒介素养: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信息辨别能力,防止被错误思想观念误导。
4.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价值。
5. 加强心理疏导:针对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摘要: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传播主体隐蔽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对象大众化等特点,严重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动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消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力量。
对此,必须完善网络历史信息监管,增强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一些敌对势力通过歪曲和掩盖历史事实、编撰和捏造历史故事来模糊、虚无中华民族历史,甚至通过诋毁和抹黑领袖人物、英模人物等手段达到其险恶目的的一种社会思潮。
一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中和网络上不断出现,其背后都有险恶的政治诉求和政治目的,这些行为不仅冲击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且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表现(一)传播主体隐蔽化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利用互联网平台。
除专业的历史学者外,很多受众可以利用新兴媒体从历史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为历史信息的创造者、生产者和传播者。
这使得信息传播的主体不仅多元化,而且呈现出愈加隐蔽的状态,这其中就包括了历史虚无主义者。
他们通过别有用心地对有关历史内容进行加工和编纂,混淆大众视听,打着所谓“科普历史”、“解密真相”的幌子,传播一些所谓的“真实历史”,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吸引流量,扩大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进而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二)传播内容碎片化当前互联网在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阅读和学习日益碎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碎片时间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
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了当前人们的这一信息获取习惯,把否定和歪曲历史的信息编撰成短小易读的短文、图片、视频等,加之以吸引眼球、耸人听闻的标题,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迅速传播。
这些碎片化信息又往往会汇聚起短时的流量效应,并通过规模庞大的网民大量传播,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而造成更大范围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摘要】摘要:本文围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提出了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包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等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的关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困境、策略、建议、历史文化素养、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学生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影响,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和政治态度的形成。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一种否认历史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思潮,它可能会使大学生们对历史事件产生混淆和误解,甚至导致他们在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偏差。
如何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2 问题意义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代社会中一种盛行的思想倾向,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影响不容忽视。
在大学生阶段,他们正处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历史、文化和政治的认知产生偏差,进而影响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念。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急需解决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对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甚至对历史事件产生错误的认知。
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加强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只有通过加强历史教育,才能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确保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并为未来做出正确决策。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应该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重视和加强。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确保他们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影响、危害、对策、历史教育、正确历史观念、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严重的思想偏差,对大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会扭曲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知。
大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就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模糊、扭曲的认识,甚至出现否认历史事件的现象,从而影响其对历史的正确理解。
历史虚无主义会削弱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如果大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误导,就会丧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历史使命的认识,导致其缺乏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历史虚无主义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觉醒和人格塑造。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质。
如果大学生所接受的历史知识被历史虚无主义所扭曲,就会影响其思想觉醒和人格塑造,甚至导致其走向极端,产生消极的行为。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历史教育,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培养高素质、有责任心的大学生群体。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实的质疑和否定,认为历史没有客观真实性,只是由不同的政治力量塑造的一种说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历史虚无主义可能产生以下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疏漏。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质疑历史的真实性,大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
这将导致大学生在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上的缺失。
历史虚无主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盲目追求新奇和时尚。
由于历史被质疑为没有真实性,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关注当前的热点事件和潮流文化,而忽视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这将导致大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启迪,容易流于消费主义和浮躁心态。
历史虚无主义可能使大学生缺乏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记忆,是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果大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他们可能无法认同国家的历史,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无动于衷。
加强历史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学校可以制定全面的历史教育教学计划,强调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增强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史、国史、文化遗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影响。
通过了解和传承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加强历史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资源,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减少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加强大众媒体的历史教育和宣传。
媒体是大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应该借助媒体的力量传播正面的历史价值观和真实的历史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加强历史教育、培养历史意识、深化历史研究和传播正确历史观念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文化心态,增强对历史的重视和热爱,从而有助于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传承精神的大学生。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否定或淡化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当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当今大学生中,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文素养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及对策。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使大学生缺乏历史记忆和历史意识。
大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不知道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更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历史中。
这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容易在现实问题面前产生迷茫和无力感。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削弱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是文化的底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价值的感受,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忽视了历史的这种作用,大学生思想趋向往往偏庸俗化,缺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的感知,往往对社会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如何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一是加强历史教育的力度,增加观看纪录片、历史影片的时间,多安排暑期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并了解历史上的发生的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感。
二是提高历史教师教育素质,发挥青年教师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教育他们深入研究历史学科及文化底蕴,提高授课水平,并注重历史与当代的联系,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和文化热情。
三是建立全社会对历史的重视。
学校可以举办历史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同时,还应调动社会资源,设立历史文化类奖学金和研究基金,支持学生深入研究历史和文化问题。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那么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会被淡化,缺少根基,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难以置信的。
所以,加强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实的否定或扭曲,通常是出于政治或意识形态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存在于政治舞台上,也渗透到了大学生群体中。
其不良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 丧失历史认知能力历史虚无主义让大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怀疑或否定态度,丧失了正确的历史认知能力。
这会导致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出现偏差,无法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丧失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2. 破坏国家认同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国家认同出现问题,丧失了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认同。
这将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 丧失责任感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责任感丧失。
如果大学生认为某些历史事件是被捏造或夸大的,就会影响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对历史事件的责任感缺失,影响其对未来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 影响社会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如果大学生在历史认知上出现偏差,将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应对策略1. 增加历史教育的权威性大学历史课程应当增加严谨、权威的历史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提高历史教育的权威性和吸引力。
通过专业历史教育,加强历史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真实了解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2. 强化历史教育的实践性大学历史课程应加强历史教育的实践性,让大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搜集和学术研究等方式亲身感受历史,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明白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认同。
4. 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丨教育探索J 浅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亚 男 徐媛媛(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 文章概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及特点,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探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网络监管力度;高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增强课堂实效性;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唯物史观,增强责任意识。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大学生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形而上学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社会思潮,本质上就是一种无端否认、忘却、抹杀客观存在的历史,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夸大、篡改的“舶来品”。
在中国的表现即是打着澄清事实的幌子,类似江湖术士似的推销自己所谓的“客观公允的事实”,其语言具有迷惑性,但实质是带阶级倾向的意识渗透。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攻坚的特殊时期,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是坚守思想阵地的主要力量,现处于这种思潮的包围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引发思想和信仰上的混乱,导致在潜移默化之下出现困惑和迷惘。
基于此,对历史虚无主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及其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否定中国革命,颂扬改良,称颂侵略坚持所谓核心“告别革命”,抬高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认为维新派的激进做法是愚蠢,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等等。
种种表现和诟病,如果按照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发展,认为帝国主义“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血迹斑斑的图画”是一幅未来蓝图,值得褒奖,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告别革命”吗?因为贫穷落后所以选择革命,反而在历史虚无主义看来是选择革命导致贫穷落后,诋毁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是“搞糟了,应该回过头去补资本主义的课”。
实践证明,阶级以及阶级斗争在矛盾激化的时期是解决问题,维护发展,变更时代的利器。
打碎旧制度下的国家机器,中国才会有今天的独立自主。
2、提倡“反思历史”,大兴重评之风,实质颠倒是非在学术领域,披着学术外衣大提重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借此机会片面研究历史,割断历史整体,取其片面借以否定,以实现歪曲和颠倒事实的目的。
其实是与历史背道而驰,美化美帝国主义,丑化中国的历史,颂扬反动人物,丑化有真正历史贡献的人物。
看似致力于“翻案”,其实是颠倒是非主观评价。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缔造者,他的理论光辉和实践探索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贡献,而历史虚无主义却提出“反毛”论调,夸大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某些错误,片面评价历史人物。
在美化和颂扬反动人物时,明显的显示动机不纯,没有把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是不客观的。
3、带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倾向性较强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否定历史,制造思想和意识上的混乱,深层次的动机是有着自我政治诉求。
他通过美化美帝国主义,丑化中国历史,歪曲历史,主观随意妄下论断,否定中国革命,动摇中国建设的根基,松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土壤,妄图彻底改变中国建设发展的道路。
这些狂妄言论不切实际,更不难看出其间透露出来的阶级属性,这种言论不能称之为理论,真正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
这种诳语经不住历史唯物主义的追问和中国实际的发展。
其伪装是有所选择进行虚无,利用虚无搞虚无。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历史知识尤其近代以来的历史知识的把握多呈“碎片化”状态,理性思维不足,高校相关的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是很明显,这就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随游移不定,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1、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历史虚无主义抓住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征,凭借“大胆新奇”,夺取大学生的眼球,提高关注度,利用“碎片化”的分析,有选择性虚无的夸大某些历史细节,比如大肆宣扬领导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歪曲并丑化其形象,且上纲上线的嘲弄领导人的贡献,这些无疑会导致理性思维不足的大学生进行感性理解,造成思想混乱。
2、动摇大学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历史虚无主义大肆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利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割裂历史之间的联系,一些大学生受此影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摒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思考问题,判断事物的发展走向。
历史虚无主义主张“解放思想”,倡导思想自由,种种表现即是教会学生无所原则的思与想,任意发表言论,信口开河。
3、导致大学生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也否定中华民族的探索历程,总之看到中国就反、看到中国革命就反,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我国的五四运动,这些错误的观点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而对有些大学的影响却打下烙印,这会导致中国的青年力量,大学生们对我们建设事业、对我国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缺乏动力和干劲。
三、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探析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无非要离间人们与党与国家的关系,否认中华民族的一切,使得中国人丢掉灵魂。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回到马克思主义上来。
1、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网络监管力度历史虚无主义通常以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为外衣,隐蔽性极强的混入高校,混淆视听。
国家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规范相关学术期刊的发表,完善学术报告的监督机制,谨防不良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充分调动(下转第110页)121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06月中旬刊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06月中旬刊J 110学校管理丨X 人以审美的享受,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更触发了学生爱护环境的观念,浓郁的人文气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塑造学生高雅气质,外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四,行为规范作用。
置身于校园文化中的校园人不仅受到了思想文化的感染、熏陶、教育,同时他们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也会受到校园文化的规范和制约。
这种规范和约束是通过学校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制度文化、优美的物质文化、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来影响个体,对校园人的行为具有基本的约束作用。
五、几点思考其一,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校园文化功能弱化,系统性不强,人文性不够突出这些问题,应从丰富物质载体、优化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凝练校园传统和现有的精神文化、着力营造培育校园精神的环境、加强特色和民主制度建设,加速制度创新、学习借鉴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华等方面加以改善。
其二,与校园文化的情感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相比较而言,校园文化对行为养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内心与个性,使学生内在的素质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外化表现出来。
建立在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基础上的行为养成教育十分重要,它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他律的行为变成自动的规范行为,逐渐达成养成教育的最高目标。
其三,要成才先成人,通过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多种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各种文化因素,比如,通过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的特征来激发、感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人格的塑造,对学生的身心、思想道德素质、言行举止熏陶,使其受到影响,并逐渐形成习惯。
其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能够使校园人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校园人的行为方式。
校园文化的功能更多表现为它的暗示性、人文性和渗透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又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并内化成风尚、行为习惯和规范,从而又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1] 皇甫炳坤.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4.[2] 张静.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3.[3] 祁玲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理论观察,2015(10).[4] 吴薇,晁阳.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优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3).【作者简介】吴 薇(198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一切积极力量发现和识破潜存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有目的的假借“学术”名义宣传错误有害思想的机构、组织和个人予以严厉的惩戒。
法治中国应尝试从法律角度给予学术规范一定的支持,打好意识形态这场无硝烟的硬战。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保证网络沟通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的同时,对网络上出现的危害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信仰的舆论要坚决打击和遏制,主流媒体应该积极介入润物细无声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高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增强课堂实效性近年来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探索取得一些成绩。
高校应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性,帮助学生意识到“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重要性。
此外,高校应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走进校园开展红色教育、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以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唯物史观,增强责任意识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要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大学生有责任对贬低中国的言论进行宣战,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坚定对国家、对道路的信心。
毛泽东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先造舆论,总是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历史虚无主义的入侵正说明了西方势力和平演变我国的不良企图。
大学生应增强信息鉴别、甄别能力,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1]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1-22.[2] 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30.[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5] 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5(5)49-51.[6] 沙健孙.科学地研究、宣传党和人民光辉的斗争历史——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 .高校理论战线,2005 (2)31-37.[7]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60-63.【作者简介】亚 男(1994-)女,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徐媛媛(1993-)女,陕西延安人,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接第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