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弱学 原文+译文
天下无谋 予学 势胜学 荣枯鉴 解厄学 守弱学 观人经

予学东汉许劭得失卷一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
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
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
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
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
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物有异也,理自通焉。
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
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
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
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人强不辱,气傲无荣。
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
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
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
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
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
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
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
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
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则民富,兴焉。
政苛则民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
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
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
《谏学》原文及译文

《谏学》原文及译文【原文】不明世,言必失。
物难尽,辞勿满。
舍利非强也。
君子不进谗,小人不进忠。
心予君子,莫予小人。
人不可尽信,言不可尽献。
功非言成,成乃实也。
人非言亲,亲乃行也。
人伪则矜,人贱则讳,人困则乱。
媚上者欺,弃友者奸,绝亲者祸。
人善勿患谗也。
人非善变,乃不识也。
人非好恶,乃欲多也。
怨不及慎也。
志异弗谋也。
人忌言废也。
君子重诺,其心荡荡。
小人背信,其心暗暗。
见心知品也。
善言未必善报,诳语未必人厌,上意乃定也。
智者必重礼焉,贤者必助人焉。
不敬上,无以谏也。
少才识,无以动也。
言尽述,无以宠也。
上明则下直,上昏则下惑,上虐则下诺。
事不揽功,人不揭私,过不护己。
正而慑上焉。
惠人勿虚。
惩人必实。
谦以求贤。
静以应变。
傲者抑之。
佞者远之。
智者倚之。
庸者诘之。
誉人,人誉也。
苛人,人苛也。
君子不发危言,小人不道真语。
说人先说己焉。
言与智者,晦也;言与愚者,明也;言与敌者,诈也。
往勿论,来可期也,事勿责,理必知也。
道以直焉,术以诡焉。
上必称义,下必言忠,强必表善,弱必显勇。
未定之事少言,难言之秘勿测。
大处惟争,小处惟让矣。
智者不以言能,贤者不以名重,恶者不以诫止。
庸不纳忠,明不容奸,良言易污,心善易伤。
专权者上也,保身者下也。
上下难交心矣。
【译文】不明了人世社会,言语一定会有错误。
万物难以尽述,言辞要留有余地。
能言善辩并不是强词夺理。
君子不会进献馋言,小人不会进献忠言。
真心给予君子,不要给予小人。
人不可以全部信任,心里话不可和盘托出。
功业不是仅凭言辞就能造就的,成功重在依靠实力。
人们不是仅凭言辞便感到亲近,亲近重在付出实际行动。
虚伪的人善于夸耀,贫贱的人要懂得忌讳,人在穷困的时候言行往往会失当。
谄媚上司就是欺骗上司,背弃朋友就是步入奸邪,断绝亲情就是自取祸殃。
品行端正的人不要在意他人的谗言。
一个人并不是喜欢变来变去,只是人们并不真正了解他。
没有人天生喜欢做个恶人,只是他们的欲望太多了。
抱怨人不如慎重地使用人。
守弱学

《守弱学》————作者,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灭吴统一战争的关健统帅之一。
为唐朝诗圣“杜甫”的先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杜预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功绩,与其“柔弱处上,刚强处下,”的践行分不开。
不言而喻,守弱学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大学问。
卷一敬强篇世之强弱,天之常焉世人自有强弱之分,这是天下的常态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面对强者,要尊重其身份,否则你一失敬便会遭殃,生存强大的第一法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
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君子不会怕死亡的威胁,只会怕减少自己的道德修养,小人可以欺天瞒地,只为阻止一切惩罚的发生。
非敬,爱己矣。
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
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尊重强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在智慧不能代替力量之前,聪明的人是不会暴露自己意图,弱者变强也是需要时间的,聪明的人只会外示弱相,以麻痹对手,减少阻碍。
卷二保愚篇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人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知道了也很幸运,不知道了也没什么大错。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聪明者用其智计作为取胜之道,智计达不到的地方,就会变得很乖(老实)。
愚鲁者用其笨法作为取胜之道,也可达目的,只不过有快慢之分而已。
智或难为,余则克之,得无人者皆愚乎?上不忌愚,忌异志也智计难以做到的事,愚笨方法或可以做得好能明白这一点的话,世上就不会再有愚人。
上位者不忌惮愚人,却忌惮不忠诚的聪明人卷三安贫篇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在贫穷没有依靠之时,切忌争强斗勇是关健,因为你输不起。
困境会催生邪念,只有遏止它才没有祸患,不然会破罐子破摔。
不恶窘者,知天也。
惰以致贫,羞也。
廉以不富,荣也。
蹇(jiǎn)以无货,嗟也穷不叫苦,难不作声,便离识破天道规律不远了因懒惰而不发家,这是羞耻的,因廉洁而不发家,这是荣耀的,因命运多难而穷,这是可叹的。
守弱学全文及译文

守弱学全文及译文守弱学全文及译文《守弱学》它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弱者要准确定位自己,弱者的不利之处是不可否认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守弱学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守弱学全文及译文篇1卷一敬强篇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
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非敬,爱己矣。
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
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
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
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译文: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强者尊贵,不敬重它就会招来祸秧。
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恐惧死亡,而害怕失去礼节。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了实际的灾祸。
并不是真正地敬重强者,而是爱护自己。
智慧不能代替实力,贤明的人不会显露他的智慧。
弱者需要等待时机,明智的人不会遮蔽他的弱小。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用这个方法能使其自生错误。
卷二保愚篇人不知者多矣。
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
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智或难为,余则克之,得无人者皆愚乎?上不忌愚,忌异志也。
下不容诈,容有诚也。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
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译文:人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懂得的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智者用其智慧作为取胜之道,智计一旦失败就会事与愿违。
愚人用其愚笨作为取胜的办法,愚笨十足就能达到目的。
智计有时难以做到的事,愚笨的办法却可以解决它,这恐怕是人们都是愚人的缘故吧?当权者不忌惮愚人,而忌惮不忠的人。
地位低下的人不容奸诈之人,而容纳诚信之人。
上司精明下属愚笨,虽然危险但可以平安脱困。
下属聪明而上司昏庸,好运一定会完结。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去怕他,要留心自己说自己愚笨的人。
卷三安贫篇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不恶窘者,知天也。
惰以致贫,羞也。
廉以不富,荣也。
蹇(jiǎn)以无货,嗟也。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
《墨子之02章修身》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02章修身》原文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
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是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本不固者,末必几。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
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
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言无务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故彼智与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02章修身》译文君子作战虽然要排兵布阵,但勇敢才是最根本的;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
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必讲究枝节的繁盛;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远方之民;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
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
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
《管子-九守》原文翻译及赏析

《管子-九守》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管子-九守》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管子九守》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守弱学》原文及译文

本卷精要
·聪不外露,愚宜外显
·愚以愚胜,是愚人成功的途径
·智计难以做到的事,愚笨却可以解决它
·虚心的人,才能领悟世事的真谛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上位者不忌惮愚人,却忌惮聪明人
【原文】
人不知者多矣。
【译文】
人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宠不树敌,绝焉。
陋不论道,暴焉。
堪亲者非贵,
远之不辱也。
毋失者乃节,
恃之者必成矣。
示缺篇 卷六
天非尽善,人无尽美。
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求人休言吾能。
悦上故彰己丑。
治下不夺其功。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不测之人,高士也。
内不避害,害止于内焉。外不就祸,祸拒于外哉。
【原文】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
【译文】
君子不恐惧死亡,却害怕失去礼节。
【释评】
君子是最不怕强权的人物,他们总是在正义面前敢于坚持,勇于牺牲。但君子的作为也不是一味蛮干的,不到最后关头,他们也不会轻易涉险。强权的人物出于各种目的,对人们多有礼遇,尽管有时未必发自真心,在人看来还是难抵挡的。人们以礼还礼,一方面不使矛盾激化,有助于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不失去必要的礼节,这也是人们所追求的行为规范。
【原文】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
【译文】
强者尊贵,不敬重它就会招来祸殃。
【释评】
强者是以其雄厚的实力做依托的,这是它傲视他人的本钱,不管人们是否情愿,这一点不能否认。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强者尊贵,弱者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弱者硬要强出头,不肯暂时屈从,只能使自己更加不利了。承认强者的地位并不是无能的表现,只有尊重现实,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保存自身,以求将来的发展壮大。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其翻译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其翻译原文,汉语词语,释义为原作品、原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其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文言文翻译: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去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任性而为,蒙蔽真理。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
)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不要欣羡、想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没读完,不要看其他的书。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把读书期限定得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
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弱学>>
卷一·敬强篇
【原文】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
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
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非敬,爱已矣。
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
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
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
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译文】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强者尊贵,不敬重它就会招来祸殃。
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恐惧死亡,却害怕失去礼节。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实际的灾祸。
并不是真正地敬重强者,而是爱护自己。
智慧不能代替实力,贤明的人不会显露他的智慧。
弱者需要等待时机,明智的人不可遮蔽他的弱小。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用这个方法能使其自生错误。
卷二·保愚篇
【原文】
人不知者多矣。
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
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智或难为,愚则克已,得无人者皆愚乎?上不忌愚,忌异志也。
下不容诈,容有诚也。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
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译文】
人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懂得的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不是坏事,智者用其智计作为取胜之道,智计有失就会事与愿违。
愚人用其愚笨作为胜利之法,愚笨十足就能达到目的。
智计有的难以做到的事,愚笨却可以解决它,这恐怕是人们都是愚人的缘故吧。
当权者不忌惮愚人,而忌惮不忠的人。
地位低的人不容纳奸诈之人,而容纳有诚信的人。
上司精明下属愚笨,虽然危险但可以平安脱困。
下属聪明上司昏庸,好运一定会完结。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卷三·安贫篇
【原文】
贫无所依,不争惟大。
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不恶窘者,知天也。
惰以致贫,羞也。
廉以不富,荣也。
蹇以无货,嗟也。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
达无直友,难存管鲍。
勿失仁者终富,天酬焉。
莫道苦者终盛,人敬矣。
【译文】
贫穷没有依靠,不争强好胜是最重要的。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没有祸患。
不憎恨窘境,就是通晓自然社会了。
因为懒惰而导致贫穷,是羞愧的。
因为清廉而不富足,是荣耀的。
因为命运坎坷而穷困潦倒,是令人叹息的。
富贵之家多有不肖之子孙,贫寒之家常出高官显贵。
得志时没有正直的朋友,落难时却有管鲍之交。
不失去仁爱终究会富有,这来自于上天的酬报。
不诉说苦楚终究会兴盛,这源自于人们的敬爱。
卷四·抑尊篇
【原文】
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
霸者存其弱,胜败无常焉。
弱不称尊,称必害。
强勿逾礼,逾则寇。
不罪于下,祸寡也。
目无贵贱,君子也。
心系名列,小人也。
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至善无迹,然惠存也。
至尊无威,然心慑耳。
【译文】
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强者,名声和实际不是契合的。
称霸的人也有他的弱点,胜败没有固定的规律。
弱者不能自称尊贵,自称尊贵一定会受到伤害。
强者不能超越礼法,超越礼法就是贼寇了。
对身份低微的人不轻易谴责,祸患就会减少了。
眼里没有贵贱之别,是君子的行为。
心中只有名利二字,是小人的行径。
君子身处高位会造福世人,小人有权有势会危害百姓。
最大的善行是没有痕迹的,但它的恩惠却是实实在在的。
最高贵的人没有威仪,但他能让人心悦诚服。
卷五·守卑篇
【原文】
人卑莫僭,赢马勿驰。
草木同衰,咸存其荣。
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
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
功过由人,尊卑守序。
卑不弄权,轻焉。
宠不树敌,绝焉。
陋不论道,暴焉。
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也。
毋失者乃节,恃之必成矣。
【译文】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号行事,瘦弱的马不要拼命奔跑。
草木同时衰败,它们都有茂盛的时候。
君子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诈他,这是君主的过错。
上司没有私心才能使下属对他直言,这是上司的功德。
功过是由人来决定的,尊卑是靠秩序来维护的。
卑微的人不要玩弄权力,因为人们轻视他。
受宠信的人不要树立强敌,因为这是一条绝路。
浅陋的人不要谈论大道,因为这会显露自己的无知。
可以亲近的不是达官贵人,远离他们能免遭羞辱。
不能失去的是气节,依靠它一定会有所在就。
卷六·示缺篇
【原文】
天非尽善,人无尽美。
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求人休言吾能。
悦上故彰已丑。
治下不夺其功。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
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不测之人,高士也。
内不避害,害止于内焉。
外不就祸,祸拒于外哉。
【译文】
上天是最善良的,人没有最完美的。
没有加工过的玉石,它的本性才会存在。
求助他人不要说自己很有才能。
使上司高兴要故意显示自己的丑陋。
管理下属不能夺取他们的功劳。
君子一言显现他和短处,不显现他的长处。
小人使用他的聪慧,不使用他的笨拙。
深不可测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对内不回避害处,害处便会在内部得到解决了。
对外不接近祸乱,祸乱就会被阻挡在外面了。
卷七·忍辱篇
【原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
至忍非忍,乃自谅也。
君子不怨小人,怨天也。
小人不畏君子,畏罚也。
君子小人,辱之可鉴焉。
强而无仁,天辱之。
弱而不振,人辱也。
辱不灭人,灭于纵怒。
大辱加于智者,寡焉。
大难止于忍者,息焉。
【译文】
最大的耻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伤害。
最大的忍让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谅自己。
君子
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
小人不害怕君子,害怕人们惩罚。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羞辱他可以鉴别出来。
强者没有仁爱,上天会侮辱他。
弱者不能振作,人们会侮辱他。
侮辱不能毁灭人,毁灭人的是放纵愤怒。
有智慧的人常常要承受大的侮辱,因为能理解他们的人很少。
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过大的灾难,因为他们使敌手停止了进攻。
卷八·恕人篇
【原文】
天威贵德,非罚也。
人望贵量,非显也。
恕人恕已,愈蹙愈为。
君子可恕,其心善焉。
小人可恕,其情殆焉。
不恕者惟事也。
富而怜贫,莫损其富。
贫而助人,堪脱其贫。
人不恕吾,非人过也。
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译文】
上天的威严以仁德为贵,而不是惩罚。
人的声望以器量为贵,而不是名声显赫。
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形势越是困难越是要这样做。
君子可以宽恕,因为他们心地善良。
小人可以宽恕,因为他们的危险。
不能宽恕的只是具体事情。
富人怜惜穷人,不会损害他们的富有。
穷人帮助他人,可使他摆脱贫穷。
他人不宽恕自己,不是他人的过错。
自己不宽恕他人,是自己的罪过。
卷九·弱胜篇
【原文】
名弱者,实大用也。
致胜者,未必优也。
弱而人怜,怜则助。
劣而人恕,恕则孝。
庸人纳,纳则遇。
以贱为耻,其人方奋。
以绌为憾,其人乃进。
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
【译文】
被人称为弱处的东西,实际上是有大的用处的。
能导致胜利的东西,不一定是人们所说的优势。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强大的助力。
处于劣势者人们会宽恕他,宽恕就是难得的幸运。
平庸者人们会接纳他,接纳就是难逢的机遇。
把地位低下视为耻辱,人们才能奋发有为。
把自己的不足视为遗憾,人们才能不断进取。
没有依靠的人会自我图强,这是形势逼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