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分离出很高纯度的细胞。把细胞用超级顺磁性的 MACS MicroBeads (MACS微型磁珠)特异性地标记,磁性标记完后,把这些细胞通过一个放在强而稳定磁场中的分选柱。分选柱里的基质造成一个高梯度磁场。被磁性标记的细胞滞留在柱里而未被标记的细胞则流出。当分选柱移出磁场后,滞留柱内的磁性标记细胞就可以被洗脱出来,这样就完全可以获得标记和未标记的两个细胞组份。

超顺磁性的MACS MicroBeads 的体积很小,其直径约为50nm,体积约小于真核细胞的一百万份之一,可与病毒的大小相比。标记细胞上的微型磁珠即使在扫描电镜照片上也几乎看不到。磁性抗体和磁性标记物间的反应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由于微型磁珠的体积极小,所以不会对细胞造成机械性压力,而且使孵育时间短,操作过程快。MicroBeads 形成一个稳定的胶体液,它们在磁场中既不沉淀又不凝聚。微型磁珠的大小和它的组成成份(氧化铁和多糖)使其可被生物降解,且不会激活细胞或影响细胞的功能和活力,细胞的生理功能也不变。磁珠不需要去除,因此,阳性分选出的细胞(即磁性标记细胞)可立即用于分析和随后的实验。

用MACS 细胞分选系统可以分离出非常纯的细胞群体,而且有极好的回收率和存活率。依据细胞频率和标记表达水平的不同,MACS分离细胞的纯度可达95%-99.9%,回收率>90%[1]。

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原理:

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是基于细胞表面抗原能与连接有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相结合,在外加磁场中,通过抗体与磁珠相连的细胞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无该种表面抗原的细胞由于不能与连接着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结合而没有磁性,不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细胞得以分离。

免疫磁珠法分为正选法和负选法:

正选法-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

负选法-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细胞,游离于上清液的细胞为所需细胞

一般而言,负选法比正选法的磁珠用量大

磁珠:大小在0.1-0.45mm 包被了生产的高质量单抗磁珠已为白细胞亚群的分选所优化将包被了特异性单抗的BD IMag磁珠加入细胞悬液,磁珠特异性地与有相应抗原的细胞亚群结合,通过分离得到的连有磁珠的细胞可直接用于功能试验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磁分离细胞的重要指标是:

纯度和得率,这取决于磁珠所连接单抗的特异性和磁珠大小(磁性),然而太小的磁珠得率不高,太大的磁珠又会影响细胞活性,也无法直接上流式。

目前市场上有2种磁性细胞分离系统:Small particles (≈50 nm) -MACS Large particles (1200~4500 nm) -others(如Dynal)提供的磁株,由Dynal公司提供大小约为200nm为中等大小磁株

小磁珠优点:对细胞温和,不影响分离细胞的后续培养,可直接上流式检测,不影响散射光

小磁珠缺点:需要很强的磁场来分离细胞,分离速度慢,得率不高,需要一次性的分离柱,不能在普通试管进行,成本昂贵

大磁珠优点:技术简单,分离可在试管中完成,易于增减细胞用量,速度快,得率高,成本低

大磁珠缺点:对细胞造成机械压力,影响其生物学活性,不利于分离后培养,纯度低,阻塞FCM的喷嘴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应用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应用 一、前沿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 是将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的磁响应性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强、灵质纯化敏度高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抗原纯化手段。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在细胞分离、蛋白、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 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介绍 1、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原理 利用人工合成的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的磁珠,作为抗体的载体。当磁珠上的抗体与相应的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目的。 2、免疫磁珠法分类 ⑴、阳性分离法 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 ⑵、阴性分离法 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细胞,游离于磁场的细胞为所需细胞。一般而言,阴性分离法的磁珠用量比阳性分离法的大,阳性分离法用的更多。磁性微珠是以金属离子为核心,外层均匀包裹高分子聚合体的固相颗粒。磁性微珠上既可标记针对某种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法); 也可标记羊抗鼠IgG抗体(间接法),使分离细胞的范围大大扩大。 3、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 基本技术路线:制成磁性材料的微球,再在微球表面引入活性基团,通过载体表面偶联反应可将抗体结合到载体上,形成免疫磁性微球。 优质微载体的性能:合适且均一的磁响应强度,较小且均一的粒径,稳定均一、特异吸附的表面性能。 4、该技术的主要优点 ⑴、细小而均一的微球为配基与受体的反应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 ⑵、磁珠的磁性使其可以用磁力收集器方便快速地获得分离,且对被分离物无损伤 ⑶、检测复杂的生物样本和食品样本等时受到颗粒性杂质等的影响较小

干细胞免疫疗法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干细胞免疫疗法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当年一个全民补钙的理念,今天“双青胶囊”使补骨髓成为现实,全民补骨髓的趋势刚刚兴起,将给人类带来健康活力。 树老干枯,人老髓衰,骨髓饱满疾病全无,骨髓流失器官衰老,骨髓免疫寿命延长,年轻的骨髓让生命返老还童!骨髓是干细胞的种子,免疫细胞的源泉,“双青胶囊”能透过骨髓滋养孔对骨髓进行全方位的滋养调理,三个月等同全新的骨髓再造,全新的骨髓能激活人体静止的干细胞,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修复免疫系统,主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根本改变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这是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干细胞免疫疗法。 一、干细胞疗法——现今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干细胞疗法也叫免疫疗法。它的基础概念是——骨髓干细胞。这种细胞通过分化再生各种不同的细胞。简单的说,人体内骨髓的增多,能使造血干细胞数量提高,因此骨髓的再生和增强对于维持人体生命和免疫力都十分重要。骨髓再生能整体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使这三大系统有效的增强调控能力。促使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生殖系统等六大系统自然恢复功能。均可使许多疾病不治自愈和内环境的稳定。使肌体健康生长和生存。干细胞作为一类未分化细胞和原始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肌体内的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具有可朔性。因此被称为源泉细胞、万能细胞,它能抑制细胞变异,并能修复、排除变异细胞、再生、分化新的细胞。 当骨髓生成神经干细胞时,它可以治疗帕金森氏病症、老年性痴呆症、脊柱侧弯硬化及外伤所致的脊柱损伤、中枢神经肿瘤等;生成胰腺干细胞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它型糖尿病;生成肝脏造血干细胞时可治疗慢性肝炎肝腹水肝硬化;生成角膜干细胞时可以治疗各种眼病,能使眼角膜再生。干细胞疗法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将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福音。 二、骨髓——免疫细胞的孵化器

免疫细胞治疗现状

免疫细胞治疗现状 一、免疫细胞治疗概念和分类 细胞治疗分为干细胞治疗和体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前者包括ES、神经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治疗等。后者体细胞治疗一般是指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替代、修复患者损失的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扩增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或无、无耐药性的显着优势,成为继传统的手术疗法、化疗和放疗后最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疗法LAK、CIK、DC、NK 和特异性TCR、CAR。(非特异性没有明确的免疫细胞靶点,是从整体上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达到缓解肿瘤症状,特异性治疗具有明确的靶点和机制,能通过激活或者抑制明确靶点来实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激活)。 目前,国际最领先的是CAR-T细胞治疗,辉瑞、诺华等巨头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从事CAR或TCR开发,国内这块还没出成果,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而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非特异性细胞疗法,主要涉及CIK,DC-CIK治疗,比如双鹭药业,北陆药业,中源协和等公司已经运用于临床治疗中,还有些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二、传统非特异性细胞治疗 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而获得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其中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为其主要效应细胞,兼具T细胞特异性杀肿瘤和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目前CIK细胞主要用于手术后、放化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及调节患者免疫能力。 CIK 细胞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肿瘤微小残余病灶,防止复发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3 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表面含有与靶细胞(肿瘤细胞)表面分子结合的受体,启动细胞溶解反应释放一些细胞毒颗粒或因子,从而溶解肿瘤细胞。 (2)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可分泌IL-2、IFN-γ、TNF-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一、选择题 A型题 1.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2.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场所为()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3.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法氏囊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 4.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淋巴结 E.法氏囊 5.NK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扁桃体 E.淋巴结 6.免疫细胞都来源于() A.淋巴样干细胞 B.髓样干细胞 C.多能造血干细胞 D.定向干细胞

E.CFU-GEMM细胞 7.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不包括() A.CD90 B.Kit+(CD117) C.CD34 D.WGA+ E.Sca-1+ 8.小鼠干细胞因子的受体是() A.CD90 B.CD117 C.CD34 D.WGA+ E.Sca-1+ 9.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是() A.CD34和CD117 B.CD3 C.CD4和CD8 D.Igα∕Igβ E.CD56和CD16 10.关于CD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 B.是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C.骨髓基质细胞、大部分内皮细胞等也可表达D.小鼠造血干细胞不表达CD34 E.成熟血细胞表达CD34 11.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2.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3.下列哪两种细胞在发育早期共有一个前体()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 一、原理 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基于细胞表面抗原能与连接在磁珠上的特异性单抗相结合,在外磁场中,通过抗体与磁珠相连的细胞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无该种表面抗原的细胞由于不能与相连着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结合而没有磁性,不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细胞得以分离。免疫磁珠法分正选法和负选法,也称阳性分选法和阴性分选法。正选法-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负选法-磁珠结合的细胞为不需要细胞。一般负选法分选较为常见,因为此方法获得的所需要的细胞表面不含有抗体及磁珠的干扰。现以两步法分选小鼠CD4+ CD25+ T细胞的分选为例分别介绍负选法、正选法如下。 1、材料试剂: <1>、生物素化的,小鼠CD4阴性分选抗体混合物[cocktail,内含抗B细胞(CD45R,B220)、CD8+T细胞(CD8a,Ly-2)、造血细胞(CD11b,Mac-1),NK细胞(CD49b,DX5)等非CD4+T 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 <2>、结合有磁珠的抗生物素抗体(Scimall科学在线提供);含0.5%BSA(或0.5%FCS)及2mmol/L EDTA的PBS缓冲液;抗小鼠CD25-PE抗体;结合有磁珠的抗PE抗体(Scimall科学在线提供);磁珠分离器或分离柱。 2、实验步骤 <1>、负性分选小鼠CD4+T细胞 <2>、阳性分选小鼠CD25+ T细胞 收取上述分选的CD4+T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PE标记的抗CD25 直接加结合有磁珠的抗PE抗体 用MACS仪器,选择适当的分选程 序,收取阳性部分,即为CD25+ CD25+ T细胞 PBS洗涤、重悬 PBS洗涤、重悬 4℃孵育15-20min 4℃孵育15-20min PBS洗涤、重悬 取小鼠脾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 加入生物素化的、不针对 CD4的抗小鼠抗体混合物 加入PBS缓冲液及结合 有磁珠的抗生物素抗体 用MACS仪器,选择适当的分 选程序,取阴性部分,即为 CD4+ T细胞 PBS洗涤、重悬PBS洗涤、重悬4℃孵育15min 4℃孵育10min PBS缓冲液洗涤两次,重悬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免疫细胞都属于血细胞,所有血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因此在一定意义 上讲,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就是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 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和表面标记 (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卵黄囊,随后转移到胎肝,胚胎发育中期以后以 及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场所,并为B细胞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是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两种重要的潜能,赋予 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保持造血能力。多能造血干细胞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 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等。 (二)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为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的研究及其分离纯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CD34和c-kit (CD117),不表达谱系(lineage)特异性标记。 (1)CD34:CD3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有1%~4%骨髓细胞表达 CD34,其中包括了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的一种重要标记,应用CD34单 克隆抗体可从骨髓、胎肝或脐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 化成熟,CD34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成熟血细胞不表达CD34。 (2)CD117:CD117是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受体,是原 癌基因c?kit的编码产物Kit。CD117是属于含有酪氨酸激酶结构的生长因子受体,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CD117+细胞约占骨髓细胞的1%~4%,50%~70% CD117+骨髓细胞表达CD34,因此,CD117也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标记。 (3)Lin-细胞:应用针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巨核细胞、髓系以及红系等多种谱系相应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抗体(CD2、CD3、CD14、CD16、CD19、CD24、CD56、CD66b和血型糖蛋白A等抗体)结合免

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差别,您有必要了解一下

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差别,您有必要了解一下!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由细胞构成的王国,极其精密复杂,同时又高度有序。任何伟大的王国都既需要能干建设者,也需要勇猛防卫兵。我们身体细胞王国也不例外。简单来说,干细胞就是建设者,免疫细胞则是防卫兵! 干细胞是建设者 干细胞是构筑人类形态的原始细胞,通过分化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生细胞,根据需要发育成人体内各种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当我们成年后身体不再成长,干细胞又会扮演细胞王国的维护者,及时替换和更新衰老或受损的细胞。因为数量非常丰富,可塑性极强,又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免疫细胞是防卫兵 当有外敌入侵,如细菌和病毒,免疫细胞就会扮演细胞王国的军队,快速反应,将其清除。如果细胞王国中出现叛变分子,如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免疫细胞就会扮演安保系统,将其识别并清除。 但是,当外敌入侵过多,或王国内叛变分子太多,免疫细胞没有能力全部清除时,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不幸的是,当我们慢慢衰老,体内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及活力均会不断减弱。 幸运的是,科学家开发了基于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医学技术,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①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提取方式有何不同? 干细胞可以从多种人体组织中提取。以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为例,最初是从骨髓中提取的,后来在新生儿脐带、脂肪、牙髓等多种人体组织都能提取到。 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带来的脐带胎盘中有非常丰富的干细胞,使用和提取对新生儿和妈妈都没有任何伤害,并且在用于治疗各类难治重病时,有非常好的效果和潜力。而牙髓干细胞可以来自小孩的乳牙或成人的智齿等,相较于一生只能存储一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存储机会。 目前,免疫细胞的来源主要是血液,包括成人的外周血和婴儿的脐带血。血液中含有大量功能成熟的免疫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内不停循环,时刻保护我们的健康。其用途广泛,前景广阔,为未来免疫细胞技术研究突破储备生命资源。

干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兄弟情谊”

生命,是逐渐衰老的过程;老化,是生命的最终走向。一直以来,人类都在试图与自然规律抗争,希望百病不侵,长生不老,拥有不老容颜更是万千女性的梦想。 直到今天,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赋予了人类延缓衰老,打开健康宝库的金钥匙。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人体细胞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它们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极其精密复杂,而又高度有序。在人体这座细胞构筑的城堡中,有两大类细胞最值得我们为之点赞——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但很多人仍然有很大的疑问,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有什么区别以及两者之间关系会是怎样的呢? 干细胞是建设者,免疫细胞是防卫兵 如果把人体比作城堡,那么干细胞对生命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就如同建筑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基本原材料。它是构筑人类形态的原始细胞,通过分化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生细胞,根据需要发育成人体内各种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当框架搭建好之后,后期的添砖加瓦等维修工作也是靠干细胞来支持的。因为数量非常丰富,可塑性极强,又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当城堡竣工后,就需要部署强大的安保体系——免疫系统。而免疫细胞正是免疫系统的核心,众多类别的免疫细胞在人体内分区驻扎,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了一支强悍的“超能陆战队”。 当有外敌入侵时,如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就会派出作战士兵,快速反应,将其清除。如果系统中出现叛变分子,如癌细胞,前线部队就会主动出击,将其识别并清除。但是,当安保体系的成员不足或是叛变分子实在过多,很多任务无法完成时,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 不幸的是,随着我们变老,体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数量与能力都会不断减弱,久而久之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幸运的是,科学家开发了基于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医学技术,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两者如何分类 按照分化潜能分类,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棵树,深埋大地的种子就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完整的人体,就如同种子可以发育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大树的主要枝干可以比喻为多能干细胞,主要成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肌肉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系统的功能细胞,就如同每个树冠能生出的葱郁的枝桠、树叶和果实;

免疫磁珠检测试剂盒

一、研发背景 微生物的分离常被称为大海捞针,而微生物免疫磁珠能够利用磁性分选技术从环境、临床和食品样品中富集致病细菌等病原体,具有灵敏、快速、高效的特点。天津生物芯片目前已研制出针对大肠杆菌O157:H7/NM、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O1/O139等病原体的系列免疫磁珠分离检测试剂盒,血清型覆盖达200余种,并已在中国CDC、各省市CDC广泛应用,效果良好。 二、检测原理 免疫磁珠既可结合活性蛋白,又可被磁性吸引。经过一定处理可将抗体结合在磁珠上,使磁珠成为抗体的载体。磁珠上的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磁场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使复合物从复杂的环境中高效分离出来,达到分离特异性抗原的目的,减少环境中对细菌培养和检测的干扰因素。 三、检测流程 四、关键技术 (1)高质量和种类齐全的诊断血清是免疫磁珠研发的基础。

天津生物芯片拥有种类齐全的标准菌株,以及多年从事细菌表面多糖抗原多样性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进化研究的经验,于2004年开始从事微生物诊断血清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生产推出一系列特异性好、效价高、种类齐全的多克隆诊断血清,确保了免疫磁珠的质量高、种类全。 (2)拥有最全的标准菌株库和大量临床分离菌株,能够充分验证免疫磁珠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3)磁珠与抗体的偶联策略。利用每种血清型的抗体分别和磁珠耦联,之后混合耦联抗体的磁珠,以确保致病菌中每种血清型的菌株都能结合到磁珠上,从而降低初筛检测的假阴性。 五、独有优势 (1)富集特异性好 可以从106cfu目标菌进行特异性吸附,且吸附灵敏度和吸附效率高,对102cfu大肠杆菌O157的吸附率可达50%以上,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国外同类产品的吸附率为40%)。 (2)检测时间短 使用该产品检测时间可以从传统检验方法的3天缩短至8小时,弥补了传统检验方法耗时长、特异性差的不足,可满足检验检疫快速通关验放的需要,并用于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中菌的检测。 (3)种类齐全 包括大肠杆菌O157:H7/NM免疫磁珠分离检测试剂盒、大肠杆菌O157:H7/NM免疫磁珠分离检测试剂盒、沙门氏菌免疫磁珠分离检测试剂盒(A-O67)、沙门氏菌免疫磁珠分离检测试剂盒(B-Z)(同Dynal)、霍乱弧菌O1/O139免疫磁珠分离检测试剂盒等。

干细胞库,免疫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什么是干细胞库,干细胞实体库,干细胞资料库? 干细胞库是在约为-℃液氮中(深低温)储存干细胞或相关资料的场所。一个完善的干细胞库应具备随时随地将健康干细胞提供临床使用的能力。按所储存的干细胞来源和采集方式,干细胞库分为脐血干细胞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库。 脐血干细胞库所做的工作是将新生儿的脐血采集后经过分离冷冻并储存起来。在每份脐血中,大约含数百万个干细胞,足够供一个幼儿或少年患者使用。如果是在成年后发病,一份脐血所提供的干细胞数量就不够用了,但是将来可以通过干细胞的扩增技术得到解决。 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库可分为资料库和实物库。资料库所做的工作是将健康者提供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进行HLA配型和资料登记,待需要时再采集其骨髓。实物库则是在进行细胞配型和资料登记的同时,采集和储存健康提供者可供移植用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 干细胞库按提供方式又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公共库所储存的干细胞是他人的干细胞,以满足需要移植但自体干细胞没有被保存的病人的需求。自体库则是储存在自己出生或健康时采集的部分干细胞,以备自己生病时用。目前,自体脐血储存多由父母为子女来做。 目前我国的干细胞库主要有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脐血库。这两类干细胞库的不同在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是中国红十字会发起建立的,主要对自愿捐献者进行白细胞抗原配型和资料登记,将来需要时再采集骨髓,是一种资料库。脐血库是实物库,即通过对新生儿脐血进行配型和资料登记,同时采集储存可供移植用的干细胞,一旦需要,这些干细胞即可用于临床移植。 资料库的建库方法,主要是对捐献者进行白细胞抗原配型,HLA抗原(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它们与同种异体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HLA是由 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HLA复合体是人类中最复杂的基因复合体,其遗传主要特点是共显性复等位基因遗传,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作用的一组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每个座位上的HLA基因均可编码一种特异性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 HLA抗原可根据不同基因位点的产物和它们的功能加以分类。目前研究较充分的有HLA-A,B,C,D,DR,DQ和DP七个位点。每个位点上均有很多等位基因,为共显性复等位基因。目前已确定HLA复合体共有1028种等位基因。其中,HLA-A、B、C座位上的基因编码的抗原成分称为 I类抗原。I类抗原是一种膜糖蛋白,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膜上,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大。 II类抗原是由 HLA-D、

干细胞分类与细胞治疗

一、干细胞的定义、来源、分类 1、干细胞的定义: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特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小,胞浆少,核/质比大。增殖速度较慢,自稳性好,利于自我复制和维持,缓慢增殖使干细胞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和纠正复制错误,避免自我突变,以便稳步进入特定的分化程序。一旦机体需要时,就可进入分化状态,此时增殖速度开始逐渐加快,以适应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和修复的需要。 2、干细胞的分类: 干细胞根据分化潜能,可分为单能、多能和全能干细胞。 a、单能干细胞:指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分化成单一功能类型的细 胞。如表皮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角化表皮细胞,精原细胞只能分化产生精子。 b、多能干细胞:指可具有分化成一种器官的两种或多种组织潜能的干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产生定向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后可产生红系、髓系、粒系等12种类型的血细胞,已用于治疗血液病。 c、全能干细胞:指具有无限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如桑梓胚期、囊胚期胚胎 干细胞可分为化成任何一种组织类型,可形成胚体、胚后期组织和器官,已用于 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器官。 3、干细胞的来源 包括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1)成体干细胞(SomaticStemCell): 指自我复制和分化产生一种或一种以上子代组织未成熟细胞,可分布在成 体组织或器官中,如血液及骨髓、皮肤、脂肪、神经等不同组织中,分别称造血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在特定环境因素诱导下,通过增殖、分化可用于修复组织损伤和恢复缺损功能。 以下是分类解释: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成体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

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 摘要:主要介绍了磁珠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有它的特点。磁珠分离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这里详细说明了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结构以及有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它的一些重要特性,以及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并且详细说明了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重要应用,为帮助同学了解记忆,例举了一些该技术的应用实例。 基本概念:磁珠是一种包被有生物活性基团的功能化载体, 可分散于基液中形成磁性液体材料, 它兼有液体的流动性和固体磁性颗粒材料的双重特点, 从而使固一液相的分离变得十分方便快捷。磁珠法的出现和应用,给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式的手段和武器, 也给大、中学生对的直观认识提供了一个简捷、客观的实验途径。其中最常用的事免疫磁珠技术。 原理:利用人工合成的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的磁珠,作为抗体的载体。当磁珠上的抗体与相应的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目的。 特点:应用于磁分离技术的磁性载体微球应具备以下特点: 粒径比较小, 比表面积较大, 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 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使用寿命长; 具有可活化的反应基团, 以用于亲和配基的固定化; 粒径均一, 能形成单分散体系; 悬浮性好, 便于反应的有效进行。载体微球有纳米级、微粒级的, 纳米级的载体微球与微粒级的载体微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尺寸小, 扩散速度快, 悬浮稳定性好; 比表面积大, 偶联容量大; 超顺磁性, 能快速实现磁性粒子的分 散与回收。 免疫磁珠(Immonumagnetic beads,IMB简称磁珠),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载体微球的核心部分为金属小颗粒(Fe304,Fe203),是一种磁性高且较稳定的磁性材料,核心外包裹一层高分子材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亚胺),最外层是功能基层,如羟基(.OH),氨基(.NH2),醛基(-CHO),羧基(一COOH)。由于载体微球表现物理性质不同,可共价结合不同的免疫配基(如酶、细胞、抗体、抗原、DNA、RNA等生物活性物质。理想的免疫磁珠为一般粒径较小,均匀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常见应用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常见应用 冯涛201114912 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摘要: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 )是生物检测技术的一种具有分离迅速和无需离心等优点。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以其靶向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分离高效的优点,迅速渗透到药剂、病理、生理、药理、微生物、生化及分子遗传学等各个领域,尤其在药物靶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在微生物检测、细胞分离、蛋白质组学等方面也多有应用。目前该项技术在细胞分离、蛋白、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免疫磁珠;分离;检测; 1.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 是将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的磁响应性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强、灵质纯化敏度高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抗原纯化手段。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2〕。其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的磁珠,作为抗体的载体。当磁珠上的抗体与相应的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目的〔3〕。 1.1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分类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法按结合的目标物不同有两种方法:(1)阳性分离法,磁珠结合的物质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目标物质(2)阴性分离法,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物质,游离于磁场的细胞为所需物质。一般而言,阴性分离法的磁珠用量比阳性分离法的大,阳性分离法用的更多。磁性微珠是以金属离子为核心,外层均匀包裹高分子聚合体的固相颗粒〔4〕。磁性微珠上既可标记针对某种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法); 也可标记非特异抗体(间接法),使分离细胞的范围大大扩大〔5〕。 2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常见应用 2.1应用磁珠技术提取核酸 免疫磁珠技术捕获蛋白质、激素等抗原分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定量检测相应的抗原物质。磁珠捕获具有显著的富集效果,再结合精确高效的检测方法,将得到极佳的检测效果。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这类方法的代表,它具有高灵敏性、高精确性、高稳定性等特点,其检测效果可与放射免疫分析相媲美〔6〕,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及心肌标志物等检测项目。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有荧光灵敏性,且不需要激发光,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等背景荧光的影响;同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避免了放射免疫分析给操作者带来的健康隐患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此项技术在体外免疫诊断试剂上的应用是先进的、科学的,拥有众多的优点和特性,是非常理想的检测方法。免疫磁珠技术在分子水平捕获富集的应用还体现在蛋白质及其它抗原分子的分离纯化,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