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音乐》教学设计
京剧音乐教案幼儿园

京剧音乐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2.听辨京剧音乐的基本节奏、基本旋律
3.了解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内容
1.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
2.京剧音乐节奏、旋律的基本要素
3.京剧音乐的代表曲目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京剧音乐
1.介绍京剧音乐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2.播放京剧音乐的经典片段,带领孩子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二步:教授京剧音乐节奏、旋律的基本要素
1.介绍京剧音乐的基本节奏、基本旋律的概念及特点
2.通过选取几个简单的京剧曲目,教授其基本节奏、基本旋律,并让孩子跟随节奏轻轻拍打鼓掌、唱出基本旋律
第三步:学习京剧音乐的代表曲目
1.挑选几首在幼儿中较为流行的京剧曲目
2.播放京剧音乐视频,让孩子听辨、边唱边跟随
第四步:课堂小结
1.通过简单的问题回顾今天所学内容
2.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孩子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四、教学效果评估
1.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设计小测验,通过测试来检测孩子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1.对于幼儿来说,京剧音乐尤其是京剧曲目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和方法。
2.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孩子听、唱、跟随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力和演唱能力。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教材《现代京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京剧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剧目。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的艺术特点、表演形式及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京剧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剧目。
2. 欣赏现代京剧的经典片段,感受其艺术魅力。
3. 能够分析现代京剧的表演形式,体会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现代京剧的唱腔特点、表演形式及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 教学重点:欣赏现代京剧的经典片段,分析其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教材。
2. 学具:笔记本、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现代京剧的经典唱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现代京剧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现代京剧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2)介绍现代京剧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剧目,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流派的特色。
(3)分析现代京剧的唱腔特点,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3. 欣赏与现代京剧相关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现代京剧的表演形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代京剧的表演形式及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京剧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剧目、唱腔特点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现代京剧的认识。
2. 作业答案:(1)现代京剧是我国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
(2)现代京剧主要流派有:京朝派、海派、昆派、秦腔等。
(3)现代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做、念、打,其中唱腔是其核心。
(4)现代京剧在我国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现代京剧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音乐教学设计京剧的感受与体验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设计京剧的感受与体验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目标:基本了解京剧的四功五法、行当、脸谱等知识。
技能目标: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
重点:了解京剧;
难点:实践、体验京剧的唱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师生交流,看电视节目《唱脸谱》导入。
想:这个节目里表演了什么?()
二、知识交流
1、今天我们要来领略的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
2、揭示课题(幻灯出示)
3、简介京剧历史:
我国最主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全国,前身是清乾隆(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社(三庆、四喜、春台、何春)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吸收其他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形成早期的京剧,百余年来,出现了许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中最早以梅兰芳先生率领剧团出访日本,美国等国家,使得我们的京剧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边介绍边出示梅兰芳照片及演出照)
三、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一)、脸谱
1、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智取威虎山》片断——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说说,这与你印象中的京剧有什么不一样?
(生回答,引出脸谱)
2、出示幻灯,简介脸谱并欣赏
脸谱的图案往往跟人的性格和特点有关。
京剧 教案 高中音乐

国之瑰宝—京剧
授课教师:
学校:
【课型】
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一、京剧的历史起源、四大行当、表演形式;
二、京剧的锣鼓经。
三、体会京剧的“唱”,学习《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腔片段。
四、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材分析】
《国之瑰宝—京剧》出自“人音版”教材第四单元,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京剧,本节课加入了大量的京剧入门知识,希望通过学习、体验、鉴赏使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传承国粹,发扬国粹。
【学情分析】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学生一代对于戏曲艺术不够了解,传承民族艺术,发扬国粹对于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
因此,教师从自身出发开展戏曲进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一起传承戏曲艺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欣赏经典剧目,初步了解京剧艺术,感受国粹的艺术魅力,激发、培养、传承、发展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起源、行当、表演形式、锣鼓经等知识。
2.学一句京剧,品一回韵味。
3.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实践、鉴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京剧,感受体验其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锣鼓经及听赏、学唱京剧《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
【教学方法】
讲解、听赏、感知、体验。
【教学准备】
一、制作ppt
二、脸谱、武场打击乐器鼓、小锣、大锣、钹
【教学过程】
【结束安排】。
音乐教案-京剧

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了解和学习京剧音乐,使学生了解京剧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学习京剧音乐中的基本节奏、旋律和音律。
3.分析和欣赏京剧音乐中融合的戏剧特色。
4.学习和演唱京剧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
三、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京剧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和特色。
2.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京剧音乐中的戏剧性。
3.学生能够辨别并演唱京剧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
四、教学方法1.讲解和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听觉训练:通过听京剧音乐,让学生感受京剧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律。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模仿和演唱京剧中的唱腔和曲调。
4.欣赏和评价:学生听取他人的演唱,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由来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京剧音乐(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京剧表演中的音乐元素和特点。
2.教师讲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乐器、音律、节奏和旋律。
步骤三:欣赏京剧音乐(30分钟)1.教师播放京剧音乐,让学生用耳朵感受京剧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律。
2.学生分组合作,欣赏和分析京剧音乐中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学习京剧的唱腔和曲调(40分钟)1.教师示范京剧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并解释其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合作,模仿并演唱京剧中的唱腔和曲调。
3.学生进行小组间比赛,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3.学生演唱京剧唱腔和曲调的准确度和表达能力。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在听、唱、念、做的活动中,感受京剧不同行当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体验京剧的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难点: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准备:锣鼓镲,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京剧。
1、师简介京剧: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漫步在戏曲的殿堂,共同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有被称为“国粹”。
2、复习京剧歌曲《京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短小的京歌,名字叫做《京调》,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3、分析歌曲《京调》歌词。
同学们,其实这首短小的京歌里却囊括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旦净丑”指的是京剧的四大角色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脸上画油彩”是京剧脸谱艺术的绘画手法,“锣鼓”则是京剧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可见,这首歌曲带领我们敲开了京剧的大门,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近距离的了解京剧背后的相关文化。
二、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人物根据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A生角a(出示图片)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角。
生角:是男性的正面形象。
(分老生、小生、武生)b结合图片介绍武生:需要有一定得武术功底和跌打技巧。
C请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B旦角a(出示图片)认识旦角。
旦角:女性正面形象。
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b介绍青衣:端庄娴静、大家闺秀的女子,以唱功为主。
c介绍花旦:性格活泼或泼辣灵巧,一般以小姐身边的丫鬟为主。
d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C净角a(出示图片)净角: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净是脸谱文化最为丰富绚丽的一个行当。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

⾳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深圳市福⽥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罗琼⼀、课前系统部分1、课标分析新的《⾳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乐理解多元⽂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乐作为⾳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乐,使学⽣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乐⽂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旨在让学⽣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化,初步⾛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
2、教材分析《国之瑰宝——京剧》是⾼中⾳乐鉴赏教材中第⼋单元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乐的重要⽅⾯,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代代传承的,但京剧⼜是⼀门博⼤精深的戏曲艺术,在⼀节课中要把它讲得⾯⾯俱到是不可能的,⽽且知识讲多了,学⽣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动活泼起来。
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当为切⼊点为学⽣作该传统艺术的基本⼊门介绍,精选了⼏个经典的唱段进⾏赏析,并且通过课前组织⼏位同学演练⼀下京剧中各类⾏当的造型表演,以期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的参与意识,让学⽣初步⾛⼊京剧,了解京剧,感受京剧的独特魅⼒,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豪之情。
3、学⽣分析职⾼⽣的⾳乐能⼒相对较为薄弱,⾳乐素养也较低,⾳乐欣赏⾯较为狭窄,⼤部分只是喜爱流⾏⾳乐,对于我国的传统⾳乐,尤其是戏曲⾳乐了解甚少,缺乏⼀定的兴趣,要让学⽣积极主动地学习,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注重学⽣的参与意识等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对京剧艺术的聆听感受鉴赏并参与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从⽽进⼀步提⾼学⽣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并深切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使学⽣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4、教学⽬标(1)情感⽬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重要代表作品。
2.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唱腔。
3.通过欣赏京剧音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教学内容: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基本表演技巧、唱腔欣赏。
2.教学重点: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唱腔。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学习基本表演技巧(20分钟)a.分组进行基本舞台动作的练习,如扇子舞、刀马旦等。
b.教学示范,讲解舞台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c.学生逐个模仿,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3.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介绍京剧的唱腔形式和特点。
b.播放经典京剧唱段,让学生观赏并理解唱腔的表现力。
c.逐句教学,让学生模仿唱腔,校正发音和节奏。
4.欣赏京剧音乐(20分钟)a.播放经典京剧音乐,如《赵氏孤儿》、《红灯记》等。
b.指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c.鼓励学生讨论音乐的细节和感受。
5.小组合作表演(3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京剧唱段进行表演。
b.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准备舞台道具和服装。
c.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和改进。
6.总结(10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京剧。
四、教具准备1.音响设备,播放京剧音乐和唱腔示例。
2.京剧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资料。
3.舞蹈道具,如扇子、刀马旦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发展和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欣赏京剧音乐的魅力。
在小组合作表演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京剧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音乐》教学设计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第三节
教具:影碟机影碟(唱段实况)幻灯片幻片机彩电等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京剧的简介,使学生了解京剧基础知识。
2、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内容。
(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剧种?)
2、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根据内容出示相对应的幻灯片)
(1)京剧的形成: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演出,皮黄腔风靡京城。
后来,留京徽班艺人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京剧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因为它久居京城这种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以致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剧。
(2)京剧音乐:
1)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
西皮腔源于秦腔,形成于武汉一带。
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
二黄的起源在江西,形成于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2)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
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器组成,常用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唢呐、笙等(出示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