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面瘫患者经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饼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饼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无血液 , 每个穴位注入约 l m L药物 , 快 速拔 除, 压迫 针孔 , 隔日 一 次, 1 0 次为一疗程 , 每个疗程后休息 2 天, 3 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
2 . 2 治 疗 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法 。 药饼制取 : 药饼方剂 以牵正 散为 主加减 而成 , 僵蚕 、 全虫 、 地 龙、 蜈蚣 、 黄芪 , 熟 附子 、 没药 均等份 , 共 研为 细粉末 , 以姜 汁调成
与对 照组 比较 , P(O . 0 5。
4 讨论
本 组病例均参照 2 0 0 7 年5 月 中 国中医 出版社 出版 的《 针灸 治 疗学》 [ 1 诊断周围性面瘫的标准 , 且病程均 大于三个月 。
2 治 疗 方 法
2 . 1 对 照组
中医认 为顽固性面瘫是 因为 劳作 过度 , 机 体正气不足 , 脉络
起动 ) 、 倒错 ( 反 向歪斜 ) 、 鳄 鱼泪 ( 进食 流泪 ) 、 面 肌 痉挛 、 面肌
笔者认为 , 顽 固性 面瘫的患者病 程较长 , 多数 患者接受较 长
萎缩等后遗症 J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时间 的电针治疗 , 不愿 意再 接 受 电针治 疗 。笔者 采用 穴位注射 及 中药穴位外敷可解决这一难 题 , 同时 当归有养血 活血之功 , 维 生素 B 有营养神经作 用 , 通 过刺激 面部 穴位 , 可 保持较 长穴位 针感 , 达 到治疗疾病 的 目的。顽 固性面瘫 多 由正气虚 弱 , 脉络瘀 阻所致 , 刺激合谷 、 足三里 , 有健脾养血 , 补益正气作用。 牵正散是治疗面瘫 的常用方 剂 , 虫类药 物可疏通 经络 , 行气 活血之功 , 黄芪 补益 正气 , 附子 温补 肾 阳, 没药 活血 化瘀。诸 药

顽固性面瘫辨证选穴思路——刘颖教授针灸治疗经验总结

顽固性面瘫辨证选穴思路——刘颖教授针灸治疗经验总结

2 北京 中医药 大 学东直 门医院针 灸科 ,北京 l 0 0 7 0 0 )
摘 要 :临床 上 约2 0 %的 周 围性 面瘫 因各 种 原 因成 为 顽 固性 面瘫 ,刘颖教 授 经 过 多年 积 累 ,对 于顽 固性 面瘫 形 成 了一套 完
整成熟的辨证施治方法。本文介绍刘颖教授通过症状体征早期甄别顽固性面瘫 ,治疗时审证求 因,依证配穴;针对顽 固症
2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o x i b u s t i o n , D o n g z h i m e n H o s p i t a l o f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7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Cl i n i c a l l y ,a bo ut 2 0%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f a c i a l p a r a l y s e s b e c o me r e f r a c t o r y d u e t o v a r i o u s r e a s o n s .W i t h y e a r s o f c l i n i c a l e x pe r i e n c e ,Pr o f e s s o r L i u Yi n g ha s f o r me d a c o mpl e t e a n d ma t ur e d i a l e c t i c a l t h e r a p y f o r r e f r a c t o y r f a c i l a pa r a l y s i s .T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i n t r o d u c e d P r o f e s s o r Li u ’ S c l i n i c l e a x p e r i e n c e i n i d e n t i f y i n g r e f r a c t o y f r a c i a l p a r a l y s i s t hr o u g h e a r l y s i g n s a n d s y mpt o ms ,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g s y n d r o me t o i d e n t i f y c a us e s a n d ma t c h a c u p o i n t s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i t h s y n d r o me i n t r e a t me n t ,a n d s e l e c t i n g a p p r o p r i a t e

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每日1剂,连续服用4周;西药每日3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4周;针 灸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
治疗周期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周期
4个月,包括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估,分为6个等级,从Ⅰ级(完全恢 复正常)到Ⅵ级(无恢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参考文献3
张氏等. 三联外治疗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生活质 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21, 19(1): 21-27.
THANKS
规范的的操作流程,包括治疗前评 估、治疗参数设定、治疗过程操作、治疗后护理等环节。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李氏等. 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 究. 中医杂志, 2019, 60(5): 389-393.
参考文献2
王氏等.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 察. 中国针灸, 2020, 40(6): 531-536.

药物治疗
03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伤等不
良反应。
治疗优势分析
综合治疗
三联外治疗法将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 挥各自的治疗优势,达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三联外治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 症状和体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操作简便
拔罐治疗法
作用机制
拔罐治疗通过吸附力作用于患侧面部 ,达到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适应症
使用方法
在患侧面部进行拔罐治疗,每次留罐 5-10分钟,隔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 5-7次为一个疗程。

穴位注射加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0例

穴位注射加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0例

照组 用传统针刺 法 结果
治疗组 有效率 9 %, o 对照组 有效率 6 .% , 6 7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 义( P<0 0 ) .5 。结论
穴位 注 射加 梅 花 针 治疗 顽 固性 周 围性 面瘫 有 较 好 的 疗 效 。
关键词 : 面瘫 ; 穴位 注 射 ; 花 针 梅 中图 号 :277 12 R 7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0 05 20 )3 22 2 10 —50 I0 80 —0 1 —0
显效 : 前额纹 、 眼闭合 、 均正 常 , 唇不能 龇牙 上
收 稿 日期 :08 1 8修 稿 日期 :08— 2 5 20 —0 —0 ; 20 0 —1
作者简介 : 徐佳 (9 1 , , 16 一)女 江苏南京人 ,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
维普资讯 http://wwwLeabharlann
个疗 程 。
2 12 穴位 注射 。。 加兰他 敏注 射 液 ( 上海 旭 东 海普 万业 有 限公 司 ) L V 1 射 液 ( 东 南 国药业 有 限公 司 ) 1 、 B2 m 注 广 1
组各 3 0例 。治 疗 组 男 l 3例 , 1 女 7例 , 中年 龄 其
最小 者 2 岁 , 大者 7 l 最 2岁 ; 程 最 短 为 2个 月 , 病 最 长为 1 8个月 , 均为 7 月 。对 照组 中年龄 最 平 个
治 的阶段 , 用传 统针刺法 往往 难 以奏 效 , 位注 采 穴 射是通 过多种 治 疗 因素 共 同作 用 于 机 体 , 产 生 而 疗 效 , 对经 穴及 神经 系统有调 节性作 用 , 兰他 其 加 敏是肌 兴 奋 药 , B2 与体 内核酸 、 碱 、 氨 酸 V1 参 胆 蛋 的合成 , 对神 经 系统髓鞘 的完 整有一定 的作用 , 两 药 隔 E注射 , l 既有药 效 的作 用 , 又有对 局部感 受器

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

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

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王小容【摘要】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然而,仍有部分面瘫患者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而遗留后遗症.经治疗2月以上者笔者谓之为顽固性面瘫.笔者自2002年以来运用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现介绍如下.【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08【总页数】1页(P28)【关键词】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顽固性面瘫【作者】王小容【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二中医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

然而,仍有部分面瘫患者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而遗留后遗症。

经治疗2月以上者笔者谓之为顽固性面瘫。

笔者自2002年以来运用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10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37.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6.5个月。

2 治疗方法2.1 传统针灸:取患侧攒竹、鱼腰、阳白、太阳、承泣、四白、迎香、地仓、水沟、承浆、颧髎、下关、颊车、翳风、双侧合谷,平补平泻,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后取针,10日一个疗程。

2.2 水针:选2ml 7号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2ml及维生素B12注射液1ml,碘伏消毒。

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腰、或太阳;额纹消失者取阳白;鼻唇沟歪斜取水沟;颏唇沟歪斜取承浆;面部麻木、板滞取颧髎、下关、颊车、四白。

上述穴位可交替取,每次取3~4个穴位,可提插,不捻转。

根据部位每个穴位可推注0.5~1.5ml药液,取出注射器后用消毒棉签按压止血即可。

配合传统针灸,隔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28例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28例
2 结 果
果。
两组 患者 治疗 前 L y s h o l m膝关节 评 分无 明显差 异 , P > 0 . 0 5 ; 治 疗后 , 两 组 患者 L y s h o l m膝关 节 评 分均 有 明 显上 升 , 但 观 察组 患 者的 L y s h o l m 膝关节 评分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P < O . 0 5 ,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此外 , 观察组 治疗 总 有效 率为 3 3 例( 9 1 . 6 7 %) , 对 照组 总 有 效率 为 2 4例 ( 8 0 . 0 0 %) , 观 察组 疗 效更 佳 , P < 0 . 0 5 , 具 有 统计 学
3 0
提插 捏转 平补 平泻 法 , 得起 后 留针 , 保持 3 0 m i n即可 出针 , 运 用无 意义 。 ( 见表 1 )
内蒙古 中 医药
y s h o l 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及疗效对比( x + s 。 n , %) 菌棉 球对 针 孑 L 进 行按 压 , 直至无 出血现 象 。每 日进 行 1 次, 1 O 次 表 1 两组患者 L
参 考文 献 [ 1 ] 刘献 祥 . 中 医药 治 疗膝 骨性 关 节 炎 的研 究现 状 【 J 】 . 中 医正 骨 , 2 0 1 2 , 1 ( 2 0 ) : 2 4 9 — 2 5 1 .
[ 2 ] 刘源, 王伟 , 李 沛. 针 灸 治 疗膝 骨性 关 节 炎概 况 【 J J . 中 医 学报 ,
为一 个 疗程 , 疗 程之 间保 留 2天 的间歇 期 , 为 患者 提 供两 个疗 程 的治疗 。 1 . 3 . 2观察 组 治疗 方 法 :观 察组 3 6例 患者 在 对 照组 的治疗 基 础 上, 增 加无 瘢痕 针灸治 疗 。 主要方法 为 : 将 用艾 绒制 成 的麦粒 大实 心艾 炷 , 置 于血 海和 肾俞 两 穴位 上 , 并 运用 活 络油 将 其 固定在 穴 注: 为与治疗前相 比, P < O . O I ; 为与治疗后对照组相 比, P < O . 0 5 。 位上, 通过 线香 点燃 , 患者 在无 法忍受 疼痛 后可 将其 取下 , 每 状艾 炷含 有 5 m g 艾绒, 每 穴灸 5状 。每 两 日进行 1 次。 3 讨 论 1 . 4疗效 观察 膝骨 性关 节炎是 较 为常见 的临 床疾病 , 发 病率 和复 发 率非 常 同 时还 具有 亟待 攻 克 、 危 害性 较 大等 特点 。在我 国 中 医学 认 1 . 4 . 1 L y s h o l m膝关 节评 分 量 表评 分 :对 患者 治疗 前 后膝 关 节运 高 , 动情况进行评分 , 评分标准为 : ①需要支撑物 : 5 — 0分 ; ②下蹲情 为 , 膝骨性 关节 炎属 于 “ 骨 痹” 、 “ 筋痹 ” 的范 畴 。 由于 中老年 人 的肌 在 这个 过程 中与 肝 、 。 肾、 脾 均有 密 切 况: 5 - 0分 ; ③ 跛行 : 5 - 0 分; ④上下楼梯 : 1 0 — 0分 ; ⑤肿胀程度 : 肉系统和 骨骼 功能逐 渐衰 退 , 1 0 — 0 分; ⑥绞 锁 程度 : 1 5 — 0 分; ⑦疼 痛程 度 : 2 5 — 0 分; ⑧关 节不 稳 联 系 , 中医认 为这也 是血瘀 、 。 肾虚的病 理改 变过 程 。 由此可 知 , 膝 骨 陛关节 炎属 于本 虚标 实之证 , 其 病机 为。 肾虚 血瘀 , 为此, 在治 疗 定: 2 5 — 0 分 。患者 的症状 与分数 呈反 比。 应 以活血化 瘀 、 温补 肾 阳为 主 , 并 做到 标本 兼治 。在 本 组资 料 1 . 4 . 2治疗 效果 评 定标 准 : 根据《 中医病 症 诊 断疗 效 标 准 》 可将 该 时 , 病 的治疗 效果 分为 显效 、 有效 和无效 : ①显 效 : 疼 痛感 等 临床 症状 中 , 通过 针 刺和 艾灸 并 用 的方 法 达到 补 肾活 血 的效果 , 首先 选 取 结合 患 者 的实 际情 况 配 以其 他穴 位 , 给 予穴 位 针 逐渐 消失 , 关节 能够 灵活 自如地 活 动 ; ②有 效 : 疼 痛 感等 临床 症状 主要 治疗 穴 位 , 使 补 肾 活血 效果 更 佳 , 而 艾 灸 具有 温 通 气 血 、 温 阳补 肾的 效 得到了明显缓解, 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③无效: 各项症状均无任何 刺 , 果 。针 灸并 用 的方 法在 治 疗膝 骨 性关 节 炎上 具有 非 常 显著 的 效 缓解 , 关节 活动 无任何 改变 。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39例

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39例

功 能恢 复 正 常 ; 效 : 状 和体 征 大部 分消 失 , 显 症 面 肌功 能大 部分恢 复正 常 ; 转 : 好 症状 和体征 部分 消 失 , 肌功 能部 分 恢 复 正 常 ; 效 : 状 和体 征 及 面 允 症
面肌 功能 基本 无变化 者 。 治 疗 结果 所 有 患 者 均 于治 疗 4疗 程 后 ( 含 有不 足 4个疗 程愈 者) 行评 定 。 进 痊愈 2 2例 , 显效 、 攒竹 、 阳白、 四

制脊髓 P物质 ( P 的释放 , S S) 使 P储存 增加 , 而 从 有利 于镇痛 [ 。 以电针加 强止 痛镇 静 , 进气 血 1配 ] 促 循环 , 调整 肌张力 等作 用 。 穴位注 射 能使药 物迅速
到达病 所 , 提高 患处 有效 浓度 , 提高 疗效 。复方 丹
2 注射 液 , ml 以患 者产 生 酸胀感 为 佳 , 交替 穴 可
针 药 并用 治疗 顽 固性 面瘫 3 例 9
何庆 勇 指导 : 张吉 北 京 中医药大 学针 灸学 院( 0 0 9 10 2)
摘 要 : 目的 : 观察 针 药并 用治疗顽 固性 面瘫 的 疗效 。方法 : 用 毫针刺 法 , 采 取颊 车 、 地
仓、 颧
等穴 , 配合 中药牵 正散 加味 内服 。结果 : 总有 效 率 9 . 4 。提 示 : 方 7 4 本
位进 行注 射 , 日 1次 ,0次为 1个 疗程 , 疗 每 1 2个
程 后评 定疗效 。
疗 效标 准 临床治 愈 : 腿 痛消失 , 腰 腰部 活动 无 障碍 ; 腿 抬 高 >7 。有效 : 直 0; 腰腿 痛 显 著 减 轻 ,
腰部 活 动 明 显改 善 , 直腿 抬 高 3 。 7 。无 效 : 0~ 0 ; 腰 腿 痛减 轻 不 明 显 , 部 活 动 无改 善 , 腿 抬 高 < 腰 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顽固性面瘫患者经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04-11T13:37:44.6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作者:李继华
[导读] 着重于探讨针灸应用于顽固性面瘫治疗中对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卫生院东城分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着重于探讨针灸应用于顽固性面瘫治疗中对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确切,面神经功能良好,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常规治疗、针灸治疗等方式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诊治。

本次选取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灸治疗对其治疗总有效率、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影响,结果所获颇丰。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选取例数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左侧面瘫与右侧面瘫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在31~64岁,平均为(46.7±5.2)岁。

对照组40例患者,女19例,男21例;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46.3±5.4)岁;24例患者为左侧面瘫,16例患者是右侧面瘫。

实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排除及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心肝肾多功能不全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双侧面瘫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

纳入标准:未合并肾肝、心肺等脏器疾病,无继发性或原发性痴呆疾病,单侧面瘫,无丙肝、梅毒、艾滋病、乙肝等感染性疾病,无言语障碍,资料完整,积极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选择在风池、翳风等穴位实施穴位注射,500μg维生素B12,100mg维生素B1,同时指导患者在饮食方面清淡为主,宜为半流食。

鼓励患者康复训练,譬如对着镜子露齿、皱眉、鼓腮、噘嘴等,各组动作每次持续10min,每天3次,行面部肌肉按摩[1]。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患侧对侧攒竹、承浆、合谷、翳风、丝竹空等穴为一组,患侧对侧阳白、合谷、地仓、颊车等穴为一组,行平补平泻法,两组相互交替取穴,在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在留针10min实施1次行针。

1.4 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①治疗总有效率:经治疗后面部功能基本改善为显效,有所改善为有效,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依据日本面神经研究学会疗效判定标准与中国《中医诊疗规范》制定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2],根据患者患侧露齿、鼓腮、噘嘴、皱眉等动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分,≤22分为差,23至30分为中,31分至35分为良,≥36分为优,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全部数据分析或处理的方法:均数()为选用t检验的计量资料,率(%)为选用检验的计数资料,严格规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顽固性面瘫在临床中是神经麻痹疾病,但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阐明,治疗难度大,容易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也极易对患者心理与生理造成负面影响[3]。

实际上在治疗方面临床拥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细心观察下可发现诸多疗法都是以面部功能训练为主,通过指
导患者实施自主训练对面部神经加以协调,除了增强肌肉力量,也能够维持肌肉运动功能,对疾病康复极有帮助[4]。

目前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主流方式为改善微循环、维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帮助患者调节面部功能,同时借助面部功能训练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这种治疗下,很多患者仍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5]。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通过针刺激面部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面部血供,可确切的发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功效。

本研究显示,采取针灸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增强其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顽固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其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莫双.对顽固性面瘫患者开展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24):216-217.
[2]彭秀兰.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58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05(06):74-75.
[3]罗绍萍.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05(14):113+115.
[4]陈佳佳.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2(02):42-43.
[5]夏菁,秦黎虹.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3,05(04):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