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简介1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应县木塔简介》要说这应县木塔,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存在!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应县这片土地。
远远地,我就瞧见了那高耸入云的木塔,它就像一位古老而庄重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当我真正走到它的跟前,那种震撼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座木塔,叫做释迦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它建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 1056 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
你瞧它那外观,八角形的平面,五层六檐,看起来端庄大气。
但实际上,它内部还有四个暗层,加起来一共有九层呢!从下往上看,那层层叠叠的屋檐,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美丽极了。
木塔的塔身,全部都是用红松木搭建而成的。
我凑近了仔细看,那些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每一根木头之间,都通过榫卯结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没有用一颗铁钉,这简直就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我摸着那粗糙的木头表面,心里不禁感叹,古人是怎么做到让这座木塔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呢?走进木塔里面,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里面的空间虽然不大,但是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爬,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那楼梯有的地方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从这里走过。
爬到第二层的时候,我透过窗户往外看,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房屋尽收眼底。
微风拂过,带来了一阵凉爽,也让我更加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再往上爬,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佛像和壁画。
那些佛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祥温和,每一尊都栩栩如生,仿佛在注视着世间的一切。
而那些壁画,虽然因为岁月的侵蚀已经有些褪色,但是依然能够看出当年的精美。
站在木塔的顶层,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和宁静。
向下俯瞰,整个应县的景色一览无余。
街道上的人们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而这座木塔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听当地的老人说,这座木塔曾经经历过多次地震和战火,但是它都顽强地挺了过来。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应县木塔,又名大雁塔,位于山西应县县城西塔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没有柱子的塔。
应县木塔因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被誉为“天下奇塔”、“天下第一流塔”。
应县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砖石结构的方形基座,高3.60米,上立石碑一通,碑上镌刻着“佛国天宫”四个大字。
基座四面辟有门洞,可供行人出入。
塔身为八角形实心结构,通高约35.5米,共13层。
木塔底层用生铁铸造的八角亭子分隔成10个房间。
上层每层有窗38个,均为木格结构。
各层有斗拱、斗拱的位置、层数、数目和形式完全相同。
塔身每层外壁中部均有一个半圆形的门洞,从上往下看,犹如一个巨大的空心楼体,所以又叫“空心宝塔”。
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座楼阁式塔。
各层以砖石叠涩出檐,斗拱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屋檐出挑很小;每层均以木柱支撑梁架;各层的檐下均有斗拱承托檐口。
由于斗拱与檐口相衔接处用木柱衔接起来,所以塔的外观是一个方体框架结构。
由于各层屋顶均有斗拱承托梁架和瓦顶(其中屋面为单檐歇山顶),所以又叫“出檐宝塔”。
— 1 —应县木塔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高达14米、直径4米的佛宫寺释迦牟尼佛塔,又名大雁塔。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它是仿照唐代佛宫寺东印度公司所建的那座楼阁式塔修建而成的。
这座塔完全用木结构建造而成,共有13层,塔基为须弥座式,高约10米。
塔内有楼梯可通向塔顶。
关于这座塔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慈恩的法师到应县传教布道。
他在石塔下发现一个石函,函内装有一部《大藏经》和一颗舍利。
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 2 —。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应县木塔,那可是个不得了的古迹呢!它就像是历史的活化石,静静地躺在那儿,让人看了心里就发毛。
这木塔啊,可真是个大宝贝,它的历史可长啦!
说起这应县木塔,那可真是个大工程。
它建在一座山上,周围的风景美得就像画儿一样。
这座木塔有七层,每一层都有精美的雕刻,看起来就像是在跟别的木塔比谁更厉害。
而且,这木塔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带着现代的感觉。
你知道吗?这木塔还有个传说呢!据说,这座木塔是古代一位皇帝为了庆祝胜利而建的。
那时候,敌人可真是多,他们天天来骚扰。
皇帝可不怕,他决定用这座木塔来守护国家。
所以,这座木塔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说到保护,这可是个大问题。
因为这座木塔太老了,有些地方已经有点损坏。
好在现在政府和专家都在努力保护它,让它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你看,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吗?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后人也能够欣赏到这些美丽的建筑。
除了保护,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了解这座木塔。
比如说,可以组织一次参观活动,让大家亲自去感受一下这座木塔的魅力。
或者,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和展览,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座木塔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应县木塔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让它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它,让它成为更多人的骄傲。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应县木塔,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宝贝!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呢。
你知道吗?这座木塔建于唐代,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咱们国家的许多城市都要早。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还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说到这木塔,我就想起了一个成语——“古木参天”。
就是说这木塔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高大雄伟,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它的每一块木板都精雕细琢,仿佛能听到它们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走进木塔,你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可以和那些古人一起聊天、一起喝茶、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都充满了故事,就像是一本本厚厚的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
你知道吗?这座木塔还有一个特别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它用智慧帮助人们建造了这座木塔。
后来,这只猴子成了木塔的守护神,它每天都会在塔顶上跳来跳去,保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
除了这些,我还听说这座木塔里藏着很多宝贝呢!比如,有一颗神奇的树籽,据说只要种下去就能长出千年不老的人参果;还有一块神奇的石头,摸一下就能让人变得聪明伶俐。
不过,这些都是传说啦,说不定是真的也不一定哦!
应县木塔就是一座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能,还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山西大同,一定要去应县木塔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古老和美丽。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范文一: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古老的世界,那里有一座宏伟的木塔矗立在风中。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迭,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梦想。
这座木塔叫做应县木塔,坐落在山西省应县城南的佛宫寺内。
它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历经金、元、明、清各朝多次修缮,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李诚的建筑师,他巧妙地利用了木材的特性,使得这座塔既坚固又美观。
每当我站在应县木塔前,都会被它的雄伟所震撼。
它的高度达到了74.5米,底部直径约12米,顶层八角形的屋檐高达3.7米,整个塔身层层递进,宛如攀登知识的阶梯。
塔的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讲述着古代的故事。
走在木塔内部,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这里没有现代的喧嚣,只有历史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我仿佛能听到古人敲击木鱼的声音,闻到檀香的味道,感受到他们虔诚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应县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这座木塔将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历史的辉煌。
让我们共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应县木塔的魅力。
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范文二:说起应县,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美丽的风景,或者是那些美味的特产。
但你知道吗?在应县的深处,还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建筑——应县木塔。
这可不是一般的木塔哦,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
说到应县木塔,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听爷爷讲的那些关于它的故事。
那时候我还小,不太懂这些故事的含义。
但现在想来,那些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应县木塔的历史。
这座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坐落在我国山西省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距今已经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
它的建造工艺之精巧,技术之复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木塔总共有七层,高为五百一十六米,整个建筑最大高度为七百九十六米。
它每一层都有许多窗口,站在二楼向下看去,就会看见许多美丽的景色。
它建于辽代统和四年(980年),塔的底层用木材建成一间大门,门上有“开”字型雕刻,门内有两个巨大的木雕狮子。
它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八个门。
底层主要是进出房屋用的;第二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佛造像用的;第三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一些供奉用的东西;第四层主要是放一些桌椅、文房用品等东西;第五层主要是放木椅、木凳等东西;第六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第七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
—— 1 —1 —。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作者:方草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05期山西朔州市应县木塔,又称应县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
它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总重量约7400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也是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千年木塔。
明朝时,有两位皇帝分别为应县木塔题了“峻极神工”“天下奇观”两个匾额。
1961年,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前来参观应县木塔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人们在为木塔的独特魅力所倾倒的同时,也感到好奇: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的木塔,没用一个铁钉子,是怎样建造的?这么壮观华美的木塔,为何会建在一个小县城?古人建塔时,上万立方米的木材从何而来?木塔为何能千年不毁?其实,游人们感到神奇的这些问题,也正是应县木塔的魅力所在。
应县木塔是怎样一座塔坐落在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
寺院前部建有钟鼓二楼,后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
整个寺院除了木塔是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以后所建。
高67.31米的应县木塔,底层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也是八角形,高9层,5个明层,4个暗层,外观为5层6檐。
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制作精巧,与塔身十分协调。
应县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整体构架全部用木材建造,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
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
60多米高的木塔,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全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没用一个铁钉子。
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梁栿联系,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双层框架,加强了构件的整体性。
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
塔的底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廓。
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廓。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
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高六十五点八六米,五个明层、四个暗层总共九层,相当于现在约二十层楼房的高度,总重量约七千四百三十吨.整个木塔共用了五十四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栱博物馆”.
应县木塔是中国佛塔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中国佛塔则是世界塔型建筑物中的瑰宝。
它塔身高大,每层之间距离也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
古建筑专家评价,应县木塔完整保存了辽代中国传统高层木结构建筑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突出成就,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应县木塔历经苍桑,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元代以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当地房毁人亡,但它结构牢固,历经900多年却安然无恙.
古往今来,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官员缙绅、文人墨客、佛门弟子登临木塔,眺望应县风景,为木塔挥毫泼墨,留下不少赞美佳句。
塔上现存五十四面珍贵的匾联,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划苍劲凝重、神韵连贯,为难得的珍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应县木塔简介
一壮丽的外观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西北隅。
其实,由于木塔高耸入云,远眺木塔,不必入城,在城外十余里的地方,就能看到在云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发淡蓝色的玲珑宝塔。
若是天气晴朗,在几十里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它。
在云雾缥渺之中,宝塔若隐若现,如天宫楼阁,别有一番情趣。
在应县西街路北木塔的入口处,有一座木牌坊,三门四柱悬山顶,上用斗拱支撑,牌坊正面横匾上书“浮图宝刹”,立匾题“佛宫寺”三字,背面又有“千仞玲珑”匾。
这是佛宫寺的山门前牌坊。
过了牌坊,到山门前还有一段短街,长约一百余米,过了这段短街,便是佛宫寺的山门。
佛宫寺原来规模很大,山门自然也很雄伟,门前原有铁狮一对,铸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进门是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四大天王殿。
后来,随着佛宫寺的衰落,山门及天王殿均被拆毁,成为一座石砌平台,只有一对铁狮尚存。
现在塔门经过重新整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镏金字汉白玉石。
旁侧开门,进入宽阔的塔院。
院中,原来的东西禅房均已拆毁,但左右钟鼓二楼尚存。
钟鼓楼东西对峙,建筑形状完全一样,二层楼阁式,底层正方形,周有围廊,上层单间歇山顶,木柱支撑,坐置鼓,右挂钟。
现在鼓已无存,只有明天启二年铸的重三千六百斤的铁钟,仍然悬挂在那里。
遥想当年佛宫寺庄严巍然,僧徒云集,晨钟暮鼓,声闻数里,自是一番神佛世界。
过了钟鼓楼,崛地擎天。
巍峨崔嵬的大木塔就出现在眼前。
木塔总高六十七米三,比北京白塔高十六米四,比大雁塔高三米三。
在古寺塔中,它可以说是形态最大,结构最精,外观最壮丽,轮廓最优美的佼佼者。
在它面前,谁人不叹是鬼斧神工!
木塔建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石砌阶基上。
下层南月台前嵌砌着一块石雕的八卦图。
下层平面方形,边长五十米,上层八角形。
东西南各置月台,台阶总高四米四,可拾阶而上。
阶基宽阔,更增强了木塔的稳重感。
塔呈八角形,六檐五层。
塔身为楼阁式,各层檐之下,突出的是斗拱勾栏,下为斗拱屋面,上为斗拱勾栏。
层层斗拱,八面勾栏,重重迭迭,如莲花盛开。
难怪有人赞木塔为“远看擎天柱,近视白尺莲”,木塔也悬有“百尺莲开”匾。
极言斗拱结构之美妙。
塔顶的塔刹,由砖砌的刹座和铁铸的仰莲、复钵、相轮、火烟、仰月及宝珠组成,作八角攒尖式,刹高十四米,制作十分精致,与塔身形体十分协调,衬托出木塔宏伟壮观的气魄和穿云射斗的态势。
总观木塔的外表,于粗犷中见玲珑,古朴中具典雅。
优美的造型,配上各层之间悬挂的笔力遒劲的大字牌匾,还有那层层风铃发出的悦耳清脆的铃声,更使人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美。
二奇巧的构造
应县木塔外观六檐五层,由于底层为双檐,及各层之间又夹设暗层,实际上为九层。
塔全部用木构造,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为五层塔身,四层平座和一层塔顶,结构异常复杂,手法变幻多样。
柱是木塔的基本构件,高耸巍峨的应县木塔,几乎全是用柱子支撑的。
登上台阶,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圈二十四根大明柱,每根木柱直径六十厘米,长九米。
据测,静止时,每根柱负荷一百二十吨。
但柱下基石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连于石基之上。
民间传言,这二十四根柱子每天都有一根在休息。
底层除外围明柱外,墙里还有二十四根暗柱,里圈也有八根大柱,事实上,这三十二根不为人见得柱子承受着木塔的主要重量。
以后各层,每层均有三十二根柱子,由下到上直通塔顶。
这样算起来,支撑木塔主体的柱子就有三百一十二根之多。
这些柱子,都是辽代建塔原物,历次维修都没有更换,它们现在依然坚硬如初。
保持着木塔青春不老的寿命。
斗拱也是木塔的主要的最主要的构件。
联结各柱与梁枋构成平座铺作的。
几乎全是斗拱。
斗拱使用手法变幻多样,全塔共用斗拱五十四种,可以说是集斗拱形制之大成。
每朵斗拱均
有一定的组合方式,拱、昂、斗、驼峰。
每一构件,都经过艺术加工。
这些斗拱、柱与梁枋组成一个整体,状如瓣瓣莲花,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
二层以上,还用斗拱挑出平座,围以木栅,可凭栏玩赏,极目远眺。
总之,完美的斗拱的结构,是应县木塔构造的一大特色。
除柱子和斗拱外,构成平座与铺作的,还有梁、枋、斜撑等构件,这些构件,用各种斗拱结合成一个整体,每层都有一个八边形的中空结构层。
各种构件的大小,都经过缜密的数字计算,既结合紧密,又留有伸缩余地,使木塔实用、坚固、美观并极为科学合理,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这些大构件究竟有多少,实在难以计算!只见各层之间,梁枋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互契合,其结构纡曲之奇,设计精湛之妙,莫不令人惊叹。
据测,木塔全部用料约三千余立方,荒料近万方,构件总数以数十万计。
这是多么伟大而辉煌的创造啊!
应县木塔的设计奇妙与构筑精巧,在国内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三古朴典雅的泥塑壁画及远眺胜景
应县木塔底层有一堵一米厚的砖砌围墙,开南北门。
一般由南门入,一进门的两侧,可见彩绘壁画,画的是两个金刚,横眉竖目持剑肃立。
内槽门两侧画的是两个天王,天王之上是二弟子图。
画是明人笔法,可能原来就有画,因年代久远原画剥损,由明代人补画的。
仰望内槽门上还画有三位女供养人像,顾盼多姿,雍容庄重,各具情态。
第一层内槽西面,还可见壁画飞天。
画面上仙童腾云驾雾,手足飘动,彩带飞舞,神态自然。
北门内也有一些壁画,内容与南门内大致相同,只是照壁板上画的是个男供养人,颜色古朴,可能是辽代原物。
看过壁画,面迎的是端坐于莲台上的释迦牟尼塑像,像高十一米,金脸金身,斜披袈裟,结砆跏坐,慈祥端庄,左手微举,右手向下,似乎正在向弟子们讲经说法。
这尊佛像,是寺庙中形体最大的,从中也可见古代雕塑艺术之精。
佛祖的头顶上可见一层伞形藻井,精雕细刻,彩绘华饰,亦可一观。
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