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简述人事管理的作用?

答:(1)人事管理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

(2)人事管理关系着经济的发展;

(3)人事管理决定人才管理的方向。

2.人事管理目标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1)主体是指目标的责任承担者。人事管理目标的主体是指组织主管人事管理工作部门、机构和管理者;

(2)客体是指目标主体的工作对象。人事管理目标的客体是指受管理主体制约和影响的机构和人员。

(3)任务是指目标主体所担任的工作内容或所担负的工作责任。这是目标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事管理目标必须赋予其目标明确的任务内容。

(4)指标是指实现目标所应达到的程度或标准,其中包括目标实现的时限、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3.简述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答:(1)政治性。人事管理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法律和法规,行使国家授予的权力,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活动。

(2)综合性。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多种知识的学科。它的知识综合性是由该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人事管理学是研究人事、组织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产生、变

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3)实用性。人事管理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人事管理的权力和职能,采用组织、领导、计划、使用、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方式,合理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管理要

素,以完成党的国家对人才管理的任务。

二、论述题

1.分析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一)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人事管理的一项根本原则,它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及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所谓党管干部,是指人事工作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制度法规的建立,都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二)德才兼备原则。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的一贯坚持的选拔使用干部的最基本的原则。

认真贯彻德才兼备原则,是干部队伍优良素质和国家机关公正廉洁的重要保证。德才兼备包括德才两个方面。德是指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才主要包括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专业特长及工作能力等。

(三)依法管理原则。依法管理,是指在人事活动中,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录用、任免、考核、奖惩、调配、工资、退休等,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法律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约束性,人事管理工作只有依法办事,才能有效地避免主观随意和不稳定性,实现其制度化和科学化。

(四)民主监督原则。人事管理中的民主监督,就是发扬民主,由监督者根据法律和法规,监察和督促人事管理组织和成员的活动,使之符合法律和法规,以实现人事管理目标。

(五)分类管理原则。分类管理,就是根据工作的性质、职业的特点、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对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分类管理并不是各自为政。在实行分类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尤其是加强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对人事管理的领导,做到分而不乱,分得科学,分得严密。

第三章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职位分类

一、判断

1.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其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相当的职级归纳所列之等。

2.职系区分是依据职位业务性质的异同,抓住能决定职位性质的主要工作内容,从横的方向将职位区分开来。职系区分后进一步工作是划分职级和职等。职级划分是依据不同职位的工作繁简难易、责任轻重、权限大小以及任职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等,从纵的方向对同一职系的职位进行评价,并划分高低不同的职级;再将不同职系进行比较,进行职等划分。

二、简答题

1.人事编制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工作需要和精简是我国实施人事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2)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分级分类也是我国人事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3)统一原则。

2.人事编制管理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1)行政手段。制定人事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审批人事编制,对执行编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编制规定的现象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员膨胀。

(2)经济手段。编制本身就含有经济因素。

(3)法律手段。编制具有法规的效能。对人事编制的审批要符合法律规定,要经过法定程度,要依据法定的权限审批,一经确定必然严格遵守。

3.人事档案管理有哪些原则?

答:(1)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

(2)真实性和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是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3)保密原则。人事档案记载着人员的政治历史情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国家以及各单位各项工作的活动情况,往往会涉及党和国家政务工作的内情,因此是需要保密的。(4)服务性原则。人事档案管理的宗旨和根据目的是为人事管理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4.简述职位分类的直接起因?

答:(1)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这是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这就要求把适合的人安排到适当的各位上工作。

(3)进行有效考核的需要。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人员积极性的发挥,还有待于工作绩效的考核。(4)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职业日趋复杂,各类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位越来越多,而且每一职位日益发展成为专业的职位。

三、论述题

1.分析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环节?

答:(1)人事档案的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人事档案材料是人事档案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档案收集的收集既是档案管理的起点,又是贯穿于档案管理全过程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2)人事档案的管理即立卷归档,是人事档案的基础建设。人事档案整理,就是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加工复制、目录排列登记、标引著录、装订等一系列系统整理工作。这是将零星材料转化为档案的重要环节。

(3)人事档案的保管指采用多种防护性措施,防止一切损坏、混乱和遗失人事档案的现象出现,最大限度地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巩固收集、整理工作的成果,为利用人事档案提供保证。

(4)人事档案的利用就是人事档案部门为满足利用人事档案的客观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提供人事档案、档案信息和有关人事档案情况和咨询服务。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其方式包括查阅、借用、出具证明材料、复制等。

(5)人事档案的转递是指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之间,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之间,对档案或应归入档案的材料的转出或转入。这是随人员流动而制定的必备手续。

包括转出、转进两个方面。在档案转递的过程中,应坚持入档统一和安全保密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和手续进行。

2.分析职位分类制的基本原则?

答:(1)系统原则。政府部门为履行其行政职能所设置的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组成,处于特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2)最低职位数量原则。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其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它体现为一个组织机构的编制。职位数量的多位取决于该组织机构的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该组织机构任务的大小、复杂程度,取决于人员培训的需要以及经费状况等因素。庞大的政府机构,必须需要巨大的行政开支。

(3)整分合原则。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运用总体分析与单元分板的方法,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这就是管理的整分合原则。

(4)能级层次原则。职位分类时要做到能级层次适度,职烽合理,一般可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四个层次进行职级划分,层次越高,职位数越少,层次越低,职位数越多,切忌高级职位多于低级职位,造成官多兵少的现象。具有相应才能的人,处于相应能级的职位上。同时保证人们在各个能级中能自由运动和流动。

3.分析建立和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位分类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为了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形势,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以及适应人事管理迈向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和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各员制度的建立同时又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已初步确立。职位分类的重大意义有:

(1)公务员职位分类制的建立和推行,为我国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奠定了重要基础。职位分类制是人事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提供重要条件。

(3)公务员职位分类制的建立和推行,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和途径。

第四章国家公务员的新陈代谢

一、判断题

1.公务员辞职后的待遇。辞职因为是本人自愿的,所以辞职者不再享受公务员任何待遇,但应为其办理各种有关的身份、职务等级、工资待遇等证明手续,以为辞职者重新择业所用。

二、简答题

1.录用考试包括哪些内容?

答:(1)公共科目考试。主要包括政治、法律、行政学、公文写作与处理、行政职业能力等五种;

(2)专业科目考试。这是根据工作性质、特点和专业知识要求设计考试内容,以测试专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3)面试或情景模拟考试。此项内容一般都根据岗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设计,着重测度专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2.公务员辞职应符合哪些条件?公务员辞职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答:公务员的辞职条件:

(1)未处于特殊岗位。特殊岗位是指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岗位。

(2)未处于特殊状况。公务员辞职产生的法律后果:(1)职务关系的消失和公务员身份的丧失。(2)辞职后的待遇。(3)辞职后再次任职的限制。

3.如何理解公务退休的涵义?

答:(1)退休是公务员的一种权利。

(2)退休也是一种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3)离休是退休的一种特殊方式。

答:(1)公务员的新陈代谢是人的竞争发展的客观需要。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一条自然规律,也是人的竞争发展的普遍规律。

(2)公务员新陈代谢是保护公务员队伍生机活动的需要。由人的生理发展规律所决定。

(3)公务员的新陈代谢是保证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政府工作,不仅涉及国家生活各个领域,关系人民群众利益,需要思想好、业务精的公务员队伍;而且它既繁重又复杂,需要公务员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

2.公务员新陈代谢的原则?

答:(1)竞争原则。公务员考试录用中的竞争原则,一方面是指希望成为公务员的人以自己的德才为资本,参加录用考试,通过竞争当上公务员;另一方面是指政府通过上报考者竞争的方式选拔录用最优公务员。

(2)公开平等原则。考试录用中的公开平等原则,是指录用公务员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每个公民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考试和录用一视同仁。

(3)因事择人与择优录用原则。因事择人与择优录用原则就是把人事管理的事与人结合起来,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选贤任能,把最能胜任的人选拔到该工作岗位上。

(4)妥善处理、健全管理原则。这项原则是针对公务员的卸任而言。妥善处理指的是对公务员卸任的有关问题的处理和安置要慎重、妥当。公务员卸任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务员是否卸任,二是公务员卸任后的待遇。

第五章国家公务员的考核与培训

一、判断

1.从目的上看,公务员培训与普通常规教育是有区别的。公务员培训是以工作为中心,其目的是使受培训者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提高工资效率和水平。而普通常规教育则是以人为中心,春目的是传授知识,以提高人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对改进工作的作用是间接的。

二、简答题

答:(1)客观公正原则。公务员的考核,必须从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地按照标准,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确定考核结果。

(2)民主公开原则。考核机关将考核的各个事项公布于从,在考核的各个环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监督,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合理。

(3)注重实绩原则。在对公务员作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与评价公务员的工作实绩。(4)依法考核原则。考核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2.简述公务员考试的基本方法?

答:(1)领导与群众的相结合。就是把上级领导人对公务员的考核与下级群众参与公务员的考核结合起来。

(2)平时与定期相结合。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即把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状况的定性概括评价和定量分析测评结合起来。

3.公务员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答:(1)政治理论学习。

(2)专业知识的培训。指与公务员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下知识的培训。

(3)管理才能的培训。

(4)职业道德培训。即培养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答:(1)从管理的角度看,考核是对公务员进行各项管理的基础。没有考核或考核不公正,就失去长衡量公务员的客观依据,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也就难以实现公正性和科学化,难以保证对公务员的科学管理。因此,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

(2)从激励的角度看,考核是激励公务员奋发努力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使公务员的工作业绩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遵守,从而满足了公务员对荣誉的追求,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

(3)从选人用人的角度来看,考核是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选人用人的关键是识别人。(4)从依法监督的角度来看,考核是依法监督公务员的重要途径。公务员是人民公仆,应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

2.分析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答:(1)德。是指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2)能。是指公务员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由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身体能力三方面内容构成。

(3)勤。是指公务员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

(4)绩。是指公务员的工作实绩,主要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与效率。工作数量是由论著、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具体任务等的多少来决定的。工资效率是由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的竞争激励

一、简答题

1.公务员晋升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在晋升前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为优秀或连续三年为称职以上;

(2)晋升正科、正处级职务,需要任副科、副处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员、副科、副处、副司、正司级职务,需要任办事员、科员、正科、正处、副司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副部长职务,需要任正司级职务四年以上。

(3)晋升科学和正副科级职务,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晋升正副处级、正副司级职务,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晋升副部级职务,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2.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必须按哪些基本程序进行?

答:(1)用人单位或任免机关在适当范围内公布职位空缺和任职条件。

(2)在领导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产生晋升预选对象。

(3)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对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提出初选对象。

(4)根据公务员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对初选对象进行全面考核;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还必须进行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然后择优确定晋升人选。

(5)任免机关在对晋升人选进行全面审核研究的基础上,任命公布。

3.公务员奖励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2)公正原则。

(3)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4)民主与公开的原则。

(5)及时慎重的原则。

(6)注重社会效果的原则。

二、论述题

1.分析公务员职务升降的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造就优化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管理国家水平。我国干部升降制度,由于受到旧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缺陷,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二是用人

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2)有利于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工作。国家公务员升降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否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也关系到在职人员能否充分发挥潜力创造优异成绩。

(3)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各职位实行人和事的紧密结合。实现人和事的紧密结合,除通过调动一部分公务员外,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来解决。

2.论述公务员职务任免的重要意义?

答:(1)公务员职务任免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保证。公务员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政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拥有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

(2)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必要手段。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

(3)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激励机制的重要体现。对于公务员来讲,能否任职,往往是其学识才能能否获得充分的发挥,工作上能否获得成就与满足,在同事之中能否受到尊重,以及自已的愿望能否获得实现的重要标志。

3.分析公务员任职的原则、形式、条件和程序?

答:公务员任职的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国家行政机构的职位设置和职数限额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性来确定的。(2)人唯贤的原则。所谓任人唯贤就是以德才兼备为衡量、选拔、任用公务员的标准。(3)注重整体效能原则。在任用公务员时,必须注重一个部门成员的群体结构,做到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性格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整体效能。(4)公务员的任职,原则上一个人只能担任一个职务。公务员任职的形式:(1)选任制。就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任用公务员它分为直接选任与间接选任两种,任期都有限制。(2)委任制。即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任辅助人员或执行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免形式。(3)考任制。就是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考试的方式,以应选人员的智能优劣为客观标准来挑选公务员。(4)聘任制。即用人单位通过契约形式任用公务员的一种制度。公务员任职的条件:(1)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2)从其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3)转换职位任职的。(4)晋升或降低职务的。(5)因其他原则职务发生变化的。公务员任职的程序:(1)提名。通过行政领导提高、党组推荐、群众民主推荐、个人自荐方式,提出拟任职人员名单。(2)考察。人事部门对被提名的拟任职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能力和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对拟任领导职务的,还应广泛征求意见,必要时,进行民主评议或者民意测验的。(3)呈送。人事部门对拟任职公务员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整理出客观、公正、全面、详实的材料,并填写《国家公务员职务作用审批表》,一并呈报任免机关。(4)审批。任免机关根据公务员管理权限和上报材料,集体讨论,作出任职决定。(5)任命。由任命机关发布任职决定,委任领导职务的,要颁发任命书,并通知任职人员到职。(6)归档。公务员任职的各项程序完成后,要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第七章国家公务员的约束监督

一、判断题

1.《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2.解除降级、撤职处分,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3.受警告处分的,半年后解降处分。受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一年后解除处分。受撤职处分的,两年后解除处分。

4.公务员管理的监督方式,是指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后的处理方式。从本质上讲,公务员的监督方式属于行政法律责任的范畴,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1.公务员纪律包括哪些内容?

答:(1)政治方面的纪律。公务员在依法执行政府事务、行使行政权时,应以维护政府正常

(2)工作方面的纪律。工作方面的纪律是公务员执行公务时的行为准则,它是公务员有效执行公务,提高办事效率的保证,也是对公务员起码的要求。

(3)廉政方面的纪律。廉政方面的纪律是对公务员在反对腐败现象,加强廉政建设中的一些要求。

(4)社会公德方面的纪律。

2.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纪为准绳。

(2)在政纪面前人人平等。

(3)惩戒与奖励相结合。惩戒是限制公务员的消极行为,而单纯的惩戒又可能引导发公务员的逆反心理,产生相反效果。

(4)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3.公务员的行政处分的程序和要求是什么?

答:(1)立案。指政府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发现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或受理检举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案件,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分时,首先要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或案件管辖范围,履行立案审批手续。

(2)调查。指案件调查人员运用合法手段和方法,查清公务员犯错误的时间、地点、人证、物证、旁证、分清情节、后果、责任,犯错误的主客观原因。

(3)审理。指人事部门或监察部门依据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理想恰当、手续完备的要求进行审查并做出批复意见。

(4)结案。指给予公务员的处分决定经批准后,予以公布。处理决定要同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见面,由本人签署意见。

三、论述题

1.分析实施公务员纪律的意义?

答:(1)保证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维护良好的政府形象。纪律,一般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所有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维系组织和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其他秩序的基本准则之一。(2)确保公务员的行为有法可依。针对公务员的特点,专门作出公务员纪律的规定,将以前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各种纪律要求加以系统化,使公务员纪律的内容更加充实,管理更加完善,从法规上确保公务员的行为有法可依。

(3)有利于公务员正确行使权力。公务员都掌握一定的权力,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道德水准、业务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有些人来说,权力有被滥用的可能性。因而,必须对权力的行力加以必要的规范和限制,避免滥用权力。

2.分析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体制。

答:(1)监督主体。公务员管理的监督是行政监督的一部分,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必然是法定的。

(2)监督的对象。国家行政权关依法管理公务员事务。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列为公务员管理的监督对象。其中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既是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也是受监督的对象。(3)监督事由。一是不按编限额、所需职位要求及规定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的录用、晋升、调入和转任的。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变更国家公务员工资、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福利待遇标准的。三是不按规定程序录用、任免、考核、奖惩及辞退国家公务员的。

(4)监督方式。公务员管理的监督方式,是指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实施监督后的处理方式。

第八章国家公务员的生活待遇

一、判断题

1.职务工资是指按照国家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高低和责任的大小以及工作难易程度所确定的

2.公务员保险的享受对象丧失劳动力的公务员其主要职能是保障丧失劳动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公务员福利享受对象是全体公务员,其作用在于补充满足公务员的生活需要。

二、简答题

1.建立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答:(1)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析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2)平衡比较原则。比较平衡是指国家在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时,必须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大体持平,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3)定期增资原则。定期增资就是国家定期增加公务员的工资,即国家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按法律规定保证必要的经费用于定期增加公务员工资。

(4)物价补偿原则。

(5)法律保障原则。

2.公务员增资水平有哪些途径?

答:(1)结合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晋升工资档次。

(2)结合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的晋升相应增加工资。

(3)适时调整国家公务员的工资。

3.公务员保险有何特征?

答:(1)公务员保险的对象是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公务员以及由他们供养的直系亲属。(2)建立国家公务员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丧失劳动能力或待业公务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3)保险的组织与实施都是社会化。

第十二章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

一、选择题

1.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人事管理思想的理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系统的现代化、人事管理人员自身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和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二、判断题

1.整体效能是人事工作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互相制约的结构,而不是简单相加的结果。要把人事管理队伍组成一个高质量、高效能的集体,就要有合理的内部结构。

2.在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中,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人事管理的核心,法制化和公开化是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证。

三、简答题

1.我国人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改革,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依法设置的原则。人事机构是国家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的设立是有法律依据的。

(2)精干高效的原则。从事管理机构的改革必须贯彻精干高效的原则,必要的部门不能缺,重复的部分不能有。

(3)发展需要的原则。人事机构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断改革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4)有机整体的原则。从事机构改革要考虑其工作程序的系统,用系统论原则进行指导,使各个环节、各项制度、各种措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从事人事管理的干部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答:(1)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科学的民办观和方法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断增强组织和纪律性,严格保守人事工作的机密,反对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和小团体主义。

(3)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的人才观。

(4)要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能力。

3.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

答:(1)定期培训。

(2)轮岗锻炼。

(3)调查研究。

(4)廉政勤政。

四、论述题

1.分析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答:(1)科学化。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人事工作,以科学的态度,按人事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克服和消除主观随意性。(2)法制化。从事管理的法制化,就是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并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从主要依靠政府办事变为主要依靠法律办事。(3)系统化。人事管理系统化,就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分析和研究人事管理活动。(4)专业化。人事管理的专家化,主要是指人事管理人员必须是对人事管理工作有专门的研究,对人事管理的知识体系有比较系统的掌握,能够熟练处理人事工作的各项业务的专家。(5)民主化。人事管理的民主化是经济、政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民主化的要求。(6)公开化。人事管理的化开化,就是破除封闭的选才方式,在人才选用方面衽群众参与,向社会开放,接受群众监督。

2.论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答:(1)在人员的使用上要能位相应。将相应的岗位安排上相应能力的人,做到适才适位,是充分发挥各种人员的作用,达到最好的人事管理效益的关键条件。(2)用系统观点看待组织结构。一个系统是由许多要素结合成一定的结构方式,又由一定的结构方式相互联系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一要优化,不权要素要优化。(3)建立和实行封闭的管理体制。人事决策、人事管理过程、人事监督和人事信息反馈同样需要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并且要使人事管理的封闭和循环形成体系,从而实现人事管理职能。(4)恰当进行动机诱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动是由动机引发、维持和导向的。产生动机的原因主要是人的需要。(5)重视人的现代化。这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也要是实施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6)加快人事管理现代化手段建设。人事管理手段现代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证。(7)应用理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先进方法,也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

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 人事管理: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像,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文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做出的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人事信息:是人与事,以及人与事,以及共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当这些现象被人们感知,并用语言形式描绘成种种消息资料等时,就成为人事信息。 人事培训是通过培训/开发/教育等手段提高组织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工作。 人事立法:是国家对人事管理中人与人的有关方面及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制定系统的法律规范。 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把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管理工作中,使人事工作在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里保持高效率,以适用现代化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品位分类制度:主要以个人资历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和身份作为分类依据一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就以职位分类对象,按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条件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工作分析:是对一个组织机构中的所有职务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责任,要求条件,技术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记载。 职位:指由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职级:是指工作性质,

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位的组合职等: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其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相当的职级归纳所列之等。 职务:是某一位所负担的职责任任务,即分内所长之事务。 职称:指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包括专业择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 专业技术职务:指需要具有韦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方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实践中,各类单位通过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工作来履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专业技术职称:是标志立夏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是同权威机构对专业人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进行评价和认定后,赋予的资格眕有较高的社会公认度。 人事规划:指组织所有人事规划的总称,狭义指企业从其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全面科学分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政策措施,确保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活动过程。 流动适度原则:企业员工的合理流动是每个企业运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适度合理的人力流能够让企业人力队伍具有积极性,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录用决策:指对通过甄选测试的应聘者进行的进一步甄选,确定哪一位应聘者被最终录用的过程。 人事培训:指通过培训,开发,教育等手段提高组织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工作。 公务员流动:指在行政系统内外部及内部之间,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工作性质,职务,岗位在国内或国际上的变动,公职务流动的实质是人事关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A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B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它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它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4、它是一门软科学, 5、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代管理学新的学科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 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 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 1、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 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 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 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国家管理 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 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利 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 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 占主导地位 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制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第二章 对古代管理思想的评价: 直观性: 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 性 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 性。 阶级局限性: 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如常借 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 2、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 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3、包涵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 上而下的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 关系。 欧文的管理思想:(被誉为人事 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欧文管理理论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关心人的哲学,并在他与人合办的新 拉纳克工厂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试图 建立一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 1、改善工厂内的工作条件 2、限制童工的最低年龄 3、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 4、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 5、设立按成本向工人出售生活必 需品的商店 6、改善工人居住条件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 理之父) 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 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实 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 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 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 “心理革命”。 评价: 1、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仅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 群体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3、注重基层管理或车间管理,忽 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 问题。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 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 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的 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普遍意义的十 四项原则 韦伯的管理理论: 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 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2、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3、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 梅奥的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早 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 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 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五种需要: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会交往的需要 4、受人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两个因 素) 1、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 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 条件等 2、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 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 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调动职 工积极性应处理的三种关系): 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两 关心:1对生产的关系,2对人的关心) 五种领导方式: 1、(1,1)贫乏管理方式 2、(1,9)乡村俱乐部管理方式 3、(9,1)任务型管理方式 4、(5,5)中间型管理方式 5、(9,9)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现代 管理之父”) 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1、成员的协作意愿 2、组织的共同目标 3、组织内的信息交流 西蒙和马奇的决策理论: 1、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 2、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 响,即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4、分析了决策中的“组织”的作用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和过程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1、日本的兴起在于文化,在于特 有文化基础上的新的管理模式 2、企业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3、企业文化的要义,主要体现在 企业内部成员间共同的信念、价值观、 方向意识、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准则 4、作为企业领导,在完成对企业 战略、组织、制度、技术管理的同时, 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 培育上 5、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 6、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 业文化的竞争,因而也就是企业领导 艺术的竞争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 段: 1、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 2、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 3、原始的组织思想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 2、市场竞争的需要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 4、阶级斗争的需要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 逊、博尔顿 2、亚当、斯秘 3、罗伯特、欧文 4、查尔斯、巴贝奇 5、安德鲁、尤尔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 尔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孔茨和奥唐奈) 2、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 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和马奇) 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 茨韦克) 6、权变理论学派(英·伍德沃德 和美·菲德勒)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三大原则:人本原则、 系统原则、效益原则 人本原则的内容: 1、人是管理的目的 2、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3、重视人的需要 人是管理的目的观点: 1、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2、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3、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 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2、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019最新整理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考试重点

1.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 (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 (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5.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必须以人为核心 (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7.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8.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

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3、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 4、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5、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7、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a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b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c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a行政管理思想b生产管理思想c教会管理思想 8、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a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b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a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b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c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9、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技巧、节约一个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最新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事管理学试题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事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i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下列国家中,公务员管理机构属于“部外制”的是 A.法国B.日本C.英国D.德国2、我国公务员应当具备的首要条件是 A.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具有良好的品行 C.年满十八岁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目前我国公务员级别一共有 A.27级 B. 25级C.15级 D. 12级4、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中职位数量最大的是 A.综合管理类职位B.专业技术类职位C.行政执法类职位D.法官、检察官类职位 5、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能组织录用考试、无权审批录用人员名单的是 A.区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 D.省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 6、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形式的是 A.职位考核B.周期考核C.能力考核D.平时考核7、任免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任免机构B.任免情形C.任免形式D.任免程序8、我国公务员晋升职务的方式是 A.资格晋升B.考试晋升C.年资晋升D.考核晋升9、公务员年度考核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又不适宜转任同级其它职务的,应按程序予以A.降级B.降职C.辞退D.撤职 10、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为 A.六个月B.一年C.一年半D.两年 11、公务员法规定,记过的处分期间是 A.六个月B.十二个月C.十八个月D.二十四个月 12、公务员受到的处分中,不能被解除的是 A.警告B.记过C.开除D.撤职 13、公务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的首要条件是 A.有国家规定的编制空额B.符合回避规定 C.调人人员必须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具备的政治思想水平D.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任职资格 14、下列属于国家公务员内部交流形式的是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00324 《现代人事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单选)人事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部门,在整个社会管理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2、(判改)人事管理的目的在于谋求人与事科学结合和公事人与组织密切配合的人事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3、(单选)人事管理的实践活动是人事管理理论的基础,而人事管理理论是对人事管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4、(判说)谋求社会中人与事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是人事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 5、(单选)人事关系是人事管理所特有的管理对象。 6、(多选)人事管理对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人、组织和事。 7、(判改、单选)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还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源于它的科学性,社会 属性源于它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8、(单选)人事管理自然属性宏观方面如人事管理的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等。 9、(判说)就其社会属性而言,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人事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 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带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印记。所以改革和完善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10、(单选、判改)如果说人事管理中的人和组织是人事管理目标的载体,那么人事管理的目标就是人事管理中 的人和组织的灵魂。 11、(多选)人事管理目标的四要素:主体、客体、任务、指标。 12、(单选)长期目标是人事管理部门在较长的时间所要完成的带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 13、(单选、判改)宏观目标是指带全局性、总体性和战略性的目标。 14、(单选)个体目标是指组织成员希望通过他们在组织中的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 15、(判改)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6、(单选、判改)学习和研究人事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组织人事管理体系,提高 组织行政管理的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单选、判改)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原 则,也是社会主义人事管理工作的总目标。 18、(多选)人事管理学的特点:政治性、综合性、实用性。 19、(多选)人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的方法、调查和实验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第三章 1、(单选)(1)人事管理是指各种的设置以及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 (2)人事编制管理是指对各类国家人员配备的数量限制、数量计算标准、数量增减等各项管理以及对各级各类国家的建立、变更、撤消等项管理。 (3)人事编制管理的历史渊源是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管理的需要。(判改) 2、(多选)人事计划管理的原则:目标原则、可行原则、优化原则、可控原则。 3、(多选)人事档案管理的原则:(1)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 (2)真实性和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 (3)保密原则。 (4)服务性原则。 4、(多选)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环节:(1)人事档案的收集。 (2)人事档案的整理。 (3)人事档案的保管。 (4)人事档案的利用。 (5)人事档案的转递。 5、(多选)人事统计管理的基本要求:统一集中的要求、客观科学的要求、准确及时的要求。 6、(单选、判改)品位分类制更着眼于官阶,品定于人,官随人走,而职位则可以和官阶脱节。 7、(单选、判改)(1)职位分类制与品位分类制不同,它以“事”即工作任务与职责为中心。职位分类的对象 是公务员的职位,而非担任职位的人员。 (2)职位分类所依据的基本要素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现 代 管 理 学 (刘熙瑞主编) 课程代码:00107 [2007年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5个具体方法 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二、填空 1.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现代管理的划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4.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5.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三、简答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笔记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小抄 第一章绪论 人事管理: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像,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1是指社会劳动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事组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实践活动。2是对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3是通过织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进行的,4人事管理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事的需要。 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有4点:1科学化2法制化3系统化4专家化 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1以人为核心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3 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5必须重视职位的人员测评 人事信息对人事管理的作用:1)人事信息是人事决策的基础2)人事信息是现实人事管理的手段,3)信息反馈是改进人事决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人事信息中要处理要哪些关系?1数理与质量关系2一般与个别关系3正反馈与负反馈关系,4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与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的关系 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人事管理学的特点?(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区别

关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笔记之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较: A更强调人本管理 一、管理观念的区别 书中提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工具”,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作“资源”,注重产生与开发。注意这里,资源有两种状态,一种就是产生,这应该就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而另一种开发,则就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没有或者不具备的职能。而这才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我们说什么才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只有人才才具有无可替代的、不能复制的优势。可就是,人才不能用拿来主义,虽然我们也可以空投,不可那只就是对极个别的高管或者尖端技术人才而言,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企业人 才都空投吧,我们也不可能只靠个别尖端人才或者高管来创造我们的企业价值,所以,我们说企业人才必须靠自身培养与发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就是开发。这在许多的外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她们对于职工的培养、职业前景的规划可谓用心,正就是如此,才有众多的人才汇聚到外企中去,我们想,外企吸引人的绝不仅仅就是依靠高薪,事实上,我们个别私企,甚至国企的薪金水平也不会与有些外企差。关键还在于两种企业下的文化氛围,归结到根本原因了就在于企业的人力开发水平。 二、管理重心的转移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事”与“物”为核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下什么就是“事”、“物”与“人”,我以为“事”与“物”,应该就是可以归结为相关的制度、奖惩措施等,这些就是可以物化的东西,同时,这也就是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点的管理手段。而“人”呢,我以为应该就是指人力部门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等提升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些措施。如果我的理解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即便在今天提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仍然不能不要一套严格的“事”与“物”来限制,否则,我们虽然称以人为核心,但很可能会形成因人设事,因人而异的情况。我以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就是要打破过去存在于企业中的各种关系网,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与分配机制,如果不能打破这些关系网,没有一个严格、公平、公正的制度,就是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事”与“人”就是同等重要的,或者说就是互为基础的。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历年试题试题答案最全版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及历年试题答案合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含义: 1 .管理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管”我国古代指锁钥。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 “理”本意是治玉。“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的围,对事或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2.把管理看作是地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 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资源进行协调处理,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 2)原始的管理制度。部落议事会—充当管理部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与继承采用军事制的惯例进行。 3)简单的管理机构。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组织机构,表现为由管理机构进行的活动。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1)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成为重要的政治统治手段 2)管理容趋于复杂化,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的产生,但作用受限制 1)科学管理: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以生动的实践证明。通过总结并改进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2)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 ” :1)系统 管理两大领域。前者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如公共行政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后者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如家庭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 1.管理宗旨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看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钱。 2.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非常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居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私人管理的主体非常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人事管理学重点复习总结(新版)

第一章绪论 1、人事管理的含义: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有关事的相互关系,通过组织、协调、控制、 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相互适应,以实现组织目标优化的管理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人事关系及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研究事,研究人与事的结合) ②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学的特点:①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②交叉性③政治性 4、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5 个“必须”) ①必须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②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 ③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⑤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5、人事管理学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再需求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6、人事管理学的原则 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竞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7、人事管理学的功能 ①有助于实现人事最佳结合②有助于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协调 ③有助于对工作进行评价与奖惩 8、人事管理学的特性:①社会性②利益的多极性③管理的层次性 9、人事管理学的作用 ①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必要条件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10、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①从联系上看,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有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人事行政、决策等。它既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所以一般把人事管理学看做行政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②从区别上看,由于行政管理学的人事行政只研究对政府部门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而人事管理学在广义上则是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各种工作人员尽心管理的研究,因而认识管理学的研究范围要广于行政管理学。尽管行政管理学对认识行政研究的原则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企事业的人事管理,却不能取而代之。从这一点上说,人事管理学是独立于企事业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之外的一门学科。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即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他们不能互相代替。 11、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00107 现代管理学 综合复习资料

00107 现代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学术界给管理下的定义中,影响较大的有:(1)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2)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4)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4.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国家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5.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6.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8.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9.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4)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5)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0.现代管理学的特点:(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重点

人力资源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 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 a)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 b) 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 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 4、人力资本投资 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的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的推动力有多强。 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为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量的概念。 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改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消耗;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 6、实践意义 1) 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 2) 使人们认识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从而使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得更为科 学; 3) 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质量的提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一些资本属性。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 2、在一定时间内,它能不断带来收益 3、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人口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才资源:1.杰出性角度:指少数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 的杰出人士。 2.技能型角度:指所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3.可操作性角度: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虽无学历职称,但在管理和 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综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指一 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 和,其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数量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 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生理性、物理性和来源性 人力资本更多强调的是:人力的经济性、公用性和利益性 两者具体区别: 1、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 2、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本是个经济学概念,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问题;人力资源是管理学概念,关注的是挖掘和提高员工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人力资源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现代管理学复习题-判断填空

三、判断说明题 1.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判断:正确。说明:管理学应该而且能够广泛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更高程度的科学化与精确化;另一方面,人作为管理最重要的资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情况下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2.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满意决策准则”。 判断:错误。说明: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决策准则”。理性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者是理性的,可以从方案设计中选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3.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采取低组织高关心的领导方式,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就高。 判断:错误。说明: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采用高组织高关心领导方式,对组织和对人都关心的领导者,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才高。 4.行为研究和价值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范畴,在实际应用中应将二者截然分开。 判断:错误。说明:行为研究和价值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范畴,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行为研究经常会涉及价值或价值判断,所以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开。 5.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 判断:正确。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分析过程就是在系统分析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所以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 6.管理层次的数量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判断:正确。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7.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判断:错误。说明:传统人力资源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招募人员,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 8.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优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 判断:正确。说明:因为人们没有求得“最优化”的才智和条件,所以在现实决策中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的标准。 9.系统优化的进程是绝对的,可以使系统达到最优。 判断:错误。说明:系统优化本身的“优”是绝对的,而优化的进程却是相对的,即不可能达到最优。 10.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就是指产品的质量。 判断:错误。说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是全面的、广义的,它不仅包括最后产品的质量,还包括工作过程的质量。 11.系统分析应用在不同专业领域中,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和途径。 判断:错误。说明:系统分析应用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和途径。不同学科的专家可以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发展出各自系统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工具。 12.集团决策模式认为,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