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英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英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英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国际交流班专业使用)

一、前言

《医学英语(中医诊断学)》是我校外语系开设之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大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英语课程之一。该课程学时54,学分2。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是国际交流方向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日益增高的要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在其专业领域内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各项规定可作为我校医学英语教学安排,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本科一、二年级基础阶段公共英语的学习,他们应已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受过一定的训练,领会式掌握5000个单词和1000个词组,其中包括2000个积极词汇,具备了相应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医学英语属专业英语教学,其总的要求如下:

(一)、词汇:掌握医学词汇特有的词汇结构和体系,要求掌握300~500词素,词素分析式识别医学英语词汇5000~6000单词。

(二)、阅读的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医学专业英语原版教科书,国外英语医学期刊,英语医学会议文献及其他参考资料;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数据,抓住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120词;对重要的书刊,文献等材料能正确理解,抓住要点,并能对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三)、听的能力:能听懂与医学有关的、内容比较熟悉、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医学新闻报道,医学讲课,学术报告,医学会话和临床问诊。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并抓主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比如速记帮助回忆理解.

(四)、说的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有关医学专业内容的会话和临床问诊,经过准备,能就与医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简短的发言和讨论,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五)、写的能力:能根据阅读材料做笔记,写提纲,能写读书笔记,论文摘要,论文简介等,且文理通顺,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能书

写各类病历,填写各类实验报告,撰写医学论文,要求规范,无内容错误。

(六)、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将有关医学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译文达意。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有关医学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忠实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其它要求同《中医诊断学》,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

【目的要求】

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2.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3.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

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

4.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

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典型例证。

5.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

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

6.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

论》、

《温热论》、《温病条辨》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籍》、《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7.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

学的意义。

第一章问诊

【目的要求】

熟悉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主诉、常见现

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

家族史的含义,询问的意义,询问的方法与要求。

3.问现在症: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

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等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要求】

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熟悉问诊的意义;问诊的具体方法;问诊的注意事项。

二、问诊的内容

1.熟悉问一般情况的内容。了解问一般情况的意义。

2.掌握主诉的含义;书写主诉的要求。了解主诉的诊断价值。

3.掌握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熟悉现病史的询问方法。了解问现病

史的意义。

4.熟悉既往健康状况和既往患病情况询问的内容。了解问既往史的

意义。

5.熟悉个人生活史询问的内容。了解问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

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等内容的意义。了解小儿的病理特点;问小儿的主要内容;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6.了解问家族史的内容和意义。

三、问现在症

1.熟悉问现在症的含义;“十问歌”;问现在症的方法。

2.掌握问寒热的含义;恶寒、恶风、寒战、畏寒的区别;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了解“寒热”产生的机理。

3.掌握问汗的内容;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的概念、分类、

表现及临床意义;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熟悉“病理性汗出”的概念和诊断意义。

4.掌握导致疼痛的病因和病机;疼痛的性质。熟悉不同部位疼痛的

特点和意义。了解问疼痛的要点。

5.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

遗精的含义。熟悉各症的临床意义。

6.掌握耳鸣、耳聋、重听、目痒、目痛、目眩的含义。了解目昏、

雀盲、歧视的异同。

7.掌握失眠、嗜睡的含义和临床意义。了解失眠、嗜睡的病机;嗜

睡与昏睡的区别。

8.掌握临床常见饮食异常症状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不欲食、纳少和

纳呆的区别。

9.掌握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尿次、

尿量、排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

10.掌握问月经、问带下的内容;正常月经、正常带下的表现。熟悉

异常月经、病理带下的表现和意义。

第二章望诊

【目的要求】

掌握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熟悉望异常形体、姿态和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了解望诊诊断病证的原理,局部望诊的主要表现。

【教学内容】

1.望诊的概念,望诊的方法,望神色形态和局部望诊诊病辨证的原

理,望诊的方法。

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

临床意义。

3.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所主

的病(症)证。

4.望形: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5.望姿: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望头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唇、齿及咽喉

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部、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

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一

般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等的色、质、量变

化的内容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11.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临床意

义。

【教学要求】

一、全身望诊

1.掌握望神的概念;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望

神的主要内容;少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和临床意义;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2.掌握望色的概念;常色与病色、主色与客色、善色与恶色的概念

及特点;五种病色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色与泽的临床意义;望色十法的内容。了解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

3.熟悉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形体诊病的原理;

体质形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4.熟悉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姿态诊病

的原理;衰惫姿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二、局部望诊

1.熟悉小儿囱门、颜面、目、口唇的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头

发、耳、鼻、齿与龈、咽与喉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

2.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腰背部、

四肢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

3.熟悉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的表现和鉴别。了解涎唾的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三、望排出物

1.掌握痰涕、呕吐物的主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了解涎唾的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2.熟悉大便、小便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四、望小儿指纹

1.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了解望小儿指纹诊病的原理。

3.掌握风、气、命三关的划分;正常小儿指纹的表现;常见病理指

纹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章舌诊

【目的要求】

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和舌象分析要点。

【教学内容】

1.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舌诊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

2.望舌质:正常舌质的表现、意义;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

的表现、临床意义;舌形老、嫩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的表现、临床意义;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的表现、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的诊法、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望舌苔:正常舌苔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质厚薄、润燥、腐腻、

剥落、偏全、真假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色白、黄、灰黑的表现、临床意义。

4.舌质与舌苔互参,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临床常见舌象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

一、舌诊概说

1.熟悉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

2.熟悉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质;舌的形态结构。了解舌的组织

结构;舌乳头的分类及各种乳头的形态特征;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的影响。

3.熟悉脏腑在舌面的分布理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4.熟悉舌诊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的顺序,诊舌的注意事项。了

解刮舌、揩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5.掌握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熟悉舌象的生理变异;

望舌质、望舌苔的临床意义。

二、望舌质

1.掌握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的表现、临床意义。

2.掌握正常舌形的特征;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舌形的

表现、临床意义。

3.掌握正常舌态的特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舌态的表现、临床意义。

4.熟悉诊舌下络脉的内容;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望舌苔

1.掌握舌苔厚薄、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苔质的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2.掌握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四、舌象综合分析

1.熟悉舌之神气(有神、无神)、胃气(有胃气、无胃气)的特征和

临床意义;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原则、临床意义。

2.熟悉临床常见舌象的临床意义。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舌诊的临

床意义。

第四章闻诊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病变声音的一般规律、特点及意义;熟悉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了解正常声音的特点,病室气味所主的常见病证。

【教学内容】

1.听声音:咳嗽、哮、喘、喷嚏、谵语、心音变化等的临床意义,

发声、呼吸、语言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呕吐、呃逆、嗳气、肠鸣等声音的临床意义。

2.嗅气味: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改变的临床意

义。

【教学要求】

一、听声音

1.了解听声音的含义、听声音诊病的原理、意义;正常声音的特点;

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异常呼吸音﹑啰音、心音异常的临床意义。

2.掌握发声、音哑、鼻鼾的表现、临床意义;谵语、郑声、独语、

错语、狂言、言謇的特点、临床意义;喘和哮、短气的特征、区别、临床意义;常见咳声的特点、临床意义;虚实寒热诸证呕吐的特点、临床意义;呃逆、嗳气、呵欠、喷嚏、太息的表现、临床意义。

3.熟悉病理语声的一般规律;失音与失语的区别;呻吟、惊呼的表

现、临床意义;语言异常所主病证的一般规律;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肠鸣异常的表现、临床意义。

二、嗅气味

1.熟悉口气、痰涕之气、汗气、呕吐物之气、二便之气、经带恶露

之气的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

2.了解病室气味所主的常见病证。

第五章脉诊

【目的要求】

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组合与主病规律;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了解妇人脉、小儿脉和真脏脉的特点。

【教学内容】

1.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

2.诊脉部位: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

法。

3.诊脉方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脉象要

素。

4.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脉象

的生理变异。

5.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6.相似脉的鉴别比较。相兼脉及其主病规律。真脏脉的含义、特征

和临床意义。

7.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和特点。

8.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教学要求】

一、脉诊概说

1.了解脉象、脉诊的含义;心脏博动、脉道、气血直接影响脉象;

脏腑组织的作用与脉象的形成间接相关。

2.掌握寸口诊法的部位、方法、三部九候和分候脏腑。了解诊脉独

取寸口的原理;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的基本内容。3.掌握诊脉的时间、体位和指法。熟悉指目、布指、举按寻、总按、

单诊、平息、五十动等名词的含义。

4.熟悉脉象要素(脉位、脉次、脉形、脉势)的含义与意义。

二、正常脉象

1.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有胃、有神、有根脉象的特征。

2.熟悉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特征与胃、神、根的关系;内外

环境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三、常见病脉

1.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

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等1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

短脉、动脉等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模拟脉、对举脉的含义;常见模拟脉与对举脉的内容。

3.熟悉相兼脉的含义;脉象相兼的原理。掌握脉象相兼的原则;脉

象相兼所主病证的规律。

4.了解真脏脉的含义;“十怪脉”的名称、特点及临床意义。

5.了解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小儿脉

象的意义。

四、脉诊的临床意义

熟悉脉诊对判断病变性质、辨别病证部位、分辨邪正盛衰、推断病证进退预后的意义。

第六章按诊

【目的要求】

掌握按诊的方法,按脘腹的内容和意义;熟悉按诊的意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按诊的体位、方法、注意事项。按诊触、摸、按、叩等法的操作

方法,按诊的意义。

2.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方法、内容与临床

意义。

【教学要求】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熟悉按诊的含义和意义;按诊的体位、手法、顺序。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

二、按诊的内容

1.熟悉诊虚里的部位、方法和临床意义;按胸部、按乳房、按胁部

的一般临床意义。

2.掌握腹部按诊的一般方法;脘腹部位的划分;按脘腹异常变化的

意义;腹满、腹水、腹部肿块的按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3.熟悉肌肤寒热、滑涩、疼痛、肿胀、疮疡的常见变化及其临床意

义。了解尺肤的部位和诊尺肤的临床意义。

4.熟悉按手足寒热变化的临床意义。

5.了解按腧穴诊病的理论依据;诊断各脏腑病变常用的腧穴名称。

第七章八纲辨证

【目的要求】

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

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

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要求】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

二、八纲基本证候

1.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的相对性;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掌握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类原因。

2.熟悉寒热辨证的意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证候分析。掌握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3.熟悉虚实辨证的意义。掌握虚证与实证的概念,实证、虚证的一

般临床表现。

4.熟悉阴阳两纲归类证候的依据与内容。

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熟悉证候相兼的概念;证候相兼的常见证型;表虚证与表实证的

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了解证候错杂的概念;证候错杂(夹杂)常见证型。熟悉证候错

杂中,矛盾双方均反映疾病的本质,辨证时主要分析其中的主次缓急。

3.熟悉证候真假的概念;证候真假的四种类型。掌握真寒假热证与

真热假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真虚假实证与真实假虚证的概念。熟悉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真虚假实证与真实假虚证的基本病机。

4.熟悉证候转化的概念;证候转化的三种类型;表里出入的含义;

里邪出表、虚证转化为实证的本质。掌握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化为虚证的概念。

四、八纲辨证的意义

熟悉八纲辨证的特点;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八纲基本证候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第八章病性辨证

【目的要求】

了解病性、病性辨证的概念;掌握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中常见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意义。

2.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

床表现、证候分析。

3.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4.气病证候、血病证候、气血同病证候的分类,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5.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6.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教学要求】

一、辨六淫证候

1.掌握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

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熟悉内风与外风、伤寒与中寒、内湿与外湿、寒湿与湿热、内燥

与外燥的区别。

二、辨阴阳虚损证候

1.掌握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掌握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汗出特征,了解其证候

分析。

三、辨气血证候

1﹒了解常见气病证候的分类。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 了解常见血病证候的分类。熟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证候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血瘀证的成因。

3.了解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熟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

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证候表现的原则、病机。

四、辨津液证候

1.掌握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掌握“痰饮”、悬饮、支饮的概念、病位及临床表现,了解饮证的

证候分析。

3.了解病性“水”的特征、形成机理。掌握水停证的概念、临床表

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4.熟悉痰、饮、水、湿的异同与关系。

5.掌握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了解津亏

与液脱的一般差别。

五、辨情志证候

熟悉情志为病的病理和症状特点;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情志证的证候分析。

第九章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

熟悉脏腑辨证是以辨脏腑病位为纲,并分辨病性的辨证方法;脏腑辨证的意义、运用范围。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各脏腑证候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各脏腑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相关证的鉴别。

【教学内容】

1.脏腑辨证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意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2.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心病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3.肺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肺病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4.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5.肝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肝病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6.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7.腑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腑病各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

8.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各脏腑兼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教学要求】

辨心病证候

熟悉心的病变范围;心病的常见症、征。

掌握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

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痰蒙心神证、热闭(扰)心神证与痰火扰(闭)神证的鉴别。熟悉心火亢盛证临床表现的几类特点;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候特点。

辨肺病证候

1.熟悉肺的病变范围;肺的常见症、征。

2.掌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

证、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风寒犯肺证与风寒束表证,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与痰热蕴肺证的鉴别。辨脾病证候

1.熟悉脾的病变范围;脾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

证、湿热蕴脾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辨肝病证候

1.熟悉肝的病变范围;肝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

证、肝风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四证的鉴别。

辨肾病证候

1.熟悉肾的病变范围;肾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

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

辨腑病证候

1.熟悉各腑病的病变范围;各腑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

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胃证、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胃阳、气虚证与脾阳、气虚证,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胃肠气滞证与寒滞胃肠证,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证,心火下称证与膀胱湿热证的鉴别。

辨脏腑兼病证候

1.了解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

2.掌握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

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心肾不交证与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经)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与胃肠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与心肝血虚证的鉴别。

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目的要求】

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的概念;了解其各自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六经辨证的概念,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六经病证的传变。

2.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卫气营血的传变。

3.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三焦病证的传变。

4.经络辩证的概念,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的基本特点。

【教学要求】

一、.六经辨证概要

1.熟悉六经辨证的概念。

2.熟悉太阳病证、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腑证,

阳明病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3.了解六经病证传经、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

病等概念。

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1.熟悉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2.熟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

其证候分析。

3.了解卫气营血证的顺传、逆传等概念。

三、三焦辨证概要

1.了解三焦辨证的概念、临床实际运用。

2.了解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

析。

3.了解三焦病证传变的顺传、逆传等概念。

四、经络辨证概要

1.了解经络辨证的概念。

2.了解十二经脉的病证特点。

3.了解奇经八脉各自的病证特点。

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

【目的要求】

了解病情资料综合处理的概念、意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完整、系统、客观、准确的方法,病情资料各属性的含义、诊断意义。熟悉诊断思维各法的含义和特点。熟悉以症为中心的诊断思维方法。熟悉各种辨证方法的主要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证名诊断的要求;辨证统一体系的实质、方法;掌握辨病位、辨病性的主要项目。熟悉病名诊断的意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疾病病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及常见病类知识。

【教学内容】

1.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

2.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3.主症诊断的意义,围绕主症进行询查、诊病、辨证的思维方法。

4.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辨证统一体系的概

念,其实质是辨病位与病性,辨证具体要素,证名诊断的形成与要求。

5.“病”的概念与疾病诊断的意义,病、证、症的关系,疾病诊断

的一般途径,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病类知识。

【教学要求】

一、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1.了解病情资料的含义和意义,病情资料完整性、系统性的意义。

熟悉使病情资料完整的作法。

2.了解病情资料准确、客观的含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准确、客观的要求。

3.了解症、脉、舌相应与不相应的概念,病情不一致提示疾病复杂,

正确认识“脉症从舍”等的含义。

4.熟悉必要性数据、特征性数据、偶见性数据、一般性资料、否定性资料的

含义与意义。

二、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1.熟悉模拟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模糊判断法等的概念、

运用特点。

2.熟悉临床诊断要以主症为中心,全面分析以辨别病性,特征症常

是诊断的关键。

三、主症诊断思路

1.了解主症在诊断中的意义。

2.熟悉确定主症的方法,围绕主症进行询查的思路、诊病的思路、

辨证的思路。

四、证候诊断思维

1.了解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运用范围,相互间的关系,辨证诸法

的综合运用。

2.掌握辨证主要是辨病位与病性,辨空间病位的具体项目,辨时间

(层次)病位的具体项目,辨病性的具体项目。了解笼统病位的内容,抽象病性的内容。

3.掌握常见而规范的证名是由病位与病性的不同项目组合而成。熟

悉辨证结果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要准确全面,证名要精炼规范,证候变则证名亦变,不受证型拘泥。

五、疾病诊断思路

1.熟悉病(病名)的概念,症、病、证之间的关系,病名诊断具有

把握病变规律、指导治疗的意义。

2.熟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是根据病因或发病特点、病史、主症或

特征症、特发人群、流行情况等。

3.了解疾病命名的形式,中医病名具有简明的特点。熟悉疾病命名

的诊断意义。

4.熟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病性分类法、病状分类法、病位分类法、按科

分类法各自的含义、举例与优缺点,常见病性类疾病、病状类疾病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形式

总的原则是提倡教师引导讲座,学生准备自学,集体讨论,老师讲评,答疑,组织答辩等形式教学。努力按一段时间一个专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

分的自学和准备时间,然后集中组织一次教学双方研讨课,提高教学效果。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考核方式

1 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来评分;

2 形式由口试,笔试和机试三种类型组成。

六、教材选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diagonostics of TC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医学专业英语阶段时,学生应完成大学英语

基础阶段的学习,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水平。

二、教学目的

大学医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医学英语阅读的能力,一定的医学英语应用性听、说、写、译能力。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打下扎实的医学英语基础,能以医学英语为工具进行医学专业学习和医学科学研究。

三、教学定位

进一步强化基础,具备坚实的英语表达基本功,重点定位在基本语法和词法及双语转换上。建立医学专业英语语言基本功,其重点定位在医学术语和医学特有语言的表达上。

四、教学要求

医学英语属专业英语教学,其要求如下:

(一)、词汇:掌握医学词汇特有的词汇结构和体系,要求掌握300500词素,词素分析式识别医学英语词汇50006000单词。

(二)、阅读的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医学专业英语原版教科书,国外英语医学期刊,英语医学会议文献及其他参考资料。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数据,抓住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120词.对重要的书刊,文献等材料能正确理解,抓住要点,并能对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三)、听的能力:能听懂与医学有关的、内容比较熟悉、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医学新闻报道,医学讲课,学术报告,医学会话和临床问诊。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并抓主要点。

(四)、说的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有关医学专业内容的会话和临床问诊,经过准备,能就与医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简短的发言和讨论,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五)、写的能力:能根据阅读材料做笔记,写提纲,能写读书笔记,论文摘要,论文简介等,且文理通顺,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能书写各类病历,填写各类实验报告,撰写医学论文,要求规范,无内容错误。

(六)、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将有关医学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译文达意。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有关医学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忠实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五、教学安排和教材使用

教学安排:医学专业英语为必修课。可安排在第5—第8学期教学,每周安排45学时,每学期6478学时。教学总时数为260~312学时。如安排有困难,可在第9第10学期结合实习继续安排阅读、翻译、写作等。

教材使用

英汉对照中医本科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医学英语词汇学》

六、教学形式

总的原则是提倡教师引导讲座,学生准备自学,集体讨论,老师讲评,答疑,组织答辩等形式教学。努力按一段时间一个专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准备时间,然后集中组织一次教学双方研讨课,提高教学效果。

七、测试

(一)、测试的意义: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相信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测试的重点:是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测试方式:每学期举行英语考试,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命题,作为必修课程记入成绩。

广东医学院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

(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

I 前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日益增高的要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在其专业领域内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各项规定可作为我校医学英语教学安排,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以及插本的学生。通过本科一、二年级基础阶段公共英语的学习,他们应已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受过一定的训练,领会式掌握5000个单词和1000个词组,其中包括2000个积极词汇,具备了相应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II 正文

?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要求

医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改变专业英语即是专业阅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兼顾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能力培养。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科阶段的医学生在医学专业英语方面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授课;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的内容比较熟悉的专业性题

材报道或讲座;能听懂语速为150词左右的专业性英语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

?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会话;能在充分准备后,就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做简短的报告。表达基本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理解能力:能顺利读懂医学相关专业题材的英语论文、资料以及原版教科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61400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英语报刊阅读是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 【教学目的】 1. 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英美报刊阅读,使学生了解国际重大时事,获得最新信息,增加国际知识,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世界主流英文报刊,了解英文报刊阅读常识,提高对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报刊文章并进行摘要写作的能力。 【教学任务】 此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大致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报刊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阅读英语报刊的技能,学会运用各种工具书和各方面的知识,了解英语报刊的内容和实质,进而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学内容】 英语报刊阅读主要包括英语国家报刊简介、英语报刊中的术语、新闻的写作等报刊知识以及报刊文章选读,所选的文章主要来源于国内的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以及美国《读者文摘》、《今日美国》、《时代周刊》及《新闻周刊》等报刊以及部分互联网文章。选材注重思想性和代表性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在《英美报刊阅读》课程当中,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有意识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态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式学习。 【先修课程要求】 可以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了基础英语,以及第二,三学期的英语阅读课的基础上开设此课程。

中南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中南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医用英语(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英语 Medical English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4分 学时:64学时 前期课程: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四级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以及其他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与口试) 课程基本要求: 医学英语是为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开设的课程,是规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大学本科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专业英语学习,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和加强语言基本功.本课程是医学英语入门课程,通过原版材料、文献等的学习,使学生开始熟悉和初步掌握医学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熟记一定数量的词根、前缀及后缀,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技能,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参与专业活动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对本专业的论文写作有基本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专业知识的自学打下基础,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国际交流,获得专业所需的外文信息。 本课程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的后续,在延续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的特点外,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本课程为选修课,共64学时。在有限的学时中,我们将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将文献翻译和基本些纳入教学内容形成为我们教学的侧重点。结合三年级同学的临床见习,我们特选择了《医学英语经典文献阅读》为基本教材,在巩固本专业前期基本教学所接触的英语词汇及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专业英语的摄入。 本课程以文献阅读为主,并配以相应的口语交流教材和医学英语的常用词汇学习,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不低于教学大纲要求的1:2。 课程考试为开卷考试。主要从口语交流、医学词汇、阅读、英汉翻译等方面考察学生掌握医学英语的综合能力。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本课程配合临床医学教学以及见习或实习需求,要求学生选读主要临床学科的初级原版教材,并逐渐到选读世界著名医学教科书。教学中应注意温习各系统相关的医学术语与基本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方式,潜移默化地灌输双语教学意识。同时,还应对学生作医学英语相关的技能训练,包括因特网医学信息初步检索、医学科普文章阅读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其病机。 三、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望形体、望姿态的基本内容。 五、熟悉望头面、颈、五官、九窍与皮肤的基本内容。 六、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 七、熟悉望排泄物、分泌物的基本内容。 八、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舌质与舌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闻诊 一、熟悉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三、了解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问诊 一、熟悉问诊之目的和意义;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256 学分:16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经过256学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要求”特制定本要求。在达到本基本要求的同时,鼓励那些英语基础较好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努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如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英语阅读 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004 课程名称:英语阅读 大纲执笔人:郭淑丽贾存爱 大纲审核人:陶伟 一、课程简介 《英语阅读教程》是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的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加强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最终达到自如地阅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篇章的目的。 教学要求:阅读教学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挖掘主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阅读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 2. 教师应对所讲述的文章做概括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每课结束后给学生留篇幅相当的课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的正确理解率不低于70%。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经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新闻电迅、特写、传记、科普文章和文学原著,

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的思考

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的思考 教育部1999年发布修订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医学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对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在中高年级搞好英语的教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标签: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课;英语教学 自从国家教委于1985年颁布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随之而来进行的四、六级考试以来,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全国高等院校的重视。它既成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尺度,同时也成为毕业分配时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这种状况也毫不例外地出现在医学院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展,提高医学生获取最新医学资讯的能力成为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医学专业英语教育越来越引起各临床医学院校的重视。教育部1999年发布修订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在完成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必修课后,学生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医学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如今,大多数学生以过四、六级为英语学习的终点线。由于高年级没有英语课,他们又没有在后期坚持自学英语,结果在毕业时,多数毕业生英语水平不及低年级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状况与此目的相距甚远。因此,对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在中高年级搞好英语的教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专业英语并未得到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 目前,几乎全国所有院校,当然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对四、六级考试极其重视,把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本校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和炫耀的资本,并且强令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通过四级考试,英语班的学生必须通过六级考试,否则不发学位证书。因此,学生不得已为攻破四、六级努力自学或参加辅导班,四级通过后,再为通过六级而奋斗。在这种政策指导下,学生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专业英语吗? 同时,虽然有相当多的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的课程,但是它没有像为基础英语设立的四、六级全国统一考试,专业英语自然得不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大多数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英文教学大纲

一、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一) teaching objectives Pathophysiology is a branch of medical sciences that combines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to elucidat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It concerns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outcome of disease to clarify the essence of disease, and provide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hus, it is believed to serve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al science and clinical scien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Pathophysiology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art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isease, fundamental common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rganic pathophysiology and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Based on the training guidance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other related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 will be expected to obtain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nd skill 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1.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1) Mast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y which disease occurs and the resultant functional and metabolic alternations within the body. (2) Be familiar with the causes and conditions of disease. (3) Understan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2. General capability and skill (1) Self-learning ability: Points will be explained and stressed in the class. Further reading will be instructed. (2) Skills of problem-solv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ability: Questions in actual clinical cases will be discussed. (3) Speciality English terms 3. Innovative ability: 4. The teaching period is arranged with 48 periods of theory course and corresponding 35 periods of practice course. (二)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纲(王关富)

课程名称:商务英语阅读(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基础课程学习后,涉及商务英语知识学习,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课程,旨在有系统、有步骤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与国际商务活动有关的术语名称、机构名称、协议并具备将文章译成正确流畅的汉语能力。 本课程是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的学生进行英语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课程,有助于今后商务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 19周,总课时数76学时,其中实践学时数为34学时,主要内容是阅读商务类动态国际新闻时事并讨论。 本课程总学分数:4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商务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的一门主要课程,着重通过对当前热门的商务英语文章进行精讲,分析,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增加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掌握商务的基本理论和语言交际的基本技能,为培养适合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成为从事国内外商务活动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和商贸英语翻译人才。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中国模式为何奏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与欧美国家自由市场经济不同的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所取得的成效,了解中国领导人进行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的作为与成就,成功的因素,以及与西方经济模式对比之下的不同之处。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计划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及中国改革开放。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white goods白色家电,如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消毒碗柜等,premium brands高档品牌的商品。 第二章全球现状新解 本章通过了解第三世界国家新兴市场的观点和论说,并从历史的角度帮助学生体会对经济规模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供应链、库存周转率、规模经济、产业调整等。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存款准备金率、主权债务危机、自由贸易等 第三章该重新获得平衡了 本章介绍了美国经济在多年贸易赤字下不平衡贸易、消费与生产出口方面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美国经济应该进行转型。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贸易平衡、消费、与国内经济发展。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如bemoan one's sad fate 自叹命苦;bemoan the shortage of funds for research 抱怨研究经费不足 第四章难以置信—欧洲在沉沦 本章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年至今的欧元区经济的衰退和恢复情况。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2008年至今的欧元区经济的衰退和恢复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如mayhem:There was absolute mayhem when the cow got into the village hall. 那牛闯进村会议厅, 造成一片混乱。 第六章自由贸易终结? 本章介绍了全球化、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的争论,和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及发展介绍。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进口替代、公司福利、世贸组织中的争端解决机制等。 难点是:掌握相关的贸易术语 第七章底特律的辉煌还有机会再现吗 本章介绍了美国底特律汽车城的兴衰以及,分析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困境,展望了汽车工业的未来。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汽车行业市场变化。 难点是:汽车类名词,行业优劣势的分析 第八章乔布斯的十年 本章介绍了乔布斯,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如何通过发挥他的创新特质、独特个人魅力,研发新产品的观念和手段成功地领导影响全球生活方式的苹果公司。

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用性研究

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用性研究 主要分析了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应该采取的具体举措,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 标签:ESP;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 0引言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该大纲明确表示出于对全国高等院校学校类别、学生水平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差异的考虑,各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设置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同时提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讲究实效,博采众长,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科研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一些专业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众所周知,国际上80%的文献语言是英语,因此,我国的医学研究生要想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就必须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英语。但是除了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尝试着对研究生开设专业医学英语课程外,国内大部分普通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仍采用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即使是那些开设医学英语的学校,也由于缺乏师资力量,使得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由普通英语语言教师承担,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必要的医学专业术语,显然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未来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大部分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将要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经常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因此医学院校一定要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研究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的顺利过渡。 1研究生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 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作为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各高校应该将ESP教学理念贯穿到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开设多门相关课程。 1.1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程 词汇是基础,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就首先要增加专业词汇量,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开设的课程是医学英语词汇课。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是单词长,发音难,不好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构词法来记忆。医学词汇构成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词根和词缀相互组合派生出新词。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构词法来分解医学英语单词,根据词根和前缀后缀的不同含义,培养学生推导记忆医学词汇。 1.2开设医学英语翻译课程

中医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中医英语阅读02 课程代码:13200061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七年制,针推外向,英语专业学生 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的中医七年制专业、针推学院针推英语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为结束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七年制、外向型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属于基础课,在培养计划中属于必修考查课程,是国家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要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 其目的和要求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逐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专业术语: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约200个中医基本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法;语法:能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自觉地、较熟练地运用于中医英语的阅读及翻译实践中;阅读能力:掌握并能运用各项阅读技能(如概括中心思想,猜词悟意,预见,推理和推论等),具有语篇水平上的分析能力。能顺利地阅读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中医英语文章,理解正确,阅读速度达到60-70词/分钟;翻译能力:笔译句子或短文:在1小时内将200字左右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文句子译成基本合乎中医英语翻译规范、无重大语言错误的英文;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翻译: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每小时为200个左右汉字,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无重大语言错误;能借助词典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听说能力:随着本学科的发展,将逐步增加对听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Unit 1 A History of TCM 3 period 【目的要求】 to master 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in English and English name of TCM classics 【教学内容】 1. an overview of TCM history 2. key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of TCM in history. 3. remarkable works in TCM history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四)》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学时:36 编写教师:学分:2 审核:李旋旗、郭俊兰、杨华丽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传授学生有关的阅读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扩大阅读词汇,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参加专业四、八级考试及其他形式的英语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有目的、较系统地阅读英语国家纸媒和网媒的精选文章,逐渐掌握泛读的基本技巧,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经济、金融、体育、经贸、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独立阅读各种英语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阅读速度,强调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并重;掌握文章体裁、风格及相应的阅读方法;扩大词汇量,掌握基本句式,较能通顺的翻译句子和段落;较熟练地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培养较强的文章分就析归纳能力;较全面的了解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增加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重点讲述英语阅读的基本原理、阅读技巧和实践方法,侧重于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真正透彻地领会诸如阅读的过程、图式理论、构词法、猜词技巧、句子与句子的关系、话题与话题句、要旨、推理与判断、文体与风格等阅读理论内涵;要注重阅读理论与阅读实践的紧密结合,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的关系,避免知识的重复和脱节,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英语阅读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阅读课教学的自身特点,课堂教学应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讲解阅读技巧的同时应辅以大量的阅读实践,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各种阅读方法,达到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的目的。在加强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课外阅读是阅读课教学必需的延伸与补充,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涉猎题材广泛的各类读物,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强对文章的鉴赏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为英语专业基础必修阅读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学期之内完成课程的修习,并逐步提高阅读水平,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策略,为后续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文版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专业)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的方式介绍经络、腧穴、刺灸法三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中医专业英语的水平,达到能够运用常用针灸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针灸学(英语)》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和英语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共计40学时。 教学要求及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并用英语表达,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4.掌握针灸发展简史中有关专著名称的英文表达。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概念 2.针灸疗法的特点: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 4.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方法即熟记基本知识,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2、掌握经气概念及英语表达。 3、掌握经络系统组成及英语表达。 4、掌握十二经脉的英语名称、体表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气血循环流注规律,英语表达循行。 5、熟悉奇经八脉的英语表达、分布特点及作用。 6、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概念、作用、英语表达。 7、了解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绪论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 论》、《温热论》和《温病条 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着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3.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4.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 5.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含义。了解黑箱、生物全息、缩影的含义;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典型例证。

医学英语选修课教学大纲

《医学英语》选修课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41033 课程名称:医学英语 课程总学时: 24 学分:1.5 面向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中药 开课单位:公课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医学英语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专业英语学习,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加强语言基本功。本课程注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医学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选择各种体裁的医学英语文章,以语篇阅读理解为主,配以翻译,听说和写作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普通英语学习转向医学英语的学习,为他们在医学英语后阶段的偏重专业或临床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方面 1. 初步掌握医学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基本医学英语词汇。 2. 初步掌握医患英语交流沟通基本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 3. 了解医学相关学科及医院科室等的英语表达。 (二)能力、技能方面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文献阅读理解能力。 2. 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医患英语交流沟通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Unit 1 Text A You Can Be Healthy and Happy 【教学内容】 1. 课程导入; 2. 重点词汇、短语:concern decline eliminate discount deliver genetic environment feature prone maintain immune turn out contrary to live out be likely to be armed with 3. 课文学习 4. 听说活动: Medical Queries 【目的要求】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2. 熟悉单元的听力材料内容 3. 了解相关医学人文背景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听说法、语法翻译法、讲授、讨论、角色扮演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绪论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和《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3.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阅读云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了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技巧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教材,掌握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和英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一般科普类英语的文体,掌握科技英语浏览和阅读的基本技巧; 2.掌握科技词汇的一般构词和使用方法; 3.掌握英文正式书信和其他常用应用文的描述与写作方法; 4.掌握英文中图、表和曲线的描述与写作方法; 5.熟悉专业英语文体、阅读及翻译技巧。 6.熟悉专业英语文献的基本结构,如摘要、引用、时态、参考文献等,借鉴IEEE文献格式,掌握专业英语中写作的一般方法。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科技英语阅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科技英语阅读包括三个阅读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核心阅读内容(CRT)和一篇补充阅读内容(SRT)构成。每个单元附有大量的阅读练习,包括科技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翻译等。每单元4学时。 (1) CRT:Stampede on the Superhighway SRT:The Complete Survival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2) CRT:Traffic Technology Drivers to clear the road SRT: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3) CRT:Once and Future Landfills SRT: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详细)

《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专业分化课 适用对象: 涉外护理专业分化方向的学生 总学时:56 讲授学时:56 课内实践学时:0 独立实践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涉外护理专业的专业英语考试课,是在学习了大学英语后所开设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涉外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英语词汇,为有出国就业或国内涉外医院工作意向的学生学习和运用护理专业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二)基本要求 本大钢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语音:学生应能应用国际音标准确拼读新的医学单词, 2.词汇:3000~4500以上的词汇,并具备一些相关的医学、护理词汇。 3.语法:掌握所有基础语法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和试题。 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Unit 1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Blood-System Diseases 主要教学内容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Part1 & Part3)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系统常见病,如缺铁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等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及常用药物。 2、熟悉:镰状细胞性贫血和血友病。 Unit 2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System Diseases 主要教学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Part1 & Part3) 教学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如COPD、急性哮喘和肺结核等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熟悉:气管异物的观察和急救处理。 Unit 3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digestive-System Diseases 主要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Part1 & Part3)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如胆囊炎、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等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护理;三腔两囊管的护理。 2、熟悉:胃镜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Unit 4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Nervous-System Diseases 主要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