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休闲文化空间的拓展

论图书馆休闲文化空间的拓展
论图书馆休闲文化空间的拓展

论图书馆休闲文化空间的拓展

人们对休闲文化活动的需求与参与程度,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图书馆应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拓展图书馆文化休闲服务的新领域,打造文化休闲服务的新空间,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

标签:图书馆休闲文化空间拓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人们的各种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讲求生活质量,于是,以关注生存方式,提升生活品位、文化内涵,追求闲适、自由等精神享受作为最高目标之一,参与休闲文化活动的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休闲”成为一种追求、一种时尚。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同时也具有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休闲功能。近年来,国内许多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开辟了文化休闲服务“第三空间”的功能。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将有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文化休闲中来,图书馆也将面临着崭新的发展机遇。因而图书馆应主动顺应这种新趋势,积极打造文化休闲服务的新空间,不断扩展图书馆文化休闲服务新领域,肩负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使命。

二、新形势下图书馆拓展休闲文化空间的必要性

1.是时代进步、文明发展的需要

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休闲文化快速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需求重点不一样。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对精神需求会有更高要求。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包括文献整序和保存、信息传递、社会教育和文化休闲。其中,文化休闲职能的对象主要为满足大众群体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图书馆文化休闲功能存在的必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最突出的就是人们在工作时间逐渐缩短、物质需求增长的同时,休闲时间正在逐渐增长,这使人们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1],人们的休闲方式日趋多样化,除了旅游、健身外,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辟更多的“悦读”空间,开展各种文化休闲活动,使人们从中获得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因而,图书馆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原有的服务策略,不断拓展文化休闲功能,对于提升人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是公民完善自我提升文化素质的需要

中建信条 (1)

中建信条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中建信条 企业使命:拓展幸福空间 企业愿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核心价值观: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企业精神:诚信创新超越共赢 企业使命:拓展幸福空间 使命是我们终极责任的集中体现,它回答了中国建筑“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核心问题。 中国建筑确立自己的使命为“拓展幸福空间”,它昭示着:我们拓展幸福空间,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国建筑的一切价值均源于客户的高度认同和充分信赖,只有客户才是企业价值的提供者和最终评判者。我们关注客户需求、超越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建筑系统化解决方案。 我们拓展幸福空间,为员工创造价值。铁军般的中国建筑人,是所有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没有员工的积极努力和奉献,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凝聚核心动力。我们与员工一道共享成果、同筑未来。 我们拓展幸福空间,为股东创造价值。股东作为中国建筑的投资者和委托人,是企业发展坚实可靠的后盾。为出资者提供持续价值回报,让中国建筑成为股东最青睐的投资对象,是中国建筑应尽的义务。 我们拓展幸福空间,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是中国建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我们用真诚回报社会,用建筑改变世界。我们关注建筑功用、效能、环保等元素的持续优化,不断拓展空间的高度与广度,将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为人们带来更佳的幸福体验。 “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共同构成了我们使命的主旋律。

企业愿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愿景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愿意为之努力的、并且通过努力可以一步步实现的未来图景。它回答了“我们将走向哪里”的问题。 我们把愿景确立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意味着在建筑地产领域,我们将发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成为行业领先、成熟稳健的国际化企业。对内,我们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寻求并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凸显我们的专业优势、区域优势、管理优势,促进各业务板块的协同联动,实现高品质增长;对外,我们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极强的开拓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行为模式,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实现高水平的国际化。 核心价值观: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核心价值观是指导我们行为的核心准则,它回答了“我们奉行的核心原则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关注高品质服务、崇尚绩效管理的总结与概括。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诚信履约能力,保障我们的项目品质、管理品质、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始终秉承“绩效文化”,通过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和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精神:诚信创新超越共赢 企业精神是员工共同具有的工作倾向和态度,中国建筑认知的企业精神是更具指导性的基本价值观,它回答了“我们在工作中应持有的基本状态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的企业精神是“诚信、创新、超越、共赢”。诚信是我们的立业之基,创新是我们的制胜法宝,超越是我们的发展动力,共赢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如果把中国建筑比做世界建筑之林中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诚信”就是树之根,根不固则无以依存;“创新”是树之质,质不韧则无以抗风雨;“超越”是树之干,干无力则无以立身;“共赢”是树之养,养不济则无以生长。

拓展城市空间重塑城市格局_刘园

拓展城市空间重塑城市格局 刘园 摘要:从5首都计划6中干道规划制定背景出发,探讨了中外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的影响,分析了干道规划的内外动因,通过剖析5首都计划6干道规划的特点,总结规划实施情况,进而归纳出该规划对于南京老城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首都计划,干道规划,城市格局,影响 中图分类号:T U984文献标识码:A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宣布建都南京。1928年6月北伐战争完成后,国民政府开始着手推广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的国家重建运动。同年,由孙科负责的首都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0,推动国都规划建设。1929年12月,一本名为5首都计划6的都市计划报告书制定完成。 国民政府南京5首都计划6共分为28章,从整体架构上来说分为调查统计、规划编制和执行计划三部分。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其中的干道规划对于南京老城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 1干道规划制定背景 1.1西方规划思潮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城市规划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间也不乏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规划实践探索,比如巴黎改建、伦敦重建等,都通过城市规划手法对城市肌理进行了重构,使城市格局更加清晰,城市意象更加便于识别。而干道规划更是这个时期规划的主要特征之一。 城市规划史上的经典案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都市计划发展。1919年,孙科发表了题为5都市规划论6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所主张的城市规划思想,反映了当时欧美时兴的/都市计划0思潮。1.2近代中国干道规划的探索)))以广州为例 1911年,广州仅有长堤一条可以行车的马路。政府首先大举拆城墙,填平濠沟,然后是拆房筑路。拆除旧城墙约10.5km,市内平濠筑路,拆除房屋3000栋。先后在老城墙基上施工修建了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路、丰宁路、大德路、越秀路、文明路、长庚路等路段,建起了约26km长的水泥柏油马路,主要街道(包括人行道)拓宽了2.4m~4.6m。 2干道规划的动因 2.1城市发展对干道系统改良的需求 19世纪以后,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其所引发的世界经济体系变革所需,城市干道系统的改良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工具改良引发的城市街道系统规模改变。2)道路拓宽成为改良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3)通过大规模的破坏和重建来展示政府权威。 2.2南京城市扩张的内在动力 1899年,随着下关地区正式开放为商埠区,南京西北角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期开埠区域主要位于沿江一带,清廷在下关设置了金陵关。在此因素刺激下,下关成为南京地区人口成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同时下关地区成为了南京城主要的贸易窗口,清政府的招商局、外商的各大洋行等都在江边新建码头,下关的大马路、二马路和永宁街一带也形成了兴盛的商业区。与此同时,城西北、城东的大片区域伴随着明初的迁都和历次的战火而逐步荒废,到民国时期,城市中无屋可住的低收入市民则逐步占据了城北、城东的空地,以芦草筑成/棚屋0借以栖身。 35首都计划6干道规划 1)因地制宜的处理方法)))/旧有改良0与/完全新辟0相结合。5首都计划6中的道路系统组织原则分为/完全新辟0和/旧有改良0两种,基本以鼓楼为分界。即城中城南地区采取改良为主的规划手段,将原有街道改良为网格状;同时着手建立旧城区与西北侧浦口下关贸易区的联系,对城东城北地区的道路网进行重新规划,呈现出理想城市规划的思路。从路网设置角度来看,城西北地区依中山路方向呈网格状,仅在西侧与山体地形相接的地段辅以因地制宜的街道;城东则采用网格放射混合式,在规整的方格网形式基础上强调十字交叉的绿化主轴线。2)道路分级提高城市可识别性。5首都计划6中采用了西方城市规划中常用的道路分级方法,将城市道路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干道(28m)、次要道路(22m~12m)、环城大道、林荫大道和内街(6m)。道路分级机制可以增加道路驾驭等级的层次,从而使具备城市轴线功能的道路意向性增强,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清晰和便于理解。3)道路节点的环形化改造。在干道交汇处的重要节点设置中心广场,形成周边环路,中心景观的布局。4)改良旧城墙为环城大道,具有创新意味。环城大道的设置利用旧有城防设施,旨在缓解城内交通、充分展示景观资源,同时在空间结构上能够进一步强化原有的环状的空间格局。 4规划实施情况 1)结构性干道基本实施。虽然首都计划没有完全实现,但其中关于城东城北地区新开辟的具有结构性的干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城南地区基本保留了旧有的主要干道,部分道路得到了拓宽整治。2)三大城市广场相继形成。逐步在中山大道沿线的道路节点处形成了新街口、鼓楼和山西路三个环形广场。道路广场的形成一方面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形成了停留的心理暗示,有利于人群向周边的辐射,这些广场逐步成为南京人心目中的城市标志地段。3)理想规划带来的实施难度。一方面城东、城北地区新规划的城市路网在/随意规划,了无障碍0的认知前提下,基本没有考虑原有的道路肌理:规划道路与现状道路都呈现45b的夹角,导致规划支路网没有形成。另一方面由于环城大道的构思过于理想化,缺乏对古城墙结构的勘测,后发现由于其年代久远,已经不能承载汽车之重量,故环城大道的规划思想最终流于形式。5规划影响解析 1)拓展城市界限,建立新区路网结构,提高交通可达性,引导城市发展重心北迁。城市路网结构变化引发城市空间北向发展。通过与明朝时期的城市路网相比较,首都计划实施后,城中、城北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认真考察其间的演变、拓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能够提供有益启发。 地域空间概念的天下 从先秦到明清,“天下”一词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基本语义,那就是它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大致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与四海等方位词联系在一起的“天下”。作为地域空间概念,“天下”这一词语频繁出现在先秦时期记述前代历史的文献中。这一时期,“天下”常常与“四海”“海隅”等表示方位的词联系在一起。《尚书·大禹谟》记尧:“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益稷》中载:“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等句。《周礼·职方氏》中,“职方氏”掌管“天下之图”,这个“天下之图”不仅包含“中国”,还包括“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人民所居之地,也就是所谓的“四海”。周天子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构成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治格局。周天

子统治下的四面八方,也被称为“四海之内”。 与身、家、国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天下”与诸子的政治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身”“家”“国”“天下”形成了一个递进的概念。如《大学》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离娄上》记载:“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里“天下”仍然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也是诸子政治理想的终极目标。 政权意义的天下。“天下”还有“政权”的意思。如《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荀子》记载:“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汉书·高帝纪》载汉初,高祖都洛阳,问群臣:“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这些史料中,“天下”可以理解为政权。 作为统治疆域的天下。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再如,秦“初并天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秦“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这里的“天下”指的是王朝统治疆域。《汉书》中,董仲舒献策:“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

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

一、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制约因素和基本模式 (一)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直接动力。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已形成规模的工业、繁荣的商贸活动、多样便捷的服务和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吸引着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当这种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即不经济)时,便会引起各种生产要素向周边地区的扩散。而无论是集聚还是扩散都将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新的需求,带来城市空间的扩展。换言之,城市空间的扩展是在集聚力和扩散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第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和扩展形式的周期性变化。一方面,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大城市不同时期的空间扩展情况看,城市空间扩展是非匀速推进的,表现出加速与减速的交替过程,直至进入稳定期。当经济高速发展时,城市建设投资增加,城市空间扩展加速,反之则放缓,使城市空间呈现出“年轮”性特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还影响着城市空间扩展的形式。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城市空间扩展形式主要表现为外延式水平扩展,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粗放、松散,紧凑度指数下降。当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或缓慢增长阶段时,城市空间扩展则转为内涵式垂直空间扩展,以内部填充、改造为主,建筑密度加大,紧凑度指数明显上升。 2.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居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是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力量。 在城乡差距存在且政策开放的情况下,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导致城市住房需求猛增。新增人口中的低收入群体通常在市区的边缘地带栖身,由于边缘区的土地价格较低、交通便利、房租较低、管理松散,同时建造商在郊区建设新屋的成本也较低,城市空间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展。另一方面,城市中的高收入群体,不满于中心区的喧闹、拥挤和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向郊区迁移,追求更加宽敞、更接近自然的舒适居住环境,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土地空间作保障。与之相适应,部分产业向这些地区的迁移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兴建,又进一步增加了对土地的占用。 3.交通网络的拓展对城市空间的扩展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极大地加强了城市的对内对外联系,大大提高了城市空间的扩展速度并改变着城市空间的扩展方式。由于便捷的交通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给居民的工作、生活、出行带来方便,因此,在重要的交通站点会形成新的集散中心,并沿主要交通干线轴向扩展。发达的交通线路对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而纵横交错、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城市空间扩展最终呈现网结状格局。 4.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扩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建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垂直扩展,在一些聚集效应较高的城区,土地供给非常紧张,人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使建筑向更高处发展,建成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或住宅区,从而使城市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水平扩展,也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网上购物、网上办公 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 陈玉光

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

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 老旧厂房是指老旧工业厂房、闲置厂房、仓储用房、锅炉房、办公楼及相关工业设施等。我市老旧厂房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近现代沈阳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发展历史文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推动城市风貌提升和产业升级,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做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提出指导意见如下: 一、保护利用工作原则 (一)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高度重视老旧厂房的工业遗产价值,该保则保、以保定用、以用促保,保护与再利用并举。科学分类,因类施策,做好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严禁盲目拆建,避免过度改造。 (二)坚持需求导向,高端引领。挖掘老旧厂房空间资源,承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艺术影院、非遗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功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聚焦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达到一定规模和符合建筑标准的老旧厂房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对接导入高端项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明确标准的思路,有序推进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以厂房租赁、企业资产重组、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 二、扎实做好保护利用基础工作 (一)开展普查登记。加快启动对全市老旧厂房资源的摸底调查,分析研究老旧厂房历史功能、保存现状和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源信息台账,进行备案登记。(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国土局、国资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区、县(市)) (二)科学评估认定。对照老旧厂房的历史年代、文化风貌、区位条件、建筑体量、功能格局、利用价值、结构安全等,研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并建立评价认定机制,统一开展评估认定。重要的老旧厂房要列为工业遗产,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畴,其中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老旧厂房,其保护利用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对文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制定出台全市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评估认定名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规划国土局、建委,各区、县(市)) (三)编制专项规划。在普查登记、评估认定基础上,根据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文化发展等相关规划,研究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明确全市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范围、对象和层级,制定出台工业遗产专项规划及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局、文广局、建委、国资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区、县(市))

拓展科学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展科学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要求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可在科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是就本论本,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不愿意拓展科学教学的空间,把学生束缚在课本之中,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生活以及广阔的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更谈不上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有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充分借助学校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校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与信息资源两种,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恰当设置学生学习科学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以及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 开放实物资源,引领学生自行探究 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够真正地进行下去,就要开放学校实物教学资源,而学校里的科学教室和相应的实验仪器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最佳场所和工具,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造出必要的条件,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各种探究实验。学生学习科学最感兴趣的是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特别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设计的实验,所以,在完成预定的科学实验任务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

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地进行相应的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激发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借助信息资源,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 在科学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有些问题教师也很难给出一个清楚的解释,但越是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越感兴趣。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宇宙》一章时,不少学生对月球的相关问题,星空中都有一些什么物质,有无生命体存在等产生了疑惑,这个时候,仅凭课本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解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就需要引领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收集相关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期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引领学生走向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对于科学学习而言,大自然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从中探知出许许多多未知的东西。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束缚在学校内、课本中,仅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实验室的探究进行教学,要大胆地引领学生走出学校,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中的蚯蚓、蚂蚁等内容时,由于学生对蚯蚓、蚂蚁都非常熟悉,不少学生都玩过蚯蚓、蚂蚁,这个时候再把学生局限在教室中,把课本知识和大自然分开,那么学生生活中已经具备的经验与知识就会白白浪费。此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走向花坛、菜地、柴草堆、乱石堆、墙角的土壤中,去搜寻蚯蚓的足迹,仔细研究蚯蚓的身体构造与生活习性;可让学生带上一些馒

在新员工欢迎会上的致辞

乘风而起不负时代 ——在新员工欢迎会上的致辞 各位新同事们: 大家好! 骊歌悠扬,夏木荫荫,你们如期而至。如在往年,你们应该刚结束在XX总部的军训,整装待发地踏上开往上海的列车。今年,“散装”的你们陆续到来,带着同样耀眼的青春光彩。在此,我谨代表XXX建设有限公司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欢迎你们结束“闭关”,回到“三次元”世界。最近几个月,生活因疫情转向云端,你们可能遭遇了论文搁浅、实验中断、旅行取消、工作待定、甚至留学受阻,也经历了云学习、云考试、云面试、云签约,现在终于可以脱掉珊瑚绒睡衣,放下电饭锅蛋糕和网红凉皮,正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了。 欢迎你们华丽转身,进入职场。正值国家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又逢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打击,874万毕业生在企业破产、裁员和行业调整中逆流求生,堪称“史上最难的一届”。你们前一秒还在“葛优瘫”,下一秒就成了面试官眼前的精神小伙,嘴上说着“都可以无所谓”,手上却自觉地往简历里再增加一些筹码。是你们的主动适应和努力争取帮你们赢得了这份珍贵的入场券,希望你们能在新的人生舞台上继续演绎精彩。 欢迎你们来到X,选择奋斗。长江三角洲自古繁华,悠久的

历史文化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造就了这里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江浙沪地区2019年总GDP就达到19.5万亿元,占比达全国GDP 总量的1/5,你们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你们的视野、思维和胸怀都将与众不同。X公司深耕江浙沪市场14年,目前经营规模超X亿元,以业绩优良、管理规范、品牌响亮的投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形象,彰显着央企担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们的名片,“鲁班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映照匠心,XX人始终秉承“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响应时代号召,把握发展机遇,为建设美丽中国、拓展幸福空间而拼搏进取,不懈奋斗。以后,你们将成为X多名X人中的一份子,以坚强的斗志共同助力公司满载信心,奋楫中流。 亲爱的新同事们,今天起你们正式成为了一名“社会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战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大家生逢其时,大有可为! 你们是祖国崛起的生力军,在百年变局的浪潮中,学习创新和与时俱进是不弃于时代的必要品质。刚走出校园的你们,适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塑世界,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际产业链、价值链面临重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进全球治理加快变革。在急速前行的变局中,失之毫厘便会差之千里,只有不断在学习中充实,在创新中求进,才能更准确地了解行业动向,紧跟时代风口,把握发展脉搏。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你们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以自身所学为时代所用。

空间文化与文化空间

空间文化与文化空间 内容摘要:文章从建筑与权力、建筑与环境、建筑与观看三个方面比 较了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从而揭示出建筑差异背后的文化蕴涵。 关键词:空间体验时间流程故宫凡尔赛宫 本文着眼于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旨在揭示它们所蕴含的不同的文 化空间和空间文化。 一、建筑与权力——中正无邪与市民的客厅 故宫和凡尔赛宫无疑都是权力的集中和象征。儒家的礼制为故宫建筑 背后的文化支撑之一,其权力性主要表现在鲜明的中轴线、院落式布局、单体建筑的群体意识、建筑的装饰等。而凡尔赛宫受控于法国知 性体系的唯理论哲学,其政治权势通过三段式古典法式布局、均衡对称、开放的空间、政教统一的装饰设计等来体现。 1.建筑布局比较:中正无邪与市民的客厅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延续了周以来“天子择中而处”的思想。按照“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礼记·曲礼》)的传统,采用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天子营国之制①,且古代左、南为上,所以左、南在前,右、北在后,体现了重视宗族 制度、血缘延续的儒家设计理念和“民以食为天”、期望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的理想。 作为权力的象征,故宫首先以鲜明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礼记·乐记》)的儒家古训:“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轴对称、方正严 整的布局告诉世人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君权至上法则,符合传统的 儒家人伦、礼制精神。如皇帝的主要活动场所如太和殿、中和殿、保 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建筑按照尊贵等 级分列两边,依序排列。皇后及妃嫔所居的东西六宫分列内廷乾清、

坤宁两宫的左右两侧且横向展开,其布局融汇了“向心”与“取正” 的传统,如众星拱月,表明“王者必居其中”的营建思想。 故宫的布局是地面空间上以纵为主的横向展开,不以单体建筑为基本 单元向高空飞升,而是在院落式基础上向前后左右延伸。院落式布局 本身就是一种封闭性的内求于己的呈现方式,封闭而规整,内敛且考究,亦是“君子求诸己”“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 化之之谓圣”(孟子《尽心下》)的“内圣外王”的境界。院落和院 落之间通过门、墙来连接,门与墙既连接又分割建筑,既是政治意义 上内外、尊卑、进退的象征,又是自然意义上阴阳交融、和合的象征,正对应了中国文化内在的浑然一体和儒道互补。 故宫所体现的权力集中制还体现在单体建筑的非自足性,也即个体的 社会性意识——“克己复礼”。故宫本身是一个整体,由内在的诸多 相对独立的个体组成。每一座每一组建筑都有强烈的体积感,但它们 绝非独立自在之物,群体化、伦理化的标准是它们存有的依据。它们 之间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内在自觉的皈依和服从整体, 以此表明“和为贵”的价值观。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虽 然也很美,但如果离开了全画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就连故宫中体 量最大、形式最华丽的太和殿也以类似的造型、装饰等与其他建筑保 持着内在的一致性,而它也只有在建筑群的映衬中才显出它的威严和 尊贵,这恰恰顺应了儒家的要求:“儒家理想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 把宗法体制的共同性要求内化于自我人格心理的过程。”② 作为权力的象征,故宫以充足的跨度形成开张的气势,以无处不在的 装饰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景象,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世俗形制营造 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了国家的威严、帝王的尊贵和皇家的奢华。“得见皇居壮,便知天子尊”,站在开阔的太和殿广场,可以想象当 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 明宫之作》)的庄严盛大和激动人心。 尽管都是王权的象征,凡尔赛宫的权力性则是通过三段式古典法式及 对称开放的空间、政教统一的装饰设计等来体现。如果说故宫以封闭

加大绿化提升力度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加大绿化提升力度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摘要:垂直绿化,又称为立体绿化,在厦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今天,垂直绿化在增加厦门市绿化面积,美化厦门环境方面具备独特作用。本文以垂直绿化为研究对象,侧重从垂直绿化的现实意义、运用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垂直绿化;意义;运用;注意事项;探讨垂直绿化是区别于平面绿化的新形式,是通过多项园林技术,借助一些具备攀援特性的植物,依靠城市现有构筑物,如山体、天桥、挡墙、阳台等立面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的一种绿化形式。它实际上是平面绿化向空间绿化的扩展和延伸,是更深层次的绿化。 2010 年厦门市启动创建森林城市的工程,按国家森林城市测评指数,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园林绿化部门加大绿化提升力度,见缝种绿、见缝插绿,增加绿化密度,主要节点和路口实现更高层次的美化、绿化和彩化。2012 年全市绿化工作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4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10m2 ,道路绿化率80% 以上,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m 有休闲绿地,大力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的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工作作为创建森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自

2006 年在厦门市全面展开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走在市区主 干道,进入居民小区,随处可见垂直绿化的身影,这项工作极大提 升城市的绿化景观,2011 年厦门市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立体绿化工作,完成200 多处垂直绿化点建设,人行天 桥、高架桥、跨线桥墩等都进行垂直绿化改造,进一步构建城市空 间多层次绿化格局。笔者就厦门城市垂直绿化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作 几点阐述。 1垂直绿化的现实意义城市发展的现状迫切要求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垂直绿化覆盖率。(1)伴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中心建筑密度越来越高,加之市区主干道厦禾路、市府大道、湖里大道拓宽改造,所有的建设工程都在不断蚕食原本就不多的绿地空间,造成城市中心区用于平地绿化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2)随着厦门市经济飞速发展,岛内岛外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建筑物外墙特别是沿环岛路上高层建筑的墙面,无机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高温化壁面产生的大量热量向空气中不断的扩散,致使周边温度上升,产生热岛效应。(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观念的进步,许多高层建筑都设有屋顶花园或较大的裙楼露台,相当部分的商品房都设有大阳台、大窗台和大露台,甚至于近年开发的一些高档商品房每户也都设有入户花园,这些都为垂直绿化提供了可能。总之,在厦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今天,如何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和绿化覆盖率,提升厦门市民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平面绿色空间缩小、城市用地紧

经典安全生产标语条

一、公司级层面 可用于建筑物外立面、生产单位外围墙、企业及生产单位举行的大型安全生产活动等。1.生命至上,安全运营第一 2.安全是信念,品质是承诺,XX(施工单位名称)是幸福家园的保证 3.强化责任意识,坚守法律底线,严把安全红线,拓展幸福空间 4.企业“赢’’在安全,生命“贵’’在珍惜 5.效益与安全同在,损失与事故相随 6.安全是你我共同的责任,平安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7.营造施工安全环境,拓展员工幸福空间 8.分分秒秒注意安全,时时刻刻珍惜生命 9.生命没有彩排,失去不会再来;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下不为例 10.飘洋过海不容易,安全千万要注意;遵规守法不违章,开心挣钱归故乡 二、生产/办公单位室内 可用于办公区、生活区等。 1.遵章守法,共筑幸福空间;安全生产,同享和谐生活 2.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3.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4.生产再繁忙,安全不能忘 5.安全工作无句号,天天都是零起点 6.千忙万忙出了事故白忙,千苦万苦受了伤害最苦 7.学一分安全知识,多一分平安保障 8.爱妻爱子爱家庭,不讲安全等于零 9.心中时刻装安全,吃饭睡觉都香甜 10.安全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三、工地现场及作业区 可用于包括车间、宣传栏等地。 1.安全生产莫侥幸,违章操作要人命 2.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秒有余 3.天天严查人的不安全行为,时时严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4.隐患不整改,事故不留情 5.安全生产你管我管大家管,事故隐患你查我查人人查 6.我的安全我负责,同事安全我有责,项目安全我尽责 7.抓安全大处着眼,防隐患小处着手 8.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 9.危险无处不在、安全警钟长鸣 10.违章作业很任性,害人害己害家庭

空间的文化与文化的空间(一)

空间的文化与文化的空间(一) 内容摘要:文章从建筑与权力、建筑与环境、建筑与观看三个方面比较了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从而揭示出建筑差异背后的文化蕴涵。 关键词:空间体验时间流程故宫凡尔赛宫 本文着眼于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旨在揭示它们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空间和空间文化。一、建筑与权力——中正无邪与市民的客厅 故宫和凡尔赛宫无疑都是权力的集中和象征。儒家的礼制为故宫建筑背后的文化支撑之一,其权力性主要表现在鲜明的中轴线、院落式布局、单体建筑的群体意识、建筑的装饰等。而凡尔赛宫受控于法国知性体系的唯理论哲学,其政治权势通过三段式古典法式布局、均衡对称、开放的空间、政教统一的装饰设计等来体现。 1.建筑布局比较:中正无邪与市民的客厅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延续了周以来“天子择中而处”的思想。按照“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礼记·曲礼》)的传统,采用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天子营国之制①,且古代左、南为上,所以左、南在前,右、北在后,体现了重视宗族制度、血缘延续的儒家设计理念和“民以食为天”、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理想。 作为权力的象征,故宫首先以鲜明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礼记·乐记》)的儒家古训:“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布局告诉世人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君权至上法则,符合传统的儒家人伦、礼制精神。如皇帝的主要活动场所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建筑按照尊贵等级分列两边,依序排列。皇后及妃嫔所居的东西六宫分列内廷干清、坤宁两宫的左右两侧且横向展开,其布局融汇了“向心”与“取正”的传统,如众星拱月,表明“王者必居其中”的营建思想。 故宫的布局是地面空间上以纵为主的横向展开,不以单体建筑为基本单元向高空飞升,而是在院落式基础上向前后左右延伸。院落式布局本身就是一种封闭性的内求于己的呈现方式,封闭而规整,内敛且考究,亦是“君子求诸己”“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孟子《尽心下》)的“内圣外王”的境界。院落和院落之间通过门、墙来连接,门与墙既连接又分割建筑,既是政治意义上内外、尊卑、进退的象征,又是自然意义上阴阳交融、和合的象征,正对应了中国文化内在的浑然一体和儒道互补。 故宫所体现的权力集中制还体现在单体建筑的非自足性,也即个体的社会性意识——“克己复礼”。故宫本身是一个整体,由内在的诸多相对独立的个体组成。每一座每一组建筑都有强烈的体积感,但它们绝非独立自在之物,群体化、伦理化的标准是它们存在的依据。它们之间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内在自觉的皈依和服从整体,以此表明“和为贵”的价值观。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虽然也很美,但如果离开了全画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就连故宫中体量最大、形式最华丽的太和殿也以类似的造型、装饰等与其他建筑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而它也只有在建筑群的映衬中才显出它的威严和尊贵,这恰恰顺应了儒家的要求:“儒家理想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把宗法体制的共同性要求内化于自我人格心理的过程。”② 作为权力的象征,故宫以足够的跨度形成开张的气势,以无处不在的装饰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景象,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世俗形制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了国家的威严、帝王的尊贵和皇家的奢华。“得见皇居壮,便知天子尊”,站在开阔的太和殿广场,可以想象当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庄严盛大和激动人心。 尽管都是王权的象征,凡尔赛宫的权力性则是通过三段式古典法式及对称开放的空间、政教统一的装饰设计等来体现。如果说故宫以封闭型模式解释了“内圣外王”的规训,那么凡尔赛

中建信条

“中建信条”解读 中建信条的具体内容 企 业 使 命:拓展幸福空间 企 业 愿 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核心价值观: 品质保障 价值创造 企 业 精 神:诚信 创新 超越 共赢 对中建信条的具体解读—— 何为“信条”: 人们信仰的条文或体系;普遍相信的原则或主张。 何为“中建信条”: 中国建筑所坚信并奉行的价值核心,是中国建筑为利益相关方所信任并委以重托的依据。 我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工作? 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我们怎么做才是对的? 我们如何将对的事情做好? ……

笃信而立 一脉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精心梳理卓越的经营管理思想,承载着全体员工共同的期冀,这就是中国建筑的信念体系——《中建信条》。 《中建信条》是一条路径,我们循径而溯,可以解读中国建筑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和坚实基础;《中建信条》是一台熔炉,我们淬火而炼,可以解析中国建筑丰富多样而又清晰一致的文化元素;《中建信条》是一座航标,我们循航而行,可以引导中国建筑沿着健康持续的发展航线驶向共同的理想目标。 《中建信条》确立了中国建筑在处理与客户、员工、股东、社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时,必须信奉与秉承的最基本的原则与理念,系统地解答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何存在?为谁存在?我们将走向哪里?我们推崇的信念和奉行的原则到底是什么?我们内在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它是指导每位中国建筑人为人处事的行为准绳。由此出发,所有成员单位都要认真思考在中国建筑发展大局下各自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所有中国建筑人都要以此来规范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共同铸就持续发展的未来! 笃信而立,其力自发。笃信而行,其程必远。 文化溯源 风雨六十年,深耕三十载,中国建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

区域文化与文学_研究模式的拓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08XZW014)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培育项目 “中国城市的文学想象”(SWU0909406)的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李永东(1973-),男,湖南郴州人,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11年第3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32011第24卷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General No.113 (总113期) (Social Sciences ) Vo1.24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模式的拓展 李永东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区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研究,存在两个薄弱环节:其一,由于静止孤立地看待特定的区域文 化,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流变与区域文化、时代语境之间的动态结构关系,未能引起研究界的重视;其二,由于孤立静止地看待区域文化, 把区域文化等同于乡土文化,因此,除了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心城市,其它城市的区域性文化风尚对文学的影响, 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和深入的阐释。增强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明晰相关研究理念,有助于激发区域文化在文学研究中的新活力,拓展区域文学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文学;时代语境;城市;文化风尚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1)-03-0066-06 从区域文化视角来研究文学,意在探讨区域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透视文学的地方风格。就已有成果来说,往往对特定区域文化进行孤立的阐释,侧重于探寻文学创作与区域文化的对应比附关系,在二者之间做双向循环论证:从区域文化角度阐明文学作品的审美文化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挖掘区域文化的元素。在论证中,区域文化通常被设定为一个历史久远的对象,对之进行静态观照,从中剥离出固有的本质特征,再付诸文学研究。另外, 相关研究注重的是区域文化中的乡土因素,聚焦于水土景物、 风俗民情以及乡镇故事。应该说,以上述方式进入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产生了一批富有阐释效力的成果。当然,也留下了一些可供继续拓展的空间。 笔者认为,区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研究,存在两个薄弱环节:其一,由于静止孤立地看待特定的区域文化,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流变与区域文化、时代语境之间的动态结构关系, 未能引起研究界的重视;其二,由于孤立静止地看待区域文化,把区域文化等同于乡土文化, 因此,除了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心城市,其它城市的区域性文化风尚对文学的影响,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和深入的阐释。增强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明晰相关研究理念,有助于激发区域文化在文学研究中的新活力,拓展区域文学的研究空间。一 文学与区域文化、时代精神之间的结构性动态关系考察区域文化与文学之间的结构性动态关系,牵涉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和整体版图的理解,能使区域文学研究摆脱画地为牢式的孤立阐释,在整体格局的变动中来把握区域文学的特征。一旦考虑到众多区域文学板块之间的横向共时关系和纵向历时关系,我们就需要追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为什么区域文学的中心不断地在移位,引领区域文学创作潮流有时是江浙作家,有时是陕西作家,有时是山东作家,有时是其他地域作家?区域文学的创作,为什么在某些时段会整体繁荣,在另一些时段又集体消淡?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考量各个区域的基本文化精神,以及特定时代的文化气候。由于各个区域基本文化精神的差异,使得它们遭遇变换的时代精神气候时,有的显得合拍,有的显得不合拍,这就造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繁盛或消沉的命运。这就是区域文化应对时代精神气候的差异性。例如,在现代时期,山东的文学创作不大景气,被文学史

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2002.2 1 背景概略与规划目标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 与城市化过程中都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城市化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都市空间的扩大,都市外貌和生态环境的更新以及市区人口密度增加的变化。香港由于人口众多、城市用地面积狭小,建成区集中紧凑地发展,为了有效疏散市区人口,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采取了发展新市镇、促进郊区城市化的新策略,制定了全港发展的新方案。规划目标主要是为了疏导全港的人口过分集中于港岛北侧及九龙半岛下城区,制定了一项引导和管制土地发展和利用的分区规划。也是为全港620万人(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港的游客高达800万人)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和福利更佳的生活环境。为了利用香港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必须在住宅、商业、金融、工业、交通、娱乐和其他社区设施方面慎重研究对土地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居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度集中的情况,对城市空间要做出比较均衡、合理的安排。2 城市空间扩展策略 城市空间扩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城市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城市功 能分区的规划设计。香港的城市规划师,充分认识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新经济对城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香港政府对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发展容量和城市空间扩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并且不断征求市民与专家的意见。香港的城市空间扩展策略,首先是要制定全港整体土地发展的策略,以配合香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长期需要,目的是满足房屋、工业、康乐设施及电讯、交通运输设施等各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合理要求。其次是有效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以及商业、金融、公司、信息等第三产业过度集聚在港岛与九龙市区,从更大范围及更高层次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根据世界性大都市的规划建设经验,高密度集中开发可以减少出行距离,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但却会恶化城市环境和增加就业压力;分散化的开发模式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但却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增加空间协调发展的难度。香港都市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过多地注重集中、高密度地开发;但在70年代后却采用注重疏散人口、建设新市区的做法。 香港政府和规划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检视了全港土地利 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The Distribution of New Towns in HongKong 姚士谋 朱振国 陈爽 宋平 Yao Shimou Zhu Zhenguo Chen Shuang Song Ping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 下,从规划背景、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以及新市镇发展的功能等,探讨了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范式。关键词 空间扩展;新市镇空间;郊区城市化 ABSTRACT The new modes of ur-ban spatial extension o f Hong Kong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p l a n n i n g perspective, u 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unctions of new towns, tak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the background. KEY WORDS spatial extension;new t own s pace; u rbanization o f s ub-urb 作者简介姚士谋,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南京,210008。朱振国,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陈爽,香港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博士。宋平,香港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