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魏晋新女性形象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新女性形象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时期的新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为以刚毅精明为特点的贵妇和一些“聪明能干”的女子。

首先说到的是魏晋时期的贵妇形象。这些贵妇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聪明机敏,拥有超群的能力和处事经验。例如,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曹氏的女儿嫁给了吕虔,婚后吕虔还有一个妾室。曹氏很忧虑女儿地位低下,于是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她毫不畏惧地与吕虔对话,以妥善安排女儿的生活为条件,打动了吕虔的心,使得女儿的婚后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这样的贵妇不仅具备了高昂的身份,而且还能够据理力争,展现出了她们的过人智慧和应对好事的能力。

其次说到魏晋时期的“聪明能干”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多数出身并不高贵,然而她们有着与之匹配的靓丽外貌,更有一颗机灵的心。她们能够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在情感纠葛中找到最恰当的处理方式。例如,有一次裴松之向许凤洲咨询来自一个女子的深情告白。许凤洲听完这位女子的真挚表白,但在了解了案情后,许凤洲将爱情寄托于佳人头上,让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之后也就赌咒发誓,许下情投意合的誓言。这种传奇爱情不仅让人感叹许凤洲的聪明和幽默,也让人更欣赏这位以机智驾驭感情的新女性形象。

在总结上,魏晋时期的新女性形象汲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贵妇们无愧于高贵的身份,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处理事件的能力。在底层平民中形成了以机灵与机智为特色的新女性形象。在大家明白

了世界变化的情况下,这些新女性在魏晋时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舒适展现。从《世说新语》中呈现出的魏晋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展现出一种以机智、聪明和过人才智为特征的新女性形象。

首先,魏晋时期社会的变化与女性形象的展现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历史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经济逐渐没落,商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贵族阶层也搬迁到城市中央,女性形象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应有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在商贾贵族和普通人群中均展现出了一种以智慧与机智为特征的新女性形象。

其次,新女性形象的展现与女性的地位改变有很大关系。在魏晋时期,以刚毅和精明为标志的贵妇,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各种事件上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不再被动地局限于家庭和私密空间中,这一点在今天也有所体现,可以说这种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随着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经济力量和社会阶层,女性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家庭,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这样的转变,不断地推动女性解放的进程,使女性角色在魏晋时期展现出了新的特色和风采。

最后,对于新女性形象,人们展现了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一方面,这些新女性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真正才华和身份地位的提高,并反映了新时期女性地位的转变。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新女性的形象也被视为一种“女子之病”,因为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应该以贞妇、贤妻、良母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而不是成为额外的经济生产力。因此,一些有权势的人士对新女性形象暴露到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和反对。

在总结上,魏晋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形成在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背景之下,是社会变革的翻转和重定性的产物。这种形象展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领袖风范,是一种与传统女性形象相对立的新视觉认识。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形象得到极大地提升,这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场景和案例。《世说新语》中呈现的魏晋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展现了一种以机智、聪明和过人才智为特征的女性形象。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形成,与魏晋时期社会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改变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女性逐渐脱离家庭,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女性形象。这种新女性形象以刚毅、精明为标志,赢得了不少人群的认可。然而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应该以贞妇、贤妻、良母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因此也存在被视为“女子之病”的情况。总的来说,这种新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女性解放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评析-精品文档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评析 《世说新语》包括“德行”“言语”“政事”等多个门类,涉及范围极广,是反映魏晋生活的一面镜子。该书为女性单列了《贤媛》一门,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二十五位女性。我们可从貌、识、才、情、德几方面由浅入深,更加全面地分析《世说新语》中所展现的魏晋女性形象。 一、以“貌”引人 从古至今,女子之美为人所称颂。汉代李延年一首《佳人曲》成为千古之声。《世说新语》中的女子之美糅合了传统儒道两家所强调的精神气质内容,即内在的人格气质与独立的自由精神。本书对于女性外貌美的直接描绘较少,这一方面表明作者在选材时深受《列女传》的影响,注重传统儒家所强调的女性之“德”;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社会名士风流的“玄心、洞见、妙赏、神情”,影响到了刘义庆辑录女性题材的标准,即注重女性“才”之美。 中国传统对于女性外貌美的心理定势还是很强的。如《贤媛》第二则:“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作者寥寥一语“姿容甚丽”,外加一个“惜”字,就活脱脱地表现出了王昭君的倾城之貌,令汉元帝大为后悔。当然其自愿和亲、出使塞外的高风亮节也为人

景仰。《贤媛》第二十一则描述李势妹之美:“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桓温平蜀,以李势妹(一说为李势女)为妾。该女子美貌非凡,桓温很是宠爱。桓温之妻南康公主出于嫉妒便带领侍女欲杀之,不想却被李氏惊为天人的美震撼住了,产生了“我见犹怜”之心,就不忍杀害她了。当然李氏的转危为安还依靠她淡然处之的态度与真挚的言语,这是后续了。因对于美的欣赏而放下屠刀,可想而知这份美丽足够精彩绝伦。如果说男性欣赏女性的容颜,尚属于异性相吸的范畴,那么女性为同性的容貌所打动,则是女性唯美意识的苏醒,也是女性生命的觉醒。这里的侧面烘托所产生的“美”的效果,比直笔“发委藉地,肤色玉曜”来得更为深刻、更为震撼。 二、以“识”鉴人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很多胆识过人,识人精准。女性卓越的识人之才,很大程度上受魏晋时期流行的人物品藻和名流月旦的影响。如《贤媛》第七、八则收录了许允的妻子阮氏超人的识鉴之才。《贤媛》第六则写许允之妻虽貌丑而心灵,知书达理,识人鉴事丝毫不逊于许允。《魏氏春秋》结尾曰:“虽会之识鉴,而输贤妇之智也。果庆及后嗣,追封子孙而已。”史书对许允之妻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也足见她的才识受到大家的认可,至于容貌恐也无人在意了。 山涛之妻也颇负盛名。《贤媛》第十一则记载山涛留宿嵇康、阮籍二人,山涛之妻“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便“夜穿墉

(完整版)《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魏晋六朝时期,女性审美意识的复苏,使其对异性的美貌、举止、气质、才行的欣赏和追求。《世说新语·妍媸迥殊》中,讲述了美男潘安和丑男左思的不同命运: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再如《世说新语·看杀卫玠》中,人们久仰卫玠的大名,当卫玠出门时,围观他的人像一堵墙,致使卫玠体力不支病倒死去,可见魏晋时期女性审美求美之疯狂。《世说新语·韩寿娶妻》中,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韩寿如此貌美,致使贾充之女寄情吟咏,最终嫁给韩寿。而《世说新语·李势之妹》中,魏晋女性的唯美情怀,竟然使善妒的南康长公主“化干戈为玉帛”,在李势女“姿貌端丽、神色闲正”的气韵神情之美面前,由利刃相加骤变为对美的拥抱和友善。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对美的无限崇尚。 (二)女性风雅睿智 中国女性本身的从属地位决定女性很难获得良好的封建教育,而且久经礼教束缚,女性自然形成卑下柔顺的性格,大多具有传统的依附心理。因此在国家动乱、家道衰败之时,便会落得无依无靠,任人宰割的境地。然而魏晋时期的女性却一改以往娇柔、懦弱的姿态,展现出镇定自若、逢危解难的大无畏精神,她们遇事睿智沉稳、风雅卓群,丝毫不逊于男性,甚至长与男性。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许允在妻子的指导下,先是解除了仕途中的一大危机,后其妻早预见到丈夫会出事,又教导儿子避祸策略,使许家不致彻灭,显示出了她见识卓越、才智过人,善于辨析、判断,深明事理,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而《世说新语·玉台获赦》中,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诛,将戮玉台。玉台子妇,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进。阍禁不内。女厉声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因突入,号泣请曰:“庾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遂原玉台一门。庾玉台子妇一语救全家,足见其遇事极为机智,有着超强的应变能力。再如《世说新语·李重自杀》中,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于时以比王夷甫。孙秀初欲立威权,咸云:“乐令民望,不可杀,减李重者又不足杀。”遂逼重自裁。初,重在家,有人走从门入,出髻中疏示重,重看之色动。入内示其女,女直叫“绝”。了其意,出则自裁。此女甚高明,重每咨焉。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上层魏晋女性在知识和思想方面已经不甘被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她们试图理解向来只允许男性活动的政治领域,甚至一些见解、应变之道更胜于男子。又如《世说新语·贤媛篇》中的两位为女儿婚事计之深远的母亲:王浑妻钟氏和赵母。钟氏选婿,在群小混杂之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性-5页精选文档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性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撰,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涉及社会多方面,像是一幅幅写生画,让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触摸到那些鲜活的生命。全书36篇,1130则,除《贤媛》32则外,还有很多涉及魏晋女性的片段,粗略统计,超过全书的5%。这些片段描写了魏晋女性生活的很多方面,展示出她们才智过人、品德高尚、真诚、自信的人格魅力。 首先,魏晋女性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要求的美德。 她们跟大多时代的女性一样,遵守着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要求——贤良淑惠,相夫教子。 《贤媛》篇中记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王经的母亲劝他止于二千石,他没有听,后助魏反晋被捕,哭着对母亲说:“不从母敕,以至今日。”他的母亲毫不悲伤,“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掷地有声。 庾玉台的儿媳在公公有难时“徒跣求进”,厉声问:“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闯入号泣请求赦免公公。 另外,华夏民族“志不苟同”的气节在魏晋女性的身上也得到了深刻地诠释,须眉见之汗颜。 《贤媛十九》写桓宣武平定蜀国后,以李势妹为妾,非常宠爱,其妻南康长公主知道后,与婢女手持白刃,打上门来。当时李氏正在梳头,头发垂落至地,肤色莹洁如玉,她神态坦然,说:“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公主惭愧而退。

魏晋女性更引人注意的是她们与当时的时代一起呈现出来的生命活力。 她们才情出众。 《世说新语·文学三》记述“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可见当时女性学习风气较好。 魏晋时期最有才华、最为人称颂的女才人要算谢道韫,这一时期的谢家子弟可谓人才辈出。《世说新语·言语七十一》记述:谢安家寒雪日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而乐。后以“咏柳”来赞扬才女。人称谢道韫“神情散朗,有林下风”,在注重神韵气度的魏晋时期,这算是最高的评价了。 另外,魏晋女性的才智还表现在机敏过人,干练睿智。 《贤媛六》记述许允的妻子阮氏貌丑,交拜完后,许允看见新娘的脸转身就走,阮氏拉住他的衣襟,许允问:“妇有四德,卿有其几?”阮氏回答:“新妇所乏唯容耳。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允说自己全都有,阮氏问:“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阮氏用机智挽留了丈夫,迎得了尊重。后许允因事被捕,阮氏告诫他:“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举家号哭,阮氏神态自若,煮粥以待,果然许允无罪释放。 最能显示魏晋女性生机的应该是她们追求人性解放、自由平等的生活。 她们有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的权力。 魏晋时期,妇女改嫁是很正常的事情。《方正二五》记述诸葛恢的大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新女性形象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新女性形象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时期的新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为以刚毅精明为特点的贵妇和一些“聪明能干”的女子。 首先说到的是魏晋时期的贵妇形象。这些贵妇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聪明机敏,拥有超群的能力和处事经验。例如,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曹氏的女儿嫁给了吕虔,婚后吕虔还有一个妾室。曹氏很忧虑女儿地位低下,于是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她毫不畏惧地与吕虔对话,以妥善安排女儿的生活为条件,打动了吕虔的心,使得女儿的婚后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这样的贵妇不仅具备了高昂的身份,而且还能够据理力争,展现出了她们的过人智慧和应对好事的能力。 其次说到魏晋时期的“聪明能干”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多数出身并不高贵,然而她们有着与之匹配的靓丽外貌,更有一颗机灵的心。她们能够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在情感纠葛中找到最恰当的处理方式。例如,有一次裴松之向许凤洲咨询来自一个女子的深情告白。许凤洲听完这位女子的真挚表白,但在了解了案情后,许凤洲将爱情寄托于佳人头上,让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之后也就赌咒发誓,许下情投意合的誓言。这种传奇爱情不仅让人感叹许凤洲的聪明和幽默,也让人更欣赏这位以机智驾驭感情的新女性形象。 在总结上,魏晋时期的新女性形象汲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贵妇们无愧于高贵的身份,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处理事件的能力。在底层平民中形成了以机灵与机智为特色的新女性形象。在大家明白

了世界变化的情况下,这些新女性在魏晋时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舒适展现。从《世说新语》中呈现出的魏晋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展现出一种以机智、聪明和过人才智为特征的新女性形象。 首先,魏晋时期社会的变化与女性形象的展现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历史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经济逐渐没落,商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贵族阶层也搬迁到城市中央,女性形象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应有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在商贾贵族和普通人群中均展现出了一种以智慧与机智为特征的新女性形象。 其次,新女性形象的展现与女性的地位改变有很大关系。在魏晋时期,以刚毅和精明为标志的贵妇,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各种事件上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不再被动地局限于家庭和私密空间中,这一点在今天也有所体现,可以说这种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随着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经济力量和社会阶层,女性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家庭,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这样的转变,不断地推动女性解放的进程,使女性角色在魏晋时期展现出了新的特色和风采。 最后,对于新女性形象,人们展现了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一方面,这些新女性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真正才华和身份地位的提高,并反映了新时期女性地位的转变。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新女性的形象也被视为一种“女子之病”,因为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应该以贞妇、贤妻、良母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魏晋论文

从《世说新语》中,看独具风采的魏晋女子 周敬 摘要:魏晋时代,由于动荡不安的政局和民族大融合等历史原因,魏晋人士呈现出追求自由洒脱的独特风范。也使其当时的魏晋女性深受影响。在魏晋,女性不再是无德无才、受压迫的代名词,魏晋女性身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她们才识渊博、智慧过人、清谈玄理、见识高远,冲破了传统封建女性的束缚,是女子个性的一次大解放。 关键词:魏晋女性个性魅力举止风度智慧才能 前言 李泽厚先生曾在《美的历程》中说:“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①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代,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国家的爱与恨。男子们纵情洒脱,放达不群,在清谈玄理中,在药与酒中,找到灵魂的救赎。而女性也绽放了最美的光辉。 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我们了解到魏晋人士的生活态度,体味到他们言行无忌背面的无奈和痛苦。但更多的是被魏晋名士的风采所折服,被书中那些趣味盎然,发人深省的故事所启迪。只有那样的魏晋才有那样多姿多彩的人和事,才有那些豁达直率、聪明机智、风采过人的魏晋女性。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最早的历史志人小说,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魏晋时代人们的生活画面,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魏晋女性的风采。《世说新语》中,作者刘义庆单辟了一章《贤媛》,专门讲述魏晋女子的逸闻轶事。可想而知,魏晋女性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她们有着各自的举止风华,甚至在某些方面不逊于男子。无论是辨识人才、清谈玄理、还是见解见识、性情气节,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她们不同于古代三从四德的传统封建女性,魏晋女人是个性的,张扬的。不再是男人家中摆放的“花瓶”而是有独到见解,自强独立的平等的人。在追求这种个性解放的过程中,魏晋男子的支持和赞赏也起到很大作用。他们对魏晋女性的评价更多的是才高于貌,所以出现了《世说新语》中让人赞不绝口的女性。有“林下之风”的谢道韫,有见识高远的许允妻子阮氏,更有清谈哲理“眼耳关神”的王羲之妻子。这些女性都代表了魏晋时代的独特个性魅力,正是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人的觉醒”。在破除了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学观念下,在人性觉醒并着玄学兴起的历史洪流中,魏晋的男女都尽情展现着自我魅力。他们的美丽穿越千年,被世人永远称赞。 一.忠言直谏的魏晋女性 1.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世说新语.贤媛第四》中记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人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耳!’至山陵,亦竟不临。” 故事虽短,却显示了卞太后深明大义的高尚母亲形象,她因不满儿子作为国

由《世说新语》看魏晋南朝士人的女性观

由《世说新语》看魏晋南朝士人的女性观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在政治上,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政权更迭最频繁;在思想文化上,玄学兴起,道教勃兴等,使儒学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大转折,魏晋士人的思想革新,更加自由开放,魏晋风度由此形成并蓬勃发展。《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魏晋士人言行的一本书,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亟待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 一书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聪慧机敏,有的气度非凡,有的德艺双馨,并且,她们的这种才情和胆识开始被当时的男子所赞赏,这较于传统女性的形象一一女性只是作为一种男人的附属品,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的突破正反映了魏晋南朝士人女性观的变化。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士人女性观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奉行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伦理,对于女性来说,男人是她们一生的依托和生活的重心,而女人对男人来说,只是一件附属品。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人生自由和话语权利,特别是自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女性被要求遵守“三从四德”的伦理纲常,在

社会地位中实则就是顺从,女性深受压迫和束缚,但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等因素儒学的发展日趋复杂化,思想的开化和革新,魏晋风度的盛行,使女性的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世说新语》一书中书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聪慧机敏,有的气度非凡,有的德艺双馨,并且,她们的这种才情和胆识开始被当时的男子所赞赏,这反映了魏晋南朝士人女性观的变化。 一.魏晋时期女性新风貌新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必定带来新的社会观念、生活习尚以及价值观念等。处于魏晋南北朝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女性,也受到魏晋风流的影响,逐步的意识觉醒,不再仅仅拘泥于封建陈规,犹如蝴蝶破茧重生,虽然还没有完全的摆脱三纲五常的封建旧习的束缚,但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这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书中为我们展现了或极具个性,或才华横溢,或德才兼备的女性新风貌。 (一)女性独立思想意识觉醒李泽厚先生认为: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魏晋时期的女性思想的开化,自我认知的意识觉醒,开始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在对事物人情的判断认知上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她们进行独立思考,拥有独立的价值取向。《贤媛?二》中王昭君宁愿远嫁匈奴,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坚持自己节操,不一味顺从依附,任人宰割。《贤媛?四》中卞太后怒斥继承

以《世说新语》为例看魏晋的婚姻与女性

以《世说新语》为例看魏晋的婚姻与女性 作者:涂华珍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4期 内容摘要:魏晋婚姻中的女性,以一群特殊的群体构成,展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美。“贤”诠释了鲜明而另类的才女观,也证明了从“男才女貌”到“女才男貌”的变化趋势,显现魏晋风度的一个隐秘层面。其侧面揭示的魏晋时期崇尚女性才智、识鉴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对当下社会发展中女性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调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女性魏晋《世说新语》自觉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世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女子的个性、人格和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圆融的表达”,她们不仅拥有为人称道的才能,而且在家庭、婚姻、社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人生追求。尽管魏晋时期的女性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其形象却随着文学作品流传至今。 一.宦与婚 梁祝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徐克的这部电影里,他把原本是时间架构的梁祝故事安放在了东晋时期,为什么要放在这个时期呢?电影中那位高僧的话道出了原因:“先过江的把着大官来做,排挤后过江的,氏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就讲求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魏晋,尤其是东晋,是门阀制度最为典型的时期。门阀制度下对家族利益的重视,使得世家大族采取各种手段巩固和扩大自家的力量,其中宦与婚是最重要的两个:在仕宦方面,通过把持官位,士族垄断了政治特权;而在婚姻方面,通过联姻来与其他氏族互相联结,也是门阀制度的重要特点。 《世说新语·雅量》篇中有王羲之东床坦腹的故事,实际上当时正处在晋元帝想要利用其他家族来与王家抗衡的时代,而郗鉴郗太傅在金口的军事力量对维护王导执政中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王导令诸子侄会于东乡,让使者任意挑选,正是出于拉拢郗鉴力量、巩固王家势力的考虑,作为一流门阀的王、谢两家,相互之间的通婚更是盘根错节,就像《红楼梦》里贾、王两家的通婚一样,非常牢固,即便是像著名的才女谢道韫,也无法避免包办婚姻,被迫嫁给了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悦。”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才发现丈夫资质平平,完全不能与自己的才华相匹配,因而“大薄凝之”。回谢家省亲,就将自己对婚姻的不满表现出来了。太傅谢安,也许正是这桩政治婚姻的包办者,安慰谢道韫说:“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长相才华也不差,你

魏晋士族女性风采面面观

魏晋士族女性风采面面观 天地万物一阴一阳,红尘人寰一男一女,男人与女人是永恒的话题,在封建社会,儒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法制度限制了妇女的自由,但她们仍在历史的夹缝中显示出了自己的睿智、个性和才华。 魏晋时期的士族女性既才华横溢、机智敏锐,又具有平等意识、个性鲜明;既不乏自强不息、骁勇善战的豪侠之气,又有追求自由、敢爱敢恨的惊世骇俗之举。此外,她们社交自由,生活多姿,充满了活力和朝气,美得令人屏息。 一、才华横溢,机智敏锐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一切以男性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女子似乎只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女子和男子争能,已经被视为是离经叛道,更谈不上和男子并驾齐驱。但是在魏晋,士族女子才情显露,被给予了最大的空间。 说到魏晋才女,不得不提蔡琰。蔡琰,字文姬,陈留人。其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称蔡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胡笳十八拍》是她的代表作:“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阅读此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弱女子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此刻她在硝

烟四起的背景下自弹自唱。琴声和歌声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似滚滚海涛,如熔岩喷发,仿佛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 谢道韫,亦堪称才女。《世说新语·言语》载,谢道韫聪慧有才辩,不自雕饰,颇具林下之风。她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雪的轻柔细致形容得淋漓尽致,叔父谢安对她的才华赞赏不已。此后,人们常称有文学才能的女子为“咏絮之才”。我们还可以从一首《登山》中感受到谢道韫的才情:“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温婉细腻取胜,而她的这首《登山》,却充满阳刚之气,自然洒脱,气度非凡,不让须眉。 二、平等意识,个性鲜明 中国历史上不乏才女,一代女文豪班昭,外交家冯燎,诗人李清照……但魏晋士族女性在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她们追求自由,肯定自我,尤其是在家庭婚姻生活中处处表现出与丈夫相抗衡、争取平等的自主意识,从而显示出不同于以往女性的精神特质,由此散发的个性魅力让人无法抗拒。 《世说新语·贤嫒》载,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回家省亲时怏怏不乐。叔父谢安问她:“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道韫回答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阿大、中郎指谢尚和谢据;封、胡、遏、末分别是谢韶、谢朗、谢玄、谢川的小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闺阁风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闺阁风韵 作者:贺普普 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1期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乱世使儒家传统道德和思想式微,玄学、佛教盛行,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自由成为一时风尚。在此种情境下,女性的个体意识开始复苏,《世说新语》描绘了这一时期形态各异、独具魅力的女性群像,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其在肯定女性追求个体生命意义上的进步意义值得重视。 关键词:世说新语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将整个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称作乱世当不为过。汉末战乱,三国纷争,八王之乱,晋室东迁,北方十六国混战等朝代更迭带来的斗争给这个时期标记了战乱和分裂的符号。人们既要躲避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生死难测、命如浮萍,礼崩乐坏。儒家的道德教条和仪礼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束力,儒道衰微,一种新的符合人类本性的放任旷达、返归自然的生活成为当时人的追求,与此相应的反逆礼教、追求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即魏晋风流成为新的潮流。崇尚风流的魏晋士人不拘名教,旷达自然,文学中投向女性的目光日渐增多,历来被与“小人”并列且斥为“难养”的女性其自身也在逐渐觉醒,在《世说新语》这部反映魏晋士人生活变化、表现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中便表现出了魏晋女子特有的风神韵态,不啻为进步女性意识的先锋。 一.士人眼中的闺阁贤媛 《世说新语》涉及女性的条目共计九十余条,其中《贤媛》门专记32条,在以男性为主的文学记事中女性的形象前所未有地得到关注。当然,谈到女性行为的问题,不得不谈及刘向《列女传》,它分七卷记叙了105名妇女的事迹,其为妇女立传受到后世史官的效仿,《晋书·列女传》亦专门为34名女性立传。《世说·贤媛》与其所载时间相仿,但《晋书》着力最多的女性类型是“贞顺”,《世说》则以与正史不同的更贴合当时社会的民间视角在女子的“仁智”方面着墨较多,这说明在战乱频仍、社会秩序混乱的魏晋,社会上对女性的要求已不以儒家主流思想为标准,而其《贤媛》中女性之贤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贞顺之贤,甚至与儒家的标准背道而驰。《贤媛》篇“仁智”类女性多达10条,“辩通”类多达6条,敏而善辩、聪颖慧达已成为魏晋时期女性品评标准,表现出魏晋女性独立高标、不逊于男性的风骨精神。 《世说·贤媛》篇中塑造了魏晋女性的楷模形象,这些形象不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再是对女性“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等阴柔之美的描述,而是展示出她们文采斐然、见识过人、风神高雅的一面。在《世说》中被浓墨重彩地描绘的女性中,最具才华者首推世族才女谢道韫,其以“咏絮才”闻名于世。她在出嫁前的一次家族聚会上,对于族叔谢安的“白雪纷纷何所似”,以别出心裁的作答“未若柳絮因风起”博得谢安“大笑乐”,足可见其才气风度不逊男子,其在出嫁后被赞“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即说她神情洒脱开朗,有比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曹娜赵亚萍 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21期 曹娜赵亚萍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士人形象,真实反 映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神面貌。但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群体同样值得关注, 她们与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讲,可以从德行、才智、叛逆、胆识等方面加以认识。分析这些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心理 和社会风气,进而从侧面折射出与前代相比,魏晋士人在女性观上的变化。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时代女性形象女性观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而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同样,这一时期的女性以她们特有的才情和智慧以及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在那个时代显得熠熠生辉,为《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主要集中在《贤媛》篇,也散见于其他篇目,整体观照《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德行、才智、叛逆、胆识四种类型。 一.德行高尚者 “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这些是对古代女子德行的基本要求,《世说新语》中的女性,仍保留着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化品格和道德观念。 “陶母教子”就是一个有关德行的非常典型的故事。《贤媛》第二十则:陶公少时,作 鱼梁吏,尝以坩鲑饷母。母封鲑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 吾忧也。” 陶侃出身寒门,家境贫困,开始作官,便用公家的东西送给母,虽为一片孝心,却欠妥当。陶母深明大义,不食儿子送来的坩鲑,并予以斥责。显示了陶母的高风亮节,品德之高尚。对此,余嘉锡先生曾赞叹道:“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 鲜可称者。” 面对儿子的荒淫无度,做母亲的对儿子进行毫不留情的斥责。如《贤媛》第四则:…… 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匀至山陵,亦竟不临。” 儿子病重也不探望,并且发出“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的痛骂,这是因为曹丕的行为 违背了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使卞太后觉得难以容忍。可见卞太后不是一个不明是非只知溺爱 的母亲,而是一位有着崇高德行的人。虽然社会风气的转变使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有所松动, 但是对基本伦理道德的坚守也就显得难能可贵。 二.才智出众者 《世说新语》中塑造了许多才学出众的女性形象,她们的聪明才智格外引人注目,给我 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谢道韫。谢道韫是有名的才女,有关其文学才气体现在《言语》第七十一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解读

《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解读 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编撰的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名士轶事及其风度的故事集,其中,《贤媛》篇从貌、识、才、情、德等方面对当时的女性进行了描绘,别有意趣。她们的风貌、她们的才情、她们的德行,既具有与中国女性和中国传统一致的方面,又具有与当时时代相应的特异的方面,在魏晋这个乱世与自由、沉沦与开放奇怪结合的时代,在受魏晋思想影响的以刘义庆为首的一群文人眼中,历来被压抑、遭遮蔽、受侮辱的女性,其风姿神采第一次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书写。本文以《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力求详细地分析出《世说新语》中所涉及的女性的精神风貌之美,解读她们身上所蕴含的独特女性观念和思想追求。 关键词:《世说新语》,女性形象,解读 一、《世说新语》概述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笔记体短篇小说集,作者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刘义庆。从历史时间角度来讲,《世说新语》成书于我国历史上政治统治颇为混乱黑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时,由于上层社会的昏庸堕落以及老庄等思想家的“玄学思想”盛行,从而导致之前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传统儒家思想遭到巨大冲击。其中表达出来较为明显的现象——比如女性自身所特有的女性观念空前的开放。抛开《世说新语》这本书籍的成书背景特殊之外,它在我国笔记体短篇小说集中也具有较为突出的研究价值。《世说新语》语言较为平淡,但不失韵味。我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该书的语言特色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独特的成书背景以及历史风貌,造就了《世说新语》中独特的女性形象以及相对应的女性观念,这也成为留给后世学者的一笔宝贵“研究财富”。 二、《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之美的体现 (一)“貌” “美”是人人所向往的。在我们的审美观念里,往往会分出美和丑,而且美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女性风采的展现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女性风采的展现作者:李雪娇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3期 内容摘要:魏晋是一个特别的时代,魏晋风流也就成为了后代文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风范。 这其中特别让后代赞叹不已的是其间的女性风采,她们可以说是整个古代中国最为靓丽的风景,让后人回味无穷。《世说新语·贤媛篇》三十二则事例,则比较集中而又在不同方面向我们描 述了魏晋时代背景下定义的“贤媛”。 关键词:《世说新语》贤媛女性风采 《世说新语·贤媛》篇在整本书中排行第十九,共有三十二则,展现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 中的妇女形象,风姿绰约,不输丈夫。她们或才思敏捷,或能言善辩,或高瞻远瞩,或忠贞情烈,其间种种便表现在她们的言行之间,本文旨在分析她们的风采精神,为后人回味一二。 一.才德篇 魏晋时期背景特殊,混乱的时代往往伴随着思想的自由。魏晋多名士,名士则大多出生背 景更为优越的名门世家,而大家族中的女子则因此受到家族影响,风气渐长后带来的景象即是 今人所谓的魏晋多才女。 魏晋中才女名声最重的,私以为莫若谢家女,谢道韫。《贤媛篇》提及她对丈夫王凝之的 批语,不可谓不刻薄,一个敢于在家人面前对丈夫下批语“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大胆 妇人,放在后世怕是要被道学家判上个“无知妇人”之说。而谢家女生在魏晋,成长于谢氏一族,看的是谢家宝树,自己吟的是柳絮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气韵更被济尼评为“王 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这才是真正疏朗大气,举世无双的女子。红楼有云“可叹停 机德,堪怜咏絮才”,有德女又岂是一个乐羊子妻能代表的呢?自然不是,世家女不同于旁人 的一点就在于她们能够作为婚娶间的纽带,一如昔年秦晋之好背后的深切含义。 德行女子在《贤媛篇》中不可谓不多,然而评判德行的标准却不是三从四德,而是魏晋时 代自成的特有德行。比如谢安之妻劝阻谢安看歌舞,以“恐伤盛德”为由,寥寥四字,字字珠玑,凌然有声。想来日后谢安再赏歌舞时,此情此景必然是历历在目了,言辞恳切,叫人叹服。为人妻子事事替丈夫考量,为人母亲的自然也就是为儿女思虑了。陶侃的母亲算是其中代表人 物了,陶母剪发换米,砍柱做柴,从而为儿子取得贵人的青睐,更在陶侃做官之后给她送腌鱼时,回信责备他:“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有德行的女子能在适当的时侯做适当的事情,能劝阻丈夫修德,能帮助儿子把握机会,能 给儿子适当合理的劝诫。这样的德行,在古代中国可谓稀罕,因为后世儒家强调女子以“三从 四德”为标准,突出女子的从属地位,基本没有资格对丈夫甚至儿子说三道四。虽然魏晋女子 之前也有孟母三迁之类的事例流传千古,也有把儿子教育成才的女子,但魏晋时期更多的却是 劝诫丈夫,又与男子在家庭地位并列的女子,而且若丈夫不争气的话,还难免受到妻子奚落和 指责。这就不是其他时代所能看到的了,可见魏晋风度在女子身上的充分体现。 二.性情篇 至于那些让人更为欣赏的性格贞烈的女子,她们在传统社会深受各种束缚和重压,尽管也 才华横溢,但终归默默无闻,只能成为陪衬。所以魏晋间的女子,展现出特异的光彩,尤其令 人歆羡。谢道韫在家人面前评价王凝之时坦荡不虚伪的情态我是能够想象出来的。但是魏晋不 仅仅只有一个谢道韫,魏晋有传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