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货币金融学第四章+利率的决定
合集下载
第4章 利率及其决定

利率的期限结构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fn
1 rn n 1 rn1 n1
1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指在如下两者的金额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 (1)到债券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
,通常表述为“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 = (2)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
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 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
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弱,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 下降,当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下降。
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利率的决定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利率决定
IS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总产出均 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 利率与产出的组合。
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 率的提高而减少,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储蓄流量会因利率 的提高而增加,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 衡。
利率的决定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
传统的利率理论相反,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 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 论。
比较经典的解释理论有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和市场隔断理论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利率的期限结构
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的特点是,对远期利率的行为有共同假设:都同意远期利率的变化方向决定收益率曲线 的形态;同时,假定当前长期债券中的远期利率与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有紧密联系。
在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面值时,不论有否票面利率,都决定了实际起作 用的利率。有的竞价拍卖,其标的的本身就是利率。
货币银行学 ---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74页文档

我们首先要从对利息的认识开始。
第一节 利息
利息的涵义
所谓利息就是让渡资金的报酬或使用资金的 代价。
利息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是债权人因贷出货 币资金而从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从债务 人的角度看,利息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资金 的使用权所花费的代价。那么,利息的本质 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 利息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1.威廉·配第认为: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四)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划分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为标准。
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这种利 率与供求关系成反比。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是政府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我国目前以官 定利率为主。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确定的利率。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第二节 利息及其种类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
学习要求
了解我国利率管理制度沿革。 了解有关利息与利息率的理论。 了解利率种类、利息计算方法。
第一节 利息
• 利息的涵义 •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 利息的作用 • 利息利率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因此,
月利率乘12为年利率;日利率乘30为月利率。 也可比照这种换算关系,将年利率换算为月利率,月 利率换算为日利率。 习惯上,我国无论年利率、月利率还是日利率,都用 “厘”作单位。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二)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划分依据: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
长期利率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
马克思比其他经济学家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利息的 本质。
第一节 利息
利息的涵义
所谓利息就是让渡资金的报酬或使用资金的 代价。
利息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是债权人因贷出货 币资金而从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从债务 人的角度看,利息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资金 的使用权所花费的代价。那么,利息的本质 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 利息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1.威廉·配第认为: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四)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划分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为标准。
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这种利 率与供求关系成反比。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是政府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我国目前以官 定利率为主。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确定的利率。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第二节 利息及其种类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
学习要求
了解我国利率管理制度沿革。 了解有关利息与利息率的理论。 了解利率种类、利息计算方法。
第一节 利息
• 利息的涵义 •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 利息的作用 • 利息利率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因此,
月利率乘12为年利率;日利率乘30为月利率。 也可比照这种换算关系,将年利率换算为月利率,月 利率换算为日利率。 习惯上,我国无论年利率、月利率还是日利率,都用 “厘”作单位。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二)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划分依据: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
长期利率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
马克思比其他经济学家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利息的 本质。
货币银行学第四章

国债利率的调整
2007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 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 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由现行的 2.52%提高到2.79%、6.12%提高到6.39%;其他各 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原因:维持利率格局的均衡。 资本的边际收益:综合考虑期限、风险、流动性 等因素,资本用于任何用途的边际收益应该相等, 此时实现帕累托最优。 假设当前均衡的利率格局为:存款利率5%,国债 利率4%,企业债券利率7%。(相同期限,如3年期)
第四章 利率
本章讲授了利率的概念及其种类,讲授了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问题,从到期收益率 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和讲授了利率的计量问题, 介绍了利率期限结构与风险结构问题。
第四章 利率
4.1 4.2 4.3 4.4 概述 利率决定 利率计量 利率结构
4.1 利息与利率概述
4.1.1 4.1.2 4.1.3 4.1.4 利息及其本质 利率的界定 利率种类 利率体系
4.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息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资金的 供求状况而波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虽市场利率的变化 而定期调整的利息率。 二者的比较: 固定利率:收益与成本固定,融资中的不确定性 减弱,促进融资;利率不能随经济形势与资金供求 的变动而适时的调整,有可能成为不合理的利率。 浮动利率:利率能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和资金供求 的变动而适时地调整;利率波动带来融资中不确定 性提高。
比较: 法定利率:官方人为决定,更多地体现政策意图, 不能较好地反映资金供求 市场利率: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较为合理 官定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保证政府对资金配 置的垄断与控制,低成本地为政府经济建设提供资 金支持,将资金低成本地配置到政府偏好的企业 (如国有企业)
4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36h).

预防需求:为防不时之需而持币。 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催生了此类 持币愿望。
与交易性货币需求一样,预防性动机的 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也是收入的增 函数。
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均取决于 收入 ( y ) 的多少,即它们都是收入 ( y ) 的增函数.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都是对 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交易货币需求”, 用L1表示,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资产 负债 法定储备20万 存款 100万 贷款 80万 合计: 100万 合计:100万
B 银行帐户
资产 负债 法定储备16万 存款 80万 贷款 64万
C 银行帐户
资产 负债 法定储备12.8万 存款 64万 贷款 51.2万
合计:
80万 合计:80万
合计:
64万
合计: 64万
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 100 + 80 + 64 + 51.2 + … = 100×(1 + 0.8 + 0.82 + 0.83 + …)
4.1.2. 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
例: 假定 国家法律规定储备率为20%; 银行获得的一笔原始存款为100万; 整个银行体系除中央银行外至少 有两家商业银行。
从A银行开始的货币创造过程
从A银行开始的货币创造过程
A 银行帐户(1)
资产 负债 法定储备20万 存款100万 超额储备80万
A 银行帐户(2)
资料来源:陆根尧主编《宏观经济学》,浙大出版社09年12月第1版,P-60
3.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定义:人们愿意持有的某种 货币的数量。
理解“货币需求”的两层含义
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它是主观意愿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名义GDP,如果以P代表物价水平, Y代表实际GDP,那么: 名义GDP = PY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 M代表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V由下列公式决定: V = PY/ M 例如:某一年生产了10万亿实际GDP,物价水平为1,该年投放了5万亿 M,则: V = 10/ 5 =2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货币市场 • 一、货币需求 • 二、货币供给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的含义: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
富的数量。 注意:人们对货币的需要与货币需求的区别。
2、货币需求理论
人们的经济活动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货 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问题。 (1)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r
L1(Y)
O L
r
L2
O
L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M d=(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投机需求L2 L1=k Y L2=-hr
用公式表达:名义货币需求L = L1 +L2 =k Y-hr 实际货币需求L / P‘=(ky2-hr)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二、货币供给
经济活动需要货币,那么整个经济 中的货币来自何方?经济中货币供给数 量的多少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是货币供 给理论所分析的问题。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定义 特征
货币 创造
货币 供给
政策 含义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定义 特征
➢货币的定义、功能与度量
就货币的起源来说,它是商业经济的产物;不过它是 各种政府(甚至是完全非商业性的政府)都知道要接管的 商业经济的第一种产物。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货币市场 • 一、货币需求 • 二、货币供给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的含义: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
富的数量。 注意:人们对货币的需要与货币需求的区别。
2、货币需求理论
人们的经济活动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货 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问题。 (1)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r
L1(Y)
O L
r
L2
O
L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M d=(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投机需求L2 L1=k Y L2=-hr
用公式表达:名义货币需求L = L1 +L2 =k Y-hr 实际货币需求L / P‘=(ky2-hr)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二、货币供给
经济活动需要货币,那么整个经济 中的货币来自何方?经济中货币供给数 量的多少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是货币供 给理论所分析的问题。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定义 特征
货币 创造
货币 供给
政策 含义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定义 特征
➢货币的定义、功能与度量
就货币的起源来说,它是商业经济的产物;不过它是 各种政府(甚至是完全非商业性的政府)都知道要接管的 商业经济的第一种产物。
货币银行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可贷资金论:一方面指责实物市场论忽略货币 供求的缺陷;另一方面认为货币供求论忽视资 本供求因素的不足。提出利率是由二个市场的 因素共同形成的可贷资金供求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 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的新增货币 量;
▲可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 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
效应.
(一)、 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是把握本章内容的基本立足点, 也是研究利率理论的出发点。
➢ 古今中外许多经济学家在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上提 出过各种理论观点, 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因 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释上和不注重经济关系的分析, 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分析人手,深入剖 析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 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及 其作用是什么?
▲收益(B)=本金(P) × 利率(r)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 金,即:
p B r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I P[(1 r)n 1] 或 : I P[(1 r)n P
▲复利法是指按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 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
息的方法。其本利和公式为: S P • (1 r)n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按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划分: ❖ 年利率(annual interest):以年为单位计算利
➢ 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认识,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制 度,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同制度下利息所体现的经 济关系。
▲可贷资金的供给: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 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的新增货币 量;
▲可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 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
效应.
(一)、 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是把握本章内容的基本立足点, 也是研究利率理论的出发点。
➢ 古今中外许多经济学家在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上提 出过各种理论观点, 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因 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释上和不注重经济关系的分析, 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分析人手,深入剖 析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 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及 其作用是什么?
▲收益(B)=本金(P) × 利率(r)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 金,即:
p B r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I P[(1 r)n 1] 或 : I P[(1 r)n P
▲复利法是指按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 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
息的方法。其本利和公式为: S P • (1 r)n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按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划分: ❖ 年利率(annual interest):以年为单位计算利
➢ 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认识,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制 度,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同制度下利息所体现的经 济关系。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2)复利:俗称“利滚利”,按一定期限, 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 算,利上加利。 计算公式:(公式由来) S=P(1+r)n I=S-P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说
• 《资本与资本利息》:利息是由现在物品和 未来物品之间在价值上的差别所产生的。
•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消费时间点越是提前, 越能给他带来消费的满足感。
• 现在的100元消费=1年后的103元消费 • 如果人们愿意推迟消费,则需要为人们这一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 息率
2020/12/20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本次讲课的主要内容
• 利息的本质 • 利息率及其种类 • 利率的度量 • 利率决定理论 • 我国的利率制度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 借钱要付利息,这合理吗?
➢是天经地义? ➢还是。。。?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0 •利息的本质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例题2:小邵同志现在有1000元,到 建设银行存一个定期,建设银行现 在的定期存款利息有: 一年1.75%; 二 年 2.25%(2.35%) ; 三 年 2.75%(3.00%) ; 如 果 我存一年,到期可获利息与本利分 别为多少?二年,三年?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 I=P*r*n 本利和:S=P*(1+r*n) 其中: I——利息额; r ——利率;
P——本金; n——时间。
金融学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例题1:某人贷款10万元,年利率6%, 期限为3年,到期可获得利息与本利 和分别为多少?
I=P*r*n=100000×6% ×3=18000(元) S=P*(1+r*n)=100000(1+6% × 3) =118000 (元)
第4章利率(金融市场学)

关键性前提假定:
投资人的资产组合中,期 限不同的债券是完全替代的。
评价
预期假说解释了利率期限结构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原因。
(1) 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时,短期利率预期在未来呈上升 趋势。
(2) 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时,短期利率预期在未来呈下降 趋势。
(3)典型的收益率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理论解释:
一、预期假说
预期假说的基本命题
长期利率相当于在该期限内人们预期出现的所有 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因而收益率曲线反映所有金 融市场参与者的综合预期。
rntrt rte1rten 2 rten1
注:以上为算术平均数,更精确的表达式应为几何平均数。课后练习要求 采用几何平均数计算。
C CF P2 1r1 (1r2)2
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是指未来两个时点之间的利率水平。 远期利率是由一系列即期利率决定的。一般
地说,如果现在时刻为t,T时刻到期的即期 利率为r,T*时刻( T*> T )到期的即期利 率为r* ,则t时刻的T*-T 期间的远期利率, 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远期利率的计算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资产实现了如此巨大的倍增?
复利“七二法则”
就是一笔投资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 一倍所需的时间为72除以该投资年均回报率的 商数。(非精确数)
例如你投资在一只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 上,约需6年(72除以年报酬率,亦即以72除 以12)本金可以增值一倍;如果基金的年均回 报率为8%,则本金翻番需要9年时间。
在到期收益率分析中,到期收益率对应时间与现金流 出现的时间一致。
不同周期的利率折算为年利率
比例法,即简单地按不同周期长度的比例把一种周期 的利率折算为另一种周期的利率。 年比例利率(APR,annual percentag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