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理作用

第八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理作用
第八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理作用

第八章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学习要求

掌握: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毒性作用的类型、常见药物。

熟悉:药物内分泌系统毒性作用的机制。

了解:内分泌系统药物毒性作用的检测方法。

内分泌系统分泌微量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相结合,发挥其特定的全身性作用。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许多药物能干扰内分泌腺体合成和释放激素,对其功能甚至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各种药源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器官的化学损伤最常发生在肾上腺,其次为甲状腺、胰腺、垂体和甲状旁腺。

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及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主要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及松果体和胸腺。内分泌细胞分布于特定组织器官中,如心、肺、肾(肾素等)、肝(血管紧张素原等)、脑(内啡肽等)等。

二、分泌方式

激素需要借助于体液在体内传递化学信息。激素从分泌部位经血液运输至距离较远的靶组织,称为远距分泌,是经典的内分泌方式;经组织液直接扩散并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为旁分泌方式,如胃肠激素;激素还可作用于分泌自身的细胞,如前列腺素,称为自分泌方式。

三、激素分泌的调节

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速度(如甲状腺素)或一定节律(如皮质醇,性激素)释放,但激素分泌总量会随机体的需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下丘脑与垂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系统。此系统可分为两部分:①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二者问是神经体液性联系;②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两者有直接神经联系。下丘脑弓状核分泌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或CR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F)和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RIF)、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及催乳素抑制因子(PIF)等。腺垂体分泌至少8种蛋白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黄体生成素(LH,或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卵泡刺激素(FSH)、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H)、促脂激素(LPH)、黑素细胞刺激素(MSH)。下丘脑视上核产生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ADH),而室旁核产生催产素(缩宫素,OP),并通过长轴突转运释放到神经垂体的血管中。下丘脑的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促进或抑制垂体激素的分泌,并进一步影响靶腺的功能。垂体激素、靶器官激素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或垂体。形成了3个主要的调节轴: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腺垂体-陛腺轴。

第二节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类型

一、药物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

血液中的碘被摄取进入甲状腺,可在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发生碘化,经一系列反应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和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在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作用下,T4和T3释放入血。血浆中T4的浓度远高于T3,但T3的活性是T4的5倍左右。血液中87%的T3来源于T4,经5-脱碘酶脱碘,其余来自甲状腺的分泌。药物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及肿瘤、甲状腺功能紊乱等。有些药物还可影响甲状腺功能试验的结果。

(一)甲状腺增生肿大及肿瘤形成

如果药物的作用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的TSH会代偿性分泌增加。ISH 将促进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增殖改变,包括肥大、过度增生,直至形成肿瘤。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及肿瘤形成的机制及药物如下。

1.抑制甲状腺的碘摄取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起始步骤是通过主动运输从血液循环中吸收碘。阴离子化合物高氯酸根和硫代氰酸根:与碘离子竞争,阻断甲状腺滤泡细胞富集碘,与碘缺乏的后果相似,持久作用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

2.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第二步是碘与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的结合,并逐步合成甲状腺激素。此过程中首先需要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将无机碘化物氧化为分子态(反应态)碘,因此过氧化物酶受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降低。能抑制过氧化物酶的药物有:①巯基酰胺,如硫脲、硫脲嘧啶、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等;②苯胺衍生物,如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水杨酸和氨苯丁酮等;③其他抑制剂,如安替比林及碘安替比林。

3.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即抑制T3、T4的释放大剂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用于治疗格雷夫斯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躁狂症的碳酸锂也对甲状腺激素释放有强抑制作用。

4.诱导肝微粒体酶在肝微粒体酶系作用下T4经葡萄糖醛酸化,而T3经硫酸酯化后从胆汁中分泌,这分别是T4和T3,从胆汁中分泌的限速步骤。诱导肝微粒体酶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解代谢及经胆汁排出,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能诱导肝微粒体酶的药物包括苯巴比妥、苯二氮革类药物,钙通道阻断剂(如尼卡地平、苄普地尔)等。长期使用苯巴比妥、苯二氮革类药物可使肝微粒体二磷酸尿苷(UDP)一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提高,促进T4-葡萄糖醛苷的形成,后者经胆汁从粪便的排出,T4水平降低,负反馈抑制消失,TSH 会代偿性分泌增加,甲状腺受到长期高水平的TSH刺激常使滤泡细胞形成肿瘤的危险度增加,

5.抑制5、-单脱碘酶赤藓红抑制5、-单脱碘酶,可引起啮齿类动物的甲状腺功能紊及甲状腺良性肿瘤发生率上升。血液中^(反B,reverse L)增高,而T3下降,原因是抑制5、-单脱碘酶后,T4经单脱碘转化为T3的过程受阻,T4蓄积,随之转化为rT3。

(二)甲状腺功能紊乱及常见药物。

药源性甲状腺功能紊乱包括功能亢进和功能低下。功能亢进的症状和体征有甲状腺肿、体重下降、肌肉退化、震颤以及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等。功能低下的症状和体征有疲劳、怕冷、精神委靡、活动迟钝和皮肤干燥等。常见的药物有如下几种:

1.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的化学结构与T4、T3相似,分子量的37%为碘,且其中10%脱碘后成为碘离子,结果使T4合成增加。同时胺碘酮抑制5、-单脱碘酶致T4转化成T3过程受阻,T3常降低或为正常低值。胺碘酮也参与甲状腺抗体的形成。由胺碘酮诱致的甲亢,多见于缺碘地区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见.T4增高、TSH降低,同时检测T3,可有助于非药源性甲亢的鉴别,后者L增高,而胺碘酮诱致者则为低值。胺碘酮也能诱导甲减(主要发生于长期使用的患者。在饮食摄人碘高的地区、有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妇女很易发生。过量的碘可抑制甲状腺细胞对碘的摄取和氧化,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即Wolff-Chaikoff效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血清TSH升高,FT4下降或正常。多数可在停药后恢复,少数则表现为持久性甲减。

2.聚维酮碘常用于妇科宫颈及阴道治疗炎症及术前准备,反复擦拭用药几天后可出现甲亢症状。为减少碘的吸收,局部擦拭后应用无菌干纱布再将其擦净。

3.锂剂锂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及粒细胞减少等疾病。锂抑制T4、T3腺体的释放,主要引起甲减和甲状腺肿。锂剂也可引起甲亢,可能的机制是当锂制剂停止使用后,解除了锂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抑制,而出现反跳性甲亢。

4.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繁殖作用,用于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和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干扰素a诱发的甲状腺疾病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时的发生率最高,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女性的危险增加。常表现甲减、甲状腺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干扰素a诱发的甲状腺疾病多数为亚I临床型,多可自行缓解。对有甲状腺病史或甲状腺抗体阳性者在应用干扰素d治疗时,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

5.其他治疗甲亢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可致甲减。此外,硝普盐、高氯酸盐、磺脲类药物也可致甲减。

(三)药源性甲状腺功能试验异常

甲状腺功能测试主要是测定血浆总T4和T3,的浓度,血浆TSH基础浓度以及游离T4 的浓度。药物有时可在未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使甲状腺功能测试结果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导致血浆中T3和T4。水平下降。放射显影剂含碘能引起T4水平上升。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试验的药物有胺碘酮、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卡马西平、放射显影剂、糖皮质激素、肝素、非甾体抗炎药、雌激素等。

二、药物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

肾上腺包括皮质和髓质两个部分。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依次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主要分泌醛固酮等盐皮质激素,束状带分泌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网状带分泌少量的性激素。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药物一般较多影响肾上腺皮质。

(一)促激素源性萎缩

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控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后者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临床长期大剂量尤其是连日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其毒理学机制为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垂体产生的ACTH长时间减少,从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丧失,出现促激素源性萎缩。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与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剂量、时间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停用激素后,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要3—5个月才能恢复,肾上腺皮质对ACTH恢复反应需要6~9个月,有的甚至长达1~2年。因此,停药需经缓慢的减量过程,不可骤然停药,以免出现撤药综合征,表现为头晕、头痛、厌食、情绪改变、衰弱,甚孚引起死亡。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应连续应用ACTH 7天。停药一年内如遇应急情况,如感染或手术等,应及时给予足量的激素。

(二)损伤性萎缩

指肾上腺组织细胞受到药物直接损伤所导致的萎缩。双氯苯二氯乙烷(米托坦)用于不可切除的肾上腺皮质癌、切除后复发癌以及皮质癌术后辅助治疗。该药能相对选择性地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及网状带细胞,使其萎缩、坏死,对正常细胞及瘤细胞均有损伤作用。皮质激素在肾上腺皮质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内,以胆固醇为基础经侧链裂解和羟化而合成,米托坦抑制碳链裂解酶和11羟β化酶使皮质激素生产减少,而米托坦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是造成皮质细胞坏死的毒理机制。

球状带的萎缩反映了某些药物对醛固酮合成与分泌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以是直接的,如螺内酯对18α-羟化酶的抑制;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卡托普利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作用。

(三)肾上腺髓质增生

腺垂体激素与肾上腺髓质增生性损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大鼠长期使用生长激素与嗜铬细胞瘤发生率增加相关。大鼠长期毒性研究中也发现,通过抑制多巴胺功能而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的几种抗精神病药,也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发生有关。

尼古丁和利舍平也使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发生率增加。尼古丁直接刺激肾上腺髓质的N。受体使肾上腺髓质增生。利舍平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神经递质耗竭,引起肾上腺皮质代偿性增生。

血液中钙、磷水平的增加可导致髓质细胞增生性改变。如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无限制地大量摄人食物、过多地摄人钙、过多地摄人能增加钙吸收的食物,如维生素D等可出现这种增生性改变。

三、药物对性腺的毒性作用--

性腺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具有生成精子(男性睾丸)或卵子(女性卵巢),以及分泌雄性激素最雌性激素的双重功能。

(一)药物对睾丸的毒性作用

睾丸由不同阶段的生精细胞、塞尔托利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构成。支持细胞为各阶段的生精细胞及精子提供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塞尔托利细胞通过细胞间联结形成血-睾屏障,对维持睾丸的内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塞尔托利细胞能分泌抑制素和雄激素结合蛋白,抑制素可以抑制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结合蛋白与雄激素结合提高生精环境中雄激素的水平。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其内分泌作用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

秋水仙碱可引起塞尔托利细胞质微管溶解,使塞尔托利细胞呈形态不规则的稀疏顶部凸起,而失去足够的结构支持,从而导致生精上皮大量生殖细胞脱落。严重时可引起睾丸萎缩。但长期使用或滥用雄性激素类药物,可抑制精子的产生,并可导致睾丸萎缩。棉酚是棉花种子、根和茎中含有的酚类物质。棉酚能破坏睾丸细精管的生精上皮,使精子生产数量减少、直至没有精子的生成。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但是可引起不可逆的精子发生障碍。顺铂、烷化剂、甲氨蝶呤等抗肿瘤药损伤细胞的DNA,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影响精子的生成。

很多种药物都能引起大鼠及小鼠间质细胞肿瘤增生性损害,包括兰索拉唑、吲哚美辛、甲硝唑、西咪替丁、氟他胺、吉非贝齐、螺内酯、他莫昔芬、阿糖腺苷、氯贝丁酯等。间质细胞瘤在大鼠是高发的肿瘤,发生机制可能是药物长期使用扰乱了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上的某一环节,使LH反馈性生成增加,引起间质细胞增生性变化所致。尽管睾丸间质细胞瘤是啮齿类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常发生的内分泌肿瘤之一,但人类间质细胞瘤的发生非常罕见,大鼠不是评价药物致人类睾丸肿瘤潜在危险的合适模型。

(二)药物对卵巢的毒性作用

卵巢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给予较大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使垂体前叶分泌FSH和LH减少,FSH的缺乏可使卵泡不能发育成熟,LH减少会使排卵前必需的LH突发性分泌不能形成,从而抑制排卵。同理,抗雌激素类药物氯米芬和克罗米芬在垂体前叶水平竞争性阻断雌激素受体,阻止正常的负反馈调节,促进GnRH和腺垂体FSH和LI-1分泌,刺激卵巢使之增大,诱发排卵。

药物对卵巢的毒性作用研究发现,呋喃妥因、他莫昔芬、雷洛昔芬等可引起小鼠卵巢肿瘤发生率上升,但在人类并没有观察到相应情况的发生。

(三)药源性性腺疾病

药源性性腺疾病指药物所致性激素分泌紊乱及性腺功能障碍。男性主要表现为乳腺发育及睾丸功能障碍;女性主要表现为男性化、多毛症以及卵巢功能障碍。

1.药源性男性乳腺增生症己烯雌酚、氯米芬、洋地黄苷、雌激素、螺内酯等药物因

具有雌激素活性,可导致男性乳腺增生。酮康唑、乙醇、长春碱、西咪替丁、环丙孕酮、氟他胺和苯妥英等药物可能通过减少睾酮的生物合成和干扰其作用而导致男性乳腺增生。马利兰、卡氮芥、金霉素、可乐亭、肼苯哒嗪、长春新碱、苯乙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药也有此作用。但这些药物无升高催乳素作用,故不导致溢乳。

2.女性男性化合成类固醇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雄激素样作用。可致女性多毛症、声音变粗等。妊娠期给予可致女性胎儿男性化及男性胎儿性早熟。达那唑可降低睾酮与血浆性激素球蛋白结合的能力,导致血中游离态睾酮浓度增加,从而引起女性多毛症和男性化。

3.闭经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LH和FSH分泌逐渐增加,至排卵前这两种激素的血浓度可达到最高峰。口服避孕药抑制这两种激素高峰浓度的产生,可抑制排卵,但是对于部分女性特别是有月经周期不规则病史者可导致闭经。

四、药物对卞丘脑及垂体的毒性作用

垂体在内分泌腺轴调节机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垂体增生性病变或肿瘤的发生与下丘脑及靶腺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药物也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垂体引起垂体功能的改变。

动物试验中发现多种化学物质能引起垂体细胞瘤,如降钙素能诱导大鼠垂体瘤,咖啡因、舒必利等也与大鼠垂体瘤的发生有关。但实验动物垂体瘤的发生受动物种属、品系、生殖状态及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前试验药物对实验动物垂体的影响与人类病理生理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反馈轴调节作用能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或释放。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可致生长停滞。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阻断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神经元的多巴胺受体,导致垂体激素分泌紊乱,出现催乳素分泌增加和生长素分泌减少,临床上表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女性闭经溢乳,男性性功能下降,少数也可溢乳。儿童长期用药会影响生长发育。其他常见的药物还包括: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和氟西汀;抗溃疡药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镇痛药如美沙酮、吗啡;苯二氮革类;雌激素、利血平和甲基多巴等。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引起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药物可以导致药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和继发的神经精神症状。常见药物有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长春新碱等)、降血糖药物(如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等)。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卡马西平能增加ADH的释放;长春新碱因其神经毒作用导致控制ADH 释放紊乱。

五、药物对胰腺的毒性作用及药源性低血糖症

(一)药物对胰岛的毒性作用及药源性高血糖症

人体的胰腺中有25万一175万个胰岛,胰岛主要有两种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A胞和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药物或化合物通过破坏胰岛B细胞或干扰胰岛B细胞的功能,会导致糖尿病或药源性高血糖症。

1.药物对胰岛的毒性作用对胰腺产生毒性作用的典型药物是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STZ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和致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目前主要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胰岛B细胞癌的治疗。STZ对实验动物的胰岛B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毒性作用,它可以使多种动物如大鼠、小鼠、狗、猴、羊、中国地鼠、豚鼠和兔的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糖尿病。

四氧嘧啶可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B细胞,也与干扰锌代谢有关。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为三个时相,一次腹腔或静脉注射后,开始血糖升高,继而因B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之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胰岛B细胞呈现不可逆性坏死。

喷他脒为抗寄生虫药,用于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囊虫肺炎。该药溶解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释放,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但是随着B细胞不断地被破坏,最终将发展成胰岛素缺乏和糖尿病。

2.药源性高血糖症某些临床常用药可以引起药源性高血糖症,常发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能加重原有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常见的引起高血糖症的药物及机制如下:①抑制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或分泌:抗肿瘤药门冬酰胺酶(抑制胰岛素分子中门冬酰胺残基,使胰岛素生成过程受抑)、二氮嗪、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②诱导胰岛素抵抗或影响胰岛素在靶组织利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奥氮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③增强负反馈调节:p拟交感神经药。应用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药物时,应经常监测血糖、尿糖,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二)药源性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所致,常见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及机制如下:①增加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降糖药、水杨酸类药物、磺胺类抗生素、丙吡胺、喷他脒、p拟交感神经药;②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③降低负反馈调节:p受体阻滞剂;④其他:抗疟药奎宁、奎尼丁、色氨酸、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环丙沙星、对乙酰氨基酚。

第三节药物对内分泌毒性作用的评价

药物对内分泌器官毒性作用的检测可分为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方法可分为形态学检测和功能学检测。内分泌器官重量能粗略反映药物对该内分泌器官的毒性作用。形态学检测包括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功能学检测包括激素水平

以及激素合成、释放、释放抑制及代谢检测等。

一、甲状腺

1.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反,等是临床常用的指标,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可采用放射性标记和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法,具有无放射性、试剂稳定,结果显示快等优点,缺点是试剂和仪器较贵。

2.甲状腺131I摄取率根据131I可产生γ射线的原理,可用盖革计数管测定法测定甲状腺131I摄取率,用于甲亢的诊断。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检测可以进行T3抑制试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T3抑制试验时,先测定基础131I摄取率,口服T3之后,再做131I摄取率试验。与基础131I摄取率比较,正常人以及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131I摄取率下降50%以上,而甲亢患者不被抑制,可用于鉴别甲状腺肿伴131I摄取率增高是由甲亢还是由单纯甲状腺肿所致。如FSH水平可采用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技术测定,用于甲亢和甲减的诊断与治疗监测。TRH兴奋试验时,静脉注射TRH后,如果TSH升高者,可排除甲亢;如TSH不升高,则支持甲亢的诊断,因为甲亢时血清中T3、T4增高,反馈抑制TSH,因而TSH不受TRH兴奋。

二、肾上腺

1.肾上腺重量测定肾上腺重量可粗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情况。严重急性中毒时,肾上腺重量有时在6—24小时就会有明显增加,肾上腺表面也可能有出血点。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垂体分泌的ACTH,对肾上腺功能、活动和重量有密切影响。当ACTH 分泌增加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增强,出现肥大,重量增加;当A TCH分泌减少时,功能活动减弱,肾上腺出现萎缩,重量减轻。

2.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CTH的测定如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血皮质醇和皮质酮测定,ACTH测定等,可反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激素分泌是否正常。

3.肾上腺组织维生素C及胆固醇含量测定急性中毒时,肾上腺组织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和持续时间与中毒的严重程度相关。胆固醇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实验动物在ACTH作用下,或因中毒引起应激反应时肾上腺合成分泌的17-羟皮质类固醇增加,故皮质内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消耗维生素C,故本指标与维生素C含量测定类似。胆固醇下降的对数值与ACTH剂量或应激强度成正比,因此,本指标也是急性中毒时,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时简单、可靠的指标。

4. 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这是间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浓度的增加能引起循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减少,而且减少的百分率与剂量明显相关。通过给药前后外周血中这两种细胞数变化率的测定,能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的情况。本方法可对实验动物进行连续多次测定,适合长期毒性试验中对动物的动态观察。

5. 影像学检查采用电子计算机x线扫描(CT)和磁共振(MRI)对垂体、肾上腺的大小和形态了解很有帮助。B超成像对腹腔肾上腺探查也有帮助。

三、性腺系统

垂体。性腺系统功能检查,主要是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测定,还可以用一些相关的细胞学检查间接反映性激素的情况。血、尿中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雄激素、雌激素等均可直接测定,也可以通过测定这些激素的靶组织发生的变化间接评价。如对雌性动物可对其卵巢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C水平进行测定,也可以进行生物监测,包括对动物子宫重量、未成熟动物的输卵管重量、阴道涂片细胞学检查等间接反映垂体.性腺系统的功能。对雄性动物可通过测定睾酮含量、前列腺前叶重量以及精液细胞学检查来反映。有时为了进一步研究药物对垂体‘性腺系统毒性作用环节的影响,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去势动物、切除垂体的动物进行研究,分析作用环节和毒理学机制。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食品、药品和其他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品)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的科学,是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学科。本期走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让我们一起了解毒理学! 二级学科——毒理学介绍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性物质,即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效应及损伤机理的学科。毒理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描述毒理学,即毒性鉴定,用于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具有毒性;二是机制毒理学,即毒性机理的研究,在确定某物质具有毒性效应后,需要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如何产生毒性效应,通过对毒性机理的研究,进而寻找到产生损伤之后的治疗方法,为三级预防提供理论支撑;三是管理毒理学,用毒效应研究和机理研究,为制定化学物的安全标准或安全限值,以及对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持。毒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基础性在于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的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学科在研究各自领域所关注的化学物质时提供技术手段和基本理论,它的应用性在于通过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法为各领域的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毒理学学科分支众多,研究领域广泛

在研究范围上,毒理学包括卫生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和食品毒理学等;从器官和系统损伤的角度上,又包括呼吸毒理学,肾脏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等;从毒性特征上可分为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目前,北大公卫学院的毒理学研究领域涉及遗传毒理学、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研究、生殖和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重金属毒理学、肝脏毒理学、分子细胞毒理学、药物毒理学,以及毒理学替代法研究等领域,对毒理学从各层级、各维度上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第13章内分泌系统

第13章内分泌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盐皮质激素由何处分泌 A A 肾上腺球状带B肾上腺束状带C肾上腺网状带 D垂体结节部 E 垂体中间部 2.糖皮质激素主要分泌处是 B A 肾上腺球状带B肾上腺束状带C肾上腺网状带 D垂体结节部 E 垂体中间部 3.细胞质内含有嗜铬颗粒的细胞是 C A 肾上腺皮质细胞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C肾上腺髓质细胞 D交感神经节细胞E催乳激素细胞 4.生长激素由何处分泌 A A 垂体远侧部B垂体神经部 C 视上核D室旁核 E 弓状核 5.肢端肥大症是由垂体哪种细胞分泌过盛引起的:C A 垂体细胞B嗜碱性细胞C嗜酸性细胞D嫌色细胞E中间部嗜碱性细胞 6.腺垂体分为 B A 前叶和后叶 B 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 C 前叶和漏斗部 D远侧部,中间部和漏斗 E 前叶,中间部和正中隆起 7.垂体细胞是 D A 内分泌细胞 B 神经元 C 神经内分泌细胞 D 神经胶质细胞 E 上皮细胞 8.下列哪种器官不属于内分泌腺 E A 甲状腺 B 甲状旁腺 C 肾上腺 D 脑垂体 E 胸腺 9.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细胞是 A A 主细胞 B 嗜碱性细胞 C 滤泡旁细胞D嗜铬细胞E嗜酸性细胞

10.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细胞是 E A肾上腺球状带细胞 B 肾上腺束状带细胞C肾上腺网状带细胞 D 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E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 11.垂体远侧部腺细胞主要受下列哪种激素调节: C A 下丘脑视上核分泌的激素B下丘脑室旁核分泌的激素 C下丘脑弓状核(漏斗部)分泌的激素 D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E结节部分泌的激素12.抗利尿激素合成于: D A下丘脑弓状核(漏斗部) B下丘脑结节部C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D下丘脑视上核 E 下丘脑视旁核 13.女性体内产生雄激素的细胞是:C A 肾间质细胞 B 胰岛细胞 C 肾上腺网状带细胞 D 肾上腺束状带细胞 E 垂体嗜酸性细胞 14. 滤泡旁细胞分泌D A松弛素 B催乳素 C生长素 D降钙素 E促脂素 15.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含有 C A加压素 B催产素 C催乳激素 D释放抑制激素 E释放激素 16.Herring body内含 E A生长激素 B催乳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催产素 17.Herring body含有 B A卵泡刺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生长激素 18.不属于腺垂体远侧部的结构是 C A嗜酸性细胞 B嗜碱性细胞 C赫令体 D嫌色细胞 E窦状毛细胞 19.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A A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B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C下丘脑视上核细胞 D下丘脑室旁核细胞E胰岛D细胞

毒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名解:毒理学(toxicology)、毒物、毒性、毒效应、LD50、LD100、LOA EL、NOAEL、毒效应普、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急性毒作用带(Zac)、慢性毒作用带(Zch) 简答: 1、化学物对机体有选择性毒性的原因;P 15 2、简述毒理学研究领域;P1 3、简述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P4 4、剂量—反应的曲线类型有哪些;P13 5、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P16 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名解:生物转运(biotransporta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蓄积(accumulation)、消除半减期、代谢灭活、代谢活化、终毒物、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简答:1、列举Ⅱ相反应;P35 2、简述外源化学物吸收入机体的主要途径;P24 3、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P32 4、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P32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 名解:血/气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简答: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P42

2、简述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P53 3、简述联合作用的类型P50 第四章毒理学试验基础 名解: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品系(strain) 简答:1、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P61 2、人体观察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P60 3、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P62 4、毒理学试验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P65 5、简述试验染毒的途径P67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名解: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蓄积作用、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简答: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74 2、短期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83 3、简述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要素;P75 4、简述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试验设计:P84 5、一般毒性作用包括哪几种类型P74 6、LD50的意义P78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名解:Ames test、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简答:1、简述遗传学损伤的类型及突变的不良后果;P90、P95 2、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P91 3、简述染色体畸变的类型;P91

生理学第八章 内分泌生理

第八章内分泌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激素 2.应激反应 3.垂体门脉系统 4.生长素介质 5.靶细胞 6.促垂体区 7.允许作用8.第二信使9.月经周期 二、填空题 1.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作为药物应用时_____激素可被消化酶分解,故不易口服;_____激素不被消化酶分解,故可口服。 2.激素的传递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大多数激素的传递方式是 _____。 3.甲状旁腺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激素,它主要调节血中_____和_____的浓度。 4.甲状腺激素主要以_____的形式贮存于_____中。 5.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_____,而成年人缺乏甲状腺激素将导致_____。 6.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以_____为主,而活性以_____为高。 7.血钙增高,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血磷升高,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 8.胰岛素由胰岛_____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 9.胰岛素缺乏,组织对糖的利用_____,血糖_____。 10.腺垂体分泌四种促激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盐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_____分泌,糖皮质激素由肾腺皮质_____分泌,性激素可由肾上腺皮质_____和_____分泌。 12.糖皮质激素分泌受腺垂体分泌的_____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受 _____控制。 13.糖皮质激素使血糖_____,肝外组织蛋白质_____,脂肪_____。 14.下丘脑分泌的各种调节性多肽,通过_____运送到_____,调节_____的分泌。 15.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是_____和_____。 16.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_____支配,并受ACTH和_____的调节。 17.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_____,加速脂肪的_____,_____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_____。 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其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 19.卵巢在卵胞期主要分泌_____,而黄体期还分泌_____。 20.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使蛋白质合成_____,而甲亢时蛋白质_____,呈负氮平衡。 21.卵巢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_____,并分泌_____、_____和少量_____。 22.可以作为激素第二信使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等。 23.刺激和维持男性副性征的激素是_____;刺激女性副性征的激素是 _____。 24.LH作用于睾丸_____细胞,引起_____分泌。 25.月经周期中,由于血中_____和_____浓度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整理)内分泌系统药物题

第16章内分泌系统药物 发布时间:[2010-03-14] 来源:[本站] 点击率:[2727] 第16章内分泌系统药 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目标自测题(16-1)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水钠潴留作用最弱的糖皮质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B.地塞米松C.泼尼松D.甲泼尼松龙E.泼尼松龙 2.抗炎效能最大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 ) A.可的松 B.氢化可的松 C.泼尼松龙 D.曲安西 龙 E.地塞米松 3.糖皮质激素抗炎的基本机制是() A.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炎症反应B.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C.影响了参与炎症的基因转录D.消除炎症和过敏反应 E.稳定溶酶体膜 4.经肝脏转化后才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是() A.泼尼松B.氢化可的松C.地塞米松D.甲泼尼松龙E.曲安西龙

5.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减少血中中性白细胞数B.减少红细胞 数C.减少血红蛋白量 D.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E.减少血小板数 6.下列哪种情况禁用糖皮质激素() A.视神经炎B.角膜炎C.视网膜炎D.角膜溃疡E.虹膜炎 7.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感染的目的是() A.利用其强大的抗炎作用,缓解症状,使病人度过危险期 B.有抗菌和抗毒素作用 C.具有抗毒素作用,提高机体对外毒素的耐受力 D.由于加强心肌收缩力,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E.消除炎症和过敏反应 8.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是( ) A.肾病综合症 B.癫痫 C.角膜溃疡 D.骨 折 E.糖尿病 9.糖皮质激素一般剂量长期疗法适用于() A.感染中毒性休克B.风湿性关节炎C.败血症 D.结核性脑膜炎E.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10.下列哪种患者禁用糖皮质激素() A.严重哮喘兼有轻度高血压B.过敏性皮炎兼有局部感染C.水痘发高烧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 重点内容提示 甲状腺、肾上腺以及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旁腺和松果体的位置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弥散于机体内部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是神经系统以外机体的一个重要调节系统(图1-8-1)。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对体内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又称无管腺。它是存在于机体内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器官,如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它们的特点是腺体无导管,体积小,血液供应丰富;内分泌组织endocrine tissue以细胞团的形式分散存在于机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内,如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和卵巢内的卵泡等。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分泌的物质统称为激素hormone,激素能透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特定器官或组织。激素的特点是量微、作用大、具有特异性,即某种激素只针对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发挥作用。 人体在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双重调节下,达到身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

对平衡稳定和协调统一。一方面,内分泌系统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内分泌腺,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于效应器官或细胞,间接地调节人体各器官的功能,这种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系统也影响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可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和基本功能的发挥。此外,神经系统的某些部分(如下丘脑)本身具有内分泌功能,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影响许多器官的功能活动。 本章仅对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和松果体)的位置、形态及其功能作简要描述。内分泌组织及其功能将在组织学和生理学中叙述。 第一节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 gland(图1-8-2) 位于颈前部,舌骨下肌群深面。略呈“H”形,质地柔软,呈棕红色,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侧叶贴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上端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环,峡部一般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从峡部向上伸出一个长短不一的锥状叶(有时缺如),甚至长达舌骨。甲状腺借筋膜形成的韧带固定于喉软骨上,故吞咽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姓名:付东 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 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 年级:2015级 学号:2015223790

一、前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

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 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 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 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 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 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 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 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 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 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 6)有机氯杀虫剂 7)除草剂 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 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 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 1)氟他胺(Flutamide) 2)利谷隆(Linuron) 3)苯乙烯(Styrene) 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

第八章内分泌

第八章内分泌机能 一、名词解释 激素应激反应应急反应 二、选择题 1、甲状腺主要分泌() A.三碘甲腺原氨酸, B.四碘甲腺原氨酸, C.二碘酪氨酸, D.一碘酪氨酸。 2、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侏儒症, B.粘液性水肿, C.呆小症, D.糖尿病。 3、胰岛的β细胞分泌()。 A.生长抑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多肽 D.胰岛素 4、蛋白合成和贮存不可缺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胰多肽, D.肾上腺素。 5、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 C.血脂上升, D.肝糖原贮备增加。 6、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因素是()。 A.血脂浓度, B.血中氨基酸的浓度, C.血中生长素的浓度, D.血糖浓度。 7、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 C.抑制胰岛素分泌,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8、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 D.雄激素。 9、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 A.侏儒症, B.呆小症, C.粘液性水肿, D.肢端肥大症。 10、关于生长素的错误叙述是()。 A.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B.促进脂肪分解,

C.促进脂肪合成, D.生理水平的量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三、填空题 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____。 2、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称为____,其种类很多,依其化学性质可归纳为____和____两大类。 3、激素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只能使正在进行的功能活动____或____,而不能产生____。 4、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它之所以能够识别特异激素信息,是因为其____或____内存在着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 5、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几乎所有的内分泌腺都____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 6、内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____反馈机制实现的,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____系统也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7、运动时,血浆生长素升高的运动强度临界点约____。 8、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故____生长发育受到障碍,表现为____症。 9、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 10、胰高血糖素可激活心肌细胞中的____,使糖原分解____。 11、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____分解和____,使血糖浓度____。 四、判断题 1、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共同组成的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2、人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受体,它们均可对同一激素产生反应。() 3、生长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的骨骼肌和骨组织。() 4、激素可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不能发动一个新代谢过程。() 5、呆小症是由于糼儿时期垂体功能低下,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 6、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

(整理)7内分泌系统药物.

第二十三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一、填空题 1、糖皮质激素的用途_____ 、 _ 、 _ 、 ______ 、_____ 、 _ 、 ______ 2、糖皮质激素的四抗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 、____ ____ 。 3、糖皮质激素的用法有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应给予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5、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是通过其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作用迅速缓解症状,对细菌感染必须合用足量有效的__ _____药物。 6、可的松和泼尼松在______脏分别转化为______和______ 而生效,故______ 患者不宜应用上述药物。 7、糖皮质激素的常用用法和疗程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8、糖皮质激素诱发和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 9、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表现为炎症早期可缓解,在炎症后期延缓的生成,减轻后遗症。但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功能,可致感染扩散。 10、糖皮质激素用于休克,必须在综合性治疗的同时,期使用,有利于病人渡过危险期。感染性休克,须与合用;过敏性休克首选,对病情较重者合用糖皮质激素;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效果不佳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二、选择题 1、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 A.湿疹 B.麻疹 C.败血症 D.急性栗粒性肺结核 E.角膜炎 2、严重肝功能不良的病人不宜选用何种糖皮质激素 A、泼尼松 B、泼尼松龙 C、氢化可的松 D、地塞米松 E、倍他米松 3、下列何病禁用糖皮质激素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感染性休克 C、支气管哮喘 D、角膜溃疡 E、过敏性休克 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饮食应采用 A.低盐,低糖,低蛋白 B.低盐,低糖,高蛋白 C.低盐,高糖,低蛋白 D.高盐,低糖,低蛋白 E.高盐,高糖,低蛋白 5、糖皮质激素清晨一次给药可减轻 A.反跳现象B.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C.诱发感染的机会

毒理学重金属毒素综述

食品毒理学 题目:食品中重金属毒素物质综述学院:粮油食品学院 姓名:杨鹏程 学号:201321910222 班级:食安1304

食品中重金属毒素物质综述 【摘要】环境中的各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其中一些金属元素在较低摄入量下可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铅、镉、汞,常称之为有毒金属。人体对重金属的摄入并造成危害多以食物为媒介,经常食用重金属污染的食品可能会造成人体中毒,针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危害,人们也探索出了主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和解毒对策。 【关键词】重金属毒性作用预防控制措施解毒对策 【引言】重金属污染以汞、镉、铅最为有名,人或动物机体通过食物吸收和富集,产生毒性反应。重金属中毒还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可因种类的不同、剂量的大小及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和蓄积的途径与速度不同而异,可引起人体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有些重金属还有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作用。

【正文】 重金属污染以汞、镉、铅最为有名,人或动物机体通过食物吸收和富集,产生毒性反应。重金属毒素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水;农药;包装容器;动植物的富集作用等。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程度与入侵途径、时间、浓度、化学状态、排泄速度以及不同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一些重金属进入体内后,与人体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硫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离子极容易取代硫基上的氢,从而使酶丧失其生物活性,即重金属的致害物质作用就在于使生物酶失去活性;还有一些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相结合,从而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或与起辅酶作用的金属离子置换,同样能使生物酶的活性减弱甚至丧失。下面就重金属汞、镉、铅进行综述。 1.汞(Hg)的体内代谢和毒性: 食品中的汞几乎不被吸收,无机汞的吸收率很低,90%以上随粪便排出,而有机汞的消化道吸收率很高,甲基汞吸收可达90%以上。吸收的汞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和器官,但以肝、肾、脑等器官含量较多。甲基汞的亲脂性与巯基的亲和性和很强,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血睾丸屏障,在脑内蓄积,导致脑和神经系统损伤。汞是强蓄积性毒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70 天左右,在脑内的储留时间更长,其半衰期为 180-250 天,体内的汞可通过尿、粪、毛发排出,故毛发中的汞含量可反映体内汞储留的情况。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视力神经破坏极大。天然水每升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强烈中毒。含有微量的汞饮用水,长期食用会引起蓄积性中毒。甲基汞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以肝、肾、脑组织含量最多。甲基汞具有亲脂性和与体内巯基的亲和力强,干扰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功能。慢性汞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而且致永久性的损伤。造成汞中毒脑症引起的四肢麻,运动失调、视野变窄、听力困难等症状,重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2.镉(Cd)的体内代谢和毒性: 镉进入人体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据估计每人每日摄入镉一般在10~80ug 范围内,但镉污染区人群的摄入量可达数百 ug,镉消化道的吸收率为5%~10%,食物中镉的存在形式及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 D 和钙、锌等元素的含量均可影响镉的吸收。进入人体的镉大部分与低分子硫蛋白结合,形成金属硫蛋白,主要蓄积于肾脏(约占人体的 1/2)其次是肝脏(约占人体的 1/6)。体内的镉可通过粪、尿、毛发等途径排出,半衰期约 15~30 年。正常人体血镉<50ug/L,尿镉<3ug/L,发镉<3ug/L。一般来说,海产品、动物性食品镉含量高于植物性食品,而植物性食品中又以谷类、洋葱、豆类、萝卜等蔬菜含镉较高。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

功能解剖生理学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一、填空题 1、内分泌系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人体内分泌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3、甲状腺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的两侧,甲状腺峡位于第__________的前方。 4、肾上腺位于__________,左肾上腺呈_______形,右肾上腺为_______形。 5、垂体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 6、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的激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7、幼年时期促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引起____________症;分泌不足则引起_______________症。 8、肾上腺皮质由表向里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带。 9、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影响到智力和生长发育的是____________。 10、肾上腺皮质中的球状带细胞分泌____________激素,束状带细胞分泌____________激素,网状带分泌____________激素。 11、肾上腺髓质主要由____________细胞构成,能分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激素。 二、判断 1.内分泌系统的结构特点是没有导管,富含血管。() 2.含氮激素如胰岛素,可以口服应用。() 3.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可分泌甲状腺素。() 4.胸腺是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 5.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 6.神经垂体有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的功能() 7.甲状腺只分泌甲状腺素() 8.肾上腺皮质分为三个带,由表及里依次是网状带、束状带和球状带。() 9.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0.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血液或淋巴管中去() 11.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组成 B、内分泌器官指结构上独立存在的内分泌腺 C、内分泌器官肉眼可见 D、与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无关系 2.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甲状腺 B、肾上腺 C、垂体 D、腮腺 3.关于垂体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 A、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B、垂体是成对器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杜磊1,李勃2,3*,马瑜2,3,王长晔4 (1 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西安710082; 2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3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3;4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002)摘要: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因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和对生物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而受到日益关注,并已成为毒理学、生态学、系统发育学、医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科学实践,着重介绍了目前EDCs的主要类型,对生物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并就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内源性激素,作用机制,危害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the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Du Lei1,Li Bo2,3*,Ma Y u2,3,Wang Changye4 1 Xi’an No. 5 Hospital, Xi’an 710082, China 2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3 Shaanxi Microbiology Institute, Shaanxi Academy of Science, Xi’an 710043, China 4 Xi'an Lianhu District Beiyuanmen & Miaohouji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i’an 710002, China Abstract: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are natural or man-made agents widely presenting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interfere in someway with normal endocrine function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on the biocenosis and entironment. As a result, the effect and function of the EDC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Toxicology, Ecology, Development biology and so on.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on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EDCs and its main typ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strategy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ndogenous hormones,interaction mechanisms,hazard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的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结合、作用以及清除,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0770243); 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2010ZD01)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ibo@https://www.360docs.net/doc/933804269.html,

生理学第八章笔记:内分泌

第9单元内分泌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22题,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5道,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5道,甲状腺激素1道,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5道,肾上腺糖皮质激素4道,胰岛素2道。此部分每年都有2~3道。 此部分内容多属记忆性知识点,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多注意各类激素的生理功能以及调节因素,再结合临床专业的知识点联合复习,会对巩固临床疾病有很大帮助。考试用书考点串讲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一)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1.下丘脑-垂体束联系下丘脑和神经垂体(2002、2005)。 2.垂体门脉系统这是下丘脑与腺垂体功能联系的基础,包括两重毛细血管网,第一级在正中隆起——垂体柄处,第二级在垂体前叶,下丘脑肽类激素通过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促激素的释放,而垂体促激素通过门脉系统发挥反馈性调制作用。 (二)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包括九种,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即生长抑素(GHRI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肾上腺廛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黑素纽胞邀素释放因子(MRF)、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予(MIF)、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等(2003)。 二、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一)腺垂体激素的种类 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均有各自的靶腺,分别形成:①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②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 ③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腺垂体的这些激素没有靶腺,是通过促进靶腺分泌激素而发挥作用,所以也把这些激素统称为“促激素”。生长素、催乳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没有靶腺,分别调节机体生长、乳腺发育与泌乳以及黑色素代谢等活动。 (二)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作用①促生长作用:幼年时缺乏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成年时生长素过多患肢端肥大症。②对代谢的作用: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脂肪分解。生理水平生长素加强葡萄糖的利用,过量生长素则抑制葡萄糖的利用。 2.分泌的调节受下丘脑GHRH与生长抑素的双重调节,而代谢因素、睡眠则间接影响其分泌。例如慢波睡眠、低血糖、血氨基酸增多、脂肪酸增多均可引起生长素分泌增加。 三、甲状腺激素 (一)生物学作用 1.对生长发育的作用影响基置塑中枢神经的发育(2000、2001),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患呆小病(2007)。 2.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1)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量。 (2)对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既有合成作用又有分解作用,剂量大时主要表现出分解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蛋白质合成水平低下会出现黏液性水肿。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及交感神经兴奋性,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表现为易激动、烦躁不安、多言等症状。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使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第七篇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第四十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目的要求】 学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 【教学内容】 ①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分类和构效关系。 ②概述糖皮质激素类的生理作用、药理作用及其机理,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说明抗炎作用与抗免疫作用;概述糖皮质激素的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强调指出滥用的严重后果;说明常用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肤轻松)的临床应用及使用方法。 ③说明促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和用途;皮质激素抑制剂的作用特点及应用;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作用与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幻灯 【授课学时】讲授3学时 第四十一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目的要求】 学习甲状腺及其激素制剂的临床应用。掌握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教学内容】 ①能概述甲状腺激素的生化、生理过程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②说明常用的抗甲状腺素药硫脲类的药理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③说明碘及碘化物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作用和应用注意;放射性碘在诊断和治疗甲亢的价值。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幻灯联系生活实际实践讲述 【授课学时】讲授1学时 第四十二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目的要求】 学习抗糖尿病药(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①说明胰岛素的生化和生理作用;胰岛素的常用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用量计算以及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②说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K+通道阻断作用和对双胍类降血糖作用的评价。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幻灯联系医疗实践讲述 【授课学时】讲授2学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管理学院营销1002 徐盛宇学号:3100806049 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内分泌物干扰物的研究历史;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种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内分泌物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体健康研究历史种类影响防治对策 在目前人类生活、工作及活动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化学物质。其中有 些是有害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化学成份复杂,门类繁多,毒性各异,造成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的威协,不可乎视,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水系、粮食、蔬菜、水果、禽、蛋、肉、奶、鱼、虾等畜牧水产品、衣物家俱、建筑材料、装修物、汽车等交通工具、塑料制品中。分布在人类衣、食、住、行及工作的各种环境中。其中具有对人体自生激素的产生、分泌、代谢、消减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之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影响人体的各种内分泌器官有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各种内分泌器官激素的生理功能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及后代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不少的种类也属于环境诱变剂的范畴,同时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但也有的与环境诱变剂不尽相同,包括范围较广,其毒性主要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历史 1930s;实验室证实二强联苯具有雌激素活性,以后相继合成多种具有 雌激素活性的药物。 1970s:日本在对“水俣病”和“痛痛病”的病因学研究中提出“环境 激素”的概念。 1980s:日本、英国、美国许多地方同时发现具有精囊和卵巢的鱼、贝类,以及雄鱼雌性化。 1995:Minnesota的学生发现畸形青蛙。同年,成立了内分泌干扰物工作组;美国环境与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列为五个最优先项目之一。 1996:Theo Colborn由于在EEDs研究领域的杰出工作而被授予Rachel Carson Leadership Award。同年5月,OECD成立EEDs筛选和研究专家 组。

内分泌系统药物(三)

内分泌系统药物(三) 配伍选择题 A.水钠潴留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促进胃酸分泌 D.抑制免疫功能只抗炎不抗菌 E.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1. 糖皮质激素禁用于低血钾患者是因为 答案:A 2. 糖皮质激素禁用于创伤修复期是因为 答案:B 3. 糖皮质激素禁用于精神病是因为 答案:E 4. 糖皮质激素禁用于胃溃疡是因为 答案:C [解答] 本组题考查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通过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显示潴钠排钾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而不抗病原体作用,可诱发或加重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的病灶扩散;在炎症后期,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减轻组织粘连和抑制瘢痕组织的形成,同时亦延缓伤口的愈合过程;通过对中枢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可能诱发精神病或癫痫;其能刺激胃酸或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胃黏膜对胃酸的抵抗力,诱发或加重溃疡。故答案选A、B、E、C。

A.甲状腺激素 B.小剂量碘制剂 C.大剂量碘制剂 D.131I E.甲硫氧嘧啶 5. 用于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药物是 答案:A 6. 用于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药物是 答案:B 7. 甲状腺癌患者禁用 答案:E 8. 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未控制者宜使用 答案:D [解答] 本组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激素可代替内源性甲状腺激素的不足.且能抑制TSH的过多分泌以缓解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肥大;小剂量碘剂补充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保持正常,可有效地防止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甲硫氧嘧啶属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使TSH分泌增加以致腺体和血管增生,促进甲状腺癌的发展,故甲状腺癌的患者禁用甲硫氧嘧啶;对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未控制者,如131I用量过大,可能从被破坏的腺体中释放出大量甲状腺激素而发生甲状腺危象。所以应先用其他抗甲状腺药控制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使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后方可应用131I治疗。故答案选A、B、E、D。 A.甲状腺激素 B.丙硫氧嘧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一)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网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本文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分类、人群暴露方式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危害;目的在于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1996年3月,TColbor,DDumanopskiJPMyers编著,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作序的环境著作《OurStolenFuture》出版。该书对人工合成化学品在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积累以及对人类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的干扰提出了警告,引起了公众对这类化学物质的强烈关注。研究发现,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最早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加,雄性退化,种群退化。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人类。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仅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而且近50年来男性的睾丸癌发生率增加了〔3〕几倍,前列腺癌增加了2倍〔1〕。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环境中存在多种能模拟和干扰动物及人类内分泌功能的物质。这些外源性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干扰体内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和代谢等过程,并且能够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或加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学术界将这一大类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ers/endocrinedisruptˉingchemicals,EDCs)。更有学者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成为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之后又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公害问题,属第三代环境污染物〔1,2〕。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不仅决定于外环境多因素的变化和体内免疫功能的失调,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Wilder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女与男比例分别为3:1,9:1和19:1〔3,4〕。同时,育龄期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激素水平出现明显波动时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内分泌激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美国变态反应学家Randalph 认为:新的医疗模式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发病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人类自身的遗传因素是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但环境因素可能直接触发疾病的发生〔5〕。由于B和T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总库是随机产生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细胞是对自身成分特异的。因此,机体必须建立自身耐受机制,以区别自己与非己决定簇,从而避免自身反应性的发生。然而,任何机制都有崩溃的危险,自身识别机制也不例外。人类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可导致环境性免疫功能失调,终致发生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6〕。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否会对人的自身耐受机制造成威胁,从而打破人类的自身耐受机制呢?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名称和定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mentalendocrinedisˉruptors/Eds或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也叫环境荷尔蒙/激素(enviromentalhormonals)、环境雌激素(enviromentaloestrogens),还有人将它称为“雌激素类似物(EstrogenMimics,OestrogenChemicals)”或者“外源性雌激素(Xenoestrogens)”。作为第三代环境污染物,其名称及定义都很多,美国EPA内分泌干扰物审查和试验咨询委员会(EDSTAC)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为: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7〕。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来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品有成千上万种,而有很多物质被证明与人类疾病相关。自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以来,已有上百种化学物质被证明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具有雌激素效应。笔者依据其用途和来源将目前已认知的或怀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以下几大类:2.1工业用化学品(1)多氯联苯类(PCBs,PolyˉchlorinatedBiphenyls),用于电容器、油墨等,是一类难降解、难代谢脂溶性环境激素。可经胎盘到胎儿体内,蓄积在肝肾中;(2)二英类(DioxinlikeChemiˉcals),是具有高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