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废水处理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为满足目前纺织染整行业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原有的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排放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提标改建。从而达到更低的排放要求。由于当前污水处理车间占地面积有限,新建场地较少。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小试实验方案: 方案1:基于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根据镜检污泥结构、实际生化池泡沫等问题提出的PACT工艺,即:通过向活性污泥中投加粉末活性炭。一方面,改善污泥结构;另一方面,对生化池泡沫起到一定的吸附消泡,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控制节点:主要对活性炭的加入量以及污泥浓度等进行调控,连续运行观察试验效果及处理效率。 所需材料:活性炭 方案2:由于粉末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小;吸附作用占主体;并且随着实验的进行,活性炭逐渐趋于饱和。受活性炭再生困难的影响,活性炭与活性污泥完全混合,随污泥排放逐渐流失,进而失去其可持续效果。针对此情况,提出向小试实验中投加悬浮载体,形成MBBR工艺,对污水进行强化处理。该

工艺是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结合,集活性污泥法运转灵活,生物膜法污泥浓度高、生物相丰富、可有效避免污泥膨胀等优势相结合。 控制节点与关键:启动过程填料添加过程,分次添加,每次添加以不拥堵为准,均匀分布于废水中,静置30 min;曝气,静置;添加填料(填料填充比例按照30%);运行过程按照活性污泥法,污泥浓度与活性污泥法一致。填料无须冲洗;生化池出口以滤网或筛网拦截悬浮轻质填料;主要观察试验处理效果。 所需材料:轻质悬浮载体填料(鲍尔环、多面空心球、花环填料、全新PP 悬浮生物填料等)

方案3:从污水处理的整个污水处理工艺单元来看,退浆水经过了厌氧处理,进入调节池,然后与东西进水混合,由于东西进水的成分中依然含有一些难降解的成分需要进行预处理,建议对调节池的出水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后,然后进入后续单元;小试装置基于此原理设计了以调节池作为进水的实验流程。

水处理课程设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公徽祈华浄兜 ANHLU XINHL:A LNIVBKSITY 课程设计书 课程名称:水处理课程设计 院(系) :一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 环境工程⑴班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潘争伟

目录

1、城市环境条件概况 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合肥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程,位于合肥市大城区东南。主要 但尚未达标的工业废水。服务人口约 30万。 1、地形资料 污水处理厂位于淝河西六公里处, 最低为12 m 。污水总进水管底标高为 为9 m 。污水厂长(南北向) 750 m ,宽(东西向)600 m 。 2、水量和水质资料 应处理水量: Q 平均=150000 m 3/d Q 最大=195000 m 3/d 城市混合污水平均水质: mg/ 3、气象及地基资料 年平均气温15.7 C ,夏季平均气温 28.3 C,冬季平均2.1 C; 年平均降雨量1010 mm ,日最大降雨量160 mm ; 地下水位 10 m ; 最大冻土 2.5 cm ; 土壤承载力 2.3 kgf/cm 2; 河流常水位8m ,最高河水位9m ,最低河水位7 m 。 服务范围是合肥市中市区、 东市区、西南郊的生活污水和东市区、 西南郊的部分经初步处理 占地约45万平方米,地势西咼东低。最咼标咼19 m , 12 m ,进水管处地面标高为 16 m 。附近河流最高水位

2、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1 、工艺方案分析 1、普通活性污泥法方案 普通活性污泥法,也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推广年限长,具有成熟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处理效果可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本方法在艺及设备等方 面又有了很大改进。在工艺方面,通过增加工艺构筑物可以成为“A/0 ”或“ A2O”工艺,从面实现脱N和除P。在设备方面,开发了各种微孔曝气池,使氧转移效率提高到20%以上,从面节省了运行费用。 国内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如西安邓家村(12万m3/d)、天津纪庄子(26万m3/d)、北京高碑店(50万m3/d)、成都三瓦窑(20万m3/d) 普通活性污泥法如设计合理、运行管理得当,出水B0D5可达10?20mg/L。它的缺点 是工艺路线长,工艺构筑物及设备多而复杂,运行管理管理困难,基建投资及运行费均较高。 国内已建的此类污水处理厂,单方基建投资一般为1000?1300元/m3? d,运行费为0.2?0.4 元/(m3? d)或更高。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 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42,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物一般不超标; 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5、COD cr、SS值比国内一般城市污水高70%左右; ③污水处理厂投产时,多数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3-N浓度较低,不必完全 脱氮。 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沟法”。 2、氧化沟方案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60年代以来,这项技术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已被广泛采用,工艺及构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对该技术缺点(占地面积大)的克服和对其优点(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运行效果高 且稳定,维护管理简单等)的逐步深入认识,目前已成为普遍采用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 据报道,1963?1974年英国共兴建了300多座氧化沟,美国已有500多座,丹麦已建成300多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氧化沟污水厂是德国路德维希港的BASF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流量为76.9万m3/d,1974年建成。 氧化沟工艺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完成 碳源的氧化,还可实现硝化和脱硝,成为A/O工艺;氧化沟前增加厌氧池可成为A2/0( A-A-O )工艺,实现除磷。由于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厌氧消化。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公认为一种较成功的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它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可比传统活性 污泥法少建初沉池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基建投资少。另外,由于不采用鼓风曝气的空气扩 散器,不建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要方便。 ②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氧化沟在去除BOD5和SS方面均

水处理实验问答题演示教学

水处理实验问答题

实验一活性炭吸附实验 1.间歇吸附和连续流吸附相比,吸附容量q?和N?是否相等?怎样通过实验求出N?值? 答:间歇吸附指定量的吸附剂和定量的溶液经过长时间的充分接触而达到平衡。间歇吸附平衡的测定方法有:(1)保持气相的压力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后,测定气体容积减少值的容量法;(2)吸附剂和气体充分接触,测定吸附剂重量增加值的重量法 2.通过本实验、你对活性炭吸附有什么结论性意见?本实验如何进一步改进?答: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内,吸附作用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的增加而增大,当到达某一个值时,去除率的增大不再明显,我对活性炭吸附的意见是:找到那个转折点,尽可能的保障投入有效。 实验二混凝实验 1.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 答:在一定范围内,混凝效果随混凝剂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剂量时,效果反而减小。 2.本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区别?如何改进? 答:(1)水环境的温度因素没有考虑进去,需多设一个因素(2)水平梯度跨越过大,可能最佳条件在梯度中间值。可在两个最佳条件范围内再设细分梯度,进行试验(3)实际环境中污水的污染物质种类多样,不单单是土壤颗粒,所以最好的水样,应该取自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水。 实验三压力溶气气浮实验

1.气浮法与沉淀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1)两者都是污水初期处理的物理方法。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2)气浮法通过向池内鼓气,使憎水的悬浮颗粒与气泡相吸附结合,使其整体密度变小,上浮,再通过刮渣机除去。沉淀法是通过悬浮颗粒的自由沉淀和絮凝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沉入下层。 实验四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1.试比较不同的曝气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答: 2.比较数据整理方法,哪一种误差小些? 答: 3.Cs值偏大或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何? 答:Cs值偏大或者偏小,实验结束的时间与实质上的时间不一样,氧的总传递系数会有误差,设备的充氧能力有偏差。 实验五 1.滤层内有空气时对过滤,冲洗有什么影响? 答:滤层有气泡减小了滤层的空隙率,使水头损失加大,过滤周期延长,滤层截污容量减小。反冲洗时有大量气泡冒出,俗称气阻。使滤池水头损失增加过快,缩短工作周期。还可能使滤层产生裂缝,产生水流短路,降低出水质量,或导致漏沙。 2.当原水浊度一定时,采取哪些措施,能降低处滤水的出水浊度?

SUSTech水处理工程混凝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_ 一学号: 小组成员: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 天气: ____________ 实验室温度: __________ 水处理实验一混凝 实验背景: 混凝过程就是现代城市给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就是最关键得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与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得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得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就是针对水中得这些物质处理得过程?混凝可去除得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1nm-0、1卩m(有时认为在1^m)。通过实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得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得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实验目得: 1 .了解混凝得现象及过程,观察矶花得形成; 2. 了解混凝得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得影响; 4.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 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得胶体颗粒就是水产生浑浊现象得原因之一,胶体得布朗运动、胶体表面得水化作用以及胶体之间得静电斥力,其中胶体间得静电斥力起着主要作用,使得胶体具有分散稳定性。因此,通过自然沉淀得方法不能去除? 胶体颗粒表面带有一定得电荷,米用电动电位Z (Zeta电位)表示,Z电位得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间静电斥力得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得Z电位约在-30mV以上,向水中投加混

凝剂从而提供大量得正离子,能够压缩胶体得双电层结构,使胶体脱稳从而凝结与沉降,通常Z电位降到-15mV时胶体脱稳。随着Z电位降低,胶体得水化作用也逐渐减弱,混凝剂水解形成得高分子物质在胶粒间起到吸附架桥得作用, 提高混凝效果,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得高分子物质也能起到吸附作用,形成絮凝体。 脱稳后得胶粒在一定得水力作用下形成较大得絮凝体,称为矾花, 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得矾花容易下沉。胶体脱稳聚集形成矾花,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水流速度梯度G 值起着主要得作用,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水消耗得能量得多少。G值得表达式如下: 式中: P :搅拌功率(J / S) 卩:水得粘度(P a?s) V : 被搅动得水流体积 式中G值可以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粒径越大得矶花在水流得作用下抗剪强度较低,因此随着实验过程中矶花不断长大,G值应逐渐较小。 混凝剂得种类以及投加量得多少将直接影响混凝效果。处理不同水质, 不同种类得混凝剂得投加量也不同,需经过相关实验进行确定。 仪器与试剂: 深圳中润混凝实验搅拌仪(附6个1000ml烧杯); 梅特勒p H计;温度计;哈希210 0浊度仪; 1 000ml量筒2个;1 0 0 ml烧杯6个;10m L移液管2个; 2m L移液管1个;医用50~1 0 0mL注射器一个,取样用;洗耳球1个。 硅藻土,配制浊度在10 0-200 度左右悬浊液开展混凝实验; 精制硫酸铝A l 2(S O 4)3 ? 18 H2O溶液,1 0 g/L ; 氯化铁FeC l 3 ? 6H2O容液,10 g/L; 聚合氯化铝[Al 2(OH)mCl—m]n 溶液(P A C), 10 g/L ; 聚丙烯酰胺P A M溶液,1g /L (助凝剂); HC l溶液(化学纯):浓度10% ;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 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 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 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 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 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 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 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整理)大学水处理课程设计

目录 第1章水处理控制系统 (1) 1.1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背景及其说明 (1) 1.2 CAD流程图 (2) 第2章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 2.1控制系统类型的选择 (3) 2.2I/O端口的分配 (4) 2.3水处理控制系统硬件接线图 (6) 2.4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梯形图设计 (7) 第3章控制系统仪表选型 (9) 3.1 检测元件选型 (9) 3.2执行元件 (10) 第4章课程设计心得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第1章水处理控制系统 1.1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背景及其说明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和地域分布上的分布不均匀,更加重了实际的缺水情况。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水资源进一步紧张,许多城市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水资源污染却日益严重,因此许多工厂都建立自己的自来水处理厂,来改变目前水资源紧缺且污染的现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是在8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国外同期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相比较,始终存在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且运行费用高等缺点。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对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自来水处理厂必然向着高度自动化和无人职守的方向发展。 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海,使环境和饮用水被严重污染。因此,建立高度自动化的自来水处理厂是解决供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水处理已经长了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 水处理是提供工业或民业用水的常用办法,处理过程是通过滤池过滤,滤池工作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过程要求按一定的时序控制风机的启停及各类的开与关,阀门动作顺序要求严格.某水源工程一期设计8个滤池,每个滤池有6个控制阀,而滤池的反冲洗过程要求同一时间不能有两个滤池同时冲洗,采用手动控制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难免出现误动作,对此特定的过程选用一定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经实践检验系统运行可靠,效果良好。 在系统投运时,首先根据江水的浑浊度设置每个滤池冲洗时间间隔,即设置计数器和计时器的计数和计时值.时间间隔过长易出现滤池大高液位现象,过短造成滤池冲洗过于频繁,风机启动频繁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投运时根据当时江水的状况设置时间间隔为12h,运行效果良好.因在软件设计时全面考虑了边界条件,可一次性将8个滤池的手动开关打到自动状态.因每个滤池的冲洗周期均为12h,同时切换为自动状态,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滤池同时冲洗,程序中设置了自动优选功能,做到每次只有一个滤池冲洗,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膜法水处理实验——超滤膜通量测定

膜法水处理实验(一)——超滤膜通量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中空纤维超滤膜通量测量的标准方法。 (2) 理解中空纤维超滤膜过滤过程中的膜污染现象。 (3) 掌握中空纤维膜组件运行过程跨膜压差的调控方法。 (4) 根据Darcy 定律计算中空纤维膜过滤阻力。 二、 实验原理 通量是指在一定流速、温度、压力下,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的液体(或气体)透过量,是衡量膜组件性能及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上述定义,膜通量可由式(1)计算 Q J At = (1) 其中,F 表示通量,m 3/(m 2?h);Q 表示液体(或气体)透过量,m 3;A 表示膜 面积,m 2;t 表示收集透过液体(或气体)的时间,h 。对于液体,透过量通常通过直接测量一段时间内透过膜的液体体积或质量的方法获得。 在超滤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膜孔对水溶液中溶质或悬浮物的截留和吸附作用,以及溶质的浓差极化作用或凝胶层的形成,均会导致超滤过滤性能的下降,即在恒压操作下表现为膜通量的下降而在恒流操作下表现为跨膜压差的升高。这就是所谓的膜污染现象,是膜过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根据形成膜污染的原因,膜过滤阻力可表示为: t m p f m p ef if m c if R R R R R R R R R R R =++=+++=++ (2) 其中,R t 表示膜过滤过程的总阻力;R m 表示清洁膜的固有阻力;R p 表示浓差极化阻力;R f (=R ef + R if )表示污染阻力;R ef 表示凝胶层阻力;R if 表示内部污染阻力;R c (=R p + R ef )表示沉淀阻力。 以Darcy 定律为基础得出下列过滤通量的表达式: () t m p ef if P P J R R R R R μμ??= = +++ (3) 其中,μ表示溶液的粘度,Pa ?s ,24 °C 时纯水粘度μw =9.186×10-4 Pa ?s 。J 0表示新膜纯水通量,J 1表示过滤原水的稳定通量,J 2表示纯水冲洗后的纯水通量,J 3表示刷洗后的纯水通量。 0m w P J R μ?= (4)

老师整理的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原则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菌落总数(CFU)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 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它是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卫生指标。在饮用水中所 测得的细菌菌落总数除说明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外,还指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但还应当 指出的是,水源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因此,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 断水的污染的安全程度就更全面。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细菌菌落总数在1ml自 来水中不得超过80个。 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它们的培养基才能将它们培养出来。然而在实验工作中不易做到,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污染程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培养箱,恒温水浴,冰箱,菌落计数器,放大镜,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灭菌水,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 1.水样的采取 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在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为了要正确反映水质在采样时的真实情况,水样在采取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4小时。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存于冰箱,但也不应超过24小时,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 (1)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分钟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分钟后,用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立即返回实验室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细菌总数测定 (1)自来水 (a)用灭菌吸管吸取1ml水样,注入灭菌培养皿中。共做三个平皿。 (b)分别倾注约15ml已溶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并立即在桌上作平面旋摇,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c)另取三空的灭菌培养皿,倾注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5ml,作空白对照。 (d)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进行菌落计数。 三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即为1ml水样的细菌总数。 (2)池水、河水或湖水等 (a)稀释水样取3个灭菌空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水。取1ml水样注入第一管9ml 灭菌水内,摇匀,再从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灭菌水内,如此稀释到第三管,稀释度分别为10-1、10-2与10-3。稀释倍数看水样污浊程度而定,以培养后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稀释度最为合适,若三个稀释度的菌数均多到无法计数或少到无法计数,则需继续稀释或减小稀释倍数。一般中等污秽水样,取10-1、10-2与10-3三个连续稀释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1工程概况 1.1 设计原始资料 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距厂150 m的某河中,某河的最高水位约为-1.60 m,最低水位约为-3.2 m,常年平均水位约为-2.00 m。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水总管管径为DN800,进水泵房处沟底标高为绝对标高-4.3 m,坡度1.0 ‰,充满度h/D = 0.65。处理量为3万吨/天。 初沉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填埋处置。 1.2设计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质以及预期处理后达标的数据如表所示: 表1.1 污水原水和处理后的数据 处理后的标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二级标准。 1.3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条文4.2.2中规定,日处理大于20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可以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10~20m3/d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AB法等工艺。

本次设计只需除去COD、BOD、SS不用考虑除氮和除磷工艺,而且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所以选择两种方案进行选择。 方案一:传统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指系统中的主体构筑物曝气生物反应池的水流流态属推流式。工艺流程见图1.1。

方案二:AB法污水处理工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吸附—生物降解工艺,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工艺流程见图1.2。 图1.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图1.2 AB法污水工艺流程图 1.4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污水处理工艺

水处理实验问答题完整版

水处理实验问答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活性炭吸附实验 1.间歇吸附和连续流吸附相比,吸附容量q?和N?是否相等?怎样通过实验求出N?值? 答:间歇吸附指定量的吸附剂和定量的溶液经过长时间的充分接触而达到平衡。间歇吸附平衡的测定方法有:(1)保持气相的压力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后,测定气体容积减少值的容量法;(2)吸附剂和气体充分接触,测定吸附剂重量增加值的重量法 2.通过本实验、你对活性炭吸附有什么结论性意见?本实验如何进一步改进?答: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内,吸附作用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的增加而增大,当到达某一个值时,去除率的增大不再明显,我对活性炭吸附的意见是:找到那个转折点,尽可能的保障投入有效。 实验二混凝实验 1.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 答:在一定范围内,混凝效果随混凝剂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剂量时,效果反而减小。 2.本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区别?如何改进? 答:(1)水环境的温度因素没有考虑进去,需多设一个因素(2)水平梯度跨越过大,可能最佳条件在梯度中间值。可在两个最佳条件范围内再设细分梯度,进行试验(3)实际环境中污水的污染物质种类多样,不单单是土壤颗粒,所以最好的水样,应该取自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水。 实验三压力溶气气浮实验 1.气浮法与沉淀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1)两者都是污水初期处理的物理方法。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 (2)气浮法通过向池内鼓气,使憎水的悬浮颗粒与气泡相吸附结合,使其整体密度变小,上浮,再通过刮渣机除去。沉淀法是通过悬浮颗粒的自由沉淀和絮凝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沉入下层。 实验四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1.试比较不同的曝气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答: 2.比较数据整理方法,哪一种误差小些? 答: 3.Cs值偏大或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何? 答:Cs值偏大或者偏小,实验结束的时间与实质上的时间不一样,氧的总传递系数会有误差,设备的充氧能力有偏差。 实验五 1.滤层内有空气时对过滤,冲洗有什么影响? 答:滤层有气泡减小了滤层的空隙率,使水头损失加大,过滤周期延长,滤层截污容量减小。反冲洗时有大量气泡冒出,俗称气阻。使滤池水头损失增加过快,缩短工作周期。还可能使滤层产生裂缝,产生水流短路,降低出水质量,或导致漏沙。 2.当原水浊度一定时,采取哪些措施,能降低处滤水的出水浊度? 答:浊度主要是水中的杂质以及悬浮物颗粒多的缘故,因此如果水的浊度大,则投加絮凝剂明矾、聚合铝、聚合物等,然后沉淀过滤到要求的浊度;若浊度小,则通过用活性炭过滤或者超滤等方法降低浊度。降低过滤材料粒径,降低过滤流速。加入混凝剂,延长沉淀时间。 3.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水处理课程设计.

南昌航空大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名称: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120222 班 学号:12022207 姓名:辛淑芬

目录 一、概论 (2) 二、设计资料 (2) 三、工艺流程选择与确定 (2) 1. 基本路线工艺选择 (2) 2. 厌氧处理工艺选择 (2) 3.接触氧化工艺选择 (3) 4.工艺流程 (3) 四、设计依据及规范标准 (3) 1.设计规范标准 (3) 2.设计指导思想 (4) 五、主要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 (4) 1.调节池的设计 (4) 2.一次污水泵设计 (5) 3.厌氧池 (6) 4. 生物接触氧化池 (7) 六、平面和高程布置 (11) 1.平面布置 (11) 2.高程布置 (12) 七、参考文献 (13)

一、 概 述 江西君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落户万年县梓埠产业区,占地面积500余亩,总投资6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甾体激素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微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公司主导产品米非司酮和高效激素中间体醚化物,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是世界十强制药企业德国拜尔制药公司、先灵制药公司的紧密合作伙伴。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3月可建成投产。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河中。 二、设计资料 1、污水量及水质 1.设计流量的确定 (1)污水流量: Q=140000d /m 3=5833.3m 3/h=1.63m 3/s (2)最大设计流量 总变化系数Kr=1.42 设计流量Qmax=1.42×5833.3m 3/h=2.3m 3/s (3)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Q =140000*0.8=112000d /m 3<115000d /m 3 所以Q 取115000d /m 3=1.33s /m 3 2、 污水水量与水质

水处理实验技术

1.指标:在实验中用来衡量实验效果好坏所采用的标准。 2.水平:因素在实验中所处的不同状态,可能引起指标变化,因素变化的各种状态叫作因素的水平。 3.因素:对实验有影响的条件。 4.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数值时,误差的数值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的误差。 5.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测量值总是有稍许变化且变化不定,误差时大、时小、时正、时负,其来源可能是:人的感官分辨能力不同,环境干扰等等。 6.过失误差:由于实验时使用的仪器不合理或粗心大意、精力不集中、记错数据而引起的。 7.加权平均值: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8.离群数据:通常我们将个别偏差大的、不是来自同一个发布总体的,对实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 9.相关分析:在一元线性回归会分析中,引进相关系数γ,是解决线性关系能否真正反映两个变量间的客观规律的数学方法。 10.时间混合水样:指在同一日,同一工作时间或一个相对较长周期内,平均情况按照流量的大小比例取水样的量,所取水样均匀混合,观察平均浓度最宜。 11.可疑数据: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但尚未证明确定的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 12.显著性水平:统计检验中给定的很小的概率α,它表示要否定一个假设所犯错误的概率有多大。13.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不同问题,在实验前利用数学原理科学合理编排实验的过程,以求迅速找到最佳实验条件,揭示出事物内在规律,达到节省人力、财力的目的。 14.精密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答:在控制条件下用一个均匀试样反复试验,所测得数据之间重复的(一致的)程度。反映分析方法或分析测量系统的偶然误差的大小;精密度常用极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5.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三个具体过程及其内容是什么?答:误差分析,目的在于确定实验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误差的大小,数据可靠性的大小,从而判断数据准确度是否符合工程实践要求;数据处理,根据误差分析理论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极个别不合理的数据,保证原始数据的可靠性,以供下一步数据处理之用;数据分析,是将上述整理所得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数据特点及各变量主次,确定供变量间的关系,并用图形、表格或经验公式表达。 16.正交实验设计中正交表L9(3)4的各符号,数字及其实验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L”代表,“9”表示横行数,即要做实验的次数,“4”表示表中的直列数即最多允许安排的因素个数,“3”表示表中每列的数字,即因素的水平数,L9(3)4 的含义是做9次实验,最多可参考4个3水平的因素。 17.极差R值概念及其意义?答:极差就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R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散特征参数,是一组实验数据中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可以度量数据波动的大小,他具有计算简便的优点,但由于他没有充分利用全部数据提供的信息,而是过于依赖个别实验数据,故代表性较差,反映实验情况的精度较差。 18.标准误差及其表达式和含义?答:标准误差是反映实验数据与均值之间的平均差距的特征数,这个差距越大,表明实验所取数据越分散,反之则表明越集中。表达式:指各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差值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意义:标准误差对测试中的较大误差和较小误差比较灵敏,故是表示精密度比较好的方法,是表明实验数据分散程度的特征参数。小s = √(1/n-1)∑i=1(xi -x ˉ)= √大S/n-1 19.简述最小二乘法?答:最小二乘法——要求n个数据的绝对误差的平方和达到最小。即选择适当的a与b值,使Q=最小值(yi 上的∧表示是计算值的估计值),即用求极值的方法求出a与b值,并建立方程。b称回归系数,a称截距。 20.简述用于一组测量值的离群数据的检验方法---3σ法则?答:实验数据的总体是正态分布(一般实验数据多为此分布)时,先计算出数列标准误差,求其极限误差Kσ=3σ,此时测量数据落于x-±3σ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9.7%,也就是说,落于此区间外的数据只有0.3%的可能性,这在一般测量次数不多的实验中是不易出现的,若出现了这种情况则可认为是由于某种错误造成的,因此这些特殊点的误差超过极限误差后,可以舍弃。一般把依次进行可疑数据取舍的方法。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 5 10 20 30 60 120 0 1 2 3 4 5 6 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

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 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 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 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 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 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 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 (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 ??0.0548g/ml 水样体积31.0 悬浮物的浓度:C5?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第1条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名称沉淀管烘箱平衡曝气充氧装置恒温振荡器722分光光度计过滤和反冲洗装置ZR2-6混凝搅拌器型号规格备注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1/10000分析平衡空气压缩机课堂评分60测试结果实验报告评分40总分,水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自由沉降实验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自由沉降颗粒的测试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降的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时间-沉降速率(te)-沉降速率(uE)和CT/c0 ~ u关系曲线。 第二个实验原理沉降指的是通过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污水中非絮凝固体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 如图所示,试验是用沉淀管进行的。 如果水深设置为h,颗粒的沉降速度u = h/t u = h/t可以在t 时间内下沉至h深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所有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可在t0时完全去除。 如果原水悬浮物的浓度为c0(毫克/升),则原水悬浮物的沉淀率为c0(毫克/升)。CT。经过T时间后,污水中剩余悬浮物的浓度(毫

克/升)h采样口高度(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公式中自由沉淀试验装置的三个实验装置和设备 1、沉降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 2、秒表、卷尺 3、用于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重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量筒、烧杯等。 4、经水和高岭土处理的污水。 四个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放入配水槽,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 2.取200毫升水样(测得的悬浮液浓度为c0),确定取样管中取样口的位置。 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降管至一定高度,停泵,停混合器,记录高度值。 启动秒表并开始记录建立时间。 4.时间为 当1 、3 、5 、10 、15 、20 、40 、60分钟时,分别从取样口抽取200毫升水,并测量悬浮物浓度(ct)。 5.每次取样时,应首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以减少误差。取样前后应测量沉淀管内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并取两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6.在每个沉降时间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和固体含量。 首先,将烘箱调至105±1℃,将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105℃烘箱至恒重,称量重量,然后取出恒重滤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平流式隔油池(全套图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 设计》 设计计算书 班级:环工1221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平流式隔油池(共壁)日期2016 年1月1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二、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 Q =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 s 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淀池选取的流量≧100 m3/h)每位同学可选取一个流量下的某个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中要选取上述不同构筑物的典型水力停留的时间和负荷,得出相应构筑物的有效容积,考虑合适的构筑物座数,按第二条中的要求,选择一座或一组构筑物进行设计绘图。 设计相同构筑物并采用同一型式者应选用不同的设计流量。 2、构筑物池壁厚用200-300mm,池底用300mm,渠道、隔、挡板壁厚用100-150mm;走道宽700~800 mm;进、出水管道视构筑物及设计流量大小采用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实验总学时数:16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承担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水处理方法与原理 包括废水处理方法分类、废水处理方法与原理简介、给水处理方法及原理等。 2. 水处理实验 (1)实验前应预习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内容和实验指导书,搞清本次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以及本次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相互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2)在实验室要首先弄清实验装置的构造和尺寸,了解有关仪器的 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使用贵重仪器时需得到教师许可,才能动用。 (3)实验时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细致地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并作好记录,通过实验,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 (4)实验结束时,学生先自行检查全部实验记录,再经指导老师审 阅后,方可结束实验。 (5)学生做完实验后,应将所用玻璃器皿和设备等擦洗干净,如不 慎损坏实验室物品,应向教师报告并登记,酌情处理。 (6)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按期交出。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一)混凝实验 1、内容和要求: 学习混凝工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混凝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浊度的测定方法。要求熟悉掌握混凝搅拌机的操作,学会选择适当的混合搅拌转速,掌握光电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方法。 2、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所需主要耗材的品种及数量: 定时变速搅拌机,光电浊度仪,秒表,1000毫升烧杯,125毫升水样瓶,10毫升、1毫升移液管,0—50℃温度计,50毫升、100毫升量筒,浓度为1%和10%的硫酸铝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或浓度为0.5%聚合氯化铝溶液,浓度为10%的化学纯盐酸,浓度为10%的化学纯氢氧化钠 (二)絮凝沉淀实验 1、内容和要求: 学习沉淀工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絮凝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浊度的测定方法。要求熟练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步骤与测试方法,学习绘制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并计算沉淀后的总去除率。 2、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所需主要耗材的品种及数量: 静置沉淀筒(附搅拌器),光电浊度仪,秒表,125毫升水样瓶,混凝剂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