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川芎的开发利用

传统中药川芎的开发利用
传统中药川芎的开发利用

传统中药川芎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川芎;,,开发现状;,,前景

川弯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弯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芎,列为上品。其原植物自古以来就有数种,产地不同植物名异,因此芎一名常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古今用药以产于四川的川芎为正品。川芎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也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据统计,国内年产川芎5X106飞X 106 kg,四川占了全国产量的90%以上。川芎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历代医家均作为治头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使用;现代临床上主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I部收载的564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使用川芎的有85种,约占药典收载中成药的15%。川芎除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13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外对川芎的研究己深入到分子水平,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川芎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情况,但对川芎除药用外,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报道很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川芎这一传统中药,现对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作一简要分析。

1川芎产品的开发现状

1.1治疗药物

1.1.1治疗各种头痛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用川芎天麻散(川芎、天麻、僵蚕、柴胡、白芥子等)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的效果[1]。由川芎、天麻等药味组成的大川芎方临床用于治疗偏头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川芎方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2]。古方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等)治疗多种头痛。镇脑宁胶囊(川芎、藁本、细辛、白芷、水牛角等)

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经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室对45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1. 1%,且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由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等组成的通天口服液经山西人民医院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为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3]。由川芎、荜茇等组成的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头面部神经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 1. 2防治冠心病、心绞痛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的“冠心II号”及

后来研制的“川芎嗪注射液”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川芎、丹参、红花、

赤芍、降香组成的冠心II号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较为肯定[4]。无锡中

药厂以盐酸川芎嗪为其主要成分,以氮酮为透皮促进剂,制备的川芎贴膏剂,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的预防和病程稳定后的持续给药[5]。湖北省仙桃市中

医院用芪桂川芎汤(黄芪、绞股蓝、桂枝、川芎等)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疗效可靠[6]。以川芎为主的速效救心丸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很好。由赤芍、川芎、紫丹参、红花、三七等药组成的心宁片,临

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脑血栓等疾病[7]。由三七、红花、川芎等药组成

的舒胸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8]。

1.1.3防治脑中风及脑出血当归、川芎、红花和人参萃取液临床上用于改善脑循环功能,预防中风[9]。浙江中医学院用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效果[10]。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加用桃仁、川芎二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促进脑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11]。由三七、川芎、红花等中药组成的脑得生丸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等。华佗再造丸(川芎、吴茱萸、冰片等) 用于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

1.1.4治疗肾炎复方川芎胶囊(川芎、当归)对增殖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2]。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应用黄芪、川芎进行干预治疗,能减少微量蛋白尿转变为显性糖尿病肾病进而演化为肾功能不全的进程[13]。

1.1.5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川芎嗉静脉滴注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川芎、丹

参、桃仁、蝉衣、辛夷、细辛、苍耳子、黄荆子、黄芩、甘草等组成的川芎平

喘合剂能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患者[14]。

1.1.6治疗腹泻江苏省泰山市高港人民医院用川弯、红花、赤白苟、三七等治疗五更泄泻、腹泻[15]。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用川芎、神曲、麦芽、白术治疗血痢[16]。

1.1.7保护肝脏由甘肃省中医院研制的传统中药制剂保肝利胆丸,主要由丹参、川芎、大黄、山楂、茵陈、大青叶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保肝、利胆等作

用,用于乙型肝炎、迁延性肝炎、黄疸型肝炎等疾病的治疗[17]。川芎中有效成分之一川芎嗪不但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现研究发现还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维持和提高肝组织中S0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其毒性,具有良好的抗脂质氧化损伤,显示有抗肝纤维化作用[18]。

1.1.8降压川芎注射液对骨内高压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作用可能是改善了骨内高压下血液流变学和骨内微循环及造血组织的病理状态[19]。

1.1.9治疗妇科疾病传统的妇科名方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用于调经活血。妇科养坤丸(熟地、甘草、川芎等)用于治疗血虚肝郁而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经期头痛等症。

1. 1. 10治疗皮肤病山西省浑源县中医院用莪术配伍川芎治疗寻常疣

[20] 。青海省中医院用川芎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

[21] 。

1. 1. 11治疗骨科疾病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用川芎醋调后治疗跟骨骨刺效果满意,临床用于治疗跌扑肿痛、风热头痛、风湿痹痛、疮疡肿痛

[22]。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用针刺绝骨穴加用川芎醋浸液热敷患部

的方法治疗跟骨骨刺症患者50例,收到满意疗效[23]。福建省厦门中心医院老年科用复方川芎离子导入液(川芎、当归、生姜、防风、蜀椒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等骨性关节炎[24]。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6部队医院应用正骨结合川芎混合液(川芎 5 ml, 2%利多卡因 2 ml,维生素B12500 mg)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腰损伤[25]。由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等中药组成的颈复康颗粒为颈肩痛类非处方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等症。

.2保健用品由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等13味名贵中药组成的太太口服液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具有调经、除斑、养颜和延缓衰老的功效。川芎还可用于单纯性肥胖症。如三花减肥茶,将川芎与荷叶、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配合,研末开水冲服代茶饮,功能祛痰逐饮,利水消肿,主治肥胖及高血月旨症。

1.3化妆美容品川芎等中草药通过抑制酪氨酸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生

成,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26]。如莲方汉方化妆品系列添加了川芎等中药

材的萃取液。川芎还能通过扩张头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而增加头发营养。

用于洗发液等可使头发柔顺和不易变脆,还可以提高头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

防止脱发,亦能延缓白发生长,并减轻头痛。如索芙特防脱生发香波。

2川芎的开发前景

2.1抗氧化作用人脐静脉对心血管系统行使正常功能及心血管疾病和肿

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川芎和当归的提取物能够对由H202诱导产生的脐静脉内

皮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能抑制R0S (活性氧)的产生。ROS的消耗

可能和SOD (超氧化歧化酶),CAT (过氧化氢酶),GPX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酶)的活性的增加有关[27]。

2.2放射增敏及放射保护作用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行了电离辐

射防护药的研究。筛选出来的川芎,经实验证明,对实验性放射病具有防治及

治疗作用[28]。同时,川芎制剂对射线和氮芥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川

芎制剂可试用于肿瘤临床的放射治疗和氮芥类化合物化学治疗,以减轻其副反

应及其毒性[29]。含有川芎的活血化淤方剂可用于治疗烧伤瘢痕、硬皮病、

肺水肿及提高放射治疗癌肿的效果[30]。

2.3美容美发川芎除了在药用方面,在其他方面的功用,历代本草中早有

记载。如《普济方》用川芎、丁香各等份为细末,擦牙可如雪白。《古今医鉴》

用川芎、旱墨莲、当归、牙皂、白芷等每早擦牙,有固齿乌须之效。《圣济总

录》用川芎、白芷、甘草、桂枝(去粗皮)、杜蘅等日服,三十日体皆香。

《广济方》用单味川芎,水煎含之,香口除臭。从以上的本草记载可以看出,

川芎在古代就用于美齿、美发、香口香身。根据本草记载,结合现代研究,有

望从中开发出更多新的化妆美容品(如牙膏、美白霜、沐浴液等)。另据报道,

日本研究川芎醚提取物和挥发油有透皮促进作用,将之配入浴液剂中,以促进

浴液剂中各种生药成分的透皮吸收。川芎能否作为中药促透剂应用于化妆品中,

有待进一步研究[31]。

2.4 杀螨剂最近,Ji-Hoon Kwon 和Young-Joon Ahn 发现东川弯Cnidium officinale Rhizome可作为天然的杀蹒剂,用于杀死房屋中的尘螨,因为尘螨是过敏源的主要来源。其活性成分为丁烯基肽内醋(butylidenephthalide)

[32]。而川芎也含有丁烯基肽内酯,也是川芎的活性成分,但主要用于平喘。

对于除药用以外的功用,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可望从川芎中开发出新的产品。

2.5饲料添加剂、烟用香料添加剂川芎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业中。通过添加川芎等中药材,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并且生产出来的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33],还能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34]。川芎还可作为烟用香料添加剂。通过对川芎提取物进行卷烟加料评吸试验,发现川芎提取物能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质量作用明显[35] o

2.6天然防腐剂川芎可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果蔬的加工与贮藏中。川芎的水蒸气蒸馏液对果蔬致腐真菌扩展青菌的孢子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6]。

3川芎全株的开发利用前景

川芎的地上部分自古称蘼芜,根据本草记载,蘼芜有去风止眩,补肝明目,

除涕止唾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咳逆,除脑中冷,治面上游风,目泪出,

多涕唾及诸头风,治雀盲最效,还能治牙痛。此外,《广志》云:“蘼芜香草,

可藏衣中”。《本草图经》记载:“作饮香,云可以己泄泻”。《救荒本草》

云:“嫩叶可炸食”。《本草纲目》记载,“颂曰:其叶倍香,江东、蜀人采叶作饮”。现今,在四川都江堰一带的民间,仍把川芎的嫩茎和叶拌凉菜食用或泡水代茶饮。川芎在四川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现大面积栽培丁?四川都江堰、彭州、郫县、崇州、新都等地。川芎的地上部分占全株鲜重的75%,一般都弃去不用。郭平等[37]对川芎的地上部分进行了研究,其挥发油主成分为P -芹子烯,新川芎内酷,藁本内酯等,与根茎的挥发油基本相似,只是含量不同。通过本草记载,民间应用和现代化学研究,表明川芎的地上部分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川芎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两个副产物俗称奶芎和山川芎。通常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于大寒后立春前,采挖坝区未成熟的根茎称“奶芎”或“抚芎”,运上中山(海拔900~1300 m)育苓。此时距正常川芎收获期尚有4个月左右。在中山育苓的川芎中,于小暑后至立秋前后,选无雨天割取地上部分(茎杆)扎成捆,运下山作苓种,采挖地下部分的根茎称“山川芎”。通过刘圆等[38]研究,奶芎不能作川芎药用,山川芎可作川芎药用或兽药使用。但

在韩国、日本、台湾,用奶芎精片作保健品[39]。通过深入研究,可从中开发出新产品。

4小结

目前,川芎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止痛、活血化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

在其他方面临床应用尚不广泛,值得进一步挖掘。除了药用外,川芎在食品、

化妆品、日用品及添加剂等方面的产品开发中,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川芎深加

工的产品很少,且开发市场面狹窄。所以应尽快开发川芎的精加工产品及市场,

同时要加强其食品、饮料、保健品系列的开发。川芎的地上部分资源丰富,价

廉易得,弃去可惜,应加强川芎资源的多种开发和利用,也可为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华飞.川芎天麻散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

结合杂志,2005, 14(5) :607.

[2] 姚干,彭成,周东,等.大川芎方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

保护作用[J].中成药,2004,26⑷:314.

[3] 邵宏元,刘毅,路顺义,等.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

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3) :20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II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

疗效观察[J].中医药研究参考(内部资料),1973,4:7.

[5] 龙向志.川芎贴膏的工艺及质量标准[J].中成药,1994,16(12) :3.

[6] 高卫华.芪桂川芎汤治疗冠心病[J].湖北中医学院学

报,2004,6(3) :43.

[7] 李延忠,张殿文,纪凤兰,等.心宁片对脑缺血大鼠的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6) :39.

[8] 赵青春.舒胸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2,24(11):865.

[9] 张旭静,王素春,范柳,等.当归川芎红花人参萃取液对离体培

养牛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4,27(1): 36.

[10] 杨洁红,别晓东,刘华,等.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辅助治疗中风

后遗症4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 :62.

[11] 张燕.桃仁川芎二药治疗脑出血30例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

医,2004,22(2) :41.

[12] 冯文周,李中和.复方川芎胶囊对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脂

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 :473.

[13] 于洁,李英,顾连方,等.黄芪和川芎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

肾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2) :71.

[14] 夏以琳,施红,张颖,等.活血化淤与哮喘的研究[J].辽宁

中医学院学报,2002,4(2) :91.

[15] 华乐柏.川芎临床应用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2) :42.

[16] 崔宴医.川芎治血痢[J].浙江中医杂志,2001,11:486.

[17] 杨晔.保肝利胆丸的薄层鉴别法[J].甘肃中医,2005,18 (4): 34.

[18] 韩景兰,李晓萍,刘翠红,等.保肝中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1, 18(2) :22.

[19] 郑召民,许振华,苑壮.川芎对骨内高压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7’ 17(7) :453.

[20] 李春贵,李春有.莪术配伍川芎治疗寻常疣[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2:22.

[21] 孙巧.川芎注射液局部注射液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2) :89.

[22] 王伦英,胡燕玲,逢瑞莲.川芎外用治疗跟骨骨刺2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2):27.

[23] 刘敏勇,张琴,祖芝.针刺绝骨加川芎醋浸液治疗跟骨骨刺症50 例[J].江西中医药,2004,35(11): 56.

[24] 林嘉民,花仲卉.复方川芎离子导入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05,9(1) :24.

[25] 李明亮.正骨结合川芎混合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腰损伤108例

[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1): 52.

[26] 韩强,林惠芬,朱玲莉.几种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活性的抑制

C J].香料香精化妆品,1998, 4:22.

[27] Hou, Y.Z.,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Angelica sinensis on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 Life sciences [J] . 2004, 75(14):1775.

[28] 臧其中,万尧德.川芎对放射病实验治疗的研究[J].中草药研究资料(内部资料),1978, 12:42.

[29] 臧其中,万尧德.川芎抗放射及对氮芥毒性和疗效的影响[J].中草药研究资料(内部资料),1978,12:47.

[30] 张珊文,章新奇.川芎放射增敏及放射保护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 :697.

[31] 黄霏莉.实用美容中药学[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129.

[32] Ji-Hoon Kwon, et al. Acaricidal Activity of Butylidenephthalide identified in Cnidium officinale Rhizome against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and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Agric. Food Chem [J] . 2002, 50(16):4479.

[33] 张秀英,王新,付士新,等.催乳保健散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J].中国奶牛,2001,1:28.

[34] 张淼涛,王秋芳,效梅,等.复方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乳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1, 31(1) :24.

[35] 钟添,钟富荣,李丛民,等.川芎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加料试验

C J].烟草科技,2002,4:9.

[36] 孔秋莲,张明融,章丽丽.中草药提取物对两种果蔬致腐真菌的抑制作用[J].保鲜与加工,2002,2 (3): 17.

[37] 郭平,李祖伦.川芎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 18(9) :551.

[38] 刘圆,贾敏如.奶芎山川芎与川芎药材质量研究[J].中药

材,2003,26(9) :623.

[39] 汤大金.川芎产新谈川芎[J].中药经济与信息,2004,16:6.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买书网,更新日期:2009-11-23 04:26:35 本药以前又名芎劳、抚芎。 【性味与功效】:味辛,性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传统应用】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荆芥、防风、薄荷、甘草,治疗感冒风寒头痛;②验方(《本草纲目》):川芎、茶叶,治疗风热头痛;③验方(《本草纲目》):川芎,浸酒,日饮之,治疗偏头风痛;④川芎散(《卫生家宝方》):川芎、当归、桃仁、桂心、木香,治疗产后心腹痛。 在四物汤、生化汤、通窍活血汤等许多养血活血的方剂中都普遍有川芎。在祛风胜湿的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中也都有川芎配伍。 【主要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川芎嗪和酚性类阿魏酸等成分。 1.生物碱:川芎嗪(四甲基吡嗪)、黑麦碱、三甲胺、胆碱。 2.酚性成分:阿魏酸、大黄酚、瑟丹酸、4一羟基-3一丁基苯酞。 3.挥发油和内酯:挥发油含多种内酯,如藁本内酯、川芎内酯、丁叉内酯、丁基苯酞。 【药理作用】 (一)扩管和降压 1.扩张微血管:有明显改善家兔实验性微循环的作用。 2.降压:川芎总碱和川芎嗪能使麻醉犬血管阻力下降,能使脑、股动脉和下肢血流量增加。川芎浸液和生物碱对麻醉动物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防治脑缺血:能降低因脑缺血引起的血浆和脑脊液中强啡肽A含量,提示能改善脑缺血性损害。 4.缓解肺动脉高压:川芎嗪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能扩张肺血管,增加心输出量,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且对体循环影响较小。提示川芎嗪能缓解肺动脉高压和改善心功能。 (二)强心和扩冠 1.煎剂使在位心振幅增大,心率减慢。川芎嗪使对麻醉犬有强心、加快心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交感神经间接兴奋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发散风寒药 麻黄-----配薄荷蝉衣——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身痒。 杏仁甘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杏仁厚朴——主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白术生姜——主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白术——主通阳化气,治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猪苓泽泻——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附子白术——主温阳利水,治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防己——主胜湿祛风,治周身痹痛。 黄芪白术——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白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灵仙——主祛风湿,治周身风湿疼痛者。 防风防己——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白芷——主祛风解表止痛,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川芎细辛——主祛风解表止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辛-----配麻黄附子——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白芷——主祛风止痛,治风寒头痛。 白芷石膏——主祛风止痛,治风火牙痛。 干姜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色白。 丁香五倍子——主治早泄(用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行房前涂擦于阴茎头 部约1—3公分后行房) 紫苏-----配香附陈皮——主发表散寒,行气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气滞。 藿香陈皮——主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治气郁不畅,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主行气宽中安胎,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半夏厚朴——主解郁宽中,治风寒表证而兼胸闷呕吐。 琵琶叶杏仁——主疏风散寒止咳,治风寒感冒所致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等。 荆芥-----配薄荷防风——主祛风解表止血,治头痛身痛,目赤咽痛。 炒槐花炭地榆碳——主止血,治便血,痔疮出血。 白芷-----配甘草肉桂——主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风寒脘腹疼痛。 黄芩甘草——主疏风清热止痛,治风热感冒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 石膏升麻——主疏风止痛,治风热牙疼头痛等。 蔓荆子藁本——主疏风止痛,治头痛。 大贝玄胡——主治久治不愈的风寒型胃痛。 苍耳辛夷——主治头痛鼻塞 荆芥防风——主疏风止痛,治风寒止痛。 黄柏苍术——主清热燥湿,治湿热带下。 香薷-----配藿香佩兰——主发汗解表,化湿解暑,治夏季贪凉所致发热恶寒无汗等。 牛蒡-----配荆芥桔梗——主枳壳化痰,疏风解表,治风热感冒所致咳嗽痰多,咯痰不爽。 金银花连翘——主清泄热毒,治咽喉肿痛痄腮肿痛,痰黄咳嗽。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川芎为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有151个成方制剂中含川芎,占所收载1640个中成药总数的%。中药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iigwsticw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省彭州、都江堰等地,为四川的道地药材。夏季当川芎植株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去须根,即为川芎药材。再经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得到中药饮片。中医认为川芎性温,味辛,归于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国内外学者对川芎的栽培、加工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对近10年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为川芎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川芎的化学成分 川芎含有苯酞类、萜烯类、有机酸及其酯、生物

碱、多糖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川芎中的挥发油和生物碱类成分是研究的热点。 挥发油 川芎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一般采用超临界C 〇2萃取、水蒸汽蒸馏等方法提取挥发油;再经柱层析分离、GC-MS、LC-MS等方法检测。已从川芎挥发油中鉴定出了60余种成分。苯酞类化合物是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苯酞类化合物川芎中的苯酞类化合物存在于挥发油中,主要有z-稾本内酯(z-ligustilide)、丁基酞内酯(butylphthalide)、丁燦基酞内酉旨(butylidenephthalide)、4-轻基-3-丁基味内酯(senkyunolide)、川芎内酯A(senkyunolideA)、川芎内酯I(senkyrunolideI)、川芎内酯F(senkyunolideF)、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等。近年来,报道的二聚体类化合物较多,主要有3’,6,8’,3a-二聚藁本内酯(3,,6,8’,3a-diligustilide)、Z,Z-6,6’,7,3’a-二聚藁本内酯(Z,Z-6,6’,7,3’a-diligustilide)、Z-6,8’7,3’-二聚藁本内酯(Z-6,8’7,3’-diligustilide)等。 萜烯类川芎中的萜烯类成分存在于挥发油中,主要有6-丁基-1,4-环庚二烯(6-butyl-1,4-cycloheptadiene)、桉叶二烯(eudesma-4,11-dlene)、

中药川芎有效成分鉴别的实验材料

对于川芎的认识 一、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六味药材组成。本次试验主要研究黄芪,当归,川芎的有效成分。 二、实验分为两部分: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以及运用薄层色谱技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鉴别。 三、川芎含挥发油约1%。鉴定出油中成分有40种,占挥发油的93.64%,其中主成分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占58%、3-丁酜内酯(3-butylphthalide)5.29%和香桧烯(sabinene)6.08%。根茎中所含的内酯化合物,除上述提到的二种外,尚含丁烯酜内酯(butylidene phthalide)、川芎内酯(sankyunolide)、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4-羟基-3-丁酜内酯(4-hydroxy-3-butyl phthalide)、川芎酚(chuanxingol)、双藁本内酯(2,2′-diligustilide),以及3-丁基-3,6,⒎三羟基-4,5,6,7-四氢苯酞等。含氮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chuanxiongzine)、perlolyrine、盐酸三甲胺、盐酸胆碱、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L-isobutyl-L-valine anhydride)、L-缬氨酰-L-缬氨酸酐、1-乙酰基-β-卡啉、尿嘧啶、腺嘌岭和腺苷。酸性或酚性化合物有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1-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乙烷、4-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香荚兰酸、阿魏酸(ferulic acid)、瑟丹酸(sadanic acid)、大黄酸(chrysophic acid)、棕榈酸、香荚兰醛和亚油酸。此外,川芎根茎尚含中性油,其成分为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烷酸乙酯,异十七、异十八烷酸乙酯和异十七烷酸甲酯。另含5,5′-联呋哺甲酰醚(bis-5,5′-formylfurfuryl ether)、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蔗糖和一种脂肪酸甘油酯。含氮化合物中的川芎嗪是川芎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生物碱——四甲基吡嗪,为川芎中最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约占生药含量的 0.1%~0.2%,川芎嗪主要有盐酸川芎嗪(TMPH)和磷酸川芎嗪(TMPP)两种形式。数种内酯类化学成分,其中川芎内酯A(4,5-二氢-3-丁烯基苯肽)B 约占川芎生药的1.6%,是川芎的主要成分。 川芎的活性成分有以藁本内酯、川芎内酯为主的苯酞类,以川芎嗪为代表的含氮化合物类和以阿魏酸为代表的有机酸类。 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1.从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一般用 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浸渍法:是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提取。 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此法简便,但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

川芎配伍禁忌有哪些呢

川芎配伍禁忌有哪些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许许多多的女孩子们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痛经,有些女孩子在月经期间所承受的疼痛是大家想象不到的,但这又是作为女性无能为力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好好地呵护自己,保养好自己的身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味主治月经不调的中药——川芎,那么,川芎配伍禁忌有哪些呢? 川芎,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

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煎剂分别给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发活动,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并能对抗咖啡因(20mg/kg)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用川芎煎剂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1.《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川芎——中医识方

川芎——中医识方 川芎[chuān xiōng] 【原名】川芎【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芎穷;胡芎;九元蟊;酒芎;山鞠芎;杜芎;川穹【药性】温性【药味】辛【归经】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功效】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治风冷头痛旋晕,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汤漱口。【禁忌】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现代药理研究】 1.川芎嗪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川芎嗪和阿魏酸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不同剂量川芎煎剂对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有不同影响。 3.川芎水提物和生物碱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的作用。 4.川芎嗪能对抗心律失常。川芎水提物与生物碱既有扩张冠脉流量的作用,又具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5.川芎嗪能扩张外周血管,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6.川芎嗪对多种平滑肌痉挛与水肿均有抑制作用。

7.川芎嗪对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川芎有明显镇静作用。 9.川芎浸膏能有效地收缩子宫;川芎水溶性制剂可以对抗各种放射。川芎嗪还可对抗肿瘤转移;使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得到抑制。川芎对动物骨折的愈合和血肿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可增强免疫功能。【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温中内寒。 《日华子本草》:畏黄连。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疗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沥,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清阳之气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调经。《本草纲目》:川芎,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左传》言麦曲,川芎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也。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此皆医学妙旨,圆机之士,始可语之。五味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简介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 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 川芎图片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

川芎功效作用有哪些

川芎功效作用有哪些 药是医治疾病极好的选择,特别是对不一样疾病在药物的挑选上,区别也是非常大的,那那药物的品类繁多,依据药物的药性施行挑选疾病医治,可以让疾病得到极好的改善,因此药物的挑选必须要正确的施行,川芎是医治心血管疾病非常好之选,那么,川芎功效作用是什么呢? 对川芎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很多方面,所以选择它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它进行一些了解,这样使用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其他问题,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有更多认识。 川芎的作用与功效: 1、活血行气: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 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

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相信现在大家对于川芎的作用与功效也有着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了吧,那么挑选川芎医治疾病,也是有着诸多方面,从人的身体各个方面上,川芎都是能够进行改善的,让人身体体质更强更好,对于改善人的身体各方面不好机能,有着极好的效果。

药食同源之川芎

药食同源之川芎 【川芎】 川芎,又名芎蒡、香果、胡蒡、马衔芎蒡、雀脑芎、京芎、贯芎、台芎、西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甘肃、云南、广西、贵州、江西、河北等地;主要栽培于四川。多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草本中药材的一种。被中医们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可以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种植环境】 川芎喜欢气候温和、雨水量充沛、日照时间充足的环境。但是川芎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则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生长期280-290天。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性味】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川芎的功效及药用价值】 川芎用于血瘀气滞的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常配当归、桃仁、香附等同用。 1、若血瘀经闭、痛经,配赤芍、桃仁等,如血府逐瘀汤;若寒凝血瘀者,配桂心、当归等,如《妇人良方》温经汤;若产后恶露不行,瘀滞腹痛,配当归、桃仁等,如生化汤。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者,常配柴胡、白芍、香附等,如柴胡疏肝饮;若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常配丹参、桂枝、檀香等。近代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此外,伤科之跌扑损伤,外科之疮疡痈肿,亦可用之。治跌扑损伤,瘀血肿痛,常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以活血消肿止痛;治痈疡脓己成而正虚难溃者,配黄芪、当归、皂角刺,以托毒透脓。 2、用于头痛,风湿痹痛。川芎丰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治头痛,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脘、血瘀,均可随证配伍用之。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治风湿痹证,肢体疼痛麻木,本品能“旁通络脉”祛风活血止痛。常配独活、桂枝、防风等祛风湿通络药同用。 【药膳川芎的做法】 川芎属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之一,既可入药,也可以做菜。例如川芎炖牛肉、川芎白芷炖鱼头、川芎煮田螺等等。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种川芎入菜的做法。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原名芎藭。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 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川芎:Chuanxiong 拉丁名:Rhizoma Chuanxiong 英文名:S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别名:芎穷(《本草》)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研末,每次1-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汤漱口。 出处:《中华本草》 功效分类:行气药;祛风药;活血药 采收和储藏: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茎,抖掉泥土,除去茎叶,炕干。 资源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考证:出自《汤液本草》 科属分类:伞形科藁本属 主治: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 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生态环境:为著名栽培中药材,未见野生。 1. 川芎的功效: 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 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川芎与常见伪品藁本的区别方法

川芎与常见伪品藁本的区别方法 中药材川芎:又称山鞠芎、香果,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川芎性温,味辛,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为气中之血药。常用于治疗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等症。 川芎的产地:为四川灌县、崇庆等地,云南亦有产,称为“云芎”。采集时间根据地域有所差别,平原栽培的,以小满后4~5天采收为佳,山地栽培的,多在8~9月份采收。采收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即可入药。 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藁本的根茎冒充川芎者,使用时注意鉴别。 来源区别: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干燥根茎。 藁本: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干燥根茎及根。 原植物区别: 川芎:叶柄长3-10厘米。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 藁本:叶柄长9~20厘米。花瓣白色,椭圆形至倒卵形。 外观区别: 川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圆块。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

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质坚硬,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长4~8厘米,直径4~5厘米,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 藁本: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圆柱形。无油点。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有沟纹。上侧具有数个较长的茎基残留,茎基中空有洞。虽亦质硬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干燥的根有分枝,稍弯曲,多横向生长,表面具纵直沟纹,外皮易剥落。康美中药网整理。 气味区别: 川芎:含有挥发油,故有股特异的清香味。口尝味苦。 藁本:闻之清香气较淡,无川芎的特异香味。口尝味苦略带辣味。 现代药理作用区别: 川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并有降低血压、抗菌抑菌作用。此外,还能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营养性脑病。 藁本:无上述功效,虽可入药,但不可代替川芎使用。

川芎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吃法介绍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主要都是用在活血上面,也可以止痛,中医上面常常使用,应用比较广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川芎的作用,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哦,也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们分享哦。 风林购商城搞活动了!各种商品打折促销! 没有购不到,只有想不到! 请直接百度搜索:风林购,关注风林购,各种打折商品等你来抢。 风林购?购便宜!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 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 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 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川芎的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但不能对抗戊四氮

所致的大鼠惊厥。用川芎煎剂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风林购商城搞活动了!各种商品打折促销! 没有购不到,只有想不到! 请直接百度搜索:风林购,关注风林购,各种打折商品等你来抢。 风林购?购便宜! 3、对平滑肌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时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用川芎浸膏连续注射妊娠大鼠和家兔,结果胎仔坏死于子宫中,但不坠下,故推论胎仔的坏死可能由于动物子宫受川芎的作用引起挛缩而影响胎仔营养所致。川芎浸膏小量能抑制离体家兔或豚鼠小肠,大量则可使小肠收缩完全停止。 4、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 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 川芎煎剂对动物放射病实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川芎水溶性粗制剂对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线照射与氮芥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川芎食疗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结语:以上的全部内容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中药川芎的作用,相 篇二: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原名芎藭。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栽培于四 川芎:chuanxiong 拉丁名:rhizoma chuanxiong

川芎图谱

中药图谱大全:川芎图谱 【药名】:川芎 【拼音】:CHUANXIONG 【英文名】:Szechuan Lovage Rhizome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功效】: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主治】: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胆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别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处方名】:川芎、西芎、西川芎、炒川芎、炙川芎、酒川芎、酒炒川芎,老川芎 处方中写川芎、西芎、西川芎指生川芎。为原药洗净切片晒干入药者。 炒川芎又名炙川芎。为生川芎片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酒川芎即酒炒川芎。为生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待酒吸干,再用文火微炒,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京芎:为产于甘肃、陕西者。 云芎:为产于云南者。 抚芎:又名西抚芎、川抚芎、抚川芎。为产于江西者。 小抚芎:产于江西,抚芎中形体瘦小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川芎:为产于四川者。或指各类川芎的统称。 大芎:又名大川芎、正川芎、真川芎。产于四川,属川芎中个大肉多、油足气香者。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佳。 坝川芎:产于四川灌县者。产量大,品质好,销往全国,井供出口。 杜芎:产于四川省外的引种品。 山川芎:生长在山上者。或在山上育种,在山下栽培者。 以上均以个大、饱满、质坚、干燥、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药材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拉丁名】:药材Rhizoma Chuanxiong原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 【炮制方法】: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 斤,用黄酒12斤8两)。 【考证】:出自《汤液本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生药材鉴定】: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 厘米,直径4~5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细胞切向延长;油室类圆形。韧皮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 汪潜1,朱玉丰2,绍平3,王一涛3(1.太极集团,401147;2.医药导报社,,401147; 3.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老药派上了新的用场,川芎便是其中之一。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四甲吡嗪即川芎嗪、阿酸、川芎酚、川芎酯、槁本酯、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甾醇等。味辛、微苦、性温,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近年来不仅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还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临床作用分述 1.1 治疗冠心病 自1990年以来,鲁喜泰[1]应用川芎嗪注射液、镁极化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治疗冠心病134例,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诊断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诊断依据,全部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同时合并Ⅲ期高血压的患者不列为观察对象。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心绞痛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 临床症状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 组别n 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26 58 56 12 90.5 对照组80 31 34 15 81.3 注:P < 0.05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观察 组别n 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21 38 46 47 64..1

对照组84 9 26 49 41.7 注:P < 0.05 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冠心病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在接受分组治疗的同时,服用心律平1周,室性早搏得到控制后,停用心律平1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见表3,其结果是治疗组复发率低,对照组复发率高,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心率失常控制后停药复发情况 组别n 复发有效 治疗组46 13(28.3) 33(71.7) 对照组25 13(52.0) 12(48.0) 注:P < 0.01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药物配伍亦无不良反应[2]。治疗组配伍后外观澄清,静置24h无混浊或沉淀发生。 川芎嗪为川芎的提取物[3],有明显扩血管作用,改善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具有稳定离子流的良好作用,也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两组病例均使用了心律平口服,停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一般数据:全部病例均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组68例,男45例,女23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以下简称《原则》)。 (4)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粘度(ηb)、还原粘度(ηr)、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PFC)、循环滞留时间(MST)。所有指标检测都在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气血研究室进行。 (5)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等级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用t检验,参数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

川芎

川芎(《本经》)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省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环境,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用名有川芎、酒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省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环境,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用名有川芎、酒川芎。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温中内寒。 《药性论》:臣。能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畏黄连。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疗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沥,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本草图经》:蜜和大丸,夜服,治风痰殊效。 《本草衍义》: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 佐之。沈括云:予一族子,旧服川芎,医郑叔熊见之云:川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后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川芎甚久,亦一旦暴亡。皆目见者。此盖单服耳,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既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于能至此也。 《药类法象》: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如妊娠妇人胎不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一钱半,或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服之神效。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清阳之气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调经。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本经药。 《象》云: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妊妇胎不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二钱,水二盏,煎至一半服,神效。 《珍》云:散肝经之风,贯芎治少阳经苦头痛。 《心》云:治少阳头痛,及治风通用。 《本草》云: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除内寒。 《日华子》云:能除鼻洪、吐血及溺血,破结宿血,养新血。 易老云: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所皆用也。入手、足厥阴经。 《衍义》云:头面风不可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若单服久服,则走散真气。即使他药

川芎【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川芎 Chuanxiong CHUANXIONG RHIZOMA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颈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炮制】酒川芎取川芎,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略泡,洗净,润透,切片,加白酒拌匀,闷润1~2小时,至白酒被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每100kg川芎,用白酒10kg。 【性状】酒川芎本品形如川芎片,颜色加深,略有酒气。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 的溶液(置棕色瓶中),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三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炮制作用】酒川芎增强活血行气作用。 【用法与用量】3~1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