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起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十大典型案件案情简介

十大典型案件案情简介

十大典型案件案情简介案例一:茂名市李某生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海藻麒麟菜案2017年3月11日,根据举报线索,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统一协调指挥下,联合公安部门,组织省、市、区、镇街四级执法人员对电白区5个海藻麒麟菜加工经营点采取现场突击查处行动。

现场查封麒麟菜原料、初加工品、加工用添加物硫酸铝铵、无机盐亚氯酸钠以及生产加工用具等一大批。

麒麟菜为海藻类食品,多用于制作凉拌菜和提取食品添加剂卡拉胶。

经查实,违法生产者从境外购进麒麟菜原料,通过添加非食用的氧化剂、防腐剂进行加工后销往多个省份,办案人员及时追查并封存销毁问题麒麟菜。

3月30日,电白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将该案移交区公安分局立案侦查。

目前,区人民法院已对涉案的李某生等5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开庭审理。

案例二:深圳市利用互联网制售假冒伪劣进口食品窝点案经过3个多月的深入排查和证据收集,2017年7月26日,深圳市市场稽查局与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捣毁一利用互联网制售假冒伪劣进口食品窝点。

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各类伪造检验检疫证明文件约20份,假冒进口食品近百种,超过1800箱,生产设备一台,印刷模具2副及包装材料一大批,涉案产品货值金额超过200万元。

经查实,该非法窝点通过伪造检验检疫证明,在互联网上销售假冒的进口食品。

目前,该案已移交公安部门处理,主犯温某已被刑事拘留。

案例三:广州市果美味食品有限公司用回收食品生产食品案2017年12月27日,根据举报线索,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广州市果美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仓库及办公场所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有将已售出的食品回收后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记录。

经查明,该公司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27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销售的产品货值合计59548元,实际销售产品货值合计23316元,违法所得18254.83元。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给予该公司以下行政处罚: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及违法所得,处货值金额二十倍罚款,罚没合计1209214.83元。

健康产品虚假宣传案例分析

健康产品虚假宣传案例分析

健康产品虚假宣传案例分析健康产品市场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然而,一些不肖商家为了获利,使用虚假宣传手法来欺骗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健康产品虚假宣传的案例,探讨虚假宣传背后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某品牌XX减肥茶声称“一盒减10斤”某品牌推出的XX减肥茶标榜“一盒减10斤”,声称茶中含有特殊的成分,能够加速新陈代谢,快速燃烧脂肪。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减肥茶只是普通的红茶,根本没有达到所宣传的效果。

分析: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引导他们对产品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

该品牌通过夸大事实、制造虚假的广告宣传,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和负面影响。

虚假宣传也损害了该品牌的信誉,一旦被曝光,将受到严重的社会谴责。

解决方案:1.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健康产品宣传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执法和处罚机制,提高对虚假宣传的成本。

2. 提升消费者教育水平:加强对消费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健康产品广告宣传的辨识能力,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建立公众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媒体曝光、消费者投诉等方式,增加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曝光度,减少虚假广告的传播。

案例二:某药物宣传“神奇疗效”,却未经过临床验证某药物宣传声称对各种慢性病有“神奇疗效”,吸引了大量患者购买。

然而,这种药物并未经过严谨的临床验证,实际效果和安全性存在很大的争议。

分析:这种虚假宣传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问题,其后果将是不可预料的。

虚假宣传误导了患者的治疗选择,导致患者延误了正确的治疗机会,加重了他们的病情。

解决方案:1. 加强药品监管:加强对药品研发和上市流程的监管,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2. 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养,提高医生对健康产品的认知和判别能力,有效引导患者的治疗选择。

3. 强化宣传审核:建立健全的宣传审核机制,对药品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严格审核,防止虚假宣传的出现。

虚假广告宣传的经典案例

虚假广告宣传的经典案例

虚假广告宣传的经典案例
1.三鹿奶粉案:三鹿集团是中国的知名乳制品企业,曾经是中国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
领域的领导品牌。

在2008年,其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导致6000多名儿童患上肾结石。

此事件震惊了全国,也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鸿茅药酒案:鸿茅药酒是一家中医药酒企业,其广告宣传一直备受争议。

在2017
年,医生谭秦东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鸿茅药酒的功效。

随后,鸿茅药酒公司向警方报案,称谭秦东损害了其商誉。

此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批评,许多人称鸿茅药酒的报警行为是一种“恶意营销”。

3.脑白金广告案:脑白金是巨人集团旗下的保健品品牌,其广告宣传一直以“洗脑
式”的风格著称。

其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产品功效的问题,被媒体和消费者广泛批评。

4.权健自然医学集团案:权健自然医学集团是一家以医疗和保健品为主的企业,其广
告宣传也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产品功效的问题。

在2018年,该企业被曝光涉嫌传销和虚假宣传,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5.莎普爱思药业案:莎普爱思药业是一家制药企业,其广告宣传存在虚假宣传的问
题。

其广告宣传中存在使用虚假疗效、误导消费者等问题,被媒体和消费者广泛批评。

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以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为题,我们列举以下10个案例,详细描述每个案例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展示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1. 食材不新鲜在某家外卖平台上,一名顾客点了一份海鲜炒饭,但在食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

经调查发现,外卖店使用了过期或不新鲜的海鲜,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添加剂超标一家烧烤店在外卖平台上销售的食品被检测出添加剂超标,其中包括防腐剂、增味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超标使用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3. 食品交叉污染一家外卖店同时提供素食和非素食菜品,但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离,导致素食菜品被非素食菜品的污染,给素食者带来了不便和食品安全隐患。

4. 食品储存不当一名顾客点了一份外卖汤品,但在食用后发现食物味道异常。

经过调查,发现外卖店将食材保存在不合适的温度下,导致食物变质,影响了食品的口感和安全性。

5. 食品信息不真实一家外卖店在菜单上标明使用新鲜食材,但实际上却使用了低质量、不新鲜的食材。

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并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6. 配送延迟导致食品变质由于配送员的失误或交通状况,外卖食品的送达时间延迟。

这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食用体验,甚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7. 食品过敏源未标注一名过敏患者订购了一份外卖食品,但在食用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经过调查,发现外卖店没有将食品中的过敏源标明清楚,导致过敏患者无法正确选择食品。

8. 食品卫生问题一家外卖店的食品加工环境脏乱差,存在卫生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不洁净的厨具、污染的食材等,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9. 配送员擅自打开食品包装一名配送员在送外卖的过程中擅自打开了食品包装,并尝了一口。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食品被污染,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10. 食品价格欺诈一些外卖平台上的商家将食品价格标得比实际价格高,通过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获取不正当利益。

会销查处典型案例

会销查处典型案例

会销查处典型案例一、“神奇保健品”会销骗局。

话说有这么一个团伙,他们搞了个会销,专门推销一款号称能治百病的“神奇保健品”。

这个保健品被吹得神乎其神,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只要吃了它,统统都能好。

他们租了一个豪华的酒店会议室,然后到处发传单,邀请那些中老年人来参加。

这些传单上印着一些所谓的“患者见证”,都是一些看起来特别健康的大爷大妈的照片,旁边写着“吃了[保健品名字],多年的病全好了”。

会销当天,来了好多人。

那些骗子们穿着白大褂,装得像专业医生一样。

先是一个自称是“健康专家”的人上台,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讲这个保健品的成分多么天然,配方多么独特,还拿出一些看不懂的所谓“科研报告”来忽悠大家。

然后,他们又安排了几个“托儿”,在人群里大声说自己吃了这个保健品效果有多好。

这时候,很多中老年人就心动了。

骗子们一看时机成熟,就开始推销产品,说这个保健品原价好几千,今天为了回馈大家,只卖一千块一盒,而且买五盒送一盒。

好多老人纷纷掏钱购买。

可是呢,这些保健品根本就是普通的食品,没有任何治疗疾病的功效。

后来被消费者举报,执法部门一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公司就是个皮包公司,根本没有生产保健品的资质。

那些所谓的“专家”和“托儿”都是临时雇来的演员。

这个团伙被依法查处,退还了老人们的钱,还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二、“免费旅游”背后的会销陷阱。

还有这么一个案例,特别狡猾。

有一家公司打着“免费旅游”的幌子来搞会销。

他们在一些社区发小广告,说只要报名参加他们的旅游团,就可以免费去周边的景点游玩两天一夜,而且还包吃包住。

很多人一看有这好事儿,就报名了。

等上了旅游大巴,才发现有点不对劲。

车上有个导游,一路上不停地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养生床垫。

说这个床垫有多好,采用了什么高科技材料,睡在上面能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提高免疫力。

到了目的地之后,大家发现住的地方虽然是个度假村,但条件很一般。

吃的饭也很简单。

然后,他们就被带到一个会议室,里面摆满了这种养生床垫。

违反广告法十大案例

违反广告法十大案例

违反广告法十大案例篇一:十大典型违法广告案例十大典型违法广告案例205-12-141、“苗毅韧牌胰衡片”食品广告(广告主:云南恩红药业有限公司),该广告使用“大约有98.7的糖尿病人病情得到控制,89的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持续用药6个月后,糖尿病惊现36恢复正常”等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属非药品宣传对疾病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违反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2、“久治不愈的糖尿病和并发症,哪里能治愈”医疗广告(广告代理公司:昆明平凡广告有限公司),该广告宣传保证治愈,使用患者的名义作证明,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3、“双灵固本散”药品广告(广告主:青阳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该广告以印刷品形式发布,广告宣传治愈率,并利用患者的形象作证明,违反了《广告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4、“唐乐舒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主:曲靖开发区唐乐舒经营部),该广告以印刷品形式发布,广告内容中利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进行宣传,夸大保健食品广告的功能,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5、“康华夜话?性情空间”医疗广告(广告主:昆明康华医院),该广告中宣称的“拥有最新从德国引进的BAT光离子动态检测系统”的内容,无相关证明材料证实,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

6、“攻克失眠抑郁顽症难关、展现高科技医学(中医治疗失眠、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医疗广告(广告主:云南中医学院附设中医医院),该广告中宣称的“科学研究表明,不睡觉只能活5天,不喝水只能活7天”的内容,无相关证明材料证实,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

7、“治好肝病阳转阴后付款”医疗广告(广告主:云南明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该广告中出现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

8、“治愈肝病阳转阴只收380元”医疗广告(广告主:黄土坡健民门诊部),该广告中出现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

全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全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全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一、“假牛肉”事件。

你能想象吗?有些不良商家,把其他肉伪装成牛肉来卖。

他们就像一群狡猾的魔术师,不过这可不是啥值得鼓掌的魔术。

这些人用各种手段,像是把鸭肉或者其他便宜的肉,通过添加色素、香精等东西,让它们看起来、闻起来像牛肉。

就拿一个案例来说吧,在某个小作坊里,查获了一堆假牛肉制品。

那环境,脏得没法看,肉就堆在脏兮兮的地上,旁边还有一些装着不明液体的瓶子,那液体就是用来把肉“变”成牛肉的“魔法药水”。

这要是吃到肚子里,那可不得把人吃坏了呀。

这商家就想着多赚钱,完全不顾咱消费者的健康,真的是太缺德了。

二、“毒豆芽”的把戏。

豆芽本来是个健康又实惠的菜,可有些人为了让豆芽长得又快又好看,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往豆芽里添加一些不能添加的东西,像无根剂之类的化学药剂。

这无根剂听起来就很吓人,这加了无根剂的豆芽就像被施了邪术的怪物。

有一个案例是,一个小商贩在菜市场卖这种毒豆芽,好多人都不知道,还以为是正常的豆芽呢。

结果买回家吃了,有人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上吐下泻的。

这商贩被抓的时候还狡辩说不知道这东西有害,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谁不知道在食物里乱加东西是不对的呢?三、过期食品“变身记”超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食品,咱们都以为是新鲜的、安全的。

可有些不良商家就会玩一些过期食品的“变身”戏法。

比如说,把过期的面包重新包装,换个标签,就当成新鲜的面包继续卖。

有一家小超市就被发现这么干了。

他们把那些已经过期好几天的面包,擦掉原来的生产日期,再用小标签打印机重新打印一个新的生产日期,然后就大摇大摆地放在货架上。

这要是不仔细看,消费者根本就发现不了。

可这过期的面包可能已经滋生了好多细菌和霉菌啊,吃了肯定对身体没好处。

这商家为了一点小利,就这么坑消费者,真是不应该。

四、“地沟油”的恐怖之旅。

“地沟油”这三个字听起来就恶心。

这可是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啊,你能想象有人把它弄回餐桌吗?有些不法分子就这么干了。

他们到处收集地沟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卖给一些小餐馆。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3月12日公布10起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3月12日公布10起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3月12日公布10起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

其中,孟健诉广州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养生堂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明确违规使用添加剂的保健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消费者有权请求价款10倍赔偿。

案例1核心提示:违规使用添加剂保健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消费者有权请求价款10倍赔偿2012年7月27日、28日,孟健分别在广州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民公司)购得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养生堂公司)监制、杭州养生堂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养生堂公司)生产的“养生堂胶原蛋白粉”共7盒合计1736元,生产日期分别为2011年9月28日、2011年11月5日。

产品外包装均显示产品标准号:Q/YST0011S,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柠檬酸)”。

各方当事人均确认涉案产品为普通食品,成分含有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属于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孟健因向食品经营者索赔未果,遂向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海南养生堂公司、杭州养生堂公司、健民公司退还货款1736元,十倍赔偿货款17360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产品属于固体饮料,并非属于糖果,而D-甘露糖醇允许使用的范围是限定于糖果,因此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养生堂公司在涉案产品中添加D-甘露糖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杭州养生堂公司提供的证据不能支持其主张。

本案中,由于涉案产品添加D-甘露糖醇的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因此,消费者可以依照该条规定,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二审法院判决杭州养生堂公司向孟健支付赔偿金17360元,海南养生堂公司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2核心提示:板木材质家具作为实木家具出售构成商业欺诈,应承担“退一赔一”的责任2010年10月1日,赵晓红在北京泛美卓越家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泛美公司)购买家具若干件,合计价款2396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0起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例
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9部门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主要围绕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虚假标识声称、非法添加药物、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行为。

截至2017年底,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检查
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7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2万余件。

以下是其中10个典型案例。

1湖南衡阳周某等人生产销售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2017年9月,湖南省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
关捣毁非法销售窝点3处,查获犯罪嫌疑人周某、李某及下线阮某、谢某、黄某利用互联网销售添加了西布曲明、酚酞等(国家禁止添加药物)食品,涉案货值2亿元。

周某等犯罪嫌疑人已移送至公安机关处置。

2浙江湖州胡某等人生产销售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2017年5月,浙江省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反映市售“亿好酒”和“益草康”等凉茶宣称治疗疾病的功能。

经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在6个批次“亿好酒”中检出地塞米松、吲哚美辛,在4个批次“益草康”中检出双氯芬酸钠,涉案货值1 000多万元。

犯罪嫌疑人胡某
等人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3重庆余某等人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2017年9月,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公安机关捣毁余某等人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设立的3处无证生产、销售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食品(欧雷顿Z7咖啡)窝点,涉案货
值1 000万元。

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4北京奶鲜生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
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案
2017年9月,北京市延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实北京奶鲜生食品有限公司存在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和
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行为,涉案货值20余万元。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1.没收违法生产的食品、用于违法生产的
原料、工具、设备等物品,折合人民币4万元;2.没收违法
所得19.8万元;3.并处罚款342.8万元。

5广东广州恒元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许可销售食品、保健食品案
2017年9月,广东省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实广州市恒元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利用会议进行营销、未经许可非法从事食品、保健食品销售行为,涉案产品货值金额为1 0万元。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
款等规定,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1.没收违法经营的食品;
2.没收违法所得1.3万元;
3.罚款160.2万元。

6辽宁鞍山康寿家园保健品店生产销售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2017年9月,辽宁省鞍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破获鞍山市铁东区康寿家园保健品店销售非法添加苯乙双胍药品的食品案。

捣毁制售黑窝点1个,及时将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黄某某处以终生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行政处罚。

7山西晋城司志强羊蝎子火锅凤西店未经许可经营食品案
2017年7月,山西省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实司志强羊蝎子火锅凤西店存在无证经营行为,违法货值金额10余万元。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等有关规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1.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2.没收违法所得;3.并处罚款102.3万元。

8湖北大悟县龙某某未经许可销售保健食品案
2017年7月,湖北省大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龙某某无证销售保健食品案,关停会议营销场所1个。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1.没收违法经营的“蜂
胶软胶囊”等6类保健食品共5941瓶(箱);2.没收违法所
得并处以罚款,合计4.9万元。

9重庆云阳县韩妹餐饮店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案
2017年7月,重庆市云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接到举报,反映韩妹餐饮店加工的羊杂面中含有吗啡等违禁物质。

经重庆市万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结果显示,从该店抽样的羊杂面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和那可丁成分。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等有关规定,吊销当事人食品经营许可证。

10甘肃庄浪县小鱼粮油超市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食
品案
2017年7月,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获庄浪县小鱼粮油超市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案。

该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1.没收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20千克,没收手动打码机1台;2.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合计10万元。

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处罚到人”,及时公开
案件查处信息,坚决遏制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